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十  

趣品《圆觉经》  之十 

(第三章  普眼菩萨所问章)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当世尊圆满解答了普贤菩萨的问题以后,这时呢,圆觉法会上的第三位大菩萨,普眼菩萨,以他的大慈悲心,观察到了在座菩萨们的根器,尤其是咱末法时代众生们的根器,还需要更加具体的修行指导,所以呀,他就准备替咱向世尊问法。

哎,关于这位普眼菩萨,到底是谁,并无定论。有人说呢,他就是《华严经》上面那位名叫普眼的十地菩萨,哎,就是找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普贤菩萨的那位大菩萨。因为呢,以十地菩萨的证量,是无法衡量普贤菩萨之无边功德的呀!

也有人说呢,普眼,就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之别名,翻译不同而已呀。

还有人说呢,哎,韦陀菩萨也叫做普眼菩萨,那是在遥远劫以前,韦陀菩萨最初成道的时候,是在宝华琉璃佛法会上面,当时确实名叫普眼菩萨。不过,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法会上,韦陀菩萨通常叫做真童身菩萨,因为呀,韦陀菩萨虽然示现天大将军身,护持如来正法,可是呢?他却不染天欲,再美丽的天女呢,他也不沾染,以童子身,专心护持佛法和修行人。

另外呀,同名普眼的大菩萨们,那是数也数不清的,为啥呢?嗨,相对于咱的文字组合来说,菩萨们就太多太多啦!那远远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呀!

——所以呢,既然《圆觉经》里面,没有加以说明,咱哪,也就不要去追究菩萨们的来历了,这一位大菩萨呢?咱就叫他普眼菩萨,无论他到底是谁。

哎,既然叫做普眼菩萨,那就应当具备普眼三昧,啥意思呢?就是说呀,尽虚空,遍法界,都好像是菩萨的眼睛一样,他可以轻松地遍观整个法界,以及当中的一切事物,乃至于一切众生的心念呀!

咱中国古时候呢,也有这样一位类似的牛人,他呀,是一位禅师,哎,唐代的雪峰义存禅师,他曾经对自己的弟子们说:

“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汝等诸人,向什么处屙!”

——意思就是说呀:这整个大地,都是本沙门,也就是你们师父的一只眼睛,嘿嘿,那么,你们大家,到底在什么地方拉屎呢?难道拉在我的眼睛上嘛!

——这一来,把弟子们都弄得面面相觑,哑口无言啦。

 

没多久,北方的赵州禅师,从一位行脚僧那里听说了这件事儿,这位行脚僧呢,当时就在场。于是,赵州禅师马上告诉行脚僧:

“你回去时,替我捎把铁锹给他!”

——这啥意思呢?就是说呀,俺赵州可不买你雪峰的账,你呀,忽悠别人可以,俺呢,随便找块地儿,挖个坑,就屙屎!

 

闲话少说,咱继续来看这位普眼大菩萨,以他的普眼三昧呢,把咱大家的根器和心念,都观察得明明白白,知道咱大家还需要更为具体的修行方法。所以,就准备替咱向如来请法。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当中,从座位上站起来,先来到中央,五体投地,礼拜佛陀。然后起身,围绕着佛陀,顺时针绕行三圈,又回到了刚才礼拜佛陀的地方,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陀说道: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在第一章,文殊菩萨请问如来的因地法行,世尊用“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等等,来回答,直显最圆顿的大圆觉智慧。其修行,则是不假次第,顿断无明。

第二章呢,普贤菩萨请问,以幻修幻的修行次第,是为了大家开方便,世尊则用重重远离的离幻法门来回答,最终呢?渐修而顿悟,虽运用次第,却终究又超越了次第。

——这前两章的妙法,的确不是普通人可以轻易起修的,严格说来,所开显的,都是菩萨境界呀!

 

所以,到了第三章,普眼菩萨大慈大悲,要替咱们大家,替咱这些凡夫来请法,以便呢,给咱一个修行思路,帮助咱们开悟自性,开悟妙圆觉心呀!

因此,普眼菩萨恭敬地向佛陀请问: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但愿您哪,为参加这次法会的诸位菩萨们,以及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详细讲说修行菩萨道的次第,啥次第呢?第一步,对于圆觉法门,对于如幻三昧,等等,众生应当怎样进行具体的思维观察?第二步,在这样观察的基础上,众生应当怎样调整并安住自己的心呢?总而言之,对于尚未开悟的芸芸众生,您将会教给他们哪些方便法门,让他们最终都能够开悟妙圆觉心呢?”

 

哎,这第三章呢,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因为呀,普眼菩萨专门为咱请问了,从具体思维观察,一直到开悟自性的修行方法。嘿嘿,开悟?谁不想啊!

所以呢,对于本章的内容,您可要留心呀!仔细学习,仔细观察,仔细体会,仔细实践,您哪,承蒙佛陀和菩萨的大慈悲,开悟有望啦!

 

紧接着,普眼菩萨继续说道:

 

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在向佛陀发问以后,普眼菩萨呢,又进行了一些补充,特意说明了方便法门的重要性。哎,如果没有方便法门的话,作为凡夫,作为初发心的凡夫菩萨,咱哪,对于这样深奥的圆觉妙法,以及如幻三昧等等,往往就会摸不着边际,不知道,究竟该从哪里下手实修呀!

有鉴于此,普眼菩萨特意说道:

“世尊啊!如果那些尚未开悟的众生,没有正确的方便法门指导,就不会有端正的思维修行,那么,当他们听到您讲说,如此深奥的如幻三昧的时候呢,他们心里就会迷惑不解,因此啊,对于妙圆觉心,就没有办法悟入。”

“所以呢,恳请您运用大慈悲心,为了我们大家,也为了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善巧开示方便法门呀!”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普眼菩萨这样请法以后,再次五体投地,礼拜佛陀,以表示极大的诚恳与恭敬。并且呢,像这样的请法仪式,竟然重复了三遍,从始至终,有条不紊。

 

由于普眼菩萨虔诚请法,法缘已经具备,这时啊,世尊就准备予以解答,为咱大家讲解开悟觉性的妙法呀。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当时,看到菩萨如此虔诚地请法,世尊啊,就对普眼菩萨说道: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们能够替诸位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向如来请问如幻三昧的具体修行次第,还有如何进行思维观察并安住心性,乃至于请如来善巧开示,种种开悟觉性的方便法门,等等。”

“现在,请你们仔细聆听,如来将要为大家解说。”

 

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这时啊,承蒙世尊慈悲说法的允诺,普眼菩萨心生欢喜,和在座的大众菩萨们一起,默不作声,静静地聆听世尊的教诲。

世尊轻舒圆音,说道: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世尊呢,首先从总体上来回答普眼菩萨的问题,告诉咱用功修行的先决条件,那就是要随时拥有离幻的正念才行。

 

世尊这样说道:

“各位善男子!对于那些初学佛法,刚刚发起菩提心的菩萨们,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们来说,如果他们想要求证如来的清净圆觉之心的话,应当怎样入手呢?他们应当呀,随时端正自己的心念,让自己的心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这一小段经文非常重要,它是咱所有人修行的起点。现在呀,有很多人都想开悟,无论是学佛的,还是半学佛的。

——啥叫做“半学佛的”?

——嘿嘿,就是那些三心二意,有一搭,没一搭的学佛人呀!

哎,想要开悟,本来呀,是好事儿。为啥呢?您没听人说过嘛!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他不是好士兵呀。那不想成佛的和尚呢?肯定不是好和尚啦!哎,居士呢,也是如此呀!

要想成佛,第一步,他先得开悟才行呀!然后再悟后起修行,修行而证圣果,于是才能发起广大妙用,普度一切众生,最后一步呢,自然就圆满佛果啦!哎,这是成佛的四部曲,俺给它总结四个字:悟、修、证、圆。第一开悟,第二修行,第三证果,第四圆满成佛。

就算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地藏比丘,也就是地藏菩萨,哎,他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也说得很明白呀,他不是不成佛,而是呢?先帮助咱大家成佛,然后,他再成佛。真是无尽的大悲心呀!

但是,众生度得尽吗?会有众生都度完啦,只剩下了佛陀的那一天吗?

——绝不会有的。佛经里面说得清楚:众生界无尽,不增不减呀!

——那咋办呢?这地藏菩萨还能成佛吗?

——嘿嘿,没问题。在《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二品的末尾,世尊这样赞叹地藏菩萨:

“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世尊说的很清楚,一方面随喜地藏菩萨的功德,另一方面呢,也做了授记,告诉地藏菩萨,你广度众生的伟大事业,即将圆满结束了,你很快就会亲证无上菩提,也就是成佛呀。

哎,问题来了,您说,等到了地藏菩萨成佛的时候,还会有众生吗?

——嗨,这不废话嘛!就算是在净土当中成佛,三恶道固然是不会有,也还有数不清的弟子们呀!那都是众生啊!

——哎,这不自相矛盾了吗?您自己说的:“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呀!咋还没度完,您就偷偷成佛了呢?

——嘿嘿,您有所不知啊!众生眼观佛,无非是众生;佛眼观众生,无非是佛呀!您看人家都是众生,可在佛眼里,那都是佛呀!

哎,普观一切众生,无非是佛,究竟平等,平等平等,如幻不实,那才是佛陀的圆满觉悟之境呀!

 

所以呀,咱大家都应当发愿成佛,也必须如此,才能叫做“新学菩萨”,就是刚刚发心学佛的菩萨呀!菩萨菩萨,只有发了菩萨心,才叫做菩萨呀!啥叫菩萨心呢?就是自利利他,同成佛道之心啊!

如今呢,有很多人大言不惭,连丝毫成佛的心也没发过,成天发的呢?都是些贪图名利之心,竟然还说自己是学佛的人!您哪,骗鬼去吧!连鬼都骗不了哇!为啥呢?人家大鬼小鬼都有神通呀,您心里头想啥,人家一清二楚哇,咋骗人家呢!

——嘿嘿,最后,忽悠一下自己罢啦!您哪,捞点儿名,捞点儿利,死了直奔大地狱,哎,就留着自欺欺人吧!

 

好,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首先,您要发成佛的菩提心,那才算是“新学菩萨”。其次呢?就算您不是学佛人,是普通人,所谓的“末世众生”,您想要求证如来的净圆觉心,OK!那也没问题。

——为啥呢?因为呀,当您“想要求证如来的净圆觉心”,这个时候啊,其实,您就已经发起了真正的菩提心。

——“想要求证如来的净圆觉心”,就是想成佛,想觉悟,也就是想开悟自性,想开悟净圆觉心呀!

——这个想要觉悟的美好愿望,不是菩提心,又是啥呢!菩提,就是觉悟呀!

 

好,咱继续。当您有了想要觉悟的这个美好愿望,无论您是谁,无论您学佛的资历如何,都无关紧要。您哪,已经具备了开悟的先决条件——您有了一个正确的修行目标!它,也将会是您开悟觉性,乃至于最终成佛的源动力。恭喜您!

问题是,您能否确认:自己真地有这个美好愿望吗?您真地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觉悟吗?

——您确认?OK!那就没啥好说的啦。

 

接下来,仅仅有修行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咱还得具备开悟的基本心境。哎,这就好比种地一样,一块良田,是丰收的基础哇!

——咱得把咱的心,变成一块儿开悟的良田。

咋变呢?如佛所说:“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就是说啊,必须要让咱的心,树立起一个正念,啥正念呢?在《圆觉经》前两章学习的基础上,咱呢,已经知道了,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如幻的空花相,哎,咱知道并相信了这个道理,这不算困难啊!于是呢?咱就得落实它呀!

哎,落实它的方法,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远离一切虚妄幻化境界”:远离名和利,远离欲望追求,远离伟大事业,远离斤斤计较,远离面子,远离感情纠缠,远离吃喝玩乐,远离名词概念的分别执着,远离胡思乱想,远离一切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种种现象,这,就是正念。

——同时呢,这也就是大乘出离心,非常可贵。

必须要告诉大家的是,能拥有这个正念,拥有大乘出离心,切实拥有这样的观察,那真是了不起的修行啊!时常拥有如此正念的人,他的心,就已经变成了一块开悟的良田。丰收,指日可待呀。

 

好,下面请听世尊关于实修的进一步开示: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当咱拥有了大乘出离心,发愿要“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哎,这就是修行人的正念和善愿。咱哪,就开始行为上的实修吧。

 

世尊告诉咱们:

“想要求证如来净圆觉心的人,在拥有远离幻化之正念的基础上,首先哪,要依止于如来常常开示的奢摩他法门,也就是要实践止息妄念的修行。”

“同时呢,还有三件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好:第一、持戒,就是要把自己所受的戒律守持好;第二、安排好自己的弟子们,处理好各种事务,以便呢?在实修的时候,不会为了一些杂事而分心;第三、要准备一间比较安静的房间,在里面远离杂事,专心静坐,修习奢摩他,平静内心的妄想分别。”

 

这是实修的入手和准备工作,还有几样必备的东西,世尊没说,啥呢?嘿嘿,就是要有的吃,有的穿,有的喝,有的用,有的拉,有的睡呀!

——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必不可少呀。

 

说实在的,单就前面这些准备工作,如今的世道啊,就很少有人能够具备。为啥呢?

您看,有钱的人呢?没时间。哎,其实不是没时间,是舍不得浪费了升官发财的大好时光,来进行这无聊的修行游戏呀!

普通人呢?更没时间啦。哎,为了养家糊口,这边要付房贷,那边要付孩子的学费,等等,要不断地奔波忙碌才行呀!哪有这闲心,来静坐修行呢!

穷人呢?可能有时间,没事儿干呀!但是,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哪有条件修行静坐呢!

 

——那出家人,总该有时间,有条件了吧?

嘿嘿,也未见得呀!为啥呢?您看,名僧大德忙着弘法和人间大事儿,没空啊!执事僧们,忙着管理寺院和接待信众,也没空啊!普通清众们呢?哎,寺院常住都会给他们安排事儿干,也不太会有空,弄不好,还得受气啊。

佛学院里呢?混到了法师这地步,那还行,相对自由,不过,您得讲课呀!年轻学僧们呢?哎,轻松,他就省吃俭用,把微薄的生活费攒起来,一年以后,嘿嘿,买个廉价的笔记本,弄个无线上网,爽啊!这玩游戏,网聊,比那狗屁禅修有意思多啦!

禅堂里还行,哎,每天五支香、七支香的,专门静坐。不过呢?除了个别禅师大德之外,大部分啊,奢摩他认识他,他不认识奢摩他。啥意思呢?他不看佛经,他就修自己的行,想咋修就咋修,蒙着头就往前闯啊!

哎,要说最了不起的,是住山,艰苦修行,并且又能够适当学习佛经的那些苦行僧,或者住茅棚的那些师父们,他们哪,只要不故弄玄虚,都不简单呀!

 

哎,以上是修行的先决条件,第一、持戒;第二、把事务都安排好;第三、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面,专心静坐,平息妄想。当然,不要忘啦,发起大乘出离心,远离一切虚妄幻化境界呀!

然后,正式的思维观察,也叫做思维修,就可以开始啦: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哎,世尊说法,看似随口道来,不假思维,实际呢?非常严谨呀!您看,普眼菩萨请问“菩萨修行渐次”,以及“云何思维”,等等,世尊在这里就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哎,也就是思维观察的具体修行方法。

同时呢,世尊还照应了第一章里面的内容,其中说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等等。究竟咋妄认出来的呢?当时没说,现在呀,世尊顺便给予了解答。

 

于是,在持戒、无事,而专心静修的基础上,世尊这样开示咱们思维观察的修行方法:

“在妄想平静下来以后,大家应当坚持进行这样的思维观察:我如今的这个身体呀,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组合而成的。”

“所谓的头发、汗毛、手脚和牙齿,皮肤、肌肉、筋和骨头,骨髓、大脑和污垢等等色法,都属于地大,以坚固、凝结为特性。”

“唾液、鼻涕、脓和血液,津液、口水和口沫,痰、眼泪、精液和精气,大便、小便等等,都属于水大,以浸润、湿滑为特性。”

“全身上下的暖热之气,则属于火大,以热能为特性。全身上下的运行周转,则属于风大,以运行、动能为特性呀。”

“这样一观察,身体就被化解成了地、水、火、风,四大特性各有归属,就在此时此刻,自己这个虚妄的色身,到底在哪里呢?”

“于是啊,就知道了,自己这个色身,终究是没有啥固有体性的,它只是把地、水、火、风四大组合在一起,把人家四大当做是自己的相貌罢了,其实,和幻化没啥区别呀!”

 

需要注意的是,地、水、火、风四大,是对于物质属性的四类描述,并不是四种固定的物质呀!依据《楞严经》所说,四大是遍布于整个法界的,无处不在的。因为,所谓的‘大’,就是遍布的意思。换句话说呢,就是每一样东西里面,都同时具有四大属性,只是比例多少不同而已呀。

另外,液体和气体,同属于水大,以浸润为特性。不应当把气体划归为风大,除非呢?是运动的气体,其运动属于风大,而气体本身,仍属于水大。对于那些半凝固的东西,它既可以属于地大,也可以划归水大,这并不矛盾,也不重要啊!

 

这段经文,世尊一面解答普眼菩萨关于思维修的问题,同时也开解了第一章当中,关于“妄认四大为自身相”的问题。下面,世尊继续说道: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这一段,世尊则进一步开解“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的问题,也引导咱们,继续进行如幻三昧的思维修,进行思维观察:

“正因为以地、水、火、风,这四大为缘,它们虚妄地组合在了一起,才有了虚妄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

“虚假色身之内的六根,与外在的四大境界,也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尘,内外发生作用,就有了一种虚妄的,攀缘和识别的能力——妄想缘气,在其中积聚了起来。这种虚妄攀缘的结果呢?就会在内心留下影子,这就是法尘,同时,它也包含前五尘的影子在内,所以合称六尘缘影。妄想缘气和六尘缘影之间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它,就被错认为是自己的心。”

 

那么,接下来,这个六尘缘影之心是否长久呢?是否真实呢?世尊继续为咱讲解: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世尊教咱们继续进行思维观察:

“各位善男子!这个六尘缘影之心,它是虚妄心。因为呀,一旦没有了六尘境界,它也就不存在了。”

“如同前文所观察的那样,地、水、火、风四大,其属性各自分解:坚凝之性归于地大;浸润之性归于水大;暖热之性归于火大;动转之性归于风大。那么,除了这四种特性之外,也就没有另外的六尘境界,可以存在了。于是呀,其中积聚的妄想缘气和六尘缘影,也就随着四大的分解而消灭啦。在四大分解以后,终究没有一个独立的六尘缘影之心,可以被找到啊!”

 

在这里,世尊帮助咱们进行观察,咱的这个虚妄心,也就是六尘缘影之心,也就是思维分别之心,它是对应于六尘境界而有的,哎,心和境界相互依存呀!

——有人说啦,不对吧?我的心是独立于外界的呀!它自己没事儿就会胡思乱想啊!

——嘿嘿,您心里头胡思乱想的那些东东哇,不管是啥道理,还是啥景象,等等,都叫做法尘呀!法尘里面的内容呢?就是前五尘的影子组成的呀!离了这些,您的思维心,还有啥用啊?它不就空了嘛!它也找不到了呀!

 

好,咱再来看看,六尘境界是由啥组成的呢?对,四大呀!那么,四大特性各有归属,这就叫做分解,不是说刻意要把它分开,而是呢?进行一下分类,观察一下各自的来源,就清楚了:坚凝之性归于地大;浸润之性归于水大;暖热之性归于火大;动转之性归于风大。

——除此之外呢?啥六尘都找不到了。

——六尘尚且如幻不实,它所对应的,那个相互依存的六尘缘影之心,也就是那个思维心,随着四大的分解,也根本就找不到了。

 

所以说,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观察,清楚了,咱的色身,咱的妄想心,原来都是如幻不实的呀!既然如此,咱又何必执着于它,何必把它当真呢!

 

哎,这样的观察,也就帮着咱,消灭了对于身心的执着,于是呀,身心幻相,随念而亡啊!当然呢,不是说它死了,而是说呀,它,不再障碍咱内心的自在啦!它,回归它本来的如幻了。不再被咱呢?错认为是实有的啦。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在大体破除了对于身心的执着以后,咱就明了了,身心的如幻不实。哎,这时,不再需要思维观察,要当下明了才行啊!于是呢?清净智慧就显现了。

咱哪,继续聆听世尊的开示:

“各位善男子!像这样进行思维观察的众生们,当如幻色身寂灭以后,他们如幻的思维心也就随之寂灭了。当如幻思维心寂灭以后,所对应的如幻六尘也就随之寂灭了。当如幻六尘寂灭以后,一切生灭的幻相也就随之寂灭了。当生灭的幻相寂灭以后,那个不属于幻化的,也不属于生灭的,本来之性,它向来如此,没啥好寂灭的了。”

“这就好比啊,镜子脏了,只要用抹布一遍遍地擦磨,当污垢除尽了以后呢,镜子本来的光明就重现了。”

 

——哎,就这样简单,您哪,初步开悟了。

——如果您真地肯进行如此观察的话,反复闻思修之,坚持不懈,一念离相,“垢尽明现”是早晚的事呀!

 

在这一段经文里面,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灭”,并不是一定要把它消灭,而是指的“寂灭”。啥叫寂灭?本来不生,叫做“寂”,有而非有,叫做“灭”。当咱们远离了对于一切事物的执着之时,不再错认为它是实有的,那么,一切事物,本来寂灭;一切事物,当下寂灭。

是的,这不好理解,不仅不好理解,也难以讲说呀!《法华经》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嘿嘿,不过呢?如果心已离相的话,说也无妨啊!所以,经文里接着又说:“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世尊如此,沙门如此,一切佛弟子们,皆当如此啊!为啥呢?常随佛学嘛!

 

好,在这一连串儿寂灭当中,就是咱通过思维观察,把混乱的思绪收摄起来,先变成清晰有序的正思维,再逐渐远离幻化,最终,一念离相,开悟清净觉性的过程。

——哎,要在佛经的引导下才行啊!要依照经文老实学修才行啊!最上品的佛弟子,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而一定是最踏实的。不要自己没事儿,总要胡乱搞些花样,胡乱搞些发明创造,总要显示一下,自己很了不起,出类拔萃呀!嘿嘿,那您就永远在幻化当中呆着,慢慢享受您那粗重的我执和我相吧。

 

所谓的“非幻不灭”,就是指本性不灭,当然,您也可以叫它清净觉性,圆觉妙心,真如,佛性,等等。

——它在哪里呢?

——您看,当您远离了对于幻身的执着,那么,虚妄的六根,就寂灭了。当您远离了对于幻心的执着,那么,虚妄的六识,就寂灭了。当您远离了对于境界的执着,虚妄的六尘,就寂灭了。

这时,在六根、六尘和六识,都寂灭的时候,您呢?该干嘛呢?您死了吗?哦,还活着,还明白着呢!

——哎,真到了这时候啊,您的心里就没啥好想的了,没啥好分别的了,没啥好牵挂的了。内心极为平静,没有了波澜起伏。最终,甚至没有了念头的起灭,哎,这就叫做“幻灭亦灭”,连如幻的生灭念头,也寂灭了。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在念头寂灭的那个地方,有一个东西,它不曾灭,也不需要再去寂灭。它,就是咱的觉知性,已经全然离开境界沾染的觉知性,它,朗然独觉,明明白白呀!

——当它赤裸裸地跳出来的时候,您呢?吓了一跳!但是,您却非常清楚,就是它!因为呀,在此之前,它一直伴随着您的妄想心,只不过,一直被您忽视了而已呀。

虽然说,就在生活里面,觉知性无处不在,但是,由于分别、牵挂与执着,无形的它,几乎没有显露的机会。人们对于它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思维推理的阶段。可是,一旦,当咱的心离开境界沾染以后,它就赤裸裸地出现了。虽然没有任何形相,但是,当您观察到它的时候,您清楚地知道,毫无疑问地确信,就是它!它就是您,您就是它。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为真切的东西了。

——除此以外,都是虚妄。

 

——有人问,为啥会有如此的确信呢?

——嘿嘿,难道您来到了大街上,无意中,和您一起生活了多年的亲爹,出现在了您的对面,您会不认得吗?您会不确信嘛!

——所以说,这件事儿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呀。觉知性也罢,佛性也罢,清净觉性也罢,本来心性也罢,妙圆觉心也罢,等等,它们都是一回事儿。

——认识它的方法,就是“幻灭灭故,非幻不灭”,也就是说呢,如幻的生灭念头平息之际,非幻的清净觉性,它,当即朗然独存了。

——在这个修行经验,真切地发生的时候,那一刹那,您的心境是异常明朗的,您比谁都清楚,它,没有生灭;它,超越无明;它,是一切的源头。

——此时此刻,您,真地开悟了。而且,它,给您带来了一系列修行的收获,哎,硕果累累呀:

第一、从此以后,您真正开始有了降伏烦恼的能力,烦恼也会迅速减少;

第二、从此以后,您不太会被境界迷惑了,是的,您还有一些攀缘和分别习气,但是,它们越来越没有力量啦;

第三、从此以后,一切佛经、祖论当中的法义,您都可以轻易地通达,是的,字和词还是需要查阅的,知识,还是需要学习的;

第四、从此以后,您知道以后该如何修行了,因为,您的智慧眼已经打开。

第五、从此以后,您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会自然增长,不再需要刻意地观察,您的心境会越来越宽广;

第六、从此以后,您不会再畏惧死亡,您,已经看穿了生死的假相。

 

哎,如果具有这些功德,至少是大体具有,那才叫做开悟觉性呀!即便如此,通常,您也还只是一个凡夫,嘿嘿,一个开悟的凡夫菩萨啊!

最初的开悟觉性,可能还不够广大,也还不够透彻,那么,经过如下的进一步观察,悟境会得以拓展。世尊继续说道: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各位善男子呀!这时,你们应当知道,一切身心境界,都是幻化的尘垢而已。当你们彻底远离了,对于身心境界的攀缘和执着以后,一切境界相就随之消融了。于是,十方虚空,乃至于十方世界,完全显现为清净觉相。”

 

哎,刚才咱说了,虽然您已经开悟觉性,但是,还是有不少攀缘和执着习气的。在这里呢,世尊引导咱们,继续进行思维观察,继续消融幻觉尘垢。

文字虽然很短,修行的时间可能需要很久。哎,经过了开悟后的反复观察实修,您呢,彻底放下了攀缘和执着习气,于是,如幻三昧初步成就,清净觉相得以显发。您哪,开始了转凡成圣之路。随喜您!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