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解放孩子的潜能》009


 2014/2/21    下载DOC文档    

【原文】

信任和约束

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对我们绝对信任,尽管他们几乎不了解我们,至少不了解我们的为人品格。

幼小的孩子还不明白我们想些什么,然而他们以我们不可理喻的方式绝对地信任我们,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学习我们这些做事的本能渴望,他们学习我们怎样言谈举止,他们渴望学习怎样生活,他们模仿我们的语言、姿势、习惯和态度。简而言之,他们认为我们知道怎样做人,于是他们模仿我们。模仿是信任的初步表示,他们对模仿什么人或模仿什么事情不加区别。这种信任常以期待的方式表达出来,孩子本能地期待我们知道正在做什么,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他们期待我们提供所有的需求,尤其是他们期待我们知道一切。

虽然我谈论是幼小的孩子,但十几岁的少年也不例外。他们期待反对意见,这是另外一回事。他们宁愿父母不同意,父母要明白自己的作用,至少要向他们提供某种阻力,让他们发展出自己的判断力。如果我们轻易让步,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就会失去他们的尊重。因为他们心中有理想的典范,尤其是他们觉得我们至少应该聪明、正直。面对我们的顺从,甚至放弃责任,不仅会让他们失去对我们的信心,更严重的还会失去对我们的信心,变得玩世不恭,不愿为理想奋斗。

少年儿童希望我们来确定界限,这不是由于他们的洞察力或非凡的知识,而是出自本能,因为这对他们至关重要。我们给予的界限不应该是任意的、脱离现实的,否则将有损于我们的权威。约束必须有客观的理由,尽管孩子可能不赞同。

“不要碰炊具,它会烫着你”这么说很容易,“不行,你不能再吃巧克力了。”就较难实行,“我觉得你太小,不能在外面过夜。”就更难说服孩子。不一定要对孩子说清道理,但你自己必须清楚你设定的界限有充足的理由。这意味着建立起普遍的规范,如:

*两餐之间不许吃零食。

*在健康范围内,限制孩子吃巧克力的数量。

*或更进一步(尽管缺乏说服力),我期望你按我说的去做。

如果对孩子的约束能征得你的配偶和整个家庭的同意,实施起来就容易了。通常,等孩子长大成人回忆起童年时代,他们会感谢父母给予的常规,即使从他们成人的观点看,有些常规可能显得出格(如饭前感恩,星期天去教堂等)。对于道德伦理规范来说,也是一样。

如果我们热情好客,帮助穷人,尊重所有的人,不论他们的种族、阶层或宗教信仰,孩子长大后就很可能会和我们一样。

言谈举止是善良、仁慈、正直、富有爱心的流露。自觉地去做远胜过按照外界的要求去做。我们的行为越是自然,对孩子的影响越大。就是像训练人的意志力,此时我们的行为、态度比言谈更有力量,比智力的训练更有效。思考什么是正确的还不够,还得付诸实践。如果再和美好的感情结合起来,对孩子道德基础的形成就更有帮助。我谈到的许多现实的例子,都是以发自内心的感情作为基础。

【学文解读】

我们人类,整个有人开始的历史来看,我们人类都处于一种摸索的阶段。往往是碰头了,吃亏了,受了伤害了,我们才知道这个事不能做,慢慢我们才知道做事的原则是什么。过了这个界限,我们后果就不好。

我们现在人类社会形成法律、道德规范,或者说我们人类生活中间形成的很多的习俗,其实很多都是我们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间,吃亏、碰壁以后慢慢慢慢形成的,形成的一些约束人类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约束我们人类社会能够有效地管理,能够长期有序地持续发展,形成的种种规则。这些规则就是保护我们人类,或者保护我们国家,或者保护我们民族,保护我们家庭,保护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尽量少受伤害,不受伤害成长起来。我们整个人类社会整个的发展史,实际上都离不开这么一条主线。

那么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其实同样如此。昨天我们在学习《印光大师家庭教育嘉言录》的时候,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得有模型,得有模子。有了模子以后呢,孩子在这个模子里边受父母、师长、家庭、社会的种种影响,慢慢地在这个模子里边他就熔化,改正,变化了。最后成长起来以后,我们一看,他就是这个模子教育出来的人。它是这样。

我们看中国人,我们生下了孩子,这个孩子在我们这个家庭里边成长,受家庭语言、环境、习惯等等的影响。长大以后,我们一看,如果他是四川人,这个孩子长大他可能说的还是四川话,慢慢呢,也很能吃辣椒,很多的形态都是四川这个地区那些样子;如果是山东人,长大以后听父母的言谈举止的影响,长大以后一张口,我们一听就是山东味儿。很多的细节、模式也是父母影响的,这个地区的社会影响的,都是这样。所以说呀,我们现在人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受我们这个地区、我们的父母他们已经形成的这一套东西作为模子,来把孩子熏陶、变化、教育,最后成长起来的。我们社会就是个模子呀!社会就是个模具,就是个模型,不知不觉就把人影响、改变了。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孩子呢,他是一片空白,是一张白纸,他没有很多的约束力,没有很多的经验教训,那么往往孩子在现实中间就表现出要做很多摸索、探索。那么他在探索过程中间,一定要受到这个社会的约束,受到我们人类社会这样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的这种模型、模式的约束。天然有这个东西。

那么现在对于儿童教育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间,父母、师长,社会的、周围的很多方面,都应该把我们在生长过程中间,每个阶段,孩子应该确立的这些原则,通过一些方式影响他,告诉他,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间,慢慢地受这些社会规则的影响,慢慢形成他的界限。这些界限是不能过的,过了呀,会烫着手,会吃亏,是会受害的。慢慢地把这些规则、规范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间一一说明,在实践的约束过程中间要明确地建立起界限,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到多少就必须停止了。要做这些事情,不做这些事情孩子会吃亏的。孩子自己去探索,这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要把人类社会所有的经验凝聚成规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间慢慢地确立起来。这些正确的观点、正确的规则一定要明确地说清,不能含糊其辞,不能因为是独生子女而让步。原则要明确,不能让步。一旦我们不建立这些原则,一旦我们态度不坚定,立场动摇,让孩子有机可乘,那么孩子他很聪明,很快就知道这些规则是有漏洞的,可以找出它的破绽,这些规则就是支离破碎的。所以我们对于孩子呢教育。对规则的事情、界限的事情,一定要明确、一贯,要严肃不能让步。这样对我们有利,对孩子有利,能确保孩子长期健康发展。这里边这是一个原则。

另外一个这里告诉我们,往往“身教大于言教”,父母是什么样子,孩子天然他就模仿、学习。所以我们父母如果能够有健康的指导观念、正确的行为准则,对孩子的影响那就是最大的、最好的。如果父母不能够遵守规则,表现出来都是种种的恶劣的事情,那么孩子学习以后,同样天然的就学会了这些犯错,行为举止就容易出问题。

所以这一段我们学了两个主题。一个就是孩子信任父母,敞开心灵信任父母,无条件地模仿、学习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是至关重要的;第二个原则,我们要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中间形成的这些有益的规则去教育孩子,给孩子建立规范。我们现在学习佛法,学习印光大师的教育,我们就知道,从小要用佛法,用因果教育、圣贤教育来熏陶、改变孩子。我们现在对于孩子从胎教就开始,从备孕就开始做好准备。一方面,有佛力加持改变孩子的状况;另一方面,我们父母也要学习佛法,学习如何做人,改变自己。将来孩子出生以后,成长教育过程中间,我们一定要用因果教育从始到终都贯彻下去,熏陶影响下去,这是至为关键的!这比任何的教育都透彻,都彻底、根本,真正地给孩子一种优秀的、最有用的一种佛法教育。

 

【原文】

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并不是盲目乐观,忽视生活中的困难。而是勇于面对眼前的困境,承认痛苦、损失、失败和不确定性。

我有一位朋友来自波斯尼亚,她和一群孩子共同经历了敌人对萨拉热窝的围攻。我问她是怎样使孩子们振奋起来?她说一旦意识到不能隐瞒恐惧的现实,就一边告知实际情况,一边向孩子们保证任何时候他们都会得到照顾。当时孩子们反应很好,尽管谁也不知道长期效果如何。孩子们知道真相后,不久恢复正常,他们最关心的是他们待在何处,将要发生什么。

我的朋友没有认识到这些儿童有了像她这样的人是多么的幸运,她是孩子们平静力量的靠山,具有生活的智慧和幽默。她了解孩子们需要机会来讲出自己的经历,最好是通过故事来表现。他们需要看到一切事情是相互关联的,特别是故事中他们扮演的角色。那些精神创伤太大的孩子,开始不愿说话,只顾玩洋娃娃,后来也参加进来。当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她:“萨拉热窝的儿童需要什么?”她说:“玩的时间。”玩和游戏是谈话和故事之外的另一种治疗创伤的方法。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讨论游戏和讲故事,它们是成长的核心,孩子从来玩不够,听不够。

幸运的是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这种痛苦的生活经历,但我们的孩子会经常面对苦恼的事情,如事故、疾病、亲友去世、离别和欺负。稍后我们会讨论其中一些问题,现在记住:

*不要试图对孩子隐瞒事实真相,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说出来。

*孩子需要机会谈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

*保证孩子能得到及时照顾。

【学文解读】

这是一个原则,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间一个原则,就是应该将我们现在面对的事情真实地告诉孩子。尤其是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让孩子理解这个困难,理解我们现在面对的环境,知道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在这些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间去参与,去感受,去成长,这是很关键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成长体,在我们生存的过程中间其实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是身体、物质,而且是包含我们的心灵,包含我们的感受,包含我们的情感。这是通过事情、时间,通过过程,通过我们和周围人的接触、反应来体会的。只不过,我们告诉孩子的这个方式要注意,我们要以孩子能听懂、可接受的方式来告诉他们。那么这个呢,这是一个原则。

第二个原则呢,就是我们一定要关注孩子。我们在讲述这个过程中间,要关注孩子能否听懂,能否理解,关注他是朝健康的、积极的方向演变,还是沮丧了,无助了,出问题了。一定以孩子为目标,以孩子可理解、能够听懂的方式去告诉他,关心他,改变他,使其健康成长。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往往是做游戏、讲故事是最好的。因为同样的事情,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经验的人去接触,方式是很关键的、很重要的。那么比如说,孩子就是故事,就是游戏,我们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我们把它变成一种游戏,变成一种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孩子听了以后津津有味儿,就可以学到它里边正确的东西了。最后学会怎么去理解,怎么对待,怎么改变,一定要这样。这个不仅仅是孩子,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这样的,都是如此呀!

比如说我们地藏七,现在把佛法用大家可理解的方式、理解的形态给大家展示出来,让大家用现代的语言去理解学习,能听得懂。把佛法的原理讲明白,把它的规则说清楚,我们就知道了有些是可以做,有些是不可以做的。然后关注大家,我们在打七的过程中间,我们都很关注大家,让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间受到重视。我们所做的课件、打七的内容,通通都是围绕我们打七的同修准备的,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间慢慢地去理解,理解我们不懂的道理,用这些道理去找我们的不足,去忏悔、去改正。在打七过程中间,我们通过做功课、学习慢慢改变自己。整个过程中间,如果我们有不足,我们有种种的问题,我们要及时说出来,得到大家的关注。最后我们打七成功,自己学到东西了,自己通过修行改变了,我们对佛法理解了,用佛法改变我们了,我们这个学习就成功了。

现在每一种教育实际都应该如此。都应该以学习者为目标,关注他们,设计出种种巧妙的、有益的方式,让大家去受益。这个在孩子教育过程中间,都是非常关键的,就是时刻以孩子成长为目标,保持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原文】

别说:“不行!”

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否定式的命令,正面强调总是要好些。

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而不是说什么不能做。但有时在紧急情况下,我们求助于“不行!”尽管如此,正面的话有长期积极的影响,能增强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孩子有丰富的想像力,当我们说话的时候,他们会本能地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像,这时抽象概念起不了多大作用。想象一句“乖!”能在脑海中形成什么样的图像?相反,如果我们暗示最坏的方面,却有可能真的会发生!我们建议合理、安全的事情,孩子们多半就会去做。另外,如果辅之以形象的说明,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

“别往马路上跑,你会被车撞倒!”这句话给孩子留下恐惧的印象,换种说法:“记住,上街时行人走人行道,汽车行驶在马路上。”就好得多。与其说:“别和雅各布在自行车上打闹!”还不如说:“你们俩可以边骑车边说说笑话。”

改变主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把孩子从发脾气、吵闹或破坏性的行为中转移出来。孩子经常陷入某种固定的习惯中,需要有人把他们引导到其它的事情中去。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如何安排时间很重要,建议学习音乐、戏剧或体育中的某项技能。

正面强调的另一个方面是满怀希望,让孩子感到我们希望某事的发生,如露营时雨会停,你会通过考试。这不是脱离现实的想入非非。如果11月份许诺孩子天气会变暖,那就太离谱了,不如说说寒冷中愉快的一面。如果我们充满生活的热情,从正面谈论生活中的事物,孩子对待生活就会有乐观的态度。即使大点的孩子,看见我们积极地去努力,他们会感谢我们,至少我们尽力而为了。

归纳如下:

一、避免用命令的方式说:“不行!”

二、从正面去强调或提出要求,不要从反面去恐吓。

三、满怀希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学文解读】

我们学习这一段,我们要学习一个原则,就是对于孩子,我们要引导他正面、积极的,尽量少说负面的、否定的,这个很重要,非常重要。因为正面的引导、积极的引导,让孩子正面的力量生起,正面的作用扩大,慢慢地这样发展下去,孩子他正面的力量、正面的形态越来越扩大,那么孩子就成长为健康、积极,有助于身心一种状态。如果我们老是用负面的否定,那么孩子这个心灵老是被缩小、阴暗。孩子的心慢慢就会把负面的情绪长期调动出来,形成反面的效果。这是人类身心变化的过程。

因为我们学习佛法的话,我们就知道:人本来具足清净如来德相,而清净如来德相都是光明,都是积极,都是阳光正面的,没有负面。只不过因为人有了分别执著了,所以产生了二元性,就产生了对立。我们唯有走积极的、阳光的、正面的东西,我们才能够把我们这些分别执著打破,让我们的心展开、扩大,最终回归我们的本性。如果我们的心,心灵老是去走负面的东西,我们就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想法,产生更多的障碍,把我们的心割裂得更小。心力如果说是负面的,影响我们做事、思维通通越来越恶劣,心越来越小,我们今后就会越来越堕落。

我们学习《普贤行愿品》,我们就知道佛菩萨也是这样的。佛菩萨看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哪里有众生行善,哪怕有一念的微善,佛菩萨都要去鼓励他,直至成佛常转法轮。但是佛菩萨呀,普贤菩萨在这里没有说,如果他看到恶人怎么办,看到负面的东西怎么办,没有说。说明什么呢?说明佛菩萨他不看负面的东西,不强调负面的东西,而是努力地把正面的东西发扬光大,把正面的东西都圆满了,那么负面的东西自然就没有了,没有它的余地,我们也就修行成功了,也就回归本了。

学习这些道理以后我们就知道,对孩子同样是这样的。我们尽量用一些他可以理解的一些图像的东西去告诉他,这个东西的用处是什么,怎么回事。像我们打七一样,原来是主持人讲很多人听,不形象,往往接收到的观点是有限的。现在我们打七用课件了,那么我们同修打七的时候,一边听声音讲解,一边观看图像演示,这样很形象,掌握起来很容易,能够深入。这是影响教育的模型、模式、形式,这个都很好。

另外就是它的主题,别说:“不行!”,要说:“行!”,要充分地发掘人们、孩子每一个优点,鼓励他成长、学习,鼓励他正面的东西不断地发扬光大,是这样的。最终养成一个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依然顽强地、乐观地去面对,从困难中间找出一条出路,让自己能够冲出黑暗,永远有光明在前面等着,要培养孩子这么一种坚强的性格,是非常关键的。

 

【原文】

犯错误

我们尽量不犯错误,但避免不了。我们做过许多小错事,也犯过一些大错误,然而生活仍在进行,不会因为我们陷入困境而停滞。我们拾起过去的碎片,吞下我们的骄傲,向他人道歉,最终日子还得过下去。

然而倾听者会听到内心的声音:“从错误中学习。”这才是关键。虽然孩子们会因为我们的错误而受委屈,但他们仍然相信我们不会走开,不会不管他们。从错误中学习,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最重要一课,错误不是坏事,但拒绝改进就麻烦了。

以前我经常困惑,为什么孩子会非常容易原谅父母的错误。直到最近读到作曲家宾札民*维尔柯米尔斯基(Binjamin wilkomirski)的童年回忆,我才明白过来。维尔柯米尔斯基的书《碎片》描述了童年经历的发生在华沙贫民窟和几个纳粹集中营里的事情,即使按照大屠杀文学标准,这本书读来也令人痛苦不堪。他通过记忆中的碎片,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孩子的经历。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孩子生存下去的意志。尽管现实令人绝望,他仍然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甚至从集中营逃出来的路上,眼看就要失败,他仍不放弃希望。

这是一位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意志,他要抓住任何出现的机会生存下去。当然,他的意志在某处可能变得冷漠或过于内向而自我摧残,这种时候孩子通常感觉不到周围发生的一切有什么意义。

我们想把事情做好的真诚努力,释放出成长的一股新的力量。我们必须面对错误,深入认识错误的原因,坦然接受后果。这并不是说要因为失败而恐慌或迷惑,也不是耽溺于负罪感的内疚;而是要勇敢直视错误,说声:“对不起,我们将吸取教训,并做得更好。”然后说到做到。

我们认识到:

*吸取经验教训,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

*如果孩子感到我们正在从错误中学习,他们会宽容我们,这也使他们感到生活的意义。

*真正的宽容不仅仅只是忘记,还包括承认缺点和错误。

*罪恶感加重孩子的负担。

【学文解读】

我们人类整个成长历程,都是在不断地犯错,然后吸取经验教训,改正,慢慢得到发展,这么一个循环的过程中间逐渐地成长起来的。我们人,作为个体的人来说是这样,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只不过呢,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它的形态是不同的。那么当我们认识到错误了,我们去改正错误,反省错误,从错误中间吸取经验、教训,然后修正我们的行为,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这种模式是普世的,普世价值的。

我们儒家有反省,每天三次的反省这种教育;基督教也有忏悔;伊斯兰教,每天都要礼拜,其中也有忏悔、认错、学习这些东西;佛教呢,它的忏悔法是分三个内容的:一个是认识错误,第二个是发露忏悔,第三个是后不复造。我们人类,只有在发展过程中间不断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然后再发展。只有在这个过程中间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发展起来。没有这种认识,没有这种改变,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人类只有在错误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正确,只有在不断地改变错误的过程中间才能不断地进步。所以我们人类成长过程,都是在错误中间慢慢地找出出路的,都是这样的。

我们看看以色列这个民族,过去古代曾经在埃及,受埃及人的奴役。后来到了欧洲,到了西亚,慢慢发展,曾经也非常强大,自己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是呢,到一定阶段亡国了,整个民族都流亡在各个地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希特勒这些法西斯分子大规模地屠杀犹太人,非常的痛苦。一直到现在,以色列这个国家建立了,但是和周围阿拉伯国家,它的争斗、摩擦依然很大,不得安宁。

我们一个人犯错误,如果是小错,我们慢慢改正还好;如果我们犯了错误,犯了大错,将来很可能我们要受大的恶果。能够在发展过程中间,不停地认识错误,通过忏悔,不断地改正,我们就可以逐渐地避免犯错,走上一条相对正确的道路。我们每个人其实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少犯错!比这个东西。谁少犯错了,谁就容易成功,容易持久,成绩就容易做大。如果我们犯错了,经常地犯错,而且错误还比较严重,我们整个的发展历程,很可能不停地受阻,最后成就是有限的。这是一个人。

那么对于一个民族,如果犯错已经严重到无法弥补的时候,这个民族就有可能消亡、消失啊!这是很可怕的。只有那些不停地在错误中间改正自己,不停地找出错误的原因,通过反省让自己得到改善,不停地得到革新,发展壮大,不停地让这个民族走上一条回归正确的途径,才能够使这个民族生生不息,永葆青春啊!

我们看看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很多次,或者说无数次都受着种种的危险、危害,有自然因素、自然灾害,有民族之间的矛盾等等。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我们总有一批人站出来,高瞻远瞩地告诉我们正确的方向、正确的道路,带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断地走向一个繁荣富强,历史上是很多的。只有懂得犯错,从错误中间能够真正地吸取经验教训的人,才是强大的人;能够从犯错误中间找出原因,勇于改正,这样的民族才是强大的民族。我们不怕犯错,因为我们还属于无明状态,最怕的是什么呢?是不认错,故步自封、冥顽不灵的人,这个一定会走向灭亡。

所以现在我们地藏七,把佛法的忏悔作为我们重要的一部来做,来修,来不断地认识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不足,去改正。这个是我们每个人也好,民族也好,宗教也好,它最根本、最能够长久一个有力的工具、有力的武器。我们要坚持把忏悔这个方法坚持下去,不断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改正自己,我们就一定不会灭亡,一定能够找出正确的路子走出去。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幸福人生育儿教育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