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印度总理莫迪参观唐密祖庭西安大兴善寺


 2015/5/15    下载DOC文档    

  2015年5月14日上午,正在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印度总理莫迪到唐密祖庭西安大兴善寺参观,全程由大兴善寺方丈宽旭法师接待。

  印度总理莫迪在大兴善寺方丈宽旭法师的陪同下,从山门进入,先参观了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在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像前,印度总理莫迪合十问讯,并从宽旭法师手中接过燃香,虔诚礼佛上香。后来到供有开元三大士的殿中参观。期间,大兴善寺方丈宽旭法师向莫迪赠送了一幅国礼绘画——菩提叶“佛影”和30公分高的木质不空像。收到礼物的莫迪十分开心,还在自己开通不久的新浪微博上“晒”出这件礼物的照片,表示“我永远珍惜”。

  大兴善寺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庭,始建于晋,初称遵善寺,隋文帝开皇二年扩建,更名大兴善寺。隋唐时代,长安佛教盛行,印度来长安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翻译佛经和传授密宗。大兴善寺因此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唐玄宗开元年间三位印度僧人善无畏、不空和金刚智,他们来到中国传教,并创立中国佛教密宗,经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佛教史上称这三位僧人为“开元三大士”。《三国佛教略史》曰:“八年(唐玄宗开元八年)金刚智三藏率不空三藏至京师,敕居于慈恩寺。智传龙树之密教,所至筑坛度人,时称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为开元三大士。”

  问:平时如何自我修行?

  谈修行,论修行,重要的是如何修行呢?可用四句偈十二种修行来做:

  修身修口修佛心:首要是先修身,譬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打人、不乱做坏事,这就叫做修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诳语、不随便乱说、不讽刺、不伤害人,叫修口。最后还要修佛心,让我们的心和佛的心一样,就是慈悲心、平等心、般若心。

  修自修他修人我:把自己修健全了,叫修自。让别人也得到利益,让别人也渐渐地健全,好像父母教导儿女,老师教导子弟,这就叫做修他。修人我,是把人我的关系改善,大家和谐相处,这就要靠修养的工夫。

  修时修地修密行:任何时候都可以修行,或一分钟梵行,或五分钟打坐,或十分钟念佛礼拜。修地,就是在房间里、客厅里,不一定在佛堂,随时随地,举心动念,皆可以修行。修密行,就是自己要有一点梵行,有一点密行,不一定要人家知道我有修行,我举心动念都有密行。

  修福修慧修禅净:造福人群,利益别人,叫修福。修慧,就是自己要有灵巧、智慧、聪明,能悟道。修福修慧,福慧双修,再修禅、修净土皆可。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样的呢?

  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我们眼所见的虚空,就是顽空;那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灵明妙用,随处自在,能含一切万物的才是真空,修行人要明白这样的真空。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清清白白,明见无疑,就是见道。

  拿北京来作比喻,若从地图看北京,有方的圆的,横的竖的,宫殿街道,南海西山等等名目。看到能背得出,终不如亲到北京一次,随你提起哪里,他不用看图就能说得清清楚楚;只看图而未曾到北京的人,别人问起来虽然答得出,但不实在,而且有很多地方答不出的。修行人见道之后,如亲到北京,亲见“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的本性,不同依文解义的人,只见北京图而未亲到北京。空就能摆得开,无挂无碍,不空就摆不开,就有挂碍,所说和所做就不一样。所以说:“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无名名之父,无色色之母。”色空原来无碍,若实在明见此理,则任他天堂地狱,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挂无碍。不明此理的人,虽能说得天花乱坠,也无真实受用。

  古来有一位老修行,在大众会下住了多时,度量很宽,待人厚道,常能劝人放下放下,有人问他:“你这样劝人教人,你自己做到没有?”他说:“我在三十年前就断无明了,还有什么放不下呢?”后来觉得在大众会下,还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这回独宿孤峰,无人来往,自由自在,以为就真无烦恼了。

  谁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听到门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闹闹地说到庵里去看看。有说不要动修行人的念头,又有说既是修行人,念头是不会动的。后来牧童都进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团没有理他们。他们找吃的找喝的闹个不休,老修行不动不声。牧童以为他死了,摇他也不动,但摸他身上还有暖气。有人说:“他入定了!”有人说:“我不相信。”于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还是不动,挑他的手也不动,挑他的肚脐也不动,挑他的耳朵亦不动,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于是大骂道:“打死你这班小杂种!”那时观世音菩萨在空中出现说:“你三十年前断了无明的,今天还放不下吗!”可见说得一丈不如行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转真不容易!

  憨山大师《费闲歌》说:“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间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我们既为佛子,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说,也是无补于实际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佛教新闻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