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孝养父母需要智慧
节录自《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讲述
为人子在孝顺父母当中,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思考、来用心,从哪几个角度?从奉养父母的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还有养父母的智能。我们说养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在古书当中记载,差不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要把他当小孩一样关怀照顾。老人家在晚年比较容易觉得孤寂、孤独,而身体也比较虚弱下来。所以我们要能够常常体恤父母的身体状况,然后尽这一份孝心,给我们的孩子当好榜样。像在目前春秋之际,温度变化特别大,这个时候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就应该打一通电话问问父母有没有这些御寒的衣服,棉被够不够。这通电话一打,你的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觉到你处处关怀父母的身体,他能感受到为人父母的孝心。
再来父母的健康时时能够去注意到,而且关怀父母的健康还要有正确的知识才行。我们来思考一下,父母假如生病了怎么办?看医生,直觉反应都是看医生。看什么医生?其实中国人对于身体来讲最重视的是治未病(还没生的病),而不是治已病。所以中国人特别注重的是养生的方法,绝对不要等到生病了才来预防,那就很辛苦。我们思考一下,有哪一个人高血压送到医院去,然后高血压好了,有没有?有没有哪一个糖尿病患到西医去看,然后看到最后糖尿病好了?有没有哪一个癌症病患到西医去看后来说癌症好了?西医看的都是把你的症状解除掉。比方说高血压,高血压因为血管塞住了,塞住了很不舒服,所以那个药一吃下去,你的血管马上怎么样?扩张,这个血液就稍微流过去。所以你就没有好象快不行,好象塞住了,血管就扩充下去。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心脏病患都怎么样?赶快拿药来,那个药吃下去是症状解除了,但是他的血管一天一天就松弛掉,到最后血管就坏掉,所以都只是把症状解除掉而已。
到最后我们去看一下,假如你四、五十岁就开始跟着西药吃的人,药要吃多久?要吃一辈子。所以我们看一看很多老人家出去旅游的时候,包包里面会放很多什么?东一包、西一包都是西药。当我们的父母亲晚年都是伴随着这些药物在生活,日子好不好过?不好过,所以我们应该去研究更多正确的养生之道,来让父母的身体真正不需要依靠这些西药,这样才是正确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咛父母亲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多在这一方面提醒他。然后在饮食当中让他了解多吃蔬菜水果,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弱碱性的状态,而肉类食物都是酸性的,所以久而久之体质就酸化。有一句话叫酸性体质是万病的根源。所以我们应该引导父母养生之道,让身体慢慢趋于弱碱性,身体状况才会好。不然我们思考一下,你所有的内脏把它泡在酸的东西里面会怎么样?这些内脏很快就会退化掉。我们都听不到内脏在呼喊,都听不到它们说我都快不能呼吸了,把我泡在这么酸的体液里面。
所以父母亲这些养身的正确观念,也要透过我们点点滴滴给他们的引导,给他们的积累,他们才懂得如何养身。在看医生方面,我个人比较赞成看中医,中医是治本不是只有治标。所以现在这个时代人都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以医学来讲,去看一个中医,他把你的脉完之后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告诉你这个要调养半年才能够把身体调好。很多人一听半年怎么样?吓得半死,我哪有这么多的时间来调养,结果西医告诉他一针打下去马上舒服,他很高兴,就马上打下去了。但是这往后他就必须依靠针、依靠药来过日子,而且后面的副作用特别大。所以我们自己要真正有正确的知识才能够让自己健康,也才能够让父母得到身体的健康。
再来养父母之心,就是你时时能够关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说妈妈打一通电话给你,然后东聊西聊,结果你也听出来是母亲在想念我们,这个时候不等母亲开口,应该主动回家去看看。有一些老人家不只是想念自己的孩子而已,还想念小孙子,这个时候我们能够体恤到父母的这一份心,赶快回家看看。我们有一个老师她在今年元宵节来听中国文化的课程,听了之后她非常欢喜,我每一次看她在上课的时候都是非常专注,只要讲到一些圣贤的故事,她马上振笔疾书把它记下来。结果经过三个月之后,有一天她就走向前来,听课听了三个月她从来没跟我讲过话,三个月之后才走上讲台来,跟我请教了一个问题。那我就先问她,我说:您听课三个月了,怎么从来没跟我谈过话?她说:蔡老师,我看你太忙、太辛苦了,我不想打扰你。我们一听很感动,她的心时时能体恤别人。
她说她听了三个月,觉得自己还有家庭很受益,她说不能只有她们家里的人受益,她希望能够回到故乡去教一些比较失学的孩子,能把这些德行的教诲、圣贤的智能,能够也让他们有学习的机会。我们一听很高兴,也很随喜她的这分发心,所以我马上拿了很多教材,像德育课本七百多个故事赶快送给她,然后很多老师了解到她这种存心,也把他们很宝贵的教学经验告诉她,所以她很快就教得很顺畅。教到目前为止也已经八个月了。结果有一次她的父亲打电话给她,然后就跟这位徐老师讲,他说:女儿,你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高兴,而你的行为父亲觉得很光荣。一个父亲讲出这样的话,代表父亲对她回馈乡里的这个行为在心里上很认同,而且我相信她的父亲也有这个志向想要利益社会,而他的女儿做出来之后他会觉得很欢喜也很安慰。这也是我们继父母的志向去回馈社会。
刚好有一次,这位徐老师在教孩子其中一句《弟子规》,经文是‘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在教这句经文的时候,这老师非常用心,她先买了一大袋的荔枝,然后带回她的故乡去。回去之后她就开始教导这一句教诲,她就引导孩子说我们学完‘入则孝’,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侍奉父母。而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劳,同样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也有付出,所以任何一个人的父母也都值得我们尊敬、孝敬。讲完之后,这位徐老师就说我们学完之后就要马上能够去做到,所以就让这些小孩每个人拿着荔枝到她整个乡里去送给一些长者、一些长辈。就看着一群孩子在她的乡里当中跑得不亦乐乎,每个长辈接到这些孩子送给他的水果,内心非常欢喜,所以那一天整个乡里面这种敬老尊贤的风气达到了一个顶点。结果隔天她父亲又打了一通电话给这个徐老师,然后告诉她:乡里面很多的长辈打电话到家里来。这些长辈讲了一句话,他说我们乡里面从来没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这么样关心自己的家乡。他父亲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非常的高兴欢喜;女儿听到父亲这么讲,女儿心里也很安慰。
诸位朋友,她父亲这一个欢喜跟买一件新衣服给他一不一样?不一样!买一件新衣服快乐一下,女儿的行为让他值得光荣、感到欣慰,可以欢喜欣慰一辈子。所以《孝经》里面说‘立身行道’,用自己的一种德行去帮助这个社会,然后扬名于后世;就是让自己的德行能够奉献社会,让所有社会的人士感受到某某人的父母养育出这么好的孩子,才让这个孩子能够这么有成就在社会付出,所以叫扬名于后世,可以以显父母。当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德行让父母感受到光荣的时候,那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所以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够由你自己的成就来让社会人士肯定你父母对你的教诲,这就是养父母之心也是养父母之志。最后我们提到的是养父母的智能,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纵使有钱也不见得快乐。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钱,但是每天在那边想有一千万、想要二千万,有一千万看看别人一千二百万,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烦恼当中。所以孔夫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戒,人生过程当中有三件事情要特别谨慎。第一件事是少者(年轻人)最忌讳的‘戒之在色’,《弟子规》说‘非圣书,屏勿视’,结果现在很多的传播媒体都是暴力跟***,孩子一污染之后心性就很难清澈,这要非常谨慎。我们为人父母要懂得替孩子防止这些污染,所以电视也要替孩子选择,不能让他接触太多这种暴力***的东西。‘壮者戒之在斗’,他出社会年轻力壮很可能在工作当中容易跟人家竞争起冲突,所以这个时候切忌跟人在工作上,甚至于在肢体上,产生一种敌对状况,这是要谨慎的。当然我们从小假如告诉孩子懂得处处替人着想,懂得扩宽自己的心量,他就不容易犯这些过失。
最后说‘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讳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实这个得翻的比较白话一点就是贪,贪心,贪这个、贪那个,别人的孙子又怎么样,我们又没有,常常就在这种情绪当中,很难快乐,很难知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透过一些机会,趁父母心情比较好,开始引导他这一些执着要懂得放下来,告诉父母亲这个钱够花就好,家财万贯每天吃多少?还不就吃三餐。纵使你有很多间房子,躺下去之后睡多少?还不就躺六而已。所以人生这一些要知足常乐,让父母一些贪念能够慢慢放下来。更重要的引导父母接受圣贤教诲,让他的心能够安住在这些圣人的引导,他的晚年就会愈走愈清净,愈走愈自在。当父母亲的晚年能如此的话,那我们的孝道就做得更圆满。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