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俱舍宗


 2025/1/23    下载DOC文档    

俱舍宗

  俱舍宗  陈至唐  五代后  渐微茫

  俱舍宗是以研习弘扬《俱舍论》而得名,其学者称为“俱舍师”。《俱舍论》全称《阿毗达摩俱舍论》,该论的作者是印度有名的“千部论师”世亲,唐·玄奘于永徽二年(651)先译出《阿毗达摩俱舍论本颂》一卷,六○四颂。永徽五年(654),又译出《阿毗达摩俱舍论》三十卷,通称“新论”。在此之前,陈·天嘉四年(563),真谛在广州制旨寺译出《俱舍论偈》一卷,五九七颂,今佚。又译出《阿毗达摩俱舍释论》二十二卷,通称“旧论”。
  世亲生于公元5世纪左右,是北印度犍陀罗国人,在一切有部出家。那时北印度一带的有部学徒以迦湿弥罗地方的毗婆沙师为正宗,他们独尊《大毗婆沙论》,世亲起初也随从学习,后广泛吸取说一切有部的其他论典,如《发智论》、《识身足论》、《法蕴足论》等,并参考当时的经量部学说,不拘成说,根据自己的观点,把说一切有部的全部教义、概括地加以归纳而成(含有批评毗婆沙师意味的通论之书)《阿毗达摩俱舍论》。据玄奘门下普光、法宝等的传说,世亲起初为了要达到彻底批判《毗婆沙论》的缘故,曾化装去迦湿弥罗跟随悟入学习该论四年,后被悟入识破了,才回转到犍陀罗国。他随即为众人讲《毗婆沙论》,每日讲完一段,即概括其义作一颂,全论讲毕,成六百颂(最初为五九八颂),即《俱舍论本颂》(《本颂》最初传到迦湿弥罗之时,当地学徒还以为是在帮助自宗宣扬《毗婆沙论》的思想,等到续请世亲写出了注解之后才明白是批评《毗婆沙论》的),后世亲续作长行注释,合称《阿毗达摩俱舍论》。此论在印度风行各地,引起迦湿弥罗有部学徒的激烈反对,有众贤论师历12年写成二万五千颂的《俱舍雹论》,即《顺正理论》,以破《俱舍论》。对《俱舍论本颂》重新作了解释,为婆沙师辩护,驳斥经量部之说。又有节本《显宗论》,重新订正《俱舍论》原来的颂文,阐明说一切有部正宗主张,后被称为新说一切有部学说。
  其实《俱舍论》的形成,是以《杂阿毗昙心论》为基础,广泛吸取说一切有部中重要的阿毗达摩论的思想归纳整理而成。因此,有的学者把它看作是纯粹《毗婆沙论》的提要之作,并不符合事实。正因为如此,《俱舍论本颂》的结构才与《杂阿毗昙心论》一样,贯穿了说一切有部学说“以四谛为纲”的传统精神。但对《杂阿毗昙心论》的组织结构已经加以改造了。《杂阿毗昙心论》有六百多颂,《俱舍论本颂》也有六百颂,但不是互相吻合,而是有所增删、合并,并重新组织。不仅是颂文,连篇章、段落也都重新作了整理,因此,该论所讲四谛,别具特点。
  《俱舍论》共有九品,第一为〈界品〉,该品有四十八颂,其中除去带有〈序分〉性质的三颂外,大部分都是在说明有为、无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诸名义的,并就“界”用“见非见”等二十二门详细分别。第二为〈根品〉,有七十三颂。先依增上义说二十二根,次依缘起道理说各法的俱起,此有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及不相应行法。在这里有本论的简别、废立,中国的俱舍论师即据此建立七十五法之说。最后说诸法缘起所依的六因、四缘。以下各品分说染净两方面各法的因与果,先果后因,与四谛相当。第三为〈世间品〉,有一○二颂。说染法的果,相当于苦谛。先说有情生位的三界、四生、五趣乃至十二缘起等;次说有情住位的四食;再次说有情殁位的舍受乃至断末摩等;最后说有情所居世界的体量、成坏、所经劫数等。第四为〈业品〉,有一二七颂。说染法的亲因,相当于集谛的一部分。先说诸业的自性和诸门分别;次说表业、无表业;再次解释经中散说各业以及业的杂义。第五为〈随眠品〉,有七十颂,相当于集谛的另一部分。先说随眠即根本烦恼的体性及其诸门分别;次说漏等烦恼异门;后说烦恼的断灭。第六为〈贤圣品〉,有七十九颂,相当于灭谛。先说圣道的体性,圣道所证的四谛等;次约人(即补特伽罗)说圣道的加行、位次,乃至四果、四向等。第七为〈智品〉,有五十六颂,相当于道谛的一部分。先说十智的不同及其诸门分别;次说智所成就的功德等。第八为〈定品〉,有三十九颂,相当于道谛的另一部分。先说四静虑等诸定;次说四无量等定的功德;最后说明佛教正法是如何住在世间的。第九为〈破执我品〉,详细破斥了佛教中犊子部和非佛教的数论、胜论所执著的实我之执,以明无我的道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俱舍论本颂》只有八品,而无最后第九〈破执我品〉,这一品是在解释《本颂》八品外添加的,故只存在于《俱舍论》中。再者,〈破执我品〉除末尾有四个总结的颂文外,其余的颂文都是引用的一些经典里的和经部师所作的颂文,其性质完全和《本颂》不同。古人为了让人易于记诵全论的品名,造有一偈,偈曰:“界二根五世间五,业六随三贤圣四,智二定二破我一,是名俱舍三十卷。”
  《俱舍论》在中国影响很大,原来中国佛教学者研究阿毗达摩的毗昙师,都以《杂阿毗昙心论》为主要论书。及至真谛译出《俱舍论》,乃渐改学此论,遂有俱舍师出,并出现大量注疏本,可惜大都散失。此为弘传的第一阶段。玄奘法师新译出《俱舍论》后,门下弟子竞相研习,并作注疏弘传,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家,即神泰作《俱舍论疏》,普光作《俱舍论记》,法宝又作《俱舍论疏》,各三十卷,除神泰《疏》只存数卷外,余者现都存在。其后开元中(约在722—727之时)圆晖又节略光、宝各家疏义,只解《本颂》(并附释第九〈破执我品〉中的各颂),撰成《俱舍论颂疏》十卷,简要便览,大为流行。这是弘传的第二阶段。
  此宗到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学者竞习禅宗,《俱舍》一门便渐渐微茫了。

  此二宗  是小乘  律小大  七大乘

  这一颂中初二句是总结上二宗的,说明成实、俱舍二宗是小乘佛教的宗派;后二句是启下八宗的,说明八宗中的南山律宗通于大小二乘(小乘主要依《十诵》、《四分律》等行持,大乘主要依《梵网经》、《璎珞经》等行持),其余禅、密、性、相、台、贤、净七宗则是纯大乘佛教的宗派。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