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灵岩法要》叁、劝信愿专称【二】
《灵岩法要》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一漏。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增广上·与陈锡周居士书) 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增广上·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无论业之轻重、惑之厚薄,但能信愿念佛,无一不获往生。(增广下·观无量寿佛经石印流通序) 【注】「若信愿具足,则万不一漏。」此明往生正因也,即如《要解》所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是故,修学净土者,但能信得及,则西方有分,往生无疑矣。不论功夫深浅,不论功德大小,不论根机善恶。如善导大师所云:不问时节久近,不问时处诸缘,不问罪福多少。又如法照禅师所云: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若论往生正因之文,三经皆明,详在《观经》。其言: 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此是经文最直截了当言往生正因者,善导大师依此而辨定三心以为往生正因,具三心者,必得往生。后来演变为以信愿为正因之说,言辞有异,大义则同。 净土法门,有教无类。凡圣智愚,等蒙摄受。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渊悬隔。信愿忆念,定生佛国。 尽人信念,尽人往生。佛有誓愿,现有仪型。 智宜女士,念佛心切。念未数年,竟蒙佛接。 愿见闻者,各事修持。预莲池会,何乐如之。 (续编下·净土法门殊胜颂(唯其法门殊胜故,智宜女士得往生。)) 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只想求富贵,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净土。其不得生西方,只怪自己不发愿,不能怪弥陀慈父不来接引。若能发愿求生,总是能去的。(三编下·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有信愿,决定往生;无信愿,决不得往生。(续编上·复智乐居士书) 净土一门,专重佛力。以佛力故,虽罪业深重,若具信愿,皆得往生。(三编上·复陈士牧居士书一(甲子年正月二十一日)) 青楼女子,所作下贱,果能信仰于佛,常生惭愧,常念佛号,求生西方,尚可蒙佛接引,直登九品,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佛种种方便引诱众生种出世因,故于五戒,任彼受一、二、三、四及全。何以令不全受?以彼或有势不能守故。如屠户不能持杀戒,尚可持余四戒。娼女不能持邪YIN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佛之深恩厚德,如天普覆,如地普载,不以一眚弃其本具之佛性。世之自高自大者,见人一短,即有千长亦不以为然,佛则不如是。《龙舒净土文》有「普劝门」一卷,详说所以然。凡列名有三十多,内有屠户、渔人、做酒者,即在风尘青楼女子者。皆言:如能改业,固为最善。如不能改,当生惭愧,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果能信愿真切,亦可高登九品,何止不堕地狱等乎?(三编上·复恒惭法师书二) 【注】净土一法,本为凡夫故,大悲于苦者故,无论罪业轻重,念佛无不往生。下至五逆十恶,亦蒙佛光摄取。经有明文,事有见证,真实不虚。凡夫业力虽重,不如弥陀愿力宏深。所谓石头虽重,乘船可度也。垢障凡夫,当于此法,深信勿疑。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谓其难以入道而已。果能专精念佛,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示,瞎子不能看经,究有何碍?喑者无声,哑者不会说话,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临终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认真念佛,则不得往生,非此等人虽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于残废缺手缺脚者,与此盲聋喑哑者同。此之说话,盖是误会《往生论》偈之所致也。偈云:「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乃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绝无有可以讥毁、可以厌嫌之名字耳。下即列出讥嫌之名数种,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声闻、缘觉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乃谓西方无有女人,与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西方虽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属发大乘心者,绝无不发大心之声闻缘觉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说。无智慧人,认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错大矣。(三编上·复宗灵法师书) 洋烟一事,其害甚深。《文钞》后附有戒烟神方,灵极,许多人皆戒好。有戒不好者,皆彼身体另有痼疾。汝且依之,作双倍日期缓戒,则可断此祸根矣。至于往生,固不在戒与不戒也。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发切愿,一心念佛,无一不往生者。(三编下·复李吉人居士书) 欲生净土,须先认清宗旨。普通修持,无不以开悟为希冀,而开悟一事,亦非易易。 若知净土宗旨,决不预期开悟。 若不注重信愿,开悟亦难了脱。 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 (三编下·复方家范居士书)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增广上·复黄涵之居士书三) 净土之法门,以信愿为导。有真信切愿,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已得一心,亦难往生。(宗门人念佛,多不讲信愿,则仍属自力,难蒙佛力。以其彼既不感,佛难垂应。此一著要紧之极,故为道破。)(三编上·复王诚中居士书) 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续编上·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净土法门,犹如大海。长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证齐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恶者,亦预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自己决志求生,唯当企及于此。若谓非此决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条,不依佛说矣。(增广上·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云:「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今善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恶业何矣。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净土一法,须另具只眼,不得以常途教义相例。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增广上·复濮大凡居士书)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三编上·复何希净居士书(民廿六 七月廿三))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续编上·复朱德大居士书(民国二十一年)) 所言作事亦不忘念佛,此系念心纯熟之相,何可名昏沉,归于无记?然亦非无念而念,但系无念而念之气分。若即认此为无念而念,则有类于钻木见烟,而谓得火,即便息钻,火便无由可得矣。汝之功夫颇好,到此境界,亦不容易。然须专精用功,且莫学今之好高务胜、见异思迁者,则将来之益,自可有不思议处。然此是「行」门中事,「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工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则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三编下·复李觐丹居士书六) 净土一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或专崇行持,而不尚信愿,则执事废理,仍属自力法门。与专以自性唯心,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同一过失。(三编下·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故只求相应,致起魔境。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汝只知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时种种不相宜之障碍,因打饿七,此事险极。吃饱饭,尚不能相应,到饿的要死的时候,还能相应么?如必要打饿七,请下山到别处去打,灵岩决不许开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应,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当必病愈身安。即世寿已尽,亦当正念昭彰,随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来生后世的念头。汝往生的心尚不专一,则决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续编上·复慧空大师书(民国二十五年)) 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增广上·复袁福球居士书)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著魔。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而均不得往生也。理本无障,因汝以无理为理,而自生障碍,又复尤谁?……汝真可谓第一狂人,世荣心,如海波汹涌。而又欲立刻风平浪静,澄湛不动。其急欲求不动之心,正是群动之本。又如釜沸,极力加火,以求不沸,其可得乎?光与汝所说者,乃息风抽薪之事。汝不详察,尚谓是扬波益沸,岂不大可哀哉!汝且详阅《文钞》、《嘉言录》,当不至有负于汝。(三编下·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往生净土,固贵久修。然其所重,在乎决定不易之志愿耳。彼终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报者,纵令精进,因其心愿尚恋此娑婆,何得有生极乐之望乎?固知信愿,实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也。(三编上·复智圆居士书) 修余法门,欲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诚为甚难希有之事。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由是西天东土,菩萨祖师,高僧巨儒,莫不以此自利利他。(增广下·净土释疑序)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者,况福峻临终正念昭彰,作问讯顶礼等相,而死后身体柔软洁净,颜貌如生,又何必以彼工夫浅为疑乎?夫弥陀愿王,十念尚度,况彼精进修持已二三年,又有何疑?世有种人,志意下劣,虽常念佛,不求往生,唯欲求人天福报。此种人纵毕世修行,只得来生之痴福而已!有正信者,自己以信愿感佛,佛以慈悲摄受,感应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又何须问彼见佛与否,方可断判也。(增广上·复郁智朗居士书) 不但精粹纯笃之人,决定往生,即五逆十恶之流,临终能生大惭愧,生大怖畏,志心念佛数声,随即命终者,亦得决定往生。以佛慈广大,专以度生为事。一念回光,即蒙摄受。所谓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也。(增广上·复岳仙峤居士书) 念佛有信愿,决定会临终往生西方。无信愿,则只得人天福报而已。有信无愿不名真信,有愿无信不名真愿。信愿二法,如车之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三编上·复琳圃居士书)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三编下·净土法门说要) 汝所说往生者少,实由信愿不真切之所致。信愿若真切,即临终始念,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来生福报之梦,何能得生?此病根也,不可不知。(三编下·复李少垣居士书一民十八 十月廿三)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通通皆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其难也难如登天。现在全世界,恐亦难有几个做得到的人。若志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有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轮船过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续编上·致戚友卿先生书民国 二十年) 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然一生西方,则生死已了,烦恼不生,已与在此地久用功夫,断烦恼净尽了生死者相同。故念佛决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彼离信愿以教人念佛求开悟之开示,切不可依。(续编上·与张静江居士书民国二十四年) 若论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况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三世不易之常谈,三根普被之妙道也。宜通身靠倒,庶亲证实益耳。(增广上·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修净业人,著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有实益。若肯守此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三编下·复江易园居士书一) 果能老实念佛,乘弥陀之愿船,归极乐净土家乡,是可预卜。(续编上·复于归净居士书(民国二十二年)) 若朝闻道 夕死可矣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增广上·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我等但老实念佛,只求临终往生即已。至于现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来花放。倘先设一想念,则反成障碍。如断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严冬而欲花放,若能得者,便属怪事。(三编下·复惟佛居士书)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