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傅味琴居士:学修三皈依(40~49)


 2023/5/7    下载DOC文档    

学修三皈依10-4 (40)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众生只有一个父亲,就是释迦佛,
我们投入佛的怀抱最安全了

提要: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佛教的《弟子规》《三字经》,佛弟子
   学儒教会导致儒教覆盖佛教
  ·众生只有一个父亲,就是释迦佛,我们投入佛的怀抱最安全了
  ·如果投入道教怀抱,道教是天道,天上很不安全
  ·如果投入儒教怀抱,也不安全,儒教讲杀,你不想死就是不忠不孝
  ·过去妇女的苦难,还不是来自儒教的三从四德,儒教的男尊女卑会有平等
   思想吗?
  ·投入了佛的怀抱,天上人间的苦难都没有了,因为我们佛弟子连一只蚂蚁
   都不杀的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佛教的《弟子规》《三字经》,
佛弟子学儒教会导致儒教覆盖佛教

可是佛弟子不应该学儒教的《弟子规》、《三字经》,而应该学佛教的《弟子规》、《三字经》,那就没错啦。宗教法规里也规定,各个宗教要按照自己的教义教规发展。三皈依就是我们的教义教规。佛教里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不是佛教的《三字经》吗?再扩大一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再扩大一点,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般若度,那不是佛教的《三字经》吗?内容比儒教《三字经》丰富得多啊。我们作为佛弟子要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这就是佛教的《弟子规》。为什么佛教的《弟子规》、《三字经》不学,去学儒教的《弟子规》、《三字经》?佛法不学去学儒教,要不了多久,儒教就会覆盖佛教,使得佛教无形中就消失了,这是我们佛弟子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众生只有一个父亲,就是释迦佛,
我们投入佛的怀抱最安全了

“归投依靠”,孩子苦恼害怕的时候,总是投向妈妈的怀抱,只要妈妈一抱,他就不哭了,因为妈妈的怀抱最温暖、最安全。我们的爸爸妈妈是谁?经书上有句话,“一切众生唯一父”,就是释迦佛。我们皈依释迦佛了,就应该投入佛的怀抱,这里最最安全啦!

如果投入道教怀抱,道教是天道,
天上很不安全

如果投入到道教的怀抱里,道教是天道,天上不安全,天福享完还是要掉下去。而且天上很恐怖,有大天、小天,小天经常被大天赶来赶去,看见大天心怦怦跳的,因为大天势力大、权力大。而且阿修罗经常跟天人打仗,有时候阿修罗把天人打败,有时候天人把阿修罗打败,你说安全吗?

如果投入儒教怀抱,也不安全,儒教讲杀,
你不想死就是不忠不孝

你投入到儒教的怀抱里,儒教也不安全。从前每个朝代都是学儒教,儒教追求的就是做官。伴君如伴虎,朝廷里不知道杀了多少官。而且你还得绝对服从,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如果你不想死,你逃走,就是不忠!不孝!死了还得进入六道轮回,一失人身就很难跳出生死苦海。

过去妇女的苦难,还不是来自儒教的三从四德,
儒教的男尊女卑会有平等思想吗?

封建社会最受压迫的就是妇女,投井、上吊、跳河,死了多少啦?幸亏还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因为封建社会男菩萨救度妇女不方便,观世音菩萨本来是男身,他化现女身,专门救度妇女的苦难。这些苦难还不是来自于儒教的三从四德、夫唱妇随,一切都要听丈夫的,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还会有平等吗?

投入了佛的怀抱,天上人间的苦难都没有了,
因为我们佛弟子连一只蚂蚁都不杀的

你投入释迦佛怀抱里,这些苦难都没有了。我们佛弟子连一只蚂蚁都不杀的,释迦佛也绝不会说:“我叫你死,你就必须死,否则你不算佛弟子!”所以皈依佛了,就不要再转移方向了。

学修三皈依10-5 (41)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佛弟子要学佛陀那样的圆满人格,
你跟道家儒家学,你到底是谁家的弟子

提要:
  ·只有依靠释迦佛才靠得住,在世俗环境里,接触的都是杀盗YIN妄酒,连
   修行都很困难
  ·佛法精通了,才可以拿三分精力去学外道,目的是为了去降伏外道
  ·佛门学外道,如果这种现象一普遍,佛教的伟大也就被扑灭了
  ·佛弟子要学佛陀那样的圆满人格,你跟道家儒家学,你到底是谁家的弟子
  ·佛弟子应当发这样的愿,愿众生都能发菩提心,走上菩提大道,愿众生都
   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愿众生都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佛弟子都应该圆满佛陀那样高尚的人格,众生有了人格缺陷就容易产生
   心理障碍

只有依靠释迦佛才靠得住,在世俗环境里,
接触的都是杀盗YIN妄酒,连修行都很困难

“依靠”,我们依靠的是释迦佛,只有释迦佛才靠得住,道教儒教都靠不住,世间的一切也靠不住。我从前在家里实在苦啊,我要修定念经,家里人要看电视听收音机,我又不能把眼睛戳瞎,耳朵打聋,所以在家难修行。有人还说在家修得好,真滑稽了!家里人开收音机我也只好听啊,听讲故事:有武功的两人开打前,先行一个礼,一个道士一抱拳,唸一声“无量天尊!”另一个和尚一合掌,唸一声“阿弥陀佛!”就打起来了。说和尚怎么去打架?有啊,《水浒》里的鲁智深,人称花和尚,不是拿大刀的吗?

佛法精通了,才可以拿三分精力去学外道,
目的是为了去降伏外道

佛弟子皈依佛了要常随佛学,你佛法学得很好很好了,那么才可开许,可以学三分外道,那要到上座师的标准。下座、中座、上座,都是出家人的划分,到上座师起码要学修佛法二三十年。那个时候你佛法已经学得很精通了,真正做到了深入经藏,你为了去度外道,可以开许你学点外道的东西。学外道是为了降伏外道,而不是叫你去拜外道为师。而且规定只能三七开,三分精力学外道,七分精力仍要学佛法。

佛门学外道,如果这种现象一普遍,
佛教的伟大也就被扑灭了

我们佛弟子当然是跟佛学喽,比如你是外语学院的学生,当然到外语学院上课,而不应该到舞蹈学院去学。社会上没有这种怪现象,竟然如今的佛门里会有人学外道,那岂不以外道为师了吗?这种现象一普遍,佛教的伟大也就被扑灭了!

佛弟子要学佛陀那样的圆满人格,
你跟道家儒家学,你到底是谁家的弟子

我们常随佛学,为的是学得跟释迦佛一模一样,成就释迦佛那样圆满的人格,也就是成佛。你想跟太上老君一样,那么你应该去跟太上老君学,你怎么进佛门啦?苏州四大才子,当然是儒教的才子,里面有个周文宾,特别喜欢扮女人。有一次他扮了女人出去,被王老虎抢亲抢走了,那抢走的到底是男人还是女人?后面还有故事,不讲了不讲了不讲了。(众笑)这些在佛门里边学太上老君,学儒教的,到底是谁家的弟子?

佛弟子应当发这样的愿,愿众生都能发菩提心,走上菩提大道,
愿众生都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愿众生都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持好皈依戒”,还要“修好皈依愿”。皈依愿有三条,“自皈依佛”,自己皈依佛了,“当愿众生”,还要发愿,希望一切众生─—当然你要去带动他们啊,“体解大道”,大道就是菩提大道,让大家一起走上菩提大道,“发无上心”,就是发菩提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当然你自己要领头,“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这样僧团才能和合。希望大家天天听法,提高觉悟,好好修行,靠我老师是靠不住的,要靠大家发心。你们这么多居士,天天欢欢喜喜来学法修行,不吵架,不打架,这就做到了“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崇尚~崇敬学习,圆满佛陀高尚人格

佛弟子都应该圆满佛陀那样高尚的人格,
众生有了人格缺陷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第二个意义叫崇尚,“崇敬学习,圆满佛陀高尚人格”。这个人格不仅仅是文学上讲的人格,也包括心理学上讲的人格。文学上讲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心理学上讲的人格比文学上讲的人格要细致深入,包括你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种种爱好,乃至于言语谈吐等等,当然也包括你个性脾气。

除了佛陀,全世界没有一个人人格是圆满的。在心理医学上,不圆满的人格就称为“人格缺陷”,有了人格缺陷,就容易患心理病,最开始是产生心理障碍。

学修三皈依10-6 (42)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长期以来,中国佛门把佛教与儒教混在一起,起了矛盾,一面要解脱,一面要束缚,形成了压抑,一代传一代,压抑得很厉害

提要:
  ·长期以来,中国佛门把佛教与儒教混在一起,起了矛盾,一面要解脱,
   一面要束缚,形成了压抑,一代传一代,压抑得很厉害
  ·人格缺陷的根子是自我中心,佛法里叫我执、法执,如不修行,这种缺陷
   会越来越严重
  ·佛法是无漏法,儒教道教都是世间法,是有漏法,痛苦都是从缺陷中产生
  ·佛弟子将来都能成圣者、菩萨,人往高处走,千万不要往低处流
  ·“南无”是敬礼的意思,印度风俗以二手合掌、口说“南无”,表示向您
   致敬

长期以来,中国佛门把佛教与儒教混在一起,起了矛盾,
一面要解脱,一面要束缚,形成了压抑,一代传一代,压抑得很厉害

当然今天我不跟你们讲心理医学、心理疗法,假如你们喜欢听,另外抽几个月,我专门给你们讲,我看也有必要,可是没时间。现在佛门里的佛弟子,心理缺陷、人格缺陷很严重,心理大都不健康,忧郁症也很普遍,因为长期以来,佛门也传统地受了封建社会儒教的影响,佛教与儒教这两种思想混在一起,起了矛盾,一面要解脱,一面要束缚,形成了压抑,一代传一代,这种压抑也很厉害。

人格缺陷的根子是自我中心,佛法里叫我执、法执,
如不修行,这种缺陷会越来越严重

人格缺陷有一个最最要紧的根子,其他的心理缺陷都从这个根子里出生,就是自我中心,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在佛法上就叫我执,也包括法执。有了自我中心,非但人格不圆满,而且这种人格缺陷会发展得越来越严重。

所以懂得一点心理学有好处,你就容易懂佛法,懂得了佛法,你就容易懂辩证法。

佛法是无漏法,儒教道教都是世间法,
是有漏法,痛苦都是从缺陷中产生

只有佛陀的人格是圆满的。我们今天佛弟子跟佛学,我们修行是要修成像佛陀那样圆满的人格,那是最高尚、最圆满。佛讲的法都没有漏洞的,有漏洞的法就不可能使你人格圆满。佛法是无漏法,世间上的一切学问,包括儒教道教,都是世间法,全是有漏法,是不可能使你人格圆满的。人格圆满了,没有缺陷就不会有痛苦,痛苦都是从缺陷中出生的。

佛弟子将来都能成圣者、菩萨,
人往高处走,千万不要往低处流

我们要学佛、要成佛,必须对佛有所了解。佛是人格圆满、智慧圆满、彻底觉悟,我们对佛这样圆满的功德,应该有崇尚心。崇是崇高,尚是高尚。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们今天是凡夫众生,希望将来都能成为圣者,成为菩萨。千万不要往低处流,今天是人,还没有死已经变成衣冠禽兽,死了下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敬礼~以恭敬心头面礼足

“南无”是敬礼的意思,印度风俗以二手合掌、
口说“南无”,表示向您致敬

敬礼,敬礼是表示恭敬,印度风俗:小孩子看见家里来了客人,他马上两手合掌,向客人敬礼,口里说:“南无”,意思就是“我向你致敬”。释迦佛是印度人,所以佛门敬礼也是采取印度的礼节。印度人合了掌还要说“南无”,我们说也可以,不说也可以,因为合掌就表示恭敬了。

学修三皈依10-7 (43)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头面礼佛的脚是印度最尊敬的礼节,汉地佛教
行的是“接足礼”,都好,相互尊重吧

提要:
  ·合掌表示一心恭敬,指不要交叉分开,掌要当胸,不可当腹
  ·顶礼要头碰到地或拜垫,年老体虚、高血压可开许不碰地,有人怕额头
   沾上泥灰,应知这可是礼佛的记号
  ·头面礼佛的脚是印度最尊敬的礼节,汉地佛教行的是“接足礼”,都好,
   相互尊重吧

合掌表示一心恭敬,指不要交叉分开,
掌要当胸,不可当腹

你们合掌会合吗?你合给我看看。你偏高,他偏低。要合掌当胸,十个指头并起来,再把两手合起来,表示一心,一心才表示恭敬。

有许多人合掌,变成手指交叉,那不是一心了,还有些人合掌,两手中间是空的,这叫空掌。还有些合掌,像朵花苞,(众笑)这个我不懂,但也不能叫合掌吧?还有的合掌,合在额骨头上。有的合在肚皮上,(众笑)这叫合掌当腹。

当年仁德大和尚叫清定上师办九华山佛学院,清定上师忙,就叫我和一个出家弟子一起去办。那时候我住在楼上,听到楼梯“噔噔噔”声音很响,我开开门,想看看是谁,因为寺院里不准有这样响的声音,寺院里要保持寂静。一看有点面熟,他认得我,听说傅老师在上面,就跑上来了,看见我高兴得老远就说:“傅老师,我来看你了。”来个合掌当腹。(众笑)后来才知道他是上海人,刚出家不久。

佛教里有一种礼节,两手合掌以后,依次按在头上、喉间、胸口,表示身口意向佛表示恭敬。如果不是这样敬礼,就应该合掌当胸。千万不要单掌,(众大笑)这算练什么功法?为什么我这么辛苦地给你们讲?就是希望佛门再也不要紊乱了,皈依佛的佛弟子都照释迦佛的办。

顶礼要头碰到地或拜垫,年老体虚、高血压可开许不碰地,
有人怕额头沾上泥灰,应知这可是礼佛的记号

合掌要恭敬,礼佛也要恭敬,有拜垫,头要碰到拜垫,没有拜垫,头要碰到地。如果你懒惰,不碰到地,就是不恭敬。佛是慈悲的,年老的人弯不下去,有高血压的,头朝下太多就有危险,有些人胖得弯不下去,那么可以开许不碰到地,能弯多少就多少吧。我有个学生从前在某佛学苑学习,有一天来了一个胖子,胖得走路都气喘,这么胖怎么弯得下去啊?一面礼佛,一面喘,(学喘气状)(众笑)那么可以开许。

我从前礼佛都碰地的,哪怕是泥土地我也碰下去。有人就不敢碰,说是泥土不干净,一磕头,头上一个灰土圈,全是灰。嘿嘿,这是光荣的记号,表示你已经恭敬礼佛了,你怕肮脏,拿块手帕擦擦就好了。

但是现在我不能头碰着地了,因为我有高血压、心脏病,还有严重的脑动脉硬化,医生就怕我出事情,再三叮嘱:头不能朝下。所以他们同学都不让我头碰着地,也请你们各位菩萨开许开许,(众笑)真的送我到医院里去,你们听法也听不成了。

头面礼佛的脚是印度最尊敬的礼节,汉地佛教
行的是“接足礼”,都好,相互尊重吧

汉地的礼佛方式,是一只手下去,再一只手下去,伸出去,翻开来,再收回来。佛经里说的礼佛方式是“头面礼足”,头和面碰到如来的脚,意思是以我最尊贵的头(印度人以头为最尊贵)来礼如来的脚,而不必翻掌。

有个小故事,我家附近有个龙华古寺,每逢佛菩萨圣诞,我总要去烧香礼佛,我是以头面礼足的方式礼佛的。礼完佛我还有事情要办,就想走了,一个老居士已经等在旁边了,他说:“来来来,你不会礼佛,我来教你。”那么我不能走了,人家这么好心,总要有点礼貌吧。他做给我看,手伸出去翻过来,“你看清楚了吗?”我说“看清楚了。”“你学会了吗?”“学会了。”我想可以让我走了。“你拜给我看看。”(众笑)我只好拜给他看。“喔哟,你倒学得快嘛。”我心想我早就会的。(众笑)

听说那位老居士这种礼佛方式,叫“接足礼”,大概意思是佛朝你走过来,你把佛两只脚接住了。(众笑)这种方式出于哪本经书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很好深入经藏,才疏学浅,也许它有一定的根据吧,所以我们不能说他们错了。希望他们也懂得多一点,不要说我们头面礼足错了,互相尊重吧。

学修三皈依10-8 (44)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有了信仰就应该顺着法去走,现在有许多人信佛后,在法上反走,连护法都会朝他瞪眼睛

提要:
  ·要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末法时期众生都能成佛,除非有人是大脑
   一半球
  ·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全世界都赞叹崇敬,这就是我们信仰的根据
  ·我是末法众生,讲法特别慢,主要是我听多了,思维多了,在实践中体会
   多了,所以话也就多了,求快的人不消化,营养吸收不进去的
  ·有了信仰就应该顺着法去走,现在有许多人信佛后,在法上反走,连护法
   都会朝他瞪眼睛

要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末法时期
众生都能成佛,除非有人是大脑一半球

我又要说笑话了,(众笑)众生都应该有成佛的志向,“佛道无上誓愿成”,发了誓愿不能违反。你们将来个个都要成佛,我跟你们一样也会成佛的,你总不能说:“我看这些人都能成佛,就是你老师不能成佛,因为这些人都是大脑两半球,你老师大脑一半球。”

说句笑话,假如多少多少年代以后,我真的修成佛了,我成佛你们高兴不高兴啊?(下答:高兴)那个时候众生看见我走过来,希望不要把我脚抓住了,因为抓住了我的脚,我没办法走路了。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想法,说说笑笑喔。 信顺~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全世界都赞叹崇敬,
这就是我们信仰的根据

信顺,听了佛法对佛就会有信仰,要有根有椐的信仰,而不要无根无据的信仰,有根有据的信仰才是正信。根据在哪里?释迦佛说了四十九年法,智慧圆满,彻底觉悟,这就是我们信仰的根据。全世界都对释迦佛非常恭敬,连小学老师讲历史都提到,古印度有个王太子叫释迦牟尼,为了寻求宇宙人生的真理,而出家修道,苦行六年证悟成佛,都对释迦佛非常恭敬。

你到图书馆去看看,所有学派、宗教的著作,有佛经这么多吗?外国宗教只有一本经,也不厚,老子也不过一本《道德经》,孔子也不过四书五经,从量上就比不了。从质上比呢?佛经你们看不懂,要请法师讲经说法才能懂。七十年代初期,温州居士请我去讲法,讲了四个晚上,只讲了四个字,每天讲一个字,仅仅勉强把这个字说清楚,你看佛经的含义多深啊!

我是末法众生,讲法特别慢,主要是我听多了,思维多了,在实践中体会多了,所以话也就多了,求快的人不消化,营养吸收不进去的

假如你要我把佛四十九年教法都讲给大家听,像我这样的人,可能要讲四百九十年。我还没有讲《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没有讲《菩提道次第略论》,也没有讲《菩提道次第心论》,我只讲讲菩提道次第的《科颂》,现在还只讲到上士修法的布施度,磁带可能已经有两千盒了。由此可见释迦佛的伟大,释迦佛讲一个字一句话,里面包含了多少含义啊。最近听说有的地方讲《菩提道次第》,只讲了七次就讲完了,可能是讲个概要吧!如果是广论,可能还来不及唸完吧。听了要消化掉才起作用,你不消化,营养吸收不进去的。

有了信仰就应该顺着法去走,现在有许多人信佛后,
在法上反走,连护法都会朝他瞪眼睛

“顺”,你对释迦佛的法有信仰,当然应该顺着法去修。顺着有好结果,反过来就叫逆,没好结果的。不信,你们抓一只猫来,当然要说明白,我有慈悲心,我不会学古时的禅师,把猫一劈两,我要猫,是做实验给你看。我顺着它的毛摸下去,它很舒服,它知道我对它很亲切,所以它叫起来也很好听。(众笑)假如逆着摸呢?“呼─—”就咬你一口。(众笑)所以佛弟子不信仰释迦佛的法,不顺着释迦佛的法去修,没好结果的,非但十方如来不欢喜你,连护法都要朝你瞪眼睛。

学修三皈依10-9 (45)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法供养是要如佛所说的话去修行,不能依我修行,
也不能接受非善知识的误导去修行

提要:
  ·法供养是要如佛所说的话去修行,不能依我修行,也不能接受非善知识的
   误导去修行
  ·要听闻正法,再如理作意,然后才能法随法行,不要因对某人盲目崇拜,
   连错误的话也听进去了
  ·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行可证道”,所以诵经必须求懂
  ·如理作意要如佛说的理去作意,要不然,你的独立思考,仍然是有漏法

法供养是要如佛所说的话去修行,不能依我修行,
也不能接受非善知识的误导去修行

法供养第一句:“能如说修行”,要如释迦佛说的修行。当然你师父说的跟释迦佛一模一样,你也应该如师说的修行。假如不一样呢?不一样就不能听。现在很多人不是如佛说修行,而是如我修行,我喜欢怎么修就怎么修,那怎么成佛呢?他可能会回答:“佛门里不是有句话吗?‘我佛如来’,(众笑)所以我将来要成一个我这样的佛。”连我执都去不掉,还想成佛咧!

要听闻正法,再如理作意,然后才能法随法行,
不要因对某人盲目崇拜,连错误的话也听进去了

“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要顺着佛讲的法,朝着佛指的路走。首先要听闻正法,不能听邪法。释迦佛讲过: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你把法讲对了,讲的跟释迦佛一模一样,叫正法,如果你讲错了,说的跟释迦佛不一样,就叫魔法。“离经一字就是魔说”,讲法的人,讲的法离开佛经一个字就是魔说,就听不得。哪可以盲目崇拜,搞个人迷信?

释迦佛教导我们:“不要轻易相信我讲的话,你听了我的话要去实践,实践证明我的话没错,你再相信。”对佛的话尚且这样,何况对人讲的话?而现在的佛弟子只要是佛门里的人说的,不管他的话是不是与佛一样,只要对他崇拜,都听进去了。

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
行可证道”,所以诵经必须求懂

比如释迦佛说过:“虽诵千句”,你虽然很用功,每天唸一千句经,“不解何益?”你不了解法义,这对你有什么好处?“能解一偈”,如果你能理解,一偈就是四句话,“行可证道”,你根据这四句话去修行,还可以证果成道。现在有些人却说“唸经不必求懂”。那和释迦佛说的相反了。

希望大家要听闻正法,是正法还是不正法,怎么辨别呢?就按照佛经里的话来辨别,看他讲的和佛经是否一致。说:“佛经很多啊,我是初学,不懂的。”你初学,三皈依总要懂,如果不懂,我现在发心给你讲三皈依,你要来好好听。比如三皈依里说: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不懂法,光是唸经不求懂,能“智慧如海”吗?

如理作意要如佛说的理去作意,要不然,
你的独立思考,仍然是有漏法

听完法了要“如理作意”,“作意”就是思考。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要独立思考。这句话既对也错。世间上的一切学问,包括儒教、道教等等,他们讲话都没有说明白,所以就容易产生偏见、错见。你独立思考当然好,但是你是佛弟子,你要听了释迦佛的正法,再去独立思考。假如不听正法,你去独立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理,古今中外人人都在独立思考,人类历史很长啊,现在社会还是有种种漏洞,众生还是在烦恼的苦海里。经过独立思考能够了脱生死成缘觉辟支佛的有几个?

既然有老师,我们为什么不根据老师的教导去思考呢?世间上的老师靠不住,因为他们本身就缺乏智慧,缺乏修养,充满人格缺陷,像佛陀这样圆满的老师,还会错吗?所以如理作意,要根据释迦佛讲的佛法道理去思考。

后面一句:“法随法行”,你思考了以后要根据佛法的指导去修,那就是对了。

学修三皈依10-10 (46)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不要爱慕生死流转,要爱慕跳出生死轮回。有爱慕心就有追求心,有追求心必然会充满热情、精神抖擞,你能精神抖擞必然跑得快

提要:
  ·众生都有爱慕心,男女情爱的爱慕心最为强烈,连傻瓜都有
  ·不要爱慕生死流转,要爱慕跳出生死轮回。有爱慕心就有追求心,有追求心
   必然会充满热情、精神抖擞,你能精神抖擞必然跑得快
  ·修初地菩萨法要爱慕“心常欲出家,于佛身欢喜”
  ·“心常欲出家”的人就会对出家人起恭敬心、欢喜心,即使是居士,也要
   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我24岁发心出家,到今天仍未出家,见了出家人,心有惭愧,有惭愧心就会
   起恭敬心

爱慕~心常欲出家,于佛身欢喜,佛道无上誓愿成

众生都有爱慕心,男女情爱的爱慕心最为强烈,连傻瓜都有

下面一个含义是“爱慕”。众生都有爱慕心,男青年对姑娘的爱慕心特别厉害,现在据说妇女翻身了,妇女对男青年也主动表示爱慕,称呼对方为“帅哥”。(众笑)这个爱慕可厉害啦。

有件事情我很难忘,年轻时我在机关里工作,经常要出去听大报告,就是政治报告。我们会计室有好多人,有一次车子还没来,先在门口的马路边等车。前面走过一个姑娘,旁边一个年轻同事,眼睛盯着她,头也跟着眼睛转过去,(众笑)为什么我看得这么清楚?因为他在看姑娘,我在观察他。(众笑)这么强大的吸引力就是男女的爱慕心。

这种爱慕心连傻里傻气的人都有。从前我在讲心理治疗时,来的病人学员多的挤不下,一个疗程要收到七八十个人。我是通过演讲的方式做集体性的心理治疗,所以他们也叫我老师。课间休息时,有个病人学生跟另一个说:“老师讲课,你傻乎乎看着天花板,在想什么呀?”这个傻乎乎的人说:“我想娶个媳妇。”(众笑)连傻子也想娶个媳妇。同学们跟他开玩笑,“那么我来给你介绍介绍,你有什么条件?”“没条件,只要是女的就行。”(众笑)你看,爱慕到这个程度。

不要爱慕生死流转,要爱慕跳出生死轮回。有爱慕心就有追求心,
有追求心必然会充满热情、精神抖擞,你能精神抖擞必然跑得快

这种爱慕是生死流转的爱慕,如果不断掉这个爱,你是跳不出生死轮回的。出家人了不起啊,出家就是为了了生死,所以出家人不结婚的。希望你们对爱慕要有正确的认识,快快转变过来,不要爱慕到生死流转上去,要爱慕到跳出生死轮回。有爱慕心就有追求心,有追求心必然会充满热情、精神抖擞,你能精神抖擞必然跑得快。(众热烈鼓掌)

修初地菩萨法要爱慕“心常欲出家,于佛身欢喜”

我们弘扬的是大乘佛法,成佛首先要修好菩萨道,要登上初地就要修好十个法,其中两个法,“心常欲出家,于佛身欢喜”,“欲”就是欲望,就是一种希望,就是一种爱好。我们爱慕心要爱慕到喜欢出家,爱慕到佛身上去,希望自己将来能跟佛一样,能成就佛的法身、报身、化身。

“心常欲出家”的人就会对出家人起恭敬心、欢喜心,
即使是居士,也要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我为什么对出家人始终是恭敬的?有两个原因,因为我二十四岁就想出家,天天想出家,当然对出家人恭敬。不出家,修行不可能成就,你们实在没有出家的条件,也必须要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身不出家心出家也是四种出家中的一种。

我24岁发心出家,到今天仍未出家,见了出家人,
心有惭愧,有惭愧心就会起恭敬心

还有一个原因,我二十四岁上五台山准备出家,结果没有出成,跑下来了,因为我身体不好,其实我也是想妈妈了。那个时候我虽然二十四岁,仍像一个小孩那样,你们二十四岁这个样子真是老气得很。

能海上师跟我说:“你身体有病,你先回去看病,你这一次半个出家功德有了。”还有半个怎么办?(众笑)总要圆满啊。谁知道,二十四岁想到八十一岁,还没有出家,惭愧惭愧。心有惭愧就会对出家人恭敬,因为他们做到了,我没有做到。

学修三皈依10-11 (47)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家执重,修行难成就,儒教突出个家,
佛弟子受了影响,修行能成就吗?

提要:
  ·如果在家人都不想出家,出家人都想娶老婆,要不了多少年,娑婆世界就
   没有出家人了
  ·家执重,修行难成就,儒教突出个家,佛弟子受了影响,修行能成就吗?
  ·你们离家来学法,离开了家庭的烦恼,离开了家庭的自私,离开了家庭的
   种种障碍,还离开家庭的种种罪过,真是功德无量啊,这也可以说:你们
   半个出家功德有了
  ·要对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生欢喜心,你们个个都是未来佛
  ·佛门要广开,我不主张关门主义,佛法难闻,更要让听不到佛法的人听到
   佛法
  ·大家来学法修行,先要修好布施,要布施同学一个“精神抖擞,面带微笑”
   的功德
  ·“未言先笑”,这是为人民服务和度众生应有的素质
  ·恭敬是心里恭敬,大可不必见人就扑扑拜,做得过分了,也不是大般若的
   智慧

如果在家人都不想出家,出家人都想娶老婆,
要不了多少年,娑婆世界就没有出家人了

外面有句话,我是不赞成的。说“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释迦佛也是出家成佛的,难道释迦佛出家出错了?要是他不出家,留在王宫里,难道六天就成佛了?你们都是在家人,自己说说看,你们在家人比出家人修得好吗?在家人障碍多,你修行没有修好,你有能力去克服这些障碍吗?如果这句话大家都听进去了,那不得了啦,出家人想“我出家修不好”,他要还俗成家了;在家人也不想出家了。要不了多少年,娑婆世界没有出家人了,这种后果可怕不可怕?

家执重,修行难成就,儒教突出个家,
佛弟子受了影响,修行能成就吗?

“心常欲出家”,我老师总希望你们多听一点法,本来你发心住半个月一个月,是不是发心再住一个月。有人说:“老师走了,我也走。”(众笑)我老师走到别的地方是去讲法,你走到哪里啊?“我去回家看看老太婆。”(众笑)家执这么重,你是不可能成就的。儒教对家的执著就是非常突出,受了儒教影响的人,修行能成就吗?

你们离家来学法,离开了家庭的烦恼,离开了家庭的自私,
离开了家庭的种种障碍,还离开家庭的种种罪过,真是功德无量啊,
这也可以说:你们半个出家功德有了

你们到这儿来,不算在家,因为你们离开家了;也不算出家。对你们要求非常低,在两头的中间,叫离家。离家也很好嘛,离开了家庭的污流,离开了家庭的烦恼,离开了家庭的自私,离开了家庭的种种障碍,还离开家庭的种种罪过,真是功德无量啊。我也说一句,也算你们半个出家功德有了。(众笑,热烈鼓掌)

要对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生欢喜心,
你们个个都是未来佛

“于佛身欢喜”,对过去佛要生欢喜,对现在佛要生欢喜,现在佛就是释迦佛喽,对未来佛也要生欢喜,未来佛多得很,还是未来佛为重点。你们个个都是未来佛,我在崇教寺本来是负责常住学修,今年呢我就给他们讲讲三皈依和定学。当然,佛门广开,你们各地的同学来了,也能听到佛法,也能得到殊胜利益。

佛门要广开,我不主张关门主义,
佛法难闻,更要让听不到佛法的人听到佛法

佛门是开门主义,不要变成关门主义。开门主义,佛法越弘扬越广大;关门主义,佛门里的人越来越少。讲个笑话,有人告诉我,这也是真有其事:有个居士等在某个佛学院教室门口,那个佛学院只招出家人─—只有我办的佛学苑四众弟子都招。有个出家同学要进门上课,这个居士请求,“师父啊,能不能让我也去听听啊。”出家人一面往里走,一面把门一关,说了一句话:“佛法难闻哦。”(众笑)佛法难闻,你把门关了,不是更难闻了吗?(众笑)所以我在这儿要开门。

大家来学法修行,先要修好布施,
要布施同学一个“精神抖擞,面带微笑”的功德

“于佛身欢喜”,你们各位都是未来佛,所以这两天特别给你们提出,希望你们做到精神抖擞,面露微笑。看见同学,心里要有觉悟:这是未来佛,他将来决定成佛。别人看到你呢,也要有觉悟:这是未来佛,他将来决定成佛。一个众生能进佛门,喜欢听法,你应该生欢喜心啊。他不到世俗上去吃肯德鸡、麦劳当,来到这儿吃素、修行,你怎么不欢喜啊?脸上老是不欢喜,难道他欠了你债啦?他又不是你的儿子,你也不是他的后爹后娘。见了众生,不生欢喜心有罪过啊,谁喜欢看你这张苦恼的脸啊?希望大家好好修修布施,培培福,首先布施大家一个微笑。

“未言先笑”,这是为人民服务和度众生应有的素质

当年深圳图书馆请我去开“禅定与心理导引”班,星期五他们内部学习,也请我去讲,我讲的是“未言先笑”, 还没有说话之前先微笑一下,人家就会对你好感,这是服务员和我们度众生的佛弟子应有的素质。

恭敬是心里恭敬,大可不必见人就扑扑拜,
做得过分了,也不是大般若的智慧

但是任何事都不要做得过分了,我年轻时有一天在上海佛教青年会,有个和我很熟的青年,看见我站在窗口,他马上朝我顶礼,我吓得连忙还礼。可能他是因为“你是佛,我跟你顶礼”。那么他跟我顶礼,我也跟他顶礼,你跟他顶礼,他也跟你顶礼,整个讲堂扑噜扑噜,大家互相顶礼,(众笑)我看免了吧。不要做得太过分,心里有觉悟,起个恭敬心。照佛教礼节合掌一下,就可以了。恰到好处,就是大般若的智慧。

再举个例子,从前清定上师非常忙,讲经完稍微休息一下,就要接见居士。门口来见上师的居士,排队排得很长啊,三个或五个一进去,到晚上十点钟还没接见完,怎么这么慢呢?因为有的人为了表示恭敬,见了清定上师,再往后退几步,慢慢地合掌,再来几个大礼拜,起码几分钟。还是发发慈悲心,清定上师很累了,门口排队的也很累了,大家都这么做,人家到十二点钟才能回家啊。所以大家不要做得太过分了,免礼免礼,最最要紧是修好恭敬、欢喜,今天就讲到这儿。(大众热烈掌声)

学修三皈依11-1 (48)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3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宁愿在家享受,也不来学法,
造成了末法众生素质低,贪嗔痴泛滥

提要:
  ·我们应怀着对释迦佛钦敬的心仰望莲座上的释迦佛
  ·我们以无上的敬意来纪念释迦佛的降生、出家、成道,纪念他的伟大
  ·南洲众生造恶最重,释迦佛以愿力悲心救度,受十方如来赞叹
  ·大菩萨越苦难的地方越要去,凡夫众生都想逃到快乐的地方去
  ·宁愿在家享受,也不来学法,造成了末法众生素质低,贪嗔痴泛滥

今天我们继续讲学修三皈依,“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意思就是“我以无上的敬意皈依释迦牟尼佛为根本师尊”,能海上师说:“南无,印度音,其义无量”,“南无”的含义很多,“谓皈依、崇尚、敬礼、信顺、爱慕、钦仰、不离、求救、赐与等诸义,不能具说”,加个“等”字就表示还有很多含义,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说全。总的来说,“清净三门,皈依供养诚求三轮加持无余获得而已。” 钦仰~佛为人天导师,世人所敬仰,古今中外共所赞叹,在中国
    民间扎根很深,犹如黑夜明灯,亦如众星拱月。

我们应怀着对释迦佛钦敬的心仰望莲座上的释迦佛

“皈依、崇尚、敬礼、信顺、爱慕”,我们已经讲过了,今天讲“钦仰”。“钦”就是钦敬,“仰”就是仰望。好比说我们进入大雄宝殿,怀着对释迦佛非常钦敬的心仰望莲座上的释迦佛。

我们以无上的敬意来纪念释迦佛的降生、出家、成道,纪念他的伟大

我们最近出版的一套书,共有四本,全是我在释迦佛降生、出家、成道纪念日讲的开示,总题目都用《仰望佛陀》。意思我们以非常恭敬的心来纪念释迦佛的降生、出家、成道, 纪念他的伟大。

南洲众生造恶最重,释迦佛以愿力悲心救度,受十方如来赞叹

释迦佛降生娑婆世界,十方如来都赞叹他愿力极大、悲心极大、智慧极大,能够降生到众生脾气最坏、造恶最重、好事做得少、恶业做得多、非常傲慢、顽嚣——所谓刚强顽嚣、难调难服的南赡部洲来度众生,真是难能稀有,就好比《地藏经》里地藏菩萨,发愿到地狱里度众生,也是受十方如来赞叹。

大菩萨越苦难的地方越要去,
凡夫众生都想逃到快乐的地方去

观世音菩萨以及所有的大菩萨也都发愿到地狱里度众生。大菩萨都是越是苦的地方越是要去,可是我们凡夫众生越是苦的地方越要逃走,越是快乐的地方越是要去。我们应当惭愧,我们既然学习大乘佛教,总该有点菩萨精神吧。

宁愿在家享受,也不来学法,造成了末法众生素质低,贪嗔痴泛滥

我们现在在这里,虽然条件比较差,可是有法可听,有法可学。你说条件差,比五十年代我在佛门里,不知道好多少倍啦。跟你们家小别墅、新房里有电冰箱、电视机、席梦思、肯得基、麦郞当相比,(众笑)是条件差了,可是家里没有法,有些人就是宁愿在家里享受,也不来学法。可见娑婆世界众生的素质越来越降低啦,因为贪嗔痴越来越泛滥。我们都要发菩提心,让这些众生赶快觉悟回头。

学修三皈依11-2 (49)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3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活着时要把路走好,才能走好死后的路

提要:
  ·活着时要把路走好,才能走好死后的路
  ·释迦佛的伟大,在民间扎根很深,却不受傲慢的人敬仰
  ·不讲法就不应叫法会,居士相聚吃顿饭即散,应叫饭会
  ·来寺院听法修禅定,比吃饭福气更大,我说“睡补不如禅补”
  ·在释迦佛纪念日,有些地方竟然不唸释迦佛圣号,却唸阿弥陀佛,这不是
   搞错了吗
  ·好比把爸爸的生日蛋糕,送到妈那里去,还说“天下唯有妈妈好”,妈
   说“没有爸爸,我怎么把你生出来?!”

活着时要把路走好,才能走好死后的路

报上最近几年流行一句话,“前面的路你走好”,一个人死了,大家常说这句话。假如人死了就没了,还有什么前面的路啊?所以这句话本身就是承认了人死了还有。可是我要补充一句,你活着的时候前面的路不走好,死了会走好吗?所以世间上的人尽说好话,偏偏这些好话不顶事。我们要在活着的时候,把路走好,那么死了以后也会走上一条好的路。所以要修行,修行就是修好我们前面的路。

释迦佛的伟大,在民间扎根很深,
却不受傲慢的人敬仰

我们对释迦佛非常钦仰,十方如来都赞叹释迦佛,我们如果不赞叹、不钦仰、不恭敬,那实在是太傲慢了,不敬仰释迦佛,算什么佛弟子呀?每年四月初八是释迦佛的生日,连当年我外婆也知道,“明天四月初八是大佛生日。”其实佛哪有大小?但也可以看出释迦佛的功德、释迦佛救苦救难的伟大精神深入中国的民间,扎根很深啊!

不讲法就不应叫法会,居士相聚吃顿饭即散,应叫饭会

我们佛门每年到释迦佛圣诞,都要举办法会,要讲法才能叫法会,如果不讲法,那叫什么法会啊?我想起来了,明天有个晒经法会,我们特别高兴,又特别忙,所以今天讲法时间不能太长,明天再忙也要讲法。现在很多地方办的法会不讲法,很多人来,就是吃顿饭,热闹一阵子,那应该叫饭会。真是到了末法时期了,法都听不到了,可悲啊。

来寺院听法修禅定,比吃饭福气更大,
我说“睡补不如禅补”

但大家能到庙里聚一聚,比在家里吃饭好得多。有人说:“庙里吃顿饭就有福气。”虽然庙里吃饭有福气,你到庙里听法更有福气,你能修禅定更有福气,一修禅定福气就增大。而且修禅定很补身体。从前我在上海看到一个广告,推销一种保健品,叫“好睡饮”,就是喝了这种饮料睡觉好,广告词这么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假如我给禅定做广告,我要加上一句,“睡补不如禅补”,(众笑)修禅定最补了。

在释迦佛纪念日,有些地方竟然不唸释迦佛圣号,
却唸阿弥陀佛,这不是搞错了吗

我们都是释迦佛弟子,在释迦佛纪念日应该举办讲经法会,纪念释迦佛,还要诵释迦佛圣号,就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可是现在末法时期,出现有一种怪现象,我有点不赞成,但是我不干涉人家,我只是说自己的想法。在释迦佛生日那一天,我们道场都是唸“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如今很多地方纪念释迦佛的圣诞,却唸“南无阿弥陀佛”,这不是搞错了吗?释迦佛圣诞应该是唸释迦佛名号呀,阿弥陀佛圣诞才应该唸阿弥陀佛。

好比把爸爸的生日蛋糕,送到妈那里去,
还说“天下唯有妈妈好”,妈说“没有爸爸,我怎么把你生出来?!”

说说笑话,比如今天是爸爸生日,你送一只生日蛋糕,写上“祝爸爸生日愉快”,送到爸爸那里去,那才对。怎么插上一个标签:“祝妈妈生日愉快”,送到妈妈那里去了?妈妈说,“今天是爸爸生日,你要送到爸爸那里去。”他还唱支歌,“天下唯有妈妈好。”妈就不高兴了,“没有爸爸,我怎么把你生出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