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沈家桢居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佛教


 2024/12/17    下载DOC文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佛教

   履仁行慈,
   博爱济众,
   福常随身,
   卧安觉安。
   ——《法句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佛教
   第一讲
   生与死的概念
   佛陀呢?佛陀活到八十岁。从他开悟时算起,他教导门徒整整四十五年,有足够的时间来逐步引导他们学习、修持不同阶段的教义——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解脱生死痛苦一直到最深奥的出世(超世俗)教理。
   如果我们假定这两大宗教的创造者都具有至高的智慧,那么佛陀所阐释的许多教义中,很可能有许多是耶稣所知道而没有时间传授给他门徒们的。
   因此,我认为基督徒研究佛法似乎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去探求耶稣知道而未及说出的教理。
   佛教的生死概念也许即是这一类教理的一个好例子。所以我才先说了上面这些话。
   现在,让我谈一谈在人们心目中悬疑了数千年的一个神秘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人死了以后会怎么样?”
   实际上,一切政治思想和哲学观念的体系,如儒教等等,所谈的都只是生,而不及死。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从实际的观点来看,关于生的一切问题,确乎是比较重要,也更切身,但若因此就避而不去寻求死后怎样的答案,则死的事实,以及死后怎样的问题,将会永远悬而不解。不但如此,如果人们确能知道人死后是怎样的,人与人间的关系也很可能会因而大大的改变。
   我们须知道。孔子并没有说死是断灭,他也没有说死后不再有未来的生命。他的意思是:活在世界上做一个循规合理的人,比寻求死后生命的答案更为重要。
   可是,多数的宗教都有一套关于死后生命的教义。在全世界的宗教中,有两种主要理论:一生论和多生论。一生论说:生是一个肉体的生命开始,体内有一个精神个体叫做灵魂,死是这一肉体的毁灭,而不是灵魂的毁灭。死后,灵魂依造物主上帝的判定,会升入天堂,或堕入地狱。基督教便代表这一类学说;它却只止于此,不再讲此后又如何。其涵义似乎是: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死后不是永在天堂享福即是永在地狱中受苦,了无出期。这一套说法究竟能否代表耶稣的全部教义,不得而知。很可能耶稣还有更多涉及生死的教义待传。然而,在当时,即使这一个有限的生死概念,也不容易使人了解。耶稣没有时间更进一步地去教导,将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多生论说:一个生命的生和死不过是其一连串无限生命中的一环,这个生命以五种不同的形态变换出生。这五种是:天人(即住在天上的神)和人(世人)、畜牲、饿鬼(即在世间可以自由行动的鬼)和狱鬼(即囚居地狱的鬼)。一个人死后会以新的一种形态再度出生,他或她可能再生为人,也可能登入天堂、做畜牲、做饿鬼,或是囚居地狱。以此类推,一个狱囚,当其罪业报满时,也会以畜牲、人类等形态再度出生;而一个天人也会死亡,而再生为人或下降地狱等等。这样地一个生命在不同形态的变迁中会无限期地继续下去。生而死,死而生,一直要到生死的概念对这个生命已不再有意义的时候,这个生死的连环方始中断。
   印度教和佛教是承认这一种多生论的,但两者却有一个重要不同观点。印度教相信:当人和梵天——全能的神——融合时,这种生死的概念便失去了意义。佛教的说法是:当人开悟时,它就失去意义,因为这种生死概念已不再适用。要了解这个佛教概念,我们必须先明白佛法常是在两种境界上解释世间及出世间的一切现象的:一种境界是开悟境界,就是觉者体会了终极真理的境界。另一种可称为世俗境界。这种境界又可再分为智识境界,也就是此刻我们所聚集在这儿的境界;和凡俗境界,便是一般世人通常所属的境界。
   生死概念,在开悟境界中是不适用的。这一点我以后当再说明)。但在世俗境界中,佛教主张多生论,并承认一个人有独立的存在。这一点可以和基督教及印度教所主张的灵魂相提并论。灵魂有它的独立性,在连续的生命中,以天人、世人、畜牲、饿鬼、或狱囚种种形态出生。
   在此,我必须特别指出,这所谓独立性的延续,并不是说这世的肉体可以转移到来世,也不是说储藏在脑中的一切可以带到来去。事实上,肉体是时时刻刻在那儿变的。只要看看在不久以前拍的那些照片,你便会同意我的说法。真正进入来生及许多未来的生命,以构成独立存在的连续性的,乃是一个人今生一切行为(包括思想)的果。在佛教和印度教中,叫做业的定律,下一次的讲演即以业为主题。
   讲到这里,你或许会说:“很好呀,但是(一)请让我瞧瞧天堂和地狱,及天人和狱囚;(二)请你证明我在生前便已存在,而且在死后仍旧存在。”
   关于第一个问题,让我问你:“你相信你的眼睛看得见天堂和地狱吗?”如果有人确能使我们看见天堂或者地狱,我们难道不会说,那只不过是一种幻觉或者魔术,因此便不相信呢?如果你研究过电磁光谱(请参阅附图),你也许会同意:人的肉眼仅只能看到宇宙中极小极小的一部份,几乎可说,整个宇宙差不多都是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几百年前没有人看得见一个活人的全身骨骼结构,而现在我们却可以藉X光看见了。近年来在微观宇宙和外太空的观察上,进步得非常之快,谁又能说若干年后,不会有人发明新的观察仪器,使我们能够看到光波以外的各种电磁波长,或许因而发现所谓地狱者也即在这个地球之上呢,或者新的太空仪器送回来一些外太空的照片,而发现一个世界恰恰便是佛陀所说的天界或大千世界之一的写真呢。
   关于第二问题,世界各地的记录不时报导过某人某人记得前生的事迹;也有人(例如某些西藏大喇嘛)临死能说出他将在那儿再度投胎入世。但是所有的这些报导都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明,能使一般人确实相信再生确有其事。
   所以我现在想用另一个方法来研讨,观察这个世界上是否有某些现象可以藉以阐明生死的观念,并提供解答这个神秘问题的一些线索。使我深信这个方法有其价值的理由很简单: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种产品,完全受著一切大自然规律的控制。凡可以应用于大自然其它产品的现象,应该也可以应用于人类。
   有趣的是,在我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在这个宇宙中很有若干现象,可以帮助阐明多生论的正确性。最简单而又容易了解的,便是H2O的多种形态变化。
   我们大家都知道H2O吧?
   H2O是水是化学分子式,代表两份氢气和一份氧气的结合。当水在沸点时变成蒸气,或者在冰点时凝结为冰,外表是变了,可是其化学分子并没有变,都是H2O。当H2O以一种美丽,洁白的结晶体,人们称之为雪的形态出现时;或者以一种飘荡于空气中的细微小水珠,称之为雾的形态出现时,雪或雾在人的心目中成了两种东西,但H2O却还是H2O,并没有变。
   现在,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发生了。当水消失而变为蒸气或冰时,如果用生死的概念来表达,你是否会说,在那一个当儿,水是死了,而蒸气或者冰出生了呢?或者,当雪和冰融化成水时,你会不会说,在那一刻雪和冰死了,而水出生了呢?不仅从你这这一个旁观者的观点看,事实确然如此;即使从水自己的观点来看,则生死的概念也是如此。那就是说,如果水把本身只看作水,则当水变成蒸气或冰时,水是死了;或当雪与冰融化成水时,水是生了。可是,如果水不把本身看为水,而是看为H2O,那么生死的概念便不适用了。因为当H2O的外貌从水变蒸气或冰(或反变过来)时,H2O并没有变。虽然H2O的外貌和物理特徵曾经变过无数次,而人们也为它取过了许多次不同的名字,H2O并没有经过“死和再生”。在将来即使H2O的特徵和外貌会再改变无数次,H2O还是不会经过死和再生。
   从这个例证,我们可以看出印度教和佛教所提示的多生论应该是比一生论更接近真理。为要强调这个理论,我愿再作结论如下:
   (一)在宇宙中有一种和H2O及其各种显现的形态,如水、蒸气、雪、雾或冰相类似的东西,我简称之为“X”。这个“X”和H2O一样以天人、世人、畜牲、饿鬼和狱囚等五种形态显现。基督教和印度教称这个“X”为灵魂。在佛教的世俗境界中,“X”也可以叫做灵魂。
   (二)五种生存形态是可以互变的。准此,一个人死后会再投生为人,或生于天界、或畜牲、饿鬼或堕居地狱。依同理,一个狱囚也能以其他形态(包括人在内)再度出生。
   (三)根据佛法一个人不能永恒地住在天界中,也不会无限期地囚于地狱里。生命延续下去,不断地变换形态。这种生死流转的现象,佛法中叫做轮回(Samsara)。
   (四)生和死的观念,只在我们提到某一个特别指定的物件时才具意义。如果把对象移转到比那个物件更基本的性质上去,则原有的生和死的概念便不适用了。譬如水和H2O是一个例子:水为这个物件,H2O则是它更基本的性质。一只金戒指是个物件,金子则为它更基本的性质,是另一个例子。所以金戒指可以变为金元,有生死,而金子还是金子。
   (五)如果一个人认定自己是人的话,他便确然须经过死和再生。正如水倘认定是水,或者金戒指认定是金戒指,其定论亦是如此。然而假使一个人认定自己是“X”,他便没有死亡。即使“X”的显现形态“人”毁灭了,“X”还是没有死。从“X”的观点来看,只有形态不断地在变;而“X”本身则是不变的。这正如水倘认定是H2O,金戒指认定是金子,其定论亦是如此。因此,我们若要脱离生死或轮回的话,我们第一件应当避免的事便是认定自己是个人。
   不幸的是:这一点与我们的愿望正好相反。我们偏要牢牢地认定自己是人,这就是我们不能脱离轮回的主因。
   佛陀教义的基本目的是使人超脱轮回。所以佛法的要旨乃是指导人们如何将自己认定为“X”,而不坚牢执著自己是人。佛教并不要人们将“X”看作灵魂,因为灵魂虽然比人较为基本。但它仍不是终极的,仍会有死亡和再生,就像H2O仍会分解为氢和氧而亦能再给合。佛教要我们将自己认定为开悟境界中所阐释的“X”。它启示我们:在开悟境界中,“X”是人类心识所不能理解的,只有觉者才认识它,体会得到它。因为如此,用人类的语言是很难说明它而令人理解的。几千年来证悟“X”便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可是在现代科学中似乎有一样东西,或许能帮助我们去了解开悟境界中所证得的“X”。这个便是“能”。(注一)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能”所显现的形态。电、热、光、火、声、化学作用、物质、全是“能”所显现的种种不同形态,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能”。“能”的本体是什么呢?看不见、听不到、嗅不出、尝不到、触模不到;可是宇宙间却处处都是“能”所显现的千千万万的无限形态,看得见、听得到、嗅得出、尝得到、触摸得到;也就是说,是人类的器官可以发觉的。因此,“能”,可以说是宇宙最根本的存在。它包涵全部宇宙,它的本体不是人类器官所能看、听、嗅、尝、或摸触得到的。然而它所显现的无数形态却是人类器官觉察得到的。它既然包涵了全部宇宙,便不能有增减,没有增减也就没有动态。简而言之,“能”就是宇宙,宇宙就是“能”。
    如果你了解我在上面所说明的“能”,你便该不太难于了解佛教开悟境界中的那个“X”。根据佛法,在开悟时,一个人便体会得到他的“X”(也只有那个“X”)包含着全宇宙,也就明白“X”就是宇宙,宇宙就是“X”,“X”不能增减;“X”没有动态,“X”也不会受污染或净化。因为“X”是如此难于说明和了解,二千五百多年来,佛教徒们为了澄清这个观念,曾经给过它许多名字。我认为其中最简单的是“本性”(译者按:此处本性实指真如或本来面目,非指一般概念的自性)。这个“本”字说明一切世间的现象都是从本性显现出来的,而不是和它分开的。本性与“灵魂”的涵义不同,本性没有把个人孤立起来。因为本性以外不会有其它个体。因此,这个“X”就是我、我自己、你、所有的人和世界万物。“X”是如此,“X”怎会死呢?死和再生的观念又怎能应用于“X”呢?所以,我们必须认定自己是这个“X”——我们的本性。
   佛教说得很清楚,除非一个人达到开悟证入本性的地步,他将永远在生死的流转之中,经过轮回中无有终止的死和再生。因此,佛法是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的教义。因为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许多方法,使我们体会认识进而证入本性,由此而得从无穷无尽而又无法控制的死和再生中解脱出来。这死与再生,一般说来,实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同时,我要强调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多生论的真谛实比开悟境界的“X”更重要。因为我们还没有开悟,仍在轮回之中。假使我们忽视多生论的道理,仅仅记得:“我是宇宙,我不会死”,那便犯了极大错误。因为当死亡来临时,恐怖依旧会笼罩着心头!
   我想提出在人类生活中两个很严重的社会现象,以结束今天的谈话。
   (一)是杀人。要晓得杀并不能消除对方或敌人,也不是如一般人通常所想的为胜利的表现。恰恰相反,对方肉身或被毁坏,但被害者却仍旧存在。所以杀人并不是胜利,却可能是更大的烦恼的开始。
   (二)是自杀。自杀并不是痛苦的结束。肉体或许已经毁灭,但生命却继续下去。自杀的结果可能会使问题变得更复杂更严重,更多痛苦。
   所以我在讲演开始时说:如果人们知道死后会怎样,很可能人与人间的关系也会因而大大改变。忽视这个重要问题的社会学家、政治家或哲学家,可能是由于只顾目前而犯了根本上的错误。关于这一点我将在第二次的讲演——业的真谛——的时候作更多地讨论。
   注一:请注意“能”只是一个人们选择的名词,给它一个定义,可是定义会因新的发现而改变。“能”这个名词,自采用以来,也曾有过改变。所以请勿执着于字典上的定义,而请依照我在文中所解释的意义去了解“能”,则不至于因我的借用这名词而失去意义。
   第二讲
   业的真谛
   在上星期讨论生死概念的时候,我们谈到一生论和多生论。还用了大家都熟悉的自然现象——H2O的多种形态,液体、固体、气体等——来说明我认为印度教与佛教所提倡的多生论比一生论更为接近真理的信念。觉得H2O是人类灵魂的一个很好的譬喻。
   接着,我们也看到H2O却不是宇宙的最后本质,现代的科学研究逐渐演进说“能”可能是宇宙最后的本质。这一点和佛陀的教义相契合:灵魂不是人最根本的本性,最根本的本性是不可思议的,此中没有相对的观念,没有界限,没有生死,而且是与宇宙合一无间的。我们通常把它叫做本性或佛性。佛陀在大觉大悟时的名言便是:“一切众生都具佛性”。
   广大无际的虚空常用来描拟本性,以说明它的无相对性,无差别性,以及在时空上的无限性。既然人的终极本质是这样的,那么当一个人到了开悟或体证本性的时候,生死的概念便不适用了。可是我们大都尚未开悟,在此时此际讨论这如虚空的本性,对我们益处不大。因此我们首先应当了解清楚这直接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多生论。
   要彻底了解多生论,我们必须先解答一个重要的问题——究竟由于什么原因能使生命从一种形态,譬如说吧,人,转生成另一种形态,有如畜牲?
   要了解这个问题,最好仍旧用H2O这个例子。首先研究一下H2O各种形态改变的原因,例如为什么水会化成蒸气或者冰能溶为水。
   物理学上解释这一连串的变更原因如下:
   物理或化学作用→产生无形不可捉摸的能,即是所谓热→使H2O分子的活动加速或迟缓→使H2O显出液体、固体、气体等不同的形态。
   这例子颇为明显,无须再加解释。我只要举几个物理和化学作用的例子,各位立刻就会明白这些作用便是形成水、蒸气、雪、冰等各种形态的原因。例如太阳的幅射、生火、让电流通过金属线、在水中溶解某种化学物质等,这些大家熟悉的例子,也即是产生不同量的热,最后改变H2O的形态的作用。
   根据佛学,在宇宙中间经常进行着一种与此类似的自然现象,那就是,一个生命在过去和现在所做的各种行为产生了相等于热能的一种无形的力量,由于这一种力量使生命从一种生存形态变到另一处生存形态。因此我们才有天人、世人、畜牲、饿鬼,以及囚居地狱的狱囚等不同形态,形成了佛法中所说的轮回,即是继续不断的生死,生了死,死了又生。
   在印度教和佛教中,这些行为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业。业的意思是一个生命和若干众生的行为或许多行为的总和所产生的果。这些果有善,有恶,也有不善不恶的(即所谓无记),善果、恶果决定了那个生命或这批众生的未来,例如善者生天,恶果堕入地狱等。所以,业的作用是多生论的核心,就像物理和化学作用乃H2O能变显各种形态的基本原因一样。
   我把上面所说的作一个比较如下:
   物理和化学作用→产生无形的能,即是所谓热→使H2O分子的加速或迟缓的活动→使H2O显出不同的形态。
   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即是所谓业力→产生众生善、恶或中性的果→形成生存形态的改变:轮回。
   在亚洲,业的概念极为重要。亚洲的各种宗教,依据这一条业的定律,建立了一个普及公认的道德规范:善有善果,恶有恶果。
   我们必须指出,佛教在这条道德规范上还加了更多的演义。按照佛教的说法:
   (一)所谓善果或恶果并不是一种裁判的结果,也不是有一个像神一样的超世俗的权威所给予众生的一种酬赏或惩罚。善业或恶业所产生的善果或恶果纯然是一个为自然律所支配的自然现象。它是自动的、完全公正无私的。如果神与它有关系的话,那么神也必定得依照这条自然律、这条道路而行。这个因产生这个果,那个因产生那个果。神不会因为它对某某人的爱恶而改变自然界所行的道路。
   (二)这里所谓的“善”“恶”并不是人类制定的律则或法典所界说的那些善恶,除非这个法律是顺乎自然的。让我举个例子,当民主政体初制定时,妇女并没有选举权。在那个时候,大家认为安于这个状况的妇女是“善”,反抗这状况的是“恶”。这种判断当然不正确。自然之道是:人类应该完全是平等的。因此,妇女与男子有同样选举权的制度才是公正的制度。而那些在当时反对不平等选举制度的人们,在事实上才是善的。
   这个业或因果律的力量是非常强有力的,它支配着宇宙万物,根据佛教的说法,只有开悟或体证了本性的人才能摆脱它。在开悟时,这条因果律便失去了它的意义,而生死轮回也就不能产生作用。本性既然是最究竟的,那末体认本性的人,便不受果报,无论善报或恶报,果报对他是不起作用的。佛陀这个有关业律失效的特殊说法,极为重要,这点我以后当再加说明。
   有了上面有关业的简单说明,让我们再进一步看看业的作用。
   (一)业果决定再生
   在佛教的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例子,说明什么样的因产生什么样的果。今生和前世的业决定来生的生存形态。一般地说,我们可将业果提纲挈领地简述如下:
   甲、诚实、慷慨、仁爱、慈悲、解脱别人的痛苦,或者做利益别人的事,这样的业都会产生往生天界的果报。
   乙、对贫苦的人慷慨施舍,对有困难的人给予协助,对佛、法、僧或其他宗教的圣贤奉献供养,或者传授知识或技术,来改善别人的生活,这样的业可能使人再生为一个富有和前途灿烂的人。
   丙、救人性命、不杀生、解脱别人的忧虑,治疗别人的病痛,慷慨地资助医院和医学研究,或帮助别人改善生活环境,这种业可以使人再生为长寿健康,为众所爱戴的人。
   丁、研究佛法,以及用著作或讲述的方法介绍或传授别人佛法和正确的知识,虔诚地尊敬佛、法、僧和其他宗教的圣贤,或者静坐,使心念专一。这种业会使人再生为有智慧、知识、辩才,以及有学者风范的人。
   戊、尽管一个人杀生、打猎、捕渔、伤害别人,危害别人的生命,制造或售卖武器,或者抢劫,他仍然转生为人的可能,但他却会短命,意外丧生,或得可怕的疯症或痼病。可是,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中这种罪业太重大了,他将不再转生为人而转生畜牲,鬼,甚至为狱囚。
   一本佛经中,记载着有人问佛说:
   为什么有的女人生得丑陋却富有?
   为什么有的女人生得美丽却贫穷?
   为什么有人贫穷却健康、长寿?
   为什么有人富有却多病、短命?
   佛陀的答复是:
   丑陋却富有的女人,是因为在前生脾气暴燥,容易发怒,但却很慷慨,供养三宝(佛、法、僧称为三宝),布施众生。
   美丽而贫穷的女人,是因为前生仁慈,永远面带笑容,说话的声音柔和,但是很吝啬,不愿捐献或帮忙别人。
   那个贫穷却健康、长寿的人,是因为在前生非常吝啬,视钱如命,但对一切众生却仁慈、和蔼,从不伤害别人或杀生,而且还救了许多有情的性命。
   那个富有却时常生病而短命的人,是因为前生很慷慨地帮助别人,大量的施舍,却爱打猎、杀生,常使众生忧虑、不安和惊恐。
   以上的例子使我们多少可以明白,为什么世界上的人,虽然同为人类,却在容貌、性格、寿命、健康、智力、命运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出生时的环境会如何地影响他或她的命运。出生在那一个种族,那一个国家,那一个时代,或具有那一种肤色——这一切因素都会产生重大的差别。然则是什么使这个婴儿投生在这样不同的环境中呢?因此相信这一个人在出生前(以往世)有不同的业因造成现在这样不同的果,岂不比说那仅是偶然的或是神的意旨更来得合理吗?再者,假使一个婴儿没有前生,神又将依据什么来作这样不同的赏罚的判断呢?
   (二)业也会影响别人,且不仅造成来世的果,也会影响今生。
   “业果是不可思议的!”佛陀这句话不仅意味业果的复杂性,而且还指示我们要预知一个业果什么时候成熟是很难的。
   可是,一般说来,业很像燃点一枝蜡烛。蜡烛会立刻照亮了一间屋子,一直到点完为止。业同样地也有下面各种特质:
   甲、业不只影响造业的人,而且也会影响别人,果报的范围依业的大小而定。
   乙、多般的业立即产生果报,这个果报会延续下去直到业尽为止。业报的性质和大小,决定业果持续时间的长短,它可能延续许多年,也可能要等到其他的业果成熟时,方才为人感受。
   丙、各种业果可以合并,也会累积。
   以上三点说明颇为简短,我没有时间详细的讨论。但是下面的例子或许可以帮助解释上面的三条特质。
   甲、富兰克林发明了电,艾迪生将电变成了光。无疑地这两位科学家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而这两个发明的影响,仍在一天一天的扩大。
   乙、美国国会的修改税法,立刻影响了几千万美国人的荷包。许多美国人在他们今生的馀年都会受到这个业果。如果其中有死后再投生美国的人,那么他们在来生中也会感受到这批国会会员决策的影响。
   丙、多少年前美国人奴役黑人的业,合并和累积起来所产生的果,成为美国一项重要的内政问题。  
   丁、爱因斯坦发明了原子能的理论。这一个发明,以及所有参加曼哈吞计划Man-hattan Project的人的联合努力所产生的果(好的坏的)是如此的复杂,我们到今日也许才开始体会到这些发展的意义。
   (三)各种业果大小的比较:
   这一类的比较在许多佛教的经典中都有记载。我要举几个例子,让各位对如何可以创造更有力的业果,能有自己的看法。
   甲、有一天,佛陀在街上行走,碰见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是在当时印度的严重阶级社会中属于所谓“不可接触”的一种人。佛陀对他不仅很友善,而且还收他为徒弟,列为圣洁的僧伽。这件事产生重大的影响,比他接受一个王子做徒弟的影响更大得多。
   乙、当高僧菩提达摩(Bodhidharma)从印度到中国的时候,他深受梁武帝的欢迎。武帝问他说:“我盖了那么多的庙宇,建了那么多的宝塔,对佛、法、僧捐献了那么多的钱,又做了无数其他的善事,我的功德如何呢?”菩提达摩的回答使武帝大失所望。他说:“陛下,没有什么功德可言。你所做的福德只能带给你人世间的报酬。”菩提达摩是说:你在来生中将会有大福报,有权势,有财富,然而你仍然要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不能解脱。
   丙、佛陀在他的教义中,多次强调地说:研究实行佛所说如何方能脱离轮回的教义,并且向别人解说,即使仅寥寥几句,其功德也远胜对宇宙间恒河沙数的一切诸佛作隆重供养。
   丁、佛陀又教导我们说:
   一个人如对佛、法、僧作无数的供养,帮助许多众生,又作了许多别的善事,而将其积累的功德只求谋自己的利益,或是把利益传给自己的子女或亲戚——比如希望发财,或在今生及来世能享长寿——那么他只能得到极有限的果报。
   一个人做了上述同样的善行,如果将一切功德都回向别的众生,救助他们解脱轮回之若,他的功德还胜过抱着自私目的的人。
   一个人做了上述的善行,却没有任何特殊目的或愿望,他的功德比上述两种人更要大得多了。
   (四)业与自由意志
   这是一个时常听人提到问题。问题是:“在业的法则下,有没有自由意志活动的余地?”一个更澈底的问题是:“所谓自由意志是否仅仅是主观的看法?自由意志仍然是某些业的果。”例如一个女儿不同意她父母的意见,决定要嫁一个青年。这个女儿或许会以为这个决定是她的自由意志。但在业的法则下,这个决定极可能是她过去和这位青年以及和她的父母业的关系造成的果。她依照自由意志而行动不过是她主观的想法而已。
   在美国,人民有投票或不投票的自由。这一种自由是从自由意志取得的呢?或者是业果预先所决定的呢?
   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似乎都说明在业的法则下没有自由意志活动的余地。这是不是意味着一个人的命运是业所前定,自己没有办法改变它?这个说法正确吗?佛陀说并不正确。那么为什么一个人能改变他的命运,他又如何能改变他的命运呢?
   为了帮助各位了解一个人的命运并非全然为过去的业所决定,我必须请你们回想一下我在讨论本性时那一段话。我说过因和果,就像生与死一样,在开悟的境界下失去了它的意义,因为这业报不论是好是恶,在本性中,根本就没有一个接受业报的人去承受。所以到了极点,在一个人开悟时,业的法则是应用不上的。一个开悟了的人所做、所说、所想的无一不是出于自由意志,或者说是本性的显露,而非过去的业的果。
   佛陀的一切教义,针对一个目标,那就是使每个人明心见性。因此一切的方法都以使每个人渐渐的与本性契合为目标。
   本性具备人的各种善的品质,如慈、悲、喜、舍,这一切好的品性都是善业,会产生善果。因此,在修养自己和本性契合的过程中,这些好的品性会像偶然穿透深厚云层的太阳光芒,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这种显露是一个人的自由意志的真正产品,因为这种自由意志会创造善业,善业又会产生善果,而这些善果又是以后业果的善因,这样发展下去,一个人便具有开悟的潜力,能明心见性而成佛。
   到此,一个人不仅摆脱了轮回,并且还获得完美的智慧和慈悲,使他可以教导别的众生走向同样的正道。  
   业的研究真是一个庞大的主题,我可以谈几个小时也谈不完。下面几个题目更是意味无穷:
   (一)善业和恶业能互相抵消吗?
   (二)业能被消除吗?
   (三)恶业的果报能因忏悔而减轻吗?
   照着我刚才所谈有关业的大概。各位或许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最后,我要强调两点:
   (一)善业或恶业必然会产生其个别的果报。我们日常生活中行为、言语、念头都会影响我们的未来。所以,一个聪明的人就知道要如何去做人。
   (二)请记住,只有当你与本性契合时,才能使业不发生影响,证入本性,才能摆脱轮回。因此,如何一步步去与本性契合,体会到本性就是你,乃是佛陀教义的精华。我诚恳地建议各位勤学勤修。
   在我们修学中最大的障碍乃是我们的“我”的概念,它是我们一切无知和苦痛的核心。
   下一次我们就要讨论到这个核心。让我奉告各位那个核心的确是非常非常的顽硬。
   第三讲
   我(空)的概念
   有人问我这次的讲题中,为什么要在“我”后面的括号内,用了一个“空”字呢?依据佛理来说,这个回答就是:“我即是空,空即是我”。不过,像这样的回答是太简单了,使人无法理解;因此,请让我在谈到正题之前,先作两点说明:
   1、在佛法中,“空”并不就是“无”,像“人去楼空”那样。实际上,“空”是指万物自性是空,即使这个房间内挤满了人,仍然应该就是“空”的。因为人类语言文字的有限,无法作精确的表达。最早接触到佛学的西方学者认为“Emptiness”“空”这个字看来还是最为接近,便加以选用。虽然这个字会令人混淆,但在英文字汇中,找不到比它更为适合的了。
   2、由于佛陀悟道时所发现的真理,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佛陀只好用一般人所能了解的语言文字,来解释这个无法理解的境界。所以佛陀的教义便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世俗境界,一是开悟境界。在世俗境界中,所谓自我就是指单独的个人;而在开悟的境界中,所谓有别、无别,有我、无我,有相、无相,有名、无名,都只是一种文字上的戏论而已。在开悟境界中看来,所有的人(包括自己),就像梦里或萤光幕中所见,是虚而不实的。连这个“空”也是多余的,并没有真实的意义,但在世俗境界中,不得不借重这个“空”字来勉强作为讨论时方便表达的名词。
   在世俗境界中的这个我,却是凡夫到达开悟的一大障碍。换言之,这个我的观念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一个人若不能首先确实的认清这一点,他便不能开悟,不能和本性契合。因为有了“我”的观念便产生了“这是我的”(我有)的观念,这种“我”和“我有”的执着深深地种入心底,于是便永远无法与本性合一,到达开悟,摆脱轮回,脱离生死的苦海。这就是痛苦的根源。
   今天,我首先要解释这种“我”的观念是如何形成,如何变得牢固难破。其次,再用几个不同的方法来说明,如何才能破除这“我”的观念。唯有把“我”的观念破除了,“空”的概念才能产生。不过,“空”的概念也是一种执着,所以最后,还要破除“空”的概念,才能使本性自现。
   这种“我”的观念在我们心中,深根蒂固得如此之久,想要大家在听毕演讲离开这间房间时,便能把它从心中消除掉,实在是办不到的。因此我只希望各位在听了这次演讲之后,“我”的观念不再加强,这次演讲所提供的意见能使各位在将来修持法方面有所帮助。
   根据佛法,“我”的观念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贪求永生不灭,一是执着我见,如人们常说我的意见。贪求永生不灭的欲望是在出生以前便已经有了的,而执着我见虽然大半受着过去的业所影响,却是在一生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
   “我”的观念最先是由感觉器官形成的。即使在一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由于这些感官而认定“我”是和外在世界分离开来的一个肉身。这种我的观念,随着他肉身的成长,而愈来愈强,愈来愈重。结果,他发现在躯体之内,已建立了一个和外在世界相对立的意识中心——“我”。
   其次由于每个人都建立了他或她自己的意识中心,这个世界是由许多独立个体合成的观念也就变得深刻了。由于每一个个体都力求满足自己,于是发生利益冲突。当观点不一致而每个个体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最重要或最正确时,彼此隔离的感觉也就加倍强烈。这是自我观念的一个简单解释。许许多多佛学经典都讨论到这个问题。我刚才所说的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然而尽管海洋多么广大,归根仍然只是水。所以,如果我们把这滴水研究得透彻,那么对于海洋的进一步的研究便有了很好的基础。
   所以我们清楚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肉体,正是形成自我观念的核心。
   由于日常生活上的遭遇处处都在标志一个人在周遭他人之间的人别性和孤立性,使得他的自我观念更为加强。一般说来,人与人分别开来的最普通识别标志有:
   1、以姓名为标志。
   2、以容貌为标志。
   3、以声音为标志。
   4、以指纹为标志。
   5、以感觉为标志。
   6、以理想为标志。
   7、以名位为标志。
   仔细分析这些因素,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这些因素都和人的肉体有关,有了肉体,这些标志方才逐渐形成。
   这些标志就像一株树的枝和叶,而我们的肉体有如树根。假如根被掘掉了。那末它的枝叶自然而然地都不能存在。
   一位伐木专家朋友对我这个譬喻却不为然,他告诉我说:“你没有砍大树的经验,所以不知道砍树要先砍枝叶,然后砍断树干,最后才能掘掉树根的。”当然,我没法和他争辩,我只是告诉他,根据佛学,有三条大路引导我们去掘掉自我观念的根。这三条大路是:
   第一条路——勇猛的修持。以打破今世和往世各种积习为目标。所谓积习包括知识,信仰,爱和恨,以及一切人类的行为。参禅,和西藏的觉者密勒日巴(MILERAPA)得道的例子,都是采取这条大路。这条路子正像一个集中力量去掘根,而不先砍掉枝叶一样。
   第二条路——是依靠业的法则,那就是说,凭藉修持六度的累积功德,破除我执,显现本性。所谓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条路正像伐木的标准方法,先砍枝干,最后掘根。
   以上两条路都是修持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理论基础,则在第一条路上,到达高深的阶段时,可能会趋入邪途;在第二条路上,可能会在相当时期之后,失去了热忱。所以我们还需要第三条路。
   第三条路——是由广学深思为第一第二两条路建立一个理论的基础。这次演讲由于时间的关系,很抱歉不能对每条路作详细的介绍。今天让我们研究这第三条路,如何在理论上打破自我观念,以达到明心见性,下一次再谈第一第二两条路,但也都只能提纲挈领而已。
   现在让我们首先检讨一下前面我们所提到的七种标志,看看是否能够先把“自我”的树枝清除掉:
   1、姓名也许是一个人最普通的标志,但显然也是最差一种方法。不仅一个人可以改名换姓,而且还有很多人同名同姓。可见姓名不是人与人的真正区别,所以这一根树枝不难砍掉。
   2、容貌,包括躯体的形相,肤色,等等,也是普通用来识别一个人的。但容貌不但会因年龄而改变,也可以由外科手术而改变。所以容貌只有暂时性,而不足以真正形成自我观念。
   3、科学实验说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声调。甚至有人设计了一种仪器可以使法庭根据声调辨认一个人。但发音器官的损坏会使声调改变,当然这种标志更不适用于哑巴。所以声音不能永远用作和别人辨别的标志,而使一个人藉以自称为“我”。
   4、指纹也是常被用来识别人的,它和声音一样,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即使我们砍去了双手,却并没因此而失去了自我。
   5、痛苦、快乐、恐惧等感觉作用。的确可使人觉察到自我的存在。但这种感觉通常只是暂时的,而且也是先有了自我观念之后,才会觉察到的。
   6、理想是一个有力的自我标志。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的“意见”——构成自我观念的两个因素之一——的一部份。历史上记载着多少宗教的卫道者和革命家,他们甚至把理想、信仰、主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虽然在这种情形下,通常把作为个体的小我归并入群体的大我。但我的观念却更为加强了。虽然如此,理想是可能改变的,而理想的改变,并没有把这个人改变。观念中的“我”仍然没变。所有这可以证明理想仍然不是自我观念的核心。
   7、名位也是一种极有力的自我标志。名位代表成就,使他在一般人中起鹤立鸡群之感,所以在人的心里,名的观念常常极深。据说有一个美国总统在梦中听到人们喊他“总统先生”,这是不足为奇的。自我这个名词,正代表了一个人对名的强烈执着。骄傲与自大通常是它的副产品,但一个人的名位也像他的理想一样可以在一夜之间改变。盛名可像慧星般的消失。可是并不即是他自我的破除。所以名位这一根树枝,也是不能持久的。
   在上述这些枝叶都被砍掉之后,现在我们面临这自我的树根。那就是这个现实的肉身。
   在二千多年前,中国有位大哲学家老子曾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见老子十三章),佛陀亦强调身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好了,让我们直捣问题的核心。究竟这个肉身是否可以说就是“我”呢?
   现在让我用佛陀的三种分析方法,来研究这个重要而根本的问题。每一种方法都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人身是空”的显现,而“自我”只是人类为了在世间的本身方便,所任意选择的一个名词而已。
   下面,我们简单的讨论一下这三种方法:
   1、第一种方法我叫它分解分析法:
   现在请各位跟着我幻想:我把左臂从我身上拿下来,各位能称它为沈家桢吗?当然不能,因为那只是一只手臂。我再把右臂从我身上拿下来,你们能称它为沈家桢吗?当然也不能。我再把心拿出来,你们能叫它为沈家桢吗?显然,这个答案也是否定的。这个心可以移植到别人身体里去,但是移植了之后,那个人并不因之而成为沈家桢。
   接着,我再拿下我的头,你们能称它为沈家桢吗?当然不能。这不过是个头。我可以取下我身上的任何部份。但没有一个部份可以称为是沈家桢。最后,所有部份都拿掉了,请告诉我沈家桢又在那里呢?由此可见人身只是各器官暂时的和合,并没有永恒的本性,所以叫做“空”。“沈家桢”,或是“我”,只是为了世俗境界中的方便而任意选择的一个名词而已。
   2、第二种方法我叫它做归纳分析法:
   在这个房间里有很多不同的个体,每个个体都以自己的身体为自己。然而早在佛陀的时代,印度和希腊的哲学家们都已经说过人身只不过是由固体、液体、气体、热力四大原素的和合而已。佛陀以开悟的睿智更进一步认为这四大原素能合成一个元素他称之曰“空”。依照佛陀的说法,“空”是人所无法理解的,它没有相对性,也没有差别相,在时空上都是无穷的,但却并非没有或无。今天廿世纪的科学家们也告诉我们固体、液体、气体、和热力都是“能”的种种显现,我在第一讲“生死的概念”中讲过;这种“能”却正像佛陀所谓的“空”。
   由此可知,不仅坐在这里的各位,还有其他人,不管形像,性别,肤色等如何不同,都能归本于一,那就是“空”或“能”。在开悟的境界中,一切物体都相同。“自我”只是在世俗境界中的人为了方便而创设的一个概念罢了。
   3、第三种方法我叫它透视分析法:
   没有一个人能否认我们任何人的身体是个实体,至少它看起来是实体。但如果深入的去考究,我们将发现所谓身体上实体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视觉器官——肉眼所造成的。不幸的是,我们的肉眼是个十分不完美的工具,它常给我们极大的错觉。现在我和各位一同研究一下《五眼》这本小册子中的两个图表。请看其中下面的一个图表(附图):
   在标志(2)之下,你看到一位英俊的青年男子吗?是的,这正是你日常生活中用肉眼所看到的。你知道他是男性,年轻而英俊。
   在标志(1)之下,你的眼睛是透过了红内线看的,那位年轻男士实体的身体已经消失,而变成了一团由红、黄、绿三种颜色所组成的类似人体形象。你是否仍然认清他是男士、年轻、而英俊呢?恐怕未必然吧!
   在标志(3)下,你是透过了X光来看同是这一位年轻的男士,大概你不会喜欢看他了。我想:你也不会再认为他是年轻英俊的男子了。
   在标志(4)下,仍是这位青年男子,不过这是艺术家想像在显微镜下观察所得的形象,所以这个人体是由分子结构而成。也许看起来五颜六色很美丽,但你绝看不到一位年轻的英俊的男士。
   在标志(5)下又是什么呢?那是这青年的无形的形像,不是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你可能称它为本性。
   这里有一点很重要,请大家注意:这五种形象,并非是不同的个体,而是在同时、同地的同一个人;只是在你的眼中显得不同罢了。
   接着,再看上面的图表,你可以看到在“电磁光谱”下,所谓我们看得见的光,红内线光,和X光都只是宇宙中无数光波中的一小部份而已。
   这个年轻的男士在无数不同的波长下便有无数不同的形象。这也就是说,假如我们的眼睛不只是在可见的光波中能看东西,而是在所有的光波中都能看东西,那么透过了各种光波,我们便如入了仙境的爱丽丝,看到彩色缤纷,目不暇给。这个年轻男士的形象,便时时在变,而且不断的在变,没有一种形象是永久不变的,也不可能说那一种形象是真实的。
   不仅这位年轻的男士,可以有这许多不同的形象,包括一般所谓“空”的无形形象,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这许多不同的形象,包括一般所谓“空”的无形形象。在这里,请注意我们大家的无形形象都是相同的,假如这种说法是真的话,那么我们所谓的肉体岂不是只是本性所显现无数形式中的一种而已,而我们却坚持执着这肉体的真实存在,而形成自我观念,又是多么愚蠢啊!
   这三种分析会达到一个共同结论,就是人类肉眼在狭小光波中所见到的人类肉体的形相,是暂时的,而且是瞬息百变的。既然如此,我们又怎能称它为自我,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呢?所以根本没有自我,一切是空。
   有一次我向朋友介绍“无我毕竟空”的理论时,有一位朋友大叫道:“假如我失去自己,变成了空,那我又如何能活着呢?”我的回答是:“佛陀在三十五岁悟道时,就证得‘无我毕竟空',他不但活到了八十岁,而且过得很快活自在。”所以,打破自我观念,证得“空”的道理,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相反的,却正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关于详细的情形,留待下一次再和各位讨论。
   第四讲
   乐的泉源
   首先,我要说明,在这里我所谓的乐,不是指那会成为日后痛苦种因或根源的暂时喜悦。例如一个喝醉了的时候,确然有那种飘飘然无忧无虑的欢欣,但他在醉中所做的事,可能愚蠢到使他事后懊悔,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其所产生的长期痛苦,会远对于短暂的一醉之快。像这样的乐(如果你们仍称它为乐的话,),在佛法中,是列为苦的,而不是乐,因为它往往是苦的开始。
   我这里所谓的乐,该说是苦的反面,或苦的消灭。例如,一个多年患失眠证的人,一旦不用吃药便能倒头就睡,又熟又甜的那种舒服感觉。或者,一个人在许多天紧张的政治竞选角逐之后,商场绞尽脑汁之余,而能在湖光山色的环境中,享受一切放下的休息。当你举头凝望雪满峰巅,巨松耸立,这个世界和一切烦恼消失到九霄云外之际,你会感到自己如此的渺小!而又如此的伟大!好像宇宙之间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这种境界,才是我所要讲的乐。
   现在,我们先研究一下乐的反面——苦,来陪衬乐的真义。在佛法中,人类的苦有几种分法,而最普通的分为以下八种:
   1、生苦:
   虽然没有记得在他脱离母体时感受的痛苦,但是,只要看初生的婴儿总是哭的,而没有笑的,就可以证明并不是快乐的事了。
   2、老苦:
   虽然老要经过许多年月,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很多过了六十岁的人,都有突然发觉自己体能衰减,非复当年可比的痛苦经验。这种痛苦感觉,从访问养老院,或者只要和任何一个老人谈起老的问题时,都可以体验得到。
   3、病苦:
   很少人能够在一生中免于疾病或受伤的。病的痛苦,也无须我来赘述。在那些营养与医药缺乏的地区,这种苦特别普遍。
   4、死苦:
   大多数人在知道死已是不可避免时,是十分痛苦的。这种痛苦,对于那些个人观念强,拥有权势,财富的人尤其严重,因为要把这些心爱之物都抛下而去,那真是不可想像的。
   5、爱别离苦:
   死可以说是永别。有失掉亲爱的人经验的,就知道这是多么痛苦!这痛苦不论如何是无法弥补的。当亲人世间被绑架或关于集中营,或面临死亡的危险,或被送往战场,或因其他的原因被迫作无限期的离别,那种伤心忧虑,担心噩耗传来的种种痛苦,不是常在深锁的眉头,满面的泪痕中看到吗?
   6、怨憎会苦:
   这种痛苦,一般的情形是:两个仇人偏偏狭路相逢;漂亮的姑娘被她所不喜欢的男子紧钉着追求;突然间迎面碰上强盗或疯子;转过墙角,却被凶狗恶兽扑上身来。这种情形,都会造成很大的苦。
   7、求不得苦:
   孩子要吃糖,妈妈不给,他也晓得哭;又如你爱一个人,而得不到他的爱;生意上的失败;非常需要的钱始终得不到。这些都是求不得苦的例子。
   8、五蕴盛苦:
   在佛法中,蕴即是指构成一个人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我这里简称之为身心。暴怒、焦虑、YIN欲、仇怨、嫉妒等,这些都是五蕴炽盛的例子,也是苦的源泉。
   既然我所谓的乐,是苦的消灭,而上面所叙述的八种苦,很清楚的都是由于我们对身心的执着而来。因此,假如我们没有身心,便不会有生,也就不会有生苦。没有了身心,便不会有生,也就不会有生苦。没有了身心,则老、病、死和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苦也就失去了凭依。所以人类一切痛苦的根,就在对于自己的观念与执着。就如“生死”和“业”的观念一样,要彻底的消灭苦,只有证悟本性才能达成。也就是说先要认清楚在我们感觉器官中认为实有的身心,实在是时时刻刻都在变,是不永久的,也即是不真实,正好像在梦中所见到的自己,又像演员在台上所扮演的一个角色,所以名之为“空”。
   因此,证悟本性是苦的彻底消灭,也是最极的乐。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第三条路——理论分析所得的结论。我们的本性是真正乐的源泉,让我重复说一遍:我们的本性真正乐的源泉。
   的确,这听来很不错,不过,这就像在一个即使算不得风雨,却也是密云遮蔽的雨天中,高谈秋日晴空之可以令人心旷神怡一样。但佛法不只是一套哲学理论,而是重实证的。一个人只知道游泳的原理,而没有在水中练习过的话,一旦掉入深水中,便有没顶的可能。所以佛法强调实际的修持。要证悟本性,还必须依照我前面所介绍的第一条、第二条路去实地修习。
   第一条路是为那些能够完全超脱世务,专心一致的人所设立的。这种方法就同在布满云层的暴风雨的天气下,在纽约拥挤的“时代广场”上,发射火箭一样。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在这种情形之下发射火箭是如何困难。很多火箭即使射上去了,可是在尚没有到达最高的云层时,便跌回地面。只有那些具有足够力量,不断上升的火箭才能直贯云霄。这时,火箭内的仪器会突然探测到光芒万丈的阳光,和四周无边无际的蔚蓝天空。这时,仪器探测到的是广大的空间,一片宁静,万里无云,长空悠悠。那拥挤、喧哗的纽约时代广场,甚至整个大地,比起这种境界来,简直是微不足道了。
   在人心中,也可以像火箭那样破出云层,一飞冲天,那就是佛法上所谓的开悟。开悟即是本性的显露,是那么的广阔、无穷,不可想像,也不可言喻。人类的一切习惯、欲望、区别和执着,都变得毫无意义。所谓生死、业和苦等等观念,也都完全用不上了。当一个人成就了这种境界,就称为“觉者”。佛陀释迦牟尼本是二千五百年前出生在今天尼泊尔地方的一个人,他在三十五岁时开悟了,为人类树立了一个“觉者”的最好典范。
   正如我在前面所说,这第一条路子原是为了那些能够完全摆脱世务,勇猛修持,像佛陀一样抛弃了他即将拥有的王位,而到深山中去苦修的人而立的。这是不砍掉树枝,而先挖根的方法,也是佛陀为人类树立了可能成就的最高标准。然而,这条路毕竟不能适用于每个人。所以佛陀又传授了其他许多方法,使人们能证悟本性。这些方法我列之于第二条路。
   在第二条路上的所有方法,都有一个共同原则,即是趋向和本性相应。请注意在此时这个“自我”的观念是仍然存在的。因为那是“我”去和本性相应。也就是说,在我所谓第三条路的修持境界上,“我”和本性在心理上仍然是两个分开的个体。因此,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使“我”逐渐和本性契合。最后,以达到“我即本性,本性即我”。实际上只有本性,而本性也只是在世俗的境界中,为了方便说法而假立的一个名词而已。
   在我们心中清楚的把握住和本性契合的目标后,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上的每一个行为和思想,便都能给我们充分机会去和本性相应,乃至和本性契合的实证。在世俗的境界中,本性被认为是没有相对性,没有差别相,没有自我观念。甚之,更简略的说,是没有任何执着的。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举凡那些没有相对性、差别相、和自我观念——也就是没有执着行为和思想,都是和本性相应的。反过来,凡是具有相对性、差别相、自我观念,以及种种执着的行为和思想,是与本性不相应的。
   现在我将为各位提供一些有关如何才能和本性相应的例子。在我个人的修持中,这些例子曾有很大的益处。但由于每个人的“业”有所不同,也许你们会发现其他的方法更为有效。
   1、每天对广阔无际的虚空作十五分钟的凝思:
   在晴天,你可以对着一望无际的天空凝视。集中精神看得越远越好。如果有一只鸟、一架飞机、一堆云、或任何物体进入你的视线时,不要理它,不要跟着它走,让它使你分心。如果你的眼睛疲倦了,就闭起来,但你的心仍然安谧地不动摇地,继续向着一望无际的天空凝视。这个修习的要点,可以从下面张澄基教授摘译密勒日巴(Mi-larepa)歌集中的一段诗句看出:
   “像天空一样,既无边际,也无中心,
   凝思,这无际的空间,无尽的广阔!”
   这是密勒日巴教女弟子(Sahle-Aiu)的口诀,正是强调没有相对性,没有差别相,没有自我的绝对境界。
   2、每天对“能”作十五分钟的观想:
   首先观想你整个躯体的皮肤,因为皮肤是物质,所以是“能”的一种形态。再观想自己的肉,肉也是物质,所以也是能的一种形态。至于骨骼、肺、心、胃也都是物质,都是能的形态。这样,从外面的皮肤渐渐想到里面,再从里面想到外面,无一不是物质,无一不是“能”的形态。
   在你修习这方法的初期,你可以重复几遍这样的观想,渐渐的你会得到一个结论,即是你身中的任何部份,以及整个躯体,都只是“能”,别无他物。
   然后,再观想:凡你坐着的东西,也是物质,因此也是“能”。四周的空气也是“能”,空气的热也是“能”,光是“能”,人畜是“能”,房屋、村庄、城市、大地、月亮、太阳,以及在无边空间中,你所能想得到的任何东西都是“能”。于是,一切都成为没有相对性、没有差别的特征。
   当你的心念恍惚不定,不能继续扩张,把外界物质看成是“能”,那么就退一步再回复到原来心念,观想清楚的那一点上。
   由于“能”是本性的一个好比喻,这种修习是非常有效的。既简单又和本性相应。
   我想各位都知道如何打坐,所以我不在这介绍了。我那本小册子,《佛教给我们的启示》,里面对打坐会有简短而完整的描写,也许各位可以用作参考。
   3、实践布施波罗密多。
   布施就是帮助别人或利益别人。在二十五年前,我初来美国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国人一般说来都是非常热心慷慨,乐于帮助别人。但是坦白地说,我的这种好印象几年来却逐渐在淡退。我真希望这个趋势可以扭转。这得全靠我们每一个人。不要忘记:社会的环境是我们共同业力的果。 
   依据佛法,布施有三种:
   (1)财施:是布施给别人他所需要的物质资财,包括食物、衣服、住处、车辆、金钱,和其他各种物资。
   (2)法施:是布施给别人正知正见。佛法中所谓的“法”也即是佛陀的教理。依据佛法所说,法是帮助别人脱离痛苦的最重要的知识。推而广之,举凡传授别人知识技能,使他成为社会中的生产份子,也属于此类。
   (3)无畏施:帮助别人免于各种危险,或减轻他们的恐惧。譬如贡献力量维护一个地方的安全,使居民可以无所忧虑,便属于这种布施。又如从遇难的船中,或从地震、飓风、海啸、以及其它灾难中把人救出来,这些都是无畏施。再如一位良好的医生或护士使在极度恐惧中的病人得到安慰,也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无畏施。
   上面所述的还只是布施,而不是布施波罗密多或最完美最纯洁的布施。各位也许记得,上次谈到“业”时,我曾说过一个做善事而带着自私的动机,其功德是有限的;如果做善事而不存在任何特殊目的,则其功德无限大。现在让我和各位谈谈布施波罗密多,也即是最完美的纯洁的布施,那就是佛陀所说的六种波罗密多之一的布施。
   布施波罗密多,是指一处没有相对性、没有差别相、也没有自我观念的布施。换句说,这种布施既没有谁是受施者的观念,也没有布施了什么东西的观念,也没有谁是布施者的观念。所以,凡是有条件,或另有目的的给与,虽然也是一种布施,但却不是最完美最纯洁的布施,不是布施波罗密多。因此,凡是:
   施而求报的布施,不是布施波罗密多。
   要看对象而施与,譬如献给教堂,而不捐给学校的布施,不是布施波罗密多。
   有私心的布施,也不是最完美最纯洁的布施。
   而:
   最完美最纯洁的布施,是需要一个绝对平等、没有相对性与差别相,和没有自我观念的真心。唯有这样的布施,才能与本性相应。
   对于那些还不能达到和本性相应的人,当他们在重病、危险、绝望、临终的时候,如果虔诚地向衷心信赖的超世尊者祷告,像各种不同宗教里的神明:圣母玛利亚,耶稣基督等;在佛教里,像家喻户晓的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都会有显著的成效。特别是那些在平时有上述信仰的人们,这样的祈祷、念佛,可以很快地使他们的神志专一,这不散乱而宁静的意志,便能与乐之泉源的本性相应。
   最后,非常谢谢各位在这四次会中,如此热心的来聆听。也许各位都注意到了这几次演讲中的主题是针对着本性。现在,我引证维摩诘经第九品“不二法门”品(德曼博士英文译本)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当时,有三十一位菩萨,都各自陈述了对“不二法门”的看法,现在我选录了三则: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入无际相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在本段又记载:
   “如是诸菩萨各自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各位亲爱的朋友!为什么我却用了那么多的语言文字呢?
   (按:在这时,沈博士突然提高了他的声音:)
   现在,请各位回答我的问题,快!快!
   (按:听众默然)
   善哉!善哉!我们有这许多维摩诘在这里!
   (按:听众大笑)
   现在,各位都已体验到了吧!就在你们突然大笑的一刹那,你们是和本性相应了。我想现在你们都愿意回家去,参一参你们和本性相应的法门吧!
   好了,谢谢各位!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