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时如何当好义工?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
上午我们将举行放生活动。因为放生物还没有运到,所以就利用这样一小段时间,同大家谈一谈关于放生的一些意义。
放生,就涉及到生命的问题。生命是怎么来的?一般来讲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生命是自然的。也就是认为我们人,生也好,老也好,病也好,死也好,就这样来到世间,就这样一天一天过日子,死了后也不知道会去什么地方?反正顺其自然。这是比较多人的一种认识。
第二种说法:生命是靠非自然力而存在的。也就是认为我们生命的来源,是靠神来给我们安排和创造的。
第三种说法: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主体,它是怎么来?怎么去的?靠什么力量来推动?就佛教的观点来讲——业。我们常常讲:业感缘起。生命推动的力量就是业力,我们在无明长夜当中轮回也好,转凡成圣也好,都是业的力量在起作用。业的力量有世间业的力量,有出世间业的力量,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想在世间当中轮回,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逆生死流。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生老死灭。随顺世间轮转的业力,都是从无明出发,则所有的造作都是生死轮回之因,都是生死轮回的推动力。反过来,就是智慧。智慧推动力所产生的结果跟无明推动力所产生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是对生命来源以及它的何去何从的三种说法。
如何把放生同自己的生命,同这些放生物,乃至其它动物的生命联系起来呢?我们看到这些放生的小动物,会怎样作意呢?
你在家里,可能养了金鱼,养了猫、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我们可能会很在意,会说:这是我的金鱼。这是我的猫,这是我的狗等等。会很在意自己所养护的这些小动物,会很用心去照顾。
在家里,自己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自己家里的人,也会很用心去照顾,用心去孝顺、和睦、爱护等等。这些都是因为你心里想:他是我的父亲,她是我的母亲,他是我的弟弟,她是我的姐姐,她是我的妹妹……总之,跟“我”有关系的人,我才会对他好,这就是众生的分别心。
同样都是动物,我们看到这些放生物,跟看到自然界所存在的其它动物,以及你家里养的动物,乃至我们自己家里的人,大街上的人,自然而然我们的看法、认识、感受就会不一样,这就是业不一样。你的感受怎样,取决于你认为对方跟自己的生命是否联系在一起。
我们要学大乘发心,普度众生。所谓普度众生,就是要把我们的心跟一切有情的心相联系,把我们的生命跟所有众生的生命相联系。佛教有句话:“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是没有条件。所谓没有条件,就是没有人为设立的这是什么关系,那是什么关系;同体——大悲是同一个体性的,面对任何众生都是无二无别的。
我们刚才谈到生命的来源有三:自然的力量,神的力量,还有我们自己的造作。在现实社会当中,有很多的因素都是人为造成的,就是人为给他加上去:这件事情是什么意义,那件事情是什么意义;这件事情有意义,那件事情没有意义。这是人在现实生活当中,人在社会当中的一种属性,是社会赋予我们的一种意义,而不是人本身自己存在的意义。
宗教对人的意义之看法又不一样,是更高层的。我们学佛法,要从哪一个形态来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就很重要了。如果我们看到那些被捕杀的生命无动于衷的话,我们对其它动物,对其他人的痛苦快乐、他们的问题,也会无动于衷。无动于衷,不是说我们已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不会受到外境的影响,反而恰恰是说明,我们面对生命受到威胁,面对死亡,面对极度痛苦的时候,内心里没有悲悯心,没有同情心。这就说明,我们学佛法,发心上还有很大的问题。
放生,就是要把我们内心当中的这些杀心杀机、损恼众生的动机和烦恼去掉、放掉。这就需要一个外在的境界来培养我们内心当中的这种慈悲心,来帮我们把内心当中的怨恨、嗔恨、杀心、损恼心去除掉,也就是要培养我们对其它众生的同情心、悲悯心、慈爱心。
佛法是非常具体、可以实践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是能够得到利益的。常常说,修学佛法的目的是要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有眼前的,有究竟的。就眼前的来说,一个人如果佛法学得比较好的话,他肯定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肯定有很好、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为当佛法现起的时候,内心里就会有力量去面对所有的境界,去面对所有的人跟事。因为当佛法现起的时候,你的无明烦恼就消除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烦烦恼恼、六神无主、犹豫不决、彷徨不安,不知道怎么办?那都是烦恼当道的一个表现,一个特点,一个现象。
有时候,佛法学得比较久的人,会有一些问题,他会觉得:我学佛法学了那么久了,怎么没有灵验呢?佛法学了这么久,这么有体会,别人怎么不了解我?他就会很苦恼,就会有疑惑,我们内心当中,就会跟信心背道而驰。我们高兴的时候,非常容易去帮助别人、去给别人讲佛法、去引导别人、带动别人,这是心情好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做善事、帮助别人,是因为自己心情好,所以生命的内在有动力去做,认为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那个时候,你就愿意去帮助别人。但是,利人、利益众生是很难的事情,帮助久了,一天、两天、三天,到最后就不提了,提的话自己也不照着去做了,这就是在退失。这种利益别人的心慢慢在淡化、慢慢在缩小,淡化就是没那么强,缩小就是缩小范围——你愿意听,我就给你讲一讲,不愿意听也就算了,乃至慢慢地,就不想去跟别人说法,不想去帮助别人了。这样的话,跟着学的人,也会感受到:这个人为什么不怎么管我们,也不给我们讲佛法、带动我们了?慢慢地,内心里就会有许多积怨、抱怨。积怨久了,就会非常痛苦,因为内心里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掉。
有这些问题怎么办呢?这些烦恼、垃圾、尘垢,需要把它说出来,倒出来。于是有些人就会去找一个倾诉的对象,讲给人家听:我最近被法师、同行批评了,心情如何不好。对方可能就会想:你已经这么发心了,别人还批评你,是不应该的。于是对你产生同情心。这时,你就会觉得:对方很了解我。只有这个人才了解我。这是很有问题的想法。其实,那个时候,只是对方对你这种痛苦的一种同情心。实际上,这些痛苦是怎么引发的,其过程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住在寺里边,学佛法,是为了什么,这些他都毫无了解。
学佛法学久了之后,就很容易想要把我们内心里的烦恼、无明、尘垢、那些情感、那些体会,向另外的人表达。可你的体会是什么呢?都是一些痛苦。为什么这么多痛苦呢?是因为佛法没学好呢,如果佛法学好了,自然而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痛苦了。
有些人说,这个法师这么讲,那个善知识那么讲,还有第三种、第四种讲法,是不是互相矛盾?这都是我们非理作意的表现。讲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要对治众生身上的毛病,讲说的人有可能看的角度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都是需要的。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他要去对治,就是别别不同的。但是大家又有共同的地方,共同的地方跟别别的地方又有区别。也就是说,我们在寺院里,或者在家里,可能都会问:要怎么用功?怎么学习?这个就是共的。不共的地方,则是每个人的文化、年龄、学佛时间长短、发心大小、心胸格局的大小各有不同。
对同样一个境界、一句话,个人的体会也会不一样。10岁,20岁,30岁,乃至70岁,80岁,不同年龄阶段对同一句话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佛法也是如此,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我们的体会都是会不一样的。不一样不等于说现在我认为对的,过去就认为错了,或者过去认为错的,现在认为的就对了。过去怎么体会,代表你过去对佛法认知的水平;现在怎么体会,代表你今天对佛法认知的水平。过去做的,是过去的成绩,今天做了多少,是今天的成绩。
我们学习佛法,讲业果,是按心心念念来计算的。我们动了一个念头,做了一件事情,也不是说要等到最后再来细算,所有这些都是会有业果的。也就是说,我们如何思考、判断、抉择究竟佛法应该要怎么学,究竟怎样发大乘心,是很重要的。乃至说我们有没有发大乘心,我们要不要发大乘心,我们有没有准备要发大乘心,这都是很重要的。
什么叫做发大乘心?什么叫做发菩提心?大乘人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应该要做些什么事情?这是很关键的,是有标准的,是有答案的。答案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缘起的部分,一个是空性的部分。空性的部分主要根据是中观,是我们内在的一种体会和心灵上的一种境界。缘起的部分主要根据唯识,怎么学才是菩萨,菩萨应该怎么学。
缘起性空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要通达缘起,才能够来观空。因为你内心有这种正见,内心对空性有体悟,所以对外在无自性的东西就不会执著,能够把事情办好、办圆满,不会起烦恼。因为你知道怎样做,最能够符合现实缘起,最能够符合大家的需要。
在空性方面,我们的体会是否如法,我们自己是很难验证的。因为“下下人不知上上智”,只有更高的人,才能够清楚我们这种空性的见解是不是有偏。但是对外在缘起的部分,我们是能够检验得出来的。比如说我们这个场地,布置得合理不合理,庄严不庄严,音响的调配是不是合适等等。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有形有相的东西、事物上,是有一定的外在的标准可以衡量和判断的。
我们学佛法,在这两个方面,都要去注意和用心。不学佛的人,可能更多的只是注意外在事相的部分,注重外在的行为,我们学佛法,既要注重外在的东西,也要注重内心的把握,是难上加难,缺一不可,不能偏离。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认识角度,两个认识角度都具足才是一个整体,才是圆满的。也就是说,你坐在那里思维,跟你在这里参加集体念经,从佛法的究竟了义上讲,功德都是一样的,因为你都是和法相应。
那么,问题在什么地方呢?问题在于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能不能真正跟佛法相应呢?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儒家讲“慎独”,我们佛家讲共业的力量。一个人跟佛法相应,只是一个人的力量,能不能持久保持这样的欢喜心,保持这种内在生命无有穷尽的动力,这种力量对自己,对别人又有什么作用,这些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你可能会说,我内心里有很多佛法的体会,但是我们讲出来,人家愿不愿意听?听不听得懂?或是人家听了以后能不能产生好的效果?这些都是很大的问题。
其次,假如寺庙里没有共修,近一步来讲,寺庙里没有居士,没有俗众,也就没有僧众,也就没有伽蓝,没有僧宝,没有僧宝,佛法也就衰亡了。这些都是有连带关系的。僧俗是一体的两面,只有俗众多了,才有人发心出家,出家以后,才能更好地传播佛法,承担如来家业。我们办法会,就是要利人,大家来念经,吃斋,交流,净罪积资,才能够得到利益。大家看到碟片,看到我们的网络上的弘法,能够生起信心,这样就能够利益很多的人,这就是学佛法,这就是佛法和这个时代的因缘相结合,这就是我们借助科技平台来利益众生。弘法不能离开整个时代背景,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偏离缘起,容易固步自封,脱离社会,脱离现实。所以要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认识自己的生命跟所有众生的生命是一体的,是自他不二,依正不二的,这是佛教大乘精神的体现,这才叫作菩提心。我们要不断培养、策励这种心,有了菩提心,才能够谈得上我们是在学菩萨的法,学佛的法。否则,就是在学二乘的法,甚至二乘的法还不到。即便你要学二乘的法,也要先从学人的法开始,就是从做人开始,所以学佛先从做人开始。
怎样当好义工
――学诚大和尚在义工前行上的开示
大家发心当义工,为法会作前行工作,很难得。但是,怎样才能当好义工?以下略谈三点,以供参考。
一、明确目的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义工,首先需要明确参与法会的目的。
我们举办法会,就是为了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不信佛法的人通过参与法会能够相信佛法,皈依佛门。己经有佛法基础的人通过参加法会,信心得到不断增长,资粮得到不断积累。因此承办一个法会,可以引导很多人信佛,启发他们的信心,增长他们的善根。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到生命提升的机会,积累很多功德,获得很多福报。
所以我们来参加法会的目的就是为了积聚成就佛道、圆满菩提福慧资粮,帮助更多的人改善生命的方向。目的明确了,我们就会在承担法会义工的过程中,积极提升内在的心灵,努力地改善外在的缘起,老老实实地反省自己的言行,欢欢喜喜地接纳所有的人事,逐渐成长为合格的好义工。
如果我们参加法会的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和做事的方向,身心不容易得到改善,人事也不容易处理好,对三宝的信心容易减退,对法会的好乐容易消失。这样,本来对佛法很虔诚、对法会很好乐,参与之后反而不好乐、不想再来了,造成在学佛路上出现较大障碍。其次,如果脱离了团体的共修,缺乏师长的引导、同行的策励,自己一个人苦苦恼恼地修行,究竟有多大的进步,这就很难讲了。
可见,我们来参加法会,承当义工,明确目的是第一步。
(我们心里是否对参与法会的目的目标很清晰,很认同?目标为何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这与成佛的宗旨有何关联?在法会中是否能经常提策这一目标?法会结束后,是否拿此目标检查自己是否达成此目标,或在向此目标靠近?)
二、善观缘起
其次还需要透过对法会中种种事理的观察,来培养对缘起的观照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心量。
我们要善于观察种种事项,善于观察不同事项之间的相互联系,善于观察事情之所以发生的道理,观察好了知道如何抉择。如果观察不清楚,对事实本身不了解,对重重无尽的缘起缺乏认识,那么我们就只能看到非常有限、非常表面的一小部分,没能真正把握到缘起核心的内容。因此我们往往就不容易明白真相,不懂得抉择,无明烦恼紧随着就会发生作用,容易埋怨别人,观察过失,甚至退失对三宝、师友的信心。
以“福慧之旅”法会的前行工作为例。前行工作做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法会正行是否顺利,关系到每个人在这次法会中进步的大小、提升的快慢。并且,这次法会做好了,下一次法会就有了很好的基础。这样,法会才能一次比一次办得好,学员和义工才能越来越得到提升,我们的团体才能越来越得到增长。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各组、各部乃至法会整体相关人、事、物种种的事理、重重的缘起,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符合当下缘起的相应安排。如果我们忽略了法会前行的重要性,观察不到前行工作与正行乃至与下一次法会的关系,或者虽然知道前行工作很重要,但却没能很好地观察到本次法会的实际缘起状况,都会影响法会整体的开展,影响参与法会的每个人的提升。
更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我们所举办的法会不同于世间的一般活动,在法会当中,不仅是僧众,义工组员、组长、部长、执委也都是非常关键的中流砥柱。法会办得好不好,就看大家是否做得好,再扩大来看,我们的团体是佛教中的中流砥柱,我们所作所为关系到佛教将来的发展方向,缘起是重重无尽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站在自己的缘起点上,不断去观察,不断去放大,逐渐观察到整个团体的缘起网络,将自己的生命与众生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利益众生的心量,让自己越来越得到提升,让生命更加有意义。相反,如果我们没有善观缘起,将自己孤立于团体之外,把法会同佛教相隔离,狭隘的心胸就得不到拓宽,生命便不容易获得真正的成长。
因此,善观缘起才能够更好地抉择事理、护持法会、扩大心量。
(参与法会、当好义工为何要善观缘起?怎样叫善观缘起?为何善观缘起能帮助我们打开心量?您是否有过善观缘起的实际经验?)
三、尽心尽责
我们有了明确地目的,了解了种种的缘起,还需要在法会当中历事练心,尽心尽责,通过把法会的事情处理好来促进心灵的提升,并且帮助别人改善生命,从而积聚成佛的福慧资粮。
为了让法会能够如法有序地运转,我们安立了执委、部长、组长、组员等等职务。每一种职务就是一种责任,每一种职务就表示一种义务;担任一种职务就负有一项责任,就要尽一份义务。
如果我们不承担这项责任,不尽这份义务,将会怎样呢?社会上的人讲究职业道德,没有职业道德别人就不和你交往。我们在法会中如果没办法尽责任,或者不去尽责任,不仅自己不能够进步,还会影响到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同时,大家都看到这个人不负责任、负不起责任,久而久之就对他失去了信心,不在再让他承担事情。这个人也就逐渐成了对大家没有作用的人,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没有价值的人。并且,由于个人的不尽责任,还会影响到整体的正常运作,妨碍集体的共同提升。一个人的生命只有对大家有作用,对团体有付出,对别人有帮助,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所以,我们要向大慈大悲、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学习,在法会当中承担更大责任,尽更多的义务,把握生命中更好的成长机会。
那么,怎样更好地承担责任、履行义务?我们常常说历事练心,这就需要将参加法会的目的和对种种缘起的观照,结合到具体事项的落实当中,透过成办法会、成就他人来提升心灵、换句话说,学做事的本身就是学做人,事情做好了,自己也就成长了,在成长的同时又能成就别人,这就叫做“成人之美”。如果做事不能成就,反而屡屡耽误事情,不仅自己得不到提升,也很难帮助别人提升。因此,作为执委、部长、组长乃至组员,无论第一次参加法会还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都要努力做到尽心尽责,因为每一次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成长都很重要。如果我们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去用心,一步又一步地去落实,一方面帮助别人,引导别人,另一方面提升自我,那么,我们就是称职的义工、优秀的义工。
希望大家都能明确目的,善观缘起,尽心尽责,在法会中获得更高更快的提升!祝福大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