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佛经中的这些句子,最让人开悟​,值得反复去读!


 2019/10/15    下载DOC文档    

  无论你是否信佛,相信你都或多或少地对佛经中的一些句子耳熟能详,甚至于念诵起来朗朗上口,深深地埋在脑海中。我们知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所有的佛经都是经过翻译的,除了佛陀的智慧,还有古来祖师大德们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体智慧,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模样。

  因此,这些佛经中的句子是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大智慧的总结,值得每一个人反复去读,深入人心,读得越多,开悟就越快,越能理解人生的真谛。

  第一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这句话出自《因果经》。我们知道佛教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因果,世间万物,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都离不开因果循环。且因果是通三世的。有的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佛教要说到我们的前世和来世,要强调轮回的观念呢,而不是今生做今生就报,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很难让人相信。

  其实,这不过是个人的偏见罢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空气你也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着,每个人都在一呼一吸之间生存着,没有任何人能离开它。很多事情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感官,凭自己的直觉感受去判断。即使是从最新的科技手段来探寻,也无法了知宇宙的真相。每隔几十年,整个社会面貌都会焕然一新,谁知道科技发展到最后会证明什么呢?

  佛教观念中是有轮回的。现世的因果报应屡见不鲜,有的人年轻时努力,中年享福,到了中年不明因果,开始挥霍,导致家庭破裂,事业破产,老年凄惨的状况到处都有。这不就是因果吗?如是因,如是果。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其中的关键在于“缘”有没有成熟,一旦缘分成熟,必然受报。这句话值得每个人牢记在心。要用因果的观念去时刻检讨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句: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句话来自《心经》。佛教把“色、受、想、行、识”称为五蕴。“色”就是指我们看到的物质及现象的具体情况。而“受、想、行、识”这四蕴指的是精神现象,我们对一件事物具体的感受,看法,想法,认知,识别等等。《心经》中说,五蕴皆空。“色”是空,“受、想、行、识”也是空。

  观世音菩萨在进入甚深禅定时,照见五蕴皆空,从而“度一切苦厄”。所谓的“空”并不是指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存在,而是指万事万物的本质就是“空性”。观世音菩萨证得了一切事物的空性,从而离苦得乐,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我们可以用佛教的“无常观”来理解万事万物的空性。与本质的“空性”相比,我们说看到的,感受的,认知的都是表象,这些表象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但是其本质都是不变的。

  第三句:一切皆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句话出自《金刚经》。佛陀在《金刚经》中开示说,佛法与世间法本无区别,一切法皆是佛法。佛陀把佛法比作我们渡河用的船,我们修行的过程就是离苦得乐,从此岸渡到彼岸的过程,而一旦真正渡过去了,那么佛法还有什么用呢?佛法不过是帮助我们渡河的工具而已。

  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当众生都已经获得解脱,佛法也就不再需要了。因此,这句佛经就是告诉我们,要以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不要对任何事物产生执着,一旦执着,就会着迷,就不能觉悟,不能解脱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