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如何面对疾病


 2007/10/6    下载DOC文档    


注:有病求医,也是明华居士的主张,在求医的同时,更精进的修佛,才是对待疾病的态度。

江 郎

  佛法是积极入世的,对于痛苦的态度是“速当远离”。
  当年佛陀出家就是有感于人生老病死的痛苦,为寻求一种离苦解脱之道,主动放弃了奢华的家庭生活,苦行六年,最终发现奢华的放纵与自虐式的苦行,并不能达到离苦的目的,而清净的禅定智慧才是快乐的根本。于是尽其一生,说法四十九年,一直都在传授“什么是苦,如何离苦;什么是快乐,如何达到清净之快乐”的道理。
  积极脱离痛苦,追求清净之乐,是佛陀立教的用心,是我们佛教徒信仰的总旨。
  疾病,这是人世间最为显著的痛苦,当然更是速当远离的主要目标之一。
  了解因果,我们知道疾病的生成有一定的原因。但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各种疾病的来龙去脉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即使有相应的知识,也不可能使自己时刻处于理智与冷静之中来预先防范。有句老话叫“医不自医”,说的是即使是最了不起的医生,也有医不了的病,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生病。中国古代的名医,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也兔不了病死,就是这样的例子。
  了解因果,我们知道我们的身体与精神,不可能永远调适得很好,我们的身体总会有冷热酸疼的感觉,我们的精神也受喜怒哀乐等情绪所左右。由各种不适的情况,疾病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自己没有相应的能力来避免和解决病痛,现在的医学也没能发展到治愈不治之症的地步。
  如是真实地了解我们的处境,我们就会以一种坦然的勇敢和正确的态度来面对那些无常而至的疾病。
  看了许多佛传故事,我们知道世尊一一释迦牟尼佛本人在世的时候,也常有当时著名的医师蓍婆为他作治疗和常规护理。
  佛陀也常说“八福田中,看病第一”。这是说不仅自己有病要看医生,他人生病也要积极看护,帮助求愈。探病看护最好的例子就是佛陀与阿难尊者,他们经过一处僧舍,见到一位老病比丘无人护理。佛陀吩咐阿难取水,亲自为老比丘擦洗身体,打扫房间,捧汤喂食,看护养病。
  再就其他佛国世界而言,东方的琉璃光如来,号称药师;西方的阿弥陀如来,尊为无上医王。虽然,这些如来的尊号含有一种比喻意味,但其中“有病求医”的道理是显露无遗的。
  不怕得病,这是一种坦然与勇敢;有病求医,就是离苦的积极行为。
  “坦然面对,积极离苦”是我们佛教徒对待疾病这一人世间共同难题的积极态度;不以南辕北辙的愚昧来徒增自己的痛苦;不给世人以“迷信”、“消极”之口实;也不会给那些外道邪徒借以作蛊惑害人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