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清净法师:朝圣普贤愿海——《普贤行愿品》讲记 受持利益  

受持利益

  经文: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毘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噉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直译:

  善男子,这就是称菩萨摩诃萨的大菩萨许下的十种大愿心,这可是圆满具足的愿心!

  如果一切菩萨,能够以这十大愿为本怀,深入实践这十种大愿,就能够使一切众生善根成熟,使一切众生随顺而入无上正等正觉;他们也就因之而能够圆满地成就具有大海一样深广功德的普贤菩萨行愿海。善男子,你对于这里所说的道理,应该这样来认识。

  设若有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又设若有十方三世的、无边无量的、言说不尽的佛刹国土,其国土有如极细微尘那样多得不可计数,又设若这些善男子善女人能以无尽的充满无边世界的上妙七宝,以及使一切诸天神、人类得大欣喜的无上安乐,来对一切世界的众生大作施舍;又能以无尽的充满这无边世界的上妙七宝,以及使一切诸天神、人类得大欣喜的无上安乐,来对一切世界的诸佛菩萨加以供养,其施舍和供养的时间历经无穷无尽的、如前面所说的佛刹国土和极细微尘数那么不可计量的无边大劫,在此相续不断的无量时间的布施供养之中所得的功德虽然太大太大,但它若与刚才所说的十大愿相比,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怎么说呢?如若有人听说了这十大愿王,这十大愿只要一经过耳朵,则前面所说的大功德尚不及它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以至于不及它的优波尼沙陀分之—。

  或者还有人,心中深怀信仰之心,接受奉持、持诵朗读这十大誓愿,以至于书写其中的那怕一个四句偈语,也就能够立即消除所有的五无间罪业;他在此世界上的一切身心不适和疾病,一切烦恼痛苦,以至于无量无边佛刹和不可计量的极细微尘数的恶业,也都可以得到消除;而一切恶魔的大军、一切违害逼恼众生的夜叉、罗刹,或鸠盘茶,或毗舍怯,或化生的恶鬼部多,所有一切饮人血啖人肉的凶恶鬼神,它们都不能近人跟前为害;不单这样,它们有时还能发心为善,前来亲近守护。

  如若有人经常念诵此十大誓愿,在此世间,他无论走到哪里,—定不会有任何的阻隔妨碍,有如天空中的明月,无出于云翳之上。他会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称诵赞叹;得到—切天神和人类的礼敬;得到世间一切众生的悉心供养。

  像这样的善男子,因为他读诵十大愿,所以能够得当地运用此身体,以此身来修习普贤菩萨的圆满誓愿功德,并在不太远的将来,也像普贤菩萨—样,得以迅速地成就微妙色身,也具有三十二种诸佛才有的大吉瑞相。

  他若生在人天道中,他所生的也一定是富贵人家。他能够破坏—切的恶道恶趣,能够远离一切障碍修行的坏朋友;能够制服一切违害善业的外道异端;能够解脱调伏一切烦恼,有如狮子一样勇猛摧伏群兽;他有资格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

  另一方面,像这样信奉诵持普贤十大愿的人,当他命终之时,在最后的一刹那间,身体中的一切感觉器官分解离散,—切亲戚眷属撒手而去,生时的一切威势立即消失,平时一刻不能离开的辅相大臣、内宫外城、大像坐骑、宝马车乘、种种珍宝、丰溢库藏,不能随死亡而带去。如果他能够在生前的所有时刻,心怀此普贤十大愿,念念在彼,引导在前,则在死前一刹那,得以往生极乐世界。

  等到了那里,便看见阿弥陀佛教主,身边有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随侍围绕,所有菩萨也都色相瑞正庄严,无不具有圆满功德。而此往生极乐世界的善男子,也能看见他自己生于清净莲花之中,得到阿弥陀佛预言可得成佛的印证。

  得到这样的印证之后,经过了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的大劫时间,他又投入到无量无边的、言说不尽的、十方世界中去,用自己的智慧力量,依顺众生的心念,为使他们得饶益而无所不为。

  这样他不会用多久,就应当入坐于成正觉的菩提道场,在其中降伏魔鬼的大军。成就正等的菩提觉悟之后,又为众生转妙法转,使无量无边的佛刹国土中的、如极细微尘那样不可穷尽的世界中的一切有情,尽皆得发菩提愿心;又依据所有这些众生的不同性情、气质、能力,加以不同的各各适宜的教导,使得他们善根成熟,直到无有边际的未来劫海消逝尽,都在坚持不懈地为饶益一切众生而普遍努力。

  善男子,上面所说无量无边的、极细微尘那样不可说尽的佛刹国土中的众生,若有听闻了或是相信了这里所说的十大宏愿,又能够进而接受它、顶戴它,并且广泛地为人们宣说讲解,他所获得的功德,实在大得无可比拟,除了佛世尊之外,没有人能够知道究竟会有多大。

  善男子善女人,你们在听了这十大宏愿以后,心中不要产生任何疑惑念头,一定要真实地领受它;不仅如此,领受了就要能够读诵;能够读诵,就要记持不忘;就要能够书写,以至广泛地为人宣说讲解。

  这诸多的人等,在一念之中,就能够把十大宏愿所讲的种种行持愿望加以实践,并有所成就,也就能够得到无数无量的福德聚集,能够在无数无量的烦恼所成大苦海中,救拔正在受痛苦煎熬的众生,使他们远离苦海,一一得到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机会。

   

  讲解:

  这一段经文把修学《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殊胜的因行果报,作了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广大回向,安乐众生;

  (2)闻此愿王,胜施功德;

  (3)书写受持,灭无间罪;

  (4)离苦得乐,疾病得消;

  (5)鬼神远离,或誓守护;

  (6)诸佛称礼,人天供养;

  (7)圆满功德,速得妙身;

  (8)生於人天,一切殊胜;

  (9)临终刹那,往生极乐;

  (10)莲华化生,蒙佛授记;

  (11)教化众生,发菩提心;

  (12)受持流通,功德难量。

  普贤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准则。普贤十大行愿,约因来说,就是正因佛性(即上求佛道、下化有情的大菩提心);约缘来说,即是缘因佛性(十大行愿具足离染行、方便行与大悲行);约果来说,十大行愿即是了因佛性(每一行愿具足与佛性相应的无分别智)。

  经中,普贤菩萨说:“善男子!以上就是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如果菩萨对这十种大愿随顺趋入,就能成熟法界一切众生,就能随顺无上正等正觉,就能圆满成就普贤菩萨的如海行愿。”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华严经·入法界品》的修学次第:

  文殊菩萨教导善财参访天下善知识,说:“善财!对于善知识,应该将心力集中在他的德行、特长上,效法他的优点,而不要去评判、挑剔他的过失、弱点,这就是参访的第一义。”文殊菩萨指示善财参访之道,并预言善财将被人美称为永久的童子。善财感激欢喜地告别了文殊菩萨,开始了佛教青年游历参访的生涯。

  首先,善财来到南方的胜乐国妙峰山上,参访德云比丘,学得“念佛三昧法门”,深刻体会到佛子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常常忆念诸佛的伟大,心念时时与佛同住。善财接受了德云比丘的教诲,并铭记在心。接着,他陆续拜访了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天神、天女、婆罗门、长者、商人、医师、船师、国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各种不同身份的善知识,听受种种的法门,最后终于到达普贤菩萨的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善财共游历了一百一十个城市,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称为“善财五十三参”。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详述有五十三参的过程。

  善财接受弥勒菩萨的教诲后,结束参学的云水生活,最后回到普门城,踏入普贤菩萨大行的菩提道场。善财再度受到文殊菩萨的摩顶教化:“参访生活已经功德圆满,你将与我同住;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依止普贤菩萨的大实践大修行,体现佛法的真谛。”就这样,善财开始修学普贤菩萨的解脱法门。

  可见,《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光明顶峰,最高境界。

  “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这是用强烈的对比衬托出听闻《普贤行愿品》的殊胜功德,这样校量就显出修持普贤行愿的功德不可思议。

  为什么修持普贤行愿功德能比一切善行都要广大呢?比如说,一个人福德、智慧、相貌样样圆满,忽然梦见自己成了贫贱、丑陋、疾病缠身的苦恼身。梦里,他没见到原有的身体,反而执著梦中的身是自己,不相信自身本来福德端正。这时,有觉者唤醒他,让他直下觉悟这丑恶身本是好身,他恍然醒悟,由此不执著恶的身体。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做梦的人不觉悟,只是在梦里企图改变他的苦恼身,虽然梦中造了无数善行,但始终不识自己本性,这些不觉悟中所做的无量善行,比不上一次从梦中的觉醒。这样就可决定,无数迷乱中的善行总和比不上一刻的觉悟。

  《阿含经》中记载,世尊圆寂前来到拘尸那城的娑罗双树下,世尊让阿难敷设床座,然后头朝北以狮子卧式吉祥而卧。当时有鬼神以妙花散于佛身。世尊告诉阿难:“这是鬼神对我的供养,但这不是真正的供养如来。”阿难问:“什么才是供养如来?”世尊回答说:“如果有人能受持佛法、行持佛法,这才是供养如来。”世尊接着说了一个偈子:“紫金华如轮,散佛未为供,阴界入无我,乃名第一供。”意为:以大如车轮般的紫金色妙花散于佛身,这不算对如来的最上供养,只有证悟了五蕴、十八界、十二处无我,这才叫第一供养。

  可见,修持佛法的功德远远大于人天善行。

  《宋高僧传》中记载,唐代有一个叫鉴空的僧人,出家前是一个穷秀才。只要稍微有一点钱,他就会生病,只要钱一花完,病也随之而好。出家前鉴空在杭州一带漂泊。一日,因为饥渴难耐而无力行走,痛苦不堪时,面前忽然出现一个梵僧,笑着对鉴空说:“法师秀才,你尝够了旅游滋味吗?”鉴空说:“旅游滋味确实尝够了,可是你为什么叫我法师?”梵僧说:“你难道忘记了以前在洛阳讲《法华经》吗?”鉴空说:“我活到这么大,一直在吴楚间盘桓,从何谈起在洛阳讲经呢?”梵僧说:“看来你被饥火所烧,以前的事情都忘记了。”于是梵僧给鉴空一枚大枣。鉴空吃了枣便睡着了,醒来后他忽然回忆起前世在同德寺讲《法华经》的经历。鉴空伤感不已,向梵僧问起寺院里的其他人。梵僧说:“神上人、震和尚又变成出家人了。悟法师因为在石像前开玩笑地发愿:‘若不证无上菩提,愿成为赳赳大将军’,现在已经当上大将军了。当时我们五人之中,只有我得到解脱,唯独你饥寒落魄。”蒙受梵僧点化,鉴空当天晚上便到灵隐寺出家为僧,七十多岁时证果圆寂。

  所以,要把修持佛法的功德全部回向于菩提证果,万万不可停留在有漏的人天福报。

  积聚功德有两种方法:

  一是有量地积累;

  二是直接由普贤行愿开发性海本具的圆满功德。

  这二者,一个是以有限的量逐渐积累的方式,另一个是一时顿然圆满无量功德的方式。有量地积累,从一至十,从十至百,渐积至无量,比如,一个人没听过普贤愿王,尽管昼夜勤修功德,甚至周遍世界海,经历时间海,供养诸佛海,布施众生海,但每次都是有量的功德,始终缺乏因缘和普贤的自性相应,不能进入圆顿法门。

  《坛经》云:“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就是开发性海本具的圆满功德。经中记载六祖大师悟道因缘:“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我们知道自心有大摩尼珠,体性光明清净,久为尘垢蒙蔽,如果只忆念宝性而不作净治的修行,终究不能放大光明。而普贤行愿就是能显发如来藏的妙法,它以菩提心为本体,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三者相结合的心,十分具体地展开了菩提心广大、无尽、周遍、圆满的内涵。我们听受普贤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就种下了随顺证入本性的极殊胜善根。

  禅宗祖师将本具的性德表述为:心体本净,自性元成,大悲周遍。简称“空分、明分、显分”,也就是“法、报、化”三身。体:心体本净,空寂灵明;相(性):自性元成,本具光明;用:大悲周遍,随缘显现。就是万物之真实状态。有时我们也用自性来表述世界的本初和起源,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首先,谈心体。心有真心(普贤行愿)和妄心(凡夫执著)。真心之体,本性清净,本无垢污,空寂光明。心体虽然空寂,并非顽如木石,而是空而有觉,灵知为体,故称自然智慧。“一切心上所显境界,皆是自心的妙用。心性是自然智慧。”这就是说,万有均在心性光明中显现(明),而自心又能灵知不昧(觉)。这现和知都是心性的妙用,心性空无有体(空),或故名为明空妙觉,或名自然智慧,这才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是不变不坏,永无生灭的,如普贤愿海。妄心是由根、境、识和合所引起,是刹那生灭的,如众生之有漏功德。这个真心之体,既不从因生,又不从缘灭,又非任何所造,虽能现万象,然真体亦毫不动摇,不变不坏,故能“一物长灵,盖天盖地” 。

  所以,我们听受《普贤行愿品》,是极殊胜、难得的因缘。这是佛、是果位普贤宣示出来的极深广、圆顿的以开启本具性德的大法,我们能以心触到它生起信解,远远比财供养的利益深广。

  人都不是生而自知的,没有佛传法的启发,谁能自己觉悟到自性是具有恒沙功德的佛性宝藏呢?谁能意识到要依靠普贤行愿力来开发呢?谁能想到性海如此广大、圆满、妙用无边呢?根本想不到的。现在佛悟透露了这个道理,一旦生起胜解信,所苏醒的就不是一般人天、小乘的善根,也不是逐步渐进的方式,而是顿然开发,所以,它的层次、高度完全超出世间。大家应该有智慧领会到这一点。

  “以深信心”排除怀疑和浅信。“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是总说十种法行;“一四句偈”是最下限;受持、披读、讽诵、书写是略标四法行;“乃至”是省略词,包括其余六种法行。十法行为:

  书写:为尊重大法,自己书写《普贤行愿品》。

  供养:以香花灯明等供养《普贤行愿品》。

  施他:自己书写或印刷《普贤行愿品》转赠他人。

  听闻:在法师前听闻《普贤行愿品》的讲解。

  披读:展开经卷,对着经文认真阅读。

  受持:把普贤行愿的文句和意义记在心里,忆持不忘。

  开演:自己对《普贤行愿品》得到了义味,再向他人开示演说。

  讽诵:能背之后,千遍万遍地反复讽诵,比如每次听法、修法前后讽诵《普贤行愿品》。

  思维:听闻后在安静的地方思维《普贤行愿品》的义理,发起思慧。

  修习:通达法义后,按照《普贤行愿品》真实修持。

  以深信心对普贤行愿作十法行的利益:

  (一)能得往生极乐世界。本经说:“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於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净业行人,除念佛外,加诵此品经文,并以此功德,回向求生西方,定能满愿,此乃如来金口诚言也。

  (二)能速得圆成佛道。本经说:“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成等正觉,即成佛也。本经开首即说:“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云云。可见读诵此卷《普贤行愿品》,依经文所说,行十大愿,如理观照,一真法界,即能速得圆满佛果菩提。

  (三)能具足种种功德力用,普度一切众生。本经云: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乃至能於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但欲遂度生之愿,须自己先出离生死,证得无生法忍,才有可能。而读诵行愿品,如说修行,即能往生西方,速证无生。本经云:“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於无数百千万劫,普於十方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而为利益”云云。经中所说授记,乃授别地圆住菩萨证无生法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能分身百界作佛,化度众生果位者之记。故读诵《行愿品》,能令行者未来速证无生果位,实现“众生无比誓愿度”之宏愿。

  (四)能灭宿世一切恶业重障。本经云:“或复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一切恶业,皆得消除。夫五无间罪,乃最极重之恶业。读诵《普贤行愿品》尚能消除无五间业,何况其他一切罪障,至于世间上一些身心病苦,更是如汤浇雪,立见消亡。

  (五)所求如意,得种种殊胜果报。凡有五种:

  (1)得增上果。谓持诵《行愿品》之人,无论在于何地,所行无有障碍。本经云:“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2)等流果。等者,同等。流者,流类。谓持诵《行愿品》者,不久亦当如普贤菩萨,同等流类。本经云:“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3)异熟果。异熟,即异时而熟,乃指未来世所受果报。谓持诵《行愿品》者,经常于人天尊贵族中受生,享受种种殊胜果报。本经云:“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

  (4)士用果。士即大士。乃菩萨别名。谓持诵《行愿品》之人,能得菩萨之力用。本经云:“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言此人虽非真正大士,而有大士之力用,故名士用果。此乃未来世之报,非今生也。

  (5)得离系果。离即脱离,系即系缚。喻烦恼。持诵《行愿品》,即能任运脱离烦恼系缚。本经云:“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虚空无有边际,所以世界无有边际;世界无有边际,所以众生无有边际;众生无有边际,所以众生的业和烦恼无有边际;众生的业和烦恼无有边际,所以利益众生的愿力无有边际,这就是菩萨的伟大愿力。我们不了解普贤愿王时,心量很狭窄,比如一个人只想到我去利益一百个人,做三十年善行来将功补过,这样就认为很了不起了,除此之外想不到其它,这样只是在极狭窄的时空内行持有限的几件善事来作对治,不能称合广大自性发起深广无尽的善根以作对治,所以净罪力有限,效果不迅速。

  古时一个农夫的妻子去世了,他请无相禅师为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后,农夫问:“禅师,我妻子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禅师说:“佛法如慈航普渡,不只你妻子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都能得到利益。”农夫不高兴地说:“我妻子非常娇弱,其它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把善根只回向给她,不要给其它众生?”禅师开导农夫:“如果将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就像阳光普照大地,既能利益无量众生,你妻子也不会有任何损失,这样何乐而不为呢?”农夫听后勉强答应了,但又提出一个条件:“我的邻居姓赵,这个人经常害我,你在回向一切众生时可不可以把他排除在外?”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既然是一切众生,哪里来的排除在外?”农夫听后一片茫然。

  很多世间人就是这个农夫的心态,回向善根时希望自己贪执的人多得一点功德,不希望自己讨厌的人得到功德,甚至个别没有真正发起菩提心的大乘行人也是这样的。这种有亲怨分别的回向就是有毒的回向。今后大家在回向善根时最好安住于无缘的境界中,如果做不到这样,也要想到: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如何回向,我如是回向。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不会将善根只回向给家人亲友,更不会排除损害过自己的人。如果回向时真要排除损害过自己的众生,那一个一个算下来,最后可能剩不下几个人了。

  以前,我们不知道受持普贤行愿在心中发起广大的净罪力量。实际上,能称合自性修学普贤行愿,佛刹极微尘数的恶业都能消除。这是运用普贤行愿的力量对罪业进行大摧毁。这种量非其他可比,其他局限在狭小心量中生不起灭罪的大心力。

  我们要深深觉悟到普贤行愿,就是我们本具的圆满自性。所以,我们要殷重受持《普贤行愿品》,随学发愿,由此发起大善根来,今后追随普贤大士,永无疲厌地行持一切利益有情的菩萨事业,以这样来悔过自新,看清本来面目,就路还家,回归涅槃故园。普贤行愿是圆顿法门,即身成就法门,不是小小的对治,只有以甚深信心受持它,才能显现众生本具的无边功德。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服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这一段经文讲成佛前后的六个内容:身坐道场;降魔成佛;传法利生;令众发心;随根成熟;广益无尽。

  我们都志求成佛,成佛之路该怎么来走呢?以上经文揭示了这样一条成佛捷径:

  一、此生发普贤愿回向极乐。

  二、命终往生,得佛授记,圆满实现普贤大愿。

  三、究竟成佛,尽未来劫海,广度众生。

  因此,这是止于至善的法门,是决定成佛的法门。普贤行愿并非空想,在往生后就能真正实现。这是有情生命的归宿,是整部华严的结局,整个佛法在这里得到了圆满。

  普贤十大行愿是大乘各宗共尊的重要修持科目。尤以净土宗特别推崇,列在净土根本经典中,净土根本经典为:《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所以修净土宗不少人把《普贤行愿品》作为功课读诵。一个人将来在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低,往往跟一个人的发心和愿力的大小有关,故受持《普贤行愿品》可以获得最高成就。

  在《无量寿经》中也记载:参与无量寿如来法会的四众弟子、诸菩萨声闻以及天龙八部等,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

  在此,普贤菩萨又以十大愿王,劝进华藏海众,导归西方极乐世界。

  从利他角度而言,修学普贤行愿以大愿力能在烦恼大苦海中救度众生,令众生出离轮回,都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人死的时候非常痛苦,《佛说五王经》中说:“人死之时,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四大欲散,魂魄不安。”在这个众苦交迫的时刻,“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

  利益众生的事业都是由愿力而成就的,以普贤行愿力能遍入一切众生界中,以大智慧大神通令无量众生出离烦恼苦海,最终都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就像莲池大师在《西方发愿文》中说的那样,“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