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3.习禅与读经


 2023/8/24    下载DOC文档    

3.习禅与读经
    
    你要习禅,除了观心,禅宗怎么看读经呢?按照冯友兰先生讲法,东方的方法,智慧是用负的方法,是做减法。很多人跟禅师学禅,禅师也不会教你很多东西,只是给你做减担的功夫。什么意思呢?你们之所以不了解佛,是因为你们学得太多,杂念了解的太多,我要帮你把已有的东西拿掉,把你身上的担子减轻,我做的就是这么一个工作。
    我们经常读经,读经是获得佛教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禅宗内部也有读经派与不读经派的争论。要获得佛教的知识就要读经,但是禅宗说获得智慧就要去掉你的只是,听起来好像很矛盾,其实不是的。在六朝时期,中国般若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学者僧肇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了不起的一个人,他写的《肇论》,被学术界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无尚精品。《肇论》中有很重要的一篇叫做《般若无知论》,这个题目本身就很好笑,般若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无知。智慧就是无知,你要让老百姓变得很无知吗?但是,智慧和知识是两个层面的概念,对于禅宗来讲,你要了解自己的本心,你的知识本身也是一种障碍——所知障。你要了解本心,你就要把你的知识也放下。
    我们的本心就好比一面镜子,心如明镜台嘛,但是我们的心已经被污染了,上面有很多灰尘,所以我们看不见实相,不能有如实观。你们现在看到的世界都是假象的,因为我们妄念很多,没有如实地看到生命的本质。我们看到的事情,其实都是像看到筷子放在水里,看起来是歪的一样,你认为是真实的,其实是虚假的。你要把镜子上的灰尘去掉,这个灰尘就好比我们的一些杂念。佛教的知识是不是灰尘?对禅宗来讲也是。一个镜子如果充满了灰尘什么都看不到,如果镜子上都是黄金,铺上去也还是没有用。佛教的知识对于禅宗来讲就是一个金粉,所以般若就是物质,你所了解这些经典的东西将它放下,才能了解自己的本心,才能了解外在的世界。科学的方式是从感官到理性,推理到外在的世界。东方人的智慧不是从外在了解,而是静下来从内部了解,只有了解了内在的东西才能真实了解外在的东西,因为天人是一体的,这是东方人一个古老的智慧。所以,禅宗认为经典只是你修正当中当做参考而已。达摩把佛经称为“闲文书”,你有空的时候翻一番,参考一下,没必要读之前搞焚香沐浴这些仪式。读经,不同的人读,理解也不一样,所以先不要急着读经,重要的是要明心,见到自己的本性,这样读经才能读得懂,这才是“活句”。很多读经的人都是在读“死句”,认为自己懂很多经典,懂很多知识,其实你懂的只是概念,根本不理解背后的意义。禅师们发现很多人一天到晚读经,到最后是读死经。要做到活学活用,先要有经验,然后去读经,这样才能读活句,不会死在句下。
    坛经里说有一个比丘尼,读法华经读了几十年,还有些地方读不懂,就去问慧能大师。慧能说,我不识字,你哪一段不懂念给我听吧。比丘尼就念给他听,慧能就把经文解释给比丘尼听。后来慧能说,虽然我不认识字,但我了解本心,所以我才能真正理解经典。天台宗有一个说法是“观心释”,就是你要先观照自己的本心才能找得到解释。我们现在读经是相反的,只是读经没有读自己的心。慧能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意思是说,你们读经的人,都不了解自己的本心,自己的本心都是迷惑的,所以读经就被经典牵着鼻子走。我先让自己开悟,开悟以后,经典就是我的注脚。所以要读活句,必须先要经历,自己见到自己的本心,这是第一义,经典是第二义的。有一个关于沩山大师的故事,有一个徒弟问他,那十二部经中,哪些是佛说,哪些是魔说?十二部经是对所有佛教经典的一种分类方法,十二部经就是指所有的佛经。那么所有的佛经里,哪些真的是佛讲的,哪些是假的,也就是魔讲的。因为在佛教历史上,有很多佛教经典是伪经,是人自己编的,然后说是佛经。沩山大师的回答是可以使所有的佛教徒都吓一跳的,他说通通是魔说。他说当你把那些经典,即使是佛说的,你从你的意识,从你的知觉去理解它,它就已经变成魔说的了。因此你只有见到本心,才有可能真正的理解经,那是第一义的,所有的文字经典都是第二义。这就回到禅的精神——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真正的禅的精神是在经典、经教之外传的。
    禅师更深入一步地就是你要怀疑,要起疑心。你要开悟,你没有怀疑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学习也是这样。我们学知识也是这样,老师会说知识取于怀疑,只有怀疑才会想办法去研究,然后去突破它。禅宗说你读经典也是这样的,你先要起疑心。那我们说佛教是讲信,要相信经典上的每一句话。那禅师叫你要先起疑心,“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就不悟”。小的怀疑就获得一点小开悟,大的怀疑就得到大的开悟,你不怀疑就一辈子开悟不了,这听起来好象很矛盾。
    关于这个也有一个故事,说禅宗历史上唐代马祖道一是非常出名的一个大禅师,也是慧能的嫡传,他有一个弟子叫做香严禅师。香严禅师去见沩山大师,沩山大师教人的方式都很厉害,沩山就考他,他说“听说你很有学问,读很多经,问一知十,问十知百”,人家问你一下你可以讲十点,问你十个问题你可以讲一百点。但他说你只不过是聪明伶俐而已,“意解识想”,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沩山又说,我现在考你一个问题,“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你试道一句看?”你告诉我你父母没生你之前,你到底是怎样的?这是就是禅宗讲的本来面目。你跟我讲讲,你读了那么多经,那么有知识,那么会辩,那你跟我讲讲这个是什么。香严禅师一下子就被问住了,他完全不知道,然后赶快回到自己的房间把看过的经典通通查一遍,结果还是找不到答案。香严最后感叹,画饼不可充饥,读经典也只不过是画饼而已,碰到实际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后来香严又多次去找沩山大师,希望沩山告诉他自己的面目是什么。禅宗的精神就体现在这个故事中。蔚山说“我若说似汝,汝已后骂我”,他说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你以后会把我骂死,不理他。从这里面可以看到禅师有的时候对待弟子的教学方法。胡适了有一点就很了不起,他研究禅宗史,特别重视研究师父是怎样教徒弟的,他说那里面有很多教学的方法,并不是弟子问什么老师都回答你,不是的。有时候在禅宗里面一个高明的师傅,要培养一个真的弟子,他有的时候是给你一堆问题,让你起疑心。但是他丢了问题不是让你靠他来解决,禅的精神是独立自由的,最后你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禅师经常讲,一个真正的禅师教导弟子的时候要让他变得很独立,让他变成自己的师父,让他不需要师父,这是禅宗的教学方式。后来香严没办法,就把自己以前学的经典烧掉了,说“此生不学佛法也”。香严就出去行游,到处走走,吃吃喝喝,也不读经,免得累得要命。有一天他到了一个草安的地方住下,然后自己天天坐在那里天天打扫卫生。突然有一次起了一阵风,他在除草的时候一个瓦片从房顶上掉下来,瓦片掉下来的声音突然让他惊醒了一下,他突然就悟道了,这就是“香严击竹”。这时候他赶快回去沐浴焚香,很感谢沩山。他说“和尚大慈”,师傅你真是大慈大悲。“恩逾父母”,你对我的恩比我父母还要高。他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你当时如果直接告诉我,我就没有办法今天经过怀疑,经过怀疑到极点的时候,当机缘到的时候自己就突破了。之后香严写了一首诗,里面说“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时”,这一击打声音让我把我过去知道的东西通通忘记了。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只有你把你所学的东西通通放下忘掉的时候,你才能见到本心。师父即使跟他讲一个答案,他还是会在枝节里,好像意思上也懂,但还不是真的懂。所以,禅师讲“一击忘所知”。这一个声音突然让他把从前的忘掉,就是空了。连师父也帮不了你,师父只是一个外在的传达而已。师父只是让你自己见到你自己的师父,也就是你自己的本性,这就是禅宗很了不起的教学方法。
    所以,禅师经常描写开悟的经验是如桶子底脱,就像脑袋里面装了很多知识,开悟就像桶底脱掉以后,所有的东西都掉了,都空了,空了以后你就开悟了。禅不是让你再学很多外在的知识,而是把你所学的东西通通忘掉。开悟不是要学很多东西,就像老子讲的“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就是空,通通放下你就开悟。这是禅宗的教学方法,这跟我们现代知识的教学方法正好不一样。开悟的方式和为学的方式是不同的,正好是相反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