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端午节|一文了解这个中国传统节日与佛教的渊源


 2018/6/18    下载DOC文档    

  端午节 | 一文了解这个中国传统节日与佛教的渊源

  农历五月,斋月,古人称为恶月。五月初五是五月的开端,至此阴气始产生,并逐渐增强,是阳气强盛的顶峰,又是阴阳变化的开始。到了五月初五时,开始“泰极否来”,很多人身体会面临一些业缘到来。

  所以,古人很重视这个转变,一般都持斋然后礼请高僧祈福,来除辟邪、收敛、养晦,除去不祥之气。可以看到以佛法修持是最能让我们时时平安吉祥的法宝了。所以在汉传佛教也是把农历五月作为修心养性长斋月。

  这个月,虽然藏传汉传佛教看似有不同说法,但究竟殊途同归,让所有众生懂得只有驱恶从善,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与自在!

  农历五月对应地支中的“巳”、“午”、“未”三月五行属火。“巳”是火的出生状态,“午”是火的极盛状态,“未”是火的衰幕状态。火气到了极盛的状态,也就是阳气达到了极盛状态,就会物极必反,阴气开始产生。

  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可见,古人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所以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每逢节气转换前后之际,气场最不稳定,易使人心浮动,官非凶灾四起,病菌杂处最易出事,会影响到个人的运程。

  相传,端午的真正原因见于佛典。据《古尊宿语录》卷21《舒州白云山海会演和尚语录》记载:端午,(白云禅师)上堂,举(言曰:)昔有秀才造《无鬼论》,论就,才放笔,有鬼现身,斫手谓秀才云:你争 [怎] 奈何 ? 白云当时若见,便以手作鹁鸠嘴,向伊道:谷谷孤。

  另据慧日禅师《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五载: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今朝又是五月五,大鬼拍手小鬼舞,蓦然撞着桃符神,两手椎胸叫冤苦。

  这两则说的都是端午节时恶鬼猖獗,公然现身。所以,端午节起源于恶鬼作祟,端午的原始动机是驱邪镇鬼。

  旧时端午节时,佛寺常举行驱鬼祈福仪式:

  一,高僧主持祭祀仪式驱鬼除魔;

  二,高僧画符,并派使者持神符,到其它地方去驱鬼和镇鬼;

  三,高僧要为国家和百姓祈福;

  四,出外驱鬼的使者活动结束后要向高僧汇报驱鬼的情况。

  这些活动的中心都是围绕祭鬼和驱鬼来进行的。它清楚地表明:恶鬼作祟是五月五日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根本原因。

  佛教在这天也吃粽子。佛教世界中翠竹黄花尽是真如,端午自然也入般若。《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五载,宋绍兴二十六年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艾人与门神,聚头相耳语。

  艾人,端午节时束艾叶为人。它与门神一样,是为了避邪拒鬼。佛教语录保存了端午节时艾人和门神的信仰习俗。在这样文化背景下,僧人自然地把端午融入禅悦玄机。

  陆游《天中节前三日大圣慈寺华严阁燃灯甚盛游人过于元夕》诗,佛寺在五月五日前三天已举行盛大庆祝仪式:万瓦如鳞百尺梯,遥看突兀与云齐,寺庙张灯结彩,禅堂成为端午庆典的场所。一些失传的端午古俗在佛教中保存。

  《五灯会元》卷18载:隆兴府兜率慧照禅师端午节说:端午龙安亦鼓桡,青山云里得逍遥。饥餐渴饮无穷乐,谁爱争先夺锦标。却向干地上划船,高山头起浪。明椎玉鼓,暗展铁旗;一盏菖蒲茶,数个沙糖粽。

  这里有许多失传了的端午古俗:第一,后世认为端午龙舟是为了救屈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但端午龙船原来是为了“安龙”。第二,一般认为端午龙舟发生在水乡。但古人这天在高山上划龙船。第三,一般认为,五月五日采兰草、菖蒲是用来煎汤洗澡,《大戴礼》: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但这里表明,它用于制作“菖蒲茶”。

  此外,《古尊宿语录》卷28:龙门若为作端午,打动众人涂毒鼓。佛教东林《云门颂》也说:一挝涂毒闻皆丧。一般认为,端午龙舟竞渡时击鼓是为了统一划船的节奏,但是佛教典籍显示:端午所用鼓上涂了毒药,以增强鼓声的巫术力量,以达到安龙、镇龙的目的,它是驱鬼观念的具体体现。

  安龙、菖蒲茶、干龙船、毒鼓等是失传的端午古俗,这些资料既可补端午资料之缺,又可见出中国本土自然宗教中的端午对佛教影响的深度,弥足珍贵。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