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最后的目标是回归常寂光,证得究竟果觉


 2012/11/11    下载DOC文档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最后的目标是回归常寂光,证得究竟果觉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14集 2012年11月1日讲于香港

前面是比喻“以金做器,器器皆金”。

“由上喻可明,若看破诸金器,塔、像、瓶、碗、钏、环等虚妄差别之相,即见诸器中平等真实之金。”

这个比喻古大德用得非常多,在许多经论当中都能够看到。

“以喻离一切法虚妄之相,即见实相。离虚妄差别之相,故云无相。”

这个意思我们一直到现在才懂。以前学这个经,看到这些句子,囫囵吞枣,真正是没搞清楚。我们把这句多念几遍。

“若看破诸金器,塔、像、瓶、碗、钏、环等虚妄差别之相,即见诸器中平等真实之金。”

这些比喻代表什么?代表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现象,乃至于精神现象,以及自然现象。这里头千差万别、无量无边,这么多现象。这个现象从哪里来的呢?总有一个来源,这个来源就是平等真实的相。那是什么?空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切虚妄之相全是从一念不觉、高频率当中产生的。我们在经典上也读过“相似相续相”,那个现象里头没有物质现象。所以今天科学家把这个谜底揭穿了,所有物质现象都是意念波动现象里头产生的,不是真的。要说真的呢,物质根本不存在,它存在的时间只是一念。一念多长的时间呢?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个里头发现有物质现象。佛经上称它为“极微色”,又称之为“极微之微”。佛说再不能分了,再分就没有了;科学家把它分开了,真的没有了。发现它是念头波动现象产生出来的一个幻相。我们今天所看到一切物质现象,就是这种幻相累积,让我们产生一种不正确的观感,以为它又现象,其实它根本就不存在。明就在我们眼前没错,就像我们看电影、看电视一样。画面上所看的相,明明在眼前、明明是幻相、明明不可得、明明是无所有。从这些地方我们细心去观察,不难知道这个相是真妄同时存在。那我们今天只认识妄,不知道真。离妄,放下这个妄的执着,你就见到性了。真心在哪里?真心就在相里头。金在哪里?金在塔、像、瓶、碗、钏、环里头,那就是金。你只要不执着这个相,你就见到金;你执着这个相,没有金。这个地方只有塔、像、瓶、碗、钏、环,没有金,这就叫着相就不见性,离相即见到性了,性相永远不离开的,虚妄相里头它性是真的。这个性就是净宗所说的常寂光。常寂光我们六根都接触不到,离相就接触到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是离虚幻之相;“即一切法”是一切法的真相。原来真相是自性,原来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用这个比喻“离一切法虚妄之相,你就见到真相了”。

“离虚妄差别之相,故云无相。”

物质现象没有了,精神现象跟自然现象都没有物质现象在前。我们认为有无是有物质,没有物质,我们就称它“无相”了。

“于虚妄差别诸相之中,有真实平等之本体,故云无不相。”

“无不相”就是它有个真实平等的本体。所以你不能说它“无相”,它能现相。

“当相离相,相而无相,乃显实相。”

后头这三句话重要。我们怎样才能见性?必须要学会在相中见性,就在有相里头见无相,你对于这个幻相就不会执着了。你不会在这些现象里头起分别、起执着,起心动念,不会了,因为你知道它根本不存在所以一定要“相而无相”。不是把这个相毁掉,你就见到“无相”,不是的,毁不掉的。一定要就在相里头见“无相”。这个地方“当相离相”,“离”是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都是“离”。不起心、不动念是彻底离掉了,那就是佛知佛见;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阿罗汉、辟支佛。所以阿罗汉、辟支佛见到真相的少分,没有完全见到;菩萨见多分;如来才彻底见到。

下面一段,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但实相离言说。”

实相说不出来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但说不出来,还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错了,着相了,就不是离相了。所以说不出来。

南岳怀让法师,也是老师告诉他,他见性了,老师说:“道一句来”,就是你说一句我听听。怀让大师就说了这么一句。“说似一物即不中。”这说不出来。这一句话就通过了,他明心见性了。

“故实非任何世间譬喻所能深明。”

说不出,也不能想象。

所以“于上喻中。”

前面讲的比喻,“以金做器,器器皆金”。

“若误认为实有一具体之金相可得,则仍在相中,而非无相之实相矣。”

比喻难。这个比喻指出,这些东西、金器通通都不执着,你看到黄金了,真看到了。现在我们这些相都不执着,那有没有什么黄金给你看到了?没有。没有什么?这是空相。但是空,它又不是真空;它空能生有。所以佛在那里补充一句,“无相无不相”,让你不要误会“空相”真的是空的。空怎么会是有呢?生有是自性。自性因为没有三种现象,说它作空;但是它又能现三种现象,它又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空不能现相的,但它能现相。所以没有东西能够比喻,说不出,也不能想。你这一起心动念,错了!着相了;言说,着得更厉害了。所以佛才说,这个东西是“言语道断”,言语这个路不通,说不出来;而且“心行处灭”,你去想,不能想,越想越着相,错了,你也想不到。那就是说把言语、念头通通放下,你就见到了。“心行处灭”,真的就见到了,才见到真相。

“故云:‘凡有言说,皆无实义。’”

你说这多难。只要是有言说,都真的,都假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皆无实义”,这个你一定要懂。无实义里面它显着实义在里头,这是佛法的妙处。你要从佛的言说当中,把言说丢掉,见到实义了。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教给我们,听经不要执着言说相;看经不要执着文字相,不要执着名词、术语的相,那假设的;不要执着心缘相。心缘是什么?我看到这什么意思。错了,它没意思,你怎么会看出意思出来。没有意思,能生无量义。讲经说法要不要准备?不能不准备,但是也不能靠准备。准备是自受用;演说是他受用。面对面自然就说出来了,不是准备的。一定是先有自受用,而后才有他受用,这一定的道理。你自己没有悟入,你怎么会说得出来。所以,自己准备读诵、受持,我讲的是自受用。自受用里头要注意到,不执着文字相;不执着名字相;不执着心缘相,自然有悟处。为人演说的时候,众生感应,他的感自然有应,说者自然有应,感应道交。双方都不执着,能帮助别人开悟。他听了为什么开悟不了?他执着言说相、执着名字相、执着心缘相,所以他所得到的知识,不是智慧。

底下这一段:

“又《圆觉经》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这个“觉心”就是真心;这个“觉心”就是前面所说的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它是不动的,它能够见到实相,它能够见到法身,因为“觉心不动”。如果动了,起个念头就动了,起心动念就动了。一动,那个一动就是“无明”,就把你的“本觉”障碍了,你就变成“不觉”了。那么真相就不见了,你见的是妄相。妄相是什么?是阿赖耶的三细相,不是实相。《圆觉经》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好,“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故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真”,就是真如自性,要不要求?不能求。你有求的心,你永远求不到。那要怎么办呢?“唯须息见”。你把你的念头息掉就对了。这个“见”是念头。念老《圆觉经》里面引用得多。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非幻”就是性,自性不灭。他说: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比如磨镜,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做的,铜镜,要磨,磨干净了,它就能照。现在镜子是用玻璃做的,比从前进步很多。所以铜镜要常常磨,上面脏的东西磨尽了,镜子就可以用,就可以照人了。

“经中所云幻灭后之觉心,与垢尽后之明现,均指离妄所显平等一味之实相也。磨镜实是磨垢,镜性本明,非从外得。”

这个铜镜本来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能够照人,照见人、照见外面境界,它不是从外得的,是因为有障碍、有脏东西在上面障碍它,它不能照见了;你把它脏的东西磨掉,恢复它的明亮,它又能照东西了。所以“离妄即真”。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这是真的,自性本有般若智慧。

那现在智慧没有了,我们有三种染污。第一个是起心动念,叫“无明”,也就是古大德也常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就动了;“觉心”不动;不觉就动了,就起了波动现象了。那这个波动一个接一个,它永远不停止,而且越迷越深。起心动念是小波浪;分别,波浪大了一点了;执着就更大一点了。所以对于事实真相完全蒙蔽了。“磨镜”就比喻离垢。用这个“磨”字,意思也很深。我们要经得起磨练,在磨练当中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你就真正得受用了。在一切境界里头,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把你磨得平平的。你在所有境界里头都不起心、都不动念,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在里面起心动念,你自己吃亏,因为所有一切境界相是假的,不是真的。那么你接触的这境界,称心的,就生贪恋;不称心的,就生嗔恚;称心的,想占有;不满意的,想离开,这就造业了。这个业造得很冤枉。为什么?它不是真的。真的,你造业,可以;不是真的,全是假的。这个什么?就跟看电视、看电影一样,表演的情节你喜欢,你看的很开心;表演的情节惹得你生烦恼,你一肚子不高兴。你不知道那个电影是假的。你怎么会被它勾引?就是你着相了。你不着相就没事。这一着相引起什么呢?引起十法界,引起六道三途。这个东西什么?通通都没有,真的说没有三途,没有六道,也没有十法界。这些东西就做梦一样,梦中的境界。永嘉证道歌上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六道轮回是一场梦;“觉后空空无大千”,你真的醒过来了、觉悟了,全没有了,你找也找不到了,这个话讲得完全正确。所以“真”本来有。你求“真”,就是个妄念;你证“真”,那是更深的妄念。要“息见”,就是“息妄”,你把那个“妄”通通息掉了,“真”自然就现前了。所以说“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众生之见,皆妄见也。”

众生之想全是妄想,这话真的,一点不假。这是我的看法”,妄见;“我的想法”,妄想。为什么?佛没有见解,没有说“我的见解、我的看法 ”,佛没有;“我的想法”,佛没有,佛没有什么看法、想法,如如不动。这是真智慧现前,定慧。定慧就是佛。你向他请教,你提出问题,他从定慧当中流露智慧来回答你,叫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众生有见、有识;佛菩萨无见、无识,用性德来应你,来帮助你解决问题,来修正你的错误。所以“真者,佛知见也。”“佛知”,无知;“佛见”,无见。无见无不见;无知无不知,这妙啊!

下面这一段讲得详细。

“又《要解》云:‘吾人现前一念心性。’”

“心性”就是自性。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

这不在中间,就不是空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它不是时间。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自性,你不能去找。这一念心性在哪里?它无处不在,它无时不在,它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在哪里?就在当下。

“非青黄赤白。”

这不是有颜色的,它没有颜色,没有色彩。

“非长短方圆。”

它没有形象。

“非香非味,非触非法。”

你鼻闻不到它。“非味”,你舌尝不到它;“非触”,你身体接触不到它;“非法”,你的第六意识缘不到它。它什么都不是。

“觅之了不可得。”

为什么?你“觅之”是以心求性。错了,头上安头。

“不可言其无。”

虽然它了不可得,它能现相。

“具造百界千如。”

这就是《还源观》上“从一体起二用”。它能现全宇宙;你不能说它有,全宇宙都是妄相。所以《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庄严土例外,没有讲。那就说明实报庄严土也是虚妄的。这桩事情,我们到现在总算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极乐世界有没有?有!可不可以留恋?不可以!因为它也不是真的,它不是永恒的。因为你证到妙觉果位,极乐世界就不见了。它也是梦中境界,梦里明明有,一觉悟之后就没有了。觉悟之后你哪里去?你回常寂光了,它就没有了。这是事实真相,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学佛最后的目标是回归常寂光,证得究竟果觉。回归常寂光,回归到哪里去了?回归到遍法界虚空界,那个叫“法身”。无量无边、无相、无不相、常乐我净,这四德圆满具足,真正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那么下面说:

“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

“缘虑”是什么?你没办法想象的。你想,全错了;你用言语说也错了;你用文字写也错了。

“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

这些东西,“缘虑”,“缘”是第六识;“虑”是第七识;分别是前五识,语言、文字,这些东西。自性就是真心,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这有个小注:

“如上喻中诸器皆不离金。”

这些东西也不离自性,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

“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这两句话重要。离一切相”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只要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即一切法”。本来就是自性,就是自己,我们前面所说的“现前一念心性”。一切法都是“一念心性”所变现出来的,佛法也是,世间法也是。世间法跟佛法不二。迷的时候有二、有三;悟的时候不二。

“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

“无相”、“无不相”你都见到了。你要是“离”,通通放下,就见到“无相”;你觉得这一切就是的,你就见到“无不相”。

“不得已强名实相。”

“实相”两个字也是假设的,也不是真的有个“实相”。你要以为“差别相”之外真有个“实相”,你去找去,你永远找不到。为什么呢?原来“差别相”就是“实相”。“无相”是“实相”;“无不相”也是“实相”。所以“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多念几句、反复念几句,慢慢你就明白了。问题全不在外头,都在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只要你有这个东西,你就永远讲不清;你要把这个东西放下,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在当下,得受用。

“可见实相乃吾人当前一念心性之强名。”

这个名字,勉强用的,不是真的,它没有名字相。字相全部都是勉强建立的,为了教学方便建立的。你不知者就证得;你要执着就麻烦了,死在名相之下。所以为什么马鸣菩萨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不可以执着心缘相。自己以为怎样、怎样,全是你自己的妄想、你的妄念,不是事实真相。

“吾人一念心之性。”

这个“性”是本体,是一切万法的“理体”。

“强名为自性。”

勉强取个名字叫“自性”。你千万不要执着真的有个“自性”;你要执着,那就错了。所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句话重要。“可见实相乃吾人当前一念心性之强名。吾人一念心之性。”这性,“强名为自性。”

“二祖觅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无。”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承禅宗,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才出现一个慧可。慧可很难得,求老师父指点,老师父在打坐,外面在下雪,他站在门口。站了多久呢?那个雪下到膝盖了,总有一尺多深了,那下了很久了,他还站那里。老和尚还是闭着眼睛,老和尚很清楚,老和尚是达摩祖师,如如不动。慧可表示他的诚心,那个时候出家人身上都带着一把刀,戒刀,衣服上这个带子就是挂刀、栓刀的,把刀解下来,把自己这个手胳膊这里砍断,拿着这个左手供养老和尚。老和尚这个时候不能不睁眼睛了,他说:“你这是为什么?”慧可说:“我求大师安心,我心不安,求大师安心。”达摩祖师伸出一只手,现在很多达摩祖师的像,都造的这个像,这就是“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法师想了半天:“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我的心。达摩祖师说:“于汝安心竟。”我把你心安好了。他在这一句话里头开悟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