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50~59)
◎ 傅味琴 讲于 2001.6.20 提要: ■ 师恩难报,法恩更重 师恩难报,法恩更重 师恩难报,法恩更重。从前我女儿在四川学法,生过一场危险的病,全靠成都有个杨居士送她到杨居士母亲工作的中医院急诊住院。后来病好了,我写信去表示感谢。她回信说:“老师,我在你那儿听了不少佛法,只要听到一句,这个法恩就报不尽,这些事是我应该做的。” 法上不能贫困,多闻要能解法义 所以真正为师的应该是给你法,不是给你小庙,也不是帮你学会唱唸去赚红包。佛经上都主张大家要求法财,法上不能贫困,法上要富裕,要多闻,要能解,要深入经藏。 修行最要紧的是成就空,全空光,有一丝一毫的执著就不能成就。修菩萨地,修到七地以后,到第八地第九地快得很,为什么会快?七地的修法内容最多,有20种要修起来,20种要排除掉。例如其中有一条,“执三宝及戒”,对三宝有执著心,对戒执著,不知道善巧方便,也不知道开遮持犯,执著心空不掉,就不够七地的标准。执著心如能舍掉,修行速度就快了。 法首先要拿、要学,成就了才能放 但凡夫首先要拿,然后再放。现在末法时期,不会讲法的人天天在开口,会讲法的人不肯讲,怕得罪人。经常听人讲:“放下,放下。”你想今天去听经,机缘很殊胜。他说:“听经明天去,今天到我那里去。”你不同意,他就说:“你怎么这么执著,修行人也要把法放下。”这就讲错了。因为我们没有法,必须要去拿,去学,要拿到了修成就了才能放下。两手空空放下些什么呀?好比口渴了,手去拿茶杯,旁人说:“放下。”你听了他的话,结果一口水也没有喝到。这时就应该要拿,要等你喝完了水才能放下。如果不喝了还拿着杯子讲法,你才有必要提醒我:“老师,你可以放下了。”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可不要乱说,好比庸医没水平经常开错方子害人。 能海上师说:“仪轨乃成佛之工具,不可见其事相之繁,畏而退步,法缘多则世缘少,无明烦恼不除自去,能通二三种仪轨,则随修何法,皆易成就。” 修仪轨事相繁细,不可畏而退步 “仪轨乃成佛之工具”,一部仪轨就是成佛的工具,能海上师讲过,修文殊法可以从凡夫一直修到成佛。法都是桥梁,都有步骤。“不可见事相之繁,畏而退步。”有一段时期,人们喜欢修禅宗,流传这么一句话,“穷参禅,富修密。”禅宗比较方便,什么都不要。密教可麻烦了,要庄严,要供养,供品要供得多,要供香,还要做香塔,还要供灯,灯芯要用很薄的竹片,劈成细细一根,既不能太粗,又不能太软,用洁白的棉花卷起来,朝着油灯中间一个小孔插进去,然后再灌油进去。油烧光了再换一盏灯,刚烧过这盏灯还要擦干净。事相很繁琐,但不要因此而退。有的人就怕繁,禅宗只要一句话头其它什么也不要,所以觉得还是修禅宗方便。 法缘多则世缘少 “法缘多则世缘少。”法缘多就把世缘挤出去了。否则你空下来还不是忙世俗事?法缘占满了你的时间,你就没时间打妄想了。全靠繁杂的事相修行去把心磨细,越繁杂你能够安定下来,心就越磨得细,所以这种事相叫事密。“无明烦恼不除自去。”从前也有句话,“思想阵地不会空白,无产阶级思想不占领,资产阶级思想就会占领。”这句话的意思拿到佛门来说,凡夫的心不会空白,佛法不去占领,世间上的贪瞋痴就要占领,所以要把它挤出去。 有仪轨的基础,随修何法,皆易成就 “能通二三种仪轨,则随修何法,皆易成就。”开智慧修文殊法,成就供养师父的资粮要修供养师父的法,还有修《观世音菩萨法》成就悲心,修无量寿佛的法可求往生,还有忏悔业障的仪轨。你能学通两三种仪轨,以后你修什么法都容易成就。好比修次第禅基础打好了,再去修一心禅就容易开悟。仪轨中的止观都修得起来,就容易一心不乱往生净土。你把两三种仪轨里的法义学通了,法相也就容易懂了。好比你学懂佛法,再学辩证法就很容易,因为佛法本身就是辩证的。 修行要抓根本,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修行要快速成就,最根本在哪里?我年轻时有人特地要我给他指条捷径。我笑笑说:“不走弯路就是捷径。”此外没有捷径,佛门修行哪有投机取巧的便宜事啊?你不走弯路就对了,慢就慢在走弯路。修行的密决在抓根本。你抓住根本,枝叶全会丰满,你去抓枝枝叶叶,即使你抓时容易,抓来时挺美观,生气勃勃,两三天就枯死了。所以,最要紧的就是一个根本。下课。(回向)(2001.6.20 第十七讲完) ─────────────────────────────── ◎ 傅味琴 讲于 2001.6.27 提要: ■ 专修文殊五字真言即可成佛 专修文殊五字真言即可成佛 能海上师说:“专修文殊五字真言即可成佛。文殊译为吉祥,中国为文殊教化之地。” 因为从凡夫修到成佛必须具备的种种资粮,应学应修的种种的法和条件,在这本仪轨里都具足,你能够深入宝山,“专修文殊五字真言即可成佛”,就能够从凡夫修到成佛。 文殊译为吉祥,学文殊法能昼夜六时恒吉祥 “文殊译为吉祥”,“文殊”译成汉文,也称妙吉祥,妙就是极其殊胜的意思。有人整天烧香、拜佛,乃至供天求神,无非是想保平安。文殊念诵法仪轨的最后,也是“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这个“愿昼吉祥,夜吉祥”,跟不知佛法、不明理论的求佛求神,是两码事。 求佛求神的感应,确实有,但这不是属于你自己的,而是他人给你的,好比天天有人请你吃饭,有一天没人请你,你就会饿肚子,所以这是不彻底究竟的。修行是自己度自己,佛菩萨给你点加持是可以的,在你困难的时候,辅助你一下,但是绝不可能你自己不修,佛菩萨把你捧上金刚宝座。有人整年累月的烧香拜佛,也有灵感的时候,哪怕你求神、求鬼,也能得利,因为神鬼有神通,但这不是根本解决,根本解决只有以自力为主。 唯求他力不求自力是极其错误的 不主张自力是极其错误的。一个小孩,妈喂他吃饭,看样子都是妈的力量,可是小孩怎么吞下去的?因为他把嘴巴张开来,张嘴巴还是自己力量,在嘴巴里嚼、吞,还是自己的力量。如果这个孩子自己的力量一点也没有,嘴巴也不开,靠妈拿筷子把他嘴巴撬开来,把饭灌进去,孩子也不吞下去,又靠妈把饭往喉咙里塞进去,能这样依赖妈吗?要修行能这样完全依赖佛菩萨吗?我们要承认他力的作用,可千万不能丢掉自力的根本。从前老修行说“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要靠你自己啊。有许多愚痴的话、引错路的话,即使你听了再高兴你也没有成功的希望。 活着不修行,超度却成风 有人活着的时候,不断烦恼,不修行,托人在他死后超度他,因此如今花钱做“佛事”为死人超度成风。其实你花了几千几万元钱为亡人超度,你又无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核实。如果超度不了,你也不能把钱要回来,这就要那些为死人超度的人负责任,这个因果可大了。有个佛学苑一向不做超度的事情,说这是老师父传下来的规矩,因为怕背因果。你没有把握超度,据说死了以后下地狱,要多少万年受苦。 不是没办法,而是放不下 在莫干山的时候,一个我从前佛学院的学生来看我,他临时就住到附近庙里,他和我谈起:“我在那个庙里,我就劝他们:‘这种超度就别干了,你们庙里以前死的人都是经常干超度得癌症死的,而且你本人也已经得了癌症,你怎么还觉悟不过来啊’,这个出家人说‘我知道,可是没办法。’”谁没办法?是你自己的贪心烦恼没办法。在佛门里背了因果是极可怕的,等不到来世,今世就要受报。修行是增长戒定慧的功德,可不能增长贪瞋痴的罪过。所以修行是自己的事,在佛门里造业、堕落,也是自己的事,修行成就成佛也是自己的事。 ◎ 傅味琴 讲于 2001.6.27 提要: ■ 真正的吉祥来自智慧 真正的吉祥来自智慧 真正的吉祥,来源是智慧。没有智慧的人,靠佛菩萨给你保佑也是临时性的,有智慧的人,人生的前途就平安无事了,所谓“半夜敲门心不惊”,我又不干坏事,哪有什么祸事临到我?干坏事的人,过不了好日子,有一点敲门声,他就紧张得要翻窗逃走。 犯罪的人天天没好日子过 有个人犯了罪逃走,几年没过一天好日子,他每到一个地方,只住两三天马上就走,怕住长了要暴露。最后公安局在鸡舍里把他抓住了,他在里边躲了两三年,过畜生那样的生活。还有一个,有一天看到他住的小旅馆里忽然来了两个警察,他觉得大事不好,连忙算账跑掉,其实这两个警察不是来抓他的,后来他还是被抓住了。 有智慧自然心安 有智慧有觉悟的人,不造罪,不犯法,自然心安。文殊菩萨智德成就,修文殊法的人学文殊菩萨的智慧,所以能昼吉祥夜吉祥。释迦佛当年讲,你到神庙去祈祷一百年,还不如到如来那里听一次法。听一次佛陀的法,得到佛法里的智慧,能顶上你到神庙去烧香磕头求保佑一百年的力量。所以懂佛法的人,看看现在末法时期佛门里的所谓修行人,佛法不听,禅定不修,浪费了宝贵的暇满人身,也真可怜。 菩萨不保佑人做坏事 有人做小偷,偷来了5000元钱,赶紧到寺庙的功德箱里丢下100元,求菩萨保佑别被公安局抓住了,开后门开到菩萨那里去了。佛教讲因果,你就是5000元全丢到功德箱去,你还是一个偷窃犯,能抵消吗?在佛门里尽做错事,你对佛菩萨再虔诚,因果也不会没有。 如果有人来诉苦,“老师啊,我请了文殊法,天天在唸、在修,说修文殊法能够‘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可是我昨天给人家打了两个耳光,一点不吉祥。”人家为什么打你?“因为我骂他。”你骂人,当然人家打你了,菩萨怎么会保佑你做坏事呢?菩萨只保佑好人好事。所以不能颠倒了。 修文殊法得加持的事太多了 修文殊法的人“昼吉祥,夜吉祥”的事很多。以前我在上海教禅定,有个同学来上课,路上一辆轿车的前轮从她脚面上开过,路人叫司机把她送医院,她对司机说“用不着,我没什么痛,你走吧”。后来她跟同学们讲起这件奇怪的事,大家很难相信,我怕她可能是内伤,今天不疼,明天就会痛出来,到了明天仍没疼。同学们问她当时的情况,她说:“我当时怀里抱了一本《文殊法》,只感觉车轮微微在我脚面上,像是擦过去的,好像车子浮了起来的样子。”后来她真的一点伤也没有。还有一件事情,上海公交车原来非常挤,有个人为了赶时间,硬是挤上去,车门一关,他被挤得只能背靠在车门上,身子都转不过来。停车时,售票员也不可能等他转过身来再开门啊,照理车门一开他就会仰天倒下去。(众笑)可是奇事出现了,刚要倒下去,下面一个人就把他托住了,一点没事。 学修文殊法,能得聪明智慧 我女儿从小就修《文殊法》,她唸了一个月就跟我说,“爸,我现在考试很容易,不像从前那样半天想不出来,我现在一想就想出来了。”现在她的女儿也特别聪明。苏州还有个人,孩子还没有生下来,大着肚子来听《文殊法》,因为人家说现在听文殊法,将来生下孩子聪明,果然生下孩子特别聪明。各地修《文殊法》得加持的事真是太多了。 中国为文殊教化之地 要靠文殊智慧,才能得到“昼吉祥,夜吉祥”。“中国为文殊教化之地”,教化靠智慧,文殊菩萨修行道场就在中国五台山,五台山天空中,文殊菩萨天天在讲经说法,有一万个菩萨在围绕着听。可是咱们凡夫的眼睛看不到,凡夫的耳朵也听不到。心可以听到,可是心在打妄想也听不到,所以我们凡夫只能从善知识那里得到文殊菩萨的智慧。 ◎ 傅味琴 讲于 2001.6.27 提要: ■ 修本尊法就有护法神护持 修本尊法就有护法神护持 你们的辅导老师十几岁就去听我课,还天天清早到我那里去修禅定。有一次迟到了,她说:“因为考试紧张,我睡得好香啊,忽然听到耳朵边有讲话的声音:‘快起来,你要迟到了!’”她一下醒过来,赶快跑来,果然迟到了。这是护法菩萨提醒她。无论修哪个本尊的法都有护法菩萨。 护法是护你法,你没有法,护法就跑掉了 护法,你修法他就护你,你没有法,他不护你。你必须听法、诵经,请护法他才会来,否则护法来了,你这里没有法,护法就不欢喜,“你没有法,请我来护什么法?”你几次骗他,他再也不来了。 本来寺庙是讲经说法修行的地方,有伽蓝神、宫殿神,中国还有关公作护法神,如今很多小庙,或者一般性的寺庙,修行人生病多、烦恼多,妖魔鬼怪多,怎么会这样?因为里边没有法了。既不讲经,也不学法,也不学戒,也不修禅定,每天搞钞票,护法生气,都跑掉了。 迎请本尊及护法都要修供养 护法只是护法,修《文殊法》时,先请护法,后请本尊;修完法了,先送本尊,后送护法。这是按照人世间的礼节,好比要开个重要的会议,首先去的是工作人员,去布置、检查,要确保这个地方平安无事,然后首长才来。既然预先干工作的人员来了,你总要先招待一下,所以先供护法,后供本尊。会议完了,让首长先走,然后这些工作人员做收场的工作,所以要先送本尊,后送护法。 迎送本尊护法时都要修供养,假如不供养呢?菩萨不会生气,但护法神有的是凡夫,他们没有离欲,你不供他,他要说闲话了,“这家人真小气,连杯茶都没喝到”,所以要供护法。如果唸诵前来不及准备供品,就在唸诵唸到供护法时,你作观想也可以。还有供桌上不能供空盆子,供了空盆子将来没有福气。 凡夫与菩萨所见境界各不相同 我24岁上五台山,在能海上师的清凉桥吉祥律寺学法。来了一个中国科学院教授,能海上师送了他几串念珠,有空的时间这个教授就找我谈,还写了一首诗送我。我也还他一首,其中两句我还记得,“五台山遍地是黄金,我却在乱石中翻越。”遍地黄金是菩萨境界,乱石头是凡夫境界,凡夫到了五台山看不见黄金,只看见乱石头。 把菩萨修行的道场污染了,罪很重 普陀山、峨嵋山、五台山、九华山,是四大菩萨修行的道场。菩萨是清净的,如果把菩萨修行的道场污染了,罪很重啊。你的肮脏虽污染不了菩萨的清净,可是你把菩萨修行道场污染了,当然会有罪过,比如你要赚钱,就到社会上去做生意,不要在菩萨修行的道场里搞名利。 凡夫带着烦恼学佛法,扫除烦恼才是修行 能海上师说“密法之中,文殊陀罗尼最为广博,而以五字真言为根本,由此可发众生自具之根本智。” 我们现在修的法就是以五字真言为根本。根本智就是无漏智,就是一点烦恼也没有的智慧。佛法本身就没有烦恼,可是众生学了佛法,还没有把自己凡夫知见的烦恼心态扫干净,所以变成了又懂佛法又有烦恼。在修行过程中这是难免的,但是学佛法的目的,是要把凡夫知见完全改变成佛法知见,扫除所有的烦恼,这就是修行。 ◎ 傅味琴 讲于 2001.6.27 提要: ■ 众生本具佛性,犹如婴儿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 众生本具佛性,犹如婴儿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 一个人在婴儿时期,就有种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例如只要母亲的奶头往婴儿的嘴巴里一塞,婴儿自己就会吸母亲的奶,这用不着妈妈教,婴儿一生下来就会。我们现在讲的根本智是觉悟的智慧,释迦佛说众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佛性并不是佛给予众生的,而是众生本来就有的。好比金矿里的金子,并不是贮存黄金的人把它放进去的,而是金矿本来就有的。 修行不能得少为足,黄金要经过淘炼才珍贵 开发根本智就等于把金矿里的金子开发出来,经过种种的淘炼,成为价值昂贵的黄金。众生既然本具佛性,可是为什么流转生死啊,因为他没有开发,没有淘炼。有些人虽然开发了一点点,他就满足了,以少为足,也不知道还要经过一个淘炼过程,就像过去人们常说的开悟的人,自得其乐,云游四海,称无事道人,自以为没事了,其实一般称开悟的,如果没有证悟的境界,只是理悟,还没有亲证。 未到无学位,就云游,仍是飘来飘去 理悟不能了生死,要亲证才能了生死。你在禅定中成就的法身光明,要跟十方如来的法身光明合得起来,才能了脱生死。在五道的修法里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证阿罗汉果就是无学道,开悟是见道,见道后面还有修道。他不修了,只是东游西逛,俗称云游四海,其实哪里是“云游”?说得好听,还不是坐船、坐火车,连个腾云驾雾的神通也没有。云游就等于说这个修行人像云那样飘来飘去,飘动的云朵,一会儿像龙,一会儿成龙尾,一会儿变狮子头、狗头,又变成狗尾,什么都会变,游的云靠不住啊。 见道后的修,才是真正的修 很多修行人离开了修行场所,游得就像油锅里的油条,滚来滚去,习气越来越深。他不懂得,得到了一点成就哪能如此骄傲,路还长呢!要进入修道,开悟后的修才是真正的修,才是真正能达到了生脱死的修,可他不修了。所以有些参禅的人,后来就有点轻飘飘了,凭两片嘴唇斗机锋,被人称为“狂禅”。好比开出了一点点金矿,哪能就满足了呢?而且开出来的还要再淘炼,你怎么不淘炼呢? 五字表五智,五智修圆满就成佛 《文殊五字真言》,乃至这部念诵仪轨,修法很多啊,其实修到《大威德怖畏金刚》,修到《生起次第》,还是修这五个字,五字真言表五智,五种智慧圆满了,就成佛了。五种智慧是: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要修好这五智,还要一点点去悟,才能把根本智开发出来。 能海上师说:“根本智如灯光,差别智如灯下能作众事。根本智既发,则后得智易起。禅宗不学经教,唯参本来面目,盖从根本智入手也。” 根本智如灯光,差别智如灯下能作众事 “根本智如灯光,差别智如灯下能作众事。根本智既发,则后得智易起。”根本智好比灯光,必须先有灯光,然后才能在灯下做种种事情,才能修差别智,我们今天以闻思修在修差别智,这只能算是学习、培养,也勉强可以叫修。 离开了闻思,就不可能有单独的修 闻思修的修,不仅仅是烧香、拜佛、唸佛、做两堂功课。不懂法义,这些都只是宗教仪式。如果你把佛教当成宗教来修,就不可能成就。信宗教的人没有一个成佛,因此佛教不是宗教。所以离开了闻思就不可能有单独的修。 ◎ 傅味琴 讲于 2001.6.27 提要: ■ 能见形象的能,这是根本智的作用 能见形象的能,这是根本智的作用 差别智很容易明白,打个比方:你现在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有形象,所以能分辨出这是书,这是茶杯,这是桌子,这种分别智就是差别智,差别智是来自于根本智。差别智要通过眼睛、耳朵等六根来摄取,用意根去辨别它,根本智可不用眼睛,耳朵之类,你眼睛所看到的种种形象,眼睛闭起来,你照样能想得起来。有的人如果能力强,还能够想得清清楚楚,一模一样,这是什么作用?你离开了眼睛的作用啊,可心作观想的能力并没有消失,这个通过意根能作观想的能,那就是根本智的作用。 禅宗唯参本来面目,是从根本智入手也 “禅宗不学经教,唯参本来面目,盖从根本智入手也。”禅宗是一心禅,摄上根上智。它的特点就是避开众生的执着心。只有禅宗才是一个特别法门,其它的法门,都需要学经教。禅宗起源“灵山拈花笑”,释迦佛手拿一朵花,没讲一句话,只有迦叶尊者微笑了,释迦佛就把花交给他,所以叫“不立文字”,唯参本来面目,是从根本智入手,一门深入。 非上根上智学经教者应广学多闻 我们现在不论修什么法门,就要照法门的要求去学,佛教我们发大愿,“法门无量誓愿学”。男众有位老师在日记中说有个同学学了三年,方才明白过来,如果不广学多闻,光靠一句佛号是不行的,他以前就是不喜欢多学。 先学次第禅,再修一心禅较为妥当 禅宗“不立文字”是个特殊法门,如果不是上根上智,要先学好次第禅,要广学多闻,先把根机转利,那个时候再修一心禅就比较合适,现在多学一点,知识广博一点有什么错呢?还是按步骤上去比较好,因为咱们在家庭、在小庙跟世俗的人打交道太久,染污太重了,所以根机也就差了。 从根本智入手,也离不开差别智,再再思惟曰修 “唯参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只有一个,你参到本来面目,你就是悟到本来面目。但话说回来,虽从根本智入手,也离不开差别智,不过是方式巧妙罢了,好比顿悟离不开渐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主张顿悟的人不说这个话。比如说,你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你就去想,父母未生前我是胎儿,又想一想“不对吧”,就这么肯定否定,肯定否定,……其实还是在思惟,不过他的思惟是只朝这一个问题去想罢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这句话:“再再思维曰修。”要一再一再去想,等到你想通了就悟了,这才叫修。 从前在打禅七时法师问:“念佛是谁?”一个人举手回答,“念佛是某某人。”另外一个人回答,“念佛即非念佛,是名念佛。”……还不是每个人通过思惟说出来的?所以思惟是必要的过程,必要的方法。 深广般若犹如蜗牛二角,要伸全伸,要缩全缩 但是你有思维就不是真正悟,那不过是理悟罢了,真正悟要摆脱语言文字的思维,这才是真正的开悟。你即使摆脱了,可是你讲经说法的时候,仍然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你悟出来的智慧,所以能海上师说过:“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既不能自己了生死,也不能广度众生,所以深般若和广般若,要有两者都有,要没有两者都没有。好比蜗牛的两只角,要伸全伸,要缩全缩,千万不能分家,分家是错误的。今天讲到这里。(2001.6.27 第十八讲完) ─────────────────────────────── ◎ 傅味琴 讲于 2001.6.27 提要: ■ 念诵得其大要,如刻字,后愈刻愈深 念诵得其大要,如刻字,后愈刻愈深 能海上师说:“念诵如铸模型,得其大要。又如刻字,愈刻愈深。” 这是能海上师讲解念诵仪轨时打的两个比方。造模型,先要用模具铸出粗坯,然后再进行精细的雕刻修饰,就能表现出种种的形态,坯虽然不细,但必须要有这个东西,否则模型做不出来。美术雕塑也是这样,开头仅仅是塑个大概的样子,以后就越雕越细,甚至能雕出种种的线,能够细到眼睛有神。这个意思是说,仪轨念熟了就能把整个仪轨修法的大纲弄明白,以后你再听法也好懂,思考起来也容易深入。即使你没有听法,有的地方,你念久了,自己也明白。这样由浅入深,一步一步上去,等到你基础都已经熟了,那么讲法的时候,在要点上稍微点一下,你就更容易悟到这个境界,那可不仅仅是理论上,或者文字上的东西。所以修佛法这条道路不光是越修越高深,而且越高越简单,禅宗就是靠画龙点睛的话开悟的,但是必须要有基础啊,你好高骛远,一下子想抓精要的高深的法,有是有,给了你,你也不消化呀,对你不起作用,那就白费时间。 念诵如刻字,初刻不宜深, 如下刀即偏, 就报废了 “又如刻字,愈刻愈深”,刻字的人,第一刀下去,都不会很深的,要一刀一刀逐渐加深,第一刀你刻得深了,如果偏了一点,你这个东西就报废了,第一刀刻得不太深,即使你稍微偏一点也容易修改,而且以后也不容易偏,因为你第二刀再下去的时候,第一刀的线条已经刻好了,第二刀可以顺着这根线路走。那么第二刀深一点,第三刀再深一点,到后来你闭着眼睛刻,也不会往旁边拐了,因为前面刻的线路很深了。我们学佛法、修行也是这样,第一步没有搞熟,不要着急,基础先打好,第一步学学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步,有了一个比较深的基础,你以后学起来,就不会走弯路了,而搞花巧那是永远不会成才的。 讲法的人不成才,犹如写字弄花巧 前一个时期,我看到一封来信,字写得花得虫不像虫,蝴蝶不像蝴蝶,没办法形容。再加上潦草,更难看得懂了,也许只有他自己认得。从前还有给人写对联的,他的字更花巧了,比如字上一点,他画成一个蝴蝶,横竖撇捺他抖成一个个曲曲,这种字能上书画展吗?即使这一段字画得像幅山水画,也看不懂啊。人家也有买的,买一个好玩新鲜。 不成才的讲法人,讲出来的东西也不成才,仅仅是给没听过讲经的人一个新鲜,看看讲经啥玩艺。那一年我在某个寺庙的大讲堂讲菩提心,有个年青的出家人举手,“傅老师,能不能允许我讲一讲”,我说“可以”。我请他上台来,他也不上去,就在台下讲,“从来也没有人请我讲过法,所以这是我头一次讲法,希望大家鼓鼓掌,让我也高兴高兴。”讲的人不成才,还不如老老实实,像刻字那样,一步步来,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搞花巧。 释迦佛把我们修行的路,早就安排好了,我们就老老实实一步步走,由浅入深,不要怕麻烦,基础越刻越深,肯定会成才。 ─────────────────────────────── ◎ 傅味琴 讲于 2001.6.27 提要: ■ 凡夫之体即是颠倒 ■ 看经所得智慧,不成熟,记不住,故须念诵 凡夫之体即是颠倒 能海上师说:“凡夫之体即是颠倒,颠倒体上无正知正见,看经所得之慧,不能成校,故须念诵,使之熏习成种,然后遇事能起作用。” “凡夫之体即是颠倒,颠倒体上无正知正见。”不正就是歪,稍微歪一点,就已经不正了,颠倒就更不正了。现在有人把“福”字倒贴在门上,“福”颠倒了不是“祸”吗?真是愚痴啊。说“福字倒贴,表示福来到。”这岂不是20世纪的迷信?就这么倒贴一下,福就会来了?那么你写个“明”字,朝瞎子的眼睛上倒贴上去,他眼睛就亮了?真是自说自话。颠倒的“倒”可不是来到的“到”。众生都在迷信里寻求精神安慰,简直无聊透顶。所以说“颠倒体上无正知正见。” 颠倒体上很难产生正知正见 颠倒不颠倒,根据什么标准呢?要根据佛法的标准,佛说过,众生大颠倒,凡夫的体就是颠倒的,你怎么能再根据他为标准?凡夫如果不颠倒,怎么会六道轮回,生死流转?怎么会经常做错事情?怎么会在人生路上,常摔跟头?多少人在人生路上一失足就掉下万丈深渊,摔得粉身碎骨,就因为知见不正,走的道路也不正,路上充满着危险他也不知道。所以不脱离凡夫知见,在凡夫的颠倒体上,很难产生正知正见。 要修行成就,一定要按照佛之知见 我们讲的无正知正见,不是说一般人连一点对的也没有。这个正知正见是指修行成就说的,凡是符合佛法的,能了生脱死到彼岸的,能证果成佛的知见,就是我们修行人的正知正见。从世间法来说,也有很多正确知见,那是世间法的正知正见,比如人懂得吃白米饭,他不去学狗吃大便,这就是人的正知正见,如果要修行成就,那就一定要按照佛之知见。 看经所得智慧,不成熟,记不住,故须念诵 “看经所得智慧,不能成校,故须念诵。”看经,看的时候懂得里边的道理,但不成熟,看后就忘记了。加上一般人不大有耐心,一本好书也不会一直看下去,最多看完,也就不想看了,看过也就忘记了。我年轻时花三个月时间诵600卷《大般若经》,现在全忘了,即使几句话也想不出来,倒还不如,我唸由大般若摄成的《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非但能够想得起来而且法义全懂,遇到什么困难,仪轨里的句子自己就会跳出来,跳出来的这一句恰好能解决眼前的矛盾,很妙。 梦见劫火洞然,进洞但闻念诵声 文殊仪轨一千座我早就修满了,后来又修了三、四年,十年动乱时,我又修了一千座,所以很难忘记。我还记得我初学文殊法时梦到的一个境界,我朝着一个喷出烈火的洞口走了进去,竟然一点不怕,当时观念也转变了,明知是火,但是没有火不能靠近的观念,很自然地走了进去,我也一点没有被烧着,反而感到很清凉,刚刚穿过火,只听到里边一片念诵文殊法的诵经声,“南无皈依金刚上师文殊师利……”醒过来才知道,这是文殊菩萨给我的加持。所以修文殊法的人,真的碰到地狱火,也会听到“南无皈依金刚上师文殊师利……”,全会变清凉,所以念诵很重要,这是我由这个梦所联想到的。 佛教的悲心与智慧是一物的两面,悲智圆满就成佛 佛教讲智慧,智慧中就包含着悲心,从智慧中出生的悲心才是圆满的。所以佛教的智慧悲心是一个东西,一个东西有两个方面,好比一个人有两只脚,悲智圆满就成佛,佛就叫两足尊。 所以,通过念诵的成熟,在心里种下了种子,遇到事情,就能够发挥作用,该出生智慧就出生智慧,该出生悲心就出生悲心,而且文殊菩萨悲心不离智慧,智慧不离悲心,因为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了,所以是悲智圆满。能海上师对经题的开示到此完了。底下就要讲仪轨了。 ─────────────────────────────── ◎ 傅味琴 讲于 2001.7.4 修加行是为修正行打好基础 提要: ■ 修加行是为修正行打好基础 ■ 修长寿法往生极乐世界更稳当 修加行是为修正行打好基础 这部《文殊法仪轨》的组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叫加行,第二部分叫正行。加行就是为正行做准备,打基础。修《文殊法仪轨》,必须先修加行。 能海上师说:加行为预备,凡修诸法均须先具加行。无加行则正行不能成就。此八加行,修余法者亦可通过。 无加行则正行不能成就 现在我们要讲的八法,全是加行法,这八个加行法,无论修哪部仪轨都可以通用。比如我们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仪轨》,《大悲仪轨》也有这八加行。 要在智慧上成就悲心 你们心里可能会想:老师怎么不讲《大悲仪轨》?因为来不及讲啊。而且先讲开智慧的法比较妥当,所以先讲《文殊法》。妥当在哪里?有两点,你学了《文殊法》,大智慧上成就大悲心就没有错,否则就是没有智慧的慈悲,仅仅是世俗上人的好心,或者叫做软心肠,没有原则的好心经常会办坏事。第二,你们女众先学《文殊法》,也格外合适,因为你们女众心里有个愿望,希望来世女转男身,那么先把文殊菩萨十六岁童真相印进心里,天天想文殊菩萨,脸也慢慢就变得像文殊菩萨的脸了。现在先下种子嘛,印象就是种子。 修长寿法往生极乐世界更稳当 以后还要教你们修《长寿法》,修《长寿法》很有必要,自己长寿了,能够多修一点,多度些众生,多报一点佛的恩。而且修了《长寿法》,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更容易,因为《长寿法》就是阿弥陀佛的法。我是天天修的。 现在事情多了,但是忙管忙,忙也要修,方便不能丢掉原则,烦管烦,修还是要修,哪怕打妄想,还是要抓紧用功。同样,你们修禅定,打妄想管打妄想,坐还是要尽可能多坐。能海上师说修个妄想定也好,总比不修好。末法时期只能要求放低一些,对善知识要求也低一些,对自己要求也低一些,操之过急不是个办法。比如有人看到自己不好,就想打自己嘴巴,假如打肿了脸,也出不了门,打狠了自己也受不了,所以要善巧方便啊,门该开时开,该关时关。吃下饭,撑得难受自己松松腰带,里边消化掉了,再束束紧,要活一点。我最反对死板,但是我更主张严肃,不能把原则做交易,原则是决不能做交易的。 加行第一法是皈依 加行就是加工用行。加行第一个法是皈依。学佛修行以皈依为首。没有皈依,不能称佛弟子,好比居士没有剃度,就不能称出家人,这些都是佛门的规矩。自己剃的不能算数,否则那些自己到理发店把头发剃光的岂不也能称出家人了? 师不可把徒弟看作私有财产,因为他是佛弟子 皈依必须是三皈依,皈依了就有三条戒,叫三皈依戒,给你授三皈依戒的比丘叫皈依师,他是代表释迦佛给你授皈依的。可要明白你皈依的是释迦佛,所以称佛弟子,你没有皈依释迦佛怎么称佛弟子呢?当师父的对皈依弟子也应该尊重,他是佛的弟子,这个观念不能搞错,如果观念一错,“他是我的弟子”,就搞不好了。怪不得有些师父把徒弟抓在手里,抓得紧紧的不肯放,这是不对的,他是释迦佛的弟子,你有责任把他教育好,你没有权利把他当成你养老的依靠,正好比一个父亲不能把儿子看成私有财产,师父也不能把徒弟看成私有财产。徒弟还很年轻,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新时代的青年跟老一辈多多少少有点两样,也许他走进大丛林,听了讲经说法,他能发大心,而你在小庙里几十年,从来也没有发过大心,你把他拖住干什么?你应该鼓励他皈依了就要学佛法。 ─────────────────────────────── ◎ 傅味琴 讲于 2001.7.4 提要: ■ 皈依要具足三皈依,五戒有卷伸 ■ 要在清净比丘僧前受皈依,否则就不如法 皈依要具足三皈依,五戒有卷伸 “具足三皈依”,三皈依戒没有开许只皈依两宝的。受五戒“受时有卷伸”,一只手伸开来叫伸,握起来叫卷,你某条戒做不到,这一条就暂时别受,预先跟授戒的师父说明白,师父授戒的时候每一条都会问你“能持否?”问到这一条时你就不要回答“能持”。你一回答“能持”,你就受了,所以戒不是强迫的,全是自己请求的,自己回答的,你不想受这条戒,你就不吭声。你可以受四戒,三戒,两戒都可以,也称你五戒居士,名称一样,但酒戒一定要受的,酒戒是放逸戒,虽然不是根本戒,但是不受酒戒,其它的戒难保。 犯了三皈依戒就有犯戒的罪过 受皈依戒的时候,一定要具足三皈依,没有皈依佛宝,不皈依法宝的,也没有皈依法宝,不皈依僧宝的。如果受了三皈戒,你没有做到三皈依戒的要求,你就犯戒了,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早就破戒了,还到处讲“我是受过三皈依的”。所以说不懂佛法的人真可怜,好像不懂法的法盲,自己已经犯了罪,还认为自己没犯罪,即使判刑了还大喊冤枉,“我又不是存心这样,我是不懂啊。”不懂就不判刑了?还是要判的。所以你即使不懂,你犯了皈依戒,仍是有犯戒罪过的。 通信皈依,代人皈依均无效 现在还搞新名堂,叫“通信皈依”,人不用到,写封信来他给你取个法名,就寄一张皈依证给你,一次要卖多少钱,这如法吗?清净吗?哪有通信皈依的?皈依的原则,要面对面,照片也没有用。有人又想个办法:“我代他皈依”,你是你,他是他,皈依不能代表,搞错了没有功德,反而背罪过。 要在清净比丘僧前受皈依,否则就不如法 问:“皈依要多少次?”皈依只要一次,你就是佛弟子了。说:“我多拜几个师父”,皈依是皈依释迦佛,娑婆世界哪有那么多释迦佛?说:“我多皈依一次,心里就踏实了。”你意思可能第一次作用不大,不能算数,那你就是皈依十次也作用不大。说:“皈依一定要找一个著名的大法师”,还有的说,“只有庙里的当家可以皈依”,佛说在清净的比丘僧那里都可以皈依。如果是假和尚、劣比丘名望再大也不能皈依,即使你去皈依了,你得到的戒体也不清净、不如法。 (一)皈依 能海上师说“皈依,为崇敬供养义,以我有漏身口意业奉献本尊,本尊即以无漏身口意业加持于我,尔时,即与本尊清净之体,合而为一。 皈依为崇敬供养义 “皈依为崇敬供养义”,皈依佛就是崇敬佛供养佛。出家就是身口意供养。供养谁?供养释迦佛,把整个生命的时光以及所有身口意的造作,全都供养佛,比如,身礼拜,口唸经,耳听法,这就是以身口意供养释迦佛。你们出家了,分别心不要太大,要知道佛法是圆融的,执着于分别就不好。并不是一定要修密教才有身口意供养,显教也有方便。佛法是平等的,你佛法越懂得多,悟得也越多,自然地就会出生无分别慧。别以为丢掉了分别慧,才能够求得一个无分别慧,无分别慧是在分别慧的基础上产生的,你多悟一点,多懂一点,明白了诸法平等还分别什么呀?看看现实生活,多思考思考,只要思考的不错,你也会明白过来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讲记(19-4)(总第50)
修行要抓根本,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 法上不能贫困,多闻要能解法义
■ 法首先要拿、要学,成就了才能放
■ 修仪轨事相繁细,不可畏而退步
■ 法缘多则世缘少
■ 有仪轨的基础,随修何法,皆易成就
■ 修行要抓根本,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0-1)(总第51)
专修文殊五字真言即可成佛
■ 文殊译为吉祥,学文殊法能昼夜六时恒吉祥
■ 唯求他力不求自力是极其错误的
■ 活着不修行,超度却成风
■ 不是没办法,而是放不下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0-2)(总第52)
中国为文殊教化之地
■ 犯罪的人天天没好日子过
■ 有智慧自然心安
■ 菩萨不保佑人做坏事
■ 修文殊法得加持的事太多了
■ 学修文殊法,能得聪明智慧
■ 中国为文殊教化之地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0-3)(总第53)
凡夫带着烦恼学佛法,扫除烦恼才是修行
■ 护法是护你法,你没有法,护法就跑掉了
■ 迎请本尊及护法都要修供养
■ 凡夫与菩萨所见境界各不相同
■ 把菩萨修行的道场污染了,罪很重
■ 凡夫带着烦恼学佛法,扫除烦恼才是修行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0-4)(总第54)
离开了闻思,就不可能有单独的修
■ 修行不能得少为足,黄金要经过淘炼才珍贵
■ 未到无学位,就云游,仍是飘来飘去
■ 见道后的修,才是真正的修
■ 五字表五智,五智修圆满就成佛
■ 根本智如灯光,差别智如灯下能作众事
■ 离开了闻思,就不可能有单独的修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0-5)(总第55)
从根本智入手,也离不开差别智,再再思维曰修
■ 禅定唯参本来面目,是从根本智入手也
■ 非上根上智学经教者应广学多闻
■ 先学次第禅,再修一心禅较为妥当
■ 从根本智入手,也离不开差别智,再再思惟曰修
■ 深广般若犹如蜗牛二角,要伸全伸,要缩全缩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0-6)(总第56)
念诵得其大要,如刻字,后愈刻愈深
■ 念诵如刻字,初刻不宜深,如下刀即偏,就报废了
■ 讲法的人不成才,犹如写字弄花巧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0-7)(总第57)
颠倒体上无正知正见
■ 颠倒体上很难产生正知正见
■ 要修行成就,一定要按照佛之知见
■ 梦见劫火洞然,进洞但闻念诵声
■ 佛教的悲心与智慧是一物的两面,悲智圆满就成佛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1-1)(总第58)
一、加行八法
■ 无加行则正行不能成就
■ 要在智慧上成就悲心
■ 加行第一法是皈依
■ 师不可把徒弟看作私有财产,因为他是佛弟子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1-2)(总第59)
皈依为崇敬供养义
■ 犯了三皈依戒就有犯戒的罪过
■ 通信皈依,代人皈依均无效
■ 加行第一法是皈依
■ 皈依为崇敬供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