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的真义
「爱心」这个名词,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经常被使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它的意义并不明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爱心的真义。
首先问「爱」是什么?很多人讲到爱,第一个想到的是爱要有对象,而且经常局限在一些很狭隘的对象上,所以我首先要讲的是──爱不限于对象。
爱不限于对象
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爱,是男女、情人的爱,这种爱的对象非常狭隘,通常只有一个人。如果爱只是这样子的话,那就非常狭隘了。同样世间上也常讲到父子、母女、兄弟之间的爱,这种爱还是有限的。也许,我们还有一些朋友,而朋友之间有所谓的友爱。以上在讲到爱的时候,都是把爱界定在某些特殊的对象上。这也就是说我们只和这些对象在一起时,才会表现出我们的爱心。因此,我相信很多人想到「爱心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们所关怀的对象,或是些老弱、妇懦、孤贫等,以为只限于这些人才得以让我们发挥爱心。但是,我相信有时候你们的同学会这么说:「你不是爱心社的人吗?你为何也不对我比较有爱心些?」也况在家时,跟你的父母意见不能沟通,他们也会说:「哦!你不是爱心社的同学吗?你怎可以对我这个样子呢?」为什么他们会如此抗议呢?因很多人都会这样想:「我是爱心社的同学,所以我知道在什么场合,应表现我的爱心。」但是离开那个场合时,你可能就忘了你的爱心。因此,爱不应限于狭隘的对象,不应立于老弱、妇孺或生病的人。很多人宁可花时间去医院里陪伴一些生病的人,或对残障、孤贫者给予相当的关怀。但对近在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在生活上碰到了困难,或者心中有些疑惑,却不能也充分地给予爱心的关怀。这偏差的现象都源自于成见的束缚。
人间需要爱的滋润
在人间到处有疑惑,也到处有困难,所以人都需要爱心的滋润。因此,我们所关爱的对象,不可以先限定在某些人身上。我们要用比较敏锐的眼光,去看我们身边的人,当他们需要爱心时,我们便给予爱心。而不是把爱心限定在预设的范围里,认为到孤儿院、育幼院、养老院时才需要付出爱心。而等到回家时就忘掉了,这样的爱心,只是「作秀」而已。人间不可能完美,每个人都有他的缺点,有他的困惑,也有他生活上所避免不了的忧伤和焦虑,所以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关怀的时候。譬如大企业家,他的企业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总会碰到一些不顺的情况。一个顶尖的政治人物,也可能碰到困难和挫折。所以当他的缺点、或者软弱状况显现出来的时候,都是需要我们用爱心去关怀、去滋润的。爱是给最需要的人。因此,我们要说:「爱不限于对象。」
爱不止于奉献
其次我们要讲的是,爱不止于奉献。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说:爱不是占有;而是要去奉献。但要奉献什么呢?最简单的也许是去奉献财物。如小朋友给他一些玩具;大人们给他一些衣服;肚子饿的人,给他一些饮食……等。这是一般人最容易想到有关财物上的奉献。其次是体力的奉献。有些人需要我们帮忙的时候,我们去帮他做一些事情,这事情或是短时间便能完成,也有的是要长时间才能完成,这是指体力的奉献。第三是奉献时间。要陪伴着人或帮他做一些事,当然是需要花时间的。第四奉献情感,是给予适当的关怀与照顾。最后是包括知识及智慧的奉献。我想这些大家都还好理解,故简单提到而已。
下面有个问题是:如果我们认为:「爱是给予对方我最喜欢的东西,或我最乐于奉献的东西。」则很容易便形成这样的心态,譬如我喜欢一本书,所以我把这本书奉献给我所喜欢的人;我喜欢吃什么,把喜欢吃的东西奉献给他,这是人之常情──爱是奉献给对方我最乐于奉献的东西。但是这时候,如果不反省的话,往往会形成一种错误,就是你所希望给别人的东西,其实对他来讲不一定是有用的。
病态的爱
很多人在年终,听说要冬令救济,于是赶快把自己不要的衣服往外丢,说得好听叫奉献,其实你只是把它当垃圾处理而已。也有时候,我们送别人礼物,不是因为那样东西对他有用,而是别人送我的礼物我用不着,所以就想办法再去送给别人。如果用这样的心去送的话,只是把这些东西当垃圾丢出去而已。第二种偏端是唠叨。有些人心里有话必须找人讲,今天早上被老师骂要讲;昨天和同学吵架也要讲,心理苦闷要讲,高兴也要讲......我们很多人有这些情绪,希望找个人来倾吐、发泄。
那么,你最乐于奉献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却是唠叨呀!第三种偏端称为「我慢」,就是自大傲慢。有些人他是很有学问没有错,但他急于告诉你这字要怎么写,那书要怎么看;事情要怎么做……教了很多,可能我们也可以从他处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他真正想告诉你的只是:「我很了不起啦!我很聪明、很能干啦!」如果这样,他所拿出来的是他的慢心,用慢心来奉献的话,别人是不能接受的。第四种偏端称为虐待狂。有些人觉得因为他爱你,所以要一五一十地告诉你今天该做什么,下一秒钟要做什么,这可能是很积极的要让对方得到好处,但是他却很少想到对方其实也是一个人呀!对方也应该有他的思想、有他的感情。这些人往往一厢情愿的想:「那都是我应该给你的。」说虐待狂是太严重啦!但是很多人不意之间就会成为这个样子。很急切的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而且也希望别人顺着他的意思去做。因此,如果我们还是希望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拿出来奉献的话,便要极力避免拿出来的是垃圾、是唠叨、是慢心、是虐待狂。
给对方所需
其次我们把这个问题换成另外的角度来看,爱是「给予对方他最需要的东西」。即站在对方的立场给他最需要的,这好象就对了。但这里往往又有一个问题:对方最需要的是什么?需要可包括主观认知和客观实用的差别。
主观的认知是指当事人认为最需要的。小孩子他最需要的是糖果,你天天给他糖果,从早到晚,他还是有兴趣。你给他玩具、给他洋娃娃,他都有兴趣。但是这就大人的观点来看,糖吃多了,对他的牙齿不好,对他的健康不好。又青春期的男女,最需要的就是爱情,甚至就是生理上的性行为等。这些当下就给他们是不是就好了呢?大可未必!有些中年人很积极地要去赚钱,要能成名。但名利对他并不一定是最有用的。因为有时候就像抽烟一样,抽上瘾后,他最需要的就是烟。喝酒上瘾的人,他最需要的就是酒。有些爱赌博的人,他最需要的就是赌资,赌输了你给他钱,他再去赌。像这样对他有什么好处呢?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到他最需要的,不一定对他是最有用的,那么一给再给的话,就会变成溺爱,最后反而害了他。
小孩子往往不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最有用,他只知道当下最喜欢的糖果。你叫他念书,他不喜欢念书,叫他人做功课,他没兴趣。他认为最好的是吃糖果、玩耍……等。如果我们顺着他的习性去满足他的话,反会产生很大的害处。所以应给他较实际、有用的。而这所谓「有用」又可分为两大类。
客观的实用
一、短时间的效益:譬如说口渴,那当然是给他茶喝、给他水喝。或者说肚子饿了,给他饭吃,要睡觉了,给他床......等等。这些施物短时间是有用的,但并没有长时间的效益。譬如有些人没有钱,你就给他钱,那么他到最后,就变成死要钱了。因为他没有谋生的技能,他不知道怎么去赚钱,所以总是还要跟人家要钱。因此,短时间的效益,就某种程度来讲虽是必需的,但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我们进一步要给的是长时间的效益。
二、长时间的效益:譬如没钱的人,要教他赚钱的方法。而方法包括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同样,有些人生病了,你便去照顾他,这虽是应该的;但最好是教他不要生病。而想不生病就必须知道怎么去调节生活,如饮食、睡眠、工作、运动,与去保护我们的情绪的平稳,才不会生病。所以就长时间的效益而言,要帮助别人,必给他比较有用的知识、技能、健康才行。更进一步是帮他建立健全的性格。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太偏端的话,那他经常会自己伤害自己,也会去伤害别人。所以我们要教别人,使之有一种比较健康的性格,有比较平穏的心态,这就是智慧。
因此,如说爱是奉献虽没有错,但如果只是给他自以为最需要的,或只是短时间有用的,这样往往会变成溺爱。溺爱的「溺」字,不只是溺了别人,还会溺了自己。很多人被「情」所因,只因他们是以溺爱的方式互相对待,结果双方都变得无法独立。彼此很辛苦的在一起,分不开也合不拢,彼此互相需要,也互相怨尤。
从学习而独立
真正的爱是要透过学习,而让对方慢慢建立起有长期效益的知识、技能;然更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首先是在生活上的独立──有些人根本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三餐不会自己做;天气冷了,自己也不知道要加衣服,整天就是要有人陪伴着。如果要长期去照顾这样的一个人,那是非常辛苦的。──所以首先要帮助他在生活上学会照顾自己,然后要让他有谋生的技能,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其次要使他感情能够独立,有些人一发生情绪,就是要赶快找个人去谈,不管高兴或不高兴的事,总要找个人去唠叨一下,他周围的人时时刻刻要准备承受他发泄的情绪,这种人当然不能算是感情独立的人。一个感情独立的人,他可以自己处理自己的情感,生气的时候,他知道要怎样把情绪转化掉;高兴的时候,也可以让情绪变得平和。这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要努力去学习。独立最后就是要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使自己不断的成长,也能够帮助别人去成长。总之,爱是什么?「爱是帮助周围的人,以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人格。」
培养爱心
当我们真正了解到爱是什么以后,进一步是如何去培养我们的爱心。一般人想到爱时,总想到对方是个聪明、漂亮、可爱的人。然如只对聪明、漂亮的人,你才欣赏他、才喜欢他,这不叫爱心。而真爱心是要从「对人有信心」开始的。信心并不是认为人性本善,而是认为人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现在很笨,但将来不一定还是笨。一个人现在品行很恶劣,他也不一定永远就是这样子,他可能变好。但变好要有方法,而这方法是要我们去寻找的,只要找到适应的方法,人都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说对人有信心,是指相信不管怎么坏的人、怎么笨的人、怎么丑的人,只要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他都可能变好。基于这一点信心;我们才愿一意付出时间、耐心去努力,而希望他变好。所以要培养爱心,首先得建立对人性的信心。第二是愿心。或许你也相信人会变好的,但你是否期待他变好呢?有些人说:「他变不变好,那是他家的事,跟我无关!」如此我们就没有愿了。既要相信他能变好,也要愿意帮助他变好,有了这个愿的话,我们才会努力去寻找帮助他变好的方法。第三是耐心。要变好,不是今天说了,明天就变好了。像种苹果一般,这一种下去,可能要三年、五年,才能慢慢长大。一个人要变好,是需要时间和耐性的。现代人缺少耐心,往往容易退转。最后要有恒心。经常不断地去努力而无终止的一天。所以要培养真正的爱心,必须以对人的信心、愿心、耐心与恒心做基础。
有了以上的心态,有了充实的知识和技能后,我们还要去了解别人。虽然要对人有充分的认知与接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要知道所要帮助的对象,他真正需要的是些什么?因为即使是他亲口告诉我们的,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那么要怎样才能确定他真正需要的呢?那当然是要透过长时间的关怀了解,才能做正确的判断。
不望回报
接下来我要强调的是,爱是「助人最乐、不望回报」的态度。很多人在发挥爱心时,常常表现出一副「爱炫」的模样,总认为「我」能帮他什么。这是以自我傲慢的心结而作的造作。即使也不寄望别人回报我们什么东西,但是那种我慢的执着还是有的。所以我们既要能经常地去发挥我们的爱心,又要不执着我们曾对别人有什么帮助。
爱自己的心
最后,谈到爱心,其实要从「爱我们自己的心」做起。一个人如果没有爱的能力,如何能去爱别人呢?而爱的能力是指要去培养自己的知识、学问、智慧、风度。要去培养对人的信心、愿心、耐心与恒心。要能以坦诚无碍的态度去了解他人的需要。有了这些内外的基础,才得以去充分发挥他的爱心,也才得对他人有真正的效益。故爱心之所以要从爱自己的心做起者,是指要真能以爱心待人,必先求自己有一份健全的人格。人格不健全的人,只会先把自己的缺陷暴露出来,而伤己伤人,怎可能发挥真正的爱心呢?而健全的人格是要透过学习、训练或修行,才得以逐渐完成的,因此,说「从爱自己的心」做起。心训练好的人,像一盏光明的灯,即使它不刻意照人,而身边的人自然蒙受它的光辉。
无尽灯
人间需要爱心,尤其在这个工商时代里,大家都很忙碌、很匆促,也很寂寞,故都需要爱的润泽。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培养我们的爱心,一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培养对他人的关怀。佛法里有一个无尽灯的譬喻。最初的爱心就像一盏灯一样,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让别人能得到一点光明。如果我已是一盏灯,我再去点亮另一盏灯──我先以爱心去爱别人,别人由此建立起爱心,而再去爱别人。那么,由最初的一盏灯而变得愈来愈多,灯愈多,这个世间也就愈光明。灯灯无尽、照耀不绝,我们要时时刻刻把这盏灯照顾好,莫让它熄灭了。总之,爱心的灯愈多,这个世间必然的愈光明、愈幸福。但愿大家努力去点亮自己的灯,也去点亮别人的灯。
民国八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讲于文华高中爱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