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05/3/18 澳洲雪梨大学 档名:52-121-05 诸位朋友,我们接著刚刚的课程。其实很多事,当你把纲领掌握了,事情就变得单纯多了。周朝周文王对他的父亲王季很孝顺,周武王起而效法,就是孝道传家。周文王有一次刚好在新建一个工程,工人挖到了一些骨头,就把它放在旁边,文王一看到,马上拿著这些骨头把它埋起来,把它处理好,还祭祀。这样的仁厚之心,不只对人,对已经去世的人依然恭敬,人民很感动,一一来归附他。因为连对死人都这么好,对活著的人一定会关怀,所以这个德风很重要。 周朝的悌,兄友弟恭也做得非常彻底。周朝太王他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王季。王季生周文王,周文王生了九个儿子,里面包含周武王还有周公。太王当看到周文王出世的时候非常欢喜,觉得这个孙子有圣君之相,但是他的父亲是老三。结果泰伯看到太王的心意,不等父亲开口,他就找他的兄弟仲雍一起以要帮父亲采药的名义上山去,结果一去就不回来,让父亲可以很自然的传位给王季,再传给周文王。所以「一家让,一国兴让」,泰伯、仲雍连天下都可以让给兄弟,哪还有什么不能让。所以整个国家的风气礼让、谦让。 这一让成全了父亲,尽了孝心;这一让成全了兄弟,所以做到了悌。有孝有悌,还做到什么?忠,这一让,让出了周文王,让出了圣君,这是忠於全天下的人民。所以这一个让,孔夫子赞叹泰伯、仲雍,德行不到极至,绝对做不出这样的行为出来。不只泰伯、仲雍、王季他们做到了这个悌,武王跟周公也承传了这个家风。当周武王生病很严重的时候,周公到了太庙祭祀他的祖宗,对著祖宗、对著自己的父亲灵位,写了一个祈文,祈祷折损我的阳寿给我的兄长武王,希望他的病赶快好。所以这一分至诚心很有感应,武王后来身体就变好了。而这个祈文(祈祷的文)就放在太庙里面。后来武王去世了,周公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治理得很好。 后来成王长大,有一些流言蜚语毁谤周公,周公也没等侄子说话,希望他好做人,自己就离开国都,到山东鲁国去了。结果周成王有一天走在路上,看到天空有异相,打雷,他自己就反省(所以古代的人很会自我反省),是不是我做了什么不合天道的事,为什么上天有异相。他自己就到太庙在那里反省,结果发现自己的叔叔为了希望他的父亲延寿,写了这篇祈祷文,宁可损生命也要让兄长能够延长寿命。成王看了以后很感动,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带著文武百官去把周公迎请回来;而且周公死后,周成王规定要以帝王之礼祭祀周公。 所以这个孝悌之风一直承传下来,古代可以兴盛一个国家,现在孝悌也可以兴旺一个家族。我们在厦门讲课,有一位中学老师,五天课听完,他上台来分享。他第一句话说道:我来上课才知道德行的根本在孝道。因为孔夫子在《孝经》里面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之本,你没从这个根本,德行开不了。外国人没有孝道,他们不是以德来修身,不是以德来治国,这个法宝中国人发现了,孔夫子发现了,教育要从孝开始著手,教之所由生也,所以他来上课终於找到德的本是孝。 接著他就说:他们那个村落住了四十户人家,同样都姓吴姓(口天吴),他说四十户人家出了一百零九个后代,结果一百零八个大学以上,只有一个没有大学毕业,而那一个是考上大学读了一、二年,某些因素休学,代表他们的下一代完全都有能力考大学,读完大学以上。结果他就说道,为什么下一代的素质这么齐?因为村落里面的长者常常都告诉他们,出外读书,出外工作,重要节日要记得回家看父母。他们大年初一不是出去玩,大年初一都亲自陪父母到寺庙里面祈福烧香。陪完父母回来以后,到各个家庭里面去向每一位长者拜年,有孝、有悌,尊敬长辈。然后拜完年以后,这些同辈的年轻人聚集在村落里面的小学,一起就这一年读书的经验,工作的经验,交换这些宝贵的收获。有孝有悌又好学,所以整个家族能够旺绝对不是偶然的。传家有道,孝悌为本。 生涯的规画也影响我们的整个人生,所以如何抉择人生的规画,我们也要思考清楚。我们把人生分成少年,中年,晚年。二十岁以前,少年(小时候),西方觉得孩子小,随他个性发展,像天堂;中年以后像什么?西方从小教他要竞争,所以中年以后在商场上你争我夺,竞争,像战场一样;老年,老年在哪里度过?在养老院。很多老人不住养老院,他说我住到里面去都变成三十二号,五十三号,四十七号,名字都不见了,变一个号码,不受尊重。而且每一天要看著四十五号走了,三十八号走了,隔壁的走了,那哪一天换我走了,坐吃等死的时候没有快乐。所以晚年能有天伦之乐,那才是人生。晚年假如没有天伦,像坟墓一样,死气沈沈。突然今天他儿子来了,儿子走以后他很高兴,他告诉别人,我儿子还没有把我忘掉。依我们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话,不胜唏嘘,孝应该是做人的本! 为什么他们有这么多钱可以老人福利?钱从哪里来?很多的钱已经用到第二代、第三代的后代了。中国人愿不愿意去花后代子孙的钱?不愿意,都希望多留一点给后代,怎么会花后代的。所以这个制度看起来很好,事实上国家已经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了。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把它废掉?因为民主选举,谁把它废了谁都选不上。所以在社会制度当中,我们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它对当今、对往后的影响,这样才客观。因为我常说打从有人类以来,会被下一代子孙骂得最惨的是哪一代?哪一代,你们不认识?应该是我们这一代,绝对是我们这一代,不会是应该。享受那么多,这债务谁背?他们背。然后圣贤的教诲也在我们这一代断掉了,传给他是什么?邪知邪见。阳光、空气、水、土壤统统被我们搞得乱七八糟,所以他们一定会咬牙切齿,都是他们留给我们这些东西。要不要当这种祖宗?那你在天之灵都不安稳,都会觉得耳朵很痒,谁在骂我。 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叫做随个性发展?谨慎!「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所以个性发展就是习性不管它,那不得了。诸位朋友,您坐在街上不要发呆,注意看看这些十多岁的年轻人的面相,你对未来有没有信心?对,从小随他。所以中国人教育孩子,很注意这种习性的发展,会加以节制,然后本性的善良会加以彰显。举一个例子,中国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孩子习惯奢侈,习惯物质享受,你要再把他拉回来容不容易?困难,结果现在孩子花钱凶不凶?很多父母劳动阶级,赚的钱也不多,孩子光打个手机几千块钱都有,父母是叫苦连天,拉都拉不回来。 而且看现在信用卡很好办、很便利,一个孩子都还没有踏入社会工作,手上就有好几张卡,刷爆一张,再刷第二张,再刷第三张,欲望没有相当的定性是控制不了的。有读书的人都要节制了,没有定性的人更不可能能够逃得过这个欲望的驱使,所以孩子还没有踏出社会,他的社会信用已经在受影响;孩子还没有踏出社会,他的物质享受的惯性已经很严重,可能就注定他一辈子要当物质的奴隶,为了享受。所以西方人很多是还没开始赚钱就负债了,那负债多久?一辈子。房子贷款,车子贷款,什么东西都是贷款,一辈子为了还贷款不敢一天不工作,像战场一样。但是中国人说「无债一身轻」,物质的享受够用就好,知足常乐,所以我们不能眼看著下一代的子孙统统都变物质的奴隶。现在是不是这样?一个手机要买几支?看到新款来就去买,这个虚荣心要谨慎。所以变战场,战场变坟墓,这样的人生要考虑,不要这样走。怎么走?少年要培福,要积福。 很多事理的真相我们要看清楚,物质的享受能不能让一个人真正快乐?能不能?现在人的乐都是假的,都是外在刺激,就好像打麻药一样。我好痛,打个麻药下去不痛三分钟,他好乐,那个乐只是痛苦暂时解除而已,不是真正乐。所以现代人人心空虚、焦躁,拿一些乐子来刺激一下,好像不烦恼了,过了以后继续痛苦。举一个例子,现在的小孩,我们办活动都希望他接近大自然,学习海的宽广,山的辽阔,从大自然当中体会人生。每一次把郊外讲得多美丽,他们兴趣缺缺,就是不肯去,每一次最后讲完表决了,还是去哪里?游乐园,贵得半死,好贵!结果一去玩,乐吗?从几百公尺的高空这样掉下来,然后沿路这样,「啊」,乐不乐?我在旁边看得愁眉苦脸,这哪有什么乐?真的是花钱找罪受。人心太焦躁了,伏不住,必须要这么强度的刺激他才觉得乐,好像吸毒吸很重,那个药再重一点才能够有一点平和下来。 结果我看他们玩成这个样,我想说不然我去试一下好了,我去试了一个大转盘。大转盘还有很多小转盘,我上去坐了三分钟,转的晕头转向,走下来连路都走不稳,差点就吐出来了,头晕,这哪门子的乐!你看物质追求,要买一件漂亮的名牌的衣服,刷卡,一刷下去,半个月的薪水都不见了,乐不乐?乐多久我们来分析一下,穿很漂亮穿到公司去,对著同事说:你今天有没有感觉什么不一样?还要左边晃一下,右边晃一下,刚好这个同事有点反应比较差:有吗?你不只没有乐,你会气死。穿出去快乐一下,后半个月要吃泡面,没钱。 所以很多年轻人一个月的薪水前十多天就花完,后面真的省吃俭用,为什么省吃俭用?为了下一个月还可以去好好买东西。后面几天撑不下去,真没钱,回到家里:爸,我没钱了。他爸爸很生气,开始骂:我跟你讲多少次了,你怎么讲都讲不听,气死我了,来,来,要多少钱。一边骂,皮包又拿起来,宠坏了。所以买一件衣服快乐几天?买一台车子,名牌的跑车,要付钱付多久?付好多年对不对?所以快乐一个月,痛苦好几年。而且这个车子买下来,太太马上被打落冷宫,车子变大老婆,太太变小老婆,每天在那里擦车子,开出去拉风一下。开了半年,突然看到新款又出来了,心里面又很痒,人家开的比我还要新款,怎么样?又按捺不住,很可能又去买新的,所以欲望止不住。 很多人还想好像没有一间豪华的别墅怕人家瞧不起,所以去买了一间豪华的别墅,快乐多久?所以人现在很可怜,都活在虚荣虚幻之中,可能一年才住个二、三次,付贷款要付十年、二十年都有。他买了这个豪华别墅要每天拚命赚钱,然后还要请两个佣人在那里看房子。这个佣人每天住豪华别墅,他们每天要努力赚钱来付贷款,诸位朋友,谁才是真正有福分?谁?几个人能看到人间的真相。所以这个欲望,欲不可纵,对人生很有杀伤性,不止对你的人生,你的下一代也会上行下效。中国话说「富不过三代」,现在这句话要改,现在这个时代不适用,现在富不过一代。以前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因为人还有做人的分寸,他奢侈还怕人家骂,现在奢侈还觉得自己赶上流行,所以现在已经富不过一代了。 这个路子不可以走,我们走老路子,小时候积福、培福。福从哪里积?「福田心耕」,孩子从小非常善良就在积人生的福分;再来,因为他有对人生奉献、对社会贡献的态度,所以他中年懂得造福,晚年福报现前享福。诸位朋友,福报什么时候享才是真的?晚年。中国话讲「少年得志大不幸」,为什么?他年轻的时候飞黄腾达容易得意忘形,真是如此。很多人拿了博士学位回来,父母不认了。父母不识字,觉得父母跟他站在一起会让他丢脸,他得志了,他忘了这人生是谁帮他扛起来的?是父母省吃俭用成就他。所以人一得志就骄傲,觉得都是我的功劳,这一念起来,慢慢的众叛亲离,所以少年得志大不幸,往往很多的罪业就在这盛的时候犯下来。福报晚年享,最真实。 我们平常有一句骂人的话,叫「不得好死」,这句话现在已经不是骂人,是什么?是事实。我们看到在小时候常常还会听到,某一位长者昨天睡觉睡了就走了,好不好?好,现在我都还没有听过睡觉死掉的,都怎么死的?都在医院折磨死的。而且说实在话,人贪,晚年贪,心情烦恼东烦恼西,身体都搞垮了,一个人欲望愈低身体愈强壮。所以人晚年也要看年轻的时候修养的功夫,还有懂不懂得教孩子,你的晚年才会真正有好日子可以过。 我们看到福田心耕,当一个孩子从小所学习的就是圣贤教诲,他的态度不一样,一般我以前年轻在看(当然我现在也很年轻),我记得二十几岁在看书的时候,都说生涯规画黄金时段二十岁到六十岁。没那么长,现在是五十岁就要退休了。我们来看一下,接受圣贤教诲的孩子,他的生命从小就有价值。有一个孩子两岁多,到课堂上参加课程,刚好第一次回到家里父母问他:你今天学到什么?小朋友说孝顺父母,铿锵有力;第二次回来,因为每次上课,很多的同学比他大,年纪大的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会上来:这个礼拜我帮父母洗脚、这个礼拜我帮父母盛饭。会把他的孝行讲出来,这叫相观而善,观摩法。西方讲观摩法,这个观摩法早在几千年前,《礼记.学记》里面就提到了,假如要申请版权的话,可能中国人会很多新的版权得到。但是中国老祖宗会不会去争这个?绝对不会。以前写很好的文章,怕人家不受益,不用自己的名字,用他人的名字,我可以不要名,但是不能不利益社会大众,那个心境让我们佩服。 所以这个孩子第二次回来话都没讲,马上去拿著茶杯端著温开水给父母吃,两岁多的孩子。这个孩子有没有修身?有,有没有齐家?他父母讲两岁多都帮我倒茶,那我有没有孝顺我父母,是不是?孩子那么孝顺,他父母不孝顺父母自己都觉得怪怪的,所以齐家。有没有治国?有,我把这个故事已经中国大江南北都讲完了,然后东南亚也讲了,现在来澳洲也可以讲,一个人的德行做出来,可以影响甚深,治国、平天下。所以这个孩子的福分大不大?所以诸位朋友,你们孩子有好的表现,要e-mail给我,我帮你们修功德,把这个好的事例来激励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见贤思齐。 假如你的孩子现在还没诞生,你从胎里面就开始放《弟子规》给他听,突然生出来以后,第一句话就是「弟子规,圣人训」,那这个孩子从小就弘扬中国文化,所以他的人生没有白费。我们很多的小孩六、七岁,走到外面去遇到长辈鞠躬问好,这个躬一鞠下去,旁边的人群都侧目,现在还有这种孩子!有一个孩子跟长辈一起吃饭围一桌,突然,好,开动,所有的长者拿起筷子要吃饭,看这个小朋友,四年级,口中念念有词,头还低下来。结果长辈本来要夹菜不夹了,等到他抬起头来:你刚刚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吃饭?孩子说我们的老师告诉我时时要感恩,所以我刚才念的是饭前的感恩词,「感谢父母生我,养我,育我;感谢老师教我,训我;感谢同学陪我一起成长,感谢农夫辛勤的耕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孩子感恩的心要从小引导,他才会敬人、敬事、敬物。后来又说「感谢所有付出的人」,结果这个长辈饭还没吃,脑子已经先上一课了,脑子吃饱了,所以这些孩子都在影响家庭。 还有一次我们六个孩子走在深圳的街头,看到地上很脏,六个孩子开始捡垃圾,我们也一起捡。突然迎面一些初中生走过来,手上还拿著泡沫红茶,还拿著食物,边吃边丢,突然一位初中生正准备丢的时候,看到小朋友在捡,他良心发现,不敢丢了。然后回头看看他的同学:不要丢了,这么小都在捡。他用广东话说的。结果六个小孩只有一个是广东人,回到教室,这个同学抬头挺胸翻译给他五个同学听,刚刚这些同学,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因为看到我们捡垃圾,所以他们就不丢了。他们感受到他跟这个社会息息相关,所以他做好可以影响社会。 孩子从小的态度就是要当好孩子,当好学生,还要当好公民,影响别人。我们跟孩子讲,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是孔老夫子的好学生,不能让孔老夫子丢脸,应该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孔夫子的教诲非常好,让他们起而来学习,那这个招牌你要擦亮一点。这些孩子从小积福,入社会造福,晚年享福,所以他们的人生很有价值,整个人生都发光,死了以后价值会不会减少?我们看著有智慧的人愈老愈值钱,愈老愈值钱。我们看著我的老师释净空教授,已经年近八十,走到哪里,受人欢迎,因为他的智慧是每个人都渴望学习。很多的人很怕我老的时候没有人养怎么办?你人生不能这样规画。要规画成什么?年轻的时候造福社会,积累很多宝贵经验;老年的时候,你的这些晚辈争著要来服侍你,很多年轻人争著要来跟你学习,那你的晚年就值钱。而且一个人的一生,只要是从真诚心当中去做,从德行当中去流露,他的生命不会结束,会继续发光。 我们看到历史上留名的圣哲,诸位朋友,范仲淹死了吗?死了没有?永垂不朽,他影响到八百多年来的子孙,不止影响子孙,影响了生生世世的读书人,八百年后影响我。他对我的影响,在高中时候就影响。我高中时候看到两篇文章,突然本来在打瞌睡就醒过来了,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但是这个光明维持了几十秒就不见了。第一次就是读「岳阳楼记」,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好像跟我的本性相应。醒过来,后来又睡著了,因为没有后续的薰习,后续的教导。第二次是读到诸葛亮的「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时候也很震撼。后来我看了《三国演义》,那个孔明演得真好。结果我在看孔明那一段,孔明都已经病入膏肓,他还希望把这些人生的智慧流传给后代,还在那里写,饭愈吃愈少,到最后士兵拿进来,他说不吃了。他的帐外挂了两行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的,眼泪都止不住。我突然想说为什么我哭成这样?因为假如有前世,我一定是那个端饭的士兵,感受到丞相那种爱国爱民的精神,所以才会泪流不止。所以确确实实人生可以活得永垂不朽。 中国以《四书》为学问的根本,「大学」、「中庸」本来就是这样教我们。「中庸」里面提到「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一个人的一言一行,要对家庭,为社会、国家负责,从小有这样的态度,那人就长养浩然之气。很多人说那这样生活起来不是很累吗?刚好相反。一个人从小就循规蹈矩,随著自己的本性生活,轻松得不得了,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那是最健康的。很多人说别这么严肃,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最后轻松了吗?自在了吗?错,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老年都得骨刺,都得脊椎侧弯,开刀的人多不多?多得很。所以真正自在的生活是循道而行。当我们不去依循这个道理做事,就变成习性的奴隶,那才真没有自由。明明知道这样做才对,但是就是习性忍不过,那时候才是痛苦的人生。所以真正从小养成浩然之气的孩子,那生活起来轻松自在又充实。 我到海口我都会有一个习惯,会去了解当地有什么样的读书人,有什么样的圣哲人影响了这个地方的教化。所以到了海口,我去了海瑞墓,明朝的忠臣,大家应该听过「海瑞罢官」,斩了一个大官的孩子,祸国殃民的人,很多人都不敢,海瑞敢。我一进到海瑞墓首先看到两句对联,「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青白在人间」。海瑞这一句对联给我上了一课,人生应该清清白白的来,清清白白的走,留给后世一个好榜样。海瑞把廉洁演到了极处。海瑞只要到这个地方当官,还没有到以前,所有当地的贪官污吏跟恶霸统统自己搬走,因为他知道不走就遭殃了,所以他到任何一个地方去,人民都非常爱戴他。海瑞在南京去世,去世的时候,中国的习俗落叶归根,所以要把他运回海南,结果整个南京城万人空巷,如丧考妣,就好像自己的父母死了一样。 当我参观海瑞一生的经历,突然看到其中有一幅画,画著海瑞家的正门,正门的对联写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范仲淹的行持,这两句话是范仲淹的名言,却影响了几百年后的海瑞。所以确确实实人生只要真诚去待人,将有永垂不朽的价值。所以诸位朋友,你希望你的人生是什么样?你希望你的孩子,甚至於后代子孙经营出什么样的人生格局?首先你是关键。所以抉择重不重要?不要小看你的抉择,影响你世代子孙。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尊重祖宗?因为祖宗的决定直接影响我们。 我的爷爷他是捕鱼的,他的兄弟也都是捕鱼,到我父亲这一辈,我的叔公,当我这些堂叔初中了,不要念书了,一起来捕鱼,他轻松了,确实轻松了;但是我爷爷因为没有读过书,他觉得很遗憾,他坚持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再苦也要撑过去。所以我父亲那一辈,一个博士,三个大学毕业,一个高中毕业,我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在他们那个年纪能够读到这样的程度,相当少见,我们那个村落只有我们家是这样。所以爷爷的一个决定影响了后代子孙,影响的面还继续扩展。我们这一代全部都大学以上,已经出了两个博士,我是学历最低的,我是身高最矮的。所以抉择重要,影响甚深。 今天我们有这个缘分开始可以深入圣贤教诲,这个机缘要掌握好,当然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要把态度摆好。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他们是说「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靠勤劳可以深入经典;学海无涯苦作舟。诸位朋友,你从早上学到现在,听课听到现在,会痛苦的举手?所以这一句话要改,「学海无涯乐作舟」。为什么会苦?因为他在读书的时候,我的功名,我的利禄,苦不苦?苦!患得患失。假如读是说我将可以争取一个机会服务社会,服务人群,所以他每读通一些道理,内心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当我们这些学习可以利益孩子,利益学生,乐得不得了,反而不知道方法才苦,所以要勤劳。 那要打开圣贤人的宝藏,首先要会文言文。有没有人听到这里会害怕?我都几岁了还读文言文。其实文言文不难,那是一种习惯,只要能背五十篇文言文,就会看文言文;能背一百篇文言文,就能写文言文。诸位朋友,这一次上完课,要会背六篇文言文,要考试,很多人一听到考试都很紧张。哪六篇?入则孝,出则弟,谨,信,爱众,亲仁比较短,亲仁跟余力学文算一篇,六篇。五十篇你已经背六篇,离目标愈来愈近了。诸位朋友,上了年纪了,什么叫上年纪?以我为标准,三十岁以上适合多念,你不要死背,死背会失眠,就多读多读。因为上了年纪以后,对人生体会比较深,所以用理解来背就快;年纪小,用记忆力来背。所以诸位长者,不要死背,每天念,早晚念,早晚一定要念,这要勤奋,早上念,提醒自己一遍,今天要照《弟子规》来落实;晚上念,反省一下,今天哪里做得好,哪里还做得不够,所以早晚一次,效果很好,这一帖是中药不是西药。这一帖治标又治本,保证你三个月以后,自己觉得德行增长。这一帖药我开出去还没有没有效过,所以不要怀疑。 读书首先要克服打瞌睡这个困窘,所以诸位朋友,人生要先突破惯性才行。人都有惯性,不是人有惯性,万物都有惯性,所以你一定要突破,一开始比较辛苦。比方说这个东西,这个砚台有没有惯性?它待在这里久了,不想动了,就不好推,叫惯性。不读书习惯了,现在要好学当然不好推。但是诸位朋友,我这样有没有出力?有没有?有,你看不出来,人都觉得动起来才叫有力气,不然,现在都在施力,只是力气还没突破它的惯性。所以你劝导朋友,都劝十次了还不听,劝不动。不对,他说不定要三十次才动,所以你前十次不能气馁,要有耐性,所以慢慢、慢慢力气加大就动了,动了以后就好推了,这叫物理学。所以殊途同归,物理也好,数学也好,都可以把人生道理搞清楚。这叫静摩擦力,它静下来就不动了;这叫动摩擦力,你把东西推动以后,就很轻松了。但是还没推动以前,你一定要一直加力气,不可以半途而废,突然动了。像我们一开始,想好学也很辛苦,会打瞌睡,等动起来了,想不念书都难,觉得拿起书来趣味无穷,所以这个惯性要突破,靠勤奋。 再来「学贵立志」,要立定志向好好学。诸位朋友,你立志了没有?来,立志的举手?志不立,每件事都做不成。你最起码也要立个志,家风要传承八百年不衰,这样你后面两天的学习会很扎实。好,今天的课我们先上到这边,明天我们会就五伦大道把中国文化纲领好好来研究。好,谢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