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6年](第一集)


 2010/9/28    下载DOC文档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一集)  1986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01-06-01

  诸位同学,今天是我们图书馆第十一届的大专佛学讲座。同学们要求讲《阿弥陀经》,这部经我想凡是学佛的同修都非常熟悉,可是这部经的内容,我相信都不甚了解,因为它太丰富了,细说一遍是相当不容易,这一次有这么一个机会,在短短的时间,我们完全离开经文给诸位介绍《弥陀经》的大意。

  同学当中有一些是初学的,有一部分虽然是学佛很久,但对於什么是「佛」还是搞不清楚,我见过很多,甚至於学了几十年都还没搞清楚,无怪乎人家说我们是迷信。因此我们在第一课,诸位掀开讲义第一章:

  认识佛法。】

  这点很重要。学佛,什么是佛?连佛都没搞清楚,那到底学的是什么?「佛」字是外来语,是从印度梵文翻过来的,是音译不是意译,当时翻译的专家们就特别造了一个字,这个字在当时叫新字,中国字里头没有这个字,中国字只有没有人字边的「弗」。因为释迦牟尼佛是人,人,又叫(ㄈㄛˊ;foˊ),所以就用「弗」字,旁边加个人,当时是新造的字。

  我们先把佛法的定义简单介绍一下。佛的含义是智慧、是觉悟,既然是智、是觉,实在讲也不难翻,何必要新造一个字?给我们现在一听说佛,都迷惑了,好像很玄,其实我们讲智、讲觉,还不能尽「佛陀」这个名词的含义。这个智慧不是普通人的智慧,换句话说,我们普通人没有智慧,普通人的智慧在佛法里面叫做「世智辩聪」,就是世间的智慧、辩才、聪明,这在佛法上讲是一种障碍。佛讲有「八难」,难就是困难,对什么来说困难?对我们明心见性,对我们恢复大智大觉,它是一个阻碍,所以这个叫「难」,一共有八种难障碍了大智大觉,「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这个智慧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是每个人都具足的,所以佛法是真正平等。在《华严经》上,佛最初示现成道的时候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像佛那样的大智大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决定是平等的,现在为什么没有?现在实在讲不是没有,是有你拿不出来,譬如你到街上去,肚子饿了,你连餐馆里吃碗饭的钱都没有,你有没有钱?有钱,很多,都在银行里,身上没带,所以到外面去还是要叫穷,还是要问别人讨一碗饭吃,事实上真有钱,佛讲我们凡夫就是如此。

  你的智慧、德能拿不出来,为什么?你有障碍,把你障碍住了。障碍当然很多,太多了,佛把它归纳成两大类,一类就是「烦恼障」,因为你有烦恼,智慧就透不出来,另外一种就是你有知见,叫「所知障」,就是自己以为很聪明,有见解、有主意、有成见,这个东西是麻烦事情,换句话说,你的心不清净。心就像水一样,必须到平静的时候,水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的境界就会照得清清楚楚。烦恼是波浪,起了波浪,知见也是波浪,水起波浪,照的作用就丧失了。佛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跟佛一样的智慧,可惜你会生烦恼、会生分别、会起执著,你真心里面的德用就不能现前。所以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就是恢复我们本有的大智大觉,如此而已,要怎样才能恢复?一定要「定」,就是你要把心静下来,要定下来才能恢复。所以佛法虽然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什么?统统修的是定。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这叫念佛法门,目的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一心就没有二心,起个念头就是二心。一念不生,这是一心,一心的时候,我真心恢复,大智大觉就起作用。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道,统统修定,全是修的定。

  修定的目的何在?是恢复我们的大智大觉,大智就是一般宗教里面赞叹上帝是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是人家赞叹上帝,上帝未必是全知全能。佛给我们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全知全能,对宇宙人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现在我们全知全能失掉了,这不能怪别人,是自己失掉的,还得要自己来恢复。智是体,觉是用,我们应用就是觉。觉从哪里生的?从智生的,所以智是本体,觉是大用,这是佛的定义。

  我们学佛就是恢复自己本能,本有的大智大觉,对於过去、现在、未来、人生、宇宙,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佛法教学的意义就在此地,这是我们首先要明了的。

  法—人生宇宙一切物相理事之总名。】

  『法』是什么?「法」这个字是个代名词。『人生宇宙』,「人生」是自己,除自己以外,都是「宇宙」。宇宙就是时空,时空里面包括著森罗万象。『一切物相理事之总名』,总代名词,我们用「法」作代名词。「法」就是「觉」的对象,就是我们知觉的对象,所以知觉是能觉,能知能觉,法是我们所知所觉,就对於宇宙间的一切我们都明了,都是很正确的明了它,一点也不迷惑。但是佛与法如果真的一个是能、一个是所,能与所是对立的,那这就变成哲学,所以有人说「佛法是最高的哲学」,从什么地方看?就是能所对立,可是佛法不是如此,佛法这个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后头讲能所不二。

  不但能知能觉的是自己,所知所觉的还是自己,这个话咱们不懂,这就搞不清楚了。我今天能见的是眼,这个眼睛是我?我所见的蜡烛,蜡烛明明是在外面,怎么会是我?能见、所见确实是对立的,怎么会不二?佛法里要给我们谈这个问题。如果能与所是二,六祖说得好,「二就不是佛法」。今天为什么不能恢复你的大智大觉?就是因为你有能有所,对立了,对立是迷,是不觉,这是愚不是智。佛法还没到中国来,中国古圣先贤就已经发觉这个道理,你看老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两句话跟佛法里面的意思就非常接近。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是非常难懂的事情,难接受的事情,难也要搞清楚,不能接受就不能入门,就入不了佛法的门。佛门称为「不二门」,二是什么?能所就是二,我们今天讲相对的,相对的就是二,二就入不了佛门,几时到不二,那你就入门了。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不二门。

  这个地方我们要用比喻来说,希望诸位从比喻当中能够体会到这一点消息,如果从比喻当中开悟,那你的受用就大了。你们同学,我来问一问,你们有哪一位从小到现在都没有作过梦?举手给我看,从来没有作过梦的,我来看一看,「都作过梦,没有人没有作过梦」,你们都有作梦的经验。当作梦的时候,你醒过来了,有没有去想一想?梦里头当然有自己,不会作个梦,梦里面没有自己的,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梦里面一定有自己,也有别人,有你认识的人,也有陌生人,你不认识的,也有山河大地,也有虚空,也有一些动、植、矿物,你都会梦到。你醒来之后想一想梦里面那些人从哪来的?从什么地方来的?如果找不到他的来处,你有没有想到梦里面所有的境界都是你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全是自心变现出来的,既然统统是你心里变现出来的,梦中你自己是自己,梦里头的别人是不是自己?梦里面的山河大地是不是自己?梦中哪一样东西不是自己?你才晓得这是不二。能变梦境的心是自己,所变的梦境还是自己,这就超出哲学的范围。能变、所变全是自己,这是梦境时间短,你醒得快,容易觉察到,现前这个生活你就迷了,就觉察不到。

  佛告诉我们,山河大地、虚空世界、一切万物,都是我们自己心里头变出来的,《华严》上说「尽虚空遍法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与识是一个。心,就像电视萤幕一样,它什么都没有,它能显像。识就是心起作用,心起作用能够变化,像萤幕里面能够千变万化叫你看不厌。虚空世界,佛经里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自己心里变现的,所以能变的是自己,所变的还是自己,为什么佛菩萨看众生跟自己一样?就是这个道理。他真正觉悟、真正明白,就好像在作梦,梦中忽然一下觉悟了,我现在在作梦,梦里面所有的人物统统是自己,在一切万物当中生起真正的平等心、真正的慈悲心,晓得自他不二。人晓得爱自己,他自然就会爱别人,自然就能爱万物,是从这个基础上建立的,这个在佛法里面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体」就是自己的本性,佛法里面讲本性、真性、佛性,统统都是说的这个,现在哲学里面讲「宇宙万有的本体」,但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虽然中外哲学家都在追求,一直到今天也找不到,唯有佛法里面讲得清楚明白,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这是讲到「能所不二」,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崭新的人生宇宙观,那佛门就入不进去,纵然研究也只是懂得一点佛法的皮毛常识而已,真实的受用决定得不到,所以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做「佛法」。

  由此可知,佛法实在讲并不是释迦牟尼佛想出来的、创造出来的学说来传授给我们,佛法讲的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我们的自性、觉性,所以佛法不讲别人,佛法讲自己,佛就是自己,自己真性显露,真心现前,在佛教里就称你作「佛」。佛就是大智大觉的人,就是这个意思,对於宇宙人生彻底明了、彻底觉悟,这个叫做「佛」。

  因此,佛法实际上来说,它不是宗教,把佛法变成宗教,这是迷惑颠倒,大错特错,这是诸位一定要了解的。把佛法看作宗教,这个历史很短,大概不超过两百年,也不过就是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个误会是从哪里生起?还不是中国人,是日本人引进西洋的宗教,把佛教也称为宗教,於是这就传染了中国,中国人也把佛教当作宗教,这误会得太深太大。

  佛法究竟是什么?佛法是教育。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跟孔子的态度完全相同,是到处教学。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回来只有教学。释迦牟尼佛是到处游学,哪个地方请到哪里去教,所以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如果从内容上来说,它是智慧的教育、觉悟的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教人破迷开悟、教人觉而不迷,意义在此地。

  佛教本身里面称宗、称教,但是这个称宗称教与现在所讲的宗教完全不相干。因为佛教的内容非常广博,比现在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开的科系还要多,为什么?佛教不但讲这个世间、出世间,所有的学术是应有尽有,而且还讲过去世、未来世。为什么他讲过去、讲未来?他有这个能力,他不迷於过去,也不迷於未来,真正是全知全能,所以他教学的内容比世间任何一所学校包括得太多,不能够相比的。孔老夫子的教育是一世,佛法的教育是三世的,这一点我们也要认识清楚。因此传到中国之后,在中国就分了十个宗派,小乘两个宗派,大乘八个宗派,宗派就像现在大学里面的院系一样,分科,因为内容太多,不是一个人一生能够学习得完,所以就分科分系,学一样,一样学成功就行了,就成就了。

  这十个宗里面有个「禅宗」,在中国非常盛行的。禅宗,它称「宗」,禅宗以外的九个宗都叫做「教」,所以佛法有宗有教是这么说的,为什么这种讲法?因为禅宗与其他九个宗派教学的方法完全不相同。其余的九个宗派,经书就是教科书,都要用教科书,教科书的选择是由浅而深、由小而大,是这样修学的,就是次第修学,好像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慢慢念上去,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这么念下去。禅宗没有阶级,禅宗不要教科书,禅宗一开头就叫你把所有的妄念统统息掉,一开头就教你修定,定下来之后,真正开悟,再去研究教科书,再去研究经典,所以禅宗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所以它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样,这样才分宗分教。所以与现在这个「宗教」完全不相干,那是完全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不相同,「宗」是完全著重在宗旨,不落阶级,不执著文字,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既然学佛了,有人问起来,我们总能够简单明白的把佛法讲清楚介绍给人家,不致於发生误会。现在这个误会太深也太广,不但是一般人对我们误会,乃至於出家人出家多少年了、出家一辈子了,还是没搞清楚,还是迷信,还是把自己当作宗教,冤枉,不知道这是世间最圆满、最博大精深的教育。

  人可以不信宗教,人不能不受教育,不信宗教没有什么,倒是社会上人家说「你有没有宗教信仰?」「我没有」,自己还很得意。人家问「你有没有受过教育?」「我没受过教育」,这就很难为情。教育人人要受。佛陀的教育是「真、善、美、慧」的教育,世间人讲真善美只有名词没有实质上的内容,佛法里头有真正的真善美,换句话说,接受这个教育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现前的生活就是真、善、美、慧的人生。所以从前方东美先生告诉我,我入门也是听他一句话才真正下功夫去研究,他说「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句话很动听,「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我才跑到寺庙找佛经来研究。他没有骗我,确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真善美慧的人生。人要不学佛,不接受佛陀的教育,真正是可惜。从这一点我们就明了佛法是讲我们本人,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切,你要当它是外国传来的宗教,这个观念就错误了,你有这个观念就不能接纳。它固然是从印度来的,它讲的是什么?讲的是人性,是人性的教育,这就没有界限,连「能所」都没有,哪里还有这种界限?首先你要把佛法的定义搞清楚,要了解它,不致於发生误会。第二:

  佛法所求。】

  这就是讲教学的宗旨。佛法的教学,或者佛陀的教育,以什么为宗旨?它求什么?现在一般人把佛法当宗教,把佛菩萨当作神明看待,烧香拜拜,求福求慧、求升官、求发财,这都搞错了,这些是命里头注定的,这个要讲起来也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求不到的。佛法对这个讲得非常透彻。佛法所求的不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叫鸡毛蒜皮,不值得我们求,佛法要求最高的东西、最殊胜的东西,就是经上讲的: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就是佛法所追求的。这句话完全是梵文音译过来的,底下的括弧就是注解。『阿』翻成中国意思是「无」,『耨多罗』是「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下面『三』还是正,『菩提』翻作「觉」,这句话整个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佛法求的是这个。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到外面去拜访这些有学问、有道德的大德,向他们求教,他一见面第一句话就说,「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就是我已经立志,想追求无上正等正觉,我有这个志,我想求得,「但是不晓得怎样修菩萨道,怎样学菩萨行」,「菩萨」就是「菩提」的意思,底下第三,诸位看注子就晓得,「菩萨道是心,菩萨行是造作」。从早到晚,穿衣吃饭、待人接物,我要用什么样的心,这叫菩萨道。菩萨是觉,就是我要怎样用觉而不迷的心,我这个心待人接物我不迷,样样都觉悟,觉心就是菩萨心。我一切的造作、言语动作,做事情也不迷,这个行为就叫菩萨行。佛法所追求的就是这桩事情。

  不管是哪个宗派、哪个法门,追求的目标是一个,这句话我们要简单跟诸位同修解释一下,先讲「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先讲菩提,菩提是觉,觉的反面就是迷,迷惑颠倒,哪些人迷?一般凡夫迷。哪些人觉?像诸位同学现在念大学,受过高等教育,比起一般没念过书的,你们是觉,你们晓得求智慧,晓得要学技能,晓得在这一生当中要过得很有意义,要有价值,这就是觉。不至於像那些迷惑的人是糊里糊涂活了一辈子,所谓醉生梦死,糊里糊涂生,糊里糊涂死,一辈子迷惑颠倒,这就是不觉。不觉的人多,觉的人少。宗教家,觉,信宗教的,为什么他觉了?他晓得人生苦,他希望来生能生到天上去,来生能比这一生更好,他会想到来生,这个觉性相当高,一般人还没有想到来生,他能够想到来生,可见得他觉悟了。哲学家、科学家,他们也觉,虽然觉,在佛法里只有觉,还没有到正,他还不是「正觉」,只是觉而已,觉而不正。

  要怎样才能算正觉?佛学里面对於正觉的定义,是你虽然觉了,觉里面没有烦恼,这个觉就叫正觉。我们看看那些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有没有烦恼?他还有烦恼,换句话说,虽然觉,不能叫正,为什么?因为有烦恼,在整个佛法,就是大觉观察之中,这个事实的真相是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阎罗王造的,也不是佛菩萨造的,而是你自己造的,自己怎么造?是烦恼造的,你有烦恼就有轮回,没有烦恼就没有轮回,还要什么超出轮回?轮回根本就没有了,还要超不超?没什么超不超,就没有了。烦恼障断掉,这才是正觉,可见得这个定义很严格,标准很高。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断烦恼成正觉?在佛家里说,如果达到这个地位是到第一个阶段,学佛是初成就,这有个学位,得到一个学位,这个学位的名称叫「阿罗汉」。换句话说,阿罗汉以下的虽然觉,不叫正觉,阿罗汉以上的才叫正觉。阿罗汉、辟支佛,这叫正觉。这在此地不能细说,细说很罗嗦,几个钟点讲不尽的。这是佛法里小学毕业,小学毕业就是阿罗汉。

  再往上面去到中学了,中学就是「正等正觉」,这个地位就不相同了。「等」跟谁等?跟佛等,虽然跟佛等,等於佛,当然还不是佛,就是他的思想见解等於佛,但是还不是佛,这是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所以阿罗汉跟辟支佛只能叫正觉,就是梵语讲「三菩提」,不能称三藐三菩提,三藐三菩提是菩萨的地位,是菩萨所证的。三藐三菩提在佛法(大乘圆教)里面有四十一个阶级,好像念书,一年级、二年级,它有四十一年级,在《华严》里面讲得很清楚,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像我们现在常常习惯所见所闻的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这都是等觉菩萨,是三藐三菩提里面最高的,他们地位最高。「无上」只有一个位次,就是佛,所以佛才能称「无上」,没有比他更高的。正等正觉上面还有,到了佛就没有再上的,就称之为「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个位次,正等正觉里面有四十一个位次,正觉里头有八个位次,是「四果四向」,这就好像是年级的区分,这是比方来说。

  你要晓得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就是学无上正等正觉,简单称为「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把「正等」两个字省掉,称一个前面无上,后面菩提,就是无上菩提,中国人喜欢省略不喜欢罗嗦,说一个头,说一个尾,当中就包括了。这一句话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讲大家更容易明了,后头两句就是用现代的话来说明:

  究竟圆满之智慧。】

  「佛」字的意思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觉了宇宙人生实相。】

  以究竟圆满的智慧才有能力真正明了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佛法修学的目标。一切都明了,当然你就能做得了主宰,就得大自在,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随心所欲,一切都迷惑就很难,好像驾车,你对道路非常熟悉,喜欢怎么走就怎么走,你想到哪里去,条条路都能走得通,如果对道路完全不熟悉,开了车到处迷惑,这儿走也不对,那儿去问人,那苦不堪言。不但六道,十方诸佛世界,你没有一个不了解,那真是天堂、地狱、诸佛世界,爱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没有一丝毫的拘束,可以天天到外面去观光游览。

  所求明了了,再讲「所修」,佛法修的是什么?这个很重要。我们常讲修行,修行两个字怎么讲法?如果连修行的意思都搞不清楚,那你不是盲修瞎练是什么?「修」的意思是修正,改正过来,「行」是行为,我们的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这叫做修行。行为包括太多了,说不尽,佛法用归纳法把它归纳做三大类,行为再多也出不了这三大类。第一类是「身」,身体的动作,这是身的行为。第二类是言语,所以叫「口」,口的造作是说话,这是一大类。第三大类是你的心里想像,所以这叫「意」,你的思想见解,这就叫意业的行为。这三大类的行为都有过失,把过失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诸位要明白修行不是天天在拜佛,不是天天敲木鱼念经。天天拜佛,天天敲著木鱼念经、念佛,心里还胡思乱想,口里说话的时候还不检点,一切动作随便,你的行为一点都没修正,你念经拜佛都是徒然,没有意义。修行在哪里修?在起心动念之处修。

  每天读经,读经是反省,经典就是修正行为的标准。我们不晓得自己的行为是错还是对,展开经典来读一读。比如佛教我们不贪、不痴、不瞋,我们读了不贪、不瞋、不痴,这是正确的,今天在这个世间动不动就起贪瞋痴是我们念头错误,赶紧修正过来,修行是这个修法。早晨念经是提醒自己,早课是提醒自己,晚上做晚课是反省,所以早晚课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意思就在此地。绝对不是早晨我已经拜佛,信佛了,我早晨要念一卷经给佛听,晚上也念一卷给他听,你这个就搞错了。经是佛说的,他听什么?他才不要听。所以希望诸位一定要把这个名词术语的概念、定义要搞得清清楚楚,你才不迷。念经为什么念的?是提醒自己,使自己晓得邪正的标准。经论是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是思想见解邪正的标准,戒律就是我们言语动作的一个标准。佛经虽然多,归纳起来就是「经、律、论」三藏,三部分,你晓得这个东西是什么作用。我们的思想见解,展开经典跟佛讲的、想的是不是一样?跟他的见解是不是一样?如果不一样就要慎重反省,把它修正过来。我们的言语、动作跟戒律是不是一样?如果不一样,要依照戒律修正过来。

  修行的定义明了之后,我们就晓得修行非常的重要。修行就是改过,古人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失自己要知道,知道自己的过失,这叫善根;能够改过,这就是福德。知道过失是智慧,肯改过是修福,福慧双修是这样修法。

  在没有谈到正题之前,我们首先要说一说,佛陀教学对於修行所用的苦心实在是非常的深长。刚才说了,我们的过失太多,尤其是许多的过失自己没有办法觉察得到,有谁肯常常来提醒你?这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真的常常来提醒你,你一定会厌烦,觉得不耐烦,觉得太罗嗦,所以佛法用种种设施、种种方法来表示,提醒你,叫你自己觉悟,所以他这种教学方法在几千年之前,今天所提倡的最高的境界叫艺术化,佛法的教学手段老早就达到最高的艺术化,它用绘画、雕塑、美术、音乐来表达它教学的手段。今天在中国最为世界外人称道的就是佛教的艺术(佛教的雕塑、佛教的美术),可是外国人只能够欣赏到艺术,还不晓得它内容之美,真正是美不胜收,这一些无非都是用来教学的,如果拿现代的名词来说就是教学的工具,教育的名词叫教具,都是属於教具,连建筑都是的,这个到底下的时候我再跟诸位说明。

  我们先讲修行的纲领,「菩萨道、菩萨行」。修行不外乎是怎样存心,要用什么样的心,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待人接物,这就是菩萨行,整个佛法的重点就是在心与行。我想有不少同学也都发心受过「三皈」,什么叫三皈?三皈是什么意思?许多受了三皈的人不明白,不晓得三皈是什么,换句话说,糊里糊涂就皈依了,没搞清楚,糊里糊涂就破戒,就犯过。三皈就是传授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我们修行修的什么?依照什么来修?总纲领就是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修的就是这三项,不管什么宗派,不管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的什么?就是修这三皈,舍了三皈就不是佛法,这是佛法与其他一般宗教不相同的地方。

  「佛」是觉,自性觉,就是我们本性的觉悟,我们的觉性,「觉而不迷」,从前没学佛的时候都是迷惑颠倒。皈是回来,从哪里回来?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是依靠,要依自性觉,这叫做「皈依佛」,所以皈依佛是觉而不迷。「法」就是正确的思想见解,而不是错误的。从一切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见解,回过头来依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这叫「皈依法」。邪正都是在自心,心正就是三宝,心邪就造六道轮回,叫造业。「僧」是清净、和合的意思,我们特别著重清净,净当然就和合。「净而不染」,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也就是《金刚经》上佛陀教给须菩提,外不取於相(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就叫净。我们今天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执著、就著相,心里面就动了,就起贪瞋痴慢,这是不清净,要从这些不清净回过头来依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叫三皈依,这是学佛人修行的总纲领。

  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中国、外国,他们修学所依据的经典不相同,贤首宗依《华严经》,天台宗依《法华经》,净土宗依弥陀三经,唯识宗主要的是依《成唯识论》跟《瑜伽师地论》,他们所依据的不相同,修行的方法也不相同,你看看他的课诵有没有三皈依?三皈依是相同的,不管课程怎么不一样,一定有「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一定有三皈依,你就晓得三皈依是佛法修行的共同科目,三皈依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所以人家要问你,「你学佛了,你修什么?」「我修觉、正、净。」「你用什么方法修?」「我用参禅、我用念佛、我用持咒」,那是方法、是手段。这个是目的,你要搞清楚。如果人家问「你修什么行?」「我念佛」,这就答错了。譬如人家问「你到哪里去?」「我坐巴士」,我怎么晓得你到哪里去,我还是不晓得你到哪里去。问你「你修什么?」「我修觉、正、净」,「你用什么方法修?」「我用念佛」,这就好像我问你到哪里去,「我到公馆」,「你怎么去法?」「我乘巴士」,这就答得正确。现在这些学佛的人迷惑颠倒、盲修瞎练,真正是糊里糊涂,老修行也搞不清楚。你要问他「你修什么?」「我念阿弥陀佛」,这就错了,答非所问,所以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学佛就是开智慧,什么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糊涂。所以诸位要晓得三皈依都是皈依自性,自性觉是佛宝,自性正是法宝,自性净是僧宝,你可别弄错,这是佛法修学真正的总纲领。

  讲到「住持三宝」,这也有佛、法、僧,这是表法的。住持三宝最大的用意在什么地方?启发自性三宝,刚才跟诸位讲过,时时提醒你自性的觉、正、净,所以学佛的人,家里一定要供养三宝。怎么供养法?家里挂一张佛像,通常一般念佛人都挂西方三圣,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佛宝,观音、势至是僧宝,菩萨是僧,僧宝,我们念的经书是法宝,三宝都具足。所以我们有个小佛堂,这佛堂里供养的有阿弥陀佛,有观音、势至,供养的有一本经书,这就三宝具足。最大的用意是提醒你,我见到佛就想到我自性觉,这就是提醒你。你不见佛像,你忘了,你不会回头。用这个时常来提醒你,我要觉,觉而不迷;见到菩萨,我要净而不染;看到经书,我要正而不邪,住持三宝莫大的功德就在此地,住持三宝决定不能少,住持三宝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指引,非常重要。我们到寺院见到佛,我们礼佛就要想到自性觉;看到出家人,我要自性清净,就要想到自性净;见到经典就要想到自性正,这个用意在此地。

  所以佛法不是多神教,不是泛神教,诸位要晓得多神教、泛神教是属於低级的宗教,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真神。现在一贯道公开了,我们晓得它是多神教,是泛神教,在宗教里面的评价属於低级宗教,它不能提升到高级宗教,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神。它是什么都拜,这个不行,也没有一定的教义,可以说大杂烩,乱七八糟的。佛教里面佛多,菩萨也多,真是无量无边,这么多的佛菩萨从哪来的?给诸位说,都是你心里头变现出来的。菩萨代表修因,修德,就是我们修行的修德,佛代表果德,这是我们讲修因证果,那么都是启发我们本性的智慧德能,因为我们修因证果,范围也是非常的广大。一个名号、一个象徵没有法子代表我们自己性德里头的全知全能。譬如社会上有很多很有才干的人,他做了许多的事业,名片一拿出来,几十个头衔。一个就可以了,何必那么罗嗦?一个不能代表,代表不出来,必须许多的名称才能代表他、显示他。那么多头衔,结果还是一个人,你就明了佛门里头所有这些佛、所有这些菩萨是一个人,谁呢?自己,代表自己,这一点一定要明了。

  比如我们讲西方三圣,阿弥陀佛代表的自性觉,阿弥陀佛是梵语,「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就是无量,「佛」是智、是觉,换句话说,这个名号就是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觉悟。无量智、无量觉是谁?自己。所以见到阿弥陀佛提醒自己,我要样样都觉,我样样都不迷,这就是阿弥陀佛。「南无」两个字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皈依」。我们从无量的迷惑回过头来,要依无量觉,这就是阿弥陀佛,所以不是外面的,是自己。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是自性的慈悲,所以拜观音菩萨要把自己的慈悲心给拜出来,那你自己就是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自己无明破了,智慧现前,就是大势至。所以菩萨代表我们的修德,我们要修慈悲、要修智慧;佛代表性德,我们本性上本来是无量觉的,你才晓得这些佛菩萨统统代表自己修因证果。

  供养这些佛菩萨形像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这个意思,所以它不是拜偶像,不是迷信。种种仪规、陈设也都是表法的,希望我们修学不要懈怠懒惰,所以叫你每天早晨要供灯、要燃香、要供水,全是使自己振奋起来、精进起来。我在佛面前燃灯、点蜡烛是什么意思?代表光明,希望自己心地正大光明。还有一个意思,是要服务一切众生,像蜡烛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为社会大众尽心尽力的做事不必讲求报酬,这才叫慈悲。我们为人家服务是应该的,人我不二,这是真正觉悟。帮助别人要代价那就是迷惑颠倒。燃灯,从前的灯是油灯,也是取燃烧自己、照耀别人的意思,一定要懂这个意义。所以没有一样不是提醒自己。供花,花代表修因,先开花、后结果,我如果没有好的修行,后来怎么会有结果?所以供花是代表修行,代表修因。供果是代表我们的期望,我们的果是什么?是无上正等正觉,它都有意义的。所以供养处处都是启发自性,不是给佛吃的,香也不是给佛闻的,可不能变迷信,这就是刚才讲过的教学的艺术化。把佛法生活化,佛法整个带进我们的生活。供水,水是比喻心要清净不要染污,要平静不要起波浪,取这个意思。

  今天许多学佛的人学了这些仪式,意思不懂,不能够启发心智,不能够修正自己的心行,这就是白搞了,换句话说,收不到效果,你要懂得这个意义就能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刚才跟诸位讲真善美慧的人生,非常有意义,美化自己的生活,从美化当中自己踏入到真实,才真正充实了自己,这一点诸位一定要记住。所以供养三宝不能缺少。

  皈依的时候请一位出家人传授你修学的宗旨,而不是皈依这个出家人,要是说「我皈依某某法师」,那就糟了,那是迷上加迷,你本来就迷惑颠倒,现在加一倍的迷惑颠倒。你是皈依自性觉、正、净,这位法师是给你介绍,是传授你,让你知道真正学佛,你从今天起发愿真正学佛,是这个意思。佛法讲觉正净,如果你要是「这是我的师父,那个不是」,你起了分别心,有执著,你已经迷了,邪知邪见,你已经染污了,你皈依的是什么?你皈依迷、邪、染,你本来就迷邪染,现在又皈依迷邪染,这怎么得了!错了,大错特错。传授三皈的时候要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我讲三皈依的时候,现在有录音带省事,因为讲很罗嗦,很长,不讲清楚不行,不讲清楚是害人,将来他一皈依也是皈依迷邪染,将来堕到阿鼻地狱还来找我算帐,省得麻烦,所以我要先讲清楚,你将来堕落与我不相干,我们话讲清楚。

  你既然皈依了,三宝就是老师,一定要一律平等的看待,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我师父,那个不是」,你必定堕落,你的心不平等、不清净、邪知邪见,这是大错特错。真正善知识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要懂得皈依正确的意义,晓得这是桩什么事情。学佛为什么要皈依?不皈依就是不学佛,不学佛就是不求智、不求觉。你要智、要觉就一定要回头,一定要依你的自性觉正净。外面住持三宝是启发你的、帮助你的,提醒你的觉正净,所以这个功德无量。再看底下所解释的:

  显密诸宗,无量法门。】

  统统修的是觉正净,换句话说,修行就是修这一桩事情,这就是修行的总方向、总纲领,显宗如是,密宗也如是,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八万四千法门也好,『无量法门』也好,那都是方法、都是手段,修都是修觉正净,就是我们常讲的皈依佛、法、僧,可见得这个在佛法里非常的重要。下面结归起来:

  归元无二,方便多门。】

  『归元』就是归到总纲领:觉正净。『方便』,方法太多了。

  皆其修行之方便(手段)。】

  所以无量法门、各宗各派都是修行的方便,都是修行的方法。

  故法门平等,无二无别。】

  不管是哪个法门,真正是学佛的人,懂得佛法的人,对於不同的宗派决定尊重,为什么?平等的。我们同样到一个目的地,我坐车,他步行,或者坐船、坐飞机,我们用的工具不一样,到达的目的地决定一样,不能说我这个好,你那个不好,都好,决定是平等的。如果说我这个法门好,你那个法门不行,你就有分别、有执著,不但你有分别、有执著,而且你毁谤三宝。我们问一问他那个法门是不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是的,那你就谤佛;佛所说的法,依照那个方法修行确实可以达到,你毁谤他,你谤法;依照那个方法修行的人,你谤僧,你已经谤佛、谤法、谤僧,在戒律上毁谤三宝的罪过要堕地狱的。

  应该怎么学法?你看看《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依据的理论、经典不相同,所修行的方法也不相同,当然都是修的觉正净,都是求的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没话说的。你看那些修行人,一个个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才是正确的。我们遇到参禅的、学密的,我们赞叹他,我们没有他那么好的根性只好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所以我走遍全世界遇到很多其他宗派的,他们对我都很客气,为什么?我没有毁谤他。我遇到参禅的,我赞叹他、称赞他,我不如他,他是上根利智可以参禅,我是下根、下愚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遇到密宗的,他根利,他那个咒都念得那么熟,我不会念,我只念最省事的「阿弥陀佛」,咒长了,我记不住,我称赞他,他们也很高兴。这个态度绝对正确,绝对不毁谤人,要尊重别人,自己要谦虚。我们对於那个法门认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有信心对於自己修这一门决定成功,这样就行了。

  一定是尊重别人,佛教才能兴起来,否则佛教不必别人来糟蹋,自己就互相的自赞毁他,彼此攻击,自己就乱了,自己把自己就毁灭掉,这个造的罪业太多太多,是毁谤三宝。所以佛法是,你兴隆三宝,无量功德;你毁谤三宝,必堕地狱。他说自己修行怎么样好,放光动地,离地三尺,还是要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因为毁谤三宝,再怎样好的修行敌不过这个业力。毁谤三宝是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影响太大了。所以真正学佛的同修要记住、要觉悟,决定不毁谤。做人,待人接物要谦虚、要恭敬、要尊重别人,自己心地清凉自在、法喜充满,这就是享受,就是快乐。

  下面再介绍佛法的德用,就是我们真正把行为都修正过来,这个「德」跟得失的「得」是相通的,一个意思。你依照这个修行究竟得到什么?究竟有什么用处?这是我们要问的。假如我们很辛苦的来修学,但什么也得不到,没有用处,你想想看,我们学这个干什么?学了当然要有用处,学了当然有收获,佛法才值得我们学,我们才乐意去学它。这个「德」就是觉,是大觉,事事物物都不迷,这个德就大了。样样清楚,样样不迷惑,你处事当然就不会有过失,你清楚,现前的你晓得,过去的也知道,未来的也清楚,你还会做错事情吗?不会了,你做事情还会有缺陷吗?也不会了,必定是样样圆满,你在这个社会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你必定是第一,没有第二。五十三参里面,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学佛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把觉正净带到我们的生活,带入我们的事业,使我们的生活、事业完全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佛法。

  如果佛法与我们的事业不相干,与我们的生活不相干,我们学它干什么?学了没用。说学了来生用,来生太渺茫。你们想一想,现在这一生要开花,没有开花想它结果,哪有这个道理?现在就得到一个非常美满的生活,来生当然更圆满,这是必定的。现前得不到幸福美满,想求来生,我告诉诸位同学,我都不相信。所以最讲现实的就是学佛的人,如果学佛的人忽略现实,那他不了解,他有误会。最讲现实的是学佛的人,你学了马上就得利益,马上就得好处,就开智慧。今天时间到了。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