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皈依三宝的意义(一)


 2016/11/29    下载DOC文档    

  编者按:

  本周起,“理念”栏目将与您分享学诚法师在《法音》杂志发表的《皈依三宝的意义》一文。法师谈到皈依是进入佛门的第一课,它既是佛教信仰的最低标准,同时也是佛教信仰的最高要求。

  今天与您分享本文的第一节“进入佛门第一课,认识皈依须明辨”,皈依是一个很深很高的法门,真正认识皈依的内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及第二节“怖畏轮回恶趣苦,皈依三宝求庇护”,我们应依“恐惧感”“求庇护”二因发起皈依之心。

  文|学诚法师

  一、进入佛门第一课,认识皈依须明辨

  谈到皈依三宝,大家都非常熟悉,但真正认识皈依的内涵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到寺庙里来,常常会看到许多人烧香、磕头,拿很多供品去供养佛菩萨,但很难由此判断这些人是不是信佛、是不是佛教徒、有没有受过皈依的仪式。这些人可能信佛,但是并没有受过皈依仪式。如果他们不信的话,不会去供养;说他们信,似乎和我们信的又不一样。因为这样的原因,佛教在家信众的人数难以统计。另外社会上也流传一种讲法“佛祖心中坐”,意思是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不必注重外在的形相。这种人算不算佛教徒?内心到底有没有皈依?又是一个问题。

  有一次在开会的时候,一位地方宗教局局长告诉我,有一天,遇到一个人拿着念珠在念佛,就问他:“你是不是佛教徒?”那个人说:“我不是佛教徒。”局长问:“你信不信佛?”他说:“我不信。”局长问:“那你信什么?”他说:“我信皈依。”局长又问:“那你皈依谁啊?”他说:“我皈依某某法师。”原来他把某某法师作为皈依的对象。这种状况非常普遍,他可能信仰的是心里的某一个人,这“某个人”算不算我们佛教里皈依的对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皈依其实是一个很深的法门,不是一个简单的法门;它也是一个很高的法门,不是一个很低的法门。很多人常常认为口中念一念就是皈依了,好像很容易。事实上,皈依是进入佛门的第一课,它既是佛教信仰的最低标准,同时也是佛教信仰的最高要求。

  二、怖畏轮回恶趣苦,皈依三宝求庇护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呢?最主要的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恐惧感,第二个是求庇护。

  如《大方便佛报恩经》说:

  “所归以救护为义。譬如有人有罪于王,投向异国以求救护。异国王言:汝求无畏者,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相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罪,归向三宝以求救护。”

  就像经中的比喻,比如有人有罪于王,在这个国家犯了罪,然后逃到別的国家去,求那个国家的保护,于是那个国家的国王就告诉他:“你要皈投我免除你的恐惧,可以!怎么办呢?你不要离开我这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法,你一定要照着我们国家所制的法律,好好地遵守,自然可以得到保护。”

  其实我们人生也是同样的情況,拿这个比喻来说:众生本来也系属于魔,有生死过,在三界之內生死轮回,无非是苦,所以一心想跳出来,去寻找皈依。

  皈依二因中的恐惧感主要是指对六道轮回和三恶道的痛苦产生恐惧。因为我们害怕受苦,才要去求皈依。如果我们不知道这种种的痛苦,那皈依干什么?因此只有对种种恶道的、生死轮回的痛苦产生非常深刻的认识与体会,才会去求庇护。

  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对于六道轮回和三恶道的痛苦是很难有所感觉的,这只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内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原因何在呢?

  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我们的常执太重,总觉得后世很遥远,因此不知不觉地,我们对于痛苦和快乐的感受与追求都被局限在现世,局限在眼前能够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得到的事物上面,根本不会想到后世的苦乐。

  打个比方,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做了坏事、犯了法,当他即将受到法律的惩罚,要被判刑、坐牢的时候,就会去托人情、找关系。为什么呢?他要去求庇护,求保护。当现世种种的报应来临,他必定要去求保护、说好话,希望能够少判几年,或者判了以后,能够早点出来。

  在现世安乐方面,我们很容易会有真切的感受。但是提起后世来,我们总觉得似乎还有很长的时间,会觉得无所谓:死亡不会这么快来临。我们心里总是这样想:今天我不会死,现在我不会死,心总是执取在不死这方面,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久住现世的心态,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常执,或叫做常颠倒,它对于佛法的修行是很大的障碍。事实上有生必有死,这是谁也不能逃避的法则。

  如《佛说无常经》说:

  “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大海深无底,亦复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上至非想处,下至转轮王,七宝镇随身,千子常围绕,

  如其寿命尽,须臾不暂停,还漂死海中,随缘受众苦。

  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亦如蚕作茧,吐丝还自缠。

  无上诸世尊,独觉声闻众,尚舍无常身,何况于凡夫。

  父母及妻子,兄弟并眷属,目观生死隔,云何不愁叹!

  是故劝诸人,谛听真实法,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

  佛法如甘露,除热得清凉,一心应善听,能灭诸烦恼。”

  《法句经》也说:

  “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

  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譬人操杖,行牧食牛,老死犹然,亦养命去。

  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贮聚财产,无不衰丧。

  ……

  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

  众生相克,以丧其命,随行所堕,自受殃福。

  老见苦痛,死则意去,乐家缚狱,贪世不断。

  咄嗟老至,色变作耄,少时如意,老见蹈藉。

  虽寿百岁,亦死过去,为老所厌,病条至际。

  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老则色衰,所病自坏,形败腐朽,命终自然。

  是身何用?恒漏臭处,为病所困,有老死患。

  嗜欲自恣,非法是增,不见闻变,寿命无常。

  非有子恃,亦非父兄,为死所迫,无亲可怙。”

  不仅生者皆死,事实上死无定期,人命无常,谁也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会死。

  如《梵网经》说:

  “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

  要真正为自己的后世做好准备的话,就必须“念死无常”。而且必须作意自己今天就会死,至少是今天很可能会死,要在内心当中生起面对死亡的逼迫感和恐惧感,如此才能够对治内心的常颠倒,才能够时刻想到规范自己的身语意三业,为后世的安乐做准备。

  如《大智度论》说:

  “如是有为法中,不应弹指顷生信不死心。是身一切时中皆有死,不待老,不应恃是种种忧恼凶衰身,生心望安隐不死,是心痴人所生。身中四大各各相害,如人持毒蛇箧,云何智人以为安隐?”

  又说:

  “是故行者不应于无常危脆命中而信望活,如佛为比丘说死相义。

  有一比丘偏袒白佛:我能修是死相。

  佛言:汝云何修?

  比丘言:我不望过七岁活。

  佛言:汝为放逸修死相。

  有比丘言:我望过七月活,有比丘言七日,有言六五四三二一日活。

  佛言:汝等皆是放逸修死相。

  有言从旦至食时,有言一食顷。

  佛言:汝等亦是放逸修死相。

  一比丘偏袒白佛:我于出气不望入,于入气不望出。

  佛言:是真修死相,为不放逸!比丘,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住时甚少,其犹如幻,欺诳无智行者,如是等种种因缘念死相。”

  知道了人生的真相是无常以后,就应该时刻想到为下一生做准备,就必须去思维三恶趣的痛苦,生起恐惧感。如果我们对三恶道的痛苦不了解的话,就不会害怕。实际上一切众生都是有恐惧感的,只是有时候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真正说起来,我们害怕的事情是很多的。比如说出门的时候,我们坐在汽车上,如果知道这个驾驶员的技术不过关,或者知道这辆汽车里的零部件有问题,我们马上就会害怕,会产生恐惧。事实上,生死轮回中的痛苦,特别是三恶道苦是非常恐怖的,我们如果能真正了解,是没有人不感到恐惧的。

  关于地狱中众生的痛苦,如《瑜伽师地论》说:

  “那落迦(即地狱)有情多分受用极治罚苦……又于众合大那落迦中,多受如是治罚重苦:谓彼有情或时展转聚集和合,尔时便有彼摄狱卒,驱逼令入两铁羺头大山之间。彼既入已,两山迫之,既被迫已,一切门中血便流注。如两铁羺头如是,两铁羝头、两铁马头、两铁象头、两铁师子头、两铁虎头亦尔。复令和合置大铁槽中,便即压之如压甘蔗,既被压已,血便流注。复和合已,有大铁山从上而堕,令彼有情躄在铁地,若斫若刺,或捣或裂。既被斫刺及捣裂已,血便流注。由此因缘长时受苦,乃至先世所作一切恶不善业未尽未出故。此那落迦名为众合。又于号叫大那落迦中,多受如是治罚重苦:谓彼有情寻求舍宅,便入大铁室中,彼才入已即便火起,由此烧然,若极烧然、遍极烧然。既被烧已,苦痛逼切,发声号叫,由此因缘长时受苦,乃至先世所造一切恶不善业未尽未出故。此那落迦名为号叫。”

  饿鬼道众生的痛苦,如《瑜伽师地论》说:

  “饿鬼有情多分受用极饥渴苦……又饿鬼趣略有三种:一者由外障碍饮食,二者由内障碍饮食,三者饮食无有障碍。

  云何由外障碍饮食?谓彼有情由习上品悭故生鬼趣中,常与饥渴相应,皮肉血脉皆悉枯槁,犹如火炭,头发蓬乱,其面黯黑,唇口干焦,常以其舌舐略口面,饥渴慞惶,处处驰走。所到泉池,为余有情手执刀杖及以罥索,行列守护,令不得趣;或强趣之,便见其泉变成脓血,自不欲饮。如是等鬼,是名由外障碍饮食。

  云何由内障碍饮食?谓彼有情口或如针,口或如炬,或复颈瘿,其腹宽大,由此因缘,纵得饮食无他障碍,自然不能若啖若饮。如是等鬼,是名由内障碍饮食。

  云何饮食无有障碍?谓有饿鬼名猛焰鬘,随所饮啖皆被烧然,由此因缘,饥渴大苦未尝暂息。复有饿鬼名食粪秽,或有一分食粪饮溺,或有一分唯能饮啖极可厌恶生熟臭秽,纵得香美而不能食,或有一分自割身肉而啖食之,纵得余食竟不能啖。如是等鬼,是名饮食无有障碍。”

  傍生(即畜生)道众生的痛苦,如《瑜伽师地论》说:

  “傍生有情多分受用相食啖苦……又傍生趣更相残害,如羸弱者为诸强力之所杀害,由此因缘受种种苦。以不自在,他所驱驰,多被鞭挞,与彼人天为资生具。由此因缘,具受种种极重苦恼。”

  刚才我们从经典的论述中知道了生命的真相是无常,死亡随时都会来临,一口气不来,马上就面临下一生。下一生去哪里呢?由业来决定,一旦临终的时候恶业现前,就会投胎到三恶道,那种种的痛苦是我们根本无法忍受的。要避免受这样的大苦,就必须一心一意寻求庇护。

  我们求庇护,到哪里去求呢?世间人只能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一些问题。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没有吃的,亲人朋友会给我们一点东西吃;没有穿的,会给我们几件衣服穿,也就是在物质层面能给我们一些帮助。稍微进一步,当我们心里难过时,父母、朋友可能会给我们一定的安慰,令我们得到一些心灵上的温暖,仅此而已。

  有时候,世间人甚至连眼前的问题都帮不了我们。比如说,我们生了大病,我们在社会上考试、升学、就业找工作,当自己无力解决时就会去找人帮助,有时候找人找得没办法了,就会去找佛菩萨、找鬼神。

  很多人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同佛菩萨、鬼神挂上了钩,因为他有求——求佛菩萨、鬼神的帮助,能够使他升学、就业,解决眼前生活上种种的问题。可是,对于佛教徒而言,吃、穿、考试、工作等现世的事情都是很短暂的,对我们的意义只是一时的,其作用也许只有几天、几年,顶多几十年。等这一生结束了,下一生去哪里?三恶道、生死轮回的痛苦如何避免?

  要解决生死的问题、无限生命的苦乐问题,唯有靠佛教。佛教是究竟圆满解决人生苦乐问题的宗教,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真实的皈依处。

  如《皈依七十颂》说:“佛法及僧伽,是求脱者依。”唯有三宝才是解脱之依!

  又如《俱舍论》说:

  “众人怖所逼,多归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

  此归依非胜,此归依非尊,不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

  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

  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槃。

  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