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现世的婚姻家庭--[释了幻]婚姻与佛法
1、佛陀与父亲净饭王
《菩萨睒子经》云:“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学。济神离苦,后得无为,皆由慈孝、学道所致。”
净饭王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亦即佛陀的父亲。
佛陀悟道后,四处宏扬佛法。听说佛陀在王舍城讲经说法,年已花甲的净饭王渴望见到已获觉悟的儿子。这种心情越来越强烈。他一连九次派了九名近臣使者,带着众多的随从,前去请佛陀回国。但每次侍臣听闻佛法之后,都不声不响地出了家,加入僧团,并证得阿罗汉果。只因阿罗汉们把世间之法看得都很淡薄,他们没有把老国王的信带给佛陀。
一筹莫展的国王深感失望,只好将最忠诚的老侍臣史鲁德亚叫来,命其带信。同其它人一样,克鲁德亚深具慧眼,闻法后加入僧团,亦证阿罗汉果。但是,不同于其它人,他把净饭王的心愿转告给佛陀,劝说佛陀从去见他那耄耋之年的王家父亲。当时正值春天,适宜远行。这样,佛陀在众多弟子的陪同下,一路讲经说法,从从容容,走走停停。两个月后,他们终于来到迦毗罗卫国。
佛陀被安排住在释迦族的花园里。这时,高傲自大的释迦族元老们都这们想:“佛陀是我们的小兄弟,侄儿辈或孙子辈。”然后,他们对那些年轻王子们说:“你们向他行礼,我们就坐在你们的后面。”他们坐在一起,动也没动,更没有向佛陀施礼。即时,佛陀升至天空,大显双运神通,以此制服了他们的狂妄。佛陀的父亲老国王见如此不中思议之神通,率先向佛陀行礼,口言这是他第三次礼拜佛陀。其他人也不得不依次向佛陀行礼。随即,佛陀从天空降至地上,坐在早已准备好的座位上,谦恭有加的释迦族人一齐围坐四周,渴望听闻佛陀的开示。
这时,天空突然漂落一阵雨水,洒在大家身上。这一不同寻常的瑞相,使大家议论纷纷。佛陀就给他们讲了《须大舒本生故事》,说明在前生前世时,也曾发生过同样的事。
听讲完毕,释迦族人大为高兴。然后,他们纷纷辞行回家,不知道请佛陀及其弟子吃饭是他们的义务,连国王也没有想到要请佛陀,他认为:“我的儿子不到我王宫来,他要到哪里去?”所以,一到王宫,他就吩咐准备了丰富的饭菜,在王宫里等待佛陀的到来。
第二天,因不曾有人相约供斋,佛陀及其弟子们准备停当,沿着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地乞食。
动身之前,佛陀这样想:“过去诸佛入其眷属之城后,是径直到他们的家接受供养,还是挨家挨户次第乞食?”后来,他明白,过去诸佛沿路乞食。所以,佛陀一路托着钵,来到迦毗罗卫国的街头。
当耶输陀罗告诉国王佛陀这种有损王家体面的行为时,他大为伤心不安,急匆匆地来到佛陀跟前,行过礼后,迫不及待地问道:“儿呀,你为什么要如此地在我脸上抹黑。看到你在大街上乞食,我做父亲的受到极大的羞辱。你以前坐金色车辇外出效游,而现在却在街上乞食。这讲得过去吗?你为什么要出我的丑?”
“我不是在出你的丑。大王,我是遵守我家族的传统。”佛陀答道。
这使国王更加震惊:“但是,以乞食为生是我家族的传统吗?佛陀,我们家族是大日王种,刹帝利的后裔,没有一个武士曾经乞过食呀。”
“大王,这不是你国王家族的传统,而我佛陀家族的传统。诸佛以乞食为生。”佛陀站在街头,如此地劝说着国王:
“正念乞食,正法行事,善行之人,此彼得乐。”
刚听完此偈,净饭王即刻见道而证初果。他赶忙从佛陀手中接过钵,领着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来到王宫大院,用精美的佳肴供养他们。
饭食之后,佛陀又一次如此地告诫大家:“正未能善行,勿作恶业,如此贤者,此彼得乐。”国王当下即证第二圣果 ,于此同时,波阇波提夫人也证得第一圣果。
有一次,国王告诉佛陀,他曾拒绝相信传言,说他儿子因严厉的苦修没证圣果就归天了。佛陀因此讲了《法护本生故事》。佛陀说,在前生中,有人曾指给他看一堆白骨,但是,他还是不相信他儿子死了。这一次,净饭王证第三果。
当净饭王临终躺在病床上时,佛陀给他讲了最后一次佛法,他即证阿罗汉果,自我验证了解脱之乐。七天后圆寂,当年佛陀40岁。
佛报母恩的故事
摩耶夫人婚后产下佛陀,然分娩七日后即告崩殂。据《杂阿含经》卷十九、《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等记载,佛陀成道后,尝于一夏上升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报答母亲的恩德。佛陀住了三个月,才从天上下来,那就是现在印度的三迦沙。
又,《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记载,佛涅槃时,摩耶夫人于空中诵偈颂。《摩诃摩耶经》卷下则记载,佛入灭时,摩耶夫人从天而降,悲泣不已,佛遂从金棺现出说法云云。
2、佛陀与妻子耶输陀罗
耶输陀罗公主和悉达多太子(佛陀)同年,在16岁那年与他完婚。当时悉达多太子以高超的武功,赢得了她的爱情。她享尽了王宫里的荣华富贵,生活极为幸福快乐。
29岁那年,就在她刚生下唯一的儿子罗睺罗的当天,她全心爱戴,但喜好深思的丈夫毅然离家出走了,追寻解脱生活之苦的真理。他在夜深人静时,没有向他忠诚而又美丽的王妃告别,不声不响地离开王宫,留下年经的耶输陀罗一人抚养孩子。第二天早上,她还和往常一样起床后,前去向她深爱着的丈夫道早安,但一下子惊呆了,她丈夫不见了。当她意识到她的梦中王子离开了她和新生婴儿时,她猛地被一阵揪心的痛苦折磨得死去活来。她永远地失去了她最爱之人,富有魅力的王宫大院在她的眼里经变成了地狱,整个世界一片空虚,唯一能使她稍有安慰的就是她年幼的儿子。
有好几个刹帝利王了曾向她求婚,她都一一拒绝了。她一直忠诚的爱着她的丈夫,她只为他而活着。听说丈夫以苦行为生,她断然解下身上所有的珠宝,穿上俭朴的黄色衣裳。在苦行的僧乔达摩六年精进苦修,趋证菩提的日日夜夜,耶输陀罗公主时时刻刻关心着他的一切,自己也仿效行事。
觉悟之后,佛陀行化至迦毗罗卫城,第二天应国王邀请,来到王宫,其它人都来礼拜了佛陀,唯独耶输陀罗没来,她想:“如果我还有一点点福德因缘的话,高贵的佛陀一定会亲自来见我,然后,我再向他行礼。”
饭食完毕,佛陀把钵交给净饭王,在两个弟子的陪同下,来到耶输陀罗的寝宫。在早已准备好了的垫子上坐好,佛陀说道:“让国王的女儿如愿地向我行礼,不要再说什么。”
听说佛陀来了,她命令宫女们给她穿上黄色的衣袍。佛陀刚刚坐下,她就象飞一样跑到他的跟前,紧紧抓住他的双脚,把脸紧贴在脚背上,恭恭敬敬地礼拜了佛陀。
如此这般地表达了她对佛陀的挚爱和尊敬,耶输陀罗彬彬有礼地有一边坐了下来。国王在一旁不住地称颂她的善德,赞美她对爱情的忠贞,然后说道:
“世尊,她听说您披着黄色袈裟,她也穿黄衣裳,当她听说您一日一餐,她也跟您一样,一天只吃一顿;当她听说您不坐高广大床时,她也睡低矮的床铺;听说您不以花环和香料饰身时,她也放弃一切打扮;当她娘家人派人来接她回去,她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我的儿媳真是贤惠。”
佛陀言:“大王,不仅仅是在这一生,前生她就曾如此的保护过我,真心诚意的爱过我。”
接着,佛陀讲述了《月紧那罗本生故事》,佛陀回忆了他们前生前世如何相依为命,又大大地安慰了她一番,然后离开了王宫。
净饭王去世后,佛陀之妻耶输陀罗也剃度出家,进入了僧团,并证得声闻乘最高圣果——阿罗汉果位,从此解脱了生死。
在众女弟子中,她具大神通,78岁圆寂,留下许多诗偈。
3、佛陀与儿子罗睺罗
罗睺罗是悉达多太子和耶输陀罗的独生子。他出生的那天,悉达多太子决定出家。当时太子正在花园里深深地思索着。当听到小王子出生的消息,不象一般人所希望的那样,他并未兴奋和激动,而是高声长叹起来:“罗睺睺诞生了,枷锁出现了”因此,净饭王就把婴儿起名为罗睺罗(枷锁)。
罗睺罗从小离开了父亲,由他的母亲和祖父抚养长大。七岁时,佛陀觉悟后第一次回到迦毗罗卫国。在他到达的第七天,耶输陀罗把年幼的罗睺罗打扮得漂漂亮亮,指着佛陀,对他说:
“看着,儿子,那位面呈金色,貌似梵王,两万僧众拱围着的那位出家人就是你的父亲。他有巨大的财富。但自从他出家后,我们就没有见到这些金银财宝。你去向他索要你的世袭财产,对他这么说:‘父亲,我是一国王子,将继承王位,成为转轮圣王。我需要财富,请把财产给我。儿子应该是父亲财产的所有者。”
天真的罗睺罗来到佛陀跟前,正如他母亲吩咐的那样,要他的继承财产,很动情地说道:
“修行人,您的身影使我感到愉快。”
饭后,佛陀离开了王宫,罗睺罗在后面紧紧地跟着,不住地说道:“请把我的继承财产给我。”
没有人想阻止他,佛陀也没有叫他不要跟着走,一到精舍,佛陀思索道:“罗睺罗要他父亲的财产,这与世俗同流,会有许许多多的麻烦。我就把我在菩提树下所得的七宝给他吧,使他成为出世之法的拥有者。”
他把舍利弗叫到眼前,要他剃度罗睺罗出家。
这样,罗睺罗加入了僧团,当时只有七岁。
净饭王万万没有想到他爱若掌上明珠的孙子竟会出家。他赶忙来见佛陀,恭谦地恳请佛陀:从今后,希望不要让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孩子出家。佛陀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把这一条定为戒律。
佛典中最早的经典之一《罗云经》,就是在罗睺罗刚出家时,佛陀对他而讲。此经强调了诚实的的重要性。
佛陀以质朴易懂的例子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然后又向他灌输了自我反省的价值及道德的标准。
罗睺罗依照佛陀所教之法,修禅成功,听闻《小罗睺罗经》后,他证得阿罗汉果。佛陀觉悟后的第14年,他受了比丘大戒。他在佛陀及舍利弗之前圆寂。
罗睺罗尊者以其精持戒律而闻名。在《长老偈》中有他的四句颂:
“吉祥罗睺罗,父母清净生,觉者佛陀子,一切烦恼除,不复有后生,是名应供者。富有三圣学,彻见不死果。贪念障见,欲网缠身,爱欲之袍裹身心,懈怠之亲覆正念,如于落斗网。烧毁贪尘,切断魔障,铲除欲根,今证安隐。”
3、佛陀与姨母摩诃波阇波提
摩诃波阇波提意译作大爱道、大世主。是佛陀母亲摩诃摩耶之妹。她们姐妹二人皆嫁给佛陀之父净饭王。占相者曾预言她将成为“众人之首”,故被称做摩诃波闍波提。
佛陀出生七日,母摩耶夫人即谢世,由姨母代为养育。释尊成道后第五年,每天皆思念求道修行,悲泣涕零。
佛陀第二次回宫时,对其父王讲《法护本生故事》时,她即证入第一圣果,净饭王命终,大爱道率耶输陀罗(佛陀之妻)及五百释迦族女,请求随释尊出家,但先后遭到佛陀的三次拒绝。
决心坚定的大爱道没有因挫折而泄气。她自己剃除头发,披上黄色袈裟,在众多释迦族妇女的拥簇下,经历无数艰难困苦,从迦毗罗卫国出发,步行150英里,来到毗舍离。她站在讲堂门外,双脚肿得高高的,身上沾满了泥土。阿难陀尊者听到她的哭声,过来询问。当他明白了她悲伤的原因后,即来到佛前,说道:
“请看,世尊,摩诃波闍波提正站在外面,双脚臃肿,满身灰尘,一脸悲伤。请允许妇女出家,让她们在世尊的法和律下以梵行为生。如果准许妇女出家,以梵行为生,这是一件好事。”
“阿难陀,够了,请不要说应该让妇女出家。”佛陀回答说。
阿难陀替她们作了第二次,第三次请求,但是佛陀没有让步。佛陀说:如果大爱道愿意接受八敬法,就让她以此为受戒。当阿难陀把这些转告了摩诃波闍波提乔达弥时,她乐意遵守此八敬法。因此,她当即得受大戒。
因为若干个正当的理由,佛陀不太情愿地接受妇女参入僧团。但应该提到的是,在世界历史上,佛陀第一个创建了戒律齐全的妇女修行组织。
一天,大爱道比丘尼来到佛陀跟前,请佛讲法,以使她能独自精进,而证圣果。
佛陀说道:“你应如是警觉:一切导致兴奋而非安隐,高傲而非恭敬,贪求而非少欲,喜乐群居而非隐居,懒惰而非精进,贪得无厌而非随意满足,大爱道,你应如是牢记:此非法非律,非导师之教。但是,大爱道,你应如是警觉:一切导致安隐而非兴奋,恭敬而非高傲,寡欲而非贪欲,乐于隐居而非群居,热情精进而非懒惰,满足而非抱怨,大爱道,你应如是牢记: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
不久,她证阿罗汉果。
同她一齐受戒的释迦族妇女们也都证得阿罗汉果。在众女弟子中,大爱道比丘尼资历最深,经验最为丰富。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