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华​七喻


 2019/12/26    下载DOC文档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赞

  世尊现瑞 弥勒疑详

  文殊为众广宣扬 古佛放毫光

  三请法王 为演妙莲香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法华七喻出自《法华经》中七个分别品里面的故事。佛陀用譬喻来阐明佛理,不但讲明了深刻的道理,而且还彰显出佛陀善巧方便说法的方式。

  法华七喻本身是七个小故事,但是每一个故事中都含有一个深刻的道理,都能指正一种增上慢心。

  法华七喻:1火宅喻、2穷子喻、3药草喻、4化城喻、5衣珠喻、6髻珠喻、7医子喻。

  在这七喻中,火宅喻、药草喻、化城喻、髻珠喻、医子喻是由佛陀说出来的,而穷子喻和衣珠喻,则是弟子们对佛陀所讲法后的旨意理解。

  《法华经·方便品》云: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所以《法华经》用了大量的比喻,来阐明甚深难解的哲理。法华七喻不仅体现出《法华经》的文学性,而且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来说明经中开权显实的思想。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赞

  如来喻说 三界为家

  火宅门外布三车 诸子竞纷华

  长者欣夸 受记果无差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一、火宅喻

  在《法华经》第三品《譬喻品》中,佛陀讲到长者从火宅中救出众多孩子的故事。

  佛陀在经中告诉舍利弗说,诸佛经常以各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让所有佛子都能得到解脱。接着,佛陀便以国中有大长者,因为年老体衰,拥有无量财富和田宅,以及僮仆。

  他的家庭广大,只有一个门,家中人数众多。一天突然大火从家宅四面燃起,长者见大火起来,很是惊恐,自己虽能出逃,但顾及长者诸子。他知道诸子都贪图嬉戏,没有出逃的意思。为了让诸子逃到安全地带,长者采用下面的技巧令诸子得出:

  经云:“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长者就是通过允诺给予诸子各种娱乐设施的方法,让诸子都逃离出火宅,来到安全的地带。

  长者喻我佛如来,诸子喻苦难的众生:火喻世间之苦,宅子喻众生轮回的三界。

  火宅喻告诉我们:三界如火宅,众生却贪图世间虚幻的快乐而不愿出离。

  二、穷子喻

  穷子喻出自第四品《信解品》。讲走失在外的穷孩子,面对所乞讨的长者的富裕之家却不知是自己的家。穷子见到长者身上真珠璎珞充满,价值千万,庄严其身。他身旁还有很多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穷子见到长者如是威德庄严,心生恐怖,便快速离去。

  长者见到穷子,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便派人追赶,将穷子追回。穷子非常恐怖,担心被处死,长者令人以冷水洒面,促其醒悟。但穷子仍不醒悟,长者便放其外出乞讨。

  接着,长者巧设方便,使人请穷子来家里打杂做事,逐渐使其渐悟自己就是长者儿子并最终继承了家产。

  经中的穷子喻二乘之人,长者喻佛陀,佛陀巧设方便,让穷子从小乘修起,渐入大乘法门,最后将佛子带入大乘境界。

  三、药草喻

  药草喻出自第五品《药草喻品》。经云:“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花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本品中的众生喻药草(小药草、中等药草、大药草)或树木(小树、大树),但是法雨无差别,雨落在地上,药草和树木各取所需,都能开花结果。

  经文中还多次提到草木、云雨。其中的三草二木喻受如来教化的众生,下雨之云喻我佛如来,大雨喻如来所说的一乘大法。

  四、化城喻

  化城喻出自第七品《化城喻品》,经中以比喻的方式,以众生经过险难之道为喻,说明小乘贪图涅槃之境。

  经中说众生经过五百由旬的险难之道,路上没有人烟,非常恐怖。有一个聪明的导师,为了让大众能够顺利走过险道,于是对众人说,你们不要害怕,更不要后退,前面有座大城,可到里面休息,如果能够进入这座城,就能够安稳快乐。这时众多疲劳之人,心生欢喜,感叹说:“我们马上就可以远离恶道,得到安稳快乐。”

  这些人于是便进入化城,想象着自己将得到安稳快乐,感到无比喜悦。导师知道众人已经得到止息,不会疲倦,就去除化城,对众生说:“你们今来,宝处不远,前面的化城,是我变化而成,为让你们休息一会儿。”

  这段比喻主要针对小乘圣者而说。小乘圣者贪图进入涅槃境界,一旦进入后就不想离开。岂知真正的宝藏还在遥远的地方,而这座让休息者暂时歇脚的“化城”只是幻像,休息完后还要继续赶路(指达到真正的涅槃)。

  五、衣珠喻

  衣珠喻出自第八品《五百弟子受记品》。经中说,就好像有人来到亲友家中,因喝酒而醉倒。这时亲友便以无价宝珠系在其衣服里面,送给其人。这人醉卧在地竟然一点都不知道。他后来游行到其他国家,为了衣食之需,到处求索,过得很是艰难,若是得到少许财物,便感到十分满足。

  后来,亲友见到他便说:“你怎么为了衣食竟然如此窘迫。我过去为了让你安乐,以无价宝珠,系在你的衣服里面,现在还在,你竟然不知道,还勤苦如此,以求自活,太愚痴了。你现在可用这个宝珠,换取所需之物,你就会过得如意,不会缺少东西了。”

  这段经文讲穷困的愚夫被富有的朋友赠送宝珠,而愚夫因醉酒不知,仍到处奔波谋生。

  愚夫喻声闻和缘觉,朋友喻我佛如来,愚夫的醉酒好比被种种烦恼困扰。众生为小乘小果,甚至世俗事务的“衣食忙碌奔波,却不知心里早有佛陀赠与的宝珠——一乘佛法。

  六、髻珠喻

  髻珠喻出自第十四品《安乐行品》。经中说,比如转轮圣王,想以威力降伏众国,而众小国王并不顺从,这时转轮王便起兵前往讨伐。王见到兵士中有战功之人,心生欢喜,论功行赏,或给予田宅、或城邑、或衣服、或严身之具,或种种金银珠宝。但是,只有发髻中有一明珠,大王起初舍不得送人,怕送人别人会吃惊。

  但是,转轮圣王见到众兵士立如此大功,于是毫无吝啬地将发髻中的明珠赏赐将士。

  经文中的轮王比喻如来,髺喻二乘权教,珠喻一乘实理。珠在髺中,就如实理为权所隐。这就是说如来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授记二乘而得作佛,就像轮王解髺中之珠以与功臣,所以,以此为喻也。

  七、医子喻

  医子喻出自第十六品《如来寿量品》。经中说,比如一个良医,聪明智慧,善于配制药方,治疗众生之病。这个良医有很多子女。一次,他因为有事到其他国家,他的孩子因为不慎饮用了父亲配制的毒药而中毒。不久,医生回来,众子见到心大欢喜,请求父亲医治。父亲见到孩子如此苦恼,便按照药方,以好医药,色相美味,捣筛和合,让孩子服用。

  孩子服用之后,病即痊愈。经文中的医生比喻如来,众子比喻三乘人。因为诸子无知,饮用毒药,心即狂乱,父亲设方便,让他们服用好药得以治愈。这比喻三乘人,信受权教,不得正道。

  如来施设各种方便,让他们服用大乘法药,迅速除去他们的苦恼,不让他们有各种祸患,所以,以医生之子作为比喻。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赞

  三根普润 弟子蒙恩

  化城虚设莫为真 再观智胜因

  十六王孙 八面证金身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法华经》七个譬喻,真实显露了佛陀教化众生的本怀。法华七喻也是佛陀施舍教门说法的一个善巧方便,终极目的还是开权宜的方便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实归究竟的一乘(佛乘)。

  佛只说一法,没有多法,就是究竟圆满的成佛方法,只是因各类众生的因缘根器不同,而善巧权宜的分出了次第。

  《法华经》认为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种种譬喻的目的就是为唤醒沉沦无知的众生,告诉所有众生,佛就是因一大事因缘而出世于这世间,教授他们成佛的方法,这才是佛陀的核心本怀,最为究竟圆满之说。

  南无阿弥陀佛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佛教知识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