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利乐有情是往生净土的重要资粮——谈人间佛教与净宗修持的关系


 2021/2/1    下载DOC文档    

生活中的佛教

利乐有情是往生净土的重要资粮

——谈人间佛教与净宗修持的关系

净土宗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足“欣”、“厌”二心。一般认为只要认识娑婆之苦,厌离娑婆,再能精进念佛,方可报终往生净土。因此,净宗行人往往认为“净宗修持”与“人间佛教”是两码事,是难以协调的。因为他们只觉得想要一心不乱持佛名号,就必定要放下万缘,专心念佛。认为念佛不一,不能往生。我则认为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片面理解净宗修持的结果。如此,非但难以实践“人间佛教”,更有碍于往生生品的提高。

众所周知,念佛法门是依据净土“五经一论”及其他大乘教典而建立的。而人间佛教则是五乘佛教中的前二乘——人乘、天乘,是属于世间法,世间法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它有益于社会道德的提高,大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太虚大师早就提倡“菩萨学处”或“人乘佛教”。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赵朴初居十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说“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问,佛法是源出人间并利益人问的,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人间佛教与上求佛道的关系

那么,这种人间佛教与我们上求佛道又有什么关系呢?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能成佛。但是必须发菩提心,行菩萨行。就是说要在做好人的基础上,才能学佛、成佛。亦即是太虚大师说过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实质上亦即是释迦世尊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因此我们修习五戒、十善、六度、四摄,是修菩萨行成就佛道的必经之路。

人间佛教与往生净土的关系

修习人间佛教与往生净土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做不是与具足欣、厌的往生法门相违背吗?我说不会的!现在让我们共同打开经典,看一下释尊教导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真正条件:

《无量寿佛经》中无量寿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九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小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观无量寿佛经》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同经又说:

“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此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

 “上品下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极乐世界。”

“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因为净土是方便法门,故下品三生,即使是作诸恶业的众生,在其命欲终时,如能至心称佛名号,亦可众罪消灭,往生极乐世界。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我们看了上面的引文之后,可以明白:

一、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说的“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与上、中二品六生中的“以此善根、功德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国。”这是往生的必要条件。

经文中所说的“功德”、“善根”,以愿力将所修善业,回向净土,转为往生之功德资粮,如果没有发愿回向之心,则所修善业只是人天福报。仅有往生之愿,而无可回向之功德善业,也入不了上二品六生,因无“生因”故。

只有具足“功德善业”,又能“发愿回向”的人,才能把轮回因的善业,转为往生净土的因。要牢记,其关键在于“发愿回向”。

二、净土教义与佛教他宗一样,亦依“行业果报”之因果律而建立,经有明文,我们试看《无量寿佛经》说:“佛语阿难,行业果报,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当然包括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在内)亦不可思议,其诸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之地,故能尔耳。”依此之义,并据以上所引上、中二品六生之因,皆依行业之功德高下,而定其品位及证果迟速。下品三生,则依恶业轻重与所余善根之多少,以及阿弥陀佛名号,回恶向善之行业,感阿弥陀佛行胜方便,使众罪消灭,善根增长,临终十念,得生净土。净土三经,处处教我们修行善业,并以往生品位、果报,激励我们多修善业,净宗历代祖师,如十三祖印光大师,亦在《净土五经重刊序》中说:“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即指此意。

《无量寿佛经》中所有经文,都是劝我们多修善业的。除说三辈往生劝修善业外,还特别注重现生修善,经中说:“佛语弥勒:‘世间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灭众恶,悉令就善’。”又说:“汝今诸天人民,及后世人,得佛经语,当熟思之。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上为善,率化其下,转相敕令,各自端守,尊圣敬善,仁慈博爱,佛语教诲,无敢亏负,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途无量忧怖苦痛之道,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佛陀反复叮嘱,劝我们修善根,就为的是作往生之因缘,难道我们净业行人还可以忽视行善吗?难道还能说净宗修持与人间佛教无关吗?

我们都知道,净宗所讲的往生,是仗自、他二力。虽仗佛力,亦须行人的深信、发愿,力行精进修持,否则必不能感应道交,难以往生。修行三皈、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则是培植德本的方法,是净业行人争取品位高增的阶梯。故应好好修习。

此外,我们在理上还应明了:净业行人,最好依念佛一行入“一行三昧”,以念佛一行融通世间、出世间法。在明心之基础上,修理事不二,世间出世间不二,佛与我不二,净土与此土不二的念佛法门。即动静忙闲不忘念佛,打成一片。静时念念系佛,动时(工作中)以佛为榜样,以佛心广行利益众生之事,以一切世间善事为建设人间极乐之手段,作往生西方净土之资粮。而此二事二而不二,这在理论上既可破佛与我,净土与此土为二的执着,在事上则可变理未彻的纯欣净厌秽的消极往生,为有益世间的、积极的净土法门。

在实际行持上,则可有所侧重。年纪轻时,应以佛心广行善事为主,多积福德。至晚年则转向以修行念佛为主,还可结期闭关,以期实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业行人能如此精进,则名为“老实念佛”。人间即净土,人问佛教不就是净宗修持的路径吗?阿弥陀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