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钟茂森:从华严科学说智慧人生


 2010/2/22    下载DOC文档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10/1/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二大厅  档名:57-011-01
尊敬的李总务,尊敬的胡老师,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今天是二0一0年的元旦,在没开始演讲之前,末学先恭祝在座的诸位,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法喜充满,阿弥陀佛!非常感恩新加坡净宗学会给末学再一次的机会,能够在新年伊始,来到此地跟大家来结法缘。新加坡是我们师父讲《华严经》开讲的地方,在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八号,就是在此地新加坡,我们师父正式开讲《华严经》。所以我们来到新加坡,总感觉到好像回到了我们师父弘法的圣地,特别感到亲切,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所以这次我应邀来到此地,就想到应该讲讲有关《华严经》的这个专题。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恩师在过去十二年中讲这《华严经》已经超过四千个小时,大概只讲到五分之一。《华严经》是一部大经,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后讲的第一部经。在佛教界里面将《华严》称为是根本法轮,为什么叫根本法轮?就是所有的佛法都从这个根本出生,像一棵树,它是根本,有这个根本然后长出这个树,有繁茂的枝叶,有美丽的花果。所以要真正了解大乘佛法,确实《华严经》是最好的一部教材。我们师父讲经中也跟我们多次讲到,实际上释迦牟尼佛,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宣说的一切法有一个总名号,就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这个是诸佛所说一切经的总名,所以《华严经》被喻为是「经中之王」。这里面,我们师父常讲,有高等的哲学、有高等的科学,在哲学、科学来讲都可以说到了最高峰。过去我们恩师的老师方东美先生,是台湾大学著名的哲学教授,他一生研究哲学,到晚年就一门深入到《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师父,说这里面是最高级的哲学,说释迦牟尼佛他是大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的恩师日后发心讲《华严》,也是受到方老先生这个思想的带动。
今天我们不从哲学的角度来谈,在哲学角度,大概在座诸位也都会认同,《华严经》是高等哲学,里面讲到的义理,确实是其它的哲学的流派里面找不到这么究竟圆满。今天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华严经》也是一部高等科学巨著。我们这里不光只谈科学,因为我们都不是,起码我自己本人不是科学家。为什么要从《华严经》里面要节取出科学的内容来谈?这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有什么好处?这好处可大了。其实我们之所以有苦难、有烦恼,原因就在于我们有迷惑,迷惑了就会造业,造业就要受苦报。所以我们要了解宇宙人生真相,首先我们就不会迷惑,不迷惑也就不造业,不造业也就断除了苦难。所以想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个《华严经》有大帮助。今天和明天这两天四个小时,我们准备谈两大问题,关于华严科学。第一个是从《华严经》里面来找一找它对于宇宙基本构成是怎么样描述,这种描述给我们有什么启示。第二个问题,我们要谈谈这《华严经》一个非常圆满的义理,就是所谓的「芥子纳须弥」,大小不二,一多相容。在科学里面有一种理论,叫全息理论,跟这个对应起来。今、明两天我们分别就这两个问题来谈。最重要的是从这里面去吸取人生的智慧,过上智慧的人生,你的人生有智慧了,你决定能得到幸福美满。

首先我们来谈第一个问题,《华严经》里面是怎么样描述我们宇宙的基本构成。科学家们现在都已经了解,我们这个宇宙广大无边,都不知道有多少星球,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是整个宇宙里面一个很小很小的一个小星球,这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地球是属于太阳系的一个小行星,太阳系九大行星,我们是其中一个。太阳系围绕着银河系转,这银河系又不知道有多少个太阳系,据估计有至少一千亿个以上的太阳系。银河系其实在整个宇宙里面也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这个宇宙大得不得了。宇宙这么广袤无边,它是由什么构成的?科学家们在思索这个问题,于是微观物理学就在研究,看看物质最小的微粒是什么。我们知道物质是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原子里面又有原子核,原子核外面围绕着电子,这个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就像行星围绕着太阳一样,这个小的和大的世界它的基本运动规律是相同。这个原子核又是什么东西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科学家也发现,是由夸克组成的。现在都知道夸克是物质的一个我们能发现的最小的微粒,这里头到底还有没有东西还是个疑问。夸克和原子核外面围绕的电子,这是属于基本微粒,也就是科学家找到的最小的物质的微粒,再小都不知道还有没有物质。
那我们又问了,这最小的基本微粒里面,这个夸克,这个电子里面,里面还有没有东西?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像电子,电子是最小的一个颗粒,可是这里面他发现它能够自转,电子能够自转,就像太阳它有自转,地球也有自转一样。那我们知道,自转必定有一个中心轴它才能自转,如果有中心轴,说明这个电子还不是最小的,里头还有结构,它才能够自转。这里面什么结构?科学家们他们现在提出一个叫「弦理论」,琴弦的弦。他说什么?这个电子、夸克里面它有一种像琴弦一样的振动。我们知道要弹琴,像弹吉他,你弹这个是把那个琴弦振动,把它拨动之后,它一动就会发出音符,这就构成一曲美妙的音乐。他发现,这个弦理论英文叫String Theory,这个理论是在一九七四年美国施瓦茨教授和法国的施克教授两位科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说,夸克、电子,这些最小的微粒里面,就是一种像琴弦一样的振动,这种振动不是物质,它就是一种动,它里面不是一种物质构成,因为夸克和电子是我们现在发现最小的物质,再底下没有了,纯粹就是一种动,动态,所以用弦来代表它的动态。
不同的夸克,夸克科学家发现有几十种这么多,几十种乃至几百种这么多,电子也有不同种类,这些基本微粒实际上都是这种振动的不同的模式所构成的。一般来讲,振动得愈剧烈,它所构成的这种物质的质量就愈大,振动得愈微细,它的质量就愈轻、愈小,而且这种振动也决定了微粒之间的不同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科学家们谈到,粒子之间它们有四种不同的作用力,第一种是引力,互相牵引的力量,第二种是电磁力,电磁力是带同一个电荷的,譬如说正电的,它们就相互排斥,带反电荷的就相互吸引,这是电磁力,还有在原子核里头的强力和弱力,这四种力决定的。但是科学家们对这四种力没有办法有一个统一的、圆满的解释,他们只发现有这四种力。像引力,引力一般是发生在大的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像地球跟太阳,这是有引力作用,为什么?质量很大。引力是跟质量成正比的,质量愈大引力就愈大。但是如果这么小的一个物体,谈不上什么引力,因为它质量太小,要像太阳、地球那么大的东西它才能有引力。爱因斯坦提的相对论,他说这个引力是等于两个很大的星体掉到它们相互之间的空间,这个空间变形了,因为这两个东西进来之后,空间就缩得变形了,被挤压就变形了,变形之后就有一种反弹力,这是引力的来源。所以他说,这个相对论里面讲,物体之间的引力是它们空间的几何变形产生的。但是这种说法又解释不了这个后面三种力,像电磁力、强力和弱力,没办法解释,因为这三种力讲的是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微观世界里面根本谈不上什么几何变形,因为在微观世界里头,电子这些微粒都在非常快速的在运转,在抖动,而且杂乱无章的,没办法去找到它们之间的引力作用。所以爱因斯坦才提出所谓的量子力学,来解释这后面三种力。所以这个解释引力的相对论,跟解释后面电磁力、强力、弱力这三种力的量子力学,两个理论发生了矛盾,一个只能解释宏观世界的大星体的作用,一个只能解释微观世界里的作用,但是两个,宏观和微观世界好像中间断开了,没办法互相的圆融,这才导致弦理论的产生。
弦理论提出来之后,科学家们就能够解释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两个世界里头不同的力。他讲到,物质其实就是由这种像琴弦一样的振动而产生的,像我们弹琴,弹一声,这琴弦动一下,产生一个音符。现在在微观世界里面,这个弦动一下产生一个粒子,产生一个电子,或者一个夸克,然后电子和夸克之间相互的作用就组成了原子、分子,进而组成物质,进而组成我们一切宇宙中所有的物体,大至星系,小至我们看到的生命,山河大地、地水火风等等。原来整个宇宙它最终基本的构成就是振动,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这个真相了。假如没有振动?没有振动就没有物质。所以物质是由动才产生,要绝对静止下来,什么物质都没有,我们的宇宙也就消失了。
在《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这微尘用科学家的术语就是基本微粒,基本微粒,佛说非基本微粒,是名基本微粒,只是个名,为什么?根本没有。为什么?这微粒就是动才产生的,这小的是讲微尘、讲微粒,大的讲世界,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你看只有个名号,不是真的,它没有实体,光是个振动。所以《心经》里面讲的,「色即是空」,你就能了解了,色就是物质,物质就是空。为什么说空?只有振动,什么物质都没有,那不就空吗?物质原来就是空,因为动而产生,静了,静下来就没有了。所以你了解这个道理,其实这叫看破,看破就是你明白这个宇宙人生真相,原来整个世界真的是空相,不是真的,就是一个动。所以佛、菩萨看到我们世间人在这个世间里头争,争名夺利,起很多矛盾、冲突,佛和菩萨看到之后摇头,叹「可怜悯者」,你争到什么?整个世界都是空相,哪有给你争的东西?所以佛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大般若经》讲的精神,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为什么不可得?为什么毕竟空、无所有?全是在振动。就像琴弦,它一动起来就有音符,接着就产生美妙的音乐。音乐你听听就好了,享受是可以,你得不到的,音乐完了什么也没有,你拿个音符给我看看。所以我们在这世间观察这林林总总大千世界就要用这种心,这叫看破、放下,知道什么都没有,全是个幻相。你真正知道它是幻相了,你就能放下对一切物的、一切事、一切人的控制欲、占有欲。人的烦恼多半是从要控制、要占有得来的,假如你放下控制、占有,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你就得大自在。所以科学家们他们对于这个振动已经相信了,了解了,知道一切物质真的就是动相而来,这个动相,《金刚经》里讲的叫「一合相」。什么叫一合相?一就是指自性,自性是一,不可以把它分成二。合?合是因缘和合,就像弦理论讲的,这个动本身没有,它动起来之后,它不同的动,譬如说它的强弱不同,振动的强弱不同,振动的形式不同,就会合成不同的基本微粒,不同的基本微粒又有相互的作用力,就形成不同的物质,形成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宇宙、星系,所以全是众缘和合。
我们知道一切宇宙中万事万物,包括有情的生命和无情的众生。什么叫有情?有感情的、有知觉的这个生命,像我们人、动物、还有鬼神,这些叫有情生命。无情的,像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这是无情众生。全是众缘和合而生,众生就是讲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这叫众生,包括有情和无情,全是我们自性中产生振动和合而出来,不离开我们的自性。所以佛告诉我们是一合相,我们就应该懂得对这个宇宙,既不要执着,同时又要生起慈悲关爱的心,因为它是众缘和合,所以你没什么可执着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有什么好执着?因为它是自性所现,谁的自性?不是别人的自性,我的自性,我的自性所现的我当然要爱它们。你看《弟子规》讲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不仅是人要爱,一切物、一切的现象,全部我们都要爱,为什么?都是跟自性,这是自性所现的,跟我是一体。
科学家现在他只知道物质最微细的构成是振动,弦振动,但是他不知道这个动是什么动。这就让我想起唐朝时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得了衣钵之后,在猎人队里待了十五年,然后下到广州,广州是我老家,我们家附近有个光孝寺,光孝寺在唐朝的时候叫法性寺,六祖就到了法性寺。当时印宗法师在那里讲《涅盘经》,外面有两个法师在那里看到风在吹着幡在动,他们俩就吵起来了,一个说你看这是风在动,一个说不是风动,明明是幡在动,这两个人相持不下。六祖在旁边就看到了,跟他们讲,二位仁者别争了,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你的心在动,你的心不动,风也不动,幡也不动。这个话传到印宗法师的耳朵里,他就知道这个是高人,一问才知道,原来六祖大师是传了五祖的衣钵的,于是马上给他剃度,反倒拜他为师,而且带着所有的信众皈依他,这一下子六祖的名声就起来了。印宗法师也是非常难得,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没有一丝毫嫉妒障碍,真正看到高人,六祖当时很年轻,当时还不到四十岁,见到高人,立即你看给他剃度之后拜他为师,这一下子所有的人都跟六祖学。所以六祖,禅宗在六祖手上兴起来了。刚才谈到的,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就把物质世界的根源给我们一语道破。科学家可能还没看到《六祖坛经》,要看到之后,恐怕把桌子一拍:「不是弦动,是仁者心动」,是你自己心动了,那个动原来是心念,念头在动,有念头动才会有物质产生。这就是《华严经》里讲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道理。
可能不少人读过《地藏菩萨本愿经》,很多经本之前有一段《华严经》里头的「觉林菩萨偈」,这是出自《华严经》。这里面就讲到,「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这几句文就把这宇宙真相给全说清楚,什么意思?佛给我们用了个比喻,譬如工画师,像一个画家,画家得画画,画画这就分布诸彩色,以各种色彩,像画油画的,五颜六色他都得配好,然后在这个纸上画。其实本来没有这些画,画是现相,这是因为什么?工画师,画师自己有这样的念头,他的画已经形成在他的念头当中。有一句成语叫「胸有成竹」,一个画家很爱画竹子,这个内心里已经有成竹了,竹子都成在他心中了,画出来很传神。所以这个画师本身已经有这个念头,现在把它画出来,所以叫做什么?虚妄取异相,本来是虚妄的,本来没有,这虚妄的,实际上画的这个画本来也是虚妄的。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这个大种讲什么?大种比喻自性,唯心所现这个心,真心自性,真心自性里面没有差别。像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谈什么差别?所以大种中无色,这个色是物质,对这个画师的这个比喻来讲就是他的这些画,本来是没有的,心性当中没有一物,本来无一物,本自清净。本自清净,六祖大师又讲「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画出来了,我们这个心就像画师一样,本来画是没有的,一起念头可以把它画出来,画出来就叫唯识所变,你把它变出来。变出来之后,色中无大种,大种讲到我们的真心,这个色是妄相、妄境,在虚妄的境界里头没有真,所谓妄依真而起,但是这个真不依妄而起。所以这个大种中无色,就是我们的真心里头没有这些妄相,有念头动了,虚妄取异相。这个妄是依着真心而起,又跟真心和合不二,所以叫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这个色是虚妄的,虚妄离不开我们的真心。我们能够对这个道理有所了解,对于这个宇宙真相就有一定的认识。真心里头本来没有念头,念头是动,这个念头一动就产生现相,就好像画师画出来画了,念头一息灭了,所有境界都消失了,宇宙都没有了。
佛在经里告诉我们,这个念头生灭的速度非常非常快,有多快?在《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这部经里面,佛跟弥勒菩萨就有一段这样的对话,佛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佛问了,我们的心,心是真心,真心本来没念的,结果现在迷了,迷了就有念头。最初一念没有因的,叫无明,一产生无明就有念头,心有所念,动起来了,动起来之后就一定现相,就像弦理论讲的,它一动就产生基本微粒,就产生宇宙、一切万物。那么请问,心中这个念起来了,有几个念?念又产生几个相?相里又有几个识?相用我们现在话来讲是指我们的物质世界,这个识是指我们的精神世界,物质和精神都从这个念头产生的。所以佛法不能称它是唯物论,也不能称它我们一般讲的唯心论,这个唯心是讲精神,它不是讲物质,也不是讲精神,是讲物质和精神的根源,两者的根源是念头,叫唯识论,念头就是识,妄识。那我们的念头有多少个?每一个念产生一个相,一个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有多少?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弥勒言,「举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这是讲我们举手弹指之间,弹指速度很快,我们一般身强力壮的弹指,一秒钟至少弹四下,这一弹指这么短的时间,就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就是十万,一百乘上一千就是十万,三十二亿再加上百千,就是三百二十万亿个念头,这么多个念头,这一弹指,那一秒钟四弹指,再乘上四次,就是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念头。这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念头,太快了,根本都没办法去觉察。
像我们放电影,在古老的电影机,他们放映机就是把这个底片用光照在投在银幕上,一秒钟过二十四张底片,我们在银幕上看,这电影好像很真实的情节出现了,实际上你要去看那个底片,一张一张,一格一格,前面一张不是后面一张,两张中间是隔断的,没有关联。就是因为它们生灭得很快,一张一张的换,这是生灭,生灭得很快,我们在银幕上看到就好像很逼真的情景现前了,这是相,相是假相。你看一秒钟换二十四张,就是一秒钟二十四次生灭,我们人的眼睛就被骗了,就把它忘了这是假的。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生灭,每一个念头就生出一个相,这念头灭了这相也跟着灭了,然后再起另外一个念头,第二个相又起来了,第二个相和前面那个相也是断开的。就像底片,前面一格和后面一格互相是断开的,好像是有关联,其实没有关联,断开的。只是我们没办法觉察,它生灭速度这么快,一格一格的,快到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怎么知道它是假的?完全被它蒙骗了,所以把这个世界看得非常真实。你去敲敲这个东西,很坚实,哪像是假的?佛告诉我们真的是假的,这么一块东西在进行着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的生灭,你知道不知道?这是佛告诉我们的宇宙真相。这么多个念头,「念念成形」,形就是我们这个境界出来了,物质世界,先有物质世界,随之马上产生精神世界,「形皆有识」,识就是精神世界。
形皆有识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所有的物质它都带有见闻觉知的这种功能,它都有识。识无处不在,整个宇宙都是识变现的,所以识无处不在。我们人当然有识,有见闻觉知,动物也有,有情生命有,这个我们不难理解,无情生命呢?这块木头也有见闻觉知吗?佛告诉我们真的有。现在日本江本胜博士他做的水试验,这给我们证明了,水它是矿物,也有见闻觉知。这里面它有结晶,会产生变化,当我们人心念美好,怀着感恩、怀着慈善爱心对待这个水,水结晶很美丽,假如我们的念头不正,很邪、很恶对水,这水结晶就很丑陋。江本博士十几年做试验,不知多少万次,证明了这一点,矿物原来也有识,也有见闻觉知,这就是佛在经里讲的「形皆有识」。这个形也好、识也好,都是我们念头产生的,而念极微细,不可执持,微细是讲它的速度生灭太快了,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不可执持,你保留不住。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执着,有的人可能执着财产、金钱,有的执着名誉,有的执着地位,有的执着儿女,有的执着身体,等等。不管执着什么,佛告诉我们,这些执着真的叫妄想,为什么?不可执持。你想想我们这个身体,你看到我这个身体好像在相续,我有,一般来讲「人生七十古来稀」,总有个七十岁,七十年好像在相续。其实佛告诉我们,这个相续是念念在相续,前面一念生出我这个锺茂森,跟第二念生出来的锺茂森都不一样,这中间差多久?差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分之一秒,就这么短时间,这两个锺茂森就不一样。我们的身体都不一样,我们的财产、我们的儿女、我们的一切所有,全都是念念相续的假相,所以不可以被这个假相所迷,要把它放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是不肯放下就苦了,人的苦就是执着而来,特别是愈富有的,如果不肯布施,假如一个灾难来了,他所有的财产全都没了,那他就苦。
我们看到二00四年十二月的海啸,到现在五周年了,可是我们记忆犹新。多少人,很多富有的人在那里瞬间生命、财产全都没了,都变成空了,能带走哪些?一分一毫都带不去。古德告诉我们,「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什么都带不去,真的,连身体都带不走,只有什么?只有我们的业。业是什么?业就是我们的念头,每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的生灭,这个念头还在相续,不会因为我们的死,我们身体的灭亡,念头就会断,不会断,念念相续。无量劫来念头没有断过,要是一断了,断了之后那你就成佛了。这永嘉大师讲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念头喀嚓断了,念头一断境界相就没有了,所以宇宙嘎然消失,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在梦里,梦里是念头没断的时候,像作梦,作梦是念头在作梦,念头相续的时候这个梦境就产生,念念相续,所以这梦境也在相续,忽然之间醒了,醒了梦境就消灭了。
所以《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在「如来现相品」里面讲到一句话,叫「佛剎微尘数,如是诸国土,能令一念中,一一尘中现」,佛剎、国土,我们讲的宇宙所有的星系、世界,都在我们这一念中,一念生出一个大宇宙,这个宇宙是浩瀚无边的宇宙,里头有有情生命、无情生命,这个真不可思议,念头的作用,这一念中就现出来。我们现在念念都在相续,所以境界就相续,你真的知道这样的话,境界是假的,因为有念头才有境界,如果没有念头?没有念头就没有境界。所以佛告诉我们,修菩萨六度,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个智慧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这个智慧。什么智慧?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你知道原来整个世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念念相续的虚幻相,这叫般若智慧,你有般若智能你修菩萨的另外前面五度就很容易。譬如说布施,没什么舍不得的,你看财产,财产本来就是空相,弦振动而已,念念相续的虚幻相,布施和没布施一样,所以敢于布施。不仅说身外物能布施,身心世界都能布施,菩萨为了帮助众生,头目骨髓无不能舍,为什么?他知道宇宙的真相。菩萨修忍辱也是这样,没有不能忍的,为什么?全是虚幻相。
像这个世间法里面,能忍辱的,这个人都已经是难能可贵的。像宋朝有一位宰相叫富弼,他就非常能忍辱,从小就练就一个忍辱的功夫,人家骂他,他当作耳边风,怎么毁谤他、讥笑他,他听而不闻。有一次有人骂他,指名道姓在侮辱他,富弼身为宰相,他大肚能容,不在乎,结果他手下的人都不服气,跟他讲:他在骂你。没有!他平日跟我相好,怎么可能骂我?不会的。他明明在骂你!他肯定是在骂别人。富弼就是不接受,结果别人告诉他:他在指名道姓在骂你!富弼说:这天下同名同姓的很多,他一定是在骂别人。你看看,这种忍辱的功夫。所以宰相肚里能撑船,他这个度量大,身为宰相,世间法,很难得。但是我们有这么好的修养,假如没有真正的般若智慧在观照,也会到一天忍无可忍的时候,一般人讲忍耐是有限度的。为什么忍耐有限度?没有智慧,不知道这个世界本来是空相,所以他就不能忍,他把它着实了,执着起来,着实了,他就不能忍,他就有限度了。你看在《金刚经》里提到的忍辱仙人,在受歌利王的折磨,歌利王是个暴君,他带着宫女出来打猎,结果宫女们见到忍辱仙人在修行,很庄严,上去请教问题,就听忍辱仙人给她们说法。歌利王看到了,心生妒火,你怎么可以在这里调戏引诱我的宫女,拔刀就捅过去,然后一片一片肉的把它割下来,叫凌迟处死。你看看这个能不能忍?结果忍辱仙人从头到尾,不仅没有生瞋恨,没有丝毫怨恨,而且真正生起大慈悲心,说你真是太愚痴了,不知道造这样罪重的罪业,将来必堕地狱,所以我将来成佛第一个要度你。结果果然释迦牟尼佛后来成佛了,在鹿野苑讲法,这是从华严境界当中出来了,讲完《华严经》。《华严经》不是对世间人讲的,《华严经》是对法身大士讲的,一般凡夫没办法参加这样的法界的法会。他在华严境界里出来之后,开始在鹿野苑讲法,度五比丘,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憍陈如尊者,他前身就是歌利王。佛果然实现了他的诺言,第一个度他,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我这次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有幸跟师父住在一起两个礼拜,请教不少问题。我就请问师父,忍辱仙人能够做到这样忍辱的地步,这种境界,应该是对于这个宇宙人生真相完全明了,般若智慧现前,知道万法皆空,他才能这样忍,是不是这样?我请问师父。师父说是。真的,如果没有智慧,这忍辱怎么能过得去?过不去。所以我们学《华严经》,听师父讲《华严》,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有智慧。这智慧怎么?化解烦恼。这样的境界当中一般人怎么能忍受?但是菩萨他的心念深住在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的这个智慧当中,所以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境界在考验,他都能做到不动心。我们虽然可能现在没办法做到这样的境界,但是要学到一点点这个智慧,能够在境界当中提得起来,遇到人羞辱我的时候,我马上提起一个念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一提起来,烦恼就化解了一半。你要知道,这些相,这些人在骂我的现相,全是,用科学家讲的,弦振动产生的相,不是真的,我们就把它当作看电影就好了。看电影,演得是很逼真,但是我们绝对不要受它影响,这个电影里面的情节,好看的、好笑的,你也别跟着笑得忘了自己,得意忘形,看到悲哀的,你也不要自己很哭丧,看见演出很令人愤怒的情节,也不要去愤怒,就学着用这个心,这叫智慧。有这样的智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就不难了,前面五度是落实我们的智能。《华严经》我们学要去落实,怎么落实?菩萨前面五度就是落实。如果没有前面五度,那个智慧也是假的,见到人家羞辱我,生气还要生气,这证明智慧是假的。这叫解悟,光听懂了道理,用不上,自己得不到受用,那个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所以真正在力行。五度、六度这是菩萨行。师父告诉我们,要学佛首先要扎根。这个根是什么?儒释道三个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我们要把这三个根落实了这才能入到大乘里面,如果这个根没有做好,门都没进去。所以我们听到师父的这个教诲,虽然对《华严经》很喜欢,但是扎根不敢不努力,为什么?如果没有真正扎好根,学《华严》都是口头上、文字上解悟,不是证悟,到时候真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
当然明了了佛在《华严》里面讲的智慧之后,落实三个根就比较容易。往往我们三个根不能落实,都是因为在境界考验的时候过不了关,没有境界来的时候挺好的,《弟子规》教我们规规矩矩做人,没有境界在冲击的时候比较容易做到,见人九十度鞠躬、微笑、有礼貌,这比较容易落实,可是境界来了,人家突然来啪啪给你两个嘴巴子,你还能不能对他微笑着九十度鞠躬?这就是考验。学《华严》智慧帮助我们化解烦恼,在冲击当中还能够落实三个根,这是真正落实。先从行为上下手,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就用三个根做检点,把这三个根做成功过格。我们《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都做成功过格,《弟子规》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列个表,一天看看对几条、错几条,数一数几个叉、几个勾,《太上感应篇》也是这样,《十善业道》也是这样,每天对照,每天反省,修正行为,慢慢契入,到最后要修正我们念头。从修正行为到修正我们念头,使到我们的行为纯善,念头纯净,念头纯净纯善了,这个世界就变成极乐世界。在《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有什么本事?本事就在于他能转境。境怎么转?是不是看那个人不顺眼就过去修理修理他,这是转境,要转那个人?不是,转境是转自己的念头,为什么?境由心生,它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的心现的,我的识变的,所以我不要去转他,我只要转我的念头就行了,这叫转境。所以佛出世,境界是庄严无比的华藏世界。《华严经•入法界品》里面说到,佛在出现的时候,「一切世界悉皆震动,纯净无染,念念普见十方一切清净佛剎,亦现彼剎种种庄严」。你看佛出来,他这个境界纯净无染,清净佛剎,现出种种美好庄严,为什么?念头纯净纯善。我们在顺境当中不起贪爱,在逆境当中不起瞋恚,这就是在转境。
师父上人常常提醒我们,在这个境界中要被转了,就是顺境起贪爱,逆境起怨恨,这是很可怜,他忘了前面现出来的相是个假的相,迷惑了之后就在这个现象当中造业,起贪瞋痴,堕落到恶道。我们一般人,顺心的时候这个怨恨很难起来,但是逆境的时候往往出现怨恨。佛告诉我们,心有怨恨就会有不平,不平是地震的因。一切自然现象都不是外来的,全是我们内心的感招,贪心感水灾,瞋恚心感火灾,愚痴感风灾,怨恨、不平、傲慢感的是地震。我们最近也看到美国有一个电影,叫「2012」,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个就是根据一些科学家的分析,科学家们讲,太阳黑子的活动以十一年为一个周期,到二0一二年这个活动是非常剧烈的。而当时因为地球的磁极,磁极是地球本身一个保护层,抵抗太阳这些辐射,结果那个磁极也会减弱,所以抵抗力就减弱,太阳的辐射又增强,这时候一下子冲到地球上,就会引起地震、火山爆发这些灾难。二0一二年他们根据中美洲古时候的马雅人的历法,他们马雅人是预言二0一二年,他不是预言,他是推算,他们的历法到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号就终止,没有下面了,他们前面都有,后面都没有了,所以这个影片演出来,当时很多人看了都人心惶惶。我们学了《华严经》看了心里一点不要慌,为什么不慌?明白宇宙真相了。第一个真相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连身体都是假的,你害怕什么?就像作梦一样,梦当然有好梦、有恶梦,好梦、恶梦都是一场空,何必要担心、害怕?不担心、不害怕是因为知道万法皆空的道理。还有一个,因果不空的道理我们也要了解,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不空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们有念头,有念头所以就有因果。因为念头念念剎那生灭,刚才讲的,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生灭,它停不下来,所以因果相续的相也停不下来。就是因为你的念头在不断的现境界,才有境界的因果相续相,所以佛才讲因果不空。这是因为讲到念头不空,你不肯断念头,所以有因果,念头断了,大光明藏,大光明藏纯净纯善。这就是什么?极乐世界讲的实报庄严净土,《华严》讲的一真法界。当然也是因果,但这个因果不是我们世间的因果,世间因果这里头没有。
佛要示现到世间要随顺世间因果,众生有念头要随顺。什么念头就有什么样的境界产生,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明白这个道理了,你真正体认,你相信因果真的不空,只要有念头,因果就不空。那怎么办?我们要转念头,转念头就能转境界。所以我们希望不要有地震,很简单,把傲慢、怨恨、不平放下,在种种境界当中不要生傲慢、不平,地震就没有了。把贪爱放下了,水灾也没有了;把瞋恚心放下了,火灾、火山爆发没有了;把愚痴放下,愚痴什么?对一些事实真相不明了,对因果不相信,这愚痴,愚痴放下了风灾也没有了。所以昨天晚上我在晚宴当中跟大家报告了一个例子,就是在二00八年六月的时候,我跟师父去参加广州的一个会议,完了之后,从广州回到香港,结果前几天一直下大暴雨,积水很深,车都给淹了。我们当时很担心,师父从广州回到香港,这一路上下雨连绵,被淹了,这很麻烦。结果师父安慰我们说,不要紧,我们走不到水灾的地方。这我一听,豁然有悟,师父心里面没有贪心,当然就走不到水灾的地方,走到那个水灾的地方,水灾都化解了,没有贪心。果然,结果我们第二天上路了,一路上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一个水珠都没有。所以你要真正了解这个情况,会不会害怕?不必,你没有贪爱,走不到水灾的地方,没有瞋恚,走不到火灾的地方,没有愚痴,走不到风灾的地方,没有傲慢、不平,走不到地震的地方,你去到那里灾难都减免了,没有了。天灾人祸都是可以化解的。
在科学家里面,他们的研究谈到这个弦理论,他们讲这个弦振动,它活动的运动的规律非常复杂,并不是我们这个三维空间、四维空间里面的这种理论可以解释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刚才开头的时候讲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一个讲宏观理论,一个讲微观理论,这两个理论不能够融合在一起,为什么?这两个理论都是讲三维空间里头的事情。而科学家发现,这个物质最基本的一个层次,这个弦振动,它至少是十个维次的空间,才能够容得下它运动的轨迹,三维空间不能够足够它在运动,就像我们人在三维空间里面,这二维空间不够我们运动。像一个平面,蚂蚁爬在上面牠够了,牠是二维空间的生命,可是我们人在二维空间里面不行,必须要有三维,有长、有宽、有高,这个运动才能起来,光是平面的怎么能运动?这个弦的振动也是如此,三维空间不够,得十个维次的空间,这科学家们计算出来的,用数学计算,十维空间才能解释它们的运动规律。换句话说,在理论上推测,科学家已经承认我们宇宙至少有十个维次的空间。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有十法界,十法界就好像十个维次的空间一样。你看有六道,这六道从最低开始讲,地狱、饿鬼、畜生,这上面就有修罗、有人、有天,这是六道,这是凡夫法界,上面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佛是十法界里的佛。四圣法界加上六道,四圣六凡,总共十个维次的空间,十法界。十法界都是因为有振动,就是刚才我们讲的有念头,有念头就会现这些境界相。所以当我们念头里面有瞋恨、有怨恨、有嫉妒,这就是生地狱法界。人怎么堕地狱的?这个念头变现出来的境界,像作梦一样,梦出来的,不是别人制造给你的。饿鬼是贪心变现的境界,畜生是愚痴,修罗是能够修善,但是修善里头有好胜、嫉妒、傲慢这些烦恼,修的福报很大,将来堕修罗,还有,人是修五戒十善,天是上品十善再加上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六道里面都是你这个念头所现的。四圣法界也是如此,你看四谛的心,这是声闻,十二因缘的心,这是缘觉,六度万行,这个心是菩萨,平等就是佛,都是我们这个心,都是念头产生的。
把念头放下了,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这十维空间全部不存在,这个叫做一真法界。在这一真法界里面是一,一才是真,没有二,二是差别。这个二,有分别、有执着、有起心动念,这就堕到十法界里。在一真法界里的佛叫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他们能够了知十法界的状况,他很明了,但是十法界的众生不能了解一真法界的状况。所以《华严经》里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访到三地菩萨,这是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他代表三地菩萨。《华严》讲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位次,善财参到最后十地里头的第三地。这经文里面有一段讲,「佛子我尔时,得入普贤道,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别门」。在一真法界的菩萨,他能了知十法界一切种种差别,为什么?因为他自己本身不起心、不动念。不管什么境界,他就是不起心、不动念,所以这个外面的一切众生他们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现相,就有十法界,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好像镜子一样,镜子里面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照在外面的现象清清楚楚,但是它自己,照的时候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照完之后没有落任何印象,没有任何痕迹,要有这样的一个功夫,就能了知一切差别门。我们要学,师父常告诉我们,不起心动念这个很难学,学不来的。你说我不要起心动念,行了,你已经起心动念了,我不想起心动念,这起心动念了。怎么办?先从不分别、不执着学起,遇到好的境界,好,很好,不好的境界,也很好,不分别、不执着,慢慢慢慢才有可能契入。
科学家们这个弦理论还谈到一点,这很有意思,这是讲到我们这个空间结构是一个离散的空间结构,因为物质是振动产生的,振动就像波浪一样,它有起有伏,这才有动。这起伏之间,这第一个动到第二个动这中间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非常微细,但是科学家可以计算出来,用数学表达出来,但是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个时间差说明什么?说我们这个宇宙当中,空间和时间都不是无限可分的,换句话说,它有个最小值,它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底下不能再分了。空间,有最小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不能够再分了,就像一个空间包,这个包在那里,分不出来了,最小值。时间也是,最小值。这个最小值就像这个第一个动和第二个动之间,因为这弦振动是非常复杂,但是它总是有一个时间差,前面动一下和后面动一下有个时间差,科学家计算,最小的空间值多少?叫一个十的负三十三次方厘米。这个概念我们没什么概念,十的负三十三次方厘米,也就是说一百万亿亿亿分之一厘米,这就是最小的空间。假如我们用个比喻来讲,我们在头上拔一根头发,一般头发平均的直径的长度是零点零七毫米,我们算它零点零一毫米,这个头发很细很细,然后你把这个头发的横切面,不是竖的这个面,横切面,把它切开来,这个直径上排列多少个这个最小的空间包?可以排列一百万亿亿亿个空间包,就在一根小毫毛上。而科学家们计算,我们整个宇宙就是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点里头,这宇宙的原点从这出来。科学家们讲是大爆炸,是从这个小空间「碰」,Big Bang,Bang出来了,就爆出来我们这个宇宙。
时间上也是有个最小值,时间更小,十的负四十三次方秒,这是最小时间值。这个计算比弥勒菩萨在经里面告诉我们的还要小,刚才我们讲的,这一念的时间,弥勒菩萨说,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分之一秒,但是十的负四十三次方秒是一千底下有五个亿,亿亿亿亿亿分之一秒,这是最小的时间值。科学家们说,在这个最小的空间包之间,第一个空间包和第二个空间包之间,这中间有一个洞,他们讲虫洞,像虫子蛀出来的洞,虫洞,时间上也有这么个洞,第一个最小的时间值和第二个最小时间值之间也有个洞,这是科学家提的「虫洞理论」。然后我们这个宇宙就是在这么一个非常微细的一个最小空间和时间这么一个差距当中在不断的而动出来。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念头,其实科学家没讲这是念头,佛早就给我们讲出来这到底是什么动,就是念头动。第一个念,动一下,到第二个念,中间差距的空间是十的负三十三次方厘米,时间是十的负四十三次方秒,是科学家们计算的。科学家们在那里猜测,在这个洞里头到底有什么东西?因为我们的宇宙它是由物质组成,物质最小的空间—微粒,这是最小的空间包,之间还有东西吗?他们想象不出来。《华严经》里早就告诉我们有,这里头有东西,刚才我们讲,这个动就是念头在动。一个念头起来了,就像科学家讲的弦振动一样,动一下之后,到第二个念头起来的时候,这中间就是《三时系念》里面讲到的,「一念未萌以前」,这还没有萌,第二念还没起来,这个当下是什么东西?佛告诉我们,这是《华严经》里讲的,叫大光明藏在里面,这里头就有一真法界,这里面就是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土,自性里头的光明宝藏就藏在这个洞里头,这虫洞里面。我们凡夫没有把这个洞打开,科学家们他们在幻想,假如科技很发达,用一种什么电子的加速器把这个洞刷就轰开了,可能会发现里头的世界是什么。发现不了,为什么?你还有念头。
所以我们师父常常感叹,科学家们可惜没有读佛经,要读了佛经,相信这个科学进步的那叫飞速增长。所以你看爱因斯坦曾经说,未来科学发展需要依靠佛教,这是爱因斯坦说的,他懂,这里头有大智慧。而这个佛教里头的智慧在《华严经》里全都涵盖,这根本法轮。所以我们第三天(一月三号)大家在此地做三时系念,中峰国师开示,「一念未萌以前」,看看大家能不能入这个境界。这什么境界?到这个时候,当下念头不动了,前面一个念头生了、灭了,后面一个不再生了,不再生的时候你就入大光明藏了。《华严》善财童子参访到慈行童女的时候,慈行童女就有这个开示告诉他,说「智眼无翳」,无翳就是没有障碍,智慧的眼睛没有障碍,「普观法界,慧心广大」,这个智慧心广大无边,「有如虚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见,获无碍地大光明藏」。这都是形容这个境界,在念头不动的时候,这就是慧心广大,普观法界。你在这个大光明藏、在一真法界里面看这些宇宙生灭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科学家讲的十维次空间,你看得清清楚楚,一切境界悉皆明见,没有障碍。所以讲到最圆满的科学,《华严经》,真正科学家们如果读《华严》,我相信这科学突飞猛进,确实很快能够认识宇宙的真相。
要认识宇宙真相,最重要的,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就是放下我们的念头,如果念头不肯放下,无论你用什么科技的方法去研究,用数学推理,统统不管用,为什么?这种推理、这种思考本身就是障碍,它是妄想。科学家们他们在研究这个弦振动,说这十维次空间,十个维次空间,他说到,可能有宇宙蜷缩在这种非常细微的空间包里面。这个说法跟《华严经》所说的,微尘里面有世界,异曲同工。科学家怎么解释?他说十维次的空间,为什么我们现在只看到三度空间,加上个时间才是四维空间,十维空间,那后面六维在哪里?科学家用个比喻,都是蜷缩在我们的三维空间里面。他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譬如说这张纸,这一张纸我们把它看成是二维空间,有长、有宽,二维空间,这二维空间可以把它蜷缩成一维空间里面。怎么卷?我现在把它卷起来,这卷起来了,卷到很细很细,假如,我现在没这个能力,假如我能够卷到很细很细,可能借用科技的方法,卷到很细很细,卷成一条线,大家能理解吧?卷成一条线,这一条线就成为一维空间,这叫一维空间,只有一条直线。二维空间是有长、有宽,现在卷成一维空间,这一维空间里面实际上就含有刚才说的二维空间,对不对?现在只是把它卷起来,我们观测到的只是一维,观测到这个一维,实际上我们不知道它是二维。
甚至如果这个长度我们也把它压缩,压缩成这么一个点,这就不是一维,只有一个点,我们讲是微粒,只有一个微粒,微粒里面原来也含有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对不对?那科学家告诉我们,其实十维的空间就在我们现前,没有离开我们的眼前,所有的物质微粒里面可能都蜷缩着高维的空间,我们只是观测不出来,所以只看到现在的三维空间,其实每一点、每一物里头都有高维的空间。那《华严经》很明白告诉我们,微尘里面有世界,这个微尘用现在我们话来讲,基本微粒,譬如说一个电子,电子里头蜷缩着高维次的空间。佛跟我们讲重重无尽的法界,这重重无尽是什么意思?我们这个世界里头有微尘,就是我们讲灰尘,一个小灰尘里面里头蜷缩着又有法界、又有宇宙,重重的宇宙,那个宇宙里头又有微尘,无量无边的微尘,每一个微尘里面又是有宇宙。不是说只有一个微尘有宇宙,每个微尘都有无量的宇宙、法界蜷缩在当中。所以,谁能够入这样的法界?佛告诉我们,普贤菩萨能够入这种重重无尽的法界,世界里有微尘,微尘里有世界,世界里又有微尘,微尘里又有世界,这是立体的,不是说平面的,竖直的一直往下,重重无尽。
这么多的法界,普贤菩萨能够入。他是用什么本事入?你看《华严经》里面「如来现相品」里讲到,「智身能遍入,一切剎微尘,见身在彼中,普见于诸佛。如影现众剎,一切如来所,于彼一切中,悉现神通事」。这是讲到法身如来,他能够怎么样?智身能遍入,他用智慧,什么智慧?高度的般若智慧,普贤菩萨的智慧,他能够入到一切的剎的微尘,剎用我们现在话是世界,叫星系。一个剎,一般讲娑婆世界,其实娑婆世界比星系还大,因为佛告诉我们,娑婆世界里面有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怎么讲?一个小世界是有一个日月,日月是我们太阳系,一个小世界,日月围绕着须弥山转的,这个小世界就肯定不是太阳系,太阳系是在这个世界里头围着须弥山转,这个须弥山应该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太阳系围着它转,那这个世界一定是个银河系,对不对?银河系。银河系中间是黑洞,大概这个须弥山,佛讲的这个须弥山应该是这个黑洞,巨大的天体,有无限的引力,太阳系围着它转。这一个世界叫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叫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三千不是三个千相加起来,三个千相乘起来,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就是十亿,one billion,这叫一个娑婆世界,叫三千大千世界,这叫做一个剎。那你想想,一个剎里头有多少微尘,我们讲多少的基本微粒?那是无限的,想不出来的。
这里讲的「一切剎微尘」,不仅是一个剎(一个佛剎),一切佛剎,所有当中的微尘,里面都有世界,法身如来能够入种种微尘里头的世界。「见身在彼中」,在它里头,「普见于诸佛」,一切的这个微尘世界里面都有佛在教化众生,我们可以进去听佛教诲。「如影现众剎」,这个影现讲得太妙,我在摄影棚里讲课,自从在大学退休之后,我就跟着我们净老恩师学法,就在摄影棚里练讲,一般很少出来跟外缘接触,都是对着摄影机讲的。对摄影机有个方便,我讲到这个的时候,我用一个镜子,假如这个镜子,我对着前面的摄影机,然后前面摄影机底下有个大电视,我自己可以看到自己,大家也能看到我,就像看到这个银幕一样,然后大家看到我拿着个镜子,镜子里头就照出来这摄影机照的内容,看到镜子里头有一个我,有一个锺茂森拿着镜子,再仔细看,拿着那个镜子里头又有一个锺茂森在拿着镜子。在理论上讲这个是重重无尽,对不对?算起来是不可限量,假如你眼力很够,一直看穿看过去,那是重重无尽的锺茂森,锺茂森不就等于现在不同的剎土里头吗?锺茂森有没有动?没有动,还端坐在这里,拿着镜子也没动,但是一看,原来一切剎微尘里头都现身。你从这里这个比喻去体会这里的意思,大家不妨回家拿个镜子对着你的大的衣柜的镜子,两个镜子对照,你拿着镜子一看,原来里头,不得了,重重无尽。
这个灵感是从贤首国师那里得来的,这华严第三祖,他写了一个《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我们师父最近讲过两遍。皇帝对这个重重无尽法界、微尘能现剎土、一多相容他不能理解,贤首国师教他,你可以这样,叫人做一个八角亭,上面点个灯,然后皇帝你进去看看。这个八角亭八面都是镜子,皇帝一进去,他明白了,为什么?一身能现无量身,全在这镜子里头现身,就是这里讲的,「如影现众剎,一切如来所,于彼一切中,悉现神通事」,菩萨在里头做神通事,干什么?度化众生。你看他度化众生度化得很起劲,他真身没有动过,真身在哪?在一真法界。怎么入一真法界?只要我们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行了,这是我们本有的智慧、能力,自性中本来具足的,不是外面得来的,不是学来的。所以别人问你学佛到底学什么?其实没什么可学,学什么?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这个自性中的智慧、能力就现前。你要不信,你看《华严经》里就有讲到的,你看佛在「如来出现品」里讲的,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佛了,他说什么?他说「如来智慧,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于众生身中」。如来智慧无量无边无有障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其实什么?具足在众生身中,也就是说你自己本来就有。「但诸凡愚妄想执着,不知不觉,不得利益」,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这个如来智慧?得不到利益?就是我们在境界当中起了妄想分别执着,不知不觉。就好像我们拿着镜子,看到镜子里头有个自己,就把那个镜子里的自己当作我,就执着一个我,忘记了真我在这。有了真我就能现无量无边的我、无量无边的身,你要是执着了一个我、一个身,就忘了真我,真我是我们的自性,本来面目。所以学佛不是学别的,就是回归本来面目而已。
所以佛很叹息,说「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佛很叹息,很奇怪,为什么众生他就妄想分别执着,就不了解自己本来面目,他自己具有如来智慧,就是自己不知不觉,这叫愚痴迷惑。所以佛才示现大慈大悲在这个世间,告诉我们,让我们回头是岸,回归本性。教以圣道,这个圣道就是回归自性之道,这个具体而言,就是永离妄想执着。当然妄想执着里头还有个分别,妄想分别执着,统统三种具足了这就是凡夫,六道凡夫妄想分别执着具足。如果把执着放下了,从六道就超越了,执着的念头放下了六道的境界就没有了,为什么?六道境界是念头变现的,你放下执着就行了。怎么放下执着?一切法都不要去计较,不要有贪瞋,顺境不要贪爱,逆境不要瞋恚、不满意,学着样样都好。像弘一大师到晚年,什么执着都放下了,人家给他吃的菜,还担心这个菜是不是咸了?咸有咸的味道,是不是太淡了?淡有淡的味道,放下执着。放下执着,佛就送你一个学位,叫阿罗汉;再进而放下分别,分别是什么?把一切的对立,一切的这些善恶好丑是非统统抹平。譬如说人家给你一样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你动这个念头,这是个木头,是个压纸的,这叫分别,这个木头挺好的,我挺喜欢它的,这是执着。把这些妄想放下,最后到什么?这个分别放下了,就是菩萨,这是佛教里的又高一个学位。最后把起心动念也放下了,见到木头还是不起心、不动念,你们分别执着说木头,我就随顺你们说木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时候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在佛教里一个学位,就是最高学位,成佛了。
所以佛教我们没别的,就是永离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妄想分别执着,马上从自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跟佛没有任何的差别,你就是佛,这是我们学习《华严》,要从这个日常生活中去练习。我自己光是口头会说,日常生活中还是起妄想分别执着。但是不要紧,我们这是初生的婴儿,佛他是已经过来人,就像妈妈带着小婴儿学走路,我们老是跌倒,我们老是跌倒,但是不要气馁,我们见到境界,肯定习气妄想分别执着肯定会有,甚至会有贪瞋痴慢这些妄想烦恼,不要紧,明白了,觉悟,忏悔,忏悔之后,下次再遇到,又失败了,再忏悔,一次一次就能减轻,慢慢慢慢这些念头就能化解,相信我们最后一定能成佛的。马鸣菩萨讲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一定要有信心,要相信真的我自己本身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要肯放下,就可以办得到。这是我们学习《华严》智慧,去领悟这个人生,领悟在待人处事接物当中如何去用心。真正像佛经里面讲到,会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希望跟大家一起共勉。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第一个专题就讲到此地圆满。明天我们再会,谢谢大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