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人格心理学--学佛智慧,圆满人格(1~9)
佛教修行人亦分三格: 从道德、修行、心理三方面讲 今天我们头一天讲心理学,讲的是人格心理学。这些讲课提纲是我中午匆匆给大家写出来的。人格两个字,通常指道德修养来说,不论在社会上还是在文学上,“人格”两个字一般理解是道德修养的问题;第二方面我们从佛教的修行来讲人格;第三方面,我们从心理学讲人格。 高尚的人格愿舍己为人 我们先从通常的人们的理解讲起,我们常常听说:“这个人人格很高尚。”人格高尚的人心胸伟大,想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不是为了个人冒尖,而是为了大家都能够过幸福的生活。他愿意牺牲自己,专心为别人。他尽量做到在人格上的完美。古今中外伟大的人,美国历史上林肯解放黑人;中国历史上有通过道德修养教育,能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晚上睡觉用不着关门,路上遗失东西,没人会拿的;大禹治水,几次走过家门口也不进去,像这样的人,人格就非常高尚。 鸦知反哺 人格,简单来说,就是“人”的这一格,或者说,这个人放在哪一格,是放在高的一格里还是中等的,还是下等的。再讲讲人格卑鄙,他虽然是做人,却连禽兽都比不上,佛经里有句话;“鸦知反哺,羊解跪乳。”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飞出去抓了虫子回来喂老乌鸦吃;羊吃母亲的奶是跪下来吃的。现在的人呢,可能比乌鸦还不如,父母爱儿女犹如长江的水流不尽,可是儿女对父母,长大了就自私自利。自己要结婚了,抢父母住的房子,小时候听父母的话,娶了老婆听老婆的话,很多儿女都促使父母提前死亡,尽量地给父母麻烦、悲哀、痛苦,社会上信佛的,抛弃父母就不是一个好的佛弟子。出家了以后心里没有父母,这个走邪道了。 欺父母骗师长都是卑劣的行为 父母爱子女,子女到了60岁,父母还把他当成16岁。可是父母到了60岁,儿女就讨厌他老态龙钟,肮脏不净,话多罗嗦。父母整天忙厨房,他陪老婆看电视;生了孩子,又偏偏把母亲拖住,帮他看孩子。 还有,对人种种的欺骗,两面三刀,背后诽谤,不讲信义,像这一类都是属于卑鄙的人。 没有人格 常听到世间上人说:“这个人没有人格的。”所以我们讲没有人格这一类,是指人这一格他放不进去,有个名词叫“衣冠禽兽”,穿着人的衣服,干的是禽兽的事。这种人,社会上多得很,这在文学里人们把做了极其坏的事的人叫衣冠禽兽。 猴子听话,因为颈上有绳子 现在人给猫狗穿上衣服成了宠物,那是为了宠爱,叫猴子穿上衣服演戏,那是为了帮他赚钱。你们看见过街上有耍猴子的吗?铜锣“ 噹 噹 ”敲,场地上一只猴子,旁边一只箱子,大家都来看耍猴子的人唱。据说这个猴子还听得懂人话,猴子自己会把箱子翻开来,取了一顶做官的人的帽子一戴,耍猴子的又说两句,它又把箱子一开,官帽又放进去,戴了一顶大老板的帽子,一会儿又把箱子一开,又换一顶将军帽子一戴,再翻几个跟斗,为什么猴子只能听话?因为猴子头颈里有根绳子。 一生无贡献,像演猴子戏 人生也是这样,众生头颈里也有根绳子,什么绳子?自私、烦恼,全听自私烦恼的话。为利戴了一顶大老板的帽子,为名戴了一顶官帽,历史上的贪官污吏尽把人打下十八层地狱,戴一顶将军帽,喜欢侵略,“一将功成万骨枯”。为自己一点觉悟也没有,对众生一点贡献也没有,好比一生全在演猴子戏。 中国人别忘了祖国 我这个老师,人家说我讲起法来要刮鼻子,可是说句笑话,有的中国人鼻子太高了,不像中国人,给他刮刮平。我在上海有一次坐车,一个孩子顽皮,穿皮衣服,看来家很有钱,旁边的父亲跟他说:“你好好地学外语啊,咱们以后去外国做外国人啊。”你去看他们的鼻子高起来没有?简直忘本了,吃中国饭,喝中国的水,竟然不要祖国。同样,有的听法的人满鼻子灰,我当然要给他刮刮干净。 什么叫“刮鼻子” 刮鼻子?我本来听不懂,头一次听到是在浙江长兴,我去讲法,结果听法的人就对主持人说:“听法还要刮鼻子。”后来我自己理解了,可能指听法还要受批评。我不光刮鼻子,我假如出了家,你们的头发太高了,我还要刮你们头发。我能不报佛恩吗?我能不指出歪风邪气吗?佛教是什么精神?是斗争精神,没有斗争精神,你能完成伟大的事业吗? 跟烦恼斗,跟错误斗 听说从前毛泽东就喜欢斗,跟天斗,“人定胜天”;跟地斗,发动人们平整土地,“修补地球”。有一年我在苏州过春节,来客跟我提问,说有件事想不通,“我们居士进了佛门是不是都要低下头不能说话?佛门里边是否都要委曲求全,不讲原则?”我告诉他我的观点:佛门不是这样的,四众弟子不要斗争,应该和合团结,但要跟烦恼斗,跟错误斗,跟歪风邪气斗,这样的人格才高尚。 孙悟空没什么了不起的 牛魔王跟孙行者比嘛,当然是孙行者了不起了,孙行者在这部《西游记》来说算是行者,修行人叫行者。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究竟是不是了不起啊?说是也要讲出道理来,说不是也要讲出道理来,没人回答啊?你们最好回答错,回答错嘛,大家笑笑,一起轻松轻松。谁来回答?(有一沙弥尼答:“我觉得它很了不起,因为它看见那些美女都不动心,不为美貌所迷惑,这一点非常了不起。”)好,请坐,那当然,猪八戒是远远比不上他,做了和尚还抱女人,受了八戒又犯八戒。还有回答吗?你说。(下答:他退过心,回到花果山。)他退过心,宁愿到水帘洞去当猴子王。你说呢。(下答:“孙悟空再有本事,唐僧念大悲咒他就头痛。”)(众笑) 还有什么,你说呢?(下答:“我觉得孙悟空它本来就是一只猴子,不能跟人比,我觉得它没什么了不起的。”) 学学禅定,别做猴子 孙悟空打白骨精,其实男男女女都是一架白骨精,用X光拍张片子,就是两对白骨抱起来(众笑)。这是科学证明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本身是妖精,去打个白骨精,这个妖精打妖精,没什么了不起,一部《西游记》,你可以从各个面各个角度去解说,看你怎么去理解,打白骨精是好的,不够的啊,孙悟空也应该学学佛法禅定,来世别做猴子,投一个人身。 宠爱引起了傲慢、自负 前面说的例子是说明孙悟空不能放在人的一格里。再举一个例子,从前狗学校养了好多狗,养狗的人在一只小狗的头颈上套了一个金属做的项圈,小狗特别高兴,别的狗都没有,很得意的样子。人世间也是这样,套上金链条的人,十个倒有九个半是傲慢的,耳朵里戴了耳环,怕别人没看见,故意把头摇动,让别人注意自己的耳环。后来又给小狗在项圈里装了一个小铃,这个狗是更高兴了,跑啊,跳啊,“叮铃噹啷……”,它变了狗里边的皇后了,以这个为自豪。 不知危险,把人好意当恶意 后来狗逐渐长大了,可是项圈不会长大呀,养狗的人想把它脱出来,狗竟然不识好歹,人家是为了救你啊,它不懂得,却把人的好意当恶意了,就咬他,只能随它去。过几天一想,这样有危险啊,又想把它脱掉,它又咬人,人手一松它马上逃走。这只狗越来越长大了,更脱不了,眼看这个项圈就陷入皮肉里去了,狗就死了。那它到底是狗啊!是狗就不能列入人一格里去。 个性顽嚣,不解善恶语,是不可能成就的 受到批评为什么怄气啊,因为从前在小庙里,大家都恭敬我赞叹我,给我戴上了“项圈”,现在长大了,你要培养她成为人才,这个虚荣的东西要脱掉,你帮她脱,她就咬你,人们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只有狗格,没有人格,好歹不识的人,不能解善恶语,个性顽嚣,是不可能成就的。修行对他来说不起作用了。 人在狗窝里,很难拖出来 人在狗窝里,很难拖出来 一只狗很希望到人那里去,有时喜欢进人的房间,喜欢跟人在一起,我房门口有只狗,我给它吃半块饼干,它首先用鼻子嗅嗅,后来它就吃了。它懂的,这块饼干是善不是恶,里边没有毒药的。现在有人竟然是喜欢钻到狗的房子里去,拖一条狗还容易,人在狗窝里拖起来却很难,因为狗有尾巴呀,尾巴一拉,它就出来了。 佛教修行也分三格 一、行正道,为求人间天上快乐,止恶修善 佛教修行也分三格。第一格人天乘,下士道,道就是路,士就是人,这个“下”不能理解成下等人,只能理解第一步,第一格,拿办学来说只能理解小学生,中士嘛中学生,上士嘛大学生。人天乘修什么?修布施,予乐。如果你想给众生快乐,你必须要布施。妈妈最懂这一套了,孩子哭了,马上一粒糖放在他嘴巴里,孩子怎么也不哭了,因为一哭,糖要掉下来了。不修布施,你怎么给众生快乐? 五戒保人身,十善升天 布施就是培福了,在人天道要能够保得住,要靠福气的,人道的标准是持五戒,天道标准就是修十善。咱们就说人道吧,你在人这条道路上应该做到,不要恼害众生,不要偷盗,不要说假话,不邪YIN,不饮酒,很多人在人道里就是不照人道里的标准做,一旦犯戒,人道资格没有了。 杀鸡是把小鸡的妈杀了 要知后世的事情,就看你今世怎么做。你今世的福气、障碍、苦难就可以知道你前世的事情,三世因果相通的。人嘛在人道里,杀鸡杀鸭,这个人人道能够保得住吗?有人只知道,鸡鸭死的时候也很痛苦,我还告诉你,你吃小鸡,母鸡心里难过:你把我儿子吃掉了。你吃母鸡,小鸡心里难过:你把我妈吃掉了。将来决定受报,有句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不找你算帐才怪了! 说假话最易犯 偷,有的人有个坏习气,喜欢偷,偷就是离本处,东西离开了原来的地方你就是偷盗。哪怕你又还了也算偷盗,一个人贪污,退赃了也算贪污。不管出家不出家,四根本戒可不能犯。妄语说假话,你们女众部同学,别的我不知道,只知道有不少人假话说得多,说假话的人去学无上乘,将来成一个说假话的佛,有吗? 你不好,别人恭敬不起来 你不好,别人恭敬不起来 女众部管得这么严,饮酒是不可能有的。在管得不严的地方,也有的出家人房里在抽烟、喝酒。以前有一个居士提了一篮子的馒头去寺院供养,他想拿到厨房去,当走过寮房时,看见小和尚在房里跳舞,说:“你们怎么可以跳舞啊?”他们笑笑,说:“现在什么时代了,还讲戒吗?”你好,别人自会尊敬你;你不好,怎么说也恭敬不起来啊。我们这儿办学的目的就是使居士们恭敬出家人,怎么使居士恭敬出家人?要把出家人培养好,真正像一个出家人,你别说居士会恭敬,社会上的人都会恭敬。 要众生修布施也要如法啊! 要众生修布施也要如法啊!做错了,人家不敢进佛门了。从前有一个居士跟另一个说:“明天有个殊胜的因缘,来了一位大法师,我带你去见见,这是你的福气啊。”又告诉他,“你自己做好准备啊。”“准备啥呀?”“红包包呗。”社会上小辈见长辈,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包,他不懂,到底是他给我红包包还是我给他红包包,说:“当然是我们供养了。”“哦,多少啊?”“随便你发心呀。”“我包个两块钱吧。”“什么?两块钱!把我的脸都丢光了。”“那你说多少?”“二十块打底。”这个人哭也哭不出来,笑也笑不出来,见一个面,要二十块,那个时候二十块,能顶上现在一百块啊。这个做法对吗?有人会赞叹,“对,对,你劝别人发心供养,好好好。”好师父可要骂你,你做错了,布施供养,怎能这样勉强人家的啊? 化缘过多,会导致众生心量小,供养少 住在寺院里的人,常会遇到热心的居士来化缘,“现在有个功德啊,韦驮菩萨装金,大家发心啊。”一个传一个,传到你这儿来,看看人家都写了你也只好写。过两、三天又来了:“大家发心啊,那边的围墙要修了,功德无量,大家发心。”又只好写了。写到后来,回去的旅费都不够了。我以前喜欢把回去旅费,供养的伙食费,住宿费,算好后多下来的全部尽我所有作供养。这种屡次化缘以求众生供养布施的方法,结果会形成众生的供养心越来越小,本来他发心余下来的全部供养,他现在只肯供养个小数了,因为他不得不留一些,后面事情还有哩,可能明后天又来了。 给他人欢喜,也是修布施 再说布施供养不一定要钱,你们来听课也是布施供养,是法供养,你以自己学法的成绩来供养佛菩萨。点香,也是供养,香供养,是表戒供养,以持戒的功德供养;供花也是供养,花供养,是表定供养,以禅定的功德供养;点灯也是供养,灯供养,是表慧供养。以戒定慧来供养,诸佛菩萨无上欢喜。再说,你能让众生欢喜一下,你就布施给他一个欢喜了嘛。① (注①根据傅味琴讲稿编,小标题为编者所加,2001.3.17第一讲未完) 人格心理学 (4) 佛教修行人亦分三格: 一个微笑就有功德 布施一个微笑就是功德 要出离生死,首先得修好人天乘。要止恶修善,要对每个人都抱有一颗善心。即使布施一个微笑,也会使别人高兴。如果你自己的脸一笑,人家回报你的笑多自然啊!你自己不笑,强迫人家笑。真叫笑得奇形怪状,皮笑肉不笑,苦笑,因为笑不出也要我笑,笑得不象样吧。所以,我教你们一个方法,你布施同学们一个微笑,这就有功德了。释迦佛说过,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 别露个烦恼脸影响别人 在佛协文教部,有这么规定,只有两个人可以训话,老师可以训话,纠察可以训话。同学之间不准训话,要和善地启发帮助,互相关怀。大家都是来断烦恼的,千万不要布施给众生烦恼,也不要露出烦恼的脸去影响别人,当然更不能露出烦恼的语言去穿透人家一颗赤诚的心。做善业,非但能保人身,还能升天,相反的道路,就是三恶道。今天时间到了现在下课。(2001.3.17第一讲完) 未言先笑 人天乘的道德修养就是止恶修善 上一次讲到人格两个字通常是指道德修养来讲的。我们略微把它提几句,有一种人人们称他人格高尚,也就是道德修养高尚;有一种人,人们说他人格卑鄙。还有一种呢,说:这个人没有人格。从佛教的修行来讲呢,我们也可以把他分成三格,哪三格呢?我们从人天乘、出离乘、菩提乘来说。人天乘应该有人天乘的道德修养,人天乘的道德修养,就是止恶修善。如果给人家痛苦,这就很不道德。给人家快乐,那就是一种好的供养布施。 喜悦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宝 人们所有的财富变化无常,释迦佛教我们,要保持自己的财富,就必须要修布施供养,这样就可以替自己培福。从心理上来讲,人生的幸福最难求到的就是心理上的快乐,心理上的喜悦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宝。 求内心快乐是容易的 一个人求财,还不是为了心理上得到一些快乐,可是求财难求,有的人赚钱,有的人赔本,有的人在求财过程中造了很多恶业。有的人呢,因为有了一点钱就乱花,花得要比求得多,致成了今后更苦。如果我们能够为自己求点快乐,这倒是容易的。 烦恼干扰,快乐就难了 可是人们呢,就不大愿意去求这些内心的快乐,为什么?这烦恼魔,它不会让你安安稳稳地过一生的,烦恼一干涉了,很容易求到的快乐,也变了难求了,求到了也马上消失了。那该怎么办呢?可以先从小事做起,容易做的先做起来,慢慢就会提高扩大。 未言先笑 最容易做的呢?我们的言语态度,你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态度好一点,在说话前,先微笑一下,这是很容易做到的。记得多年前,深圳图书馆请我去讲堂课。我讲的内容,只有四个字,“未言先笑”。你说话前,脸上先露一个微笑,众生看见你微笑了,他的脸也会微笑,有说报在来世,或者报在今世,唯有这个当时就报,最快了。很多年前,我给小女儿找到了一个工作,是五星级宾馆,据说上班先要培训。我问她,“你们第一课培训什么?”她说:“先学怎样笑。”我们修菩萨法的人如果没有学会怎样微笑,怎么度众生? 使众生怄气,你有什么好处 别看我在课堂里这么严肃,可不能说我呀,要说你们自己呀,你们的脸也很严肃,弄得我也严肃起来。前二天,有的同学到我寮房里,看我一点也不严肃的,我会使哭的人笑出来,你说我会严肃吗?如果我真严肃,哭的人就会哭得更厉害了。如果他哭了一天一晚,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我何必惹得他这样?同样的道理,如果使众生怄气,你有什么好处? 吃饱睡好,更要愉快 你们各位同学,尤其是出家的同学一般身体都不很好。所以我劝你们,多吃一点,睡觉前不要说话,也不要动脑筋,否则就睡不着了,还会影响别人。还有每天要高高兴兴的。 旁人随便说话会在心理上起破坏作用 我从前做心理治疗工作,效果很快,在我心理治疗的大厅里,只有医院领导和记者可以旁听,因为领导要了解我的工作,记者要采访,其他外人乃至本院的医生,都不得旁听,因为不懂心理治疗的人,在病人中随便说与心理治疗原则不符合的话,就会致成在治疗中的扰乱。或许他们自以为说的是好话,但却与我导引的方向相反,就会抵消掉我在心理治疗中要起的作用,我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了。好比医生因为病人体弱,需要服用人参,旁人又叫病人用萝卜籽(药名莱菔子)帮助消化,这样就把人参的作用消掉了,因为萝卜是解人参的,即使旁人是好心,也是一种无知和愚蠢的作法。 打开你紧锁的双眉 接受我心理治疗的病人,原是充满苦恼失望,也会高兴得充满希望。心理治疗首先要抓使病人愉快,所以我说“愉快就是良药”,我这堂课讲得成功不成功,我看满座病人的脸,他们原是双眉紧锁,多少年也没打开过,慢慢放宽了,长脸变了圆脸,脸上黑气也褪了,我知道我这次讲话有效果了。 有次讲到半路里,看大家都笑容满面,其中有个病人学生,听得瞪起眼睛、张大嘴巴一动不动,不自觉地一条腿向外面空间一伸,他忘了,这在课堂纪律上是不许可的。我知道他已经听得入神了,大家笑,他也笑,不过他笑得不同,他一笑就要拍大腿,过一会,来个大笑拍一下大腿叫一声“啊……”(众笑)拍完了又把嘴巴张大了听。这样拍了三次,等到这堂课讲完,他走过来跟我说:“老师啊,我自我感觉我的病好了,非常感谢您。”我笑着说:“用不着感谢我,你知道你怎么好的?你是拍了三次腿拍好的。”那我不是叫大家也拍腿啊,(众笑)你们不能这么去理解。我是叫大家高兴一下,所以你们大家听我一句话:愉快就是良药。 心理力量的调动,作用大得很 我从前写过很多白话诗,可惜在54年的时候,一根火柴全烧光了。为什么要烧掉呢,那时我认为小资产阶级意识太浓厚,是知识分子的自我陶醉。但是我确实很喜欢它。现在我还想得起几句话,“若要愉快永久住,常把愉快赠别人。”如果你要把愉快永久地住在你心里,你经常要把愉快送给人家。我还写过一篇愉快的诗,有人说:“真奇怪,我只要每天早晨念一遍老师的愉快诗,我会一整天愉快的。”这个心理力量的调动啊,大得很。① (注①根据傅味琴讲稿编,小标题为编者所加,2001.3.24第二讲未完) 人格心理学 (5) 佛教修行人亦分三格: 一首愉快的诗 一首愉快的诗 你们想不想抄这首愉快诗啊?你们写吧, “何必让苦恼赶走焦虑,何必以焦虑换来苦恼,只要我现在愉快,一切阴郁都为之开朗。” 好象天空的太阳,太阳一出来,乌云就没了。你现在愉快了吗?还不愉快?那么你再听下去, “愉快就是良药,喜悦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宝。” 对不对啊,这该愉快了吧!还不愉快我再念下去, “愿我天天愉快,时时快乐,现在就高兴。” 有人唸到这儿就高兴了,你们大概又在想我业障重,高兴不起来,好,我教你一个方法,你们学一学啊, “看我脸上的微笑,”是啊,笑起来了,“放出了多么令人喜爱的心花。” 笑得来脸象一朵花那样,这是人人喜欢看的脸。 不要讥笑、冷笑、皮笑肉不笑 有人朝我笑嘻嘻,我觉得这个脸还是不错的,等会儿笑停了,再看这个脸,就没有笑的时候好看了,到底笑比不笑好看得多。至于有人说偏偏有一种笑比哭还要难看,这是少数的,是极个别的。语言也是这样,你微笑着说话,语言内容、语言的声音、语言的礼貌全会自然地美化出来的。当然了,要避免一种,内心在烦恼,在怄气,又故意在笑,或者呢,内心在恨,却故意想笑一笑,这是以笑去讽刺人家,那个笑可不好看了。有一种叫冷笑,有皮笑肉不笑,有讥笑,这种笑可千万不能学。我们要从洁白的品德中,闪亮的内心中发出一个有智慧人的微笑。所以说我们要修布施的人,你随时随刻都可以给众生一点布施供养,那就是供养他一个微笑。 天上快乐,不解决生死问题 今天要跟大家讲中士的出离乘。中士的出离乘比下士的人天乘更快乐。 在人道里,外道起劲地把人往天上拖,可是人间天上的外道都不知出离生死的法。佛陀出世度众生出生死轮回,众生最要紧的是把时间花在出离生死上。佛教的人天道并非为了享福,而是为了通过这一步趋向出离道。外道把人度到天上享福,福享完仍然六道轮回,能解决生死问题吗?在我们佛弟子看来,你不认得路,抢着背病人,耽误了时间咋办?打个比方,一个人急病,熟路的尚未说话,旁边有一人热情又好心,背起病人就走,可是半途不认得路了,只好东问西问,有的指路人还指错,绕了个大圈子,背到医院,抢救也来不及了,真是瞎帮忙。 懂佛法,度众生就不会走弯路 如果送病人去医院,是个熟路人,不走弯路不耽误病情,岂不更好?如果能遇到一个懂医学的人,或是医生,立即给病人开方配药打针,病人好得快就更好了。以前,我遇到一个突然发病危急,气往下沉的中年妇女,我忽然想起针灸有个急救的办法,忙拿根缝衣针在她十个指尖上戳一针,她慢慢就转过气来了,我立即叫人把她送往医院。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懂得佛法,懂得出离生死的法,度起众生来可以直接引导他往出离生死路上走,何必去天上绕一圈,等福气享完了,再在三恶道里碰头呢? 佛度众生,无非是使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的境界,就是把众生度到彼岸,了脱生死。 释迦佛不能度娑婆世界众生吗? 佛到娑婆世界来度众生,既不是叫你到天上先去走一走,也不是叫你到他方世界先去看一看。不过你想去,他也不反对,是要你直接走了生死的道路,这是释迦佛的本意。或许你心里在想,娑婆世界苦,条件差呀,众生能得度吗?那释迦佛何必到娑婆世界来成佛啊?释迦佛有没有讲过,唯有娑婆世界的众生我度不了?有讲过吗?因为娑婆世界众生能度,所以释迦佛到娑婆世界来成佛。 越苦的地方越容易成就 讲到苦,古今中外伟大的人物,出身都是苦的。不吃苦,好多人成了花花公子,农村里叫二流子。苦不等于没有用,受苦受难的人不等于这个人没有用。这个观念要纠正一下,不要太看不起自己,越是苦的地方越是出人才,越是苦的地方越是容易成就。 何必这么自卑 说末法时期众生很难成就,并不是释迦佛的法到了末法时期了很难使你成就,而是你这个人,不听释迦佛的话,贪图享受,执着烦恼,不照释迦佛的法去修,很难成就。再冷静地想想,释迦佛当年在人间的时候,有那么多弟子证阿罗汉果,这是事实。你说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以后了,你去问问生理学的教授看,是不是两千年前的人是大脑两半球,两千年以后的人,大脑变成一半球了?他听了,会莫名其妙,现在人还是大脑两半球啊。你少了什么呢?一样都没有少嘛。何必这么自卑,这么看不起自己,说“我是不可能证阿罗汉果的,因为我烦恼重”,你不修行嘛,当然原地踏步了。你每天朝着断烦恼的路走,你每天朝着消除业障的路走,一天轻一天。如果说一个众生,在几十年的修行中,一点都没有变过,那是胡说八道。 说不会变就不是佛法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的人年轻时候进佛门还好一点,一到老年了更糟糕,我慢贡高,老气横秋啦!乃至执着自己的邪知邪见,他退步了,不象一个佛弟子了,原因是他自搞一套,只听烦恼的话,不听释迦佛的话。但是还有一种人呢,一年比一年进步呢。我想起来了,咱们佛协文教部的这些年轻人,来的时候据他们自己说在社会上打牌、抽烟、喝酒全会,如今呢?有哪个抽烟啊,哪个喝酒啊?那么你说呢,他们在变不在变啊?说不变不是佛法,三法印,一切都无常,哪有不变的道理? 据说,现代修苦行的阿迦曼证了阿罗汉果 你们可能也知道,1949年圆寂的阿迦曼是一个现代阿罗汉,世界公认,末法时期照样出阿罗汉,不过人们说他是修苦行的。可是我要提醒你们,佛教修苦行,不是象你们这样乱搞啊,佛教修苦行的人还得吃饭啊,不吃饭吃树皮草根是外道的苦行。所以当你们听到修苦行的殊胜功德时,千万不要自己乱搞,搞坏了身体咋办?要根据释迦佛的方法去搞的,五欲放不下,稍微有一点生活上不自在,吃的东西吃不大惯,马上起烦恼,那你还修什么苦行?我讲这个话,不是鼓励大家今天开始修苦行,不是这个意思,要慢慢来啊。 修苦行可不能让自己饿肚子 我年青时,是日中一食的,一直到福鼎还是那个样子,可能从去年开始,由于生病,居士们说我年纪大了,一定要我吃,我才恢复三餐。我从前日中一食也是一步步来的。首先第一步你中午饭量要增加,然后晚上越吃越少,最后可以不吃,不吃要有个标准,你不觉得饿,否则饿了不吃饿坏了咋办?然后再慢慢开始早上这一顿,也不吃,营养没有少,因为是三顿粮食并在一顿吃。我从前中午能吃满满的两大碗饭,要慢慢来啊。 心理上先做到“随得喜足” 在生活中修苦行无非是放弃一个贪欲。既然懂得这个道理,你们现在身体并不好,不要在身体上去打主意,修苦行。我是讲科学,那么在什么地方打主意?我教你们一个办法,先在心里打主意,“随得喜足”,随着你所得到的,就欢喜,就满足,对一切没有贪求的欲望,那叫真正的修苦行。由于心里的功夫比较难做,所以配合行动,但是你们现在在行动上搞不起来,心里先做起来嘛。你们对现在的生活欢喜不欢喜呐?第一不要起烦恼;第二也要讲点现实,如果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能够办到的总要给你们办到。① (注①根据傅味琴讲稿编,小标题为编者所加,2001.3.24第二讲未完) 人格心理学 (6) 佛教修行人亦分三格: 先发个小愿 说个明白,免得心肠谄曲 前几天退学回去的同学,又打电话来请求要回来。她回去的原因是说她是北方人,吃不惯米饭,喜欢吃馒头。我们听到这句话马上去买蒸锅买面粉,蒸馒头给她吃,结果还是走了。即使不走,可能过两天又有第二个理由提出来,假如第二个理由也帮她解决了,还会有第三个理由啦,真弄得我们劳而无功。这种叫做心肠谄曲。心谄曲,修行就不得成就,什么叫不谄曲呢?你不要这么说那么说,你就干脆说个明白。有人说,这么说,可能佛学苑会留我,不让我走。留得住吗? 我们不应该使释迦佛失望 只有妈妈能够把孩子留住,什么办法?恰恰邻居阿婆也不在,否则可托她照顾照顾,只能告诫孩子:“妈要去上班了,你听话啊,一个上午在家里玩啊,中午阿婆回来会给你煮饭的啊,来,来,来。”拿根绳子把孩子牵在床沿边,这是为了安全,不是完全绑住。那么佛学苑出于一种爱护的心,赤诚的心,即使留你可不一定能留得住你,又不能把你绑起来的。有句老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没有办法的事”。何必玩什么花招?弄得我们充满希望,发扬热情,极其关怀,结果白费辛苦,使人伤心,也是给予人一种痛苦。 话再说回来,我们修行,至少不应该使释迦佛失望,因为我们都是释迦佛的弟子,释迦佛度众生目的是要到彼岸,证阿罗汉果,重担已下,生死已了,这就是他的目的。 你出家的目的是什么? 你们发心出家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出家的目的是为什么?我在隆昌寺时,有个小和尚,我特别喜欢他,因为他最小,有一天我问他:“你这么小年纪你就出家了?”“啊。”“你有没有考虑过?”他回答:“出家就出家了呗。”我还问,“那你为什么要出家?”“出家好呗。”“出家好呗”——太简单了!出家为什么?啊,(有人答:为行佛道。)话不要说得太远啊,还是说得近一点容易拿得着。 发大愿路太远,先发个小愿 能海上师说过,发愿发得太大,一下子拿不到,你就没劲了。佛弟子一发愿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先发一个小愿,路近一点,也许你能走得到。路近一点就是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并不是不好啊,别搞错了,有人一提到阿罗汉果就会哼鼻子,就好像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老师说明天有中学的大哥哥来看你们,“哼,又不是大学。”自己也不想想,你小学还没有进呢,还看不起一个中学生。 小男孩学爸爸,那是闹着玩 佛自己也说我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就是大乘啊。自了生死不肯度众生,叫小乘。心有大小法无高下啊。所以佛是先讲出离法,后讲菩萨乘。你出离法都没有学到,看看你自己到底长多大了,两个小孩闹着玩,男孩子总是学爸爸,女孩子总是学妈妈。男孩子把爸爸的礼帽一戴,围巾一围,把爸爸的一件大衣一穿,即使短大衣也拖到地上了,说“我是爸爸”,那是闹着玩,等他做爸爸的时候早哩,还是先去做小学生的好,现实一点。 出家的目的是证阿罗汉果 出家的目的是证阿罗汉果 阿罗汉在了生死的话来说,已经究竟了。所以出家就是为了断烦恼,了生死,证阿罗汉果,没有别的目的。至于你将来树立法幢,弘扬佛法,广度众生,那是你担荷如来家务,继承如来的事业应尽的责任。释迦佛对出家弟子的要求和目的,就是了生死,证阿罗汉果。 女众也能证阿罗汉果 我再问你们,你们都是女众,比丘尼能不能证阿罗汉果啊?(答:能)哎,一样的,众生是平等的。佛做太子的时候,他的姨妈出家了还不是证阿罗汉果?连我们那次文艺演出,演出一个莲花女,后来经过佛的开导,修行也证阿罗汉果了。 只有一种人不能证阿罗汉果 你们说,证果到底是容易还是困难啊?可能你们认为,“哎呀,我不说别人,像我这样是没得希望的。”“像我这样,要证阿罗汉果,连铁树开花我都证不了。”这就不对了。只有一种人不能证阿罗汉果的,谁啊?就是《木偶奇遇记》里的老木匠拿几块木片做的木头人,只有神话小说里的人是不能证阿罗汉果的。 证果是难还是容易啊 你们说,为了求证阿罗汉果,你们思想中觉得难还是容易?(下沉默)都不说?说不出来,我干脆教你们一个办法,去学学那些好高骛远说大话说玄妙话的人“非难非易啊”,“亦难亦易啊”,(众笑)等于没说。佛法真实的东西没有学会了,这套倒学会了,尽挂在嘴上。你们出家几年了,还没有想过自己到底要拿到些什么,是不是只想拿到一个小庙?如果说容易,别说咱们当学生的,你这个老师,我问你有没有证阿罗汉果?如果说难,那么为什么有人在末法时期证了阿罗汉果? 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 如果说“对个别人是容易,对大多数人是不容易。”那为什么对大多数人不容易呢?我看要得到阿罗汉果是不难的。你们别想错了,这叫有困难,有希望,有办法。你会奇怪我讲得跟人家不一样,你到我这儿来学,当然应该要听听你从来没听过的话,听听我讲的对不对。 佛最笨的弟子也证了阿罗汉果 如果说证阿罗汉果难,你们看,佛到鹿野苑说四谛法,说了三次,五比丘个个证了阿罗汉果。后来呢,佛在广大的时间里讲法,证果的弟子更多了,连最笨最笨的,一个叫周利槃陀的也证阿罗汉果了。你怎么说难呢?你就根据自己修了这么多年,一点信息也没有,看他进佛门40年了,还是那个样子,那么根据你根据他,没有证阿罗汉果。你没有去分析,为什么证不到阿罗汉果?都茫然无知啊! 说难,是人不是法的问题 证果应该说是不难的,难就难在众生没有常心。我小时常听妈说,“仙人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这是老婆婆的话啊,因为我妈是文盲,她只会念“观世音菩萨”。 你们在断烦恼的路上,要随时随刻检查,随时随刻纠正,进步就快一点。觉性来了,发觉自己错了,知道要改正,可是要不了半个小时,烦恼来了,仍然老样子。是这个原因使我们证不到阿罗汉果,这是人的问题,不是法的问题。如来当初在鹿野苑说四谛法,说的是苦集灭道,今天我们在经书看到或者听到讲四谛法,仍是苦集灭道,法可没有两样啊!是人的问题,不是法的问题。 一会儿觉来一会儿迷,习惯养成没劲了 人被烦恼拖住了,一会儿觉来一会儿迷,象高山上的天气,一会儿晴来一会儿雨。拖到后来没劲了,形成习惯了。有的出家人常说:“我没出家时,总以为出家好,现在出了家,我也明白了,就是这么回事。”这样就很难成就很难证果。① (注①根据傅味琴讲稿编,小标题为编者所加,2001.3.24第二讲未完) 人格心理学 (7) 佛教修行人亦分三格: 要进入圣人之流,要欢喜出离乘 没阳光、不浇水,精神一萎,不死也枯 花蕾保养得好,会一直往上升,一直到它开花为止;保养不好,花还没有开,已经萎了,软绵绵,没力气了,花蕊也竖不起来,没精神了,虽然没有死,也跟枯的差不多了。为什么不能证阿罗汉果?是由于佛弟子的萎靡不振,没有精神抖擞,软绵绵,软绵绵,连个头也竖不正。师父也不保护你,既不给你浇水,又不给你晒太阳。 要进入圣人之流,要欢喜出离乘 我今天讲法,要从法上给你们讲话,把事情搞好也是人,搞坏也是人;干事情干得快也是人,干得慢也是人;考100分的也是学生,考10分的也是学生。末法时期的众生不能很快地证阿罗汉果,到底是佛的问题还是法的问题,还是你这个学生的问题?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是要修行人进入圣人之流,我们不是培养佛学专家,我们的培养是高标准高要求的。所以通过刚才的讲话,希望你们能欢喜出离乘。 声闻乘不等于度不了众生 修声闻乘的人并不是等于说度不了众生,也不等于说一个众生也不肯度。我年轻时候由于听人讲法把阿罗汉说成是自了汉,自了生死,不管别人,其实不全对。如果不管别人,为什么东南亚国家被我们称为小乘国家,可是他们信佛的人,占人口比例有的要到90%以上;我们中国自称大乘,可是信佛的人有多少,我看5%也没有。他们认真啊,咱们自由散漫,而且连自己都难度。所以小乘不是不肯度众生,是不肯发广大菩提心。 发大乘心,世世常行菩萨道 菩萨发广大心,所以叫大乘。佛叫我们要发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死了,因为有缘的众生还未度了,再来人间度。而且大菩萨更伟大:非但要来人间度众生,六道都愿去度众生,宁愿投到牛胎马胎里去,因为过去的父母就在牛里,我必须要去度他们。哪有只管自己的菩萨,哪有只管自己的大乘? 出家在家都要出离生死 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在声闻乘、出离乘的基础上来发大心。没有声闻乘的基础,在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发菩提心,那等于空中楼阁,等于人天培福了。能海上师称这种叫“鸡毛菩萨”,吹吹得很高,没基础很快掉下来,所以我根据《菩提道次第》的下士、中士、上士来分三格,希望你们今天听了第二格呢,不论出家在家都要出离生死。下课。 要爱护自己的人格 不清净的钱供养,当师的不要 我们把人格心理学结合佛学来讲,也可以分成三格,这是以人天乘、出离乘、菩萨乘来分的,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中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士就是人。如果够下士道人格的话,他能够保持在人天乘里。培植人天乘的标准,主要是止恶修善,不止恶,修善是修不起来的。好比你去偷了人家东西来到佛菩萨面前,功德箱丢些钱,这怎能叫好事?严格说来,对社会上或者居士的供养,真正当师父的首先要了解清楚这个钱清净不清净,如果不清净是不要的。 止恶不修善,这个人没有福气的。不培植人天乘福气,人天乘也就没有你的资格。 宗教劝人为善,了不脱生死 止恶修善能修起来,也不过是人天乘的资格,人天乘当然了不脱生死。所以拿社会上的好人来说,仅仅是人道里的好人,福气大了生天。宗教就是这样,它有好的一面,劝人为善,可是他了不脱生死。以前,听说上海有这样一位老太太,每天下午熬大锅的稀粥,送到医院去,分给病人吃,她每天是如此,我们看起来这叫培福。 要爱护自己的人格 那么人天乘都不够资格,下三恶道的事情咱们就不讲了。人没有人格,死后肯定做不到人,因为人这一格,他排不进去。所以我们最起码要能够争取到不要下三恶道,要爱护自己的人格。 五戒保人身 佛说“五戒保人身”,所以你要走人道,就要根据五个标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呢,社会上人贪吃,杀生是很厉害的。拿佛弟子修行人来说,小至虫蚁都不杀。不妄语呢,古今中外,不管什么朝代都是有共同的观点:说假话是卑鄙的。佛弟子不能说假话,妄语是犯戒的,也就是说你不喜欢别人来骗你,你也不应该去骗别人。凡是能够做得到就做,做不到就不要勉强,不要用妄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没有人格的人做的事情。不偷盗,不论怎样穷或者等钱用也不能偷盗,至于说别人帮助你这是可以的,但是帮助要自发的。不邪YIN,出家人是不能结婚的,也不能到某个地方去什么卡拉OK,抱女人,这是犯根本戒的。我从前到某个名山道场教学,有人告状到佛教协会,佛教协会就把这个犯戒的出家人调走了。大和尚告诉我说:“老师啊,这种事情比犯YIN戒更严重。”什么事情?现在有个名字叫同XING恋,就是同样是男性,同样是女性,两人发生了一种分不开的感情,乃至于发展到有某种行动。这位大和尚说这比男女之间的邪YIN罪还要严重,可能是下了地狱就永无出期了。据我知道,出家人有个规定:一张床不能睡两个人。还有一条,不饮酒,那是放逸戒。修大乘菩萨法尚能开戒,但是酒戒不能开,“开中唯除酒”,酒这个刺激容易使人糊涂,使人兴奋控制不住,什么坏事都干。所以简单明确地讲,所谓人格,按照佛门的规矩,至少这五条要做到,叫五戒。五戒一条都不能少,才能保人身,五戒就是培养你做人的人格,否则你就失去人格。 佛门里不妄语,是人格保证 五戒中妄语戒最容易犯。有这么个故事,当然是启发的话,有个寺院里五百罗汉嘴巴都用锁锁起来。老和尚说:“祸从口出,嘴巴最坏,所以把它锁起来。”在80年代时就常听到有句话:“现在是信用危机。”不讲信用就是用妄语骗人,因为你一骗人,别人要受到损害,所以现在要签协议,订合同。你不遵守,到法院告你,要你赔偿损失,你在法院讲你自己的道理,说:“协议我是签的,不过我现在推翻了,因为签的时候我糊里糊涂的。”这真叫自说自话了。佛门里当然是主张不妄语,所以我说:“佛门里签的保证书是人格保证,看你有没有人格,有人格保人身,没有人格下三恶道。”这是人的规范,佛法就是这么说的。 忏悔就是认错改过 佛教有忏悔,忏悔就是认错改过。比如说:“我保证遵守本学苑一切规章制度。”你保证过的,但是学生哪有不疏忽的时候?一疏忽老师同学立即对你提醒,你马上认错:“我以后改正。”因为你忏悔还净了嘛,这还不能说是没有人格。所以佛说:好比这条路前面有个水坑,走不过去了,犯戒就是障碍。那么还有个办法:去搬些草来填平它,你仍然可以走过去,这个方法就是忏悔。① (注①根据傅味琴讲稿编,小标题为编者所加,2001.3.24第二讲未完) 人格心理学 (8) 佛教修行人亦分三格: 佛门是修行的依靠 佛门是修行的依靠,不是生活的依靠 假如错了还想做,而且“深爱乐”,连个惭愧心也没有,像一个神经麻痹的人,这个罪就更重了。还有的强词夺理,蛮不讲理,种种歪理,“不见为罪谓功德”,具足以上四种情况的罪算上品犯。社会上的人犯了罪,有法律制裁,佛门里犯了罪,释迦佛挽救你,叫你忏悔。佛门是众生的明灯,佛弟子不能在佛门里喷黑气,把如来的明灯喷黑了。不能把佛门作为一个生活的依靠,而是应该作为一个修行的依靠。 修供养是培福 修行总是从第一格走上去,总要先修下士法,然后觉悟到下士不究竟,要了生死。居士要在佛门里培福修供养,供养的意义:第一,供养道粮,让出家人好好修行,因为在家人可以在社会上工作赚钱,出家人不能干贸易赚钱的事;第二,供养的作用,让佛门有经济来源,可以弘扬佛法,但这还是属于培福性质的。 出家人受供养为了修行度众生 出家人的性质就不同了,生活来源可不是你劳动来的,自己要想一想,你修行的功德怎么样?你们用斋的斋堂,称五观堂,先要观自己的功德,吃这碗饭惭愧不惭愧?可别有邪见,认为应该吃的。祖师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你不好好修行,不为佛门累积功德,福气享完可怎么办?有的还产生了傲慢心,像是理所当然,因为我命好,什么命?出家命呗。整个社会没有白吃饭的道理,主要供养你修行成就,将来广度众生。 不学法怎能断烦恼 你们不在佛学苑学,这种道理懂吗?老人也会告诉你:“米粒不要浪费啊,这样有损福气。”你所懂的,仅仅这样了。 浪费了一粒米,仅仅一粒米啊,施主供养的道粮可有多少米啊,不学法,吃在你嘴里,全浪费光了,还要起烦恼,你不学法怎么断烦恼,不断烦恼你怎么出离生死? 私心杂念能一心不乱吗 可能有的人像找到了靠山那样,想:“这有什么了不起?不学法,又有什么关系?说什么六道轮回下三恶道,我回小庙天天念佛,临终一刹那往生极乐世界,要你管得这么多干什么?我只要阿弥陀佛来接我就好了。”怪不得你变成这个样子了,你搞错了,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你私心杂念的人能一心不乱吗? 谤法罪是不可能往生净土的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讲过,谤法不得往生,犯五无间罪,还可以忏悔,当然要猛烈地忏悔,谤法的罪比这个还要严重。是不可能往生净土的。 认为法不重要,这个念头就有罪了 你口上没有谤法,你心里有没有谤法成份?如果没有谤法的成份,为什么你心里不喜欢法?在学法的环境里半路退出去?这就是你轻视法嘛,法有什么了不起?这个念头就是谤法。 支持徒弟来学法 是菩萨心肠 带业往生可不能成了干坏事的保护伞 我年轻时候一直想,一个人皈依了佛以后,在继续不断造恶业谤法,也能往生净土的想法,总觉得这种念头是错的,我想如果像你们这样说,阿弥陀佛岂不成了做坏事人的保护伞了,反正能够临终带业往生啊,大家干了坏事也不害怕了,那阿弥陀佛岂不成了没智慧。 哄你的人才会给你打包票 带业往生,咱们不评论它,有的人说这句话是错的,有人还是信这句话的,咱们不评论。至少有的业带不动,如果谤法的业也能带得动,那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也不会说:犯五无间罪、谤法两种人除外。谁给你打包票?哄你骗你的人才会给你打包票。好好断烦恼,人生几何?一下子就完了,这是我老人说的话。 不用生命的时光学法,佛会欢喜吗? 谁给你们这样苦口婆心地说?回忆四十年前,就像在昨天,54年的时候,我头一次上五台山,同去的有24个人,那个时候我25岁,住在广济茅蓬里,一天午睡醒来,我就自问自答:“我今年几岁了?”“25岁。”“再过十年呢?”“35岁。”“再过五年呢?”“40岁。”我一想到40岁,我怎么也躺不下去了,就跳起来了:“再过十五年40岁了,这个人生快完了。”今年我72岁了,回忆过去,犹如在昨天,生命的短促,不用生命的时光学法,害自己,害别人,释迦佛会喜欢你吗? 哪尊佛会喜欢不肯学法的愚弟子 你即使往生到他方世界去,十方净土哪一尊佛不喜欢有智慧的、懂佛法的佛弟子来?难道会喜欢娑婆世界不懂佛法的愚蠢的佛弟子来? 受供养,不学法,心里安不安 想想吃了施主多少米,今天不学法,你心里安不安?供养你们吃饭是让你们学法修行,希望你们将来度一度这些父母众生啊。 真正能度众生出生死是出离乘 拿度众生来说,人天乘不过是引进门,真正度是度到彼岸,佛度众生就是度众生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到彼岸,了脱生死。所以首先要以出离乘度众生。 支持徒弟来学法,是菩萨心肠 上士是菩萨乘,自苦他安乐,这样才算上士,宁愿自己受苦,给别人安乐。当师父的,有的是挺好的,有的不见得挺好,这些年轻人想来来不了啊。今天我还听到一个情况,条件样样具备,就是师父不同意,不开介绍信。那么有的师父呢,我听说你们有的师父很老了,他照样放你来学,真是菩萨心肠,那目的是什么?不懂佛法,怎么算是一个佛弟子?我当年因为没有学佛法这种条件啊,他一心替徒弟考虑,你别管我,你走吧,我支持你去。 弃学去照顾师父,是师父的希望吗? 有人因为师父老了,放心不下,来报到了,还要退学,说要去照顾我师父。这岂不是颠倒了吗?哦,师父叫你来学,你要回去照顾师父,丢不下人情味能了脱生死吗?能超凡入圣吗?难道是师父所希望的吗?好比释迦佛要我们跳出三恶道,你为了报佛恩偏要下三恶道,那不是颠倒了吗?你只有听佛话,跳出三恶道,跳出人天道到彼岸,行菩萨道广度众生,这样才叫报佛恩,所以像这样的师父真叫自苦他安乐。 起早摸黑是望你成才,真“自苦他安乐”啊 哪一个老年人不想身边有一个人照顾啊?我是老人了,我是有体会的。几年前,我打个电话给我女儿,要我女儿到我这儿来学法。同时我也有这种心,自己的女儿嘛照顾爸爸,比较好一点吧,这个心比有的人“你别去学法,照顾我重要,我把你养大的”,可两样啊。我叫我女儿到我这儿来,接受能海上师法流的法呀。当然喽,也带有身边有女儿照顾比较好的老人心态。 今天能够鼓励你们来学,这个师父了不起,宁愿自己没有照顾,起早摸黑,希望你学成才,真叫自苦他安乐啊!① (注①根据傅味琴讲稿编,小标题为编者所加,2001.3.24第二讲未完) 人格心理学 (9) 佛教修行人亦分三格: 要教育,搞迷信今后难生存 要教育,搞迷信今后难生存 不懂佛法,你将来苦啊!根据现实情况,要不了多少年,这种小庙生活一定会结束的。今后佛教的局面决定会改变的。时代在发展,所有的人都有文化,凡事都喜欢弄弄清楚,问一个为什么。国家政策也要提高佛教徒的素质,要有人管,要接受教育。有的地方小庙在合并了,这样便于教育。在佛门要作贡献,不给众生佛法的智慧,不给佛弟子教育,靠给死人吹打挣钱,今后是维持不下去的。佛门就是佛门,要好好学佛法,要坚决抵制封建迷信,去搞封建迷信,给你扣上个迷信帽子,国家不取缔你,你也难以生存。 纸船八千元,白烧还迷信 要戳穿迷信,那很简单。举一件事情吧,多年前,我在上海某个寺院内看到一只纸船,做工很好,旁人在议论说,扎一只纸船要八千块,干什么用?烧掉的。现在不烧船了,烧纸做的汽车、电冰箱、彩电,烧也提高了。所以我在跟宗教部门谈话时,我在讲经说法时,就指出这是迷信。 你忘了烧一个发电厂 我不是站在我的立场上说你迷信,我是站在你的立场上帮你说话,这是迷信。怎么说?你既然相信这个烧成灰的电视机,鬼也能看,也能用,那么我提醒你,电视机要通电的,没有发电厂,这个电视怎么用?你忘了烧一个发电厂了嘛!搞这样的迷信,到底有功德还是有罪过啊,佛教不是鬼教。 不靠一句佛号给死人唸经过日子 你们的师父、佛教协会推荐你们来学习,真是为你们的前途考虑啊!时代发展得这么快,你们看过《音声海》界诠法师在居士林讲经,每次都批判末法时期的错误现象,很多善知识都起来讲话了。因为这十多年来,受了海外音像制品的影响,许多观点是不对的。《普陀山佛教》有篇文章叫《佛号岂能替代佛法?》,还仅仅登了原稿的一部分。你们小庙也要看清楚自己的前途,不能只要一句佛号。还有孤山寺的刊物《鹿苑之音》,每期都在批判会集本,还有一篇文章说《这是净土法门的悲哀》,好些法师都在讲话时批判,有说“我是忍无可忍啊。”你们还看不清楚吗?今后还想过靠一句佛号给死人唸经的日子吗? 时代在突飞猛进,弘扬佛法才功德无量 赶快好好地学法,将来前途光明,功德无量,至少可以当佛学院的老师吧,乃至于你有极大的智慧辩才,你将来就是一个大法师。咱们就不说佛门的功德吧,就想想你个人的前途,你去学某些老一辈样,等你做当家了,也去收一些孤儿抱抱。我说这个话,是不是为了你们啊?我是挨着别人的闲话与诽谤在弘扬正法,到底为了谁?有句俗话:“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时代在发展,你们真能跟上时代突飞猛进地把佛教的正法弘扬出去,这才功德无量。现在科学发达,弘扬起来也快得很。 上士修菩萨法,自苦他安乐 自己苦学成就,就可以给广大众生安乐 既然你们的师父能够做到一颗菩萨心,放你们来学习,你们也应该有一颗菩萨心,想想苦难的众生吧。一个发达的城市生活条件多好,但他们愚痴颠倒;即使这个佛学苑条件苦一点,自苦他安乐嘛。愿意自己受点苦,学成就了,能给广大的众生安乐,也至少要有一点点你们师父这种菩萨心的精神啊! 自苦他安乐就是菩萨修法 自苦他安乐就是上士修法。菩萨全称叫菩提萨埵,自己要求觉悟,又能够使别人觉悟,这样就是菩萨。不要把佛教里的一切看得神乎其神,好像菩萨都在天上,能够腾空,能够到他方世界,像观世音菩萨,十方普闻,救苦救难,一刹那就到,这是大菩萨。真正照菩萨这个名字来解说是“自觉觉他”。 不忍辱是修不起来的 修上士的人,要完成自苦他安乐,最最扼要的,要抓一个忍辱,不忍辱是修不起来的。护法菩萨,经常会来考验的,可是你不会知道的。考验你修行功夫,并不是问你:“佛号念多少了?”从前有个老修行,在山上苦修,过年的时候,贴了一副门联,其中有一句就是“十年没有冒烟”,他在这个小茅篷里住了10年,不要说冒火了,烟都没有冒过,你们知道冒火之前首先要冒烟的。过不久来了一个小姑娘,对着他骂,骂他装模作样。那个老修行确实有点修行功夫,心想我在里边打坐又没惹你。再想想:孩子不懂事,别理她。坐没多久小姑娘又骂了。“别装下去了,你给我起来。”老修行想:小姑娘怎么这么野蛮?一想:哎,肯定是村里人,算了算了,我是修行人,骂不还骂。小姑娘说:“你再装模作样,我爬到你屋顶上把你的瓦都丢下来。”(众笑)老和尚气啊,还是没动,到底10年功夫。谁知道小姑娘真的爬上去了,老和尚这个茅草屋,怕风刮掉,所以去捡了没几块瓦片盖着啦,只听到小姑娘把它“啪”一下丢下来,嚯,丢得老修行心“怦怦”跳(众笑),丢了一块,又来一块,老和尚再也坐不住了,就起来骂:“哪来的野小子,你给我下来。”结果小姑娘下来了,朝他笑笑,“老修行,十年没冒烟,今天怎么冒火了?”说完这句话,小姑娘不见了。这是对老修行的指点,你功夫还没有到家,别吹大话了。 弘扬正法,发菩提心,护法自会来护持 还有,也讲讲我的体会,我这个老师又不出名,可是要学法的人自会来,都有因缘。是护法的力量,咱们修这个法,都有护法,如果护法肯护你的法,护法决定有办法,那要看你了,是不是在搞名利啊,有没有法啊,是不是发菩提心啊,如果你确实是正法,发菩提心的,那么他就来护持你。 你没有法,护法神没事干,走了 有的地方,有人问我,一个老生病,一个奇奇怪怪有恐怖事,所谓非人之类在搞他,便说:“怎么没护法了,应该有护法神啊。”护法嘛,你有法,他就来护你,你没有法,他来干什么?走了。如果有不走的,那叫土地神,称护方神,他是护你这个地方的。 人流转生死,是被感情所绑 人流转生死,是被感情所绑 我这次讲心理学,讲到后面,全讲情感问题。心理问题主要就在情感中,过去我在社会上讲心理导引,听众大都是知识分子。我常说世间上最苦的人就是重感情的人,感情越重,这个人越苦。人所以流转生死,还不是被感情所绑?被六道轮转的这种世俗感情所绑。 菩萨的感情如阳光普照大地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上的男女青年,一个说:“我是重感情的人。”另一个也说:“我也是重感情的人。”谈得拢了。重感情的人一模一样吗?假如你重感情是十分,而对方也是重感情,但跟你比起来,只能算七分。如果起个反复,那么重七分感情的人还过得过去,十分感情的人只好去上吊。能错用感情吗? 菩萨的感情是什么?菩萨的感情是对广大众生的感情,一点坏处也没有。专门对某一个人有感情,抛弃了广大众生,这是世俗感情。两个人有感情了,结婚了,欢欢喜喜,所以只有两个喜,叫双“囍”,从来也没有看见过双喜旁边再加一个喜。所以世俗感情是狭隘的感情,我们的感情是智慧的感情,犹如天空的太阳普照大地,对每个众生都照到,输送温暖,这就是菩萨的感情。 修上士法,成佛决定有希望 这就是上士应该知道的道理,你修上士法,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上去,成佛决定有希望,因为你已经走在这条路上了,早晚能够走得到的,所以希望大家要懂。 三士都要懂,走路要一步步来,你三种可以同时抓,也修止恶修善,也修出离乘,断烦恼,也修菩萨法,对广大众生产生广大的感情,但是真正要打基础,扎扎实实的,还是要有步骤,修行人的三格到此讲完了。(2001.3.24 第二讲完) 高尚的人修五戒十善会更高尚 前两次讲过,通常所称的人格是指道德修养来说,把它归纳成三格:一个是高尚的人格,一个是卑鄙的人格,一个几乎是不讲人格的,这三种人全都是人。不是人的众生有情,就不能以人的规格去讲,既然是人就应该以人的规格来看,高尚的人如果他肯信佛,再加上佛教的五戒十善,他就会往更高的方面去。 卑鄙的人信佛也会觉悟 人格卑鄙的人,如果他肯信佛,还是有希望的,因为他会觉悟,纠正自己过去没有觉悟的时候种种卑鄙的心态、卑鄙的行为,所以还是有希望的。我们不能把人看死,说不能一棍子打死,就是这个道理。 不能让好与坏的影响混合起来 佛法是广度众生的,好人使他更好,不好的人使他转变成好。度进佛门以后,如果不懂佛法,他在受到环境的影响时,或许坏的影响居多,好的居少,这个人要转变就困难了。因为佛法的影响跟坏的影响混合在一起,他自己的能力可能很难分得开来,成了一个混合体,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想保留卑劣行为的人,佛也救不了 想保留卑鄙行为的人,佛也救不了 一个人觉得佛法好,又想保留自己种种卑劣的行为、心态,这个人佛也救不了的。如果他素质比较好一点,善根比较厚一点,在现在世的环境里,还能转得过来。如果善根很薄,习气很重,不肯放下,再加上受了邪知见的影响,越来越深,谁也没办法。好比做饼,面跟油搞在一起,你越加工,越渗透得厉害,谁也没有本事能够把面粉跟油分开来,这种现象叫面入油,油入面。所以到这个时候,即使他受到了一点佛法的知识,也难起作用。 亲近邪师邪说,就把佛法挤掉了 最可怕的是,进佛门后,尽受邪师邪说的影响,不肯听佛法,不肯亲近善知识,跟邪说的徒众打成一片 ,知见顽固,好像末法时期,唯有他们是正确的,他们根据什么?根据他们所崇拜的人,好像唯有那个人才能够在末法时期像救世主那样,他们把释迦佛和释迦佛的法都排挤掉了,或者讲偏了,在这些地方释迦佛和释迦佛的法已经靠边站了。 抽掉了学法断烦恼,就成了宗教 为什么这些邪的道理能够发展很快,而且得到不少人的爱好、信仰?原因是既不触犯别人的烦恼,也不触犯别人的习气,有时候虽装模作样提一提,却一略而过,大讲特讲人世间苦,赶快照我的方法去修,修什么呢?不是修怎样去断烦恼,而是赶快离开这个世界。宗教就是这样,道教到太上老君那里去,基督教到上帝那里去,描绘得是如此如此的好。佛有时候也介绍众生到好的地方去,那是要经过学法断烦恼,抽掉了这个,还像什么佛教呢?岂不跟宗教没有两样了? 佛法跟自己习气有抵触,就听不进去了 宗教的成立只要两个因素,一个叫信仰,一个叫祈祷。比较高一级的宗教,还讲一点道理给你听,并不能够把你的烦恼彻底断尽,仅仅是劝人为善,做一个好人。尤其到后世,人的烦恼越来越重,习气越来越深,知见越来越邪,那就更难接受佛法了,因为佛法一讲,处处跟自己抵触,听不进去了。 是众生的烦恼,形成了佛法的不圆满 佛法第一步就教导众生离欲,离开五欲,佛讲过,“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你进到佛门来,想求福报,钱越多,享受越好,佛教你不要这么做,你听不进去了;叫你不要打扮,你又听不进去;不要戴金链条,听不进去了;皮鞋不要那么多,听不进去了;不要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听不进去……谁贪得厉害,谁最反感。贪喝酒的,一进佛门,听说酒有这么多害处,以后还要变酒鬼,这简直在骂我。喜欢打牌的,我提到打牌是卑鄙的,听不进去了。他需要的佛法,仅仅是他所需要的那一点点。所以到了后世的众生,就自然形成了佛法的不圆满,这都是众生的烦恼、业力关系。 要引进佛法的圆满的大门里去 过去有些修行人,可能为了方便起见,把佛法分开来,讨众生欢喜,能够在度众生上快一点,结果他缺乏一个智慧,不知道这样发展下去佛法越来越分裂了。把圆满的东西分裂了,有什么好处呢?你只能以善巧方便使众生从这个门进去,进到佛法的圆满的大门里去。 不愿改变邪见,每个地方充老大 可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讲方便的却越来越偏,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不完整,掺杂的邪知见也越来越多。假如众生过去世的善根很差,而由过去世的累积而等流下来的邪见倒不少,贪五欲的心很重,脾气顽嚣又不愿意改变,每个地方自己都要充老大,这个谁也救不了他。 猴子不是战斗胜佛 猴子不是战斗胜佛 菜姑自称出家人,福鼎称“净人”,弘一法师称“清信女”。清信女就是居士,她们一般忙于经忏佛事,对佛法所知甚少。闽南有个清信女主持的庙里,竟在阿弥陀佛两旁供起了唐僧和孙行者,把《西游记》里的神话全搬上去了,这样,佛法就不起作用了。我们曾在那里住过,有一天,同学把三圣殿的门开迟了点,那位老人就发脾气,认为得罪了“战斗胜佛”,原来她们按照《西游记》的说法把猴子孙悟空当作战斗胜佛。把神话小说当作实有其事,而且与阿弥陀佛并立地供在旁边,实在是无知可笑。一个猴子,门开迟了要发脾气,是不是猴子每天早晨天刚亮,要出去翻个跟斗十万八千里? 狮子虫靠咬狮子来养活自己 把佛教破坏,这个罪重啊!可是偏偏是佛弟子在破坏,所以释迦佛把将来败坏佛教事业的佛弟子称为狮子虫,靠狮子身上的血养活自己,为了要吸血,就必须要咬狮子。 不要做一个没有人格的佛弟子 第三种更糟了,带着没有人格的习气,到庙里烧烧香,拜拜佛,想求求菩萨保佑,也算是善男信女啊,磕三个头就算佛弟子了,会说五个“能持”,就算居士了,其实什么也不懂。有些人进了佛门,素质低得不能再低了,种种烦恼恶业,做一个没有人格的佛弟子。 年轻时不改,老来更难改 进了佛门,要改掉坏脾气、坏习气,不靠释迦佛的法给你培训行吗?不听佛法或者不接受佛法,那是改变不了的。年轻人是黄金时代,年轻时代要改变是很快的,具足极大的希望。古今中外无论哪个国家,对年轻一代都是特别重视,因为有希望。年轻不改变,老来更不能改变,老气横秋啊,所谓朽木不可雕也。一般老人都自称“老朽”,没用了,就好比朽木那样,朽木你用刀去雕刻,里边全成粉末了,怎么雕啊?所以辜负了年轻时光,对自己实在是大逆不道。 人道不够格,当然往下堕了 人格都没有了,人这一格放不进去了。因为你还有活在人间的这种福气,等到你福气享完,一死,你这个中阴身放到哪里去?人道不够格,当然往下堕了。 人天乘的求乐,非吃喝玩乐 从修行的角度来看,修行的人格,我们把它归为人天乘、出离乘、菩萨乘三格。 人天乘求乐,求乐不是世俗的吃喝玩乐,而是听佛的教导,止恶修善,要培福。福气这个果报确实是有的,如果你有要紧的事情,半夜出门要找一辆车很困难。没福气的人在周围马路上转圈子,一辆也不见,急死也没有用,有福气的人,你刚走到胡同口,上海叫弄堂口,过来一辆出租车,“呜”一下,停下来,车上人下了车,你就能上车。所以要修人天乘,要修福气。 要清福不要洪福,这句要分析 我年轻时候就听说“要清福,不要洪福”。清福是什么?就是生活虽然简单,可是很清闲安定,称为“清福”。大官、大老板、大富豪,吃喝玩乐,尽情享受,有那么多人在他身边,要啥有啥,这叫“洪福”。那么这句话对不对呢?我从前也相信,但现在要分析分析,对,对在哪里,错,错在哪里。 有了福气应该要布施供养 佛早就说过,要培福,又说,迷在五欲里要下地狱。要增长福气,可不要去享受福气,这不是说全了吗?说要清福不要洪福,听起来不错,因为洪福容易使你迷呀,可是你有佛说的那么样清楚吗?你何必把佛的话改变?佛说要培福还要惜福,不要浪费自己的福报,有了福气应该修供养布施,为什么不这么说呢? 没有福气干得成什么事 说要清福不要洪福,这句话容易使人误解成不要求福报。如果连做人的福气都没有,能进入人道吗?就算进入人道了,没有福气,你干得成什么事情呢?譬如你们今天来闽东佛学苑学习,证明你们有福气的,如果闽东佛学苑没有这所楼房,咱们到哪儿上课去啊?如果没有房子,咱们到哪儿去说法?没有一个寺院,提供不出一个讲堂,你这个福气没有,也听不到法啊。那么既然不要福气,那就等于用不着培福了。再想一想,既然有了福气就要迷,那么岂不培了福来世再在娑婆世界做人就更迷了?所以赶快赶快离开娑婆世界。要离开娑婆世界求往生,不可少福德因缘,所以赶快培福,原来拐了个弯。 有福气不一定会迷掉 作为一个佛弟子就应该要培福。说有了福气来世做人会迷掉,那你现在生活怎么样?“我算不上富翁么,也过得不错,孩子全有工作,有个儿子出国了,我自己生活也很好,所以我现在有条件、有时间进佛门修行。”那你并没有迷嘛。我们文教部的同学,一般工资,深圳、厦门比较高,有的七千八千,一万五。他们不要了,来到这儿,他们没有迷嘛。从前有当老板的,乃至于大地主,最后还是出家了,连皇帝也当和尚,因为没有迷嘛。所以不根据事实,搞片面,离开了佛的教导,这些好话已经不能算好话了。 说“三教是一家”,佛教就会变颜色 很多进了佛门的佛弟子认为儒教、道教都可以在佛门里讲。在国内,还没有人提出来耶稣基督也可以讲。现在海外已经有人在提倡:耶稣教、基督教,我们佛教徒也应该学。皈依戒也不遵守了!我22岁信佛,义父跟我说:“我几个孩子都比不上你呀,你今天能学佛经,你比他们了不起,佛教、道教、儒教本是一家。”我马上回答:“不对,是三家。”书香门第的义父以前从来没有跟我讲过一句气话,听到这句话气得来说了一句:“你叫做不是我亲生儿子,是我亲生儿子,我一个耳光打过来。”喏,这就是儒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封建意识极其浓厚,拿到佛教里来,就会改变佛教的颜色。① (注①根据傅味琴讲稿编,小标题为编者所加,2001.4.6第三讲未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傅味琴
一、行正道 为求人间天上快乐,止恶修善
二、断除烦恼 为彻底铲除苦的根源,修解脱道
三、一心利他 为净化人心,利乐有情,愿自苦他安乐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傅味琴
一、行正道 为求人间天上快乐,止恶修善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傅味琴
二、断除烦恼 为彻底铲除苦的根源,修解脱道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傅味琴
二、断除烦恼 为彻底铲除苦的根源,修解脱道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傅味琴
二、断除烦恼 为彻底铲除苦的根源,修解脱道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傅味琴
三、一心利他 为净化人心,利乐有情,愿自苦他安乐
不是生活的依靠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傅味琴
三、一心利他 为净化人心,利乐有情,愿自苦他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