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刘素云:无量寿经51集文字稿


 2018/10/22    下载DOC文档    

  无量寿经 (第51集)

  刘老师 复讲于2018年05月16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十三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从这一品经文开始,世尊为我们说明娑婆世界的状况。在这之前,给我们说的是极乐世界的状况。

  世尊告诉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业障、习气深重,三毒炽盛,沉沦六道,苦不堪言。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另外,佛在这一品经文里,也勉励、晓谕我们要厌离苦趣,止恶修善,策励我们精进修行,求生净土。

  同修们可以这样想一想,除了佛之外,有谁能在三千年之前,就把三千年之后我们现在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唯有佛陀。由此,我们对佛陀的那种无限敬仰之心会油然而生,我们会由衷地赞叹佛陀伟大的、无与伦比的智慧。

  这一品经文非常重要,说的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情况,也就是我们目前生活的现实状况,希望同修们能够认真学习。

  请看经文: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这一段经文里有这么一句“以自给济”,那个“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要发给(jǐ)的音。给是什么意思呢?是补充的意思。比如我们经常说自给自足,比如说军队需要补充给养,可能我们平时都念成给(gěi)了,那个音就读错了,要念给(jǐ)。

  这一段经文,如果用白话文说明一下,它是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呢?

  世间的人(就是指我们),受到妄心的驱使,都在争着做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对于了生死出三界的问题,却恰恰漠不关心。因此,他们在这个剧恶极苦的世间,自身勤劳地去经营、造作,每天忙忙碌碌。为什么?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是尊卑、贫富、少长、男女,各阶层的人都是受到妄心的驱使,每天都在千方百计地谋算,劳苦奔波。他们的起心动念和他们的一切造作,多半都是损人利己的。

  这一段经文是总说。总而言之,说明世间人由于迷惑,不能认清自己以及自己所生活的环境,颠倒、迷惑。往往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该做的事情却拼命地在做。

  佛在这一品开端,就把这一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了。如果佛不说出这个真相,我们可能还要继续迷惑颠倒,还要不辨真伪、不辨是非、不辨邪正。

  所以刚才我说,这一品经文特别重要,希望同修们认真地听。

  看这几个词语:

  〔剧恶极苦〕这个“剧恶”是指十恶业,“极苦”是指五浊恶世的苦报。

  〔勤身营务〕“勤身”是自身勤劳,“营务”指经营造作。

  〔累念积虑〕这个“累念”是思念过去,“积虑”是忧虑未来。

  〔为心走使〕是受到妄心的驱使。

  我们接着往下看,什么是〔不急之务〕?看佛是怎么给我们回答的。

  什么是“不急之务”呢?“不急”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不要紧的事情。

  现代人都在忙着竞争,争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看我们的周围,现在多是热忙人,少有闲淡汉。恰恰是这些不要紧的事情,世间人却觉得它很重要,是重要的事情。什么事儿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拼命地在争夺。岂不知,这拼命地在争夺的,争夺什么?在争夺六道轮回。

  所以我们要知道,轮回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的。当知,如果你能够舍离这些欲贪,你的日子会过得更自在一些。

  现在很多人抱怨,活得这么苦,活得这么累,无所依靠。佛在这里告诉我们,如果你能够舍离这些欲贪,你就不苦了,你就不累了,你会活得很自在的。

  看这一句:

  〖于此剧恶极苦之中〗

  〔剧恶〕是指造作十恶业,这是凡夫共同迷惑、执著争取的。我们做的就是这些事情,是我们最不应该做的事情,恰恰因为迷惑、执著,所以我们在努力地做这样的事情。身造什么呢?杀、盗、淫三恶业;口造作妄语、两舌、绮语、恶口的罪业;意在造作贪、瞋、痴。

  十恶的现象,现在在这个社会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日趋严重。大家看看我们的生活现状,是不是像佛三千年所说的这个样子?这个事情,老法师说,很麻烦。每个人都不择手段地争名夺利,无论是争到的,还是没有争到的,都很苦!都是在造作十恶业。求不到的苦,求到的还是苦。

  “极苦之中”,人们就心神不安、茫然无措,是不是我们今天生活的现实?你说这种日子该有多苦!这是当代社会众生的共业。

  老法师说,共业能不能化解?能!怎么化解?学佛的人越多,真正用功的人越多,大的劫难就能化成小的劫难,小的劫难就能够消除。这要靠谁?要靠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靠什么?靠这部《无量寿经》,靠这句阿弥陀佛名号。

  “剧恶”是极大的恶因,感得的是极苦的果报。可是大家恰恰不觉悟,还继续:

  〖勤身营务〗

  这个〔勤〕就是非常勤劳地造作恶业。这个〔营〕是经营,〔务〕就是制造、造作。

  〖以自给济〗

  这句话我们要明白它所表达的意思,是指不择手段地争名夺利,这就叫“以自给济”。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

  这八个字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全包括进去了,几乎无不在造作恶业,无不在争名夺利。

  大家看看,现实的情况是不是真的这样?

  〖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累念积虑〕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处心积虑,起心动念所想的多半都是损人利己,不顾别人的利害,不顾社会的安全,只求私利。

  〔为心走使〕这个〔心〕是妄心,妄念不息,身、口都被妄念支配、指挥,为妄念驱使,所以才造作恶业。

  大家想一想,咱们就举眼巴前儿的例子吧。

  比如说,造假。现在可能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这样的念头,似乎是要找真的东西很不容易了,什么东西一提到,都是假的。别的不说,咱们就说这假烟、假酒、假药,这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都能遇得到的。你说那个假烟,真烟抽了对人体都有毒害,你再弄假烟,毒害不就更大了吗?你说那个假酒,喝了对人的身体毒害大不大?尤其害人的是那个假药。很多药是救命的,但是你那个假药,它就不是救命的了,有时候甚至是害命的。我们看到眼前的情况,想想佛在三千年前,把这些事情都看明白了、看清楚了,而且给我们说在前面了,我们是否应该赞叹佛陀的伟大智慧和伟大的德能!

  看下面一段经文: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就是说一切众生,对于田宅、眷属、财物,没有的时候想争取,拥有之后又怕失去;有了这样又觉得少了那样,没有知足的时候。总想跟别人比,要和别人比相等(就是齐等)。刚刚拥有了,又担忧怕发生意外把拥有的东西再失去。比如说,水灾、火灾、盗贼的劫夺、怨家的消散、债主的磨灭等等等等。就是没有想有,有了怕失去,忧心忡忡。

  我们看下面几个词语:

  〔又忧非常〕这个是指意外发生的事情。

  〔磨灭〕这个“磨”是折磨身心,这个“灭”是消灭。指财物尽失,荡然无余。得到了,又失去了。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

  这是今天我们所讲的不动产,这个不动产就包括田地和房屋。我们现在的人的欲望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强,就是田地和房屋这些不动产是越多越好,真是有点贪得无厌!

  〖眷属财物〗

  这个〔眷属〕是指父母、妻子、儿女。这里的〔财物〕是指除土地、房屋之外的一切财产都包括在这个财物之中。

  〖有无同忧〗

  这个好理解,就是没有得到的想得到,想尽方法去争取,得到之后,又怕失掉。比如说,现在很多人有这样的心理状态吧,钱多了,怕贬值。

  人们操心的事情永无止境,没完没了。患得患失的妄念无法安静下来。为什么人们的心不安?就是你这些妄念搅和得你永远心不得安宁。你牵挂忧虑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比如我们听到的网络诈骗,真是防不胜防!你那个存折、你那个卡,本来就在你的兜里揣着,没有任何人接触到,哎,但里面的钱不翼而飞了。这是在电视里我看到的,这叫网络诈骗,而且都是团伙的,甚至国内外结合的。所以有钱的人,你说他忧虑不忧虑?因为他不知不觉地钱就没了,而且很难再要得回来。

  如果以前说没有钱的、穷困的,每天忧虑,那你看看现在,有钱的比穷人忧虑还多。他忧虑什么呢?忧虑怕他的财产失掉,怕他的钱财被人家诈骗去。所以这个“有无同忧”啊,就我们今天,可以说是感受得最深刻。

  〖有一少一〗

  有了这一样,还少那一样,整天和别人比这、比那,越比心里就越不平衡。别人有的我没有,心里不平衡;别人有的我也有,但是别人的比我的好,我心里还是不平衡。

  比如,看到别人的房子比自己家的房子大,心里不舒服;看到别人开名牌车,我的车不是名牌,心里难过;看到别人的孩子上了名牌学校,自己的孩子上了普通学校,自己心里难过。天天这样比,天天心里难过,你说这样的日子该有多苦!

  我们每个人对对号,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如果你这么天天和人家比,你天天心里难过,你这一生的日子永远是苦的。你为什么不从这苦里跳出来呢?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老法师给我们的回答是:心安理得,一天到晚不操心,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个人是最幸福的人。你听了以后,服不服气?

  我再说一遍: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心安理得,一天到晚不操心,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个人是最幸福的人。他的福报最大。绝对不是有财富的人有福报,不是有势力的人有福报。如果是富而苦,不如贫而乐。心里没有事情才好。真正的幸福是心里没有事情。

  老实念佛,这是真正要紧的事情,是真正的幸福!其他的都不要紧。老实读经、念佛,这是有觉悟的人唯一的一件大事!

  “有一少一”是世间愚迷人的通病。听明白没有,什么样是有一少一?是世间愚迷人的通病?如果你愚迷,你就犯这个病,“有一少一”,有了这个,觉得那个我还没有呢,那你就生活在痛苦之中嘛。

  〖思欲齐等〗

  这一句接一句,都是事实的真相,都是我们生活的现实。

  〔思欲齐等〕就是凡事都想跟人家一样。可不可能?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呢?因为做不到。什么原因做不到呢?因为世间人种的因不同,所以他得的果报自然不同。

  你和别人比,别人种的是别人的因,你种的是你的因。因不同,你要求果一样,那现实吗?所以,这是不是纯粹的妄念?

  《了凡四训》上讲,“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谁是例子?中国的孔夫子就是例子。夫子的一生,以清净心教化众生。他终身从事的是教育事业——教学工作,教人明了人伦大道,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人人安分守己,则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他一生所做的就是这件事情。

  传到了今天,孔夫子的第七十六代孙,孔德成先生。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就刚才我说的那一句:“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这真的是一个实际的例子。现在孔德成先生到国外,人家一听说他是孔老夫子的后代,受到特别的礼遇。这是什么?这是祖宗积德之光,这是德之光。还有一句,“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

  在中国,历代的帝王建立政权,有的能享用几百年,有的享用几十年,这是祖先积德积得厚。不积德的是什么样呢?纵然是打得了天下,没过几年就完了。

  我们看看历史,每个朝代的变更,群雄割据,到最后成功的都是祖宗积德,自己有德行,才能成大功、立大业。可见能够夺取名位的、夺取政权的不是武力,是福德。这是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家庭,都要修善积德。祖宗有德,子孙受益;祖宗无德,殃及子孙。

  不要跟人家比名闻利养,要比就比德行和福报。佛教我们要知足常乐,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什么是第一富?佛陀告诉我们,老法师也这样告诉我们,知足是第一富。

  人人不都想富有吗?那什么是第一富有呢?知足。不知足的人贪求无厌,永远不满足,苦不堪言,甚是可怜。

  〖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

  这个〔适小具有〕是指经过辛苦的经营,求到了一些,生活已经过得去了。

  但是〔又忧非常〕,这就是得到了又怕失去,求到了怕失去,这是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哪些是非常呢?不是“又忧非常”嘛。

  前面我们说了,“水火盗贼。怨家债主。”。

  凡夫之人得失心非常重,他会惴惴不安,这是实际情况。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见到,常常听到,遇到这些情况,比如说,水火无情就是这样。

  有的人积了一辈子的家业,一把火烧得精光,这就是“非常”。

  〖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这是指非常的灾难。今天所说的意外灾害,很难避免。佛教我们怎么办?舍财修福。

  记住:佛教我们舍财修福。唯有真正修福的人,无论他遇到什么样大的灾难,他都能过得去,能平安度过,因为他有福报。

  有什么方法能把这个福保住呢?老法师教给我们一个绝招,我给它起个名叫绝招。

  老法师教我们做三件事情,把这个福保住。

  第一件事情,布施佛法,流通法宝。

  非常简洁,特别好记:布施佛法,流通法宝。

  第二件事情,放生。

  怎么放?随缘做,不是刻意去做。如果是为了放生而放生,那就错了。这是第二件事情:放生。

  第三件事情,救济病苦。

  帮助那些有病苦,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这就是老法师告诉我们保福的三个绝招。如果你从这几个方面去积德,修积功德,你这个功德里一定有福德,你不管遇到什么样大的劫难,你都不会遭到苦难。老法师教我们的这三招非常简单,就看我们信不信、做不做。如果我们真信了,我们真按照这三条去做了,你的福报永远不会失去。

  看下面的经文:

  【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众生的心是什么样的心呢?悭吝,就是吝啬。自己有的不喜欢布施给别人,舍不得放下。但是到了命终的时候,他所拥有的一切一样都带不去。这种现象不管是贫贱富贵都一样,大家都有无尽的忧虑苦恼。

  〖心悭意固〗

  这个“悭”是悭贪,吝啬,“固”是固执。

  〖无能纵舍〗

  就是放不下,舍不得,可是死了以后一样也带不去。

  〖命终弃捐。莫谁随者。〗

  古人常讲,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两句话,我们学佛的人,人人都知道。我们因为往昔的业缘,生到这个世间来。生,什么都没带来;死,什么都带不去。恶业、净业、善业,这三业是带得走的。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一定要用全部的精力修福、修善业、修净业,千万不要修恶业。

  因为这个三业,你走的时候能带得去,除了这三业你什么都带不去。这个道理我们这回听了《无量寿经》的讲解,一定要清楚、要明白。

  在佛法里修学,修财布施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佛说你修这三种因,就必得这三种果报。

  儿孙要教养,要好好地扶养他。但是告诉我们,不要给他留财物,要为他修福、为他积德。这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明白的一个道理。

  我们现在想给儿孙留的基本上都是财产,没有想到给儿孙积福、积德。如果你给他留的是福德,儿孙能得到真实的受用。如果你留财产给他,他认为财富来得这么容易,他不知道珍惜,反而容易堕落,容易造业。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物,英雄豪杰、出人头地的大多是清寒出身,富有人家出人头地的儿女很少。

  清寒之士知道发愤努力,加以祖宗父母有阴德,这对他的加持力会很大,必定能发达。

  我们听了这一段要明白一个道理:为儿孙留什么?留福、留德,不留财。

  〖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因为世间人不明理,造极恶业,所以就受极苦报,死了之后多半是堕三途。

  看下面一段经文: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这个主要是说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之间,应该怎么样相处,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看下面几个词语:

  〔有无相通〕这个“有无”是指财物上的有无,“相通”是指互相帮助。

  〔违戾〕这个“违”是违背,“戾”是凶狠的意思。

  〔心诤〕是心里有意见,不能忍让。

  这一段经文是世尊在劝勉我们:说人与人相处,特别是家庭和睦,要明了敦伦尽分。

  世尊的这一段开示跟儒家讲的伦常完全相同。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的社会。伦理教育是孔老夫子提倡的,夫子的大德就是提倡伦常教育。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长存于黄河长江流域而未灭亡,乃得力于夫子的教化。深深感恩我们的至圣先师。

  〖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

  告诉我们应该互相尊敬、互相爱护,这都是我们至亲至爱的亲人。

  〖无相憎嫉〗

  不可以互相憎恨、互相嫉妒。如果你互相憎恨、互相嫉妒,那是造作极重的罪业。

  〖有无相通〗

  “有无”在这里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兄弟姐妹之间要时常关怀,互相提携、互相帮助,无论是精神上、物质上都要做到有无相通。用我们现代话说,就是要互相经常联系、经常沟通,是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当前社会在这方面,确实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无论是父子、无论是兄弟、无论是夫妇,在这方面,真的,不说闭塞已经差不多了。所以佛在三千年前,就把我们今天的情况说得一清二楚。

  我们接着往下看:

  〖无得贪惜〗

  决定不可以有贪心,不可以有悭惜。一个家庭就是自己的一身,不要以为父母兄弟都与我不相干,如果你这样认识就错了。就是甚至于兄弟之间都老死不相往来,那是错误的。能把一家人看成自己的一身,跟关心自己一样,这是尽孝道。我们不提倡孝道嘛,那怎么样尽孝道呢?你关心这个家庭,关心父母、关心兄弟姐妹,你就是在尽孝道。

  因为你孝道尽好了,兄弟姐妹非常和睦,父母不操心、父母不忧虑。因为父母最愿意看到的就是儿孙相处和睦,互相敬爱、互相帮助,这样父母就心安了,就心生欢喜了。这个孝道不只是说,你对父母的物质生活供养多么多、多么好,更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如果兄弟姐妹不和,父母忧心;子孙不贤,父母忧心;子孙不好好念书,父母忧心;子孙不好好工作,父母忧心;子孙家庭不和,今天吵架、明天离婚,父母忧心。

  若人明孝,家族样样圆满时,你说老人多开心。让老人开心,这才是真正的“孝敬”。如果没有良好的伦常教育,这一点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言色常和〗

  这就是告诉我们要互相包容,要能忍耐,要和气。

  〖莫相违戾〗

  就是彼此都能忍让,就不会有违戾。

  〔违〕是违背,〔戾〕是凶狠,就是兄弟姐妹之间一定要做到“莫相违戾”,互相要和蔼、和气,不能凶巴巴的,像仇人一样。

  〖或时心诤〗

  这个告诉我们,如果有时候,彼此的意见有不同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应该调和。比如说,如果家族不和,一家人就会变成冤家。所谓的有那么一句话嘛,不是冤家不聚头。

  一个家庭和睦,都是至亲至爱的亲人;一个家族不和睦,那就是冤家聚头了。就是冤家聚会了,都聚在一起了。我们应该把冤家变成亲家,靠什么?全靠这个伦理教育。这是世出世间圣人对我们的期望。一家人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是冤家聚会,你说那多么惨!

  佛在经上说,妻子、儿女、父母、眷属,没有四种关系绝不会变成一家人,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哪四种关系呢?

  第一,报恩的。

  说明前世彼此有恩,报恩来的一定是孝子贤孙,这是第一种关系。

  第二种关系,报怨的。

  就是我为什么劝大家,不要与任何人结怨,因为你结怨了,你一定要担这个因果的。怨是因,你将来那个果,一定要尝受的,报怨的就找到你家门来了。你的怨恨越多,你的冤家就越多。比如说,败家子儿,那就是报怨来的。有的孩子,人不说嘛,他们谁谁家有个败家子儿。这个败家子儿,就是讨债鬼,就是来报怨的,他搞得一家人不得安宁,甚至家破人亡。这是第二个报怨的。

  第三个,讨债的。

  这个讨债的,我们一般人就叫讨债鬼。讨债来的儿女一般都非常受人喜爱。比如说,他乖巧、会来事、会哄人,他长得漂亮,讨人喜欢,这是讨债鬼。他来了以后,因为他是来讨债的,如果你欠他欠得少,他活个一二年,就死去了;如果你欠他多,他就活十几岁、二十几岁,甚至更长一点儿时间。

  比如有这样的,这纯粹就是讨债鬼,有的大学刚读完,有的刚拿到博士学位,他就走了,我们用老百姓话说他就死了。你说这样的孩子刚读完大学,刚拿到博士学位,他就死了。你说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是不是伤心欲绝?你现在回过头来看,他是不是讨债鬼?真的是讨债鬼。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就是还债的。

  还债的分两种情况:如果他欠你的少,他能保证你的生活就可以了,他不会供养你很丰厚,他觉得你过得去,那就算了;如果他欠你的多,他会供养你很多,让你的物质生活很丰厚。这是来还债的。

  所以佛告诉我们明明白白,没有这四种关系,怎么你也凑合不到一起去,是不是?我们把这个问题明了了,遇到一些具体的事儿,你就想得通了。比如说,我遇到一个学生,他的儿子大学刚毕业,就死去了。所以这个学生啊,真是痛苦欲绝呀,他自己都不想活了。现在听到我讲这一段,你就明了了,他就是来讨债的,讨完了,人家就走了。你就不要那么要死要活地去想他了,早点把自己解脱出来。

  在这个人世间,人与人之间总不外这四种缘。我们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我们就什么事情都好办了,都会想得通了,要不遇到一些事情想不通。

  学佛的人一定要记住,不和任何人结怨。记住这个词任何。不和任何人结怨,这是真正的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对冤家债主要极力忍让。

  大家想一想,无非也就忍一辈子呗!忍一辈子,这个债,咱们就还清了。所以,要学会忍让,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吃亏是福不是祸,吃亏能消灾灭罪。忍让决定是正确的,不能说你无能,忍让决定是正确的。你要拿准主意继续忍让。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

  因为世间人没有智慧,总是冤冤相报,而且每一次报复都要超过。说白了就得过分一点儿,你对我不利有一,我还你的一定让你不利有二,就要超过那么一点。这样的结果呢,就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我们一点儿都不要报复。

  〖虽不临时〗

  这句话是虽然造作怨恨,眼前未见果报。就是你说我也没看着那果报是什么样啊?你看下面一句你就知道了:

  〖应急想破〗

  就是告诉我们,现在暂时没有这个恶果现前,你要看明白事理的真相。这个真相呢,就是不可以与人结冤仇。

  古人常说“口为祸福之门”,就说我们这个嘴呀,它是祸福之门,说话必须小心谨慎,切莫伤人。为什么现在我总告诉大家不要伤人?因为我知道这个伤人的果报也不轻。我们往往信口开河,想说啥就说啥,伤了人自己还不知道。但是你这个果报,到时候缘成熟了,你一定要受果报的。

  还有,对那些无根的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办?不传,一定要不传!如果你做到不听、不信,那就更好了;如果你做不到不听、不信,你一定要做到不传。

  “谣言止于智者”,到你这就画句号,你不要往外给它继续传。一个有智慧的人,听到谣言立刻就把它止住,绝不传给第二个人。传播谣言是造大口业,是造罪业、造恶业。

  看下一段经文: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这一段经文比较长一点,主要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比如说这一句:〖追逐所生〗指所生之处,果报是追随不舍的。你造什么样的因,一定受什么样的果报。所以,你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这个“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追从的意思,总追着你不放。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这几句话相当相当重要!我们一定要把这几句话深深地理解透,因为这是世尊在告诉我们的事实真相。

  人与人之间的际会,时间是非常短促的,死了之后各人有各人的果报,彼此都是被业力牵着走的。纵然将来你在六道里相遇了,彼此互相都不认识。因为什么?在六道里舍身受身,你的形貌就改变了,就是你的身形、面貌都改变了。比如你这一生是人身,你将来走,你堕落了,你变成畜生身了。谁和谁还认识啊?根本就不认识了!

  因此我经常跟大家说,你一定要记住:

  你在六道里轮回,决定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没有一个人给你做伴儿。真是这样的。这几句话我们一定要深刻地领会。

  为什么我们会在娑婆世界投胎?是因为我们爱重,就是那个“爱欲”很重。不有这么一句话嘛,“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这是真理!因为我们的“爱欲”太重,所以我们才来到这个人世间来投生。

  这里说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学佛的同修有许多不明白事实真相。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念佛的人生病了,他立刻就想,这个治病啊,那一定是药师佛的事。本来他是念阿弥陀佛,或者是念观音菩萨,这回呢,他就改念药师佛了,他认为这个事儿和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都没关系了。如果他遇到了什么灾难,他立刻就想,观世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这个事儿也不归阿弥陀佛管,所以他又赶紧去念观世音菩萨了。

  大家要知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如果你要喜欢念观世音菩萨,你就念观世音菩萨,专心念观音菩萨,这没有错,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因为往生的条件是念专一。我举这个例子是说什么呢?就是你一定要明白,佛教给我们的事实真相。我们修念佛法门的同修,如果你有病了,我告诉你,你不用改念药师佛,你照样念阿弥陀佛,他是好用的,不用改来改去。

  “独生独死”,这两个“独”是告诉我们,人死之后,孤苦无依,没有一个人给你做伴儿。就是人到临终的时候,他还没有断气,有个什么现象会发生呢?他会见到很多鬼魂。而这些鬼魂呢,都变现为他已经去世的家亲眷属的形相,比如说母亲哪,父亲哪,兄弟姐妹呀,这些鬼魂他会变成你家亲眷属的形相。干什么?来迷惑你、勾引你。你一旦认为这就是你的亲人,你就跟他们去了,好了,他们立刻就变脸了,就向你讨债了。所以你这是怎么的?被迷惑了、被诱惑了,你真正落入魔掌了。这种境界,我们在《地藏经》里听多了,都听明白了。

  所以在我们往生的时候,千万要记住,谁来接引?一定是我们的本尊阿弥陀佛来接引,或者是西方三圣一起来接引,或者是西方三圣率领诸菩萨们一起来接引你往生。

  一定要看准了: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有人说如果我往生的时候,是释迦牟尼佛来接引的,我跟不跟他去?我告诉你坚决不要跟去!那都是变幻的。因为邪魔外道,他们可以变幻成其他佛菩萨的形相,但是他永远变不了本尊的形相。为什么?韦驮菩萨护法神管着呢,那是不允许的,你不能变本尊的形相。

  我们在这里听明白了,送人往生,一定告诉他,一定要跟阿弥陀佛跟西方三圣走,不要跟其他的佛菩萨走。

  我在这里还要跟大家说一句,我记得前面我跟大家说了,就是我们临往生之前,有好多舍不下。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舍不下他的儿孙,这个非常耽误事儿。你要想明白了,你的亲人在哪里?你的亲人,在六道里你一个见不着,因为“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你的亲人都在西方极乐世界,你到了那里你就知道了,西方极乐世界你的亲人是太多太多了!而且你要知道,你在娑婆世界,或者在六道里轮回,你是“苦乐自当。无有代者”,谁都代替不了你。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真相我们一定要清楚。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就是我刚才说的,如果你在六道里轮回,你别想再见着你的亲人,就后会无期了。

  另外在这里再说一个什么事呢,就说因为“善恶变化”是太快、太大,所以我们在送往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什么问题?因为在他往生前和往生后,他的一切行为变化是不受他本人控制的,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明了。所以我们怎么办呢?就是佛教我们,人在临终后的八小时,你千万不要去碰他,这是因为“善恶变化。追逐所生”的道理。老法师在这里告诉我们,那个时候,他的魂儿没有离开他的肉体,如果你触碰他,他非常痛苦,一生瞋恨之心,他就往下堕。所以我们送往生,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有的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关于中阴身的问题,在这里我用老法师给大家的答案来回答大家。老法师告诉我们,有三种情况没有中阴身:

  第一种情况,就是佛来接引,直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作菩萨去了,这个没有中阴身。

  第二种,升天没有中阴身。这是说这个人福报大,一断气他就到天上去了,这个没有中阴身。

  第三种没有中阴身的,就是直接堕阿鼻地狱、无间地狱的,这种人没有中阴身。

  除了这三种人之外,都有中阴。虽然他断气了,但是他的神识还没有走,就是我们说的灵魂。神识没有走,你在这个时候碰他,他会生烦恼,他会痛苦。这个时候他如果生瞋恨心,他肯定堕恶道,就堕落到恶道去了。

  因此我们送往生的人,在这方面千万千万要注意!

  临终的时候,最好为他助念,念阿弥陀佛,不要动他、不要碰他。

  我建议大家也不要一会儿探视探视,看看哪儿热、哪儿不热,我不太建议做这个。

  你就是一心一意地劝他念阿弥陀佛,大家为他助念阿弥陀佛,这是最安全的。我们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最安全的方法呢?六道轮回,到哪一道去,就是那一刹那的念头。一刹那,可能他去这道儿了;一刹那,可能他去那一道儿了。所以我们最好注意这个事情。

  我还有一个建议:人在要临终之前,或者临终之后的八小时,最好是家亲眷属不要靠前,这是我的一个建议。为什么?因为人都有情,家亲眷属一靠前,容易引起他的情执,不利于他往生极乐世界。

  〖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这是佛苦口婆心地在劝导我们,我们现在身体健康,在很强壮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地断恶修善,不要再等待。有很多人说,学佛呀那是老年人的事情,我们现在正年轻力壮,正是干事业的时候,我们得干一番事业,等我退休了以后再说吧,再学佛吧。这种理念绝对是错误的,学佛也不影响你干事业。

  怎么样来正确对待这个问题,我这样说,你看看对不对?

  比如说,等我退休以后,我再学佛,那时候也来得及。但是就我所接触到的,就是我的同学也好、同事也好,我知道他们也有这种念头,但是刚刚要接近退休,还没有退休,或者是刚刚退休,寿命没了。寿命没了怎么地了?走了,死了。你说你寿命没了,你还想学佛,你怎么学呀?你没有寿命,你怎么学呀?所以我劝有些人,如果你想学佛,你这个理念一定要改变过来。现在趁着身体强壮的时候,听佛的劝导,从现在开始就好好学佛,这是对的。

  不要让光阴空过,不要让这个机会错过!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佛是一而再,再而三,一再重复地劝勉我们,真是慈悲到了极处!我们能不能感受到佛的这种慈悲?

  今天的时间到了,就说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