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为什么能招财?
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是布袋和尚圆寂纪念日。布袋和尚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肚弥勒,人们一进入佛教寺庙天王殿,首先就能见到这个笑呵呵的胖和尚。凤编听说,很多商家都是布袋和尚的死忠粉,因为布袋和尚挺一个大肚子,背一个大布袋,成天嘻嘻哈哈,一看就欢喜,很招财,于是,做生意的人都把布袋和尚当财神供奉着。 这个布袋和尚是谁呢?据说他是五代梁时明州(宁波)奉化人,或谓长汀人,世人也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契此身体胖胖的,肚子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布袋和尚为什么又是弥勒佛的化身呢?据《释氏稽古略》记载,后梁贞明二年三月三日布袋和尚坐化,示灭之前,在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之上,说了一首偈子:“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从此,民间相传他是弥勒菩萨化身。中国的圣迹高僧是很有传统的。南朝有圣僧宝志,传为观音化身。唐朝末年,金地藏自新罗来,在安徽池州九华山苦行,是为地藏菩萨化身显圣。更为著名的就是济公和尚了。这些神僧也有不少留下了艺术形象,但最为普及的仍为布袋弥勒。 唐代以后,各式各样的弥勒佛像均让位于中国高僧布袋和尚了。现知最早的布袋和尚像是在杭州西湖石窟造像之中的南宋阶段的布袋弥勒佛,江西赣州有通天岩石窟,其中也有着布袋和尚的雕像。“大肚能容,笑口常开”逐渐成为佛教人生观最重要的写照。弥勒佛从造型到观念都民间化世俗化了,成为中国人心中最为熟知又极为亲切的佛像。 大肚弥勒布袋和尚为什么能成为财神了呢?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体恒曾经撰文提出:大肚弥勒的信仰,本身就是起源于民间。中国民间信仰里的大肚弥勒佛,因其祥和开怀的面容,慈悲包容的胸怀,豁达知足的心态,而为民众视为吉祥的象征,广受欢迎,于是形成了浓厚的供奉之风。所谓“和气生财”,久而久之,弥勒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财神”,甚至造像也出现了手持钱宝、高举元宝,或盘坐在黄金宝座上的形象,他的布袋里也被认为充满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禅宗寺院里迎面而来的弥勒形象,也被人们请回到了家宅居所,并认为有改善风水、聚气纳财的作用。于是,弥勒信仰便与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结合在了一起。 大肚弥勒天天笑口常开,这个笑,可不是傻笑、坏笑,而是慈悲、悲悯的笑,各位大侠,咱们供奉大肚弥勒,不仅为了求财求富贵,还要学习弥勒菩萨的大度、放下、自在与洒脱。您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弥勒菩萨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是欢喜、希望和光明。我们应该学习弥勒菩萨的大度、放下、自在与洒脱。 布袋和尚,明州(宁波)奉化人,或谓长汀人,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布袋和尚应化事迹不胜枚举,在这里略举一二,若有人问怎样做才不可堕他人是非,布袋和尚就以偈回答: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泱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有人问和尚有法号否?布袋和尚又以偈答: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八时观自在。 问大师有行李否?又以偈答曰: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曾有居士恭请和尚再留斋宿,以尽弟子恭敬之意。翌日一早,大师复书一偈于居士之门上曰: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布袋和尚有歌曰。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疆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他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示寂于奉化岳林寺东庑下石凳上,留有辞世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偈毕安然而化。其后在其它州有人见和尚亦负布袋而行。于是四众竞图其像。今岳林寺大殿东堂全身见存。 之所以示时人,时人不识,因为他“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来由?”(清•王廷诤题福山涌泉寺联) 有人曾赞其像曰:“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赞语反映出作者及大众的心声。 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哲宗皇帝赐号布袋和尚为“定应大师”,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岳林寺住持募建阁时,将弥勒菩萨塑像于寺内,宋徽宗赐阁名为“崇宁”,从此天下寺院才开始供奉布袋和尚。 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上五代、宋元时所刻的各种佛教造像中,就有这样一尊弥勒像,所雕的弥勒佛像倚坐于山崖上,光头现比丘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个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前来游玩进香的人们,人们见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很多寺院的弥勒殿还有这样一幅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