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灵岩遗旨》壹、悲化有情【18】
印光法师《灵岩遗旨》 壹、悲化有情 二、老实念佛 4.拣别异同 (2)华严与净土 此法缘起 实在华严 如来大法,弥纶法界,包括空有。示本具之真心,显随缘之妙用。其心体则生佛一如,圣凡不二,真常不变,寂照圆融。佛以究竟证故,故得五蕴皆空,诸苦悉度,一尘不立,万德圆彰。众生以彻底迷故,故致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轮回生死,了无出期。于是如来,随众生机,说种种法,令彼各各,就路还家,亲见本生之父母;探衣出珠,即获无尽之家珍。上根固得解脱,中下仍在轮回。特开净土法门,令其横超三界。普使中下,追踪上根。其为利益,莫能名焉。此义虽出方等,其道实肇《华严》。但以凡小不能预会,莫由禀承。当《华严》未来之前,率目为方便小道。迨《行愿》既译之后,方知为成佛真诠。(续编下.晋莲宗初祖庐山慧远法师文钞序〔民二十四年〕) 溯此法之缘起,实在《华严》一经。以未详示弥陀因行果德、净土殊胜庄严、行人修因证果,故致人多忽之,不肯提倡。…… 华藏世界海,净土无量无边。而必以求生西方,为圆满佛果之行。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华严》。但以凡夫二乘,不预此会,莫由禀承。故于方等会上,普为一切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宣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令其悉知弥陀因行果德、净土殊胜庄严、行人修因证果。俾一切具缚凡夫,与断见思惑之二乘,及破无明惑之法身大士,同于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以渐进修,直至圆满菩提而后已。大矣哉!念佛求生净土之法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咸资乎此。虽欲赞扬,穷劫莫尽。(三编下.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流通序〔民二十五年 ,丙子尧历仲春望日〕) 华严所禀 却在此经 《行愿品》义理宏阔,文字微妙。诵之令人「人、我、众生」之执着,化为乌有;往生净土之善根,日见增长。理宜自行化他,但不可以未持此经,即修净土,亦属偏僻薄福耳。莲池、蕅益等,亦皆极力赞扬。《弥陀要解》中有云:「如来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末后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劝进善财,及华藏海众。噫!《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词繁义蚀,余惟有剖心沥血而已。」所以无隐谓《华严》即广本《弥陀》,《弥陀》即略本《华严》。观二大师之言,则知:看经不具圆顿眼,其辜负佛恩处多矣。(增广上.覆永嘉某居士书三) 《弥陀》一经,普被三根。实《华严》归宗之要义,亦末法最胜之慈航。(增广上.杭州石经山弥陀寺募修葺殿堂寮舍并浚放生池疏) 末后归宗 在于净土 大哉华严经,为诸经之王。法门与功德,二俱不可量。 (增广下.募刻华严经普回向颂) 《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劝善财,及华藏海众,一致进行,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之归宿。是知此一卷经,大开净土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三根普被,圣凡齐摄。末世行人,皆当依止。(续编下.重修峨眉山志序〔民二十三年〕) 夫华藏海众,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诸大菩萨,尚须回向往生西方,方可以亲证即心本具之菩提觉道,况其下焉者乎?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临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数声,亦可往生西方,得预末品。若非《华严》所说一生成佛之法,末后归宗,归于往生西方。彼世之禅教诸知识,能不以念佛法门为权小方便非究竟道乎?而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师智,即得现前。由闻此义故,一切凡夫,当不至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也。是知此经,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究竟法门。无论何种根性,皆当依之修习。而其最切要者,惟在念佛一门。良由全性成修,故上上根不能踰其阃;全事即理,故下下根亦可臻其域。此经乃一大藏教之本源,一切法门之归宿也。(三编下.敬书华严大经以尽孝思序〔民十七年戊辰六月朔旦〕) 导归净土 方畅佛怀 华严顿演圆宗,独被上根,尚未悉符出世度生之弘誓。 (续编下.楹联 / 释迦) 法会宏开,教行并进,欲得千机普育,利钝齐修,是故略资通途,偏崇特别,以华严圆满菩提之妙因,惟在导归净土。 (续编下.楹联 / 讲堂) 《华严》妙典,理事圆融。理由事显,事由理成。理事各臻其极,圆证毗卢法身。以故如来初成正觉,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如来自证法门诸因果法。因果,即事。如来自证之法,即一真法界、寂照圆融、不生不灭、非有非空之真如佛性也。此之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佛以究竟证故,常享常乐我净之法乐。众生以彻底迷故,恒受生死轮回之妄苦。譬如大圆宝镜,经劫蒙尘,虽有照天照地之光,莫由发现而得受用。故借诸菩萨互相酬倡,为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各法门。又复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期圆满佛果。此如来以自证之因果,普示一切众生,令其各各亲证之一大轨范也。《华严》独被大机,二乘凡夫,莫由禀受。故于方等会上,特说净土三经,俾彼若凡若圣,同事修持,以期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也。 佛在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弃国出家,发四十八愿。又复久经长劫,依愿修行。迨至福慧圆满,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摄受。是为《无量寿经》。 于摩竭提国王宫中,说净业三福,十六妙观。俾一切众生,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之义,已着于言外。果能深明此义,谁肯枉受轮回?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是为《观无量寿佛经》。 于舍卫国给孤独园,说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劝闻者应求往生以发愿,令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行三,为净土法门之纲宗。具此三法,或毕生执持,已得一心;或临终方闻,止称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为《阿弥陀经》。 此三,乃专说净土之经。而《阿弥陀经》,言简义丰,摄机尤普。以故禅、教、律诸宗,皆奉为日课焉。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果能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虽具足惑业之博地凡夫,但能信愿念佛,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纵已证等觉之高位菩萨,犹须回向往生,方可圆满佛果。是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然此法门,两土世尊之所建立。释迦在娑婆,详示净土,遣其归去。弥陀在极乐,待彼临终,接其归来。盖欲众生,即于现生出生死苦,证真常乐。其哀怜保护之心,穷劫难宣。 有谓既为释迦弟子,当念释迦牟尼佛,求生此土之华藏世界。不知释迦之教念阿弥陀佛者,为令博地凡夫,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以超凡入圣也。此土之华藏世界,惟破无明证法身之大士能见。凡夫则只见秽土,不见实报庄严,何可滥拟?况西方亦在华藏世界之内。而《华严》会上,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汝何人斯,敢与彼抗?溯自大教东来,远公首开莲社。一倡百和,无不率从。畅佛之本怀,惟此法为最。自兹厥后,代有高人,续焰传灯,光腾中外,迄至于今,宗风不坠。而天台宗之智者大师,贤首宗之清凉国师,慈恩宗之窥基法师,禅宗之百丈禅师,律宗之大智律师,莫不释经着论,普劝修持。其事迹具载于《净土圣贤录》。是知禅、教、律诸知识,悉随华藏海会之班,一致进行,求生极乐,况末法根机浅薄者乎?(续编下.灵岩山笃修净土道场启建大殿记〔民二十四年〕) 往生方能 彻证理体 无量光寿之理体,固一切人之所同具。无量光寿之实证,须待往生西方,面见弥陀,蒙佛授记,圆满菩提以后,方能彻得。此《华严》归宗,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之深旨也。(增广下.佛光月报序) 固无高下 却有亲疏 《弥陀经》为净土法门之根本法门,《行愿品》虽广大深妙,究非净土法门之根本法源。故宜二经同念,断不可只念行愿,不念《弥陀》。只念《弥陀》,不念《行愿》则可。只念《行愿》,不念《弥陀》则不可。《弥陀经》为朝暮课诵,或多念亦可。断不可绝不念《弥陀经》,而专念《行愿品》,以成忘本之修持也。二经固无高下,而对于净土行人,却有亲疏。是不得与诸大乘经作一例论也。十大愿王所说之益, 系举其胜者,将谓《弥陀经》所得之益,不能如是乎?若作此说,在劝导一边,亦可作据。在体道明宗一边,未免随语生解。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之人,固能随类化身者。居士如此论《弥陀经》,为光所未曾闻见者。此种闲议论,何若不开口为有益乎?(三编上.覆胡宅梵居士书二) 尊重之也 藐视之耶 窃闻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随机逗教,说种种法,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已。然佛之知见,众生本具。而无始迷昧,浅深不同。迷之浅者,随修一法,便得悟入。迷之深者,匪仗弥陀宏誓愿力,往生净土,决难克证。况兹一门,为诸法之归宿,乃修证之极致。如来初成正觉,说《华严经》,具无量法门,收一乘根性。而善财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乃令发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并劝海会大众,咸求往生。由是而诸大乘经,皆悉赞扬;而净土三经,专明其致。有谓净土为权渐小乘,而不肯修习,复障他修者。总因未能研究大乘经论,但执直指之指,未见自心之月。观《华严》〈行愿品〉可以知矣。而况迦叶、阿难、马鸣、龙树、智者、永明等诸大祖师,皆注经造论,极力赞扬。谓非六方诸佛之化身,两土教主之嫡嗣者乎?所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矧兹末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舍此一法,其何能淑?愿兄于宗教之暇,略分心于此法。自利利他,报佛深恩。如或不无疑惑,当广阅净土经论。(增广上.与玉柱师书) 净土法门,理极高深,事甚简易。由兹天姿聪敏,知见超特者,每每视作愚夫愚妇之事,而不肯修持。岂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究竟法门乎?彼以愚夫愚妇能修,遂并法门而藐视之。何不观《华严》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者,尚须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乎?藐视净土法门而不屑修,其于《华严》将复视作何等?又于《华严》末后归宗一着,为复尊重之也?为复藐视之耶?此无他,盖未详审通途特别法门之所以,及自力佛力大小难易而致然也。使详审之,能不附于华藏海众之班,一致进行,同求往生乎?(续编下.嘉言录题词并序〔民十六年〕) (3)天台与净土 法华幽远 无人能到 《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吾人有志趣入,且请志诚恳切,专持阿弥陀佛圣号。若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现生即可顿出五浊,高登九品,以至证无生忍,成菩提道。此语虽极平常,实为诸佛秘要。若是通家视之,必定为之一笑。(三编下.念佛随笔) 汝之眼高而无实,汝之心大而无用。看《文钞》,听《要解》,尚有此问。可知汝是一向向外驰求,只知求博而不知守约。法华三昧,非汝之所能修,纵汝能修亦恐不能即生解脱。若肯信光言,请将台教暂时置之高阁,专心研究净土。观汝心性,久而久之,恐有着魔发狂之事,不可不防。否则任汝作大通家,莫再来书,来也不复。(三编上.覆道传大师书一) 心虽宏博 其害无尽 刘演宗述《法华》六十五种不思议力,可谓深入《法华》深固幽远之藏。而一一与净土对举而论其胜劣,实为不达如来权实法门。惟能利于南岳天台以上之根性,下此皆被彼断其往生西方之善根矣。此书断断不可流通,若流通,虽能令人尊信《法华》,而令彼一切不通权实教理者,从兹藐视净土而不修也。夫寂光净土,当处即是。能圆证者,惟佛一人。等觉菩萨,尚是分证,况其它哉?今以登地登住所见所证,为博地凡夫担任,其可乎哉?《华严》于证齐诸佛之后,尚令往生。今为具足惑业者,令舍弥陀净土,而修本师娑婆净土。其心诚为宏博,而其害有不能尽言者。夫赡养娑婆,原一实报寂光〔实报寂光,原是一土。约所感之报,名为实报;约所证之理,名为寂光。寂光无相,实报具足不思议佛 剎海微尘数庄严妙相。虽具尘剎庄严,原是一法不立;虽则一法不立,而复具足庄严。如明镜了无一物,而复胡来胡现;如虚空体非群相,不妨日照云屯〕。此实报寂光之净土,惟登圆初住者方能得见。彼西方凡圣同居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此方凡圣同居土,则惑业苦三,如恶叉聚。轮回六道,了无出期。以此之实报寂光,与彼之凡圣同居对论,其违叛经旨,错投法药者,可胜叹哉!何不以此之凡圣同居,与彼之凡圣同居对论,而为契理契机,三世诸佛皆悉印可之说乎?为是智识未精,为欲自辟门径,以显当改革时,亦有乘大愿轮者,改革如来三根普被,《华严》末后归宗结穴之法门,令其良善也耶?印光无道无德,少参少学,不能为法门效一言一字之力。然欲一切有情同生西方,不得不冲冒大家,以献其它山顽石之见耳。倘以法为重,当即见原。否则纵谓光为邪见谤法,亦欢喜领受,而无或怨恶也。(三编上.覆丁福保居士书七〔民七年十月廿六〕) 以六即佛 对治二病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契理契机,至顿至圆,洵为利生惟一无上法门。惟现在之人,或者自高自大,谓既云众生即佛,则我即是佛,何必再念佛乎?或者以我既为苦恼凡夫,何能了生脱死?惟求来生不失人身耳。此两种人,皆不明因果所致,故今日仍讲因果。须知众生即佛者,以其具有佛性之真因也,设不修念佛妙行,佛性无由显现,何能得了生死成佛道之实果乎?譬如宝镜蒙尘,光明不现,实未失之也。若肯用力揩磨,自可照天照地矣。若言我是苦恼凡夫,不能生西方了生脱死,以至成佛者,乃业深障重,自甘堕落也。且今世之人,有下棋噪麻雀而累死者,不知有多少。若能以此劳苦,修行念佛,何愁不往生西方,上证佛果乎?盖佛本是众生修持得证佛果之人耳。隋天台智者大师,着《观无量寿佛经疏》,立六即佛义,以对治「自甘堕落」及「妄自尊大」之病。 六即佛者: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证即佛,六究竟即佛也。「六」明阶级浅深,「即」明当体就是。譬如初生孩子,与其父母形体无异,而力用则大相悬殊。不得谓初生孩子非人,亦不得以成人之事令孩子担当也。若能知「六」而常「即」,则不生退屈。知「即」而常「六」,则不生上慢。从兹努力修持,则由凡夫而圆证佛果,由「理即佛」而成「究竟即佛」矣。 「理即佛」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虽背觉合尘,轮回三途六道,而佛性功德,仍自具足,故名理即佛,以心之理体就是佛也。无机子颂曰:「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以一切众生,未闻佛法,不知修持,而一念心体,完全同佛,故曰:「动静理全是」。由其迷背自心,作诸事业,故曰:「行藏事尽非」,事完全不与佛性相应也。终日终年,昏昏冥冥,随烦恼妄想之物欲而行,从生至死,不知返照回光,故曰:「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也。 「名字即佛」者:或从善知识,或从经典,闻即心本具、寂照圆融、不生不灭之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所谓闻佛性名字,即得了解佛法者是也。颂曰:「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以从前只知生死轮回,无有了期,今知佛性真常,不生不灭。既知当体就是成佛真因,则汲汲修持,反恨从前虚度光阴,以致未能实证也。 「观行即佛」者:依教修观,即圆教五品外凡位。五品者: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典,而助观解者。三讲说品,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者。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者。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者。颂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既圆悟佛性,依教修观,对治烦恼习气,故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了知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一切诸法,无非佛法;一切众生,皆当作佛。故曰:「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相似即佛」者:谓相似解发,即圆教十信内凡位也。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颂曰:「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华红。」四住者:一见一切住地,乃三界之见惑也。二欲爱住地,乃欲界之思惑也。三色爱住地,乃色界之思惑也。四有爱住地,乃无色界之思惑也。初信断见,七信断思,故曰:「四住虽先脱」。然由色声香味触法之习气未尽,故曰:「六尘未尽空」。此但指七信位说,八九十信,尘沙惑破,习气全空矣。习气者,正惑之余气耳。如盛肉之盘,虽经洗净,犹有腥气。贮酒之瓶,虽经荡过,犹有酒气。「眼中犹有翳,空里见华红」者,以无明未破,不能见真空法界之本体也。 「分证即佛」者: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证法身,是为法身大士。从初住至等觉,共四十一位,各各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故名分证即佛也。以无明分四十二品,初住破一分,以至十住则破十分,历十行、十回向、十地、以至等觉,则破四十一分矣。初住,即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复随类现身,度脱众生,其神通道力,不可思议。何况位位倍胜,以至四十一位之等觉菩萨乎?颂曰:「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常见月朦胧。」「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者,颂其分破分证之景象也。「穷源犹未尽,常见月朦胧」者,颂其犹有无明云,未能彻见性天真月之光辉也。 「究竟即佛」者:从等觉,再破一分无明,则真穷惑尽,福慧圆满,彻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入妙觉位,成无上菩提道矣。颂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从来真是妄者,未悟以前,只此皆空之五蕴,而妄生执着,色法心法,互相形立,则苦厄随生。既悟之后,亦只此五蕴,而全体是一个真如,了无色心五蕴之相可得。故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也。然此所证之真,并非新得,不过复其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故曰:「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也。又众生在迷,见佛菩萨,及一切众生,皆是众生,故毁谤佛法,杀害众生,不知罪过,反以为乐。佛既彻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心,见一切众生,完全是佛,故于怨于亲,皆为说法,令得度脱。纵令极其恶逆不信之人,亦无一念弃舍之心,以见彼是未成之佛故也。(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智者大师,久证法身。十地等妙,均莫能测。乘宿愿力,示生斯世。……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所说。俾阅经者知其指归,不致望洋兴叹,莫识津梁。以三止三观,传佛心印。俾修行者,亲见自己常住不变寂灭真心。其所修虽与禅宗小异,其所证实与禅宗大同。以故禅宗传灯各书,均列智者于应化圣贤科中。如上教行二事,包括佛法净尽。然皆属自力进修之道,上根利智,亦可即生了办。若根器稍劣,又不知经若干生、若干劫,方能了生脱死也。于是随顺佛慈,宏扬净土。疏十六观,决十种疑。以六即之义释佛,令一切行人,知自己一念心性,与佛无二。而佛则修德功极,性德圆彰。己则惟具性德,毫无修德。性体不二,故「六」而常「即」。事修各别,故「即」而常「六」。知「六」而常「即」,故不生退屈,上慕诸圣。知「即」而常「六」,故不生上慢,下重己灵。末世众生,定慧力弱,不仗佛力,其何能淑?(三编下.新昌石城寺重建智者大师衣钵塔记) (4)密宗与净土 三密难思 贵在得人 密宗以三密加持,能令凡夫现生证圣,其功德力用,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故云不思议力用。虽然,此就密宗之本旨说,然须是其人方可。其人谓谁?如金刚智、善无畏等。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今之学密宗者,皆得其皮毛,全无金刚戒力,菩提道心。不去持咒以断惑证真,多效现字现象,以问吉凶祸福、前因后果,则与灵鬼作用相同。是之谓败坏密宗,吾恐避罪不暇,说甚即凡成圣也。 吾人但以净土法门为一座大须弥山,全身靠倒,庶几不被一切知识所夺,而现生可以了脱矣。否则随风倒浪,了无已时。(三编下.覆丁福保居士书十) 传者学者 多失其宗 密宗实为不可思议之法门,实有现身成佛之事。彼宏密宗者,皆非其人。有几个真上根,皆自命为上根耳。妄借此事,以诱彼好高务胜、贡高我慢之流,便成自误误人,害岂有极也。余不须提。囗囗及囗囗气焰甚盛,自命固已超诸上根之上。其骂孔孟,更甚于市井小儿骂人。不知骂孔子,即是骂尧舜禹汤文武,即是灭世间伦常正理。吾不知彼所学之密宗,欲何所用,为尽传于废经废伦、废孝免耻、杀父杀母之人乎?为复传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人乎?若为传于废经杀父之人,彼说尚能强立。若传于孝弟忠信之人,彼已欲打倒废灭,铲除孔子所禀承之二帝三王之道,复取以为善而教之密,则彼亦莫能自解。若囗囗及囗囗者,真可谓败坏佛法之魁首矣。此人现身亦好成佛,不妨到阿鼻地狱,受毗卢遮那之自受用三昧于刀山剑树镬汤炉炭中也。又囗囗之根性,约时人论之,亦可云上根矣。自己发心出家,未几年台教要旨,亦颇悉知。往东洋学密宗,东洋人极佩服崇重。死后尚为修塔于高野山,谓得密宗之正传。亦不能说彼不能现身成佛,及至临死,佛也不能念,咒也不能念。比愚夫妇之念佛安坐而逝者,退半多多矣。此又上根人得密宗正传之结果矣,其余又何足论。现身成佛,与宗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之语大同。仍须断惑,方能证真,方可了生脱死。若谓现生即已三惑净尽,二死永亡,安住寂光,了无事事,则为邪说,为魔话。彼嫌净土偏小迟钝,让彼修圆大直捷之法,现身成佛去。吾人但依净土言教以修,彼此各不相妨。(三编下.覆温光熹居士书一) 密宗道理,不可思议。而今之传密宗、学密宗者,各以神通为事,未免失其本旨。传者尚无真神通,学者谁得真神通?诺那来上海太平寺,言及密宗亦以往生西方为事。而阿弥陀长寿陀罗尼持之,开囟门,即能随意长寿,或即往生。此语何可一概?勿道尔我不能,即诺那也不能随意往生。一弟子以此事问光,光复之曰:此事理实为的确有之,但不可谓人人均能往。须知密宗要旨,在三业相应。果三业相应已久,便可从心所欲。未到心空而妄欲得者,或至着魔。此密宗一大关系也。(三编上.覆谢慧霖居士书二十四) 密宗法门,不可思议,而今之传者学者,多失其宗。以持咒三密之功,消除烦惑,则为正义。而传之者,以神通吸动人。学之者,无一不以得神通为事。则是尚未能扶壁而行,而欲腾空远游,何可得乎?西藏蒙古喇嘛皆吃肉,以其无甚米粮,尚有可原。今之学密宗者,多开荤吃肉。反大嘉美其事,谓为吃了就度脱了,则成魔说矣。喇嘛做大佛事,尚须吃素。可知平常吃肉,固非正义。密宗提倡即身成佛,乃以了生死为成佛。一班无知之人,便认做成福慧圆满之佛。则是以松栽为栋梁,其材可以为栋梁,非现在即可为栋梁也。十七年有某某在上海提倡密宗,一百日成佛。上海有信心者,咸依之学。十八年夏,有艳其名,欲借此求利,请至北平,四十八日成佛,比在上海快一半。至十九年,北平、天津、上海皆不能容,回家还俗,可叹之至。 了生死法,净土法门,最为稳当。无论何等根性,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持念佛号,求生西方者,临终必蒙佛力加被,往生西方。此之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一切法门,皆须以戒定慧之道力,断贪瞋痴之烦恼,烦恼断尽,方可出三界了生死。在昔颇有此种人,而今则恐全世界也无一二人可得也。是以愈向后,愈宜专修净业也。(三编上.覆石金华居士书) 因地不真 果招纡曲 今之人多是越分打妄想,想得神通而学密宗。〔真修密宗者,在例外。〕如傅某之魔死北平,某诸弟子有欲发大财者,反致亏一二百万。有欲得权利者,反致数十人关闭牢狱。有欲即成佛者,反致着魔发狂。某奉某喇嘛为师,其师有神通,能知过去未来。彼必问及独立之事,则当日独立,当日送命。某喇嘛及某之神通,致许多极崇奉之弟子倒霉。可知师与弟子,皆是不安本分。无神通,何可充有神通?学佛法,何可作瞎捣乱,谋发大财、得大权乎?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汝且守分,一任人皆成佛。汝纵无大得,幸有此许多佛,必不能不相度也。(三编下.覆温光熹居士书四) 不如净土 千稳万当 王弘愿居士,虽则崇信密宗,颇有效验。然始则错认消息,将有未得谓得之失。继由多阅教典,方知错认。次则现虽工夫得力,而虚火上炎,无法自治。光以此二事,断其密宗一法,不能普被三根,不如净土法门之千稳万当。谓君宿具灵根,见地高超。尚有错认,及受病不知对治之失,则世之不及君者可知矣。彼谓密宗高出显教之上,引种种言论以辨。然佛无二心,亦无两法。欲抬高密宗,但当论密宗所以高处。既以密宗之妙处,与显教之妙处证同。是欲推尊而实持平也。彼之所论,乃约教而遗机。光乃约机而论教之利益。盖契理而不契机,则不能感应道交。所谓说法不投机,便是闲言语矣。(增广上.与徐蔚如居士书五) 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欲于教义禅宗,得真利益,甚难甚难。惟净土法门,方可依怙。试观显荫之死,远不如愚夫愚妇。而显荫之所知,非愚夫愚妇所能企及。而愚夫愚妇之所得,又非显荫所能企及。正光所谓「性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渟凝。」故致「上智不如下愚,弄巧翻成大拙」也。愿居士专志净业,勿歆羡于宗通说通,庶可于了生脱死,不成画饼。……祈专志净宗,勿被密宗现身成佛之语所动。现身成佛,乃理性,非事实。若认做事实,则西藏东洋之佛,不胜其多。且勿说平民,即班禅之心行作为,佛气尚无,况说成佛乎?以彼于民不聊生之时,犹然不惜百姓脂膏,任其铺排耗费,而钱到己手,便当命宝贵,毫无慈悲喜舍之念故。显荫自命得密宗正传,谓佛法东流中国,惟弘法大师教理圆妙。历斥中国各宗祖师,皆不及弘法大师之正传。而死时竟成一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之人。其已现身成佛矣,何又结果如是也?祈洞察是幸。(增广上.覆黄智海居士书) 不学密法 又有何憾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密法,又有何憾?(三编下.覆周群铮居士书) 净土法门,彻上彻下。将堕阿鼻者,念佛尚得往生。已证等觉者,尚须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切勿以密宗有现身成佛之义,遂将往生西方置之不论,则其失大矣。(三编上.覆沈授人居士书) 守我本分 让彼成佛 学密宗者,病在欲得神通,欲现身成佛。问之,彼皆谓无此念,实则无一无此念。以其倡导之人,先以神通吸动人,何能令学之者无此念乎?昨颇有五六位,非黄君一人,彼见信与否所不计也。彼学密而回向净土,故是正理。但恐不屑生净土,欲现身成佛,或致受病。使彼无此种知见,断不至称赞大愚。既称赞大愚,则是以大愚所说为至当之论。然大愚之成佛之弟子,并无成佛之表示。足知其为妄称许人,以期世人恭敬供养,尊己为已成佛之高僧。其犯大妄语,以凡滥圣之罪,实非小可。我等但守净土修持,让一切人皆得成佛,以度我等,则何幸如之。(三编下.覆慧海居士书四) 彼七日即可往生,即可成佛,则遍世间人均可成佛。我们业力凡夫,当有无量无边之佛度脱,何幸如之!且守我们本分,让彼成佛度我们,岂不更为稳妥!彼等若有危险,我此法门,绝无危险。若闻彼说得好听,不禁心热起来。成之则为幸,败则便成魔眷,实令人寒心。某之神通,已完全失败。某及某之言论,直是诬蔑圣贤。彼等既已成佛,何得有此种现象?是知完全与市井小儿,了无有异。说甚有得佛心乎哉?余不多及。(三编下.覆温光熹居士书十二) 当此大劫,好不志心念佛。而妄想纷飞,论说空话乎?密宗之危险,殊非笔墨所能宣。祈死守净土修持,让他人通通成佛去。(三编下.覆温光熹居士书三) (5)诸宗归净土 佛教大纲 不外五宗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也。「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耳。「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耳。然此但指其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密」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为成佛,非成福慧圆满之佛也。此三宗,均可摄之于「禅」,以其气分相同也。以故佛法修持之要,不过禅净二门。「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实益。「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带业往生。其间难易,相去天渊。(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诸宗归宿 在于净土 如来大法,有律、教、宗、密、净五种。惟净土一法,最易修持,最易成就,为律教宗密之归宿。故古今律教宗密之知识,皆务密修,尤多极力显化者。此法真俗圆融,机理双契。不但为学道者,立出轮回之法;实为治国者,坐致太平之基。故往圣前贤,通人智士,咸皆修持。若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焉。(续编下.企庐莲社缘起〔民二十四年〕) 惟净土一法,始则为凡夫入道之方便,实则是诸宗究竟之归宿。以故将堕阿鼻者,得预末品。证齐诸佛者,尚期往生。(增广下.上海佛学编辑社缘起) 如来大法,以真如实相为体。此体生佛皆具,在佛不增,在生不减,但以佛则究竟证悟,生则彻底迷失,致使升沉迥异、苦乐悬殊耳。如来愍之,随顺机宜,说种种法,令其返妄归真,背尘合觉。其法之大宗有五: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佛之所以为佛,惟此三业。众生果能依佛律教禅以修持,则众生之三业,遂转而为诸佛之三业。三业既转,则真如实相,自可亲证矣。犹恐障深业重,不易成就,故以陀罗尼三密加持之,则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矣。又恐根器或劣,现生不能了脱,再一受生,难免迷失。则生死轮回,穷劫莫出。由是特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俾上自等觉菩萨,下及逆恶罪人,同于现生,往生西方。则上圣速成佛道,下凡得预圣流,此如来抚育一切九法界众生之宏规也。 当今修持 净业第一 当今修持,惟净业最为第一。切勿闻禅之奥妙、教之渊深、密之奇特,而为之转移。令如来普度众生之道,因此见异思迁而失之。致自己仍然在此娑婆世界,作生死轮回中人,可悲可痛。必专修净行,即生了办,庶可不虚此生此遇矣。(三编上.覆罗铿端居士书二) 窃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是以必须抱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方可出此五浊,登彼九莲。倘妄自尊大,欲仗修自力了生死之禅、教、密种种法门,则多分有因无果。何以故?以纵能彻悟自心,深入经藏,而烦惑不断得净尽,决无了生死分。况未能彻悟,与未能深入者乎?密宗,提倡现身成佛,亦非人人皆能如是。学密宗者,每每着魔,皆由不知自量,妄欲得神通与成佛之所致也。诸位既具有信心,当依光所说之净土法门而修。须知此法,乃诸佛、诸祖、诸大善知识之所宏扬者。光不过承诸佛、诸祖、诸大善知识之语意,而传述之。切勿谓汝何人斯,遂敢令人舍佛所说之禅、教、密法门,而专依汝所说而修乎?若作此议,则为不依佛教。以光之所说,乃十方三世诸佛同说者,何可以光之不才,而遂不信从乎?现今邪魔外道,不胜其多,彼皆自谓最为第一,诸位莫被此种魔子所惑。若前已经入过其门,则当舍之净尽。切勿谓入时已发咒,恐舍之,或致遭祸。须知舍邪皈正,何得有祸?不但无祸,尚有功德。(续编上.覆冯偏西郑圆莹居士书〔民二十年〕) 净土一法,人人可修,修之均有感应。今人多多皆是好高务胜,以致或因撑场面,反累实益也。现今之人,一动手先讲建筑。未知净土之所以,便欲遍研大乘经论。或慕禅宗之玄妙,或慕相宗之精微,或慕密宗之神通。将仗佛力了生死之法,视之若不济事者。禅宗,纵能悟,谁到业尽情空地位?相宗,纵能记清名相,谁能真破我法二执?密宗之神通,及现身成佛,亦实有其事,然非尔我之根性所可冀及。有欲得神通,欲即成佛,而由兹着魔发狂者甚多。显荫,既通台宗,又得密宗真传,已是灌顶大阿阇黎。凡所与灌顶之人,通皆现身成佛。彼到死时,咒也不会念,佛也不会念。在彼平时,心中,语意中,每以法身大士相拟。到了临终,尚不如一字不识之老太婆老实念佛者,为能安然念佛而逝之为愈也。(续编上.覆闵宗经居士书〔民二十年〕) 汝颇有家资,值此时世,当竭诚尽敬,与宗德慧畅等念佛及观音圣号,以作恃怙。至于研究教义及密宗各义,亦不过开发智识而已。若欲资之以了生死,则断断不能。何以故?以彼各宗,皆须自力修到业尽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否则纵令悟处深,功夫高,功德大,皆莫能了。惟净土一法,不断惑业,可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之法门,非一切法门所能比拟。若无真善根,断难彻底信。……汝但依《文钞》、《嘉言录》以修,决不至不得了脱。如妄欲作大通家,将净土法门,视作等闲,随各宗善知识学宗、教、密等法门,大通家或可做到一二程,而欲靠此一知半解,想了生死,则梦也梦不着。此光末后为汝之语,不知汝以为然与否耶?(三编下.覆马宗道居士书一) 学佛当具 择法之眼 如来一代所说诸法,举其大宗,其名有五: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此五宗者,悉皆显示佛之身口意三业,戒定慧三学,与夫一切三昧万德。固无可轩轾抑扬,拣择取舍者。然在学者修习,当详审与自己根性相契之法而修。一门深入,较为省力。而此五宗,无不以律为根本,净为归宿。此在佛世已然,况今末法时代乎?以净土法门,彻上彻下,三根普被,凡圣同归。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罪人,亦可预入其中。良由一切法门,皆仗自力,非到业尽情空,不能了生脱死。净土法门,兼仗佛力,若具真信切愿,即可带业往生。二法相较,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三编下.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流通序〔民二十五年 ,丙子尧历仲春望日〕)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佛力之不同。禅教密等各宗,皆须断惑证真,方可了生脱死。断惑证真,岂易言哉?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亦非人人可以如是,况密宗每以神通吸动人。师既以此吸引人,弟子不能不志慕神通。倘希望神通之心,真切至极,则其危险,有不可胜言者。祈勿以彼之神通为事,则幸甚。宗门言句,意在言外。故须屏弃一切,专精参究。若只读得禅书几种,便学着弄机锋,则其罪极重。譬如军中口号,非营外人所得知。若只顺字面解机锋,则如营外人妄意营中口号为某,便自混入,能不送命于当下乎?(三编上.覆郝智熹居士书) 阁下既看《文钞》,宜依之而行,则决定会得大利益。切勿因读大乘经,或遇宗、教、密等等知识,喜其法门广大深妙,与其开示亲切高妙,遂舍净土而修其它法门。则不至徒有种了生死之因,决难即生得了生死之果矣。何以故?以一切法门,皆须自力修持到业尽情空时,方可了生死。否则任汝功夫深、见地高、功德大,倘有一丝一毫烦恼未尽,则仍旧仍是轮回中人。既在轮回中,则从迷入悟者甚少,从迷入迷者甚多。又不知还能遇佛法否。即遇佛法,不遇净土之法,则仍旧出苦无期。仗自力则举世难得一二,仗佛力则万不漏一。净土法门,以自己之信愿持名感佛,佛则以誓愿摄受。譬如乘轮渡海,非己力之所可比也。(三编上.覆宁德晋居士书一〔民二十年正月十八日〕)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观机而说,好比对症下药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机,和这个法门不相应,修起来,是很难得益的。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断贪瞋痴,必须惑业净尽,方能了生脱死。或者烦恼尚有一毫未断尽的,生死还是不能免,况全未断者乎?这是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干到彻底才可。 惟有念佛一法,是如来普应群机而说的,亦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成就的。无论上中下根,皆可修学。即烦恼惑业完全丝毫未断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实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脱了,所以说是最超胜的。 佛在世的时候,十个人修行,就有九个可以成道。因为那时的人,天性淳厚,根机是很猛利的。到了后来,众生的业障逐渐增加,根机也就渐渐的陋劣下来,再要和从前一样,是不可得了。然在晋唐时候,还有这种仗自力可以了脱生死的人,但已是逐渐减少,越后越少的。到了现在,已没有这样的人了。如此看来,就晓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断烦恼了生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此时如仍不自量力,要说大话,轻视这个念佛横超法门,而去别修其它法门,那恐怕要了生死,就比登天还要更难了。 我并非说其它的法门不好,实在是因为法门有契理不契机的,有契机不契理的。惟有这个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理机双契,不可思议。尤其是在末法世中,更为适合众生的根性。所以《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 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横超法门?古人有个譬喻,拿来解释,就把我们具足惑业的凡夫,比做一条虫,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节,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这个虫子要想出来,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竖出的,一个是横超的。竖出的:是自下至上,一节一节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节咬破了,才能够出来。这是比修别的法门,定要断尽见思烦恼,才能出三界的。见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这许多的品数,就比做一根竹子的节数。那虫向上直钻出来,就叫做竖出。例如一个断见惑的初果圣人,要经过七生天上、七生人间的长久时劫修习,才能证阿罗汉,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返人间,才能证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尽,还要在五不还天,渐次修习,才能断尽思惑证四果。这才算是出三界的无学圣人。如果是钝根的三果,还要生到四空天,从空无边处天,以至非非想处天,才能证四果。这竖出的法子,是如此艰难久远的。横超的:就是这条虫子,不向上面一节一节咬,只向旁边横咬一孔,便能出来。这样的法子,比那竖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亦复如是。虽没把见思烦恼断除,但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临终就能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他生到极乐世界去。到了这个清净国土,见思烦恼,不断而自断了。何以故?以净土境胜缘强,无令人生烦恼的境缘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尘沙无明,成就无上菩提,何等直捷简易的事!所以古人说:「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今且拿一段故事来证明这个竖出艰难的道理,大家且静听听。 唐朝代宗大历间,有个隐士,叫做李源,舍宅为慧林寺,请圆泽禅师为住持。后李源想要去四川朝峨眉山,因约圆泽同去。圆泽欲由长安经斜谷,陆道去。李源要自荆州入峡,由水道去。两人意见不同,各有所以。李源不知圆泽之事,圆泽了知李源之心,恐到长安,人或疑伊想做官,便由荆州去。一天乘船到了南浦地方,因滩河危险,天未暮即停舟。那时有一妇人,身穿锦背心,负罂而汲。圆泽一见了他,便俛首两眼流泪。李源问道:自荆州以上,像这样的妇人,不知有多少,为什么生此悲感?圆泽道:「我不欲从此路来者,就是怕逢此妇人,因为他怀孕三年,还未分娩,就是候我来投胎。现在见了,已是无法可避了。请君少住几日,助我速生,及葬吾山谷。三天之后,请来看我,我就对君一笑,以为凭信。十二年后,中秋月夜,到杭州天竺寺外会我。」说完了,就更衣沐浴,坐脱去了。李源后悔无及,只得把圆泽葬了。三天之后,就到那家去看,果然妇生男孩。因把详情告诉他,并要求和小孩见面,果然一笑为信。李源因兹无意往川,便回洛京。及回到慧林寺,才晓得圆泽在未行之先,已经把后事都嘱付好了,因此越晓得他不是平常人。过了十二年,李源就如约去杭州,到中秋月夜,就在天竺寺外等候。果然月光之下,忽闻葛洪井畔,有牧童骑牛唱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易性常存。」李源就晓得是圆泽的后身,就上前问道:「泽公健否?」牧童答曰:「李公真信士也。」便略叙数语。又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如是看来,能晓得过去未来,和有坐脱立亡本领的圆泽,还不能了脱生死,逃避胞胎,何况我们具缚凡夫,一点本事也没有,如果不念佛求生西方,要想了生死,是做梦亦做不到的。 有人说: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道理,不是很好吗?殊不知见性成佛,是见到自性天真的佛,叫做成佛,并非是成福慧圆满的究竟佛。为什么呢?因为宗门下的人,工夫用到开悟的时候,就知道他自己的真性,原来是和佛一样,所以叫做见性成佛。但他的粗细烦恼,丝毫尚未断,不过能常自觉照,伏住烦恼,举动就和圣人相近。假使是失了觉照的工夫,伏不住烦恼,那造起业来,比他人更要厉害。因为他的烦恼里头,有开悟的力量夹杂着,就变做狂慧,所以造业的能力,也异常的猖獗。这样不但没有成佛的希望,而且还要堕落三恶道。所以已经开悟的人,更要加工进修,时时觉照。等到见思烦恼断尽了,方是了生死的时候,并非一悟便了。类如前朝的五祖戒,和草堂青禅师,因为悟后未证,仍不免轮回之苦。覆辙昭然,是不可不知的。若说真成佛,更加差得很远了。 福慧圆满的究竟佛,是怎样成呢?据台宗来说,一个断尽见思惑的圆教七信菩萨,修到十信的时候,才把尘沙破尽。再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的四十一个位次,每破一品无明,就升进了一个位次,得一分三德秘藏。这样次第,到了最后的等觉地位,才把四十一品无明断尽。再断一品无明,再进一位,才能成就福慧圆满的究竟佛。像这样子,的确不是轻易的事情。大家晓得这个道理,就不会误解了。 又有人说:我们各人的自性,本来是一尘不染,清净湛然,就是净土。自性本来不生不灭,亘古亘今,不迁不变,就是无量寿。自性本来具有大智慧光明,照天照地,就是无量光。如果离了这个本有的自性,另外要有个净土可生、阿弥陀佛可见,那就是头上安头,无有是处。并且认为这样,就是禅净双修的道理,亦是错的。因为这样的话,完全是偏于禅宗,对净宗是完全不适用的。何以见得?因为禅宗是不教人生信发愿,也不教人念佛,只教人参究话头,求明心见性。就说是离了自性,没有净土可生、弥陀可见。话虽不错,但终是偏于理性的见解,不能和事相融通,亦就和事理无碍的净宗隔别,所以说不是禅净双修。修净土人,专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大家要明白的。 还有密宗即身成佛的话,纵然听起来,是如此动人,但是事实上,并没有如此快便。即身成佛的意义,是说密宗工夫,修到成功的时候,现身就可成道。然而这样成道,不过是了生死而已,勉强说做成佛,或亦可以。如果是真的当做成了五住究尽、二死永亡的佛,那就大错特错了。譬如一个小孩子,剃下头发,人人就叫他名和尚;或是受了三坛大戒的比丘,亦叫他为和尚;或是在丛林里头做方丈的,亦是叫做和尚。但如上的和尚,勉强亦可说得。如果是当做真的和尚,亦是不对的。就事实来讲,是要有道德学问,能够有使人生长法身慧命的力量,才算是名符其实的和尚。 要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在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当中,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人是即身成佛。再要到了弥勒佛下生的时候,才可算又是一尊即身成佛的佛。在这个释迦灭后、弥勒未来的中间,要再觅个即身成佛的,无论如何,亦是不可得的。即使释尊重来应世,亦无示现即身成佛的道理。 在前清康熙乾隆年间,西藏的活佛到临终的时候,能晓得死后要去哪家投胎,叫弟子们到时去接他。且在出胎时候,亦能说他是某某地方的活佛。然而虽有这样本事,也还不是即身成佛。何以知道呢?因为如果真是即身成佛的,自然就能像释迦佛那样的,能说各种方言,一音说法,亦能令一切众生皆能会得。何以西藏的活佛,中国的语言,他就不懂呢?如此一件小事,就可证明他不是即身成佛了。何况后来的活佛,死时亦无遗言,生时亦无表示,都是由人安排,拈阄而定的,那更是不必说了。 又修密宗的工夫,要成功,也是很不容易。如专求神通速效,不善用心,且还有遭遇魔事的危险,还不如念佛的来得稳当。民国十七年,上海有一皈依弟子,请我到他家吃斋,便说他有个亲眷,是学佛多年的女居士,学问亦很好,已有五十多岁了,可否叫她来谈谈。我说可以的,于是就叫她来。等到见面的时候,我就对她说:「年纪大了,赶快要念佛求生西方。」她答道:「我不求生西方,我要生娑婆世界。」我便回答她道:「汝的志向太下劣了。」她又云:「我要即身成佛。」我又回答她道:「汝的志向太高尚了。」何以那个清净世界,不肯往生,偏要生在此浊恶的世界?要知道,即身成佛的道理是有的,可是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亦非汝我可以做得到的事。像这样不明道理的女居士,竟毫不自量的口出大言,实在是自误误人的。 还有两个要求生华藏世界的人,有一天,那个害了毛病,这个就去看他。后来因见他病势不对,就赶紧的叫他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大家亦在旁边助他念。过了一刻,就问他看见什么境界没有。他答道:「没有」。这样的问过两三次,都说没有。到了最后一次,他就说道:「娘来了」。唉呀,这个问他的,才晓得他们如此靠不住了。因为在他的心里,以为念这样的佛号,和这样的希求,应当要看见华藏世界才对,为什么反见娘来的阴间境界呢?自此以后,他才回头来修净土法门了。要晓得华藏世界,是要分破无明的法身大士,才能见得生得的。其余就是断尽尘沙的菩萨,亦没有分的,何况是具缚凡夫呢?就是《华严》会上,已证等觉的善财童子,普贤菩萨,还教他和华藏海众,以十大愿王,回向极乐,以期圆满佛果。可知净土法门,是无机不收的。所以我常说:「九界众生,舍念佛法门,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念佛法门,下无以普度群萌。」就是这个缘故。譬如天下的人,个个都要吃饭,亦个个都要念佛的。 奉劝诸位,不要不自量力,打出格的妄想。总要老老实实的念佛求生西方,才不辜负如来说这个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的总持法门,及不枉费十方聚会,在此灵岩清净道场的殊胜因缘。望大家珍重!(三编下.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民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晚说〕) 现身成佛 谈何容易 近人多好立异,不肯做老实工夫,故有学禅宗、相宗、密宗者。此三法门,均不可思议,然均属自力。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而现身成者,究有几人?莫道学密之人,不能现身成佛。即传密宗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之人。汝等且莫随此各法门知识转,则现生便可出此五浊,登彼九品,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三编上.覆韩宗明 、张宗善二居士书) 现身成佛,谈何容易!若认做决定实能,则恐佛尚未成,魔已先成。以凡滥圣,躁妄虚夸之流,多多犯此种病,不可不知。闭关修行虽好,在家固宜随缘随分,自行化他,为最合机,何必以闭关为事也。若有家累,强欲闭关,反为障碍。所言预锡珍秘,不知净土法门,绝无所秘。若有口传心授之秘,〔竭诚尽敬,为学佛之无上秘法,当为一切人说之。不致力于此法,即是舍本逐末。〕便是魔外,不是佛子矣。密宗,则有秘传,然不若净土之为直捷稳当也。汝勿以现身成佛等大话自期,则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欲现身成佛,或恐佛未能成,往生亦不可得,则两头成空,为可虑也。(续编上.覆朱南圃居士书〔民二十年〕) 凡修行人,当在自己家中修,不必定到林中修。若皆到林中修,何有此大屋可容?人多则林中缴用多,诸人奔走辛苦,家中诸事,或有顾不到处。所有居士林、净业社,不过作一提倡之机关耳。……至于修持法门,固无高下,禅律密净,皆是了生死之大法。然末世众生分上论,则非修净土法门,决难现生了脱。以余法门,皆仗自力。净土法门,兼仗佛力。佛力自力,奚啻天渊悬殊。不知此义,妄效大力量人之修法,殊难得其实益。以故禅宗百丈禅师,谓「修行以念佛为稳当」。而祈祷病僧,化送亡僧,皆以往生为事。从知西方极乐世界,为一切上圣下凡修佛道者之归宿处也。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尽华藏世界海诸法身大士,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况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者乎? 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不能即生了脱。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是为前鉴。观此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难。禅宗每云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乃大彻大悟也。言见性成佛者,以亲见自性天真之佛,名为成佛,乃「理即佛」与「名字佛」也,非福慧圆满之「究竟佛」也。此人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若能广修六度,于一切境缘,对治烦恼习气,令其清净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出三界之外,不在六道之中矣。佛世此种人甚多,唐宋尚有,今则大彻大悟尚不易得,况烦恼净尽者乎? 密宗现身成佛,或云即生成佛,此与禅宗见性成佛之话相同,皆称其工夫湛深之谓,不可认做真能现身成佛。须知现身成佛,惟释迦牟尼佛一人也。此外即古佛示现,亦无现身成佛之事。无知之人,每每错认,其失大矣。 在家近事男女,以老实念佛为本。居士信佛有年,想修持定有把握矣。切勿以凈土法门,看作等闲。并祈转令贵地信佛男女努力修持,一心念佛,则为最合时机也。(三编上.覆周志诚居士书一) 即生西方 即身成佛 今人好言禅净双修,究则所谓双修者,乃看念佛的是谁。此仍重在参究,与净土宗生信发愿求往生,迥然两事。又禅宗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系指亲见当人即心本具之佛性而言。密宗所谓即身成佛,盖以即身了生死为成佛。若遽认以为成万德具足、福慧圆满之佛,则大错大错!盖禅家之见性成佛,乃是大彻大悟地位,若能断尽三界内之见思二惑,方可了生脱死。密宗之即身成佛,不过初到了生死地位。此在小乘,则阿罗汉亦了生死。而圆教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即已了生死。七信与阿罗汉,了生死虽同,其神通道力,则大相悬殊。八九十信,破尘沙惑,至十信后心,破一品无明,证一品三德秘藏,而入初住,是为法身大士。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方入佛位。其历程尚有如此之远,非一蹙即可骤至也。修净土者,即生西方,即了生死,亦是即身成佛,但净宗不作此僭分说耳。(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5.问答决疑 问:修行人止恶行善,是分内事,允当加勉。惟功课及二六时中,过现未三心憧憧往来,总不能除。心业未净,于往生有无妨碍? 答:功课宜专不宜繁,专易摄心,繁难归一。往生在信愿真切,倘无真信切愿,纵心能清净,亦难往生。不可不知。 问:修行有得好境界者,或梦到西方,或面见弥陀,或闻异香,或见莲花。湘省王季果居士常有见到。乃念佛十年,并无瑞相发现,设临终亦如此,岂非难到极乐?究竟可否听其自然,不生希望? 答:但求心与佛合,不须致力于见境界。心与佛相应,有真信愿,决定往生。心若希求境界,或未相应,有境界现,或致着魔。 问:念佛自知不得力,欲加课非但无力,且无时间,如长此以往,恐生西少把握,而此志又决计欲生,究用何法,能万分可靠? 答: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何得妄说闲谈,不以古人所说者为指南? 问: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则老年人决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于年龄,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答:汝之不一心,由于心无正见。无正见,故无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未能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能一心,亦难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三编下.答俞大锡居士问) 问:参禅所以调神养气,信其有益。念佛则是多言伤气,岂亦有益耶?且如有人,日居汝旁,叫汝名不停,汝不厌乎? 答:禅者静坐,养气调神,亦是不知禅者之言,只得禅之皮毛,不知禅之所以也。禅者虽坐,坐而参究本来面目,非为养气调神也。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试念之,则觉得心中种种妄念皆现。若念之久久,自无此种妄念。其最初觉有妄念者,由于念佛之故,方显得心中之妄念,不念佛则不显。譬如屋中,清净无尘,窗孔中透进一线日光,其尘不知有多少。屋中之尘,由日光显。心中之妄,由念佛显。若常念佛,心自清净。孔子慕尧舜周公之道,念念不忘,故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此常时忆念,与念佛何异?佛以众生之心口,由烦恼惑业致成染 污。以「南无阿弥陀佛」之洪名圣号,令其心口称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之久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心本具之佛性,自可显现,何得以世间唤人名而比之乎?若然,则孔子念念慕尧舜周公,亦为不是。若谓念念思慕为是,则声声称念何得非是乎?况此念佛,乃转凡成圣妙法,岂世间之法所能比乎? 问:人之病也,体中多虫,以药医之,则所以杀虫。废药必坐视其死,二者如何? 答: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若怨业病,神仙亦不能医。念佛,便能令宿世怨家,仗佛慈力,超生善道,故怨解释而病即痊愈矣。外感内伤,念佛亦最有益,非独怨业病有益也。江易园作校长,因极力教授生徒,致用心过度,得病甚重,中西医俱无效。彼向不知佛法,江味农来看,谓医既不效,则不须再医。当至心念佛,即可痊愈。易园信之,病遂痊愈,故所以极力劝人念佛耳。后回家,有一亲戚,年近七十,双目失明,易园劝彼念佛,未至一年,其目复明。今夏婺源江湾地方旱,易园劝大家念佛求雨,不七日,即得大雨。一方之民,踊跃欢喜。易园遂起佛光社,教一切男女老幼皆念佛,亦拉光为会长。可知念佛一法,随在何事,皆可成就。但不可念佛求作恶事成就,若欲作恶事念佛求成就,当被雷殛。恐愚人不知,故为表明。念佛之利益,古今不知有多少,今且以能见而问者言之,当无可疑。彼谓废药念佛,坐视其人之死。试问易园用药何以不愈,念佛又何复得痊愈乎?然此其小利益,大利益则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以至成佛也。〔注:原文无问、答二字,今顺编排而加。〕(增广上.覆冯不疚居士书) 问:惟心净土,自性弥陀,然则与西方之净土及佛,是否一而二,二而一? 答:有惟心净土,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净心,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惟心则无土,便是魔外知见。此种似是而非之邪见,居其大半,致念佛之人,不得实益。尚自以为高明,而不知其为执理废事,自误误人之邪见也。由自性弥陀故,必须念西方弥陀,以求往生,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倘单执自性弥陀,而不念西方弥陀,纵令真悟,尚未能即了生死。况说此话者,皆是一班担板汉脱空汉乎?一而二, 系未成佛前之事。二而一,乃已成佛后之事。 问: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去皆何指? 答:生则决定生,约事说。去则实不去,约理说。不知事理之所以然,只好老实照事相做。否则必成执理废事之邪魔外道。(续编下.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民二十一年〕) 问:, 念佛法门,愚尚能修,律教禅宗,智犹难晓,何谓此法统彼诸法? 答:欲知此义,须深明佛力自力大小优劣,则一切疑惑,泮然冰释矣。夫佛与众生,心性虽同,若论力用,天地悬殊。良由众生具足无量烦恼恶业,功德智慧,不能显现。佛则具足无量功德智慧,烦恼恶业,净尽无余。佛与众生,迷悟不同。致使力用,胜劣迥异。律教禅宗,皆仗自力了脱生死。所以久经长劫,尚难出离。念佛法门,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了脱生死。所以尽此一生,便登不退。 问:自力佛力,其义云何?愿垂明诲。 答:律教禅宗,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则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着魔发狂。纵使理明功深,亦颇断惑。倘有丝毫未尽,依旧不出苦轮。直待惑业净尽,方可出离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悬远。更须历劫进修,始可圆满佛果。譬如庶民,生而聪慧,读书学文,多年辛苦。学问既成,登科入仕。由其有大才能,所以从小渐升,直至宰相。官居极品,再无可升。于群臣中,位居第一。若比太子,贵贱天渊,何况皇帝?毕世为臣,奉行君命。鞠躬尽瘁,辅治国家。然此相位,大不容易。半生勤劳,通身能耐。到下场头,不过如是。若学问才能,稍不充足,则不能如是者有百千万亿也。此是自力。学问才能,譬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譬修行功深,断惑证真。只可称臣,不敢作君。〔臣决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托生皇宫,为皇太子。修余法门,亦可成佛,但与净土较,奚啻日劫相倍。读者须善会其意,忽泥其词。然依《华严》末后一着,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正与托质皇宫,为皇太子,意义相齐。净土法门得《华严》一经,遂得如大海之横 吞万川,如太虚之总摄万象耳,猗欤大哉!〕譬虽出生死,尚未成佛。学问不充,不能如是者甚众。譬惑未断尽,不出生死苦海者甚众也。 念佛法门,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谓信愿持名,是自力能感于佛。誓愿摄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应于我。感应道交,故得如是。又若深明教理,断惑证真,则往生品位更高,圆成佛道更速。所以文殊普贤、华藏海众、马鸣龙树、诸宗祖师,皆愿往生也。譬如托生皇宫,一出母胎,贵压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长大,学问才能,一一充足。便能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听诏谕。此则王力自力,兼而有之。念佛法门,亦复如是。未断惑业,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犹如太子初生,贵压群臣。既往生已,惑业自断,定补佛位。犹如太子长大,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也。又已断惑业,如马鸣龙树诸宗祖师,已登补处,如文殊普贤华藏海众,皆愿往生者。犹如昔镇边鄙,不堪承绍;今居东宫,不久登极也。祈尽舍旧习,于此法门,极生信愿,专精修习。则无尽烦恼,不难顿断;无量法门,自然证入。其圆成无上佛道,度脱无边众生,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增广下.净土问答并序) 问:净土法门,既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佛当日,何以不专谈净土,俾万法归一,一路同归,竟尔兼谈各宗,反启后人多歧之惑,且失净土之实益乎? 答:养人不止一谷,治病不止一药。由有各法门,方显此法门之妙。若止净土一法,何以能引彼一切机宜,同入佛法乎? 问:世俗专认念佛为送死,念观音为保生,以故修净土未精者,及年未老者,临终多因恋世,念观音。助念者,往往徇其意,或从其家属之意,因亦助念观音,不念佛。果病愈,固无憾,否则既碍灵感之名称,又误生西之机缘。未知若遇此根性,如何办法,始圆通?是否先念观音以保生,及其既死,转念佛号以送死乎?或始终专念观音,亦可令彼寿未尽即愈,寿已尽即生西乎? 答:人有大病,即当作往生想,一心念佛。若寿未尽,由念佛故,即可速愈。〔阿弥陀,即无量寿,即是消灾延寿。〕至于为人助念,何可为念观音,又为祈寿乎?念佛,, 寿未, 尽亦能延生。念观音,则无求往生之心念。若寿已尽,则误事。非念佛定死,念观音定不能往生。然痴人以无求往生之心念之,故亦只成误事之一种业感也。无量光,即消灾;无量寿,即延寿。念阿弥陀佛,极功尚能成佛,岂不能延寿而令速死乎?(三编下.答卓智立居士问)
如来成正觉,直说所证法。预此法会者,惟法身菩萨。
二乘虽在座,不见亦不闻。何况诸凡夫,而得预闻熏。
佛以大慈悲,摄浅于最深。末后归宗处,令觐弥陀尊。
惟此奇特法,凡圣俱遵行。圆摄于等觉,及六道群萌。
末世人根钝,断惑甚为难。信愿念佛者,决定登九莲。
行愿导归极乐,全收九界,方堪大畅成道利物之本怀。
讲筵大启,理事双诠,拟求万派朝宗,圣凡等益,由兹拣去自力,注重佛加,冀娑婆具足惑业之含识,现生同赴莲池。
然宗虽有五,道本一贯,五宗圆具,方可随机各宏一宗,便可上续如来慧命,下启群生昏蒙。否则单轮只翼,何能行远飞空乎哉?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不持律,则教禅密净之真益不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坚固,则未成即坏。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不念佛求生西方,则律教禅密,皆难究竟。以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所以《华严》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尚复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况其余一切圣贤,与未断见思之凡夫乎哉?(增广下.金陵妙悟律院垂裕记)
谢谢来访!欢迎经常来上品莲生的空间访问交流
请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莲生的空间”,即可进入本空间。
点击(上品莲生的空间 )即可进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