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三  

讲题: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日期:2009.5.24-2009.5.30

片数:共4片(本片为第3片)DVD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午二 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如是虚空,也就是用瓶子,(似)频伽鸟,从彼地拿到此地来,瓶子里面装有虚空。

[如是虚空,指已到他国之空,喻佛地无垢识;非彼方来者,非从凡夫同居土带来;非此方入者,非到佛地,始入无漏身中也]。因为本自具足,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以识性周遍,本无去来,有何出入?但随缘异称],随种种的因缘,而第八意识有种种的名字,叫做随缘异称。[因位有赖耶],在因地上,有的名字叫做阿赖耶识,[异熟之名],另外一个名词叫做异熟识。这个我们都教过,异类而熟、异时而熟、变异而熟,异熟识。在因地的位置上来讨论,有的名字叫做阿赖耶识;有的名字叫做异熟识,种种不同的名称。如果是果地,就是佛地来讲的话,[果地擅],这个[擅]就是只有、独,唯独独[无垢],只有它叫做无垢清净识,无垢就是无垢清净识。[庵摩之号],就是庵摩罗识,庵摩罗识就是第九识。唯识的学说,有一派,像玄奘大师,他们总认为第八意识已经包括了清净的一面了,不需要再立第九识。有一派认为,第八识还有少许的染污、不纯,所以,还要更深一层的立第九识,这二派的学说。

无论是无垢清净识,或者叫做庵摩罗识,这个统统是指如来藏性。解释一下:庵摩罗识就是第九识,翻译成中文叫做无垢清净识,意思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是清净的,是远离迷惑,而本自清净的心,因此舍论宗认为:转阿赖耶识之迷,而回归到觉悟之清净的阶位,就中做庵摩罗识。所以,地论宗或者是天台宗也有采取此一说,就是立第九识;但是,玄奘大师的系统,认为第八识已经包括了清净的一面,所以,不再另立第九识。因此我们现在所讲的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全部都是玄奘大师,唯识系统出来的。目前来讲,在台湾或者是中国大陆,大部分都只讨论到第八意识,仅止一此,很少还在立一个第九识再去讨论,很少这样子。除了地论宗,或者是天台宗某些有讨论,其他都一律以第八意识(阿赖耶识)为最终的讨论。所以,果地擅无垢阿摩之号,就是只有佛、佛果独自有,[擅]就是只有他有,独自有无垢清净识、庵摩罗识。

[其性一也。若向此处荐得亲切,则即识性,而悟藏性矣]!这个比喻就是说:我们这个色身,因为有我法二执,所以,在我们这个色身叫做识性,在外面的整个虚空叫做藏性。如果破除了我法二执,识性的内空,跟外面的藏性,是一、平等的,不是二。我们之所以把内跟外分开,正因为我们有我法二执,就像我们这个瓶子一样,这个瓶子有一个形状,这个形状,因为我法二执,把这个形状固定住了。意思就是六道轮回无论你怎么变,这个瓶子拿到哪里,识性跟藏性都没有什么增减,瓶子只是移来移去而而已;瓶子移来移去,就比喻作六道轮回,这个身体会变来变去,一下子畜生,一下子人,一下子天道,但是里面的识性,外面的藏性是没有增减的。我现在举一个例子,看看你能不能从这个例子里面去体悟?

如果你能从这个例子去体悟,你立刻就能了解这一段在讲什么。在座诸位,如果说明天你们从家里拿一个类似频伽瓶的瓶子,开两个孔的,从家里打开,装入虚空,再把瓶子塞起来,二孔统统塞起来。从你家带到讲堂来,再把瓶子打开,统统倒出虚空来,现在请问你:你从你家把瓶子打开来,装你家的虚空,请问你家的虚空有没有减少?请问这么多人来到讲堂,把你瓶子里面的虚空倒出来,讲堂的虚空有没有增加?没有!答对了。你们慢慢就能领悟这个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意思是说我们虽然我法二执有了这个色身,分内在的识性、外面的藏性,虽然看起来是两个;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打破了我执跟法执,其实并没有任何的东西增加或减少。意思是当你成佛的时候,并不是清净无垢识让你增加,没有的,是本来就具足的,只是恢复原状而已。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这一段的比喻是什么,看下去的话就能够了解。

[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

就是师父刚刚比喻的。如是,阿难!如果是彼方来的,这个虚空是另外一个地方来的,那么,在本瓶中,本瓶比喻你家,既贮空去,把它装了一个虚空,带走了,于本瓶地,应少虚空,就是在你家应当少了一个虚空。就是这个意思,刚刚已经比喻了,那么,底下你就看得懂了。

[如是虚空,本无去来],这一句如果你能领悟,万事OK了,生死就了!师父已经跟你讲过了:体非群相,而不拒群相之发挥,如来藏性就是像虚空,类似;但是,千万不要把虚空当作是我们的真心,虚空它只是比喻而已。如是虚空,本无去来,[若谓瓶内之空,从彼方擎来,则本置瓶之地(即处也)],当处了,[瓶中既贮得一瓶虚空去,于本瓶所来之地,应少一瓶虚空]?就像从你家把瓶打开,装了一个虚空来,那么,你家按照道理,是应当少一个虚空。[喻无漏识若从凡夫同居土带来],这个是四土里面的凡夫,叫做凡夫同居土带来。[则同居土应少识性,则犯识性不周之过]。如果[不少],并没有缺少这个虚空,这表示非彼方把那个虚空带到这里来,是很明显的。[则非彼方]虚空[来明矣]。意思就是你那边也没有减少你家的虚空,讲堂也没有增加虚空。你这个六道轮回怎么转,怎么投胎,变成畜生、三途,乃至于天、人、阿修罗,这个识性、藏性都没有任何的增减,只是业在转来转去而已。

[昔报恩慧明上座,有新到僧],有新到的出家众,[问曰:近离何处来?]近离何处来就是:离此地有多远来?是从何处而来?[僧曰:都城。]也就是人住的比较多的都城,我从人住的比较多的地方,就是都城来。这个慧明上座就说了,[明曰:上座]就是尊称他了,说:你啊![离]就是离开,离开人多的[都城到此山],到我这个人少的山上来。[则都城欠上座],你那个地方就缺了一位上座了。[此山]就是这里人少的本山,[剩上座],剩就是多出来一个上座了。现在问你:[剩则心外有法],如果有多出来,则心外有法;因为心性本来无一法可得。如果[欠则心法不周],不周加一个[圆]就更清楚,如果有欠缺,那么,这个心法就不周圆了。多就是心外有法;少则心法不周圆。[说得道理即住],你能说得上、接得上,我就让你住。[不会即去]。如果不能领会这一句话,我现在所讲的:[即去]就应当离开,意思就是:还不够资格来挂单。在座诸位,你碰到慧明上座,你别想挂单,住旅社会比较快!到那边,他问你二句,你一句也答不出来,你只能说:我再回去问我师父一下!这样就来不及了啦!那你就知道以前开悟人的心境,一问没有见性,他就是没办法,没有办法![僧无语],没见性,[与此同旨]。有的人讲:师父,这个如果您碰到,您怎么回答?才不告诉你呢,告诉你,你会乱学,还装懂,装见性,是不是啊?这个是秘密。

[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

如果虚空是在这个地方入,那么,我们开了这个孔,因为频伽鸟这个形状的瓶子有二孔,那么,开孔把瓶子的虚空倒出来,应见空出,应该可以看到虚空跑出来。

[若谓空非彼方来],当然[定从此方入,若从此方入者,则开孔例瓶时,应先见前空从瓶中而出,前既不出,知此空非此方入矣!喻无漏识,若到佛果,始入无漏身上],则破我法二执,[则破二执,转无漏时,应先见有漏识出]才对啊![有漏既无出,无漏亦不入]。就是在凡夫的有漏,并没有减少,在无漏的圣者也没有增加,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祗因二执有无],就是因为你的我执跟法执有没有。所以,修学佛道的人,从日常当中一直放下,对这个四大缘起的色身不再那么执着,对这个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所建立的法的名相不再那么执着;或者是对自己所拥有的法,学了很多的佛法的知识领域也不执着,也不起骄傲的心,诸位,我说这个人就是真正迈向佛道的人。

迈向佛道的人,无生、无喜、无诤、无计较、无比较、无来无去、无我、无人、无生、无相、无念、无住、无觉、无受、无一切法,就是一直往佛道前进的人;往佛道前进的人,了解没有一法。诸位!六祖讲: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当求生何处?这一句话,答案尽在此中,这个不见性,就根本不晓得六祖在讲些什么?为什么这样问?六祖讲:假使东方人念佛,你还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可以求生,求生西方,你既然立定一个东方跟西方,求生西方,当然就是东方人念的嘛!假使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那么,六祖问:西方人念佛求生何处?他已经在西方了,那个西方人你叫他念佛求生哪里呢?六祖这一句话什么意思?东方不作东方解;西方不作西方解,东方是心性里面的东方,莫固定;西方莫作西方解,莫定位叫做西方。东方表阳光,西方表歇即是菩提,完全是心性回归当下这一念的。

师父为什么告诉你说:你的一辈子三本书一定要看,第一本就是《金刚经》,这是佛说的,不管你修哪个宗派,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思想,你不开是绝对不行的。师父已经讲过了八片的VCD,或者DVD。第二本叫做《六祖坛经》,为什么《六祖坛经》一定要看,非看不行?这是见性大法,六祖号称东方如来,见性大法,你没有办法去看那么多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六祖坛经》你就非看不行,因为那是见性大法,见性大法才能了悟佛的心性是什么。诸位,佛的心,没有办法体悟、了悟,你不要讲修行,你根本没有办法修行!

有一个居士来,我问他:你哪来?他说:我北部来。我说:你怎么修?他说:我每天念一句佛号、诵一部经典,净土宗的书,我这样叫做专修。我说:我现在请问你,你念佛、诵经的时候有没有打妄想?他说:有。这十五年有没有生过气?他说:还是有。我说:诵经的时候有没有诵到一半,想到不愉快的事情,妄想牵制你的正念?他说:还是有。这十五年里面,你会不会看到某一个人很不顺,听到某一句话很不愉快,而内心不高兴,十五年都如如不动?他说:没办法!我说:你这个不叫专修,叫做夹杂烦恼而修。什么叫做专修?不起妄念叫做专,你这个叫做夹杂烦恼而修,夹杂烦恼诵少部经典也不能称为专;不起妄念,一部经典都不必念这个叫做专,专注在心性里面,这不是专吗?不是经典诵少一点叫做专,是没有妄念叫做专,弄清楚啊!佛法是心法。

如果说我借重一句佛号、一部经典,摄受我的心,这个叫做[专注],那么,这个是对的,我专注,这[专注]而已喔,这不叫做专修,修要与心性相应的。我专注、我少诵,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我[专注],这个名词讲得通;但是,讲[专修],这个名词讲不通,你有烦恼,能称专修吗?所以,就算我们修净土法门,也应当了悟心性,念佛念得从心性出,没有烦恼;我们诵《弥陀经》、诵《无量寿经》、诵净土五经,诵经诵得很有智慧;从智慧心性流露出来的诵经,不着语言、文字相,如是诵经,这可真是专修,因为没有妄想。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因果名异,实非识有出入也]。所以我们就了解,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求生何处?六祖在告诉你什么?东方本空,西方本空,回归当下,才是真正了解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下、上的人。[昔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古人瓶中养一鹅,日渐长大,出瓶不得。今者不得毁瓶,不得损鹅,作么生出得!泉召大夫!陆便应诺。泉曰:‘出也。’陆从此开解。二就喻详辨竟]。我们解释一遍,昔有一个叫做陆亘xuan的大夫,说:昔际亘大夫问南泉禅师,说古人瓶中,这个瓶子就是业识,养了一只鹅,这只鹅就是六根对六尘贪染的欲望没有止境,一直执着、贪染;[日渐长大],在旁边写:我执、法执不断,日渐长大,看什么执着什么,愈来愈强,叫做日渐长大。所以,我们从小的执着小;到了年轻的时候,执着愈大,到了年纪大了不学佛就冥顽不灵,就像石头一样。学佛要趁年轻!所以,如果你有因缘要度你的儿子、度你的女儿来听经闻法。为什么?从小他就要培养善根,今天来听一个例子也好,听一句法也好,这个八识田中的金刚种子种下去,这个小朋友慢慢长大以后,他会感谢妈妈,有一天他会感谢爸爸带我来听经闻法。因为我们成长当中,他就会知道,所有的疗伤止痛必须借重佛教的智慧,他就不会走极端。像世间人动不动就跑去自杀;动不动就泼汽油;动不动就杀人、砍人,他就会比较有理性。所以,这个学佛,就会过一辈子快乐幸福的日子。

日渐长大,这个我执、法执,如果不学佛他就会这样子,一直长大。出瓶不得,摆脱不了业识叫做出瓶不得,摆脱不了业识。今者不得毁瓶,现在也没办法毁掉业识,也不得损鹅,因为一个人一定有六根、五根身,还有外面的六尘,他一定的啊!对不对?不得损鹅,也不可以把这个鹅杀死,一个人怎么可以把这个人杀死呢?作么生得出,意思就是说:要如何让这一只鹅出来?这一只鹅其实总归到最后,它就是业识,就是执着。好!南泉禅师毕竟是个大悟的禅师,这个简单![泉]就是南泉禅师,就叫了一声说:陆亘!泉召,[召]就是叫一声,南泉禅师就叫一声:陆亘!陆亘陆大夫就回答:啊!便应诺,这什么意思?应诺就是当下无分别心的回答,这一念就是,不假思索、不假分别的第一念,就是自性心,这个就是!意思就是说:学佛人应当于第一念回归心性,再下去就变成意识了。第二念就愈来愈执着,愈想他就愈气,愈想就愈气,人就是这样子。而且这第一念的瞬间其实就是本性;但是,问题来了,这一念的现前的安祥的时间太短了,回来的时候,他就会愈想愈气,晚上睡不着。

我们那个第一念的保任的时间,在禅宗里面:保任的时间,极短!因为我们接下来那个执着、分别、不满、批判,就一直接着、接踵而来,因为众生他没有心性的功夫。所以,南泉禅师召这个陆亘,陆亘回答:啊,这一念无分别的回答,就是本来面目,出也,出也,就用这一念,用这一念无执着、无分别心,现前当下这一念,就是本来面目,你就出,业识拘束不得你,南泉禅师就:出也,出也!这一只鹅跑出来了。那我们现在啊,那一只鹅怎么会跑得出来?那一只根本就是呆头鹅,叫了老半天,他也不晓得在叫什么!是不是?叫那个呆头鹅:往这边这边!他往里面愈来愈钻,钻牛角尖,众生就是:你叫他不要去想,他就愈想就愈钻牛角尖,这个就是众生相,钻到自己得忧郁症;或者是恨别人,恨到自己得忧郁症,很痛苦!所以,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愚痴!所以,停留在那种我执、法执的观念里面太强,而且那个观念胜过理性。譬如说这个人给你坏印象,他有一天他要来你面前忏悔了,他到你面前来,不管他怎么真的忏悔、假的忏悔,他给你这十年来的印象已经很不好的时候,再到你面前来,真心要向你忏悔,你的内心还是不舒服;真不想看到这种人!

人的这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已经取代了我们的本性。所以,众生生命是一种观念,这个观念转不过来,就会死得很惨,因为停留在过去的时空、意识型态里面。可是,圣人他不是这样,圣人他悟道,用解脱的心生活,用大自在的心、用慈悲的心生活,他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他绝对不会回想过去,也不会卡在某一种观念,一直挣脱不出来;也没有现在,现在六根、六尘本来是幻;也无所谓的未来,所以,他完全唯是一个真心在生活,真心就是绝对。百千万人赞叹他,他如如不动;百千万人毁谤他,他也不会受到影响;这个人对他有仇,他看到他(仇人),他也能放得下;这个人对他有恩,那一定会报。所以,生命是一种观念,超越就在现前当下这一念当中,会用功跟不会用功就会差很多!所以,来听《楞严经》的人,一定会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同时在你的生命当中,得到了真正的体悟佛的心,你会过着永远幸福跟快乐的安祥的日子。诸位!一个人拥有智慧,他的安祥日子有多么的快活?

举一个例子,今天如果二个人,一个学佛很深,一个没有学佛,到山上里面去拜访老朋友,假设说,到老朋友那个地方设备很简陋,在座诸位!这个学佛的人,一到晚上,打地铺随便一铺,他就能够睡得着,因为他无所求。他知道缘起如幻的,只是借这个色身歇一下,明天就要走了,毕竟来老朋友这个地方。这个没有学佛的人,学佛不深的、享受习惯的人待不下来,他就会反弹了;哇!这个什么都没有,地上连一个最基本的水泥地都没有!这个棉被很臭,厕所是钉二个板子,还会有弹性,万一掉下去怎么办?每天他会为这个食衣住行烦恼,来参访朋友的心,没有办法拿出诚恳的心,他住不下来的!所以,佛陀在经典里面讲,说知足者,有的人有智慧,知足的人,就是虽然打地铺卧在地上,就像处在天堂一样的快乐;如果没有智慧,不懂得知足的人,就算你跑到天堂去,也不称遂、也不称意,你也不会满意!所以,快乐跟幸福要建立在智慧,要建立在真正的知足,这是一个关键。所以,为什么大家要来学佛呢?像台湾,师父到二、三十所大学去演讲,以前我们去大学上课的时候人很多,像台大上课,或者清华大学上课,这学生很多,像逢甲大学的话,一讲课就二、三百个人。现在我们很麻烦,为什么?网络也发达、科技也发达,所以,现在如果到大学去上课的话,学生比较少,要办起佛学社来会很辛苦!为什么?现在外面的诱惑力太强,佛法这种枯燥无味的,没有人要;不过知识份子研究佛法的还是有。

知识份子发现世间的种种生活,没有办法解决内心里面的郁闷跟烦恼,所以,现在为什么忧郁症的人最多,得病的人多,生活颠倒!白天睡觉,晚上睡不着,接触阳光的时间太短,没有;接触阴暗的时间很长,这一定的,人如果没有走向阳光,他的内心里面忧郁的机会会很大!作息颠倒,电视节目做整天的,睡不着,开始一直看电视,白天阳光起来了,不跟着起来。我告诉你:古时候的人,没听说过忧郁症这个名词,为什么?种田,三、四点就要起来啊,要走一大段路,去田里灌溉,以前的人交通不方便,硬是走路,走路就健身,没钱穿鞋子就打赤脚,打赤脚刺激那个穴道。古时候的人活到八、九十岁比比皆是,空气好,没有烦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生活跟着太阳走。现在颠倒了,现在的人跟着月亮走,跟着月亮走是阴啊,跟着太阳走是阳啊;跟着月亮走就病,不相信你试试看。

譬如说你上夜班的,从晚上八点上到明天早上八点,晚上都不睡觉。你白天开始睡觉,像上这样的班的,我告诉你:这种生命是撑不久的,得忧郁症的机会是90%,他跟着月亮走啊!我们一定要很清楚,所以,现在不得忧郁症的人很难,非常难,生活颠倒,物质的世界丰盛了!学佛也很难,我就觉得说:你们真不简单!端午节还来上课,还真难得!现在年轻人你看看,哪几个年轻人要来坐在这个地方啊?煮绿豆汤给他喝,他都不要来!真的!现在学佛太难了,又枯燥无味。

譬如说现在人的嘴巴很刁,学佛的佛弟子也是,来这里听到法师开示了,假设说了,我们到别的地方听听,如果法师上台,讲了二、三个钟头,听不出所以然,他就:哼!这个在家自己看网络多好,真的!现在的佛弟子水平愈来愈高,所以,我常常勉励这些出家众,你千万不要一天整天只有做佛事,你的水平很快就被在家居士赶上去了!为什么?在家居士没有做佛事,他闲着没事就一直看经典、看DVD、看佛教节目,结果他的水平愈来愈高;出家众每天忙于佛事,每天念经,经教不通,心性没有悟明,所以,就变成有时候产生这样子落差,变成在家居士愈来愈强。而法师忙于佛事,就愈来愈不够强,经教不通,心性不明。所以,我们出家众要自我勉励。底下,南泉禅师召,陆便应诺,泉曰:[出也],陆从此开解。从此以后,哇!原来现前当下这一念,才是我们的真心。

[午三 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应当了解,识阴这个生灭法是虚妄的,也不能说是因缘法;也不能说是无因而生,非自然性,就是非无因而生,自然就是无因。

[是虚空,非从彼来此入之故,自当即喻知法,了知识阴,相妄性真。上一句相妄,下二句性真。既知相妄,不捐修证之功],[不捐]就是不舍弃、不放弃;[修证]就是观照之功。[可有转识之日];虽然佛法本来就是无为,有为法当体即空,就是无为,无所修;但是,如果你嘴巴讲,佛法本来就无可修啊!那很糟糕了,无修是本来面目,你不修就很糟糕,你没有机会转、转识成智了。所以,为什么叫做不捐修证之功呢?意思就是:还是要微密观照,对初学佛法的人,还没有到达佛地,就是要转识成智。

[既知性真,可起圆通之行],所以,全性即修,全修在性,行就是修行,即知道我们的性真,所以,记得!一定要起圆通之性,用本性修行就是圆通之修,虽修,无有能修所修;虽无有能修所修,处处是修,可起圆通之性。因此只有见性的人,才能了悟诸佛菩萨的心,叫做圆通法门。[而入平等之门;因缘]、二乘人的因缘,外道的[自然,皆成戏论,故俱非之。总明五阴虚妄,本无实体],我们这个色受想行识,为什么虚妄、本无实体?父母亲没有生我们的时候,我们到底在哪里?你有没有想到,爸爸、妈妈没有生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不是小孩子的时候,还没有出生,我们到底在哪里啊?就算我们出生了,好好的分析色受想行识,本无实体可得。如果你观想一下,把一个人用盆子端起来的话,这是头发,这是手足,这是心脏,这一盘是肝脏、胃肠,好!把人用小小的盘子分开来,大肠、小肠、血液,一个人二十个小盘装起来。把这二十个小盘凑起来,就变成一个人;把这个人分开来,就变成二十个小盘子,每一盘装一点点,这个变成人。你有没有想想看,什么叫做五阴虚妄,本无实体可得?

[其体即藏性],但是,如果你体悟到,没有实体就是空,体就是不可得,当你体悟到本空,就了悟了藏性。噢!法法本空,法法皆是藏性,永恒就显现出来。所以,生命在找什么?在找永恒的慧命,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在寻找永恒的觉性和法身慧命,这个就很有意义!一个人如果见性,他的生命就化作佛的心,他的生命就完全有意义,因为他活着,处处都是觉悟,处处都可以施舍,平等的心施舍佛法,因为他的生命转变成最大的意义,就像佛。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见性,他的生命就会化作没有任何的意义,吃饱饭、穿衣睡觉、打扮漂亮,衣服找好穿的名牌,再来就找朋友聊聊天,看看棒球,看电视,电视没看完就给电视看,因为他睡着了,电视一直演,他睡着了。众生的生活就差不多都是这样子过一辈子。

[若以微密观照,照见五蕴皆空,则破五阴,而超五浊,自可顿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与观音把手共行]。所以,古时候禅宗里面讲:与其求观音,不如自己当观音;与其求观音菩萨,不如求自己。这一句是勉励的话,意思是说外面的观音菩萨是增上缘,固然很好,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性是亲因缘。[故下阿难请示修门,如来第一义中,即教以澄浊就清,入涅槃义]。澄浊就清就是我们一下子修行,这个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色、受、想、行、识配合五浊,慢慢学佛以后,哇!心就清了,内心里面的阳光就出来了。入涅槃义,涅者不生,槃者不灭。

[然一切众生,名为五蕴众生,故以澄浊,为先务焉]。什么叫做澄浊?这个[浊]就是五阴产生的烦恼,五阴、五根对五尘所产生的欲望,不但身体色受想行识混浊,外面的财色名食睡也让你混浊,所以,澄浊为先务焉。底下师父公告你,你只要遵守下面师父所讲的,你一辈子都会快乐,一辈子!一、把生命单纯化,把五欲六尘淡泊化,如果不能远离,记得淡泊。你只要平实、平淡、平凡,你只要记住一个[淡]字,吃饭的时候,味道不要太浓、太重,淡就健康。记得!朋友之间稍微淡一点,不要太近,朋友之中,永远会互相护持你,淡一点。你饮食再淡一点,不要太辣、不要太咸,淡一点。你的卧室淡一点,不要用那一个床铺几十万的,那晚上怎么睡得着?棉被用那个很贵很贵的,要记得!能用、能睡得着就行了;房间不要睡太大,房间太大,阳气出去回不来。所以,古时候,皇帝睡的这个房间是很小的,不是很大的;很大,这个热气出来回不来!我们了解,什么事情如果把这个[淡]字摆在前头的话,朋友淡一点,饮食淡一点,什么事情都很淡,对身体好、对身心好,五欲六尘淡泊一点;饮食淡味一点;朋友不要太腻在一起,要不然就会起冲突,就开始了,要淡一点,互相尊重。这个[淡]字蕴藏着一切的真理,快乐就来,把复杂的简单化,生命就会快乐。

再来,很重要的,讲话不要有杀伤力,讲话不能有攻击性,切记这一点!为什么?你伤害他,他有一天一定就会伤害你;你有攻击性,他有一天就会攻击你,他就一定会反作用的。我们念过物理学的都知道,譬如说你用手拍桌子,你手会自己很痛!所以,我们自己伤害到别人,不知道要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因此生命它是一种艺术,是很重要的,因此你讲话沼,不要有攻击性、杀伤力,平常淡泊五欲六尘,这个快乐它就降临。幸福其实很简单,只是因为我们把它弄得很复杂!

[又一念中,皆具五阴,一念执着,执则成碍,便是色阴;觉知苦、乐,领纳在心,便是受阴;缘虑此境,于中想像,即是想阴;刹那变灭,不得停住,即是行阴;历历不昧,了了分明,即是识阴]。诸位!我们就是在这个五阴当中一直重复打转。[据此则五阴举体即是一念,一念举体即是五阴,若能观无念者,便是破阴下手工夫也。又奢摩他,微密观照]。后面这四行你认真看,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通,下面这四行贯通,修行无往不利![照此五阴一一相妄:色阴如影像];影像就是不实在。[受阴如阳焰];春天照出来的阳光,产生海市蜃楼;[想阴如梦境];梦境是不实在的。[行阴如电光];刹那闪电,刹那生刹那灭,比喻行阴。[识阴如幻事]。为什么?识是本性的影子,所以,识就是摄取外面的影像,还误认为有一种实体,这个就是识,识就是阴影,分别心、执着心,就是多余出来的生命的负担。其实,识阴如幻事,意思就是:执着心如幻,分别心如幻,颠倒的心还是如幻。[不执实有,则本有如来藏性,不被五阴之所盖覆,自可亲见首楞严定体,不生不灭之妙真如性矣。初会五阴即藏性竟]。

在座诸位,学佛跟不学佛,我随便举几个例子,你就不一样,有一个先生,他每天都一定要吃鱼,老婆如果一天没有煎鱼就掀桌子,后来学了佛法起惭愧心。我就告诉他:你掀桌子所付出去的营养代价,比吃那一只鱼的营养还多!你吃那一只鱼的营养,还不够你掀桌子、椅子的营养的能量!他说:唉呀,以前就没有学佛啊,就卡在那个观念。他老婆一天没有煮鱼、肉啊,活不下去了,现在真的好啊!他老婆感谢师父感谢得不得了,感谢之情溢于言表,非常感恩。每天看他老公的脸就吓坏了,为什么?没有鱼肉,他就翻脸了,每天三餐就像上战场一样。她说:他没有死,我会先死!就为了那三餐,现在很好了,这个生命、整个家庭全部改变了!

有一个小姐,她男朋友住在美国,节庆到了,那一张卡片没有寄到,不晓得是邮差寄丢了,还是男朋友在美国太忙,或者是她美国那个男朋友有出什么状况,都不知道,今年没有收到贺年卡、圣诞卡都没有。那个小姐心情很不舒服,每天就开始一直妄想,想想看:他是不是旁边有女人,为什么不重视我,非常不愉快,就是为了那一张卡片。寝食难安,吃不下、睡不着,简直就像要她命一样的!经过很长时间她来听师父讲经,听了师父的开示,我就告诉她:这一张贺年卡,想清楚喔,它是一张白纸,你把它用搅碎机搅碎以后,没有了!她说:不是,我要的不是这一张啊,是他的心啊!我说:他的心在哪里?在里面还是在外面?他变心你有办法改变他吗?她说没有办法,她很难过,慢慢听师父开示,生灭无常,这个如梦幻泡影的世间,慢慢慢慢,后来就解脱了。到第二年我又碰到她,说:妹妹啊!你这一张卡片有没有寄来啊?她说:法没有来去啊!哇!境界那么高!来无来相,去无去相,一切法不可得相;她背师父的名词,那一张是幻!喔!妹妹你好厉害,我知道你是背的,不过背得我听起来很舒服!你看,就一个观念改变过来,不需要那一张了。所以,生命它是一种观念,只要能够转变过来就解脱了。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文卷第二终]

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到这里一个段落,现在我们看《楞严经义贯》。有的人就问师父说:师父,你这个《义贯》只是把它念一遍,简单解释一遍,我们看课本不就行了吗?我说:不一定,有时候有更进一步的领域也说不定,只有好处没坏处。再来,你们现起有课本看起来容易,我们将来制造出VCD、DVD,散播到全世界的各个华人的手中,也许他们手中并没有《楞严经》这个资料,至少他们还有字幕可以看。为了利益更多更多的众生,我们还是要把《楞严经义贯》,就简单的浏览一遍。

有一个年轻人告诉我说:师父,那个《楞严经》很深啊!都看不懂啊!我说:为什么?他里面都是[言文言],我说:难怪你看不懂,你这一句话都讲错了!我读书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统统背过,没听过[言文言],你现在是在讲什么?反正他年轻人,可见这个文学的程度真的是很差,糟糕!现在年轻人,古文都看不懂,只会打电动玩具。

一切法本如来藏,经文,[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要会归一真。

[注释]:[一切浮尘]:一切虚浮无根不实之尘境。为什么?它一定会败坏。如果我没有学佛,我自己猜测,如果没有出家当法师,我可能会是电视台综艺节目里面的主持人,不骗你,真的。我对这个很有一套的;有时候我看那个节目的综艺主持人,我看那个脑筋不会比我好,反应也不会比我快,真的!要不然要做什么呢?[幻妄称相]:[称],权称,假名。但有幻化虚妄权称其相而已,而实非有相。

义贯,佛言:[阿难,汝]今[犹未明]了[一切]虚[浮]无根不实之[尘]境,为什么不实?因为它一定会败坏,你所执着的五欲六尘,一定会败坏![诸]如[幻]如[化]之[相],皆实[当]真心本性[处出生,随]即于本心[处]而[灭尽],一切生灭不离自心自性,唯自心现量,此外更无一法可得。是故一切生灭,但有[幻]化虚[妄]权[称]为其[相]而已,故其相乃属假名;然其相虽妄,而[其性]实乃[真为]本[妙觉明]之[体],全体皆真。非但浮尘其体是真,[如是乃至]一切众生之当体[五阴、六入],甚至[从十二处,至十八界]一切有为法,皆于[因缘和合]之时,则[虚妄]而现[有生]起之相,而实无生;缘生就是无生。若[因缘别离]之时,则[虚妄]假[名]为[灭],而实无灭。本不生,当然就无灭。一切众生[殊不能知]世间一切[生灭]与[去来],皆[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遍[圆]满之[妙真如性];于此本[性真常]之[中]若[求于](就是想要找)[去、来、迷、悟、生、死]之相,皆[了无所得],如虚空华。

诠论:这一段是总结论。在此如来明示根、尘、识、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法界一切全体皆真,为什么?因为完全是用心性,真就是涅槃,涅槃的妙心就是真心,我们用的就是妄心,学佛就是要找到真心,用那个真心过日子。更无虚妄,故是一真法界。一真就是绝对,进入了绝对空,绝对的法界。什么是佛,拥有绝对的智慧、绝对的平等、绝对的自在。其中若有因缘妄相,须知其相虽妄,其性乃真,故无少法可舍,亦无少法可得。如是乃至一切去、来、迷、悟、生、死、涅槃,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随缘幻化。若了于此,即能悟得三世如来密因,如来密因就是不生不灭藏性。而随法界性,起菩萨万行,速即证入首楞严三昧,作大佛事,究竟坚固。

又,此段虽为一切上文之总结,然亦是总起一切下文,因此是上下文之枢纽。从此以下,为佛广明分别详释为何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为[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因为这才是本经最甚深、最枢要的宗旨,也就是接下来两上月的课程,诸位!是开悟见性的关键。也就是[如来密因]之所以为如来密因之所由。举要言之,本经之学者,能不能悟了,就看对在以下这一大段经文,是否能够悟入。(当然,若最上根器人,可能于此总论,即已契入。)根器利的人,即已经契入了,

第一节 五阴本如来藏性

经文,[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注释:[五阴]:[阴],覆盖之义。会覆盖我们的本性、真性。因为色、受、想、行、识能覆盖真性,故称之为阴。又,[阴]为积聚之义,因为这五法可积聚有为之法。这个[阴]要改成[蕴],[蕴]才是积聚义,《阿含经》的[蕴],这[阴]是上面,[蕴]才是积聚义。[如来藏]:[如],为不变、不动之义,指真心不变之体。[来],为真心随缘之用。故[如来]二字,即真心之体与用:其体不变,而能起恒沙妙用,是即如来。

[藏]之义有三:一、宝藏。一切众皆具如是真心,而此真心具足一切如来性德,故是如来性德之宝藏。二、藏者,密也,以此真性甚深不可思议,凡愚不可了知,故有如秘密一般暗藏起来,唯有契入如来真智者,方能得其宝钥而开启、明见之,故名此真性为[藏]。三、此真性亦是三德秘藏之义。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以具如是如来秘密三德,故称为[藏]。[妙真如性]:[妙],即不可思议之义,以此真性一体而具足万用,万用而不离一体;又此体虽具万用,然其本体则恒常不变,不生不灭,故称[妙]。[真]者不虚、不妄。[如]者不变、不动、不坏。

义贯,本节从略。

诠论:本经真正是最无上、第一义谛了义之经。因为五蕴在权教大乘及小乘中,皆是污染、败坏的。你看小乘就是:不净观,这个色身不清净;苦观,这色身从头到尾都苦。二乘人讲:这个色身、五蕴身,是污染的、败坏的,为万苦之源、轮回之本。然而那是因为众生智慧未开,贪染太甚,如来为调伏其心,令离贪染及缘于五蕴而起的一切凡夫、外道恶见、邪见,故说此对治、苦切之调伏法,令得远离。

譬如人生病,发高烧,不管如何,第一须先退烧;要先退烧,不退不行,要不然头壳烧坏了!烧退之后,再讲调养等令体力、精神恢复之法。没有退烧,继续烧,四十度、四十一度,完了,精神异常,这后半辈子就麻烦了!五蕴亦如是,为众生病中之大热恼,身苦,心也苦。诸位!没有学佛的人,哪一个人不苦?我们那个同学的妈妈,住在新竹,她一辈子的感受就是苦,她每次都说:我不要做人,我宁可去做一条狗,我宁可去做一只猫!活到那一种程度,苦到实在不晓得怎么来形容!所以,如来称之为[五阴炽盛苦],此病为急病,须先对治;治好了五蕴热恼,身心清凉之后,才谈得上调理及增长之法。

是故本经为根熟众生,于五阴热恼清凉之后,所修习之无上法;令得返照五阴本来不垢不净,为如来藏之妙真如性;是故了此理者,即不复如愚夫于此五蕴身心上贪着、或于色身上虚用功夫,而美名之曰[藉假修真]。诸位,不能离相,统统不能讲叫做修行,离相才是真修行人。

如道家者流,或某些密法之末流。也不会如二乘之憎此身污染可厌,急急欲舍之而去。根熟的众生,了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不须贪爱、亦用不着憎恶;出生就是这样子了,诸位!好好的活下来,勉励大家:人生要不虚此行,我们知道人生总归难免一死;但是,要死得有尊严,死得要有意义,生命,记得!要不虚此行,就是要活得非常有价值和意义,不要白白的来到人世间转世投胎来,而不懂得学佛,白白的过了一生。坐在那边也不晓得要做什么,发呆,真的呢!有一次电视问一个影星、歌星,访问,他说:你现在拍不拍戏了?他说:我不拍戏了。记者问说:不拍戏你平常做什么?他说:我平常就去窗外看看远处的星星,再来闲着没事就发发呆,再来,偶尔就看看电视。记者问:那再来你要做什么?他说:我不知道要做什么。我在电视上看到记者访问这个影星,退休的影星,我觉得他讲出一切没有学佛的人,百态里面的极终就是这样,心中无佛,不知道要学佛。退休或者是下岗以后,不知道要做什么,看星星,晚上睡不着,结果就什么?数羊。一只羊、二只羊,结果旁边的人都睡不着,就问他:你家那只羊死了没?你不睡我们要睡!没办法那羊都不死,整得旁边的人都睡不着,没有一个睡得着。有一次大家给他放安眠药,他晚上睡觉前都会喝少许的水,就放安眠药,他就一下喝下去,旁边的人就讲一句:搞定了,今天羊死了!真的睡着了!所以,住在宿舍里面,什么怪事都会有,数到隔壁睡不着。

底下,如是远离一切愚夫二边之法,契入中道圣旨,如实知见五阴全体皆真,无有一法可取、无有一法可舍;如是了知,更依大佛顶总持门精修,长养圣胎,故能究竟转染为净,转凡成圣,而得五阴为全身舍利、金刚不坏之体。三世诸佛菩萨皆依如是妙因而修行、证悟,故称为[如来密因、诸菩萨万行]。行者如是知见此密因,修如是行,亦得速证得大佛顶本尊三昧,契入如来藏性,圆满法身。

1.色阴本如来藏性

经文,[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回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注释:[譬如有人]:比喻一念未动、本心清净之人。[以清净目]:无妄之目。[观晴明空]:湛寂之空,喻真理。[唯一晴虚,回无所有]:本自清净,纤尘不立;比喻如如理中无有十法界、依正可得。相才论十法界;性就是一真,记住!相论十法界,性唯是一真。[其人无故]:没来由的。以无缘无故,故称[无明心动]。[瞪以发劳]:[劳],病也。眼睛瞪直了,久了以后,眼睛劳累而眼花,此现象称为眼之[劳相]。[别见狂华]:[别],另外。[复有一切狂乱非相]:[非相],非实之相,妄相。此指内外四大生灭、老病死等粗相。

义贯,佛言:[阿难,譬如有人],一念未动之时,[以清净]无妄之[目,观晴明]湛寂之虚[空],则见[唯一晴]明[虚]空,此外[回无所有],纤尘不立(无有十法界依正染净凡圣可得。)[其人]忽然无缘[无故]而[不动目睛,瞪]直眼睛[以发]生因过度[劳]累所产生的错觉现象,[则于]原来一无所有的[虚空]当中[别见]有[狂华]于空起灭,[复有一切狂乱非]实之[相]出现。一切众生[色阴]之获得,[当知亦复如是],纯为自心虚空所生之空华劳相,本无所有,乃无明劳相所生;虽生,亦毕竟无体可得。注意那个[无体可得],为什么叫做无体可得?就是穷究到究竟,你会发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叫做无体可得。[体]就是永恒,这个无体就是:要找到一种永恒的东西,你找不到,这个色身,你找不到永恒的东西;这一栋建筑你找不到永恒的东西,都是钢筋、混凝土、砖块砌成的;山河大地,你要穷其体性,没有永恒体性可得。所以,无体就是没有永恒的意思,你找不到一种永恒的东西、体性,所以,它一定会败坏,喔!原来万法败坏,就在败坏的当下,放下假相,真心就显。所以,你体悟到无体,真体就显现,因为没有东西可以执着。

经文,[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睛空号清明眼?]

我先把它解释一下,贯串起来,原文你才看得来。阿难,是诸狂华不是从虚空而来,这个狂华、空中的华,也绝对不是从眼睛冒出来。如是,阿难!如果这个空中的华是从虚空自己来,即从空来,就应当从虚空而入,如果有出有入,当然就不叫做虚空,虚空是绝对的,虚空并没有出跟入。空如果是非空,就是变成有实体了,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因为它是实体的、实心的,不是空。虚空是以包容,它现在非空当然就是实体,实体没有办法包容,自不容其华相起灭了。如阿难你是实体的,当然你的色身就容不下你阿难的本人了。如果是既从眼睛跑出来,因为眼睛是有能见性,即眼睛出当然就从眼睛入了。意思就是说:眼睛是能见性,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这个华的性质是从能见的眼睛跑出来的,当然就应当有见性的功能。若有见性的功能,去即华空,去的时候就是华空,旋合见眼;去的时候在空中显现这个华,华有能见性,所以,回过头来就会看到你的眼根,这是理所当然的,大家知道眼根是能看嘛!若无见者,变成无情物,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出去会障碍虚空,当然反过来,若无见就是无情物,假设这个空中华是无情物,那么,回来就一定会障碍到你的眼睛。又见华的时候,就表示这个华已经离开了眼睛,那么,目应无翳,眼睛应当没有毛病,眼睛没有毛病,为什么又看到虚空当中的华?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所以说:云何,为什么要到晴空万里叫做清净眼呢?眼睛看不出虚空的华,叫做清净眼呢?

注释:[非从空来,非从目出]:[来]与[出]一样,都是生的意思。[若有出入,即非虚空]:虚空一相,并无内、外之别,所以不能说[从空出、从空入]。否则,若说[从空出],是从空的那一部位出?又若说[从空入]则到底入到哪里去?所以说,若能说[从空出、入],则这个空就不是真的空,而是个有内有外、有畛zhěn域的实体了。[畛域]就是界限。有界限、变成有实体了。[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空若不是真的空,而是个实体,就不再能容纳那些华相于其中起灭了。因为唯有真的空,才能容纳他物,若是实体,即有质碍,就不能再容受他物。[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譬如阿难的身体是个实体,不是虚空,因此就不能再容纳另一个阿难于其中,是同一个道理的。

[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这空华,就是空中所现的华。因为是从眼睛中出生的,从眼睛冒出来的,而眼是有情物,且其性为能见;此华既然是眼所生者,便应具有眼之属性。就像人,爸爸、妈妈是有情物,当然就生一个宝宝,就是会叫、会跳、会闹,是有感情的,因为是爸爸、妈妈生的。爸爸、妈妈怎么可以生出一朵花、一棵树、无情物?那当然不可能啊!从眼睛生出来的属性,应当就是有见性,而亦应当有能见之功能。[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华空],成为华,而处于虚空中。[旋],回过头来。此华若有能见之性,出去后成为华而处于虚空中,这时此华若回转身(回过头来),应能见到自己的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前面讲是有情,现在讲若华是无情,[翳],障也。此华若无能见之功能,则便是无情物;若是无情物,便会有质碍;既有质碍,则它出了眼睛之后,应成为空中之翳障;而当它再回到眼中来时,也应当会翳障于眼——然而此华,于空时并不碍空,而且也不曾回到眼中而碍眼;是故此华亦非无见之无情物。

[又见华时,目应无翳]:又,当眼睛看到空华的时候,此时华既已从眼中出去了,眼中应不再有翳障才对——眼睛既无翳障,就不应该看到空华!因为空华是翳眼人才能见的,而眼无翳病的人应该是见不到空华的;现在既然说华已从眼中出去了,眼已无翳,而却还能见空华,可见此华并非从眼中出。又,眼既无翳,应该称为清明眼才对,就不能称为翳。[云何睛空号清明眼?]:然而为何只有能看到一片晴空澄明而无空华相的人,才得称为具有清明眼之人呢?

义贯,佛言:[阿难,是诸狂]乱起灭的空[华],究竟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一、此诸狂华[非从]虚[空]中生出[来];二、亦[非从]观者之[目]中[出]生。[如是,阿难]:一、此华[若]是从[空]生出[来者],其生之时[既]是[从空]出[来],当其灭时,[还]应[从空]而[入];然而[若有]处所能令物[出入],即为有内外之实体,[即非]真[虚空],以虚空一相,无有内外之别,故无出、入,(是故若言空华从空出、从空入,不能成立。)又,若物能从虚空出入,虚空即非真空;虚[空若非]真[空]者,即变成实体,如是[自]然[不]能[容其华相]于其中[起灭],这正[如]同[阿难]的身[体]为一实体,故[不]能[容]纳另外一个“阿难”于其中。(因此,虚空若非真空,即是实体,便不能容纳空华于其中起灭;然而现在翳眼人实见华在空中,可见此虚空不是实体,而真是虚空;既然真是虚空,便无内外,物便非从其中出入,因此结论:此华相并不是[从空而出]。)

二、此华相[若]是从观者[目]中[出]生[者],则华生之时[既]是[从目]而[出],则华灭之时亦应[还从目]而[入](回到原处)才对。复[即]以[此华]之[性]而言,因为是[从目出]生之[故],它便是有情之性,故亦应如眼之性一样[当合有]能[见]之性。此华[若有]能[见]之性[者],则当其出[去]之后[既]成为[华]而处于虚[空]当中,当它[旋]转身回头对着观者时候,[合]当能[见]到自己的[眼]!合就是应当。(然而事实不然,此华并不能见自己的眼,可知此华并无能见之性;既无能见之性,可知此华并不是从观者目中而出;故说空华为[从目出],不能成立。)又,[若]此空华并[无]能[见]之性[者],则此华乃属无情物;若是无情物,当它[出]去之后,[既]可障[翳]于[空],则当其[旋]归之时,亦[当]会[翳]障于[眼],令不能见其他物,(而事实不然,故此空华[非从目出])。[又]当眼睛[见]到空[华]之[时],因此华已从目而出,此时[目]中[应无]复[翳]障;眼若无翳,应称为清净眼才对,则[云何]唯有观见[睛空]而不见空华相的人才[号]为[清明眼]呢?(如今既然看见空华,却说眼中无翳,这是不能成立的;空中有华,眼睛就是一定有毛病。可以知道,看见空华的人,即是眼中有翳病才会看见空华;眼中既有翳,有眼病,即知华未曾从眼出,故说[华从目出],是不能成立的。)意思就是:眼不能出华的;虚空也不会产生空中华。

刚刚我们讲说要看三本经,第一本就是要看《金刚经》、第二本就看《六祖 坛经》、第三本就看《圆觉经》。《金刚经》是般若,《六祖坛经》是见性,《圆觉经》是圆满的觉性,这三本经加上密咒,就等同我们这一部《楞严经》。《楞严经》因为有相当的深度,给有兴趣的人研究研究,但是,真正契入的还没有几个,这个有相当的难度。师父在这里解释了老半天,都不一定有办法听得来,何况回去自己看!是不是?难免的啦!同学们,各位小朋友,好好的专心,慢慢的一步一步来,很多东西不能急,我们也是修学佛道三十多年。你看看,以世间的学历来讲,师父读多少书?这当然是题外话啦,以世间的头脑来讲,我们这个脑筋算是顶尖的头脑,花三十多年,才有这样一点小小的心得,你想想看,佛法哪有办法一蹴即成?所以,诸位!不要灰心,不要憺志,应当要坚定自己的菩提心,好好的坚持,一定会有所获得,你总不会失望的。

诠论:在此,世尊是以翳眼来比喻凡夫众生以最初一念无明心动,而转澄明之真见(清净本心),成为阿赖耶识,而有能见之见分(或见精),此[见分]即是此处所说的[翳眼];有毛病的眼睛。这翳眼简单讲就是无始见病,看什么都出状况,我们心不平衡,看什么都不满意,看什么都执着,简单讲就是同分妄见、别业妄见,就是翳眼。以有[能见]之翳眼,故变现[所见]之相分;[相分]即本经所说之[空华相],而空华相以总相而言即代表十界一切自他身、土,以别相而言即代表此处佛欲开示的五阴。

佛在此开示此五阴的空华乱相之来处,为非从空生(非从一相的如如之理中生),亦非从病目中生(亦非真正从阿赖耶之见分中生),以华相实无所生;于翳眼人眼中所见虽现有,其实并无实体,只是翳眼所见之幻化虚妄之相。此意就是说:五阴之相于众生眼中所见虽现有,而实并无实体,这个并无实体就是究竟分析没有永久性、没有永恒性。只是众生无明翳障所见之幻化虚妄之相而已,实本不生。我们这个地球都不是永恒,哪里有实体性?整个星球、地球创办到现在来讲,五、六十亿年,往后的日子里面也会毁灭,绝然不毁灭,人类这个物种也会消失,只要彗星撞地球,人类就玩完了,就结束了!彗星撞地球的那一刹那,就表示什么?跟打麻将一样,叫做重新洗牌,会制造Co2的人类、工业污染、废水的,统统没有!就是满植物还有昆虫有愿;昆虫最希望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就是把人类干掉,因为我们害了它!所以,人类的这个物种是超强的,陆、海、空统统吃光光,什么猛虎、狮子,什么大象,体型再大也无还手之力!人那个头脑那么好,你大象做什么?行动那么慢。

当然这是讲题外话、开玩笑的话,如果人类要让全世界的大象一夕之间统统死,机关枪统统扫死,不用一天,全世界的大象物种就灭种了!人类有这个能力的,体积小的脑筋好!所以,人家就称我笔记型电脑的法师,一点点的电脑里面储存资料就很多了!这个是题外话。彗星撞地球重新洗牌有好处,就是不会再污染了,南极、北极、森林继续再成长。昆虫它破坏的能力有限,物种象金字塔一样,慢慢慢慢的又建立了,人类这个物种bai-bai,玩完了,全世界的物种重新再来。所以,成住坏空是必然性,这个讲到无实体性就是说:我们这个人生、宇宙,它总归就是无常、就是生灭、就是败坏,所以,没有东西可以执着,也没有东西可以留恋,没有的!以前我们小学毕业的时候唱毕业歌最感动:青青校树,萋萋庭草,欣沾化雨如膏~~~~这个歌是日本改过来的,日本的毕业歌。唱的时候很多人在哭,很难过,无常,没有想到小学的时候什么校长奖啊,现在一刹那五十多了,哇!还真是快啊!现在而发苍苍、而视茫茫,皮肤也开始皱皱了,不过,我看你们的皮肤比我还皱,真的!我仔细的观察,我看你们的皮肤好象比我还皱,那些五十几岁的就更惨了!

就是无常!所以,这个世间很快,以前我的妈妈、师妈常常坐在101前面,坐着问侯人家;我妈妈坐在那边有好处,因为人家搬很多书,师妈就一直看他:你不要拿那么多啦!所以,我的妈妈很有功德,因为专门在照顾法宝,拿一本就好了。虽然她不识字,也会顾法宝;现在师妈死了,就换我来顾好了。无常,你看我妈妈,一下子就走了,走了以后,这一卷她的赞颂会,就是告别式做成DVD,还度了很多人啊!师妈这一卷往生的DVD放送了以后,很多人都信佛,对净土很有信心,觉得很感动,说:出家人也非常孝顺啊!就指师父,还非常孝顺,办得挺庄严的,这么庄严,法师那么多。尤其中国大陆,看了都很感动,一直要。

在此,[华相不从空生]的[虚空],除了比喻法界一如之理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即是[虚空]的原义。这是因为印度在传统上,各种外道,乃至有部派小乘,有部派佛教、部派小乘。在推论身心及世界的成坏时,最后都推到微尘;因为分析色法,分析到最后,就快变成虚空了,所以有一个名词称为[邻虚尘];[邻]就是接近,[虚]就是虚空,接近虚空之尘,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很微细了。若将邻虚尘再分析下去,岂不变成虚空?所以他们的结论是:[将色尘一再分析,到最后会变成虚空(回到虚空)。]因此他们便把虚空当成色法的本源,且更进一步而执说:一切[色法]是从虚空中来(从虚空中生);以其生时是从虚空中来,故灭时还是回到虚空中去(如分析色尘成空可知)。一直剖析、一直剖析,佛陀是为了让我们慢慢觉悟,才用析空的。诸位!用析空的,绝对没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要用体空,当体即空,这个是关键。小乘析空是意识心;当体即空是如来藏性,万法都是缘起一合相,没有实体可得,当体即空,就是真心的显现。所以,析空是小乘的意识心,大乘不这么说。

然而须知,虚空即是无,若说色从空生,即有二过:一、[无能生有],亦即[有法]可不从因缘生,诸法可以非因非缘从空而出;如是则石头中为何不生出乳?既然不须因缘而能生的话,石头中应可出乳。二、[无情能生有情],因为虚空是器界、是无情,如何能生出有情之五蕴色身?果如是者,则竹林可生出猪羊,而人也不必再结婚交合而生男育女了。有如是等过,故不应言:[空能生色,色从空生]。这些都是外道浅智者愚妄计执之言。因为外道没有见性,没有佛的境界。交光法师在《楞严经正脉》中,说我国的儒道二家也有类似西域[色从空生]之说,他说:[此方儒道经书不一,而意旨皆谓:虚以生气,气以成形,这个[虚]就是虚空,就是空的意思。是万相固本于一气,而一气乃始于太虚。你看,太虚空,推论到最后就是虚空,突不破了,不知道虚空是妄心显露出来的;佛陀是大悟的人,知道虚空跟色法是对立的,所以,虚空也是色法的推论。虚空是无相的色法喔,在《楞严经》是这样子的,它是真心无明一念所变现出来的,所以,你看到的虚空是透过无明的,也是真心里面变现出来的。若欲入如来智,泛如来无上觉海者,于此等虚妄计着,应速舍离;何以故?分别空华故——空华已是虚妄,本无有实,你再去研判,分别它究竟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岂非妄上加妄?

经文[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注释:[色阴虚妄]:[虚]者,其体本不生;体本无生,为什么?彻底的分析,体性是空,当体就是空,这个世间缘起,没有一法不是空,缘起就是性空。[妄]者,循业幻现,为什么循业幻现?在色法当中,依照各人的业轻重,有的人来到这个缘起的世间,他活得很快乐;有的人在缘起这个世间过得很痛苦;一出生就差不多定位了,定位一半了,在往衙当然也有发展会改变。那天我看一个新闻报导,一个小女孩得病症,从小统统要趴在地上,连站都没有办法,她出生就差不多这样,定位了,医生怎么医都医不好,循业发现。

美国有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学狗叫、学猫跳,不会讲话。她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爸爸、妈妈生了以后就把她丢着,她阿公有智障,算是低能;她的爸爸遗传、妈妈也是这样,结果生了这个女儿不会照顾,就把她丢着,跑狗、猫生活在一起;在台湾来讲五岁的小女孩多聪明了,五岁的小女孩已经反应很快了,这个五岁的女孩不会讲话。一出生,出生在智障的父母亲,阿公没有那么严重,她爸爸、妈妈很严重,不会照顾,丢着,饭就随地抓起来就吃,要不然就开着冰箱,吃蛋糕吃得满嘴。碰到人就是学狗叫,因为她的老师就是狗;她走路不会直立,学猫,她本身不知道她是人,因为她每天就跟狗、跟猫在一起,因为她爸爸、妈妈就丢着,东西放着让你去吃,也不会去照顾。看到人就露出像狗的凶恶的目光,她不知道她是人!你看,看这个可怜吧。就是很可怜!循业幻现,所以,告诉诸位:你也很幸运,生出来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智障,很幸运的碰到佛法,这个也是循着宿世的菩提善根,发现了佛业啊!佛当然无业了,就是比喻说诸位真的很有善根,还肯来坐在这个地方,循这个善业,菩提业。为众生本识中业相及转相二种劳相所现。

义贯,佛言:[是故当知]:一切众生之[色阴],体本[虚]寂,循业[妄]生,所以诸位,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虚妄的世间里面而不知道。[本非]由能造之[因缘]所造,亦[非]无因无缘[自然]而有之[性];意思就是:不能离开缘起。——非有因生,非无因生,乃如来藏妙真如不生灭性,随业缘而幻现之相,相妄性真。

诠论:关于[因缘所生]及[非因缘所生],可以参考《中观论》及《十二门论》。此二论依于第一义而广论因缘。论中言一切法非从因生,非从缘生;若从因生,则因中自有果,因中若已经有果,则[因]不应仍名为[因],当名为[果];是故知因中无果。因中既无果,则不应言[果]从因生;若不能言果从因生,则[法非从因生]。诸位,这个《中论》讲的就是绝对空,因空、缘空、果空,《中论》、《十二门论》讲的就是究竟空。譬如这是种子,他问你:这个如果是苹果的种子,请问你,苹果这个种子有没有看到苹果?没有!没有你为什么说水果是从这个因生?因本身你看不到果啊!好!种子慢慢长大,这个缘,缘是不是果?缘是果,你有没有看到稍微大一点的,像苹果吗?苹果为什么是酸的、是涩的?还不算是苹果。长大了变成苹果。你也不能说苹果不是从缘、从因而生啊;如果苹果不是从因、从缘而生,哪苹果从哪里来?从虚空自己跑出来吗?所以,《中论》、《十二门论》在讲毕竟空的时候,要不坏因、缘、果;可是,你要求其因,因本空;求其缘,缘本空。因找不到果,种子里面,你有看到苹果吗?当然没有,那怎么可以讲苹果是从那个苹果的因跑出来的?是不是?他讲当体即空,这个《中论》讲的。讲因果的观念,一直为佛弟子所依靠的观念,而《中论》里面破除这一些,万法都是绝对的空,任何的一分一秒,都没有实体性。

《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还有《大智度论》,此二论依于第一义而广论因缘。第一义就是究竟空。论中言一切法非从因生、非从缘生;若从因生,则因中自有果,意思因中自己具足有果。因中若已经有果,则[因]不应仍名为[因],当名为[果],是故知因中无果。因中既无果,则不应言[果]从因生;若不能言果从因生,则[法非从因而生]。其次,若[法从缘生],则[缘]中应有果;缘中若有果:则不复仍名为[缘],应名为[果];所以缘中无果。缘中若无果,则不得言[果从缘生];果若不从缘生,则[法非从缘生]。这《中论》讲的彻底。

例如说[酪从乳生],然乳中实无酪;乳中若有酪,不应仍名为乳,应名为酪;是故不应言酪从乳生。为什么要这样推论?告诉你:当下就是空;但是,也不坏缘起法——因、缘、果。就是这个道理。然而亦不应言[果不从因缘生];[果]若不从[因]生,则应随处皆有此果;而事实不然;是故果亦非[不由因生]。如言[酪不由乳生],亦如是:酪若不由乳生,则石头亦应可出酪;是故不应言[果不从因生]。[果不从缘生],亦如是。是故不应言[果不从因生]或[不从缘生]。是故当知,果非从因缘生,非不从因缘生,所以,当体即空,离一切语言,讲因缘生不对,因为因缘当体即空;讲不从因缘生也不对,因为凑合起来就一定要这样子,因、缘、果,次第排列得很好,虚妄和合而现有生。

我们说我们不是爸爸生的,也不是妈妈生的,为什么?单人不能生,可是爸爸、妈妈结合就生我们;生我们还是无生,为什么?五蕴皆空,我们现在其实仍然是空,空的时候,心其实就没有挂碍。所以,禅宗里面讲:一丝不挂、一尘不染,真正修行人,就悟到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有什么好处?度一切苦厄。诸位!一切的痛苦从哪生起来呢?就是不能透视这个五蕴身为虚幻的,所以,着五阴为实有,因此就拼了老命也要追求、也要享受,在追求、享受当中,忘记了这一颗真心。所以,人要学佛其实很困难,为什么?生存本身就很残酷,眼睛一睁开就要钱啊!房租到了房租钱,税金到了,统统到,你怎么可能整天光是学佛、念阿弥陀佛?所以,没有学佛的人就会说:你整天念佛就有饭吃吗?

有一个妈妈不信佛,然后她儿子要去注册了,她就说:去跟你师父讲啦!就是叫她儿子跟我讲,光是念佛就有注册费吗?少骗人啦,还是得去拼啦!讲这样也是很实在,讲这个也是满貼切的,我能理解她的心情。我的意思不是说学佛就不用缴学杂费、注册费,还是要拼啊;不过在劳动当中、在忙碌当中,还有更高一层的生命,就是智慧的生命,我们的意思是这样,学佛当然没有办法摆脱现实的生活。现实本身是很残酷的,你不有办法在这个现实生存,那么,你就被这个社会淘汰。

这几天报导的,他去追女朋友追到美国,回来以后因为中文看不懂,工作找不到,爸爸很有钱,结果发生什么状况不知道,就流浪街头,就偷大卖场、偷人家,美国留学的,找工作找不到,因为中文不会写。中文不懂,找不到工作,你看,就只有三餐就没有办法,还是年轻人!所以,这个现实的社会,实在是很残酷、很残忍的!有两夫妻四个小孩子,爸爸得肝癌死掉了,就租个房子住,一个月六千,还不是很好;结果妈妈因为先生肝病死掉,剩下一个单亲,三个月没有缴房租,怎么样?半夜还刮风下雨,她那个房东赶出去!你没有交房租人家赶你有理啊!你三个月不交房租了;房东确实心也比较硬一点,她带四个孩子没有办法,就到公园旁边、火车站旁边;再来就是看面包店卖不掉的,人家过期的、卖不完的,看能不能伸手要一两块面包,没钱了,房子也没得住,先生也死了,带了四个小孩子,日子怎么过啊?所以,为什么现在的人自杀的那么多?活不下去啊,真的!我常常看这些报导,还好就是说我的妈妈还是很伟大。怎么活啊?很辛苦的。告诉诸位说,这是无常法,而且是很残酷的世间,因为生活就是要钱,没有办法!

有一个学生,讲到这个,佛法就是说这个世间的业力实在是没有办法,你改变不了!有一个女学生十八岁,长得很漂亮,妈妈死了,她跟爸爸相依为命,结果这个爸爸去检查,癌症,动刀,要钱啊,还有房贷,没有办法了,就辍学了。辍学做什么?她长得很好看,陪喝酒、援交。她也不愿意这样啊,十八岁长得那么漂亮;可是家里没有办法。她都瞒着人家,不告诉人家,问钱从哪里来的,就说向人家借的,她也不让人家知道说她在做什么。想想看,这样下去是不对,可是,你要是十八岁,你去哪里赚钱呢?赚钱最多你一个月一万块,她爸爸开刀要花多少钱啊?房贷几百万怎么还?看到这一些报导,我们就体会说一个人有一碗饭吃,没有债务,有一个床铺睡觉,这个已经很知足了,还有佛法听,该是快乐的时刻了,真的!要打开你的心扉,不要老是站在自己忧郁的一面,打开心胸,看看这个世界上比我们不幸的人有多少?比我们不幸的人有多少?所以,讲到这个就是很感伤,回光返照讲起来就是说师父还是满幸运的,碰到一个好的妈妈,就这样一直把我带起来,虽然生活很苦很苦,不过还好,还是熬过来了,到今天。讲这个例子就是让大家要知足快乐。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