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大佛禅院 峨眉起点朝圣福地
中国坤维之区,天府之南,耸立着一座“两山相对如娥眉”的山脉,“震旦第一山”是印度宝掌和尚对此山的脱口之誉。群山巍巍,山峦壮丽,千年古寺,妆点其中。这就是大行普贤菩萨应化道场,佛教圣地峨眉山。位于山下的朝山起点——大佛寺历史悠久,因种种原因于20世纪50年代不复存在,今逢改革开放,宝刹盛世再现。 大佛禅寺 大佛寺,俗称大佛殿,位于峨眉城东门外,由无穷禅师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禅师发大愿募化于楚蜀数年,铸得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铜像一尊,高达三丈六尺。由于菩萨体量庞大,无法运上山,县令李应霖见铜像庄严,便在县城东门外择一空地暂置。万历十九年春,无穷禅师带徒孙性宽赴京城,向笃信佛教的慈圣皇太后化缘,太后闻之,即赐千金,敕建佛寺,15年后完工,因宝像体形巨大而名为大佛寺。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大佛寺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佛教圣地逐渐恢复生机,大佛寺也迎来了曙光。1993年峨眉山市政府决定,将大佛寺迁建于市中区南面护城河外原古寺佛塔处,并改称大佛禅院。 普贤道场,山寺一体。峨眉山是普贤菩萨应化示现之地,千百年来得到了广大佛教信徒的广泛认同,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峨眉山佛教兴盛,无峰不寺,大小寺院上百座,多供奉普贤菩萨。普贤尊号“大行菩萨”,是菩萨行的代表,是大乘佛教实践精神的体现者。在建设大佛禅院时,峨眉山佛协提出建设普贤道场“三个中心”的理念。 大佛禅寺 对此,永寿法师用佛教教理进行了诠释,把峨眉山比作人的身体,结合佛、法、僧三宝作一形象比喻:以金顶、华藏寺为主的高段山区作为“朝圣中心”,表征普贤菩萨的头部,代表“佛宝”;以万年寺、洗象池为主的中段山区作为“修持中心”,表征菩萨的心脏,代表“法宝”;以大佛禅院、报国寺为主的底段山区作为“教育中心”,表征菩萨的脚,为培养僧才、弘扬佛教文化的中心,代表“僧宝”。从体、相、用来说,整座峨眉山为普贤菩萨之“体”,金顶十方普贤等造像为菩萨之“相”,而寺院、僧团的教育与教化功能则为菩萨行愿精神之“用”,以此来完整表达普贤行愿精神的内涵。 从中国范围来看,佛教四大道场反映了中国佛教信仰体系,而“三个中心”,则反映了普贤道场信仰结构。以佛、法、僧三宝的寓意作功能性区分,“三宝”和合一体,山寺一体,上下一家,以教育与教化为己任,以大佛禅院的圆满为契机,峨眉山佛教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大佛禅院殿堂巍峨、壮丽,建筑别具一格。在形式和用材方面均区别于其他丛林,既遵循寺院建筑的优良传统,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所创新。山中寺院均为木结构,特征是依山取势,或隐没于苍翠之中,或屹立于青峰之巅,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而大佛禅院属于中国古典宫殿式寺院建筑,其建筑风格、整体风貌、美学效果具有显著特征,可用五句话来概括: 平面布局舒展大气,似睡卧巨龙。 单体建筑雄浑壮观,似座座山峰。 屋顶建筑线条丰富,似变幻乐章。 壁板檐廊装饰精美,似多彩拼图。 内外立面整洁完美,似匹匹锦缎。 大佛禅寺 大佛禅院寺院体系,坐西向东,东接“象城”,西止光明山。寺院大山门通高27米,重檐五脊顶。大山门后是清净庄严的朝拜区,为九进院落,十一重大殿,坐十级平台。依地势逐级升高33米,中轴线长999米。 大佛寺因观音圣像而起,大佛禅院的观音殿也很特别。该殿为重檐歇山式,殿内施三层平座回廊,可自下而上层层朝拜菩萨,上到最顶层的外回廊,可俯瞰大佛禅院及市区。殿中供奉近16米高的乌木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此观音像由中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师方文桃先生设计制作,不仅继承了明代造像特点,更有创新。 观音殿后是普贤殿,凸显峨眉山普贤道场定位。创意灵感首先是来自普贤的五佛冠,一殿藏五殿;二是仿万年寺“无梁殿”结构。普贤殿为重檐方型鎏金攒尖,赭色琉璃瓦,铜铸敷金宝顶,芝麻白花岗石墙体。普贤殿整体风格敦实凝重,轮廓挺拔,开合得当,在国内殿堂中独树一帜。 普贤殿后是大雄宝殿,重檐庑殿顶,琉璃瓦屋面,汉白玉檐廊,三层大围台为殿堂的最高等级。大雄宝殿正中为释迦牟尼像,阿难、迦叶随侍左右,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像相背而立,十六尊者像分立大殿两旁。其中释迦牟尼像高9.9米,阿难和迦叶像高7米,阿弥陀佛像高7.6米,观音、大势至像高6.6米,十六尊者像高3.3米。佛菩萨和罗汉像均采用千年香樟木精雕而成,共耗材千余立方米。大佛禅院每座殿宇均施有不同等级的彩绘,如宋锦、金龙和玺、旋子金等。图纹精美,艺术氛围浓郁。整个建筑群为明清风格,兼有“盛唐遗风”的传统手法与现代技术的巧妙结合,将中国古代和当代建筑理念融为一炉。 大佛禅寺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与本土文化融合,成为传统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盛唐时期民谚所说:“天下都是选佛场,婆婆卖饼也谈禅。”川中一带流行俗谚“上朝峨眉,下朝宝顶”,到峨眉朝山已成为民间的风俗习惯,最大的朝山集体活动首推从明末兴起的端午峨眉朝山会,一直延续了数百年。朝山队伍来自全川各地,位于峨眉县城的大佛寺就是第一站。弘扬净土的高僧印光大师在《峨眉山志》中总结道:“普贤菩萨,既以法界藏身,无所不在,又恒顺众生之愿,无感不应。峨山从汉朝以来,大小寺宇,莫不崇奉普贤菩萨。四方信士,礼敬普贤者,亦莫不指归峨眉山。”峨眉山作为普贤道场,一直是佛教徒心目中酬佛了愿的圣地。从宋朝皇家礼遇以来,朝圣者络绎不绝,一个个质朴的意愿,深深地扎在了心中,一代接一代地传递,只为在普贤菩萨前顶礼,添一点香油,献上三支香…… 直至今天,朝圣的人仍然接踵而至,同样怀着质朴的情感,其中有不少是受到普贤文化的感染,了解到普贤菩萨行愿精神而来。如今大佛禅院恢复开放,作为名山的起点,朝圣的福地,满足了信众对佛教的信仰,对佛化人生的认识,对佛化生活理念的追求。 每当清晨5点,板声唤醒沉睡的心灵,晨钟召唤新的一天。清脆悦耳的木鱼声,轻轻拨开沉寂的黑夜,曙光与无明相竞,追逐智慧的光明。远离尘世的羁绊,通过千丝万缕的因缘,聚会在这庄严的净土——大佛禅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