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子女的“场根”,子女对父母孝顺柔和,则根壮叶茂,否
父母是子女的“场根”,子女对父母孝顺柔和,则根壮叶茂,否则根断树枯。
(摘自 刘逢军教授的《大道养生理论》)
世上一切事物都有根源,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父母的精血造就了子女,是子女的根源。有人道:父母与子女各为单体,何根之有?此种观点,正是受人的感官局限所致。犹如前面提到的唯视主义,承认可视的,否认不可视的。这种认识在于不懂茫茫宇宙是阴阳各半。
1994年,我为一个79岁的老物理学家看病,随便谈起学术问题,他认为有反物质的存在。他说:“有正电,必有负电。那么有物质,必有反物质。有时空,也必有反时空的存在。”我认为老专家的话是对的。我们前面讲到了太极图,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画的宇宙规律图,它告诉我们阴阳各半乃宇宙构成的基本形式。既然父母有形的精血构造了子女,两者之间就必然有一种无形的“场”相联系。这种“场”可称为“生物场”。
“生物场”是无形的,就像磁场、引力场等虽然无形,但都是客观存在一样。如一位妇女突然心脏病发作,医院检查结果,此人过去没有心脏病史,现在也没有病变。后来从电话里才知道,这个妇女心脏发病的同一时间,其女在国外被车撞破了心脏。我们把父母对儿女之间的这种“场”称之为“场根”。
对父母善,则根壮叶茂,否则根断树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凡是对父母孝敬的人,得道多助,平安常在,即使有险也可过去。虐待父母之徒,绝无善终。
我曾认识一个人,他家中存有巨款,成天吃喝嫖赌,却不赡养母亲,并将80多岁老母打出门外。不久,他突然瘫痪,卧床两年,最后财尽命绝。其子常谩骂祖母,结果也在他死后因犯罪而被判刑。
赡养父母,是人之根本,也是国泰民安的重要因素。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不敢轻视此事。中国传统文化将不孝敬父母视为大逆不道,历代刑法均将打骂父母定为十恶不赦的大罪。统治阶级清楚,一个人如对父母不孝,那么他对朋友的信义是虚伪的,对国家的效忠也是假的。人不如禽兽,又怎能国泰民安?
佛学上讲“四恩报”:一报佛法僧三宝之恩,二报国土养育之恩,三报父母生育之恩,四报众施主施舍之恩。佛家把信仰、爱国、孝敬父母、爱护民众视为一体,是一种大善。因此,赡养父母不仅仅滋养自己的福根,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现代人重视养生,但懂得养生与善养福根之道理的并不很多。古代贤明者孝敬父母坚定不移,无论父母活在世上还是故去。这正是由于他们懂天地间的道理。
笔者母亲曾讲过她村里的一件事。
有一男子虐待老母,一日欲将孩子吃剩的饭倒进狗盆,饥饿的老母说:“给我吃了吧。”
他骂道:“给狗吃了,它能摇摇尾巴,你吃了能干什么?”说完把饭倒进狗盆。
此逆子第二天突然患怪病,从头到脚生疮流脓,腿不能站,走路靠爬行像狗一样。
他到处求医无效,一日遇到一云游高人指点迷津道:“你因大不孝,已断了人根,不久将坏烂枯竭而死,百药难治。玄病只能玄医。从现在起,你和妻子儿女要诚心孝敬你的高堂,你还要每日跪在街头,逢人便讲你虐待老人而患此病,告世人莫跟你学,百日之后,或许有救。”
此逆子遵高人指点,每天认真去做,百日之后果然大病痊愈。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反时空和时空,是负阴抱阳并存的。人只注意有形的事物是不行的,还要重视不可视的事物。
孔子讲:人知道鬼神,有好处,可以约束自己。
-----------------------
这其实是道家的道理——
父母师长为生我助我,所以我若抵触顶撞父母师长,自己就不能得到生助而强大,所以自己要被生活中各种事件欺辱,工作不顺、恋爱受轻贱、个子不高、资财散失、考试失利。。。。
佛说孝顺父母的因果——
如果能够随顺母亲,不违背母亲的心意,天人都要护念他,福德是无尽的。
让父母忧愁苦恼,自己会多病,而供养父母则有少病的福报。
对父母没有爱敬心,会长得丑陋,反之会有端正美貌的福报。
对父母和贤圣无心奉侍,自己会常受轻贱下看(地位、职位、个子低),而恭敬奉迎父母师长,会得到大威势(现代就是做大官)。
佛说:“一个人供养一百位高僧仙人大德百千万亿年得到的福德,不如一念孝顺用一丁点小东西供养父母的千万分之一,而一个人抵触顶撞父母,他会立刻堕落三恶道(生活中各种不顺)。 修世间法(工作、姻缘、考试、财富、美貌、尊贵)的时候,要从供养父母师长里修。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用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为这样孝顺供养父母的因缘,自致成佛。 布施三种人,福报是无尽的,这三种人就是父母、病人、佛。 供养父母师长和三宝,虽然在生死轮回中,但是不坏善根。最大的善就是孝,最大的恶就是不孝。我以孝顺供养父母的福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成为三界特尊,都是因为这个福德。 我世世至孝,所以德高福盛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