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诵经改命到底是不是一句空话?


 2019/11/21    下载DOC文档    

  最近看到一条新闻,新闻上说别看深圳的年轻人多,但单身率还挺高的,超过了百分之六十。在深圳,几乎所有人都是“无心恋爱,一心只想搞钱”。深圳作为一个一线城市,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几乎所有人都在为了赚钱奔波劳碌,身为这个社会微不足道的一个个体,哪怕你欲望再低,也会被金钱所裹挟。即使你无意成为一个贪财好色的俗人,生活中也处处是用钱的地方,学佛的人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学佛的人懂得赚钱要靠福报,福报不够很难赚到钱。因此,很多人学佛后都很重视诵经,认为只要坚持诵经,佛菩萨就会加持我们、保佑我们,给予我们福报。这应该是最主流的一种观点,在吸引更多人诵经学佛这点上可以说功不可没,确实也有很多人通过诵经收获了福报。但可惜的是还有更多人没能挖掘出诵经背后的大福报,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通过诵经改善自己的命运,或者即使有所收获,也只是得到一点小福报。为啥这么说呢?要把这个说透彻,我们得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佛经?有人可能会说:这还用问吗?佛经就是佛说的经啊!这样说也没毛病!

  但其实佛经还有另一层意思,在佛陀时代,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鹿野苑、祇园精舍等地方讲经说法,当时其实是未立文字的。佛陀涅槃后,常年跟随佛陀身边听经闻法且过目不忘、记忆力超群的阿难,将佛陀所讲之法完整准确地背诵出来,结集成册,就有了最原始的佛经。我相信,阿难的初心绝对不是说要把佛讲的法整理出来,让后世的人诵读得福报。那是什么呢?我相信更有可能是,佛陀涅槃后,此后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太多人将从此彻底无缘亲自追随佛陀,无缘听闻佛陀讲经说法。阿难把佛经整理出来,后世的人只要一读佛经,就好像穿越了时空,来到了舍卫国,来到了鹿野苑,来到了祇园精舍,来到了佛陀面前,听闻佛陀讲经说法。那佛陀最初讲经说法又是为了什么呢?佛陀难道会想着说,我讲的法到时会被阿难整理出来,机缘成熟后会流传到华夏,那里的人们只要诵读我讲的法就能获得福报。这肯定不是佛陀的初衷啊!

  有人会说,既然佛经从根本上说不是用来诵读获得福报的,那佛讲经又是为了什么呢?读过经的人应该都知道,大部分的佛经都是以“如是我闻”开头,以“信受奉行”收尾。什么是“信受奉行”?“信”是相信,“受”是接受,“奉行”是落实。佛讲了那么多的经,其实最希望的就是大家能“信受奉行”。不信受奉行,佛经对你的唯一意义就是可以搞搞学术研究,但搞学术研究又怎么可能真正改变你的人生,改变你的命运呢?

  很多人诵经都有点完成任务式的心态,一读到最后一品,一读到“信受奉行”就松了口气:终于读完了。从来都是走马观花,从来不知道其实每一次诵经都是在听闻佛陀讲经说法,这也正是诵经要心怀恭敬的原因。很多人每天在诵经,但一不相信,二不接受,三不奉行。然后在那里埋怨:怎么我诵经没感应?怎么我诵经没增长福报?坦白说,你觉得你应该有感应,应该增长福报吗?

  有人会说,那有的人没见他信受奉行,好像也获得了福报,我跟你说,他要是“信受奉行”,福报绝对更大!如果诵经增福是因为菩萨加持、菩萨保佑,你觉得是单纯诵经,佛菩萨会保佑你些还是信受奉行,佛菩萨会保佑你些?再说了,佛陀是真正的觉悟者,不比我们最多只能看到眼前的利害,佛陀拥有穿越时光的智慧,他能看到哪些对我们有利,哪些对我们有害。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佛经就是佛陀对我们的谆谆教诲,结果别看你每天把佛陀的教诲挂在嘴上,但行为却恰恰与之相反。佛陀的教诲教我们往西,你偏要往东,然后指望嘴上念叨着佛陀的教诲就能趋吉避凶,你觉得可能吗?

  有的人说:诵经增福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经文其实是有能量的,这股积极、正面的能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身心,从而改变我们的人生与命运。诵经可能确实有这个作用,但我相信,诵经后信受奉行的能量更大,更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好比你发了一个愿:我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这样发愿肯定是很积极,很正能量的,但如果你能真正去身体力行、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毫无疑问会更加积极、更加正能量。你身体力行去行善积德肯定比你整天嘴上念叨要行善积德更能改变你的命运!

  很多人学佛后都知道,助印流通经书是有功德,是有福报的。我们一般的理解是流通经书后,肯定会有人通过诵经得福,别人得福了,我们自然也能得福报。这样理解当然没问题,但也还有一层意思。比如《地藏经》,网上有不少流通《地藏经》的感应事例,流通《地藏经》能让更多人增长福德,自然自己也能获益。但其实流通《地藏经》还有一层意义,要说清楚这个,我们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地藏菩萨是怎么度众生的?有人会说,是靠地藏菩萨的威神力。先不急着回答,我们先来看看在网上流传得比较广的一个地藏菩萨感应故事:2010年的时候,有个师兄的妈妈上班的厂里发生了化学污染事件,他妈妈中毒了,在医院接受治疗后恢复的还不错,当时是准备接受最后的康复治疗,但谁也没想到病情却突然恶化,医院甚至让他爸准备后事,说他妈已经不行了。自感不妙的师兄他妈情急之下放下了对佛法的偏见,让他爸赶紧念地藏菩萨名号。同时他爸爸也打电话向其他同修求助,请求他们赶紧帮忙念《地藏经》回向,可能是至诚恳切的原因,这位师兄的妈妈病情居然开始好转了。

  事后,他妈妈描述了她“死后”看到的场景:下面乌烟瘴气的,特别脏,特别臭,无法形容般的恐怖……师兄的妈妈直接吓傻了,手足无措之时,看到一位穿白色衣服,手拿禅杖的和尚。和尚和一群鬼在另一边谈事情,师兄的妈妈隐约中听到和尚在和那些鬼讲道理,让他们放她回阳间,那些鬼就是不答应,反复说了好久,最后总算同意了。然后,白衣和尚就对师兄的妈妈说:“你回去吧”,然后她就往回走,接下来就醒了过来,病也好了。

  有人读完这个故事后,立马就会有疑惑:地藏菩萨度人还要跟那些鬼讲道理?而且还是反复说了很久,那些鬼最后才总算同意的,这算什么事嘛?地藏菩萨想救人,不是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的事吗?很多人以为地藏菩萨威神力不可思议,想要救度身处恶道的苦难众生不费吹灰之力。其实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要不然《地藏经》里也不会浓墨重彩地描述地狱的种种可怖之处。你以为是在讲故事?是在提醒我们不要造恶业、提醒我们要好好修行呀!真要堕恶趣中了,恶果已现,坦白说,地藏菩萨也很难办。正因如此,佛才在《地藏经》里说:“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已获。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勉励大家自己要好好修行。

  所以说,地藏菩萨度众生真正靠的是教化,威神力可以说是地藏菩萨的一种手段,最根本的其实还是教化。在《地藏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中有段经文也佐证了这一点: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慈愍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你下回读《地藏经》的时候,用心去留意一下,“教化”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而地藏菩萨的教化可以说是浓缩在《地藏经》这部大家并不陌生的经典里面。“广宣流布”《地藏经》其实就是在帮地藏菩萨教化更多的众生,在我看来,这才是流通《地藏经》最大的功德与意义。

  有人会说,我读过《地藏经》,然而不好意思,在经文的最后并没有发现你说的“信受奉行”。你说的没错,《地藏经》结尾处确实没有“信受奉行”。但你要知道,《地藏经》是佛在忉利天说的法,能参加的都不是一般人,要么是诸佛及大菩萨,要么是天龙鬼神。你自己是什么角色,难道心里没点数么?

  还有一部最近几年很流行的《吉祥经》,严格来说,也没有“信受奉行”这几个字。但这部经的结尾是这句经文:“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一切处得福”我的理解是,走到哪里都能增长福报,想一想都觉得美好,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依次行持”,想要“最吉祥”,你得按照《吉祥经》上面说的去做才行。

  有的人读到这里就要说了:那你的意思就是诵经不重要了咯?这个问题不作正面答复,打个简单的比喻。就拿教育来说,在整个社会都在强调智育,甚至只关注智育的背景下,突然有个人站出来说:德育和体育也很重要。如果说这时候有一味支持智育的人出来辩驳:那你的意思就是智育不重要了咯?请问你会是什么感受?

  还有的人说,念经本身就是修行,这点我完全同意,但如果就此认为念经本身就是殊胜的修行,那我还需要“信受奉行”干什么就未免有点狭隘与局限。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喻,好比你有个小孩在学校读书,如果他认为在教室上课本身就是一种学习,那课后还需要用功学习干什么?请问你会怎么想?有人认为,念经之所以有殊胜功德,是因为坚持念经不容易。确实不容易,很多人都没这个毅力,但其实信受奉行要远比念经更加不容易。很简单,比如很多人诵《地藏经》,哪怕念一百遍,他内心其实也不见得真的会相信有地狱的存在,最起码的“信”字都做不到位,就更别说接受奉行了。有人可能会不同意,这么说吧,真正相信有地狱的人,他绝对会不敢去行恶,哪怕一点点的坏事都不敢去做。再比如《吉祥经》诵一遍下来其实并不难,因为经文确实很短,最多两分钟的事情,即使每天坚持想来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但如果要“依此行持”的话,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从来不反对诵经,相反,对很多平时很少诵经的人,我是建议尽量多去诵经。但对更多希望通过诵经求福的人,我的建议是在诵经的同时真的不要忽视去“信受奉行”。佛从来都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只是先于我们开悟的圣者。佛陀在浩瀚的佛经中教导愿意相信的人怎样趋吉避凶、自求多福乃至彻底解脱,至于会不会去做就是各人自己的事了。因果不虚,归根结底,每个人的祸福都是自己作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