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观音法像及观音菩萨介绍


 2008/12/21   

【观音道场】

  观音菩萨,悲心救苦,不舍众生,何止在极乐世界,现菩萨身,助佛教化,亦于十方佛前,以菩萨身,大作佛事。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现成佛时,观世音菩萨,亦同时垂迹娑婆,现菩萨身,助佛教化。


  众所周知而又能受持读诵的大悲咒,是当日世尊驾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时,观世音菩萨于世尊前说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云:“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普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坐宝师子座,其座纯以无量杂摩尼宝而用庄严,百宝幢幡周匝悬列。尔时如来将欲演说总持陀罗尼故,与无央数菩萨摩词萨俱,其名曰总特王菩萨……时观世音菩萨,于大会中,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刹土,及三千大千世界……。”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陀罗尼咒,今当欲说,为诸众生而安乐故,除一切病故,得寿命故。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故,成就一切善根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速能满足一切诸希求故;惟愿世尊,慈悲听许……。”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乐众生,欲说神咒,今正是时,宜应速说,如来随喜,诸佛亦然。”于是说出无量忆劫前,千光王静如来,授其大悲咒的经过。及授持大悲咒的功德。


  普陀落迦山,梵文POTALAKA,音译补陀落迦山,或补但洛迦山。义静法师译名海岛山,或小白华山,又名光明山。因此山位于海岛,岛上满布小白华,清香美丽,观音菩萨住此山中,常放光明,表示大悲光明,普门示现,因而得名。


  (1)印度补怛洛伽山
  华严经说:“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伽山,彼有菩萨名观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圣贤,聚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香遍满,众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善财童子受教向南而行,渐至此山:“见其山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翡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伽跌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


  唐三藏玄藏法师之西游记中,亦有记述:“株罗矩咤MALAKUTA南方海滨,有座抹刺耶山,抹刺耶MALAYA山东方,有座布怛洛迦山POTALAKA,此山山径危险,岩谷崎岖,山顶有池,其水澄清如镜。有大河绕山,周流二十匝,入南海,池测有石天宫,观世音菩萨往来其间。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身命,涉水登山,忘其危险,但能到此山者甚少。惟山下居人,虔心求见菩萨,则菩萨或现自在天身,或现涂灰外道身,慰喻此人,得遂其愿……。”


  (2)中国普陀洛迦山
  在中国浙江省定海县,舟山群岛之一的普陀山。岛呈狭长形,岛内崎岖,由南至北,有锦屏山,光游峰,伏龙山,雪浪山,青鼓山等,其中最高是岛北的白华顶,又名佛顶山。岛之东南有一小岛,名洛迦山,合称为普陀洛迦山,后人渐将普陀及洛迦分成两个山名。


  普陀山所以成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名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其原因在普陀山志记载:谓中国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九一六年,日本僧人慧谔,游五台山,见一观音像,庄严殊胜,心慕不已,实行不问自取,请回日本供养。岂料船经普陀山时,海中忽涌无数铁莲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谔惊而祷告曰:“如圣像与日本众生无缘,当从所向,弟子随从所适,建寺供养。”祷毕舟行,至潮音洞边即停,慧谔捧大士像离舟登岸,时岸边渔民,听慧谔说明来意,大受感动。张氏渔翁献出住宅,让慧谔和尚供像安居。改名为“不肯去观音院。”而慧谔和尚,亦成为普陀山的开山始祖。


  普陀山名胜古迹甚多,佛教寺庵百数十座。其中位于白华顶南灵鹫峰下的普济寺,是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开辟深遂,殿阁七重,建筑总面积为一万一千四百平方米。宏伟庄严,气势非凡。其中圆通宝殿,是观世音菩萨正殿,建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高六丈余,广十四丈,阔八文,内供八米多高观音圣像。四周塑有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其余殿堂僧舍,约二百余间。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普济禅寺,位于前山,与后山的法雨禅寺,及山顶之慧济禅寺,合称普陀三大寺。其它历代兴建大小寺庵,约二百余间。


  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是海潮音洞,及梵音洞,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约数丈,洞内怪石磷磷,海水涌入,其声如雷,游客仅可立于天窗外俯视,不能入内。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数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来,水花飞溅,声如龙吟虎啸,诚心朝山进香的有缘人,能见观世音菩萨于洞中现身。


  普陀山既为四大名山之一,游客固多,而僧人由各地云集挂单者亦众。难免圣凡混杂,良萎不齐。何况罗汉境界,往往隐德露痴,游戏人间。凡人肉眼不识,自会发生误会。观世音菩萨,为卫护道场,对破戒僧人,固然慈威兼施,而对蓄意扰乱道场之人,亦每现身点化。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拜访普陀山。当其微服上山,立即被化缘和尚包围,并将所得,就地聚赌,令乾隆皇十分反感。回宫后将所见奏知母后,并欲大兴问罪之师,但因母后善言相劝作罢。岂料第二次下江南,再访普陀山时,和尚何止包围化缘,且三五成群,吸姻饮酒,喧闹不已,丑态毕露。乾隆喝问:“因何不守佛门清规?”竟然有人回答:“此是海外家风,罗汉境界;即使皇帝在此,亦管不了。”真气煞乾隆,誓必发兵捕杀;虽然母后再三劝告,勿作杀业,而毁名山,亦难息怒。是以第三次下江南时,带备兵船,再访普陀。


  及其登山一看,聚赌的人数更多,下注更大;而且衣冠不整,男女混杂。乾隆心想,穷和尚何来许多银两,让我来豪赌,看你穷和尚如何赔偿。随即掏出大堆银两下注,旋即被和尚吃掉,一连数次皆输,最后将仅有银两孤注一掷,竟然输光。气极将头上宝冠除下押上,又被一衣衫槛褛的和尚赢去。往头上一载;乾隆盛怒之下,再脱下龙袍作为赌本。结果,又被一个女人赢去,往身上一披,并问皇帝还有何物可赌?皇帝随即命同来官兵包围前寺,下命捉捕和尚。


  聚赌之众,见被包围,唯有陆续走进大殿。及军队赶到大殿,人影全无,而皇帝宝冠,却载在罗汉头上,皇帝龙袍,则披在观世音菩萨身中。至此:乾隆始知自己所见,真是罗汉境界,菩萨神变;随即叩头谢罪,笃信佛教。普陀山于悠悠岁月中,虽然几经兴废,于今仍然屹立不倒,游客如云,朝山者众,被菩萨感化而改邪归正,笃信佛教者,不知凡几。可见观世音菩萨卫护道场之威德神力,实不可思议。


【观音圣诞】

观世音菩萨圣诞在农历二月十九日。观世间菩萨成道日在农历六月十九,观世间菩萨出家日在农历九月十九。
观音是大乘佛教中十分崇奉的一尊菩萨,我国几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观音像。如天台宗、密宗分别传有“六观音”,禅宗亦塑有各种观音像。净土宗更是把观音作为“西方三圣”之一来供奉。从隋唐以来,民间更是形成了广泛的观音信仰,并逐渐形成了以敬奉观音为主的三个农历宗教节日:二月十九为观音诞生日,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民间有的将这三日并称为“观音菩萨圣诞”。
观音菩萨圣诞的起源和依据,现在均无法考定。每逢这三个节日,寺院均要举行庆祝仪式,其一般祝仪是:唱《香赞》,诵菩萨名、《大悲咒》,唱《观音大士赞》、《观音菩萨偈》、念观音圣号,拜愿,三皈依毕。广大佛教徒庆祝观音圣诞的香会称作观音会。普陀山是观音会的中心,为观音道场,因而香会更是盛大、壮观。


【祝圣仪规】

(香赞)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顷刻纷纭,即遍满十方,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称圣号)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


(大悲咒)南无、喝腊怛奴、哆腊夜耶。南无、阿利耶,婆卢揭帝、烁钵腊耶。菩提萨多婆耶。摩诃萨多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俺,萨皤腊罚耶。数怛奴怛写。南无、悉吉利朵、伊蒙阿利耶。婆卢吉帝、室佛拉愣驮婆。南无、奴腊谨持。唏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陀、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至驮,俺,阿婆卢唏。卢迦帝。迦罗帝。伊唏利。摩诃菩提萨朵,萨婆萨婆。摩腊摩腊,摩唏摩唏、利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舍耶帝。摩诃罚舍耶帝。陀腊陀腊。帝利尼。室佛腊耶。遮腊遮腊。摩摩罚摩腊。穆帝利。伊唏伊唏。室奴室奴。阿腊参、佛腊舍利。罚沙罚参。佛腊舍耶。呼卢呼卢摩腊。呼卢呼卢唏利。娑腊娑腊,唏利唏利。苏卢苏卢。菩提夜、菩提夜。菩陀夜、菩陀夜。弥帝利夜。奴腊谨持。地利瑟尼奴。波夜摩奴。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腊耶。娑婆诃。奴拉谨持。娑婆诃。悉腊僧、阿穆伽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腊、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奴腊谨持、皤伽腊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腊夜。娑婆诃。南无、喝腊怛奴、哆腊夜耶,南无、阿利耶。婆卢吉帝。烁皤腊耶。娑婆诃。俺,悉殿都。漫多腊。跋陀耶,娑婆诃。(七遍)


(心经一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帝揭帝 般罗揭帝 般罗僧揭帝菩提萨婆诃


(赞偈)菩萨号圆通,降生七宝林中,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菩陀宫,杨柳枝头甘露洒,普滋法界熏盟,千层浪头放神通,光降道场中。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南无菩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绕佛约数百声然后各归原位)
(拜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  
南无阿弥陀佛(三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十二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拜)


(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合南圣众。
(礼毕)




【常念观音】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
  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能,菩提上进,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又云:“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
  楞严经观音菩萨说:“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法华经释尊亦告无尽意菩萨:“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与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因为观音菩萨,无论是因地修行或果上利生事业,皆本乎大慈大悲的精神,平等爱护众生,作无限度,无止境的救济工作;何止悲心拔苦,且大慈与乐。所以慈悲,是观音菩萨的志愿,慈悲,是观音菩萨的德性,慈悲,亦是观音菩萨的特殊功德。观音菩萨,由于无限慈悲的驱使,曾经救拔无边众生的苦恼,成就无量众生的道业。凡称念菩萨圣号之人,其功德不但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法王子相等,且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如来功德相等。
  当今之世,人间苦难重重,灾祸频生,正急于需要观音菩萨的慈悲救济。如果,人皆能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人皆能学习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人皆能发扬光大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平等与乐的精神,使自己与他人都变为现代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自然可以溶化人心的仇恨,止息人间的斗争,以及拯救全世界人类的不幸,给予全世界人类生活上的幸福,与心灵上的快乐!
  
【诗词歌赞】

  观世音菩萨赞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浩浩红莲安足下,湾湾秋月锁眉头。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增广卷四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首像赞
  猗欤大士,誓愿难宣,悲运同体,慈起无缘。
  寻声救苦,随类逐形,普现色身,遍情无情。
  若有众生,遇诸苦难,一称其名,立见救援。
  富寿儿女,凡有所求,礼拜供养,随愿悉酬。
  何以称名,便获感通,由菩萨心,久证真空。
  无心之心,合生佛心,众生迷背,无从受恩。
  因遇灾难,并所恳叨,一发诚心,感应道交。
  如清凉月,丽彼中天,影现群水,一无所偏。
  若或无信,莫由相感,如水昏动,月影不显。
  咎在于水,非月不照,若得澄静,即现光耀。
  亦如阳春,普生诸芽,遇根枯者,朽腐更加。
  甘霖普澍,草木同荣,唯无根者,不荷生成。
  入道之要,信为第一,欲蒙慈济,非信莫得。
  缅维菩萨,何能如此,为有远本,故致尔尔。
  远本维何,圆证三觉,名正法明,福慧两足。
  虽住寂光,悲愿无央,复现菩萨,辅弼法王。
  十法界身,无身不现,三际竖穷,十方横遍。
  菩萨功德,难尽赞扬,垂示梗概,作长夜光。
  特祈江西,居士止净,遍阅藏典,撰为赞颂。
  恭摹圣像,遍界流布,普令含识,同蒙覆护。
  增广卷四泥金绘像普门品颂
  大哉观世音,彻证法界藏,乘大悲愿力,普现诸色相。
  寻声以救苦,随感而遍应,如月到中天,万川悉印映。
  良由众生心,与菩萨无二,因其背觉故,遂致成隔异。
  既遇诸灾难,仰冀垂救援,即此一念心,便契真觉源。
  以故一起念,念于菩萨名,遂于当念中,蒙救离灾刑。
  世尊在灵鹫,广宣法华经,无尽意菩萨,以名敬致征。
  世尊遂略说,现身救苦事,大地举一尘,略示少分义。
  由是诸众生,得有所怙恃,如天地覆载,如父母抚育。
  昔有一善士,欲广菩萨慈,泥金书普门,兼绘救苦仪。
  年代已久远,幸得常保守,故致吴蜨卿,亲获谨承受。
  欲启世正信,因祈为著语,愿令法界众,同证实相理。
  乃忘其固陋,略表诸因缘,庶几见闻者,登第一义天。


  增广卷四附录南五台山圆光寺观音菩萨示迹之记之序及观音赞
  示迹之记,文词典雅,叙事精详。惜于菩萨不思议无作妙力,殊欠发挥。量不揣固陋,勉述一赞,以冠于首。俾事理交融,体用咸彰。生之所以能感,圣之所以能应,俱在斯焉。以企后之览者,发菩提心,见贤思齐。以观音之心为心,以观音之事为事。庶可亦为未来世之观世音耳。虽文不雅驯,而其意义有可取焉。赞曰。
  观音大士,于无量劫,久成佛道。
  为度众生,不离寂光,现菩萨身。
  又复普应群机,垂形六道。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寻声救苦,度脱群萌。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万卉。虽则了无计虑,而复毫不差殊。良由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即众生之念以为心,尽法界之境以为量。是知无尽法界,无量众生,咸在菩萨寂照心中。故得云布慈门,波腾悲海,有感即赴,无愿不从也。(释圣量和南谨述此下乃示迹之记)
  续编卷下观世音菩萨偈赞
  观音誓愿妙难思,赴感应机不失时。
  救苦寻声磁吸铁,现身说法月印池。
  尘刹国中咸事济,娑婆界内更垂慈。
  深恩穷劫莫能赞,冀愍群萌普护持。
  观世音誓愿深,度生悉出苦轮。
  兴慈运悲遍刹尘,一一摄入普门。
  三十二应示现今,毕竟令证佛心。
  常念恭敬观世音,灾消吉庆临。
  续编卷下观音七回向偈
  愿此持诵胜功德,即蒙大士垂加被。
  消除自他宿现业,增长我人胜善根。
  永劫恒存大士心,遍界常行大士事。
  尽未来际作饶益,普令有情无祸害。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咸皆尽灭除,世界永升平。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安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民间信仰】

  恰恰是这样中国化和世俗化了的观音,成为中国民间最流行的信仰。同样,也是厦门民间最流行的信仰。把旧时那些观音亭之类的小店都忽略去不算,现今厦门供奉观音的寺庙就有30多处。厦门最大的寺院南普陀,是闽南最大也是全国有名的观音梵刹。据说观音诞生于农历二月卜九,涅盘于九月十九,成道于六月十九。这三个日子厦门皆称为"佛祖生"。每逢这三日,南普陀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香火之鼎盛,令人吃惊。
  不仅仅在寺院,在厦门许多普通百姓的家庭,都供着观音像,早晚一炉香。
  观音崇拜在厦门民间历久不衰,实在值得思索。仔细想来.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许许多多并不了解观世音来历的善男信女对观音的崇拜,是一种对"善"的希望和追求。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无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民间传说】

  到了北宋,中国人又创造了新的关于观音身世的故事。说是有位妙庄王,生了3个女儿,名妙因、妙缘、妙善。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龄,大女、二女高高兴兴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儿妙善死也不肯出嫁,执意出家。庄王大怒,把妙善赶出王宫。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为香山仙长。后来庄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亲人的一只手、一只眼来作药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牺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献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亲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动,便赏她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使之成为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这个故事揉进了儒家的"孝"和道家的神仙思想(妙善修行为"仙长"),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产物。
  《西游记》中的观世音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毁伤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无法医活,只好请观世音菩萨帮忙。只见观音菩萨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稍蘸甘露,就使人参果树死而回生。他在唐僧取经路上,帮助孙悟空收服红孩儿、天蓬元帅、西海龙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师徒到西天取得真经,是使人间万民得到慈爱、平安、幸福的救世主。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佛教下载图片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