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江苏公安发布电信网络诈骗10种常见形式及防范方法


 2014/8/10    下载DOC文档    

  5月17日,适逢“世界电信日”,江苏省公安厅发布了电信网络诈骗10种常见形式及防范方法,以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识骗能力。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伴随着互联网、手机普及应用而出现的新型智能犯罪。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的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从最初的中奖诈骗短信、“猜猜我是谁”到中行“E”令升级、冒充公检法、购车退税、网络虚假信息诈骗,手段花样不断翻新,广大群众往往是防不胜防。

  这类犯罪是高科技、智能型、有组织化的犯罪,借助无记名手机卡、网络VOIP电话、任意显号软件,打破了犯罪空间和目标群体的限制,迷惑性、欺骗性更强,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即使足不出户也可能上当受骗。诈骗团伙的分工也日渐精细化,在拨打电话、发布短信、银行转帐提款、搭建技术平台等各个环节,上下游不同的团伙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形成“产业链”式的诈骗体系,境内境外关联互动,诈骗犯罪的能量和社会危害不断加剧。

  为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识别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形式和手法,江苏省公安厅对近年来接报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手段进行了梳理,主要有10种常见形式:

  (一)利用QQ、MSN等网络聊天工具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盗号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QQ号码及密码,并录制对方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亲友聊天,并将所录制的视频播放给其亲友观看骗取信任,然后以急需用钱为名借钱诈骗。防骗对策是遇到网络上有人借款,即使对方有视频也不能轻信,揭露此骗术仅需牢记一个“制敌招术”:眼见不一定为真,打个电话确认下就可辨别真伪。

  (二)利用网络游戏装备及游戏币交易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某款网络游戏进行游戏币及装备买卖,在骗取玩家信任后,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或者交易后再进行盗号的方式诈骗。防骗对策是不要轻信网游中认识的一些“战友”,尤其是警惕先付款后交货的交易方式。

  (三)利用网上银行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制作与一些银行官网相似的“钓鱼”网页,盗取网银信息后将帐户现金取走。防骗对策是在登录银行网页时务必检查是否是该银行的官网,同时要管好自己的网银证书,避免在公用计算机上进行网上交易。

  (四)网购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类:犯罪分子为事主提供虚假链接或网页,交易显示不成功让多次汇钱诈骗;拒绝使用网站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私下交易诈骗;先收取订金然后编造理由,诱使事主追加订金诈骗;用假冒、劣质、低廉的山寨产品冒充名牌商品诈骗。防骗对策是网购时一定要选择有信誉度的购物网站,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轻信商家提供的图片和商品评论。尽量使用支付宝、U盾等安全支付工具,拒绝与店主私下交易。

  (五)网上中奖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互联网QQ用户、MSN用户、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淘宝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当事主按照指定的“电话”或“网页”进行咨询查证时,犯罪分子以中奖缴税等各种理由让事主汇款。防骗对策是在互联网这个世界里,请您千万不要相信有“天上掉下的馅饼”,否则很可能一步步陷入骗子设置的陷阱之中。

  (六)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事主电话欠费、查收法院传票、包裹藏毒等借口,谎称事主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或泄露,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将银行存款转至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防骗对策是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一定会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目前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和银行金融机构电话不能相互转接,也没有设立“国家安全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户。凡是自称国家机关要求把钱汇入安全帐户的都是诈骗,对此切勿相信。

  (七)冒充亲友以车祸、嫖娼、吸毒被抓实施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先拨通受害者电话,让“猜猜我是谁”套取信任,不久又编造本人或亲友出车祸、嫖娼、吸毒被抓,不敢告诉家人,向事主借钱,并要求汇到指定账户。防骗对策是当接到自称“老朋友”“猜猜我是谁”电话时,要保持高度警惕,注意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种种理由而给其汇款。

  (八)“黑社会”绑架恐吓实施电信诈骗。犯罪分子自称“黑社会”拨打事主电话,谎称事主亲属被其绑架索要“赎金”,利用事主急于解救“人质”的心理实施诈骗。防骗对策是接到此类电话不要贸然向对方指定账户汇款,以筹钱等为理由拖住对方,在最短时间内与“人质”亲属联系核实,以此揭穿骗局。

  (九)冒充税务、财政、车管部门工作人员以购车、购房退税名义实施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冒充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工作人员拨打电话,以“国家下调购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率,要退还税金”为名,让事主交纳一定的手续费,并汇入指定的帐户实施诈骗。防骗对策是税务部门退税会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告,而不会仅以电话方式通知,接到这样的电话即可认定是诈骗。

  (十)群发银行卡透支、消费短信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向受害人发送“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内容的短信,当接收者打电话询问时,犯罪分子便分别扮演“银行”、“银联管理中心”层层设下圈套,诱骗事主将银行卡内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防骗对策是收到类似信息应拨打银行客服咨询,而不通过诈骗短信提供的联系电话咨询。永远不要相信有“安全帐户”。

  江苏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遇到可疑电话直接拨打110报警或咨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幸福人生生活服务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