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三省吾身的实践


 2020/11/27    下载DOC文档    

三省吾身的实践
 
梁乃崇教授指导
 
时间:91年11月18日
地点:厦门精舍
纪录:廖堂顺
整理:羊忆玫、汪满妹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书里面谈到一些事情,让我想到我也可以做一些类似的事情。我想要做一些什么事呢?就是做日常的修行。我们日常的修行有持咒、观想、照法本修;也可以坐禅、诵经、做礼拜——这些都是我们修行的方式。而我们圆觉宗有一个修行的特色,这个特色是从密宗来的,就是照法本修。每天都要照法本来修行,即使没有时间,也还是要修。但是怎么修?就算是拿着这个简修法法本念都可以,内容规定的该念几遍就念几遍,该念多少咒就念多少咒,完全照着做,只要10分钟就做完了,光是这样照着念一遍也有效,这就是很好的修行办法。如果我们能有feeling地照观想这样子做下来,当然更好;如果不能有feeling,即使照着念都有用。——这个就是从密宗沿袭来的修行方式。
 
法本是让我们持续练习用的
 
有一天华藏祖师和我一路散步一路谈,因为那时候读到庄子、老子等一些道家的书。我就问他:「道家的意境不是跟佛一样吗?读起来觉得那个境界很像佛的境界,尤其像庄子讲的那个境界,根本就是佛经讲的境界!」华藏祖师回答说:「是一样啊!」「这样我们学老庄不就好了吗?」我师父说:「也可以。」我又问:「那佛法和老庄有什么不同?」我的师父就告诉我有一个地方不同:老庄的东西没有可以练习的法本,而我们则有法本可以让我们不断的练习。这种锻炼是要有纪律的、很认真的去执行的,即使我们很忙,每天只要照着法本念一遍都行,就会产生效果了。所以就意境来讲,我们跟老庄是相同的,但是我们就多了一个可以不断练习的法本,这个法本如果说念一遍都可以,那哪有不会做的人呢?意境是比较难达到,但是照着法本念还不容易吗?这样有纪律的执行下去,再加上达到那个境界,双管齐下,那效果就非常好了。所以大家不要只追求境界要多高,而不想下这种很有纪律,也很简单实在的功夫,这样就很可惜了。
 
我最近看了那本书,就想应该再增加一些简单可以练习的东西,而且是平常就可以做的修行工作。这个工作是很简单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做的,不需要特别抽出时间来做,但是要有规划、有管理、有纪律、有系统的来做的一些简单的事情,那要做什么呢?就是消业。我们知道很多人之所以不能体悟,之所以修行不能进步,事实上是因为有业障。有业障我们就要想办法来消业障,我们要消除哪些业障呢?我们要消除的业障是身、口、意三业。身就是身体的,是行为所造成的业障;口就是语言,是说话所造成的业障;意就是思想,是思考所造成的业障。——这些业障,我们都要想办法让它清净。
 
 
用反省清净身口意三业
 
身、口、意这三业要怎么把它变成是清净的呢?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但是我这个方法还只是初步的构想,并没有详细的内容,等我做得更清楚以后,会有更详细的办法提出来。大致而言,我们就先来学儒家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每天对自己检讨三次。我们可以这样做:每天中午12点检讨一次,下午5点检讨第二次,晚上睡觉前再检讨一次。就这样每天检讨反省三次,并且找一本小册子把它纪下来,就好像写日记一样,每天写三次。
 
检讨、反省什么东西呢?就是要反省我的心清不清净?清净的就写一个「+」。譬如说我今天想一件事情是清净的,我觉得要记录的就记下来,即使这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没关系。同样的,我的身体有没有做什么好事?我的口有没有说什么好话?都把它记下来。同时也记下我的心里有没有不好的、负面的想法?语言上有没有负面的、不清净的?行为有没有不清净的?全都记下!然后再定出我希望做好的事情是什么?我希望今天做一件什么好事情?譬如说:我希望把贪、瞋、痴、慢、妒五毒中的哪一样减少一点?只要选一个就可以,不需要多,每天这样分三次记录。
 
做纪录要先找一个主轴:譬如说我现在的问题就是「很容易生气」,并且决定我要做到不生气。那我就可以针对「我很容易生气」来采取行动。如果我定下了这个目标,结果下午有人骂我,而我这一次并没有生气,那就记下一个优点「+」,表示没生气;如果生气了,就记下一个「-」,表示又生气了。如果我的问题是「做事情拖拖拉拉」,就针对这个问题来自我观察,不管有没有做好都把它记下来。有人的毛病是「糊里糊涂」,往往事情都分不清楚,那么就把它记下来。
 
像我今天就做了一件糊涂事:一大早就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说是新竹电信局打来的,说我十月份溢缴了电话费,我说:「我的电话费是扣缴的,怎么会溢缴?」溢缴就是电信局多收了费。他说已经寄出通知单要我去补领,我说:「我没收到。」他说:「你没收到,但是今天就要截止了,你赶快来领!」当时我还问溢缴了多少钱?他说两千两百多块。因为我还要到台北去,所以我就坐计程车赶过去,赶到电信局后,柜台叫我到二楼办理,我就到二楼服务台。我问说:「你们公司打电话给我,说我溢缴了电话费,现在该怎么办?」他说:「啊!那是骗人的,你看牌子上面写着:最近有很多骗子冒充电信局人员说客户的电话费怎样怎样……你千万不要告诉他帐号,否则会有财物上的损失!」我想:我真是糊里糊涂地上当了,我当时应该直接拨一个电话到电信局查问一下就好了,怎么还坐计程车赶过去?好笨喔!像这样就要记下来:我做了一件笨事!从《华严经》〈净行品〉可以知道,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要朝好的、光明的、清净的方向去想,这样我们就会转变成清净了。
 
这样做纪录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你的身、口、意就会一直在你的观察之下,虽然这些可能都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甚至可能只是走在路上人家踩了你一脚,你就骂了一句三字经,但那个就算。诸如此类的事情也不是要你特别去忏悔或觉得不好意思,不是,就只是平等看待,把它记下来。因为你这样记下来,自己的任何事情就都在你的观察之中。
 
 
心中常怀光明之想
 
《当和尚遇到钻石》那本书面写的是有关现在的密宗(密教),描述他在达赖喇嘛那里的学习情形。他们有「六时书」,就是把一天分成六个时段来做纪录,就像我刚才讲的那种纪录,他们是每天都这样做。而我觉得分成六个时间太多了,分成三个就够了。不管是做了好事或坏事,只是把它记下来就可以了,这样做纪录他们说连忏悔都不需要做了。这样的纪录如果你真的去实践,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你的业障会自动的、莫名其妙的就渐渐消失了。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是抱着一个朝向光明面、清净面去想。就像《华严经》〈净行品〉里所建议的做法一样,它就会把你阿赖耶识业障的种子转成是清净的、善的。于是你将会发觉:好奇怪,周围那些不好的人事物怎么搞的好像慢慢就不见了。为什么会不见?因为业障消掉了,心已经转成清净的了,那么从身、口、意三业这里就都转成清净的了。
 
我觉得这一点对我们会很受用,因为其实多数人的问题、困难,好像并不在于能不能入定、能不能有智慧、能不能开悟;而是在于业障太沉重了,压得转不过来。而这个方式就是可以消业障,把身口意三业的不清净转变成清净的。
 
我们主要的问题还是在贪、瞋、痴、慢、嫉,或许讲更清楚一点就是贪、瞋、痴所占的成份多,慢、妒所占的成分还少一点,所以能够把这样的东西消除的话,对于想再进一步观想、有感应、求开悟、有般若智……都会有帮助的。虽然它不是直接的帮助,但是这样做等于增加了福德资粮,这个福德资粮虽然并不是多困难,但是你能持续做下去的话就会有效果。
 
 
我今天讲的还只是个初步,正式的该怎么做?等我思索得更清楚以后再做决定。好,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苏:刚刚老师提到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观照自己,而《华严经》〈净行品〉里谈到凡事都朝光明面去想。我有一些生活上实验的结果,譬如说我们对一件事情觉得很生气,那你就去想为什么生气。找到生气的原因之后就会发现,原来你是用这样的角度去判定它,所以为了能朝光明面去想就规定自己去找它的好处,让同样一件事情找到更好的解读,这样就可以让你发现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第一个例子是:我婆婆煮菜时菜都切得很大块,于是我就会不知不觉地拿来跟我妈妈比,我是后来才发现原来我会生气,老觉得婆婆煮的东西没有妈妈煮的好吃的原因就在这里。这个问题隐藏了很久,我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我不喜欢的原因是她把菜切得好大块。当我注意到前面的这个设定之后,我就规定自己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变成乐观的、好的——朝光明面去想。于是我就想:把菜切得大块点儿,营养比较不会流失。一找到这个理由,我就觉得自己变得很开心了,也比较吃得下饭了。第二个例子,是我姊姊在她工作的地方遇到的一些问题。她的一个合伙人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以至于发生了很多问题。合伙人自己做错事情牵累底下的员工,还在大发脾气。我姊姊在旁边冷眼旁观,并决定要去救他们,要把事情处理好。虽然这样,但是我姊姊心里还是非常不高兴,她打电话告诉我说她好像在帮人家擦屁股,很不快乐。我就告诉她说:「何不把这件事情想成是在布施?」她听了以后心里就开朗多了。所以同样一件事情,找到它的好处,心情就会截然不同。——试着去改变解读的角度——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师 : 很好!很好!我们定下这个方式,我想大家会发明很多好办法的。自己发明了办法以后,每次都把它记下来,如果没有记录,时间一久,根本就忘掉了。一旦有记录以后,业障的种子就变了,所以这是一个好办法。
 
 
知而勿随 只做纪录
 
陈教授:刚刚听梁先生这么讲,我回忆起大学时代就满喜欢《了凡四训》,读研究所时,还与梁先生辩论有关的因果问题。《了凡四训》后半段有提到功过簿,每天要反省记点,加几分或扣几分,每天还要焚香祭拜,就是向上苍报告自己今天的功过,那就更慎重了。刚才这样听起来,梁先生提出来的和古人记功过簿比较,又多了个新的心法在里面:强调妄念起时,知而勿随,亦不压制。就是强调你是知道它,然后记录它,但不压制。等于是在做「妄念起时,知而勿随,亦不压制」的实践,以前的功过簿还是落在有为法,而梁老师讲的这个隐藏有无为法在里面。
 
师: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是落实了「妄念起时,知而勿随,亦不压制」,只是原本是看住它,而现在则是改成记下它。
 
陈:这样做是满踏实的,每天要结三次帐;平常一般人都比较轻忽,往往不能自我警惕。
 
师:这样做,事实上就是修我们内证里的假观——「妄念起时,知而勿随,亦不压制」,所以不必去谴责自己做不好,也不必去庆祝我做得有多好,只要我做了什么,我就记录,我就看住它,把「妄念起时,知而勿随,亦不压制」做得更落实一点。以前的功过簿也很好,我不觉得我这个方法比它更高明,因为我没有看过《了凡四训》,所以我不知道,如果我看过的话,我想我会觉得它很好。因为以前我自己修行时,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部分,我想原因是或许我的业障比较浅,所以不需要那么注意这些。但是现在回头来教大家,帮助大家修行时,就发觉这个地方的问题及障碍都很大,要把业障消除,要特别下工夫。
 
这本书还特别强调一件事,譬如说人家骂你,你就生气,那会把你的业障加重;如果你没有生气,那个业障就不会加强,至少是不会加强;而如果你把它转成欢喜心,找到好的光明面,那就可以把它消除掉了。如果人家一骂你,你也不见得要生气,就像刚才讲的,菜切得大块一点,心里面就有点不悦,那个不悦是会长大的,愈长愈大,以后业障就会变重了。那样业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变得愈重,真是亏大了!
 
这本书里还特别提到:有个老板在骂部属,这个老板还搞不清楚真相就骂人,根本就骂错了!因此你心里就很不舒服,一气之后就糟糕了,以后老板不管讲什么话,你心里的反应就会觉得老板是在指桑骂槐,老板无论说什么话都听不进去,总觉得老板又在骂人。——这样就是业障变大了!不但没有把业障消掉,反而助长了业障!
 
问:刚刚老师讲业障是会加大的,想请问老师,如果土地被占有,你想要把土地要回来;但是必须用法律来解决……那样会不会增加业障?
 
答:不会啊!你就照法律走就是了。让人家占有,业障也在增加,你要合理合法的把事情圆满的解决,那才没有业障。
 
问:老师我想请教一下,刚才讲的跟我们常说的「以理化情」——就是用理智去化解掉情绪上的东西,有何不同?我还记得陈家成师叔在「佛法与EQ」那篇文章里讲到,他说情绪的问题是不能压抑的,要把它发泄出来,他说这样才是比较健康的,而不是把它转化就可以。
 
答:我想他是说「知而勿随,亦不压制」,若压制下去,它还是会在底下作怪的。
 
问:所以基本上「以理化情」也是一样的效果。像有些时候被人家踩了一脚,当时知而勿随也不生气。
 
答:生气也没关系,就记下来。我们记那个东西,既不谴责自己,也不赞美它,就是冷静的看着。
 
问:这样记下来也就把它化掉了,是不是?因为把它看清楚了?
答:是的,就是看住它,有这么一回事。
 
问:那以后再被人家踩还会不会有那股怒气出来?
答:再记下来,就是这样!所以没有什么,只是知道它,不跟它走,也不去压制,就是把它记下来。这样做的话,心里会愈来愈清醒冷静,而这些业障就消失了,效果是很大的。
 
问:请问老师,忍辱是不是一种压抑?
答:忍辱是一种压抑,但是要「忍辱到没有忍辱,是名忍辱」,到了「是名忍辱」就不是压抑了。
 
问:老师,可不可以再讲浅显一点?
答:就是压到没有压,压到后来就没有。现在这个方法不是要你忍辱,也不要你忏悔,就只是记下来。
 
问:刚刚说要写下来,那有没有说要去化解它?
答:没有。想化解的话,就要在知道有这个毛病后,下定决心采取行动。譬如我喜欢骂人,喜欢嫌别人这个不好、那个不对的,当我知道我有这个毛病后,我就规定自己要去赞美人、欣赏人——我会针对自己的毛病定立一个行动。那个行动可能很小,像我今天决定到厦门精舍来,看到谁就微笑一下,这个行动有没有做到?临睡前我就真诚地检讨一下,并且记录下来而已。
 
问:那是对自己负面的东西做一些调整?
答:对的,有针对自己的问题、毛病、缺陷采取一个行动。当然你要做的行动也写下来,表示我要做这个行动,而且那些行动都是很小的,可能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所以完全没有做得到或做不到的问题;即使做不到也没关系,记下来表示我没做到就可以了。
 
问:那还是有意的去做就是了?
答:对的。
 
问:就是在改进是吗?
 
 
只要有改进就在消业障
 
答:是有在改进,但是那种改进没有什么,不很难,都已经把它化成可以执行的非常小的行动,虽然是非常非常小的行动,但就会把这部分的业障消掉。
 
问:请问老师,是正面的或负面的,完全都是自心的感觉吗?
答:对。你能够感觉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也不要求检讨得很深入。如果你可以到很深就很深;如果到不了很深,那就做你觉得很轻松能做的事。但是要把这些小小的事情归纳成很有系统的、长期有规律的不断去做,它自然就会有效。
 
问:这些都必须是真心实意的?这么做就是对自心的交代,所以写下来时心灵自然就跟着运作了?
 
答:是的。
 
问:请问老师,像股票族期望股票涨,希望赚大钱,这些是不是都在贪念中?
答:不见得是贪念。当然你从贪念的角度去思考去检讨也可以,不过我检讨的时候,不把这个地方当作是贪念。做股票希望不赚钱,那就不会去做了,是不是?做股票当然会想赚钱,所以我们不能说做股票想赚钱是贪念,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检讨。所以要自己去拿捏,你自己慢慢去想这个问题才会更清楚。
 
问:刚刚那位师兄讲的土地被占拿不回来的问题。如果告了几次还是要不回来,可不可以用这一套「吃亏就是占便宜」或「以理化情」把它给化掉,不必再去据理力争?
 
答:那你就是斗败的母鸡。
问:如果一直纠缠不清,那不是很累吗?
 
答:不是纠缠不清,这个地方不是你自己想想就会把它化掉了,我不认为这样。因为这样的事情就是你要去做,做到把它解决了才能是化掉,而不是我不做了,不管它了,自己想想就化掉了,不是这样的。因为这已经是现实面了,不是你心里想想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要从现实面才能把它消掉。你以为以理化情就只是在心里运作就好了?以为这样就可以化掉?没错,你可以把你心里的问题化掉,但是现实面若没有化掉是不够的。所以得把心里和现实面的问题都化掉才算解决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