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理净法师:佛教放生护生理念体现环保价值


 2020/6/13    下载DOC文档    

佛教放生护生理念体现环保价值

理净法师

编者按:“生态环保”是社会的和谐和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佛教的“放生护生”理念不仅限于戒杀放生,还应当包含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人与自然界的调和。佛教倡导维护生态物种的平衡,保护环境,净化身心,使得我们生存的世界显现为清净佛国。佛教的这种护生理念体现了佛教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

一、戒杀放生的功德和起缘

《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这段经文可以说是中国佛教放生理念的起缘,说明了佛陀教导大家要常行放生者,是要人们认识到一切众生皆是我们的生身父母,如果我们杀生者即是杀我们的生身父母。在《大智度论》中也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由此可见戒杀放生是佛陀金口告诫我们,只要身体力行既可消除业障又可长养慈悲,是佛弟子修诸功德的殊胜法门。

在《放生文》中:“盖闻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是故逢擒则奔,虮虱犹知避死;将雨而徙,蝼蚁尚且贪生。”通过莲池大师的《放生文》使我们明白不仅不能杀生,更应当养成放生的善良品德。对于生物界而言,世间至贵至重者莫过于生命,而天下最惨忍者要算杀生。我们人类社会之所以战争连年不断者,就是人们杀业所感。佛教有偈曰:“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间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从佛教因果理论讲,我们世间的战争就是人们的杀业所感。虽然这话人们不易明白,但从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人与自然等,相互之间的生物链的关系而言并不无道理。人对动物的残杀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使得人与人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自然就发生了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因此,戒杀放生不再仅仅是佛教徒的慈悲表现了,而应当应用到当前社会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中,通过佛教的戒杀放生理念来推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

《放生文》又云:“怜儿之鹿,舐疮痕而寸断柔肠;畏死之猿,望弓影而双垂悲泪。恃我强而陵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补己身,心将安忍?”人与动物本来应当是相互平等生存,不应当相互残杀弱肉强食,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宋代诗人陆游也说:“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人不同动物者是人有信仰、有怜悯之心、有善恶分别,而人们为了一时口中之乐,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和种种残忍的手法宰杀动物,最起码的怜悯之心都荡然无存了!就是在今天国家严禁捕杀野生动物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法规下,人们仍然在肆无忌惮的捕杀野生动物。只有人们正确认识佛教戒杀放生的理念,也就能够建立真正的“生态文明”。所以印光大师所言:“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

二、戒杀与素食对人类的健康

素食主义已经不是佛教信仰者所独有,而在社会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和推行素食的健康理念。将素食理念运用到健康饮食和餐饮文化中,与中国传统文化饮食很好的结合起来,对今天人们的健康饮食有很大积极影响。

素食不仅对我们的健康有益,更是对地球的健康有益,也是关系到更多人的生命。我在网络上看到有人作了这样一个计算:生产一斤肉,需要十二斤的谷物;我们每个人对粮食的需求,一年只需200斤;而食肉者每个人每年要消耗800斤的粮食。同时肉食文化严重伤害森林,造成生物大量的灭绝!对于我们健康的有这样四句格言: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心补。当我们少吃肉,多吃菜的时候,这个饲养牲畜的粮食量就不会这么大,粮食价格也就不会一直飞涨。对整个地球环境的温室效应也就不会阶阶高升,自然界的生物链也就不会被破坏。有一组数字写道:“一万年前地球每一百年会有一种物种消失,一千年前每十年有一种物种消失,一百年前每一年就有一种物种消失,二十年前每一年就有五百种物种消失,五年前每一年就有两万种物消失。”自然界的物种以这样的速度消失,难道不值得人们的深思吗?因此,素食是具备自他二利的功德,素食不仅对自身有很大益处,而且还间接有护生放生的意义,因为肉食者越少,被屠杀的动物也就会相对减少。这样就必然的对生态和自然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三、放生与护生理念的转换

佛教自古以来就有好生之德,比如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佛教颜语更是家喻户晓。佛教徒在佛菩萨圣诞日举行放生仪式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佛教形成的优良传统。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放生”行为本身也凸显了一种积极的生态观、自然观,有着注重动物权益、维护动物福利的积极道德意义。但是,随着放生队伍的不断壮大,放生人数的大量增加、放生频率的日益密集,量变引发了质变,堪称“道德”行为的放生,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的“不道德”的杀生后果,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值得深思的现象。在《梵网经》中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也就是说放生是为了培养人们的“慈悲”之心,所以放生者必先要明白护生的道理,这样才能使所放众生颐养天年命终之后转生善道,真正达到“护生”的目的。

从总的方面而言,放生带给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忽视,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一定能够引起大家对“护生”理念的重视,把“放生”转换成“护生”。使得佛教的放生理念为社会的“环境保护”做出最大努力。在当前已经有不少大德高僧和有识之士呼吁“护生”、“环保”来取代传统的放生。像圣严法师就把一九九二年定为中华佛教研究所的“环保年”,希望佛教徒实践环保工作,不要透支自然资源,他不断地呼吁我们佛教徒要节约。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法师也在演讲时一再呼吁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可是如果要将这一理念真正转换,并实施于佛教的放生活动中去,不只是简单的口号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我们大家和社会对这一理念给予更多的支持,在社会中创造条件和营造环境,使得这一理念得到具体实施。

四、戒杀与护生对生态环保的意义

护生与放生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修菩萨行的一种主要表现手法,培养人们慈悲心和爱心的一种有力措施。“慈悲”是菩萨行的六度之首,也就是说要修菩萨行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和爱心,这样才能无私的去救度众生。在佛教无论是大乘还小乘、显宗还是密宗,都非常重视放生活动,认为通过放生可以增福延寿、消灾免难,消除我们过去世所造的身口意三业。因此,放生和护生也就成了佛教徒救度众生的主要表现形式。佛教所倡导的放生与护生思想,不仅体现了佛教徒的慈悲精神,同时也无形中对社会生态环保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以仁义立国,可如今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富裕了,无论在菜市场还是超市里,人们为了求得“新鲜”,对动物常常是活刮、活剖,活杀的场面比比皆是,甚至在一些饭馆对动物活蒸、活煮,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动物的巨大痛苦,而且使动物体内的毒素释放,也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因此,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佛教放生护生的理念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特殊而积极的意义。提倡佛教放生护生的理念,有利于引导人心向善,抑制杀戮和恐怖活动,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建立和平、和谐的社会;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抑制不合理的大吃大喝腐败之风,改变人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从佛教修行方面来说,更是增长慈悲心,减少罪障,增福延寿,感得现世与后生的善果,为子女和亲人修德积福。

结束语

由此在今天看来,环境保护与护生放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护生放生的意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随着工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青山绿水越来越少了,这不仅使动物界身受其害,同时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严重威胁。所以维护生态物种的平衡,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佛教倡导维护生态物种的平衡,保护环境,净化身心,使得我们生存的世界显现为清净佛国。佛教的这种护生理念体现了佛教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我们应当对这一理念更好的加以维护和推广。这里有莲池大师的《戒生放生文》、丰子恺先生和弘一大师合作的《护生画集》推荐大家非常值得一读。今引《护生画集》两段文作为结尾。“一蟹失足,二蟹持扶,物知慈悲,人何不如。”又“是亦众生,与我体同,应起悲心,怜彼昏蒙。普劝世人,放生戒杀,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