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八讲


 2021/1/2    下载DOC文档    

佛光禅师解读《金刚经》第八讲

我们把昨天的大概回忆一下。我们修学般若思想的时候呢,这般若思想,我们从哪能够感受到它的圆满,那种力量呢?人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总要依照和遵循自己的一个所谓的原则。而这个原则从哪儿来呢?我们作为正常状态下的生命体,好象这原则是固有的东西,从自己的意识层面认为,这个东西好象是固有的,本来就有的。

我们生下来几十年,我们没有办法认识几十年前的你,未生以前的你,没有办法认识到,凭我们现在这种人的能力,你只能知道你记事以来,有意识以来的东西,你并不能回忆起来未生以前的你。所以说我们只能说从有现象界生命里,从这个里头来剖析一下,我们所修学的般若思想那种实质的存在。

因为你从空性本体来说,那个我们好象太虚无飘渺,对于我们现象界生命意识层面的理解来说,好象有点虚无飘渺。我们讲空啊,讲有啊,好象跟我们现实不是很搭钩的。就是说佛微妙的功德利益,我们从佛典的记载以及自己学佛的这种经验感受,以及你自己的所见所闻,你又认为这个东西,它是有存在的,它是存在于你这个生命个体的外面。

我们认为,这个佛是存在于我们生命个体的外面,这是我们理解的常规。它是不是究竟的呢?正确的呢?不得而知。所以说我们对自身那种生命的现象那种感知和感悟,是不是符合某一种道理的,也不得而知。所以自己呢,就妄加揣测,自然而然在成长的环境过程当中就形成了一个所谓的自我为中心的人性思想,这是人性思想的来源。

人性思想没有一定的标准,因为人类社会是多元化的,它并非某一个主体所主宰的东西,它是多元化的,它是很多元素组成的人类社会,不光是人类本身自己。

所以说我们修学般若思想的时候,就要去观察什么呢?因为般若思想也称为绝对真理。而这个绝对真理跟我们现象界这个意识层面这个生命,到底有什么关联呢?我们学了它又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好多人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所以说每当我们碰上这个问题的时候啊,好象就是被佛所讲的真理有一个动摇的观念,就是他信念力就不是绝对的,他那个信念力就不能发生绝对的那种力量和深度。所以说你得到的利益也就不以会圆满的状态出现,以最好的状态出现。

为什么呢?怎么跟你说呢?比如说你修行,你修法,修修修,在你所理解的常规意识里认为:“我拜佛、念佛、修学啊,应该一切吉祥啊,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这是你的认为。你的意识层面理解的那个佛呢,就是一个什么呢?就是一个神。就是在你那个生命体外面有一个……

这是人们的常规思维呀:“我既然念佛,我既然烧香,我既然磕头,佛你就该让我怎么样怎么样。”这是我们常理的思维,它这种思维一旦建立起来,而且普通都是这么认为,这种意识观念根深蒂固的深入人心啊。好,这个就麻了大烦了。这个认识恰恰是学习真实佛法智慧的障碍,这叫人我思想,这种隔离。你就包括我们J居士,也认为:“我学佛,应该有点什么感觉。”那个是错误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那你说:“无”,对不对?无也不对。你有执,就是错的。因为你有执的时候,你那个空性的那种力量它就不显示。啥叫不显示?它成挂碍了嘛。你心无挂碍才行啊,你那个认识没有障碍。你那个认识、信念和行为没有障碍了,你圆满的福德智慧才会显现出来。

什么是圆满福德?你做的一切事都会成为增上的,都会成为你增上的绝对的助缘。而并非你心存任何一种观念,然后去修学佛法的绝对真理。你心存一个观念,你认为:“我学佛,应该有什么……。”错了。你本有的东西,那个东西不是修学来的,不是说我修行来的,修出来一个什么东西,不是,那是你本有的东西。

你通过什么去显现它呢?你通过念觉性,这个觉性的不执,没有挂碍,直接就进入绝对的那种状态了。而并非是说什么我要通过意识思维,然后六根再去造作,那是业。明白吗?那叫业报,那个不是本有的绝对的东西。而本有的绝对的东西一切现成,你去觉悟它你就能使唤它。知道吗?你去唤醒它,就能使唤它。你不唤醒它你到头来没有意义,真的,做任何东西没有意义。

前面我们经文讲过,哪怕你用满恒河沙那么多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布施,你不如怎么样?你不如去显现本有真理那种真实的成份和氛围去。这就是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差别,这就是世间法和出世间道的差异性。这个完全就是一念之间的差别,你的一念生执心,一念生执著,你就是世间道,哪怕你做了那么大的行为,你也是有漏的凡夫相,因为什么?因为你在相对法里,你不是绝对的境界。

你只要心中产生任何一种感受的时候,你就记住,当下要觉悟。你心念里头突然冒出一种感受,有、无、好、坏、无明什么,全部都是感受,赶快觉悟,因为它跟空性不相应。空性是什么?《心经》告诉你:“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一切的感受,六根六尘六识,在它那里头是不存在的,是幻有的,幻有就不是真实有的。所以说你一旦升起来这个六根对六尘你产生六识,十八界生,一念起就有十八界生啊,你一念生执著,十八界自然化现,所以这时候你赶快觉悟,你觉悟的话,返本还原归至空性。空性是现成的,我们那个空性是现成的,你只要觉悟它,你就能使唤它。

怎么觉悟它?我们不是讲了好多例子吗?我们那个心情,心和情,是两个东西。情是执著,你念头的执著点,那执著点跟那念头本体呀,其实是不相挂碍的,你再好再坏跟你的心没有关系,对不对?跟你心念并没关系呀!这个道理我跟你们讲过多少遍。你心情再好,也会过去,也会生灭呀,有生必有灭呀,对不对?但是你那心情“感觉”不会灭哦,你的“感觉”并不会灭。

我们现在修学般若思想的一个目的就是什么呢?要去抓住根本而摆脱现象的约束和束缚。抓住它那个根本,啥根本呢?——什么在感觉?我要这个东西。我不要“被感觉”那个东西,那个东西是不真实的,那个不是我们的,那是我们心里头变出来的影儿。

这个观念能理解吗?你的现象生活里头也就是这意思啊,现象生活里头,你一想,好,能好到哪儿去,对不对?坏,能坏到哪儿去?好坏都会过去。阴天,晴天,月有阴晴圆缺,其实月亮有变化吗?没有变化,其实月亮这个本体并没有变化,对不对?你看,我的心情再不好,心情再好,不一样过去了吗?你总有办法让它过去呀,不是你总有办法,那是你的那个本性,你那个觉性,它自然而然就要解脱这些现象。因为这些现象跟它是不搭旮的,明白吗?就是我们生命意识层面这个意识啊,跟我们本体是不搭旮的,就象空中的灰尘一样。

你看,虚空里的灰尘再多,它也得落下来吧,对不对?你说那个空里头能存得住灰尘吗?存不住啊。就是这道理。我们那个心体本空啊,那为什么我们搞不定它呢?很简单,因为心有执嘛。你的念觉力执著了,就是我们那个觉性啊,在执那个幻像为实有。执那个幻像为实有的同时,你就被幻像所拘束住了。

何为幻像呢?色受想行识都是幻像,我们所见的山河大地,人生观念什么全部都是幻像,全部都是我们心里头那个障碍,知道吗?你看重它,你就把本觉性忘失掉了。

本觉性是什么?你本来有的真实生命状态,那本来有的真实生命状态是什么?圆满、自在、无碍、清净、湛然,遍布十方啊。就是让你舍去假有的那种东西,舍去假有的而去趋于本来,趋向本来清净的自我。

那种自我是什么?不是说外道梵天,外道人认为的有一个什么“大我”,不是那个东西。

是什么?那是真实有,就象我们从梦里觉悟一样。你说梦里头那个你,跟现实中的那个你,它怎么沟通呢?你怎么就知道你在做梦呢?你为什么能知道你自己在做梦呢?唯一的一个沟通点就是那个觉性。你梦里头那个身体跟你外面的那个身体绝对是两个,不是一个,那是如幻之有,梦里的世界都叫如幻之有,是不是?但是梦里那个觉性跟梦外那个觉性是一个,它这个觉性是一个,明白吗?那个觉相它是两个,所觉相,就是所对的境界,是两个。

所以说我们就要依那个觉性去干什么?去找那个真实有的去放弃梦,自然显现本有的。梦非实有,你执著它干嘛呀?那你说:“怎么样能够知道这个梦非实有呢?”你现在开始觉悟这个真理的时候,你就有感受啦,现在就有感受,什么呢?我们所居的世界,你去观察吧,对吧?我们那个生活的空间呀、氛围呀,全部是不可得的,全都是如梦如幻的,是不是?你去思维呀,你这样的话提高你那个觉性,就象那个人在梦里头,我知道那个梦非实有了,我开始知道了,我觉悟真理的同时就是等于在梦里头我们开始知道:“哎呀,我是在做梦,我要醒啦!”这种人,就叫发心菩萨。

这种人就叫菩萨,我要觉悟了嘛!觉悟但是还没有放弃梦境,所以说觉悟有情嘛,他还有执著嘛。什么叫进入那种解脱状态,还没有完全解脱?就是已经醒了,还要迷糊,那就是所谓的那些菩萨们呀。他已经醒了,梦里头那种境界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了,知道吗?但是他那种状态没有起来,还在迷糊,还就象打个盹一样。所以说在他那感觉里头,梦还是存在有的,对不对?所以在菩萨眼里还有众生可度。但已经如幻了,他已经知道是如幻的啦,那不就跟你梦里头醒来还要迷糊不一样嘛。

这是般若思想。但是你别管那个梦里头的这个自我,还是你要醒来正迷糊的你,还是已经完全醒来的你,但是这三点,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觉性是一。觉性也就是通达空性的最佳的,它唯一的这个通道。所以说称佛为圆满的觉者,他完全把这个觉性显发出来,而得自在受用。

众生呢,他没有依觉性,他依尘而不依觉。依什么尘呢?他依这个所谓的尘相,影尘嘛,影子啊,他依的是这个。菩萨依智觉,什么依智觉呢?依理而觉嘛,依理而显觉性。佛呢,完全就是纯觉嘛,所谓圆满的觉悟者。什么叫圆满的觉悟呢?就是完全是依觉性而住。

这个依觉性是不加思维的,是不加分别不加判断的。你看,你那个觉性不需要分别,知道吗?它不需要分别,它直接就知道它是个什么玩意儿。你们心没细到那个程度,你那个觉性啊,其实是遍虚空法界无所不在的。现在外面有人喊你,你立即就知道,要是个熟人,你一下就知道他是谁,为什么?你觉性在那儿呢。你需要分别了吗?并不需要分别。

一说你家里,你那个脑子里自然有一个印象出现,这也不需要分别,那也是觉性为载体的嘛。我们心量再大,就会发现觉性那个体呀它是真的,真真实实的,它是超离意识的。为啥超离意识的呢?你看,在你那个现象生命里头有一种感受,你想想啊,我现在,我知道我在干什么,对不对?你在干什么你清楚得很,你忘了你睡觉发迷糊的时候你也清楚得很,那是什么在作用?那个东西就是觉性。

你去思维我们在任何生活境界场景里头,欸!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是往往你做不了主,为什么呢?因为你习惯被那个尘所迷惑,习惯啦,习惯被那个色声香味触法所迷惑啊。什么叫色声香味触法呢?“哎呀,今天谁谁谁说我两句,我心里头不痛快。”那你说他说你,你能少块肉多块肉啊?其实你要想开吧,他说说去吧,说也不能少块肉不能多块肉,是吧?但是就想不开:“我非得跟他吱吱气。”你说那不叫多此一举呀。

你要从那个真实的生命状态里头去思维、去观察,那不用人教你解脱,你自己都会解脱啦。还用人教你吗?那个东西跟我没有关系嘛。他骂谁呢?爱说谁说谁去。对不对,你反正那个东西跟我有啥关系?你要受他影响,那你叫神经病。你跟他一般见识,你就跟他结了业缘了,对不对?恰恰就是你不理他,你就跟他没有业缘。

就包括对自己的家人,对外面的人,你怎么了业障呢?怎么消业障呢?天天说消业障,你知道怎么消业障吗?放下执著!你去思维真理,你就放下执著了。啥叫思维真理呢?我们明明知道这个东西不可得,是不是?最简单个例子,你们管孩子,我问你们谁能管住孩子?管不住的。要是都要能管好的话,那就不存在社会危机啦,是不是,你都管好了你还会去生气呀?不可能的。那东西不是管来的。

是怎么样的?我告诉你,记住一个窍诀:你建立缘起呀。你的心量光明智慧生起来啦,他就变了。你那个缘起没有建立好,为啥呢?因为他是你的依缘哪!你那孩子是以你为所依的那个缘哪,你这个缘殊胜了,光明了,智慧福德都具足了,自然他就变了。

所以说这东西你要看清楚这个道理,就是说,你会做这个事儿,越做越省事。你不会做的时候,越做越费事,哦,累死你。“哎呀,我要管那孩子,我要怎么样怎么样。”我告诉你,累死你也干不成,管不了嘛。你怎么办?你只有去约束你自己的心灵世界,让你自己的心灵,用智慧,用福德庄严起来,福慧具足,那你的家人眷属全部都变好了,这是佛法的受用。

你不然的话,我们做什么事都是如梦幻泡影,没有用!一点用没有。你付出的辛苦再大,天天你还是操那个心操这个心,我跟你说,白搭!因为你叫什么?那叫风马牛不相及。

而且你总放不下呀,你在师父这里听经,道理挺明白,你就是放不下呀,怎么叫放不下呢?看见那孩子不听话,你想去骂他两句,这叫啥知道吗?这叫业力。你作不了主啊!你看他不听话,你想踹他两脚去,对不对?我跟你说这就叫业力,你应该觉悟。你一旦想起你想踹他两脚的时候,赶快忏悔去。那个是业力、无明在作用啊。

否则对孩子是最大的障碍,恰恰你会障碍他的佛性的发现,障碍小孩子那种智慧的圆满。你不去做这种业力的熏修的时候,那就是什么?觉性的熏染就出现了,你去总做业力熏染的时候,觉性就不出现。听明白了吗?会管孩子了吗?这是真的,不是说你管怎么样,你管也管不来,这东西不是你管来的。

有一句话不是说什么“欲求不得”嘛,你真的想求,其实是得不到的。因为这叫什么?叫梦中之事嘛。你梦里头捡到钱,你能拿出来花吗?你跟你那小孩子,不要认为:“我管他还不是小意思啊。”你管不了他,你自己还管不了自己呢,你能管谁呀。我们自己有时还作不了自己的主呢,你能管人家?小孩子一句话就烦死你啦:“哼,你自己还管不了自己呢,你还管我干啥呀。”对不对?作为大人,人说言教不如身教,你看我说的这个那个你自己做不到,生命是你给人家的,但是我告诉你,人家思维是自己的。

所以说最简单的你不用形式上的去约束他,你用你的心念力,我跟你讲啊,这个心的念力很厉害,你那个心念力非常坚固非常正确的顺应真理大道的时候,他自然就顺你了,知道吗?因为这个世间的相,可以变的,这个世间的一切相,因缘相,因缘也是一种相,因缘相你只要进入慧解位,它就会变啦。

啥叫慧解位?这个道理你理解啦,你清楚啦,就这一步,你的因缘相就变啦,所有这些因缘相,自然就重新组合了。我们人生活在缘起法里,你只要进入慧解位,而且你绝对没有任何的那种疑惑,那你那个因缘相就变了,你会发现很多想像不到的好事都会降临在你的周围。就是通过某一种因缘,“嗯,还不错,今天又碰到好事儿。”

其它那都是你法身的功德。并不是说什么老天爷给你个什么,没有。也并不是菩萨给你的。因为你一进入慧解位以后呢,你等于接触法身了,知道吗?你接触法身,自然就是说你那些所谓的业障啊……真理明了的时候,业障就消除了。啥叫业障?错误的观念和执著,那种约束力,全部都开始消融了。开始消融的同时呢,正确的东西,善根,就开始发生了嘛,你无始劫以来所有的善根就开始发芽了嘛。所以自然而然的你就发现,因缘力就变化。因为这种自性解脱的缘起,就是说,最初解脱相是因缘的变化,就是说你证入法身自性啊,显现自性本有的东西,最初的相是那种因缘的变化。

而这种因缘的变化,并不同于世间人常态之中的认为:好运的到来。不是那个意思。世间人认为的好运是有限的,而且是不自在的,知道吗?他没有办法主宰那种好运,好运过去以后,他会倒霉。而这种自性解脱的因缘力,就是说解脱相呢,它可以任意你的那种好运的延续,不但自己能满足、圆满,好的因缘显现,而且能够有利他的那种能力。就是说你通过自己的修行和感染力,你周围有缘的人同样也会获得相应的利益。这听明白了吗?所以说这个慧解力非常厉害。因为你入慧解位的同时,就已经决定你超凡入圣了。

我那是不说过吗?什么叫贤人呢?贤人,是他能思维了,能够作真理的思维,与真理粗相的相应开始了,这就是所谓贤人嘛。怎么说呢?这种贤人,就是具足了世间的福报,一切因缘哪都很顺。所以说就连孔老夫子,他都不能称为贤人,因为他生前没有实现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因为他没有体会到空性,知道吗?他那种体会到空性的那种真理层面非常低非常低的。他要是真正的去体会到空性,哪怕他认识到了,他生前、活着的时候,他的愿望一定能达成,必定有它出现的因缘。其实并没有出现它的因缘,对不对?而只是死以后,他被皇帝们尊崇、利用起来,他家那个福报好象很大,就说明他发现的并不是很高明高深的道理。

佛祖则不同,佛祖就不一样。释迦牟尼佛在他有生之年,他想做的事,一切圆满了。所以说他最后对大众讲什么:“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换句话说,就是已经做完了。他把那种智慧的思想当时已经贯彻到印度最高的权力统治阶层了,印度有十六大国王全都是皈依他的嘛。这点已经证明,当时释迦牟尼佛肯定比孔老夫子强。孔老夫子也周游列国呀,但是那些国王并不采纳他那种仁政的思想,而且还看不起他。说明他的福德因缘并不具足,对不对?他还不如老子呢,老子还有人去信奉他,但是他并看不起老子。

所以说我们用般若思想这种观念去看待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得出最正确的认识。作为我们自身,如何能够把自己的生命现象去加以最好的、良好的改善呢?这个就必须首先顺应它那种慧解位,契入慧解位,而得解脱因缘法相。你只有慢慢的去实践,你就知道。

怎么说呢?讲那个初果境界,为什么说他进入慧解位,他就能够解脱那个因缘法的束缚呢?因为你要知道因缘法无非是建立我执的观念,有我执才会有缘起力,对不对?第一个初果位,它是离一切相的,它是入流,离色声香味触法的,它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的约束,它哪来的缘起?

它这种认识开始改变的时候,自然外界一切因缘、好坏自然对他没有什么作用了。我们认识清楚了啊,所以说这个因缘开始变化了嘛。听清楚了吗?这个比较深层次的东西给你剖析一下,剖析一下我们目的是能够让自己认识清楚这道理。你认清这个道理以后呢,然后你真正的获得利益,又能够增上信心。你必须得让你信心增上这种力量加强,你才能够真正的再深入体会那种空性绝对解脱道的微妙。

不然你这一步没有的话,你很难去体会下一步的感受。为啥?首先那你因缘力你没有办法改变,你还生活在这个因缘世界氛围里头,你被因缘力所掌控。这个因缘力其实是谁呢?也是你自性当中,就是你那个自己呀从业力而成就的因缘力,由业力而成就的因缘、缘起力。

你从这里听到这个道理呀,你就有一个感受,你看世界越来越清晰呀,你看这个人哪,越来越简单啦,对吧?他没那么复杂,他本来就不复杂嘛。这就叫什么?见思二惑就开始灭了嘛,对不对?啥叫见惑呢?我对这个自我的认识、迷惑的观念,越来越清楚了,这叫见惑开始断尽了,逐渐逐渐就开始清楚自己咋回事了。自己起烦恼,“唉,我怎么今天又起烦恼了?”你看你觉悟了吧?你们有这现象吗?有,你看,都成菩萨了,觉悟的有情嘛,你不是菩萨谁是菩萨?这是符合标准的。

你能去思维真理的时候,你就已经是觉悟的菩萨啦,是不是?这是真实的受用,并不是说人们所谓那个“修来的”。我没也没说几千万遍的去念吧?咱也没有说几千遍、几万遍、几百万遍的去念。反正我以前念药师咒每天也就七八百遍,那是闲着无事,要不你干啥呀,要不念点经,更不象话呀。是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一直坚持到去年过年嘛,后来就没有念了,念了有两三年吧,今天忘一回明天忘一回,有时候就不念了。我还念过一回莲师心咒,念了二十万遍。所以说这个佛经哪,真的不是那样修行的。他念二百万遍,他只是念力的一个执著,他没有放下相对,没有放下相对而进入绝对,所以始终说,念佛,佛还是佛,他还是他。你念到天荒地老,念到海枯石烂,佛还是佛,你还是你。所以说以后可以教训他们:“你们会念佛还是不会念?不会念佛,你念到海枯石烂,没有用!”

那天你也听到:“没事、心情好的时候,念会儿经。”有事,他不就玩去了吗?所以说他念那个经哪,那永远是佛说的,跟你自己现实从来不搭旮的。所以说他问你一句话:“那我们从哪儿断烦恼呢?!”呵呵,你说他学的什么?而且非常虔诚啊。真的,这些居士那个虔诚啊人家真是感动人,太虔诚了。但就是不学般若思想,知道吗?他还念《金刚经》,背《金刚经》,你说这功夫用到哪儿去了?真的没有智慧,这是一念转不过来。这就是什么?我告诉你,般若那种核心的力量跟现在的这个东西的差异。你一念觉,即入正道,一念不觉,那是凡夫所为。这就是差异呀。

人家说:“如来功德不思议,众生见者烦恼灭。”什么意思?我们真实生命那种真理,所表现出来的真理,只要大家感受到它,立即烦恼就息灭了。只要你认识到和感受到它,立即烦恼就息灭了,这就是佛法。知道吗?

所以我们要清楚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真正的去尊重如来的正教。何为如来正教呢?包括代表一切佛法教言的形象,我们都应该象尊重佛一样尊重,包括佛经、佛像、出家人,这些都是代表佛陀真理的形象,所以说我们绝对要尊重。我们没有这些形象启发和诱导,我们没有办法发掘自心自性之中正觉的那种种性,所以说我们绝对的要尊重。

从这一点出发呢,你就会发现,我们不白做这些所谓的形象上的东西。形象上的这种作为,所谓印佛经啊,诵经啊,诵经没有错,拜佛没有错,恭敬供养三宝没有错,知道吗?你这个是一种正行啊,这个能够促使你生命能够健康的绝对正确的一个行为。换句话说,给我们有病的生命注入非常健康的营养成份。我们这些行为呀,就说你去对佛法当中的一切形象恭敬、赞叹的行为,这个是对我们有病、病态的生命现象,注入绝对的那种营养,能让你健康起来的那种行为。从他们那些学佛不入道居士们、出家人那些现象你也看得到啊,他们并不懂真正的道理,但是他们因为跟佛法的形象沾边了,沾边了他就有利益呀,只是利益大小的问题。沾边就有利益,因为这是绝对的健康的,所以他的生命现象就会产生良好的一个助导作用。所以说我们要清楚,要尊重正教。

咱们看如法受持分,怎么就叫明白这个真理呢?怎么就叫如法受持?何谓如法?咱天天说这个如法,那个不如法。这个如法是什么意思呢?如是什么?我们要跟这样相应,相应什么?绝对的法性真理。依这个真理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生活观念,这叫如法受持。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真理”啊,人们都相信自己的真理,自己的真理是绝对不能信的,一信就错了。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这段经文呢,就是如法受持的道理。何为如法?它无非就是讲述的,我们要那个绝对的真理,去对待如何处理我们这个现象生命,我们从经文可以看得到。

“尔时”,为什么要单起一个“尔时”呢?尔时就是把上面那个意思进行一个小总结。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须菩提对佛讲,这个法门,这个道理呢我们该怎么样去给它概括一下,这个道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道理?因为佛祖您讲得非常的甚深和微妙,揭示了前所未有的稀有的真理,让我们认清楚自己生命的方向和原则。佛祖您能不能给我总结出来一个概念性的东西?当何名此经,这个法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所以说你要去看经文的字义,你能听得到这个意思吗?

“我等云何奉持?”我们怎么样从总体概念上、总体轮廓上去接受这个真理?云何奉持是这个意思。“奉”是什么呢?我们信念上的理解和接受,“持”是我们行为上的规范、统一和相应。我们怎么样能够从信念上理解,以及行为上的相应和规范,顺应这个真理?这叫奉持。就是我们怎么样去让我们的行为和信念跟这个真理绝对相应。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意义是最为深刻。佛祖从他的果觉、正觉位告诉你,真实有的那种生命、那种状态,是什么呢?象金刚那样坚固不坏,能够去解脱一切现象界的烦恼。知道吗?这叫“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明白意思啊?

这个法门,这个概念上就跟你说:“这个真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你那个真实有的生命状态,它是坚固不坏的,它是能坏一切的!”听懂了吗?那你能理解“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吗?你能理解吗?想破脑子你也想不出来,你的词儿你都想不出来。

“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你用这样的概念和轮廓,来干什么?来指导你的信念和行为,逐渐的相应嘛。这就叫什么?汝当奉持嘛。奉持的意思就是说,有相应的过程,也没有相应的过程,这个奉持这两个非常准确。你那个信念力坚固的同时,就是你行为的一种增上,你行为的增上的同时,就又是你信念力的再度的升华。这叫奉持。

你掌握这两个学习的途径,那你学佛呀,干啥都是太快了。你不要光忽略行为的作用力,你也不要光注意理性的那种修为。成了一种流弊啦,要么就搞学术研究,要么就搞盲修瞎练,你看现在这社会上学佛不都这样子吗?这是两个极端。理事一定不要给它分开,理事本身是无碍的。人家本来是无碍的,你偏给它分开,你要么偏重理,要么偏重事,这样都不对。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但是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存在哟,你不要以为这个东西它就一个固定见啰。佛就给他讲,须菩提呀,我告诉你这个般若法门呢,这只是个方便讲,只是为了方便你理解真实的那种本体生命,给起了个名字叫“般若”。知道吗?因为你没办法理解,你抓不住绝对空性的那种思想,抓不住啊。

我就说一个道理,你能抓住你的思想吗?抓不住吧。所以佛就告诉你,你应该有你那个想法怎么样怎么样,“欸!好象是我有这想法”,对不对?好象我真的有个什么什么想法,是不是?其实你抓不住的。所以说我们忏悔,为啥忏悔?你那个心念根本抓不住。为啥你要忏悔呢?忏悔也是你那个心念再起一个心念,认为能照见那个东西了,也是方便讲。

这就是这句经文讲的“佛说般若波罗蜜……”,从那个真正觉性显发出来的任何的观念、任何的形式,它并非真实的那个本体。从真实生命本体所显发出来的任何的形式和理论观念什么,它并非它的本体。听懂意思啊,这个有点绕嘴,再给你说一遍,用人来说啊,好人、坏人、男人、女人、小孩,好人,不代表全部哦,但是全部里头一定有好人。

佛说般若波罗蜜,佛给你解释、开示来这个真理,解释这个真实生命的这种教法、真理,它并非真正的本有的本体,知道吗?真实的本有的本体,那绝对那个真理绝对表现出来的那个东西。这里头有点那个颠倒的、辩证的东西,非常辩证。说它辩证也不对,那个思想你要倒腾不过来,一下就绕着你了。

佛说什么什么,即非什么什么,就给你弄晕啦……。啥叫既非呢?它不是本来的东西,它不是本有的、实质的东西,知道吗?它只是方便理解……就告诉你:“哎,你顺着我手指头看,你别看手指头,看那个东西。”

“须菩提,於意云何?”所以说须菩提呀,能理解吗?“如来有所说法不?”你真实那个本有的生命到底有没有轨迹可得呢?到底有没有方便轨迹可以寻得到呢?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其实那个我们本有的真实那种生命状态,其实是没有办法去想像出来的。

“须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三千大千世界它从微观上给你说啊,这个从理性上给你解释啦。我们本有的生命它是不可能想像出来的,你能想像出来那个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少微尘吗?想不出来吧。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肯定多嘛。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你看,佛又给你落了一句这句话:“在你所认识到意识层面里的‘微尘相’,在你的本体当中,其实是不存在的。”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只是给你起个名字,这好象是微尘,这微尘很多,跟你的本有的生命它是没有关系的。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就是说,真实生命里头它不包括这个现象,就是说,现象这个世界,它在真实生命里头是不存在的。很简单啊,昨天的世界你能不能抓出来?抓不出来吧。所以说,那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嘛。你觉悟了,它是虚幻的东西吧,对不对?所以说佛祖为什么给你说这个,一个宏观一个微观呢?从宏观和微观告诉你,我们那个心量,我们觉性是,不能以这两种观念来衡量。一个大小,一个多少。微观是什么?微观是多少,世界、宏观是大小。我们的心,不能以这四个观念来衡量。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须菩提,能理解吗?希望会你能理解。有三十二相的人,一定是佛吗?佛就问他一句,是不是有三十二相好的人都是佛呢?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你不能以为有三十二相的人都是佛。为什么呀?

“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那个真实生命里头肯定包括三十二相,但是三十二相里头绝对不包括真实生命本有的东西。所以说呢,他又从这个相上说。从宏观和微观上讲过,这个心量呢不能以大小多少来比较,又不能以好坏来比较,三十二相是好坏的意思。不能从这六个方面来比较这个心量。三十二相是好坏的意思,你那个心量没有好坏。须菩提,你把六个方面的比较你去摒弃它,你才能发现什么?发现这后边的真理。什么真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因为你明白前面那个我们那个真心本有的东西,是离开这个好坏、多少和美丑的,三十二相美丑好坏,对不对?是离开这个相对的,所以说后面就是绝对的。它是离开相对而是绝对嘛。

什么叫绝对的呢?哪怕你这个人以恒河沙等生命布施这样大的福报的人,他也不如你接受真理的一刹那显现本有的生命真实的那种受用好。它也不如你显现真实的有的东西。梦里头有再多的东西,你能当真吗?所以说嘛,它不如让你接受真理面对现实。

什么现实?我们现前没有烦恼,我们现前生活得平安快乐,对不对?所以说世间的名利思想全部都是过眼云烟哪,是不是?全部都是梦中花水中月。没有意思啊。你能把梦里的花当真吗?是不是?这就是般若思想。般若并非有,并非无,你只要有执著,有执,就是假的,你以那种行云流水的状态,行云流水那种心境而面对一切的时候,一切都会显得那么自然美好。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