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呼吁大众科学放生,勿让善举变成伤害
核心提示:放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佛教提倡放生缘于长养众生的慈悲心,继而成为修行的助缘,所以功德无量。然而部分佛教徒热衷于放生却往往一味追求放生功德,忽视了被放生命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致使不负责任、不合理、不如法的放生长期存在,不仅导致被放生命的死亡,也为生态环境带来威胁,造成了大量的负面影响。日前,厦门南普陀寺放生池内鱼龟数量之多已经成灾,寺院被迫进行打捞以改善被放生命的生存环境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加上近日北京怀柔发生数百只狐狸被放生后遭遇很多饿死及影响周边环境的报道,佛教放生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为此,南普陀寺发表文章呼吁佛教徒科学合理的放生,莫让放生变杀生,以下是全文: 近日,由于南普陀寺放生池内小动物的数量已接近饱和,南普陀寺为保障动物们的生存质量,安排工作人员对小动物们进行了“大搬家”,此举引发了媒体、大众的热烈关注。 其实,这已不是南普陀寺第一次为动物们搬家了。由于放生池空间有限,南普陀寺长期在池边设置了多块提醒牌,提醒信众们“此处空间有限,请勿在内放生”,并且多次在各大媒体上呼吁民众要注意科学放生,平时还有义工在劝导,但依然有不少信众在此放生。为此,南普陀寺特地为放生池增加了喷泉,以便给水中的生物打氧。同时,池内的水生物一般每二年都会清理一次,统一送到外地放生。 放生,是佛教慈悲的体现,是救护众生,奉献爱心的行为,重要是培养我们慈悲心,提升我们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其实日常生活中的护生精神更为重要。弘一法师每次坐下之前,先将椅子轻轻敲三下,警醒椅子缝里的小动物,免其受到伤害,这就是慈悲心,这就是把放生护生落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但现在许多人没有理解放生内涵,又缺乏放生的相关知识,不讲科学方法放生,将有可能适得其反,给动物和环境带来巨大的伤害。 基于此,南普陀寺提醒社会大众,要注意科学放生。 首先,要了解放生对象的物种特性。放生前,应了解,什么物种可以放生,什么物种不宜放生。有的野生动物只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如果将其脱离原有环境,随意放生,将有可能酿成生态灾难。有的人在放生池内放入不同种类的水族,引起水族间的互相残杀,放生变成杀生,原是善举,却背离了初衷。 其次,切忌放生外来物种。许多信众放生的巴西龟,就是外来物种,它们适应性强,对当地的物种会带来较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本土龟的消亡,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如无法确定自己放生品种是否合适,应该请教他人或向有关部门咨询,或暂时不放生。 同时,勿大量放生,以免超过生态负荷。如果一次性在狭小的环境中大量放生,严重超出环境负荷,动物们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也将造成严重的伤害。 我国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对科学放生也提出相关的要求,例如:“用于增殖放流的亲体、苗种等水生生物应当是本地种。”、“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应当依法经检验检疫合格,确保健康无病害、无禁用药物残留。” 南普陀寺在此呼吁广大香客、游客不要盲目放生,“护生爱生”是“善心善行”理念的一种表现,应该要落实到日常的一举一动中。若香客、游客想来本寺放生,可直接与客堂联系,每年,寺庙都会组织放生活动。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