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玄义(第11-15集1994年)——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玄义(第11-15集1994年)  

  无量寿经玄义  (第十一集)  1994/1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2-026-0011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面倒数第二行,看第九小段:

  【往生同居。便是横生上三土。证位不退。亦即圆证三不退。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是为本经之趣。】

  这一段在此地做了一个总结,结出本经的归趣。四土九品,有一些的确是我们凡夫一生都不能够到达的。净宗的殊胜就是在凡圣同居土,同居土的殊胜超过一切诸佛的刹土,一切诸佛刹土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殊胜,由於本师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威神的加持,使每个往生同居土的人就等於同时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这确确实实古人所讲千经万论所无。佛没有这个说法,一切诸佛刹土也没有这个事实,所以这个法门称为难信之法,真的是其来有自!

  『证位不退』,位不退是小果,在小乘须陀洹的果位,在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是最低的一个层次。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诸位要知道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位不退,就是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个便宜占大了。因为要在我们这个世间一定要修学大乘,将见思烦恼当中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才能够证得初信位的果位,这个事情就很不容易。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的确确是阿弥陀佛加持的,使我们就能够得到这个果位。其实不止这个果位,弥陀愿力把我们提升了,实际上诸位要晓得,我们往生叫带业往生,实际上是位不退,这是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这个果位。

  佛的愿力再加持,就『圆证三不退』,这很不可思议。「三不退」前面讲过,此地特别注意那个「圆」字,圆是圆满。证三不退的菩萨在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三不退,但是不圆满,到什么地位才圆满?如果真正说圆满是等觉菩萨。菩萨位圆满了,再没有了,往上去一步就成佛了,所以这个圆满的位子是等觉菩萨。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准放低一点,不要限得这么高、这么严格,那最低限度也是八地、九地菩萨。这不能再低了。与愿文里面所说的,世尊在经中所讲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这就完全相应,这是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我们学佛,遇到这个法门是非常的希有,非常的难得。这个法门的的确确叫我们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错过这个机缘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世缘要放下。如果不放下,对往生是很大的障碍,怕的是我们这一生不能成就。世缘要放下,佛缘也要放下,就是讲求的专修这个法门,一定要专修。

  『念念普利群生』,这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念念都是广度一切众生。『心心流入觉海』,这个「觉海」在佛学的名词叫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觉海的意思,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大觉,念念趣向大觉,这是真精进!是这一部经的归趣。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依照这一部经,修学这个法门最终的目的。可见得它是成就圆满的菩提,圆满的果觉。

  再看底下第四大段「方便力用」。佛家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如果没有方便,一切众生就无法恢复自性,也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因此,方便就包括佛教导我们所有一切的法门,这个法门都叫做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利、便宜的意思。

  【度生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所结。大智之所显。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

  这几句话说得非常的圆满。佛修行成佛之后做什么?或者我们要问到底什么个样子就叫做成佛?这几句话都把它显示出来了。任何一尊佛菩萨在因地之中都曾经发过很重的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都发过这个愿要度众生。那么他修行证果了,这个时候有智慧、有能力、有慈悲、有方便,他从前发的愿当然要兑现。那要不兑现,不就打妄语了,一定要兑现。所以普度众生是果地上『大愿之所结』,这个结就是结果,没有不度众生的。

  佛有无量的智慧,智慧实在讲也是在度众生,他的智慧才能显示得出来,如果不度众生,佛的智慧没有办法看出来。佛一天到晚在那里打坐,他那个智慧从哪里显示出来?在教化众生方面,我们就晓得佛的智慧无量无边。众生根性不相同,爱好不相同,佛为众生讲经说法,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能令一切众生得利益,这就是大智慧之所显。『万德之所庄严』。这个地方的「庄严」是指十法界,十法界当中,唯有佛的德能才能叫一切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这个庄严就是真实的利益,也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真善美慧,唯有佛法里面才有。『果觉之究竟处也』。如来证到极果,极果之究竟处的表现,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佛度众生没有理由,所谓的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没有条件的,没有理由的,一定是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

  佛的愿力,即使诸佛如来也赞叹不尽,可是我们自己要努力、要争气,不要使佛菩萨失望,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明白,如果不能脱离轮回,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落空。所以你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要记住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如果这一个法门决定可以帮助我永脱轮回,这个法门对我来讲就是真实法;如果没有把握了生死脱轮回,这个法门对我讲就是不究竟。修得再好、再精进、再庄严,也不过是来生一点福报而已,那个福报享得很快!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就看得很清楚,这个社会上做大官的、发大财的,他为什么做大官发大财?前生在佛门里面修的一点福报。我们冷静去观察,他那个福报很快就消掉了,如果享福不知道修福,往往那个福报几年,二、三十年就没有了,一生都保不住!即使修得再好的,能够保持到这一生富贵善终,来生怎么样?就靠不住了!尤其享福是一桩很危险的事情,我们中国古话说得好,叫「利令智昏」,丰富的物质享受会把我们享昏了头,智慧没有了,於是做事情就颠倒。邪正颠倒了、是非颠倒了、善恶颠倒了、利害颠倒了,这个愚痴。

  所以有地位、有身分、有财富的人,好像他也在修福,做很多好事。那些好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大家详细念念《了凡四训》,我相信你也有能力看得出来他那个好事是真的好事、是假的好事。这就是说利益冲昏了头,这个事情麻烦!福报享尽了,大多数的人都堕三恶道,堕三恶道的时间就长了。所以我们想到这一些苦处,就不能不认真把握净宗法门。我们明了只有这个法门,只有依靠这个法门,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能够永脱轮回。我们的问题,无量劫来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一生能够彻底解决,这是大事,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大。不但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的大事,是我们无量劫来唯一的一桩大事情,怎么能够疏忽?说到这样大的利益:

  【是故继体性宗趣后。而论本经方便胜妙之大力大用。】

  前面讲本经的『体性宗趣』,接著要讲方便力用:

  【诸佛出世有三种利益。】

  这是一切诸佛示现的样子,在佛法里面叫仪式,示现的榜样。第一个讲经说法。

  【法施利益。令众生破迷开悟。早证无上菩提。】佛出现在世间就为这么一桩事情,后来的菩萨、祖师大德也是为这桩事情,这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发愿做佛的弟子,理应继承佛陀的事业,佛陀的事业就是讲经说法,所以古时候的出家人没有一定的住所,所谓是「铁打的常住流水僧」。出家人的生活行云流水,没有一定的住处,为什么?到处讲经说法,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缘要深一点多住几天,缘要浅一点少住几天,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显示出这个样子,佛没有一定的住所。我们读佛陀的传记,他老人家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差不多是走遍了整个的印度。经中常讲「五印度」,把印度分作五个区域,东、南、西、北、中。南面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锡兰岛),北面是他出生的地方,现在的尼泊尔;他在恒河流域的时间比较长,许多大经、重要的经论几乎都在恒河流域所讲的。所以世尊一生行云流水,没有一定的住处。

  我们展开经本,在序分里面就看到一时佛在什么地方,没有说佛住在某个地方,佛没有住,佛在哪个地方。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后天又在另外一个地方。所以用在不用住,住在那里他就不动。在那个地方,今天在,明天不一定在。道场叫做常住,道场搬不走。道场是谁建立的?不是佛菩萨建立,这个诸位要知道,道场是这个地方人士、在家的信众,他们在此地有家有业,他不能够行云流水,他是长住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道场,建立一个精舍,请出家人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经讲完了,这个法师又被别人请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出家人过的是这个生活。

  出了家,没有家,这才是个正理。佛教传到中国也是维系这一个道统没有改变,所以中国从前大道场差不多都是国家建立的,所以叫十方常住,不是私人,国家建得多。另外有一部分是这些大富长者们,他们有这个力量,或者是一个人独建,或者是集合几个人共建道场。引请,现在叫聘请,聘请法师大德来住持弘法。自己建立道场的历史很短,可以说在近代才有这个现象,古时候没有。古制度有一个好处,出家人身心清净,他没有杂碎的事情。这个道场不是他的,他不需要管理,你这里房子漏了,漏了他换一间;没有人给他整理,他就到别的地方去。他心清净,不管杂事。所以这些维护道场这些事务,行政上面都是在家人操心,在家人护持三宝,这样佛法才能够兴隆。

  今天出家人,身出了家,进到一个寺庙,寺庙里面的事情比家里事情还要烦、还要多。所以现在讲修行成就,在家人往往容易,出家人难。你在家应付不过是你父母、儿女、兄弟、朋友,有多少人?算你多,一百个人不得了!你看那个道场信徒,大一点的道场,我们台湾最大的道场听说有三百多万信徒,你家里眷属有那么多吗?他要应付这么多人,还有什么时间修行!所修的都是是非人我,都是这些拉拉杂杂,所以往生就难了,在家人往生容易。

  我们古德说得好「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就多」。现在在家人认识的人比出家人少,少,是非就少;在家人知道的事情比出家人也少,少就烦恼少,所以出家人是非多,烦恼多,这不可以不晓得。我们这个道场小,大家到这个地方来听经的人数也不多,所以比较起来烦恼是非少,少得很多。而有些人告诉我:法师,你将来要不要去再多拉一些信徒,你这道场太小了。我说:不可以,再多我们吃不了兜著走,那还得了!小道场有小道场的好处,自己成就,大家成就。要这么多人成就,那不得了,这是希有的庄严道场。所以这是正如同古德所说的,我们重质不重量,我们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不重要,所以这是弘法利生非常重要。弘法的目的这里也讲得很清楚,那个目的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弘法的目的。要帮助他早证菩提,这个证菩提就是成佛道,帮助他早一天成佛,弘法利生的目的是在此地,千万不能搞错了。

  【二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相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皆能灭罪消业。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

  这一句我们要把它讲清楚,诸佛确实这个身相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相好是称的报身佛。我们没有那个智慧,也没有那样的心量,我们没有办法观察。我们能够观察应化身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已经就相当不错了。如果实在还没有能力去观三十二相,能够观其中一相、二相都得利益,都能够消灾灭罪。所以塑造佛像,现代造的佛像已经不讲究了,使我们看到这个佛菩萨形像是一种艺术的人像,不是佛像,没有依照《造相度量经》里面所说的来雕塑。因为照这个《造相度量经》里面造出来的像跟人像不一样。现在人讲求艺术,讲求美观,所以那个佛像是美男子像,菩萨像美女子之像,这种像叫人看了之后增长罪业,消不了罪业,增长罪业。为什么?起贪爱之心,增长贪瞋痴。那个三十二相造出来的,它不是的,它的确叫你消灭贪瞋痴。

  因为三十二相那是果报,果必有因,所以看到佛的相好,自己就要知道修因;善因才得善果,恶因才有恶报。所以诸位仔细去观察佛的相、菩萨的相都很慈祥,罗汉的相跟佛菩萨的相不一样,但是你仔细观察他还是很慈祥的,但是他那个相貌奇奇怪怪的,那代表什么?习气没断,他还有习气没断。习气要断掉之后,他的相貌就非常圆满,非常的慈悲,所以他还有习气在。所以这个相确实是表心的,所谓是「相随心转」。心清净相就清净,心真诚相貌里头显出真诚,心慈悲相貌就显出慈悲,相随心转,这一点都不错。所以众生见到佛的相好光明。

  『称念』,称念是赞叹,十大愿王里面称赞。『观察』,观察是属於观想,这是智慧。能赞叹这是福,能观察这是慧,福慧双修。一个人修福修慧,当然就『灭罪消业』。道理在这个地方。肯修福、肯修慧,绝对不会堕三途,跟三途相背的。三途是贪瞋痴,业报!贪瞋痴叫三毒烦恼,所以佛菩萨一切的教诲,乃至於这个身相的示现,身相示现,身教;讲经说法,言教,他做出来表现给我们看,让我们在这里面生智慧,断烦恼,是这么意思。『常生净土乃至成佛』。

  【三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这一句话非常重要。因为前面一、二两条所说的是笼统,没有指定那一个法门;换句话说,大小乘佛法都可以包含在其中。这第三条它有专指,专指净土法门,没有指别的,这是很不一样的地方。劝谁?劝他的父母、家亲眷属。诸位要晓得父母、家亲眷属是世间人最亲爱的人、最关心的人,在一切法门当中,应当以什么法门劝他?最好的法门,第一殊胜的法门,劝他们修。这个意思在此地。前面没有专指,这一句专指『念佛三昧』。所以古德说这一切三昧当中,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我们要晓得这个意思。明白佛对我们的暗示,这没有明的劝勉我们,你看他劝他父母、劝他家亲眷属用什么法门,那这个法门还能错吗?他的父母、家亲眷属跟我们的父母、家亲眷属大概是差不多,他们修学这个法门能成就,想必我们的父母、家亲眷属修这个法门也必定能成就。就如同底下所引的: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

  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是在六道生死轮回之中。我们在这里面生起念佛的心,这个心的确很不容易生起,为什么?他确实要具足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他这三个条件要具足,可见得很不平凡。这个样子不怀疑,对於这个法门理论、事实真相、修学方法真正能够理解,能够明了,他才能够建立信心、愿心,而后『但能系念不止』。但能就是专一,一心称念。此地用系念好!为什么?系念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到。如果说一心称念,一心不容易做到,系念容易做到,系念就是我们常常讲挂念。心里头常常有他,常常想著他,这就叫做系念。这都可以做得到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

  这两句实在上就是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觉名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有一段开示说得很好,我们曾经把它印在阿弥陀佛佛像那个卡片的背面,他说大凡修净土的人,这就指的多数修净土的人当中,多数人,最忌讳的就是夹杂。你修净土为什么不能成功?你念佛为什么不能得念佛三昧?为什么不能得功夫成片?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看人家念佛,功夫好的,半年、一年就功夫成片,就得念佛三昧;功夫稍微差一点的,三年、五年就得到。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念了多少年了?有人从年轻一直念到老死,心里头还是乱七八糟,功夫成片都做不到。他不检讨自己,他还怀疑佛法,还谤佛,佛经上讲的不对,讲的不灵,这罪过就重了。他不能得三昧的原因是为什么?就是夹杂。在世法里面夹杂著名闻利养,夹杂著贪瞋痴慢。念佛还要求富贵,还要求平安,还要求长寿,还要求升官发财,你说这糟糕不糟糕?夹杂这么多东西在里头。

  佛法里面也夹杂,夹杂了诵经。一个念佛的人每天念《弥陀经》,又念《普门品》,又去念《金刚经》,又去念《地藏经》,又去念《药师经》,很多!我们现在同修当中,你问他早晚课,他说出来一大堆、一大堆的。还有人告诉我,两个钟点我都做不完。急急忙忙的做,还要去赶上班做事情,这夹杂!还要夹杂的是持咒,又要去读经又要去持咒;还有夹杂的还要去做法会,交际应酬很多。大师说:又还要喜欢说一些没有要紧的禅话。这就是夹杂禅,夹杂著密,夹杂著教,还要去夹杂一些什么神通、感应、吉凶祸福,还搞这些东西,真是见神、见鬼,到后来都变成神经分裂。果报他得到了,到哪里去?神经病院,这他证果了,证的这个果,你说冤枉不冤枉?他怎么能往生?他怎么能得三昧?这些都是夹杂。

  这一夹杂你的心就不能专一了。心不专一,换句话说,见佛往生就难了。这是自己造成自己的障碍,你不能成就。我们明白这一些事实,这才晓得大势至菩萨的伟大,印祖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净土四经之后,成为净土五经,这很了不起!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专修专弘,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一切其他法门统统放下。所以古来有不少的高僧大德(修净土的人)就是一本《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什么都不杂,所以人家的功夫很快就成就了,道理就在此地,秘诀也就在此地。所以一定要专一、精进,否则的话,我们这一生一定像过去一样,空过了!这一空过,麻烦就大了,又不晓得要经过多少劫你才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很不容易遇到。

  现在人说老实话比从前人有福,得利於科学的工具,录音带、录影带的传播。诸位想想假如没有录音带、录影带,我们这个讲经,到现场来听经就这么几个人,就住在台北市学佛的同修,一生当中没有踏进我们这个佛堂的人有多少?他没有机会遇到!现在确确实实是得利这个录音带跟录影带,这个东西比经书好,经书有的时候他不喜欢看,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听比较欢喜,看嫌麻烦。尤其是最近的第四台的传播,确确实实许许多多人在电视机旁边、广播旁边听到这个法门,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利益,发心来修学。这一点比过去人有福报,但是真正要想成就,那就要相信佛菩萨的教诲,从今之后一切放下,专心念佛。这是我们一生当中最要紧、最要紧的一桩大事,其他的事情随缘,决定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要系念阿弥陀佛,那就对了。

  菩萨说了一首偈「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这个意思我们懂得,我们在讲席里面曾经讲过很多遍,我们明了的确是万法之总持,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可是念的时候声与心要相应,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头真想阿弥陀佛,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这就叫相应。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头不想阿弥陀佛,这个不相应,这没有用处的。口念心里头要想。

  所以天亲菩萨《往生论》里面跟我们讲的五念法,那个方法确实是好,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要效法的。五念法第一个是礼拜,我们拜佛专拜阿弥陀佛,不必再拜其他的佛,拜其他的佛,我们又夹杂、又搞乱,只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的总代表,拜一尊阿弥陀佛,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统统都拜了,要懂得这个意思。第二个拜佛礼拜是恭敬,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用恭敬心来修行,一心恭敬、一心礼敬,是这个意思,这不能错会。我们身虽然没拜佛,但是我们的修行是用真诚的心、恭敬的心,那这就是礼拜。称赞就是称名,作愿就是求愿往生。我念佛、我修行不为别的,专为往生极乐世界,专为亲近阿弥陀佛,要有这个强烈的愿望。

  第四个观察。观察就是想念,他不用观想,用观察。察好!察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你观想,你想念,要想得很清楚不能够模糊,想什么?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也就是说我们要想佛在经里面所说的。所说的道理,所说的方法,所说的境界,样样都清楚,样样都明了,这叫观察。末后回向。所以每句佛号里面都具足这五法,天亲菩萨念佛的方法。我们现在念佛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四个都没有,所以我们的功夫比不上天亲菩萨。

  菩萨这个法门传到中国之后,中国的净土宗把它当作经典一样重视,三经一论,一论就是《往生论》,把它当经典一样重视。早年昙鸾法师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昙师有《往生论》的注解,他用这个方法。后来道绰用这个方法,善导大师也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确确实实非常有效。在近代诸位看到的夏莲居老居士,他用这个方法,你看他编的《净修捷要》,那是给一个工作繁忙的人,提供他作为早晚课诵用的。完全依据五念法来编的,所以它有三十二拜,有礼拜、有称赞、有观察、作愿回向,是念念法法具足。这相应非常要紧,念兹佛在兹,感应不思议,莲开七宝池。

  末后一句这是果报,果报决定得生净土。要紧就是念兹在兹,这个意思是念念不忘,这才行。那这就成了三昧,所以念佛三昧的样子就是如此。这是『定生佛前』,决定得生,『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恶缘都断了、都没有了,也就是说阿赖耶识里面虽然有恶的种子习气,没有外缘来勾引,所以种子习气永远不会发作、不会起现行。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环境太好了,最理想的修行环境,我们怎能不去?可是诸位要记住,要去决定要专,决定不能杂,这个要紧,这个千万要记住。所以到那个地方决定是断恶修善,成大慈悲。

  【此乃释尊大慈至孝劝父之言。唯劝念佛。】

  你看佛对他的父母,对他的家亲眷属就劝他念佛,没有劝他修其他的法门。这是真实的慈,『大慈至孝』,孝顺到了极处了。为什么?因为念佛一生可以成佛,修学其他法门当中,一生成不了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地方千万不能误会,千万不能错过。

  【可见种种法门非不殊胜。】

  大师在此地给我们做一个总结。尤其是大乘法门不是不殊胜。

  【但非凡众之所能修。】

  这一句话说得好,法门虽然殊胜,凡夫没法子修。为什么没有法子?他要断烦恼。譬如说在中国念《金刚经》的人很多,念《心经》的人很多。《金刚经》的标准要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去破,果然能够破了,行!《金刚经》这个法门对你算是很契机,可以灭罪、可以消灾、可以明心见性。如果你四相断不了,你还是要搞六道轮回,该怎么堕落还是怎么堕落,一点办法都没有,这要知道。不是说那个经念几遍,罪就灭掉了,那你是错解如来真实义,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经上讲得很清楚「受持读诵,如教修行」。说了一个读诵,里面就包括受持、依教奉行。你要把它做到才行,做不到,光是念没有用处。但是要做到真难,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成天打妄想,睡觉都打妄想,作梦!梦就是打妄想发现的,不打妄想就不会作梦。所以心地清净的人梦就少,没有妄念的人决定不会作梦,梦是从妄想生的。由此可知,睡觉都不老实。这个习气日夜都不能断,你就晓得多难。所以说『非凡众之所能修』,大小乘佛法都是这样的。

  【唯有系心念佛法门,最是应机。】

  在所有一切法门当中,唯独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行,为什么?不要断烦恼,叫带业往生。不断烦恼能成就,我们才有指望。断烦恼才有成就,我们没指望。除这一门之外,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要断烦恼才能成就,不断烦恼决定不能成就。这个事实,实在讲我们应该冷静去多想一想。学了佛,总相信三世因果,我相信大家都相信三世因果。相信三世因果,就一定想到我们有过去世,咱们过去世也学佛、也修行!

  《无量寿经》佛为我们授记,为我们说明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不单单是讲修行,就是讲供养诸佛如来,也曾经供养过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像《金刚经》上说的,不是那么少。供养这么多诸佛,那当然我们的修行,那个时间累积起来也是无量劫了。想想看现在结果怎么样?摆在眼前不就是这个样子。为什么原因无量劫的修行落到如此地步?没有断得了烦恼,就是这么个原因。这才晓得断烦恼有多难,知道这个事实,其他一切大乘法门自自然然就不敢去尝试,为什么?我不浪费这个时间,做不到!做不到还想听这些大乘经,那简直叫打闲岔。这个闲岔不打,他心不死,他不肯回头,这就无可奈何。

  我说这些话,最近有人要找我讲《金刚经》,这打闲岔。其实讲《金刚经》也未尝不可,但是要晓得我们是用什么态度来讲,用什么方式去讲,不违背我们念佛的宗旨。我们讲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实在就是解释《往生论》上两句最重要的话,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头,把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归纳成十七句,到最后做总结。十七句总归一法句,总结就是一句。这一句是什么?叫清净句。清净句是什么意思?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大家要问这「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是什么意思?《金刚般若波罗蜜》就是的。那一部《金刚经》就解释这两句话。

  同样一个道理,我过去讲《地藏经》,一部《地藏经》就是讲三福里头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们诸位想想《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不是讲的这四句。这就是所有一切大乘经统统会归到净土,帮助我们认识净土,理解净土,我们对净宗信心才能够生得起来。「信心清净,则生实相」,《金刚经》上说的。我们往生的愿才会切,真信切愿,然后死心踏地老实念佛,这是俗话常讲「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些大经大论说说让他死了心,再回过头来老实念佛,我们用意是如此。

  【但能依教念佛。】

  依照世尊弥陀诸佛如来的教诲,老实念佛。

  【定能往生。一得往生便能转恶成善。】

  那个恶是什么?就是六道轮回。诸位要晓得,你纵然是生天享天福,做了天王,做了大自在天王,不能出轮回还是恶。纵然你有甚深的禅定,生到四禅天、四空天,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不能出轮回也是恶,恶是这个意思;转恶成善,善是大菩提、大涅盘,这是善。永脱轮回不生不灭,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这是善。所以此地的善恶,不是六道里面善生善道,恶感恶道,不是这个善恶。

  【念佛之方便妙用。显示无余。】

  念佛的力量,念佛的用处,这一部经也是很明显的给我们说出。让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认识到这个经,这个法门的力量,它的功用,我们自然就肯念佛,肯认真、肯努力的去修学。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玄义  (第十二集)  1994/1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2-026-0012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一面倒数第三行,请看第四段:

  【念佛有四种。一持名念佛。即本经所宗。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善导大师曰。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因其方便直捷。成功迅速也。】

  佛法重在实行,如果只是在经义上研究、探讨,而不能真正去做,真实的利益是得不到的。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受用,或者今日之下所讲的享受,真实的享受我们得不到,所以一定要重视修行。修行的方法很多,我们常常听到的是八万四千法门,法就是方法,门是比喻,比喻的门径。又看到四弘誓愿里面所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个无量比八万四千又不晓得多了多少倍。由此可知,方法门径很多、很多,在这么许多方法当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或者说哪一种方法最适合我们自己修学的?我们能够有这么一个想法,这样一个选择,这就是有智慧。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在众多方法之中特别赞扬念佛的方法。我们在小本《弥陀经》里面看到,六方诸佛都赞叹。这个方法实在讲值得我们去研究,值得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去肯定它,这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示。因为在无量法门里面确实是浩如大海,我们怎样去选择实在是很不容易,这是一切诸佛给我们一个指示,给我们一个提示。不妨依著这一个提示仔细去观察这个方法对於我适不适合。念佛这个法门,这是从总纲上说,念佛也有许许多多种的念法。但是再多种类,也不外乎这四大类,此地讲的四种,种是种类。有持名、有观想、有观相、有实相,总不外乎这四大类就是了。这四大类当中,佛祖又特别提倡的持名,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也就是《无量寿经》跟小本《阿弥陀经》所提倡的。这是释迦牟尼佛在这个法会里头特别提倡,劝我们采用这个方法,就是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在前面都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了。

  世间人、许多学佛的人不了解佛法,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实。许多学佛的不知道佛是什么,许多念佛的也不晓得阿弥陀佛是什么,那就难怪他念这一句名号,念了很长的时间而得不到效果。底下引用善导大师一句名言『唯有径路修行』。径路就是近路,也就是说我们学佛目的是想成佛,成佛最快的一条道路,最近的一条道路就是『持名念佛』。所以『但念阿弥陀佛』,这一句话讲得很好,讲得一点都不错。如果我们要把这一句话的意思真正懂得、真正明白了,那就很不简单。说实在话,必须像古德所讲的「通宗通教」。宗是禅宗,禅宗以外是教下,宗门教下你全都通达,你才懂得这两句话的意思。善导大师为什么这样说,你才真正明了。

  这个我们也不能详细说,详细说可以讲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也不过就是解释这两句而已!最重要的,佛在大乘经论上常常告诉我们,像《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经上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宇宙人生,这所有一切法从哪里来的?佛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现就是生的意思,就是出生的意思,这一切法都是我们心性变现出来的东西。又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的意思跟《华严经》上「唯识所变」那个意思完全相同,唯识所变我们不太好理解,如果没有学过唯识的不好懂,但是要讲到「从心想生」,我们就比较容易懂了。

  心里常常打妄想,想什么它就现什么。像一些人作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的。也许你会说:我今天做这个梦很奇怪,没想!没想他怎么会梦?其实这个微细的想,往往我们自己都不能觉察,实实在在是从心想生,一点都不错。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体会佛为我们选择法门的依据,那我们心里想佛不就作佛了吗?这真是直捷稳当!所以说他讲『方便直捷,成功迅速』。直接叫你去想佛,心里想佛就变佛的境界。说实在话,没有任何一个方法有这样的直捷,有这么样的稳当,有这么样的快速,道理在此地。

  所以佛教给我们想佛。想哪一尊佛?佛很多!有很多同修天天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有没有错?没错,也很难得。可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去念阿弥陀佛,教我们去想阿弥陀佛,我们偏偏不听话,偏偏违背他的意思去念释迦牟尼佛。诸位要细细想想这个味道,佛为什么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上,可以说把这个理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那就是因为我们成佛不容易,不但成佛不容易,我们要想超越六道轮回都非常困难。

  依照佛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我们每位同学你今天能够到这个佛堂来,在这里坐上一个半钟点,听这一次经,不是偶然的,决定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我们下面爱买市场人很多,你去拉一个上来听听,你看他能不能坐得住?五分钟都坐不住,他就要跑了。你们到此地来能够坐上一个半钟点,不简单!佛说这是过去生中都是学佛的人,过去多久?那这个没办法计算,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一尊佛出世,常讲的三大阿僧祇劫,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个数字那怎么能算得清?真正是无量劫来多生多劫的修行,这个善根福德很大、很大,要不是佛说,我们怎么晓得?可是无量劫的修行,供养那么多诸佛如来,今天是个什么样子?我们自己很清楚,今天这个样子,这是结果,结果还是一塌糊涂。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没有超越六道,也就是说生生世世修行,都没有办法超越六道;如果能超越六道,那早已经成佛、成菩萨,决定不是凡夫。由此可知,超越六道之难!太难、太难了。

  形成六道的原因是什么?佛说得很清楚是我执、我见。我们细细想想,不错。我们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一定想到是「我」,这就是一条非常坚牢的锁炼,把我们锁在六道轮回里面,没有法子出离!什么时候我执破了,六道就出去了,所以经典上常讲四果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为什么会超越?因为他我执没有了,见思烦恼断了。我执破了、烦恼断了这才能够超越六道。由此可知,我们累劫的修持没有能断烦恼、没有能破我执,所以落得今天这个样子。在这一生当中,如果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来生来世纵然又遇到佛法修行,大家想想亦不过是跟这一生一样,谈不上成就。

  而这一个法门,这个念佛法门,所以你要会念,你要懂得这里面的道理、方法、境界,这一句佛号就能够帮助我们破我执、断烦恼,这叫真正会用功。如果这一句佛号依然不能够断烦恼、不能够破我执,我们这样念佛念一生,还是不能往生。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不是佛号不灵,他不会念,怎么叫不会念?他是口里头念,心里头不念,那就没用处,要心里头念。所以「念」这个字是一个会意的字,让我们看到这个字体会它的意思。在六书里头它属於会意,你看它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就是现在这个心,现在这个心上真有阿弥陀佛那才行,这叫念佛。一般人念佛,口上念佛,心里头念名闻利养,念贪瞋痴慢,那就错了,就搞轮回了!口里头念佛,心里头还继续不断的搞轮回,他怎么能出得了轮回?所以念佛要紧的是心上有佛,决定不能够夹杂。

  前面跟诸位说过,觉明妙行菩萨讲得好,念佛最忌讳的就是夹杂;换句话说,心里面只可以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心里头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这才叫一个念佛人,这才叫做执持名号。这样的念法,那这个效果就跟《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见佛;大势至菩萨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一日到七日。所以你想想看无量法门当中,哪有这个法门迅速?它真快!所以连法相宗的祖师—窥基大师在《阿弥陀经通赞疏》里面,都赞叹念佛法门是顿超的大法。顿超就是不经过菩萨的阶级,不必经过;不必经历长劫的修行,一天到七天就成功。

  我们念佛不止七天,七年都不止了,为什么连个消息都没有?就是不会念,这个念的是口是心非,心上没有佛,所以这就没有感应。我们念得不如法、不如理,毛病出在这个地方。所以经上讲的没有错,祖师的话也没有错,我们要重视「持名念佛」,唯有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得到真实的成就。也有人说,念佛的好处充其量不过是往生,来生的事情,现在问题不能解决。这个观念错了,错在哪里?他这个念头就叫妄想,妄想就是夹杂,念佛里头夹杂著妄想。真正念佛人现在所得到的利益就不可思议!现在得到的利益叫花报,往生净土是果报,花果都不可思议。我们细读经文你就明了。

  【二观像念佛。以供养圣像。注目观视。然像去还无。因成间断。】

  这个方法也很好,诸位要知道这四种念佛都是在《观无量寿佛经》上,世尊为我们说的。这是十六观里头第十三观就是『观像念佛』。修这个法门真的要有相当的福报,你没有福报,你没有办法修。你一定要有一个庄严的佛堂,供养庄严的佛像,时时看佛像,把这个佛像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之中。现在人讲脑海,佛法里面叫「阿赖耶识」,把这个印象印在八识田中。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修行的原则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所以相继非常重要。这个地方末后两句话说,如果你离开了佛堂,离开了佛像,就间断了,就不能相继了。换句话说,你一天到晚都在佛堂里看佛像,你的衣食住行都有人供养,都有人照顾,这个福报就很大!不像前面的持名,持名念这一句名号,随时随处他都能念。观像念佛就受很多的限制,离开佛堂他就变成中断了。这是这一种念佛的方法。

  【三观想念佛。】

  在《十六观经》里面,世尊教我们念佛的方法,实在说是以『观想』为主要的,十六观里面讲「观想」就讲了十二种。由此可知,世尊确确实实是以「观想念佛」为主。观是观察,想就是心想、想念。

  【如观经所说。以我心目。想彼如来。但境细心粗。妙观难成。故不如持名方便易行。】

  西方极乐世界正报是阿弥陀佛,依报是生活环境,无论是正报、依报,相实在讲非常微细。以佛的相来说,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像我们这种粗心大意的人怎么能观得起来?不要说佛的这个身相,就是劣应身相,佛在经上常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都没有办法把他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想不出来,何况佛这个殊胜的相。所以这是难的地方,但是我们要晓得它重要。

  因此天亲菩萨造《往生论》,这是我们一般俗称叫《往生论》,其实就是天亲菩萨依《无量寿经》修学的经验报告。天亲菩萨依照《无量寿经》,他用五种方法来念佛,所以《往生论》也叫做五念法,这是我们应该要晓得的。五念法里面第一个是礼拜。礼拜不只是拜佛,像在早晚作早晚课的时候,我们至少都要先拜三拜佛,我们修净土的人就是拜阿弥陀佛,也有的人先拜本师释迦尼佛三拜,再拜阿弥陀佛,这也可以。表示我们对於世尊的恩德念念不忘,这个法门是他教导我们的,他要不说我们不晓得有这样殊胜的法门,这是报恩的意思。而真正的意思?这个礼拜就是恭敬,我们用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来修学念佛法门,这就叫礼拜,所以礼拜并不重视在形式上。形式上你没有礼拜,但是你用的是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这个意思就具足了。

  第二是称念,称念就是称名,「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就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也可以。因为《弥陀经》上教给我们「执持名号」,名号只有四个字,所以念四个字可以,很如法。第三要发愿。我为什么念阿弥陀佛?我目的就是求生净土,一定要有愿,每一声佛号里头都具足五念,就是五个意思。因此念佛法门也叫做不回向法门,课诵完了之后不必再作回向,为什么?念念当中都是求生净土,句句佛号都是为了求生净土,所以它叫做不回向法门。

  第四个叫观察。这个观察就是观想。换句话说,不但我们要念佛,我们要常常想佛,要想得很清楚、想得很明白。想什么?当然不是像观想念佛那个想法,因为观想念佛那个境界太微细了,我们没法子达到。我们这个观察里面,想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的发愿,想阿弥陀佛在世自在王如来那个地方的求学,想他勇猛精进,想他发愿建造净土,想他在十方世界接引众生。换句话说,《无量寿经》上所讲的种种的事相我们常常念在心上,我们想这些就不要打别的妄想,想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想这些。一方面使我们对净土仰慕之心,一方面启发我们学习的心理,我们要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怎样发心,我也怎么发心;他怎样发愿,我也怎样发愿;他怎么修行,我也像他一样修行。总而言之,我们的心、愿、解、行都向阿弥陀佛学习,这就是观察。所以这是非常非常重要,与观想念佛很接近。

  至於修行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忏悔。忏悔是通大小乘所有一切法门,可以说无量法门就是无量的忏悔法。我们这个法门,念佛、想佛就是忏悔法,所以它妙不可言!这我们要真正懂得。世间有些不明理的人,事情做错了,到佛前发露忏悔,发露忏悔是小乘人的办法。我做了多少多少错事情,在佛前面求忏悔,诸位想想你把你那些做的错事回味一遍,就又造了一次。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每回忆一遍就又造一次,这个业障怎么能忏除得了?愈忏愈多,忏一遍就又造一遍了,这还得了!这是不懂得忏悔的道理,不懂得忏悔的方法。忏悔是后不再造,这一心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后不再造。所以不必再想过去造的那些罪业,因为你每想一遍就又造一遍,从此之后我统统都不想了,我天天想阿弥陀佛,你的罪业就消完了,真正忏悔掉。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的业障天天在佛菩萨面前忏悔都忏不完,道理就是在此地。每天在佛菩萨面前,都再造一遍,再造两遍,唯恐造得不多,这是我们搞错了。所以你一心念佛,读经念佛就是真正忏悔。所以观想念佛,确实不如持名念佛那样的方便。因此,方法虽然是非常高明的方法,可是诸佛、祖师大德还是提倡持名。像天亲菩萨这个修法就很好,声声佛号里面具足五个意思,五念在一句佛号里面完成,所以他念佛得力,上上品往生。

  【四实相念佛。】

  这是念佛法门里面最高级的、最圆满的、最究竟的,也是我们学不到的。我们晓得有这个方法,学不到,为什么学不到?看看底下这一段就明白了。

  【远离生灭。有无。能所。】

  『生灭』是心,就是念头。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生灭的念头没有了,诸位想想那是什么境界?阿罗汉都做不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所以我们晓得这一开口就是圆初住菩萨的地位,别教是初地。由此可知,我们哪天证得圆初住菩萨,从那个时候以后,你每天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念念都是实相念佛,没证得这个境界之前,你与实相都不相应。所以这是我们明了不要去求也不要去学,学不到的。你学这个都叫打妄想。这是什么境界?在《弥陀经》里面讲的这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里面有事一心、有理一心,这是理一心不乱。得到理一心不乱以后,以后还很长,你看圆教初住菩萨就得理一心。理一心里面功夫有浅深不同,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还有四十二个位次。这四十二个位次都是实相念佛,这自自然然的入了实相,证得实相。『远离生灭,有无,能所』。上面讲的三句都是相对的。

  【言说。名字。心缘等相。】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都是说的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这不是凡夫,不是二乘!二乘权教菩萨都做不到。

  【专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

  『自性本具天真之佛』是谁?就是阿弥陀佛。

  【实相之佛。圆觉之性。虽然众生本具。】

  这一句话很重要,也就是净宗里头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个时候念的佛,的的确确是念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可是我们凡夫:

  【因妄心念念生灭。而不能观。】

  『观』是观察。

  【故佛告父王。诸佛本德。真如实相等。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持名念佛也。】

  这就是说明释迦牟尼佛对他最亲的人,这是父子至亲,以他来作为一个榜样。佛劝他父亲修什么法门?那一定是最好的,那总不会骗人的。劝他父亲『持名念佛』。为什么持名念佛?因为实相念佛不是凡夫境界,可是从持名能够达到实相,自自然然达到。持名念佛功夫三个层次,第一个念到功夫成片,再提升就是事一心,再往上提升就是理一心,理一心就是实相念佛。所以自自然然入这个境界,不要勉强。

  我们这几天把前面这一份概要讲完之后,可能还有二、三次的时间,如果讲经也只能够讲个一、二段,我想我们把经就止住,下一次回来的时候经文再从头讲起。剩下来的时间我跟诸位简单报告一下《金刚经》的大意。《金刚经》就是讲的实相。换句话说,《金刚经》的境界完全是实相念佛。我们虽然做不到,懂一点对我们有好处,对我们念佛,在功夫上来讲确实是有帮助。譬如我们的烦恼断不掉,我执没有办法除掉,菩提心发不起来,听听《金刚经》对於这些都会有帮助。

  【四种念佛。持名念佛最为方便究竟。故称为径中之径。】

  这个『径』是近路。古大德把整个佛法做一个比较,大乘是修行的近路,比小乘人巧妙太多了。譬如小乘人破我执,难!他有一个我,要破我,这个麻烦。所以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之后,身见没有了,不执著这个身是我,可是我执还有,不过是不执著这个身是我。身见破了,这证小乘初果,从此之后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把思惑断掉,这样才能够把我执断掉,超越六道轮回。诸位要知道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这七次往返,那个时间都是天文数字,很不容易。大乘人用的方法巧妙,大乘法里面教给我们把心量扩大,教给我们起心动念不想自己想一切众生,心量就大了。如果照这个方法去做,时间做久了,自自然然那个我执不破,自己没有了,这个方法就高明。所以它的时间短,只要你真正肯做,绝对不是方法有问题,是我们没做。

  我们虽然天天读大乘经,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这就糟糕,没做!如果真的如教修行,我们起心动念都想到社会、都想到大众、都想到一切众生。不必多久,你能够做上个半年、一年,你对於「我」就很淡薄了。这个方法非常好!就是没有认真去做,所以大乘是修行的近路,这古人说的。大乘里面的禅宗,在大乘法里面,禅又是近路,这近路的近路,径中径,径中径是禅宗。念佛?比禅还要近。所以念佛法门叫径中径又径。古德是给我们这样说法的,这就是说这一条路是最近的路子。你看这一条路子直接叫我们想阿弥陀佛,直接叫我们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所以比禅还要高明!禅要修得不如法很容易出岔子,这个法门决定不会出问题,也就是常讲决定不会著魔,没有魔事。因为念佛有佛力加持,有诸佛护念,龙天拥护,所以决定没有魔事,这就是径中径又径。

  【四种念佛。难易悬殊。深浅似异。实则事理不二。浅深相即。】

  这前面讲的四种念佛,看起来好像实相很深,观想很难,这是从表面上看,而实际上它是相通的。『理事不二,浅深相即』,你看它浅,它跟深通的,你看它深,它在方法上很容易,很浅显。

  【若是圆人看来。称名暗合道妙。初步即是到家。】『圆人』就是见解圆融的人,看一个事情看得很彻底、看得很究竟的。他晓得起步持名念阿弥陀佛,殊不知,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究竟圆满。但是刚才说过了,要一心称念,这就关键在这个地方。一心就没有二念,有二念就不是一心,所以这个持名叫你一心称念。《无量寿经》上「一向专念」,注重那个「一」,《弥陀经》上「一心不乱」。你要用一心念,那就对了,你用二心、三心这就不行,那只能够说是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而已。这个结缘的事情我们干得太多了,无量劫干到今天都是在跟阿弥陀佛结个缘,从来没有一心念;如果一心念早就往生了,早就成佛了,所以关键在一心,这非常非常重要。

  【故持名念佛又何异於实相。】

  这个一心称念跟『实相』真的没有两样,实相念就是一心称念。

  【疏钞云。】

  《疏钞》是莲池大师所说的。

  【实相云者。非必灭除诸相。盖即相而无相也。】

  这是「实相念佛」,并不是说我们离一切相,《金刚经》上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那个离相并不是把事相真正离开,不是这个意思,心里头不执著。这个重要。离是叫你心离,不是叫你在事上离,事上没有妨碍。《华严》上说得很清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事不妨碍,妨碍是我们的执著。我们分别、执著这就是妨碍,如果说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里头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念得纯熟。万缘齐放。能所顿空。即是无住。於此之时。一句佛号。朗然明白。相续不断。即是生心。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见。念念放般若光。念佛号即是念实相也。】

  这一段的意思很好,而且是真实的事实,决不是理想,决不是虚构的,字字句句都是讲的事实真相。『持名即是甚深般若』,我们晓得禅宗所修的是般若,这一点大家也必须要了解,这是佛学常识。禅宗不是修六度里头的禅定,你要认为他修的禅定,那就错了,那就不是径中径,他是修的般若。诸位要是读《六祖坛经》你就明白,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第一句话就是教导大家「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可见得他是修般若的。禅是手段,依禅定而得到般若,所以他是修般若的。那么我们持名念佛?不但是般若,而且是甚深般若。就跟《心经》上所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世音菩萨怎么行现在我们明白了,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过去我们常常念《心经》,观音菩萨怎么修的不知道!现在明白了,果然与西方净土相应,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候补佛,他怎么不念阿弥陀佛?当然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行甚深般若,这我们才晓得怎么个念法。刚才讲过「一心称念」,那个一心称念就是「甚深般若」。

  『念得纯熟,万缘齐放』。念的时候就是万缘齐放。可是那个「放」,虽然放,一不念又回来,我们现在就是这个状况。在一心念的时候,心里头很清楚「阿弥陀佛」,没有的别杂念,佛号放下了,乱七八糟念头又来了。它有个弹性的,永远没有办法把这些妄想执著舍掉。原因是什么?功夫不够,所以要念得纯熟。只要在纯熟上用功夫就行了。功夫纯熟了,妄想杂念舍掉之后,它再不会回来了,那功夫就得力了。所以实实在在许多同修来问念佛功夫不得力?不得力,你功夫不够。哪有一念就得力的?没这种人!所以只顾一心称念,不要去打妄想,也不要怕妄念起来,那个没有关系,妄念它起它的,我念我的佛,要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

  妄想杂念起来,不要去理会它,不要去管它,只照顾佛号,时间久了,功夫纯了,妄想杂念自然就少了。这就功夫渐渐得力了。这我们自己会觉察到的,不必去问别人,我们自己功夫,别人怎么会晓得?很显著的一个现象,晚上不会做恶梦了,没有学佛的时候会做恶梦,而且梦中境界非常的凌乱,这都是不好的现象。念佛功夫要得力,恶梦没有了,而且纵然作梦,梦里面的境界很清楚,就像白天处事一样,不会很乱。更要纯熟,梦中常常会念佛,常常会思惟经义,梦中里面会开悟,会突然想到经里头的意思,会明白了,会有这个现象。这些都证明功夫得力了。

  我们的妄想杂念少了,功夫得力了,再进步这就入一心不乱,那就得定。得定之后梦境不会再有,但是定中有境界,定中境界跟梦中境界不一样。所以「万缘齐放,能所顿空」,这个时候就是无住,《金刚经》上所讲的「无住生心」。学禅的人学到无住就得定了,但是很少在无住里头再生心,因此他那个禅只学了一半,来生到哪里去?到四禅天去,因为他有无住、他有定,看他定功的浅深,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但是诸位要晓得,他还是出不了三界!我们念佛人不一样,我们念佛人无住跟生心同时,这就高明了,比他高。所以『一句佛号,朗然明白』。这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念相续,这就是生心,所以这一句佛号为什么跟你讲是「甚深般若」?金刚般若是甚深般若!一心念佛与金刚般若完全相应。禅宗这个号称他们修的是上上乘的法门,他不晓得念佛人修的比他彻底、比他究竟、比他圆满,他不知道。

  『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见』。什么是佛知见?无住生心就是佛的知见,佛知佛见!无住是一切都不执著,不但不执有,也不执空,空空亦不执著。《金刚经》上所讲的法相与非法相统统不执著,一切皆离。离的念头也没有,这个时候就是真心现前,真心本性现前。真心本性的起用就是生心,这个起用就是大慈大悲,慈悲到真正的极处,就是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所以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就是这个道理。他要不念佛,那有无住就没生心,所以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佛佛都相念」。佛佛相念什么?都念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不但是理,实在讲它是事实。

  『念念放般若光』。这到放光的时候已经念到理一心不乱了,这是光明通达。《心经》里面举出一个例子「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就是放般若光。这光从哪里放出来的?从名号里面放出来的,真正离苦得乐,所以念佛号就是念实相,也可以说念佛号就是生实相。

  【小本有一心不乱之文。今本不云一心不乱。而专主一向专念。则所宗更为明确。更契众生根机。弥显慈尊恩德。】

  小本是《阿弥陀经》,罗什大师是意译的,所以我们看玄奘大师的译本上不是『一心不乱』,这是意译的。他译得好,连玄奘大师、窥基法师都很尊重、都很佩服。但是这一句往往使初学的人看到,生起畏惧,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太难了!这一心不乱做不到,於是他佛也不念了,他不学这个法门,这法门太难了,一心不乱不容易得到。大本经上讲『一向专念』。想想一向专念这我还可以做得到。这就是他清楚、他明白,使一般初学的人看起来不感觉得害怕,不会觉得恐惧,自己衡量自己也许还能做得到。

  其实一向是下手,一心不乱是功夫。可是你一定要记住,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才能成功。法门可贵的是专修专弘,决定不能夹杂。因此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真正认识这个法门,他一生的修行一定就是一部经、一句名号,他是真的明白、真清楚了。莲池大师到晚年一卷《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他念四个字,这成功了。你要问他为什么早年他去学那么多经教,他不念佛?早年不懂、不认识,没搞清楚!要早年就懂得、就清楚、就这样干了,那一定是上上品往生。所以真正明白、真正搞清楚了,这个时候自然放下,不要等人劝,自然放下。真正认识一即一切,一部经就是一切经,读一部经就是读整个《大藏经》,念一句佛号就是修无量的法门。他明白这个道理。《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到晚年才搞清楚、才搞明白,所以真正进入一向专念。世尊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一向专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恩德。我们看到这个开示就觉得不难,我们可以能够做得到。

  【弥陀无尽大悲胜愿。方便至极。力用难思。凡圣齐收。利钝俱被。但能发心专念。悉得度脱。如是方称如来本怀。才是究竟方便。】

  这是在论用这一段里面做出了完整的结论,弥陀的大愿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的重点,这是古德为我们说出,就是第十八愿跟十九愿。十八愿,十念必生就是一向专念;十九愿是发菩提心。所以经上讲往生这个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根据第十八愿、十九愿而来的,真正是方便到了极处。它的能力、它的功用不可思议。就一般而论,能帮助我们往生不退成佛。若就利根而论?就在现前已经能够与甚深般若相应了;换句话说,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入同样的境界,所以说『力用难思』。

  『凡圣齐收』。根性劣的凡夫,凡圣同居土往生;根性利的这些人,方便土、实报土往生。『利钝俱被』,被是加被的意思。无论是利根人、钝根人,所以是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这法门能够普度,不像其他的法门。其他法门度钝根的就不能度利根,度利根的不能度钝根,不能够度一切众生。所以这个法门『但能发心专念』,这就这么一个条件,只要你肯真正的发心专念阿弥陀佛就成功了,真正「发心专念」,那个心就与菩提心相应,就是甚深般若。甚深般若是高度的智慧!文殊普贤是高度智慧的人选择这个法门,你也一心称念,你的选择跟文殊普贤是相等的。其他的智慧比不上他,选择这个法门的智慧,跟文殊、普贤无二无别,这是甚深智慧的选择。所以只要能专念,『悉得度脱』,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没有一个不入如来甚深智慧的。

  『如是方称如来本怀』。诸佛帮助众生,就是希望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是佛的本怀。在所有一切法门里头,唯独这个法门与佛的本怀相应,也就是说确确实实能帮助一切众生,在这一生当中圆成佛道。在现前唯独这个法门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的生活过得幸福快乐,确确实实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丰富了自己的生命,你不学佛、不念佛的人不能感觉到,真正念佛你会感觉到。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玄义  (第十三集)  1994/1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2-026-0013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三面第六行,这是玄义的第五大段,「所被根器」。被这一个字是念破音字,不念「贝」而念「匹」,跟「披」是同一个意思。台湾话里面讲「加披」是对的,这个音是很正确。我们看第一条:

  【疏钞云。前三非器。谓无信者。无愿者。无行者。反是皆器。】

  『器』是根器,这是一个比喻,原本这个器就是器皿,譬如我们要供养人茶水,必须要有个茶杯,这个杯就是器,有这个器才能够接受。佛法里面把一切众生,用这个字来做比喻能够接受佛法的,依照佛法修学的,就称之为「法器」,能够接受如来教法的这些人。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告诉我们有三种人是『非器』,就是不能接受这个法门,除这三种之外,都能接受。由此可知,这个法门所被根器之广,是任何法门所不能比的。哪三种?第一个是『无信』,他不相信这个法门,这就没有法子了;第二个是虽然相信不想往生,这也不是净宗法门的对象;第三种虽然他也信,他也想往生,但是他不肯念佛。这个『行』就是念佛,不念佛也不行。所以这就是说明净宗修学三个基本条件是信、愿、行。换句话说,具足这三个条件都是这个法门的根器,也就是说,修学这个法门一定得到成就。下面是对信愿行有一个简单的解释,这个解释非常重要。

  【信谓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将这个「信」字解释得很详细、很圆满。他为我们说出六种,这个地方只说了一种,而这一种是六种里面最要紧的,这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成佛,这个信心非常重要。我们看到不少学佛的同修确确实实缺乏这个信心,他总自己感到一生造的罪业很重,我这样子怎么能成得了佛?不但不能成佛,如果要生到极乐世界跟这些菩萨在一块都感觉到很惭愧,都不好意思,这一种念头是决定不能往生。所以往生西方净土有强烈的自信心。佛在许多大乘经论里面告诉我们这个事实,众生与佛不二,这是从体性上来说的。差别在哪里?佛悟自性,我们是迷了自性,只是迷悟不同而已,而自性则无二无别,完全是一样的。成佛就是悟了自性,就是觉悟、明了自性,这就叫成佛。由此可知,成佛是众生理所当然的一桩事,所以何必客气不敢承当?那就错了。

  在《观经》里面把净宗的原理,佛用两句话为我们宣示出来了,这两句话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性德,本性本来如是,底下这一句是修德,虽然你本来是佛,没错!可是你要不修,你就不能成佛,一定要修。本来是佛,现在又肯修行作佛,那这个佛是做定了,决定成就。本来是佛,现在不肯修行,那就没有法子了,自性佛不能现前,所以是心作佛。净宗修学的原理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的。我们现在是生死凡夫,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就是是心在作生死凡夫,那就没话说。生死凡夫是怎么作的?是妄想、执著所作的。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是人我是非、贪瞋痴慢,搞这些东西。这就是是心作凡夫、是心在作六道。我们的亏吃在这个地方,而不晓得同样一个道理,我们把这个念头转过来,我们作佛就成佛,这是净宗修学成佛的原理。所以底下说道:

  【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这个事实真相而说的。所以成佛没什么希奇,成佛没什么了不起,个个人本来是佛,这一定要晓得的。但是成佛就得大自在,永远离苦得乐!这一桩事情就在我们一念之间,关键就在『念佛』,我们肯念佛就行了。念是心里头真有佛,而不是在口里头,口里面有佛,心里面还打妄想,还想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不叫念佛,这不相应,心里头要真有佛。真有佛,其他杂念就没有了,所以叫一心称念,二心就不行,一定要一心称念。

  我们学佛学了不少年,对这桩事情多少也懂得一些,可是念佛的时候总有妄想、总有杂念,这怎么办?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我们的妄想杂念作的时间太长、太久了,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我们的心就是在作妄想,就是在作杂念,现在要想一下把它转过来,当然不可能,习气太重、太重了!现在我们晓得这个原理,晓得这个事实,这是心在造作。现在不想再造作妄想杂念,现在专造阿弥陀佛,这是我们现在明白了。明白叫始觉,你开始觉悟了。从此之后,要能保持著这个觉悟,不再迷了,那我们成功就有指望。

  怎样保持?就是把这一句佛号抓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全部精神贯注在这一句佛号上,念兹在兹。在念佛的时候起妄想不怕,起妄想是正常的,这妄想跟念佛可以同时,彼此不相碍。只要我们专注在佛号上,不要理会妄想,不要理会也不要著急,也不要害怕,那么我们念佛的功夫得力了,这个得力还是靠薰习;换句话说,我们要培养念佛的习惯,培养念佛的习气。这个习气要培养成了,妄想杂念自然就少了。少了我们就晓得我们念佛功夫得力了,这样才能够往生。所以这个关键是在念佛,念佛成佛。

  念佛人决定得生净土,一生净土,一定是『究竟成佛』。成佛上面加个究竟,就是说明这个佛是圆满的佛果,像天台家所说藏通别圆。那个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都不圆满,圆教才究竟圆满。我们生到极乐世界成的是哪一种佛?是圆教的究竟圆满佛,这的确是无比的殊胜。我们要相信。这非常、非常重要,这就是信自己!所以净宗里面讲信,跟一般宗教讲信,是大大的不相同,它是建立在自信心的基础上。其次我们再讲信他,他是谁?他是讲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决定没有妄语,他所说的一定是事实,我们信得过他;我们相信世尊所讲的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都真实,愿愿现在都兑现了,没有一愿是虚假的。我们信他是信这个,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再讲到「愿」。

  【愿谓厌离娑婆。欣慕极乐。如子忆母。必欲往生。】

  信真的成就了,真正建立了,那个功德就很大。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真如本性,信心清净就明心见性。可是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的什么佛?大概是藏教佛、通教佛,最多也不过是别教佛,圆教没有法子,那个究竟圆满佛距离他见性还远之远矣。我们知道见性的菩萨破一品无明就见一分真性,这就是见性的菩萨,所谓见性成佛。自性里面有四十一品无明,他才破一品,后面还有四十品。四十品破尽了,才叫究竟圆满佛。所以他往后那个位次,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一步、一步向上提升,远之远矣!唯独到西方极乐世界容易,很快就能够圆满,他不必经历这么多位次,也不必经历很长的时间,他就能成就。所以觉悟的菩萨们,没有一个不愿意求生净土的,除非他是没有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法门决定求生。

  菩萨有智慧,我们没有智慧,遇到这个法门还不想去。为什么不想去?对这个世间有贪恋,舍不得!这就麻烦。虽然信了,也不能成就。所以一定要把这两个世界、两个生活环境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地方就放得下。为什么不愿意去?为什么放不下?没有搞清楚。这个世间有财产舍不得放下,要是搞清楚了,西方世界那个财富比这儿多,不晓得多多少,这就肯去。住的房子比这里要大,我们这个地方住的房子钢筋水泥造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房子是七宝造的,不能比!这个世间有亲人,亲情放不下,殊不知西方世界亲人比这边多,这一点不假。所以必须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就很愿意舍弃这个世界,所以是『厌离娑婆』,不愿意在这个世间、在这个六道里面再受苦,再去受这些折磨。对於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当然你就欢喜,你羡慕,你很想去。

  下面这是个比喻,『如子忆母』。比喻欣慕之心,像小孩念父母一样。他没有别的心愿,只希望回到母亲的怀抱。要有这样的热情。『必欲往生』。必定想生极乐世界。要有这样的愿,非常恳切的愿。有愿还要行。

  【行谓从愿起行。】

  『行』就是佛在本经里面教给我们「一向专念」,无有间断。就是大势至菩萨在《念佛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一向,净念相继就是专念。这个样子,三个条件都具足了。

  【以上三事。号为资粮。信愿行三。缺一不可。】

  这是往生西方净土的条件,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具足了,没有不往生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一生成佛,这是真实的成就,任何一个法门都没有法子跟净土相比。其他大乘法里面,虽然有很好的理论,也有善巧方便法门,它能帮助我们的只是成罗汉、成菩萨、成权教的佛果而已,像藏通别佛,这是跟西方净土不能比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具足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具足了,无论是智愚或者是在社会上贵贱、男女老少,一律没有差别,平等的往生,平等的成佛。

  【净土法门,奇特殊妙。】

  『殊』是殊胜,『妙』是微妙。

  【当机之说。亦有三例。】

  这样殊胜奇妙的法门,要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样的资格才能够修学?这就是『当机之说』。这个说法大概是自古以来有这么几种讲法。这几种讲法都列在此地给我们做一个参考,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一上辈往生。唯是菩萨。唐善导大师以前之古德。多认为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至七地的菩萨。上中品是初地至四地的菩萨。从上上至中上四品。凡夫绝分。】

  说那个不是凡夫。像《华严经》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大概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大概这四品是他们去往生的。善导大师以前这些高僧大德是这个讲法,这是我们在古德注疏里面都能够看得到的。第二种说法:

  【本为凡夫。兼为圣人。】

  这个讲法是善导大师讲的。在《高僧传》里面记载的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弥陀化身再来的,那么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这是决定错不了的。阿弥陀佛建立西方净土,为谁?是为凡夫不是为这些菩萨们。善导大师《四帖疏》,这个《四帖疏》就是《观无量寿经疏》,我们曾经讲过,他这一段话特别是在「上品上生章」里头讲的。「上品上生章」他的注解注得特别详细,把古人这种说法完全驳斥了,我们纵然不能够读《四帖疏》的全部,至少要把「上品上生章」多读几遍,这是增长我们的信心。

  【善导大师四帖疏。破前说曰。】

  这个『破』就是驳斥古来大德这个错误的说法。

  【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

  这个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来是释迦牟尼佛,《十六观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而《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到修行方法,就是世尊所说的十六种观想的方法。这里面包括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统统都在这部经里面。而佛的意思是为『常没众生』。什么叫常没?就是六道轮回里面的生死凡夫,所谓的是「头出头没」。到三善道来投生,这是把六道比喻作苦海,这个头伸出来,吸一口新鲜空气,再一下又再到那个海底下去了,不知道多久再冒出来一次,这个海底就是三恶道!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六道凡夫,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三善道好比我们休假出去旅游,时间很短,三恶道才是老家,住在那个地方时间太久了,饿鬼、地狱、畜生。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

  佛何以这样肯定的为我们说?佛对於这个事实是亲眼所见,不是猜测的。他是现量境界,他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佛说出这个道理,我们仔细想想也满合理的。人为什么会堕三恶道?造作的恶业,轮回的形成原理就是迷惑、造业感得的果报。惑业苦,这是轮回的来由。惑业苦里头断一条,轮回的现象就没有了。所以永嘉大师说「觉后空空无大千」。由此可知,六道轮回是我们迷了才发生的这个现象,真正觉悟了,这个现象就没有了。

  那我们想想我们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多还是恶多?冷静仔细想一想,就觉得佛的话有道理,我们确确实实恶念多,造的恶事多,好事少!恶造得多,恶的念头强,佛说轮回是强者先牵,哪一个念头强先受果报,我们恶念强!哪些是恶念?贪、瞋、痴。所以佛说这叫三毒。贪的念头强就饿鬼道去了,贪心变饿鬼,瞋恚心强就堕地狱,愚痴强就变畜生。愚痴就是迷惑颠倒,真假、邪正、善恶、是非不能辨别,把假的当真的,真的看作假的,这叫愚痴!

  我们看看现在这个社会,不要看别人,看看我们学佛的这些同修们就看出来了。说实在话,一个人看自己很难,自己有什么毛病不容易觉察,看别人!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看别人,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这个方法也是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我们自己有没有把假的当作真的?很可能我们就犯了愚痴自己不知道。我们举个最浅显的例子来说,我们学佛,把佛菩萨的形像当作神明来供养,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这就是迷惑,这就是愚痴。自己以为拜佛,佛会保佑我,将来还变畜生,你说冤枉不冤枉!拜佛会拜到畜生道里去,原因就在此地。

  过去慈云灌顶法师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写了一个注解叫《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我们过去讲过,这个本子我们也印过很多次,不难看到。他末后为我们说出念佛人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条就是念佛人下地狱。我那个时候做学生的时代,在台中跟李老师的时候,我看到这本书第一条念佛人堕地狱,我就吓一跳!我就向李老师请教,这怎么回事情?念佛再不好,不应该堕三恶道,这不应该堕地狱。李老师说这个问题很严重,这是个大问题,他说我不跟你一个人答覆,我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解释。念佛人心里面还有嫉妒,还有瞋恨,堕地狱!是嫉妒、瞋恨心堕地狱,不是念佛堕地狱。念佛人要把贪瞋痴念掉,那就行,那才能往生。念佛人口里念佛,心里面还充满贪瞋痴,来生还是在三恶道。所以灌顶大师讲一百种不同的果报,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阿弥陀佛发愿是度我们六道众生的,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是度六道众生的,『不干大小圣也』。「大圣」就是大乘的菩萨,「小圣」就是小乘的罗汉,小乘初果到四果,大乘像前面所引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善导大师说与他们不相干,这个法门专度凡夫。他这个说法,我们仔细去看看经,相应,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现在我们读的这个本子第二品一开端「贤护等十六正士」,那是在家人,在家菩萨!他们的人数占了十六个人,绝大多数。这个意思就是显示出,这部经、这个法门对象是在家的同修、是六道凡夫。底下:

  【又云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

  这一句话说得非常、非常好!可以说将我们的疑惑彻底解除了。为什么往生会有九品?善导大师说:九品无关我们的根性,当然更与大小乘没关系。不像前面讲的要登地的菩萨才能往生,才是上三品往生,那我们是博地凡夫,那往生只有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之分,往上去没我们分。这样说法实在讲跟西方世界的教义相违背,为什么?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这样说法就太不平等了,这个差别太大,哪里能够算是平等法?何况这个平等在经题上就列上「清净平等觉」。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阿弥陀佛度化众生的法门是平等法门。九品差别怎么来的?是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我们觉得是有道理,遇到的缘,机缘不一样,所以才有差别。机缘很难得,这与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统统有关系,就像小本《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个意思是一样的。

  过去生中有善根、有福德,这一生才遇缘殊胜。殊胜的缘是我们能遇到这一部经典。学佛的人很多,特别是在过去,过去在古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没有发达,得一本经书相当不容易。在民国初年,有许多学佛的同修还是手抄佛经,经书买不到。要想求一部经典怎么办?只有找大的寺庙,这大寺庙里面有《藏经》,藏经楼就像图书馆一样,去借。在一般习惯上来讲,《藏经》都是不能够离开藏经楼的。你可以借出来在里面抄,所以用的是手抄本。不像现在,现在是印刷术太发达了,每个人家里面都可以供一部《大藏经》,这是从前人连作梦也不敢想的。经本得来不容易,你要遇到这个经本,特别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自古以来传下来一共有五种不同的原译本。这五种不同本子里面内容有出入,所以这个本子唐以后很少人依《无量寿经》来修行,大家都依《阿弥陀经》。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本子太多,不晓得依哪一个本子好。五种本都能够看到,那相当不容易,这就是缘的问题。

  现在我们的缘比古时候要殊胜得太多、太多!正因为原译本多,读一种不能够明白圆满的意思,五种本都读,本子都找不到,所以古德才有会集的这个想法。最早会集的是宋朝的王龙舒居士(王日休居士),这是最早的会集本,叫《大阿弥陀经》。以王居士的地位、财富,学佛,《无量寿经》这个原译本他只看到四种,还有一种他都没有机会能见得到。由此可知,古时候这个经书见到之难。所以他那个本子是四种原译本的会集本。在唐朝翻译的《大宝积经》里面的「无量寿会」,这一会这个本子,王龙舒居士没见过。这个会集就不圆满,少一种!而《大宝积会》里面有一些经文,是其他四种本子里头都没有的,那这就很重要了。

  所以一直到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这最近的会集我们现在所采用的,这是一个最完整的会集本,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我们现在人有福,因缘殊胜,这遇缘好!这是你遇到的本子圆满、完备。第二这缘要理解得透澈,要有人给我们详细讲解,使对全经的义理了然於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缘殊胜;第三有好的同参道友,大家在一块认真的修学,如教修行,这个缘就具足了。这些因缘要具足,这上品上生!所以九品往生里面,上上品往生我们有分,特别是现代人确确实实是有分,问题就是你肯不肯修。在缘上来讲具足,往生的品位不高,这个怪自己,决不能怪别人。怪自己哪里犯的过失?没有能够如教修行。佛所讲的没去照做,这往生的品位就低了。所以九品差别是在遇缘的不同。

  【又云其机者。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

  这一句话也说得很好!这是善导大师为我们做了一个总结。在这一句话里面,他把『一切善恶』这四个字就是说明六道的凡夫,六道凡夫里面的「善」就是三善道的,「恶」就是三恶道的。这是阿弥陀佛主要接引的大众。大乘菩萨、小乘圣者是附带的。底下这『凡愚』是通指六道的众生,六道都是凡夫。

  【大师之说。上契圣心。下洽群机。】

  善导大师这个说法跟古大德的说法完全不相同,确确实实与经义相吻合。经是佛说的,确确实实说的是佛心里面的话,没有违背佛的意思。『下洽群机』,洽是融洽,群机就是从上上到下下,上上是指等觉菩萨,下下是指地狱众生,这就是常讲九法界一切众生;菩萨对佛来说也是众生,九界众生。净土法门,普度!

  【实大有功於净土。】

  善导大师这个说法,对净宗确确实实是莫大的功德。令一切众生起建了信心,发愿求生净土。

  【故中日诸师多承此说。】

  这特别是在日本。日本在隋唐时候派了很多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而这里面不少人都是善导的学生。他们学成回国之后,所以净土宗在日本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宗派。他们对於老师非常尊敬,超过我们中国。中国一般寺庙里面,善导大师的像还不多见,可是在日本寺庙里头,善导大师的像就很多,很多寺庙的名称用「善导寺」。我们台北善导寺是日本人建的,纪念善导大师。所以你看到善导寺,这净土宗的道埸。这都是说明善导大师对於日本、对於韩国的佛教影响很深。再看第三种说法:

  【专接上根。傍及中下。】

  说净土法门的对象是专门对上上根的人。

  【疏钞曰。明信位初心。有四种机。以礼忏灭罪被初机。以修习止观被中机。以求生净土被上机。】

  这个说法是莲池大师讲的,这是我们净宗中兴的大德,他生在明朝末年。这是《弥陀经疏钞》里头说的。『明』是说明,『信位初心』,初发心的,对於佛法有信心,很想修学。大师讲这众生有上中下三等根器。『礼忏灭罪』。依照大小乘经典的方法修行,修礼拜、修忏悔,我们常讲经忏。这个经忏诸位要知道,不是现在寺院里头超度死人的经忏,不是这个。这个「经」是讲读诵经典。像在我们台湾,台北华严莲社听说每个月都有一定的时间,大家在一起读诵《华严经》,这是读经。礼忏,很多寺院里面也有一定的时间举行拜大悲忏,这最普遍的。在台湾还有拜梁皇忏、水忏,净土宗的有净土忏,修地藏法门的有地藏忏,修《法华经》的有法华忏,这个忏仪很多,几乎重要的大乘经典都有修行的方法。这古大德编的,编的修行的方法,通常讲行法,修行的方法。这是对初机的,也就是说对下等根机的,教给他们修行的方法。

  中等根机?比他们高,他们修禅定,『修习止观』。止观就是禅,在禅宗叫禅定,在教下叫止观,比前面这一层要高。更上层的?更上层的念佛,专接上根。哪些是上根?念佛人是上根。『以求生净土被上机』,这是确确实实的,为什么念佛人是上根人?上根是有真实的智慧,选择这个法门就是真实智慧。没有真实智慧,你怎么会选这个法门?这成佛的法门。诸位要晓得修习止观若不能见性,就不能出三界。纵然得定,也只能够往生四禅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看他定功浅深,不能出三界,他将来果报在天上。那定要修不成,修不成就是未到定,有定功但是不够,那就生欲界天。我们常常看到经上讲的「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都是未到定,就是他修的禅定功夫还不够初禅,不到初禅。像考试打分数一样,六十分及格,他只有四十分、五十分,这就生到欲界天人,位次就更低。由此可知,前面礼忏灭罪是人天福报,是修福的,大概色界天都没分。念佛人的果报超越三界,往生净土,所以这是上根人不是下根。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初谓业障众生。中谓凡夫二乘。是知净土是大乘菩萨所修矣。】

  凡是修净土的人都是大乘菩萨,因为净土所要求的,《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一发就是菩萨。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说得好,凡夫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他说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讲法确实蕅益大师以前这些祖师大德们没有这个讲法,没说过,他第一次说的。他说这个话,我们细细想一想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为什么?生到净土,古人讲过「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你能够见阿弥陀佛,这不是菩萨,见不到的!

  所以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心的的确确是无上菩提心。一般的菩萨不如,比不上!一般菩萨虽然发的,像《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你发那个心见不了佛,人家这一发心就见佛,见佛比你就高多了,所以的确是无上菩提心。这是蕅益大师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容易懂,我们听了之后,觉得我们有分。《起信论》里讲的、《观经》里讲的,讲的我们听不懂,想想自己发不出来,没分,於是就退心了;听到蕅益大师讲的,我们就振奋起来了,觉得我也可以做得到。所以要真正发心求生净土。

  【又要解谓持名。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

  这是蕅益大师赞叹净宗的行法,修行的方法。持名念佛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太深、太妙了!可是,念佛实在讲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它的深妙处只有深妙之人才能看得出来,一般人看不出它的深妙处。唯有真正有学问、真正有见识的人他知道,这个方法简单容易,确实深妙。下面这两句话说得好,『破尽一切戏论』,这一句话是对教下讲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如果你要是懂得念佛法门,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话都是戏论,都是开玩笑的话,都是废话,一句阿弥陀佛把它破尽了。『斩尽一切意见』,这是对禅宗讲的,你说这就深妙了。超越了禅宗,超越了教下。宗门、教下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这一句佛号超越了,从理上说,深;从方法上讲,妙,太巧妙了,一句佛号就超越,决定不是宗门教下能相比的。

  刚才我说过禅宗不见性不能成就,只得禅定,这是生四禅天。纵然明心见性了,成就还是有限,见性成佛,成的什么佛?藏教佛、通教佛,去圆教佛果,真的是远之远矣,不晓得还要修多久才能成就。依照佛在一般经上讲的三大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完成三贤位,佛说这都是从别教讲的不是圆教;第二个阿僧祇劫,从初地到七地,七个位次;第三个阿僧祇劫,八地、九地、十地,三个位次,三大阿僧祇劫。纵然明心见性,所谓见性成佛,不过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别教这是初地。那么从初地到七地一个阿僧祇劫,再到十地,两个阿僧祇劫,成什么样的佛?成别教佛。别教佛的地位是相当圆教第二行位的菩萨。所以你就晓得太远了,时间太长了,怎么能跟念佛人比!

  念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依照《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下下品往生,只要经十二劫。诸位晓得,十二劫就花开见佛悟无生了,花开见佛悟无生什么地位?圆教初住地位,别教初地的地位。换句话说,像他们那个修行,修到这个是经过一个阿僧祇劫,在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十二劫,他怎么能比?这不能比。那是讲下下品往生的。如果说下中品往生的,那经上讲只要六劫,那时间就缩短一半了,所以真的是深、真的是妙!这两句话不是假话是事实,超越宗门教下,教下包括了贤首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没有一样能比得上念佛人。

  念佛之殊胜,所以念佛法门好,谁知道?马鸣菩萨知道,龙树菩萨知道,这两个人是大乘八宗共祖。大乘八个宗派都是马鸣、龙树传下来的,所以他是八个宗派的祖师,共同的祖师。他们知道,他们在末后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在中国智者大师知道,智者是天台宗的,专门弘扬《法华经》,可是智者大师是念佛往生的,他给《观无量寿佛经》做了个注解,后来他的学生四明尊者做了个钞,这个注解也很有名,叫《观无量寿经妙宗钞》,他是念佛往生的,四明尊者也是念佛往生的。天台宗的祖师,因为智者大师提倡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天台宗历代的祖师几乎都是念佛往生的。『永明』,永明是从禅宗里面回过头来的,他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再回过头来专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永明在传记里面记载,他也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这是我们中国两位大德,他们清楚、他们明白。智者是代表教下,永明是代表禅宗,所以像他们这一等的人物,这一流的人物,『彻底担荷得去』,他们能够直下承当,一丝毫怀疑都没有。

  【因持名一法。乃至圆至顿。】

  『圆』是圆满,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圆满的,宗门、教下都没有这个圆满,跟念佛人一比,他就有欠缺,所以这是圆到极处,顿到极处,『顿』是顿超,禅宗是顿,跟念佛一比差远了!

  【无上法门。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故曰深妙。】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就是不可思议,不是我们想像得到的,不是我们推测得到的,所以说它是深妙。

  【但蓦直念去。】

  『蓦直』指一直,只要你一直念去,死心塌地一直念去。

  【不假方便。】

  不须要藉任何方法来帮助。

  【不落思量。】

  这两句话合在一起,『不假方便』,不需要用教下的方法来帮助;「不落思量」,不需要用禅宗的方法来帮助,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到底。

  【直起直用。】

  指直截了当。

  【自得心开。】

  只要你功夫用的熟了,自自然然心开意解,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一样的境界。禅宗的方法难,净宗念佛这个方法容易,都可以念到大彻大悟、都可以念到明心见性。

  【当下破尽戏论。荡除一切计度分别。始能直下承当者。肉身大士也。】

  这就说明谁是善根,你只要肯『直下承当』,只要肯发愿求生净土,一心念佛,你就是肉身菩萨,这个大士是大菩萨!就是前面所讲的上根人不是下根人。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玄义  (第十四集)  1994/1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2-026-0014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四面倒数第二行,从第三条看起:

  【要解云。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段话是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所说的。这个说法也是古人所未曾说过的。蕅益大师这个说法是他自己猜测的还是有经典做依据的?如果是自己所想当然尔,想必是如此,这是决定不能够相信的。现在这个时代假的佛法很多,拿著佛的经典到处说假话欺骗人。所以世尊在入灭之前,留给后世学生的遗教有四依法。第一个教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如果经典上没有说,这人说的,我们不能够接受,任何人所说的必须要有经典做依据,我们才能够相信。蕅益大师在《弥陀经》里面确实有不少的发明,实实在在有依据,依据在哪里?就在《弥陀经》上。由此可知,多少人看《弥陀经》没看出来,他老人家看出来了,被他发现了,这实实在在了不起。这一桩事情就是世尊自己在《弥陀经》上所讲的,蕅益大师这一点醒,我们一看果然不错,释迦牟尼佛怎样成佛的?是念佛成佛的,就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很不可思议。

  他为我们说这个法门,就是把他自己成佛的方法传授给我们。『果觉全体』,果是成佛,一丝毫没有保守,完全的传给我们,这就是《阿弥陀经》。所以净宗的经论,《无量寿经》叫大本,《阿弥陀经》叫小本,其实里面内容境界完全相同。说《弥陀经》就包括《无量寿经》,说《无量寿经》就包括《阿弥陀经》。经上所说的完全是诸佛果地上的境界,所以他说『乃诸佛所行境界』。因此这大、小两本我们看起来好像很浅,不深!其实真正是其深无底,其广无边。展开来不但是融会贯穿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不出大、小二本,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法门,也出不了大、小二本的范围。由此可知,它的深广确确实实是无量无边。

  『唯佛与佛能究竟』。这大、小两本要彻底明了,那是什么人?只有如来在果地上能做得到,决不是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能够全部了解的。九法界诸位要晓得包括等觉菩萨在内。我们六道上去声闻、缘觉、菩萨,菩萨里面包括等觉菩萨,就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都是等觉菩萨。这许多菩萨当中有不少是倒驾慈航乘愿再来的,那是例外,那他当然明了,他已经成佛了。我们知道文殊早就成佛了,观世音菩萨也早就成佛了。像这些大菩萨很多都是古佛示现的,若不是古佛示现,即使等觉也要蒙佛力加持,他才能够知道一些,要得不到佛力加持,他不能明白的。下面这三句是结论:

  【可见念佛法门。实是无上深妙之法。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当也。】

  『念佛法门』不仅是深妙,深妙到极处。深是讲它的理、讲它的境界无量无边,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够理解,这是讲它的深;妙是它的方法很容易,我们不了解但老实念就能往生,这就妙了。什么人能往生?前面说过了,专接上根,那我们是不是上根?这个上根跟禅宗里的上根标准不一样,净宗上根跟其他宗派的标准不同,这个上根是真正能信、能愿、能行,这就是净宗所说的上根。他相信阿弥陀佛,相信净土三经,他没有怀疑,他真肯往生极乐世界,真想去、真肯去,这一天到晚就抱住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一向专念这是净宗上上根人。

  我在过去曾经说过,如果你要觉得这好像是太少了。这一句佛号那能往生?你怀疑不能相信,要多读一些大乘经典,读净土五经一论,这就不是上根了,这是中根,也能往生。如果还觉得不够,这个还太少了。净宗的典籍有蕅益大师的《净土十要》,有莲池、蕅益大师的注疏,净土宗古来祖师大德的著作不少,印光大师有《文钞》,再加上这些大概就可以了,这是下根,大概还可以往生。如果觉得还不够,再要念一些《法华经》,再要念《华严经》,再要念其他的经典,那叫下下根,这一生往生没指望。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明了!

  古来的祖师大德到最后往往就是一本《弥陀经》、一句佛号,他什么都放下了,这才能够上品往生。也许你怀疑又会问:这些祖师大德大乘经他念得太多了,念了几十年了,到最后他才放下。这个意思就是我们也得学学祖师大德,大乘经也可以用几十年的时间去涉猎。说得好像是有道理,其实那些祖师大德们过去所学的那个,到后来才恍然大悟走了好多冤枉路,这是苦口婆心的来教导我们,教我们走一条直路,不要学他走很多冤枉路。他学三十年到最后找到净土才能念佛往生,我们要听他的教训不走他的冤枉路,顶多三年就成功了。我们只须要他十分之一的时间,我们的成就可能还超过他,为什么?专精,他们叫杂修,那怎么会一样?学佛做人贵在能辨别邪正,认识好歹!人家说好人、善人诚心诚意教导我们,我们不能冤枉他,那就错了。所以这个方法确实是深、是妙,只有上根人,前面讲过、蕅益大师说过上根标准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举了几个例子像马鸣、龙树、永明、智者,这是真正理解、真正明白死心塌地一句佛号念到底。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疏钞云。故知念佛。菩萨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终不离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愿往生。可见净土法门正契菩萨之机。】

  这也是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所说的。父母是生育我们这个身体的,所以在此地用念佛来比喻,念佛能生法身。我们这个肉身得之於父母,我们法身慧命从哪里得来?从念佛。当然大乘佛法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法门,这些法门目的都能够生法身,可是这无量法门确实有难易的差别,有很多法门修学困难,不容易成就。一切法门里面唯独念佛法门容易成就,而且成就是真实不可思议,他成就的高,不是普通的成就,是究竟圆满果地的成就,这是古时候的祖师大德都承认的。依禅宗来说,这是大乘的顿教,一生当中能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了,成的是什么佛我们要清楚。

  天台大师讲佛有六种,叫六即佛。第一个讲「理即佛」,要从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从理上讲的,不是从事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可是事上不行!事上,我们是迷惑颠倒的佛。所以你一定要起修,这要修行,把我们的毛病习气障碍去掉,使本性再恢复,那就是事上成佛了。在初学的人?初学的人叫「名字佛」。我们接触佛法了,每天在经典里面研究讨论,像现在我们大家学佛的地位,在什么位子?名字佛。名字佛有名无实,这不是真的,假的!因为我们虽然学佛了,听的不少,懂的不少,毛病习气一点都没改,也就是说,佛法对我们没有真正的受用,没有得到佛法的利益,这是名字佛。

  从这个地方我们再真正用功,这是我常常勉励同修们,我们今天学佛如果真的认真学,一定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劝大家读经,读三年,这三年是第一个阶段。目的在哪里?熟,佛在经典里面讲的这些经文教训我们记得很熟,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来不会忘掉,我们做这个工作。这没到修行,这修行的准备功夫。第二个阶段是求解,经文熟了,熟了之后我要懂得它的,我们中国过去教学是用这个方法。古时候教学,儿童七岁上学,七岁到十二岁,这是中国过去的教学,没有学校,私塾跟著老师。私塾里面教小朋友教什么?就是教背诵,重要的典籍都在这个时候完成背诵,都能背熟了,老师还要督促背一百遍,背二百遍,为什么?让你在一生当中都不会忘记,到老写文章的时候引经据典随手拈来,他不要去找参考书,不要去查,他太熟了!

  所以中国小学是背诵经典,这是一个阶段。然后再去学做人,所以德行是在小学时候训练的,学洒扫应对,学这些基本的礼节,这在小学完成。学规矩,怎样对父母,怎样对长辈,怎样对亲戚朋友都有规矩,伦理的教育。大概十三、四岁之后入太学,从前没有中学,统统背诵完成之后入太学,太学就是大学。太学里面教什么?就是把你从前读过那些东西详细的研究讨论讲解,让你对礼统统明白了。所以第二个阶段是求解,从前太学里面是求解,解门。小学是背诵,小孩记忆力好,利用他的记忆力所应当要记的东西,全部在这个时候把它记熟,所以太学里求解。这还没有到修行。

  所以经典要理解,要听讲、要研究讨论,意思解得愈圆愈好。理解之后这才谈得上修行!行是什么?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与佛的教训不相应,佛教给我们不贪、不瞋、不痴,我们偏偏搞贪瞋痴,我们把佛的话记住了,佛所讲的道理圆融,为什么?佛教给我们不贪、不瞋、不痴搞清楚了,我们就认真去做,这个做才叫修行。可见得,我们今天是做修行准备的功夫,没有真正修行。

  真正修行,开始照做了,如教修行,那就叫「观行位」。这又升了一级,得受用、得利益,确实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真得佛法的受用,这叫观行。观行是真干、真修,名字是有名无实没修;有信、有解没有行,那是名字,真正肯干、肯修,观行位了。虽然修没证果,证果的标准是什么?破一品无明,证一分真性,那就证果了,所以那个叫「分证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叫法身大士。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这个位子,跟净土里面讲的位子,远之远矣!所以才晓得净土法门在禅之上。

  诸位要晓得禅宗到明心见性,这是圆教初住菩萨的地位,初住菩萨就有能力以佛的身分度化众生,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可以现佛身。他能够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能够示现八相成道,所以他真的是成佛了。佛的等级很多,种类也很多,种类有藏通别圆,等级有四十二个不同。所以成佛不能含糊笼统,要知道他成的是什么佛。净土宗往生所成的佛是圆教佛,四十一品无明断尽的佛,那真的不容易。以一般修行,就以禅宗来说,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到究竟圆满他要修多久?通常讲法他是三个阿僧祇劫。《华严经》上说法是无量劫。那我们晓得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时间就短了,很短的时间他就成就了,原因在什么地方?这个大、小两本里面就讲得太多太详细了。

  他修学的环境好,他每天亲近的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他天天亲近这么多的好老师;围绕在旁边都是等觉菩萨同学,修学的环境太好了。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找不到的,所以一生到西方世界就圆证三不退,天天跟佛在一起,那怎么会退转?我们为什么会退转?天天跟妖魔鬼怪在一起,你怎么会不退转。妖魔鬼怪是什么?你家里的电视机就是妖魔鬼怪,你一天到晚看那个,它教给你什么?教给你杀盗YIN妄,教你贪瞋痴;走到街头你看到五花八门的统统是妖魔鬼怪,都在那里诱惑你,让你起心动念,让你起贪瞋痴慢,退转!西方世界统统跟佛菩萨在一起,那怎么会一样!

  这个地方有一句话很重要。『乃至十地始终不离念佛』,这一句话是出在《华严经》上的。我们从这一句经文里面明白,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最后成佛都是修的都是念佛法门。换句话说,今天在佛法里头无论大乘、小乘,无论你学什么宗派你真正修成了,最后的归宿是华藏世界,最后统统都归华藏世界。到华藏世界之后,还有相当长的时间,等到你证得初地了,因为你破了一品无明你就入华藏世界,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华藏是一真法界,破一品无明就到那个地方去了,这逐渐逐渐修不晓得修到多少年,四十一品无明破了三十品,再破一品,破到三十一品,那就是初地菩萨了,初地以后修什么法门?完全听从普贤菩萨的劝导,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到那个时候统统都念阿弥陀佛。

  我们现在就念阿弥陀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遇到这些菩萨们一看到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他们搞了无量劫吃了好多苦头,绕了好大圈子,才晓得念佛往生,你怎么一下就知道了,一下就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不可思议!所以我们不知道这个事实状况,那些诸大菩萨们看到、听到了佩服得五体投地,没有话说。所以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愿往生』。这两句话所说的,古时候我们不谈,就眼前学佛的同修,真的是大有人在。学这个法门,学那个法门他不愿意去往生,这就是愚痴、就是狂妄,所以许多人轻视念佛法门,不知道念佛法门的殊胜。末后这个结论好,『可见净土法门,正契菩萨之机』。什么菩萨?《华严经》上十地菩萨,华严到登了地,已经破三十一品无明,智慧真的是开了、够了,所以对於念佛法门他认识清楚,这个时候给他一讲他懂了,不再排斥了、不再犹豫了,死心塌地修学了,所以这的确是要有高度的智慧。

  那我们现在是凡夫,听到这个法门就相信,就发愿求生净土,可见得我们的智慧不在十地菩萨之下。可是除了这一个选择之外,我们智慧能力的确不如别人,比别人差得太远、太远了,这什么原因?佛在《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是我们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一生当中成熟了,是这么一个关系。诸佛如来大慈大悲,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我们自己不知道,佛菩萨知道,所以佛菩萨冥冥当中加持我们,使我们的信心、愿心不退转,使我们能够在这群魔乱舞的环境当中,我们还能够坚持信愿持名,这是佛力加持,自己的善根福德深厚。是这个原因,不是没有原因的,不是偶然的。所以佛不是给我们说得这么清楚,说得这么明白,的确我们不能不怀疑。再看下面一段:

  【盖此法门。乃弥陀住真实慧。从真实之际之所开化显示。故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个法门特别指持名念佛的法门,因为《无量寿经》跟小本《弥陀经》都是提倡持名念佛的,所以这个法门是专指持名念佛。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住真实慧』。《无量寿经》上为我们说了三个真实,这是其他大乘经上很少看到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第二句,第三「惠以众生真实之利」,那这就是世尊把这个法门为我们说出,劝导我们修学,给我们真实的利益。这一句话要紧。经,大家是天天在念,有不少人一天念很多遍,意思不懂。这一句经文的意思如果你真懂得了,你对於释迦牟尼佛会衷心的感激。

  诸位要晓得,我们一个人在这个世间,这一世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我们身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来的真实?唯有念佛往生是真实的。所以你真肯念佛往生,诸佛赞叹,刚才讲一切菩萨佩服,你怎么无始劫来都搞虚妄,这一下搞真实了。这难得、太难得!迷惑颠倒的众生都在虚妄里面去做活计,在那里生活,在那里计较,全是虚妄,一场空!唯独念佛法门,声声踏实,声声佛号都真实,这是真实之利。这个利益从哪里来的?是从阿弥陀佛住真实慧里面流出来的,这是讲阿弥陀佛的修德。还有更深的理论依据,那是什么?就是真实之际。这个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这是我们一切众生本有的,这就刚才讲的理即佛,我们迷失了。因阿弥陀佛住真实慧,见真实之际,他才有能力为我们『开化显示』,开是开示,化是教化,把这个真实显示出来。这个显示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与一切诸佛如来慈悲的教导,这是开化显示。我们得的利益能信、能愿、肯念佛、肯求生,这是真实之慧,最真实的恩惠。

  『故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里面的道理,这里面的事实真相,只有如来在果地上才清楚、才明了。我们今天能说少分,大家听了也能明白少分,这是自己善根发现,诸佛威神的加持。我们要得不到佛的加持,这意思不懂,体会不到!大家要得不到诸佛的加持,你听了也听不懂;你能够听懂、听明白,佛力加持的。自己善根发现,佛力加持,你一接触一听明白了、懂得了,才晓得这是唯一真实。

  我们一定要明了,必须要能够体会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是方便法。用这些方便法诱导我们归到真实,我们看这一切经典,你才晓得哪一部经典是最珍贵的,哪一部经典是第一经,你才知道。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引隋唐的大德比较经论的优劣,那一段文字大家都看到,那一点都不假,居然有人说《华严》跟《法华》都是《无量寿经》的导引,那其他的都不必说了。《华严》、《法华》在中国佛教的地位是经中之王,没有比这个更高了!连这样大经都是《无量寿经》的引导,像我们上高速公路那个引道一样,往上面去的,那不是正路。这就说明正路就是《无量寿经》,是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唯一法门。所以你要认识它,你选择它,你真的是上根!你不是上根,这第一法门,你怎么会选择上?选择《华严》、《法华》,路是对了,没上去,是在高速公路的引道上,没上正路,但是距离正路很接近了,必定能够上去。连《华严》、《法华》尚且如此,何况其他经论法门!

  如果我们已经是读《无量寿经》、念佛,看到别的法门好,转修其他法门,给诸位说这决定是倒退!这退转,倒退了。原来修学其他法门,遇到念佛法门,我们舍弃改念《无量寿经》,改念佛法门,这是提升,这上了正路了。这个道理,这些事实真相一定要知道,然后才晓得我们遇到这个法门实实在在是不容易。开经偈里面所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那是对《华严经》说的。这个法门古德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这个话一点都不错,比百千万劫还要困难,我们这一生遇到了。遇到如果要不肯珍惜,不能把它抓牢,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换句话说,你下一次再要遇到这个法门,可能又要经无量劫了,很不容易遇到的。

  【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圆融具德。超情离见。举体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故不可思议也。】

  『弥陀』之殊胜,就是在他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浅人看是四十八条,圆人看是一条。任何一愿里面都包含其余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是,不可思议。不是每一愿、每一愿独立的,是一个愿,你这样看才能看出弥陀的弘愿不可思议。而他接引众生的方法就是一句名号,这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个我们在过去讲席里头曾经多次的较量,看出名号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从理上说它是真实之际的德号,也就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名字,这从理上讲;从事上说,它是无量无边法门的中心,像一个圆一样,法轮,它是圆心,这个圆周上是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归到这个圆心。所以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但释迦牟尼佛所传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传的,无量无边的法门你都统统念到了,你都受持了,一个法门都不漏,因为你在中心点。

  所以这一句佛号接引九法界众生,一个都不漏,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平等普度,这才符合於正理。不像其他法门接引众生有特定的对象,若不是特定的对象就不得受用。由此可知,那个法就不是真实法,方便法,如果是真实法不应该有这个差别。所以这是真实之慧,是真实之际的开化显示,能令九界众生平等得真实之利,所以赞叹它叫『圆融具德』,这圆融就是这个意思。具是具足,德是德能,刚才我那个比喻,像这个轮的中心点,所以它是圆满具足的,任何一法没有办法跟它相比。而且你要晓得圆心只有一点不会有两点,而还有一法跟它差不多,没有这个道理,讲不通的,圆心只有一个不能有两个心。

  只有真正真实,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他才会明白,才能够体认,死心塌地不会再有其他的念头了。就像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里面所说的,这个世间再有名气、再有威望的人劝你学别的法门,你不会动心,这世间人;又说了,真正证阿罗汉,四果罗汉的人,乃至於讲到等觉菩萨,他说他还有好的法门来劝你,都如如不动;到最后讲到一切诸佛来劝你修别的法门也不动心了,为什么会不动?因为你这事实真相真搞清楚了,真正认识清楚了,不会为外界所动,这你就叫得念佛三昧了。有这样坚定的信心,那就恭喜你了,你念佛不但决定往生,决定是上品上生,为什么?《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是见法身,你能信心不动摇的时候,你就见法身了,见法身你念佛,你念佛得理一心不乱不是事一心。理一心不乱的人,上上品往生!

  我们今天不要说是佛菩萨来劝我们修什么法门,今天有个朋友告诉你:今天晚上出去带你转一圈,可以赚一百万。马上就跑掉了,经也不听了,所以你念佛得不到念佛三昧!你往生没有把握,道理就在此地。你见理不透澈,真假不能辨别,还是被这些假东西欺骗,一骗马上就走了,所以这个没有用处。这「圆融具德」我们要认识清楚,肯定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

  『超情离见』。这一句特别对禅宗讲的。因为襌宗在中国兴旺了一千多年,中国学佛的人受它的影响很深,往往他们有个成见,认为念佛不如参禅,所以祖师大德特别强调,念佛是「超情离见」,情是思惟、是情执,见是见解。真正死心塌地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里头没有情执,这一句佛号里头没有见解,没有怀疑、没有见解,那就叫上上禅。「念佛即是上上禅」,这一句话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不是别人讲的。

  『举体是理事无碍』。不但体是理事无碍,事也是无有障碍,这两句话从哪个地方显示?《华严经》上就显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特别是「入法界」这一品经,就是《普贤行愿品》。全部经文有四十卷,叫《四十华严》,这一品经里面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叫本会,一个叫末会,本会有四卷,末会就是五十三参。这一品经四十卷也实实在在不可思议,它把修学大乘的人,就像写小说、写剧本一样,表演给我们看,你看他有没有障碍?

  善财童子与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五十三位善知识叫五十三参,里面是五十四个人,有一会里头是两个人,就是代表我们现实的社会,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你看他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多么活泼,不但理事没有碍,事事都无碍,是一个修学大乘的榜样,而这里面所主修的就是念佛法门。文殊菩萨念佛生净土的,善财是他的学生,得意门生,当然传的是净土法门,不会传第二、第三法门,一定是第一法门传给他。在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所表现的,第一位德云比丘教他念佛,最后一位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个开始一个结尾,一头一尾都是念佛,这就说明念佛是彻始彻终。我们读《四十华严》要懂得这个意思。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显示给我们看无量无边法门,彻始彻终唯一念佛法门。

  那我们要问,这五十三个人所修的法门各个不相同,这从事上看,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同,事相上不同,这个修学法门的理上都通,这就深了、这就妙了。无论哪一个法门统统都是念佛法门,这就奇妙了!所以这要不是佛与诸佛,他看不出来。明明不一样,根本都不念佛,怎么会是念佛法门?确实是不念佛,但是把你引导到登地,那不就又都念佛了吗?到最后还是这一条路回家。你想想看哪一条路不是念佛法门?无量无边的,就像水一样、河流一样统统流入大海,大海是它的归宿。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都到华藏世界,到华藏世界登了地的时候,统统念佛求生净土。你看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都归到阿弥陀佛那里去了,所谓是殊途同归!我们是很幸运直截就入去了,他们迂回拐弯抹角,不晓得到哪一天还是流入大海,我们的幸运是直截了当。

  所以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对於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的人都尊重、都欢喜,而且我们清清楚楚,他将来也要到极乐世界,也要见阿弥陀佛,不过比我们晚,那晚很久;我们快到,他们后到,不可以说他们不到,他们将来一定到,在我们后就是了。他们现在不承认,死都不承认,为什么?没有见到路。到他证得初地菩萨,他就点头承认了,那个时候才承认,不到那个境界他不承认,他不晓得路是合在一起的,他现在在叉路上,是这么一个道理。

  所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华藏已经是一真,西方净土是一真法界里面的中心,要不然已经到一真法界,证得等觉果位的文殊、普贤为什么还要去求生?我们怎么想也想不通,唯一可能的一个理由,在华藏世界修行时间长,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的时间短,那他当然想快一点成佛,到极乐世界去了,只有这个理由。要不是这个理由,实在讲找不出第二个理由,使文殊、普贤也要求生净土,找不出来。这个理由的的确确是正确的,西方世界成就快速。

  我们在一切大乘经里面,世尊告诉我们,菩萨修行愈是往高位次愈难。就像我们凡夫爬山一样,山路的中点在哪里?绝对不是二分之一的那个距离。古人讲的行百里而半九十,走路走一百里,九十里那个地方才是一半,就是愈往后面愈难走,累了爬不动了,所以后面那个十里等於前面的九十里,愈往后去愈难。你看三大阿僧祇劫所说的,第一个阿僧祇劫可以证三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祇只能证七个位次,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祇劫证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可见得愈往后面去愈难。由此可知,等觉菩萨要成佛,虽然那只有一个阶级,那个难的程度在我们想像当中,恐怕也是要一个阿僧祇劫。到西方极乐世界才一天就成就了,当天就成就了,他为什么不到极乐世界去?这是十方等觉菩萨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理由!

  西方世界是事事无碍的一真法界,是究竟圆满的事事无碍。因为我们在那里看到,它四土合在一起,九品也合在一起,这就是事事无碍。我们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的四土不在一起,有碍,理上虽然没有碍,事上有碍。我们这个世间修行的阶次也不在一起,小乘初果跟二果不在一起,二果跟三果不在一起,三果跟四果也不在一起,菩萨里面十住菩萨跟十行位的菩萨不在一起,这就是事事有碍。西方世界统统在一起,圆融无碍,所以那是一真里的真实圆满。这才赞叹它不可思议,这是真实的不可思议。

  我们要认识清楚、要真正明了,我们的心就定了。心定了,蕅益大师讲「决定得生」。然后我们念佛功夫,那就是品位的高下。实在讲往生最要紧,品位低一点不在乎,没有关系,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是圆融的。那个倒不在乎,最重要我们能不能得生。当然心既然定了,又晓得这个世间样样都是假的,样样都是虚妄的,唯有念佛是真实的,你自然肯念佛了,不必人劝你。你晓得这是真实的,你就会老实念,你就会欢喜念,愈念愈欢喜,愈念真实的利益愈能够感受到。最现实的真实利益,身体健康,没有烦恼、没有妄想,心里头快乐,身心快乐,这是摆在面前的。所以有很多生病的人来问我,这个病了怎么办?是不是业障太重了?业障是重,业障不重怎么会生病?生病当然是业障重,什么业障?胡思乱想!怎么样消业障?念佛就消业障了,胡思乱想统统想的是虚妄,我念佛想的是真实,真实是健康的,虚妄就是病痛。为什么天天去打妄想?为什么不老实念佛?世间人不明此理、不识真相,那就难怪了。我们今天明白、懂得了,再不认真去做,这对不起自己。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玄义  (第十五集)  1994/1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2-026-0015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五页倒数第六行,从第六段看起:

  【行人若能於此无上甚深微妙之法。能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如来从真实慧中。开演此法门者。欲惠众生真实之利也。故此法门必方便究竟。普被三根。普令现在当来一切凡愚浊恶众生。悉登彼岸。】

  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所宣说的一切大乘经典,像《华严》、《法华》、《般若》,都称为无上甚深之法。在这许多经论当中,究竟哪一部经是无上当中的无上、真实当中的真实?这是我们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的。从理上说,法门是平等的,只要这个法门能够通达究竟涅盘,那这个法门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那我们晓得所有一切大乘经,所有一切大乘的修法,都能达到这个境界。若就众生根性上来说那就有差别,决定不平等。那我们是什么样的根性?在一切法门当中,哪些法门能够适合我们,让我们在一生当中能得成就。这是我们选择修学法门第一个条件,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成就。而认识自己根性的人的确不多。佛菩萨大智、大德、大能,他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可是他给我们说,我们听起来未必相信、未必以为然,这就是经上讲的,我们的业障、习气深重,没有智慧。

  在一切甚深无上法门当中,净宗是第一,这在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古大德曾经就一切法门做详细的比较,我们也曾经多次的推演,确实证明净宗法门是第一当中的第一。所以古大德说这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了义中的了义。为什么?前面刚刚说过,这个法门是真实之际之所开化显示的。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就是《华严经》当中讲的一真法界。所以西方世界是真实的,我们这个世界不真实。从哪里看不真实?从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动物,人是动物之一,动物有生老病死,无常,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星球、太阳系、银河系都有成住坏空,万法无常!那就不是真的。

  佛法里面说真实是永恒不灭,那是真的。所以在我们这个世间、在十方诸佛刹土,十方诸佛刹土跟释迦牟尼佛的报土差不多,都是这个现象,都是无常的。唯独西方净土是真常。我们念《无量寿经》念到的,四十八愿里面念到的。它那个地方,不但人是无量寿,人的身体永远没有变化,没有生老病死,植物也没有生住异灭,都是不生不灭的。我们讲动物、植物都是不生不灭,都是真常的,那个国土环境也是真常的。为什么它是真常、是无量寿,我们是无常、寿命短促?就是人家那个报土是真实之际开化显示的。那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开化显示的?我们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变现的这个世界。所以我们看到一切的色相、形相是阿赖耶的相分,不是真如本性的相分,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如本性的相分。这是这经上讲得很清楚、很透彻,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

  一切大乘修行人最后都入这一个报土。那是究竟圆满的无上菩提涅盘,都在西方极乐世界去证得。这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连文殊、普贤都求生弥陀净土。证实佛在这个经上讲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如本性的显示。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所以它是法性土。性没有生灭,永远常住,所以叫无量寿!可是修学其他的法门时劫很长,原因在哪里?要断见思烦恼、要断尘沙烦恼、要断无明烦恼,断烦恼要很深的定功,要真实的智慧,这个修定就难!四禅八定那个功夫在我们看起来就了不起,人家一盘腿面壁,一入定可以入个一年、二年都不出定,那个定功深。定功再深也只能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不能出三界。阿罗汉到第九定,这比第八定还要深,到第九定这才出了轮回,才出三界。你就晓得这多么的困难。

  纵然是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前面也跟诸位报告过,他成的佛就是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不是究竟圆满佛。分证佛到圆满佛还相当遥远,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的,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分证佛。无明有四十一品,才破一品!这需要一个阿僧祇劫,才能破三十品,这登地了;再修一个阿僧祇劫,从初地修到七地;然后再有一个阿僧祇劫,从八地修到十地,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还有最后一品无明,从等觉入佛位。佛虽然没说,我们要根据这个修行的历程来推算,大概等觉菩萨成佛,我看至少也要一个阿僧祇劫,这个时间太长、太长,往生净土就快。我们从经典上所说的细细算这个帐,生到西方净土成佛,大概是三劫到四劫就圆满、就成就了,你想想看多快。所以一切诸佛赞叹这个法门第一,它真的是第一,实实在在的是第一。所以这个法门叫无上甚深微妙之法。

  『行人』是修行人。我们如果能对於这个法门,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净土三经、五经,念佛法门,『能稍生信解』,这个信是真信,这个理解是真正明了,里面没有怀疑,你能够相信,你能够理解。这都是祖师大德说的话,『其人必是上根』,就是前面莲池大师在《疏钞》里头说的,这个法门是专接上根的。所以净土宗讲的上根跟禅宗讲的上根意思不相同。净土宗是对这个法门能信、能解,这就是上根人,为什么?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从真实慧中为我们开演出来的,这当中没有委曲相,直截了当为我们宣说,所以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完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正因为是果地上境界,所以九界有情靠自己力量没有法子信解。如来果地上,我们哪能见得到?所以能信、能解必定是自己有非常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现前得一切诸佛如来冥冥当中的加持,我们才能相信、才能明了。

  佛为我们介绍,为我们宣讲,就是把最真实的利益给我们。我们能信、能解,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生起向往羡慕之心,有恳切的愿望,希望我能够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就是真实的利益。诸佛给我们真实利益,我们就真的得到了。而且这个真实决定不是虚假,是你自己在心地当中很踏实的感触到。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没有这个感触?好像念佛的这个利益不真实,没有现实的黄金、美钞一大堆来的真实。你没有这个感触,原因在哪里?你的信解不够、程度不到,如果你真的到了,你会感觉到这个真实,这个世间一切所有的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生一世,无论你生存在顺境或者逆境,都是梦一场!《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一点都不错,哪来的真实?

  大乘佛法虽然讲真实,那个真实你得不到。无论怎么样修学,还是感觉得很空虚、还是感觉得没有依靠,前途是一片茫然,这个修行人在这个境界当中,怎么能算成就?这不是说大乘法不真实,是太难契入了,如果不契入,这个利益你得不到。但是这个法门容易契入,因为它的条件简单,真正相信,有恳切的愿望,就得一切诸佛如来加持,这个利益就感受到了。当你感受到这个真实利益,这个世间一切万法你自然看得淡,不要人劝你,自自然然看成一文都不值。世间的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大家拼命所追求的,在你眼睛当中一文不值,你不会再起心动念,你得的有真实的法乐。这佛门当中常讲「法喜充满」,你确实能得到,将来决定往生。所以这是佛给我们真实的利益,我们要能接受到。他给我们,我们接受不到,那很可惜!

  愈是究竟的法门、愈是圆满的法门,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一定是简单容易,千万不要以为大概愈是高的法门(高深的法门)愈不容易,那你这个想法就恰恰颠倒了。究竟圆满要不是很容易的话,怎么能叫做究竟圆满?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究竟圆满的大法,一定能令一切众生很容易修学、很容易证得,这才叫究竟真实。所以说,『故此法门必方便究竟』。在所有一切法门当中,这个法门最方便、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最快速,成就最高。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能体会的人就不多,迷人才自找苦吃,找那些难学的法门折磨自己。

  『普被三根』。三根是根器,上、中、下的根器。上根里面一直到等觉菩萨,像华严会上文殊、普贤;下至阿鼻地狱众生,下下根,所以这三根就统统都包括。我们这个法门叫平等得度,这才真正叫方便究竟,不像其他一般法门,它度众生是不平等的,这个法门是平等得度,平等法。

  『普令现在当来一切凡愚』。现在,是指世尊当年,那是叫现在。当来,我们今天在佛经里面就称当来,一直到佛的法运灭尽。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佛所说的话决定真实不虚。现在资讯发达了,这个世界个个地区消息很灵通。从前我们根本听不到的、根本见不到的,现在随时可以听到、随时可以见到。东西方许多的预言都说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好多预言都是预言到二千年,后头就没有了。但是在佛法里面讲,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照中国的记载今年是佛灭度以后三千零二十一年,末法一万年才过一千年,这是第二个一千年刚刚开端,后面的日子还很长远,决定不是末日。但是自古以来都有这个说法,我们可以肯定这个世界在这个时期有很大的灾难,这我们可以相信的,为什么?现在这个徵兆我们已经见到了,预兆已经见到了,会有很大的灾难。

  这个灾难如果是自然的灾难,就是地壳起变化,那这个不得了。地壳起变化,就像从前的洪水,许许多多南北极的冰融化掉了,海面水升高,大概像我们台北市都淹没了;在地壳变化有大的地震,可能这个地图形势统统都改变了,这是可能的。所以许多到喜马拉雅山,爬山到山顶上去,在山顶里面有贝壳这些东西、化石。这证明从前那个山是在海底下。那这个变化,这人死的就多,这是大灾难!如果不是这一种灾难,那就是人为的,人为的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核子战争。所以一般人讲地球上人要死三分之二,这是人为的,这两种都有可能。

  所以我们真的是非常幸运遇到佛法,要认真的修学,真正放下,从现在起就要放下,不能等,没有时间等了。一心念佛,向往西方,这个灾难要现前了,我们就到极乐世界去,我们不受这个灾难。这是决定可以达到的。我们要认清就是眼前的环境跟从前不一样。如果就是以公元二千年来说,今年是九五年,再六年!六年的时间够不够?足够了,因为我们看过去《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所记载这念佛往生的,几乎一半以上都是三年,所以三年的时间我们肯定足够了。

  三年不能成就,那个障碍是你没有真正放下。这个放下不是说事上放下。从今天起什么事情都不做了,找个山洞去念阿弥陀佛,不是这个意思。是心理上放下,事上没有障碍!你看《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事上没有障碍,心里有障碍,心要清净,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只想西方世界。所以我比喻给大家说,一定要知道我讲的也是事实,我们到这个世间来短短几十年,是到这个地球上来旅行的、来观光的。这个世界好,很好,不好也好。为什么?与我不相干!你要用这种心态就正确了。这个地方一切人、物、事与我统统不相干,我一丝毫也不在意、也不会把它放在心上,与我无关。我们念念想家乡、想亲人,亲人是阿弥陀佛,家乡是极乐世界。常常想家、想念亲人,你就决定得生。这教你,你心里头有佛,心里面有极乐世界,心里头有净土,有佛、有净土就决定往生。

  所以你要问往生,能不能往生?有没有把握往生?你记住我这几句话,你的疑问就没有了,这是真的。务必在这三年当中要完成。把世缘统统放下,别人要的全都给他,为什么?我们都不要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不要了,谁要就给谁,欢欢喜喜的布施。我们只要阿弥陀佛、只要极乐世界。这个法门一直会传下去,传到佛的法运结束,这一万二千年结束了。佛在《无量寿经》、在《法灭尽经》里面还告诉我们,最后《无量寿经》还留传一百年。一百年以后,《无量寿经》也没有了,这佛法完全没有了,还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留在这个世间,在那个时候人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也能往生。由此可知,这个法门是真正不可思议。

  所以是「普令现在当来一切凡愚」,这跟前面讲的完全相应。善导大师说,这个法门是如来专门度常没众生,这就是度六道里头的凡愚。『浊恶众生,悉登彼岸』。这个彼岸就事上来说是西方极乐世界,就理上来说是无上菩提涅盘。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入无上菩提涅盘,这么一个法门。今天摆在面前,大家不生欢喜心;如果你中一个特奖,欢喜好多天。这个法门摆在面前不生欢喜心,奇怪?欢喜心为什么生不起来?不认识,不知道这是宝,不知道不容易得来,你说这多可惜!全世界的财宝你都得到了,说老实话,你也不过是过个一百年富裕舒适的生活而已,除此之外,你还能得到什么?你要是吃得太多、穿得太好反而短命。这一个法门你得到了,你在不久的将来就证无量寿了,哪里是世间能够跟它相比的?所以说得到不生欢喜心,就是说明你对於这个无上甚深的法门一无所知。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大愿之核心乃第十八愿。然十念必生之究竟方便。实由於弥陀究竟成就之最极方便处。正是本经中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处。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而鄙视之。而轻此法门乎。】

  这一段说得好,确确实实把我们的疑惑破解了。四十八愿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任何一愿都圆摄其余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是,所以不可思议。而弥陀本愿的核心就是念佛必定往生成佛,这是第十八愿。所以古来的祖师大德说『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弘愿的中心,也是一切诸佛如来所没有的。这一愿就是『十念必生』,你看这个方法多容易。一个人在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决定得生。这样的法门才真正叫究竟方便、圆满的方便,方便到极处了。临终的时候,一称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净土,因此临终助念就非常重要。助念是帮助什么?帮助念佛不成熟的人,念佛成熟的人何必要人助念?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不需要人助念,没有成熟。平常信心、愿心若有若无,所以在临终的时候很容易迷惑颠倒,贪恋亲情、家里面的财产事业,临终的时候还想这个就完了。所以临终的时候,同修念佛帮助他,提醒,就是让他临终的时候决定不要错了念头。他果然听到这个佛号,提起、也想到阿弥陀佛,那他就很幸运,他就往生了,是这么一回事情。

  往生的品位,善导大师说得好,「品位高下在遇缘之不同」,这说得非常合理。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浅深。这个讲法也说得很好。这两种讲法并不矛盾,我们细细想想,他两个讲法能合得起来。遇到的缘殊胜,遇到的经典是正确的,祖师大德注解没有错误,遇到的善友、同参善友都是正知正见,平常长年累月的薰修,这个缘殊胜,自己的信心、愿心肯定,往生品位当然高!遇的缘不好,遇著这个法门,遇到祖师大德的注解看不懂,也没有人跟他讲解,或者有人讲解,讲得不契机,讲得不尽如法,所以这个信心、愿心若有若无,再加上外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力量很大,常常放不下!这就是遇缘不好。临命终时得到善友助念,最后那个念头正了,想到阿弥陀佛,往生了,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当然就不高,这一定的道理。所以善导大师跟蕅益大师的讲法不一样,意思是相同的。

  所以这个第十八愿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就是这一愿才能够令九界众生平等成佛,所以这是究竟方便,弥陀的第十八愿。阿弥陀佛何以有这一愿?底下这一句给我们说出来了。阿弥陀佛能有这一愿,实实在在是由於阿弥陀佛,『究竟成就的最极方便处』,是他自己一生修行证果的登峰造极之处。那这个与念佛有什么关系?关系太大!法界之正理,佛常讲十法界,十法界是归纳起来讲,展开来是无量无边的法界。怎么会有这么多法界?实在说法界原本就是一,叫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说的。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无量无边法界,都是这一真里头变现出来的,都没有离开一真法界。演变的原理,它是怎么变的?佛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说这个境界是「唯心所现」。心就是心性,真心本性。性体虽然是空寂的,它的作用,它能现相,现相是它的作用。有体必有用,它一定现相。现出来的这个相,真相,决定不是妄相。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相,就是真如本性所现的相,真实的,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无量法界那都是假的,都是虚妄相。《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是虚妄相。

  虚妄相从哪里来的?「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分别,所以无量的法界是从分别心里面变出来的,这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心想是什么?如果分开来讲,心能现相,想能变化,那个心想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唯心唯识,想是识!所以一切法是心想生。如来证到究竟处,把这个事情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给我们,你心想佛,不直接就作佛了!何必去想阿罗汉,成了阿罗汉再想菩萨,再作菩萨再想佛,这不叫麻烦?不就走冤枉路,为什么不直接想佛?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所谓的『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这么一桩事情!直截了当的教你去作佛,不要拐弯抹角。菩萨,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次,证得初信想二信,证到了二信想三信,还得想五十二次才成就,这个教你想佛,一下就成就了,你看这多简单,这道理在此地!所以一般大家在大乘经典里打转著,他不明了这个事实真相,还以为那是对的。那个固然是没错,那真叫对钝根人讲的,下根人讲的,这个法门对上根人讲的。上根人聪明,不迂回、不拐弯抹角,我一下就成佛,多好!何必费这么多事情。

  所以「弥陀究竟成就之最极方便」就是念佛成佛。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是最极方便处,这就是本经里面所讲的『如来定慧究畅无极』。经上真的跟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众生迷惑颠倒、业习深重,摆在面前看不出来!祖师大德在注子里面也注解得很详细、很明白,再展开那个注子,这个眼睛还是有障碍,依旧看不清楚,这真正可惜。

  所以是『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这个方法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最容易的,因为容易就被人看轻,就被人瞧不起。这一般学佛的人自命非凡,认为念佛求生净土,这老太婆教没有知识人学的。他自命是知识分子,智慧程度很高,他要去学那些拐弯抹角的法门,要学三大阿僧祇劫才成就的法门,没有想到老太婆法门,这一生就成佛了,这他没想到,这真正叫没有福报。所以轻视这个法门、鄙视这个法门,这个罪过是无量无边。不但障碍自己,他影响别人,因为别人看到他很聪明、很有智慧,他都轻视这个法门学那个法门,大概那个法门不错,念佛法门不好。他影响别人这个罪过就重,所以他要无量劫吃尽辛苦才能成就,道理也在此地。好,这一大段末后还有一小段。诸位翻开来。

  【疏钞云。】

  这莲池大师说的。

  【但持佛名。必生彼国。则或高或下。或圣或凡。乃至或信或疑。或赞或毁。知有彼佛。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脱。】

  这是说出这个法门的功德不可思议、利益不可思议,也说明了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但持佛号完全是大势至菩萨所行的法门,我们在一切菩萨当中,唯有看到大势至菩萨专持佛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成佛之后,教化众生也是这一句佛号必生彼国。或是高或是下,这是讲根性,根性高的上根,根性低的下根。『或圣或凡』,菩萨、阿罗汉这圣人念佛往生净土,像我们是凡夫,乃至於畜生、饿鬼、地狱这都是凡夫,但持名号也必定得生。这是讲一生决定成就。

  还有听到这一句阿弥陀佛不相信、不肯发愿、不肯求生,贪恋这个世间的福报,那些人也都得度了,这就是下面所说的,所以『乃至或信』,相信,对净土他相信,但是他不愿意往生。这样的人我们也常常遇到,他还劝我们西方净土没错,太远,距离我们这里十万亿佛国土,弥勒菩萨净土在兜率天很近,你为什么舍近求远?他相信,不愿意去。这是『或信』的。『或疑』的,疑是根本不相信,怀疑,认为释迦牟尼佛讲的西方净土,大概是理想是预言,不是真实的,这是最大怀疑。

  或是赞叹净土,虽赞叹他也不愿意往生,这很多。你们听听很多法师,讲《弥陀经》劝你们念佛往生,你问他,他修什么?他参禅、他持咒、他修别的法门,他不求生净土。他不求生净土,劝你们求生净土,什么道理?他是上根利智,你们没有知识,你们不念佛还有什么办法?他可以得定,可以开悟、明心见性,他搞那一套去了。这是对净土没有彻底的认识,虽然赞叹净土,他不修净土。那个毁谤就更不必说了。无论他是赞,他是毁,他是信,他是疑,这个名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所以我们大家度众生安的是大慈悲心。

  所以有同修问,我们在家学佛念珠可不可以放在手上?当然可以,为什么?就这一串念珠摆在手上就度了好多人!因为人家一看,阿弥陀佛,他自然就念一声阿弥陀佛,他就得度。这一生不能成就,多生多劫以后,还是这一句阿弥陀佛的种子成熟,才能得度。现前度不了他,种子下下去了,给他种种子。与一切众生下这个金刚种子,从这一方面来观察,在现前这个世间我们台湾第一殊胜。你看台湾,到马路上看,电线杆上、墙壁上都贴了「阿弥陀佛」。这一生不能往生就是世缘放不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不下,他这一生不能往生。但是多生多劫以后,这一个「阿弥陀佛」的种子决定会起现行。所以我们看到播种,台湾这个地方播的种是非常非常的密集,任何地区比不上台湾。但是讲收成?现在收成不到,现在没有收成。

  『知有彼佛,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脱』。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劫他的缘成熟了,再遇到这个法门。遇到法门能不能往生?就看他能不能彻底放下。实在说,我们过去生中,那个缘是久远劫就种下去了,绝对不是这一生当中才听到这个佛号,不是!这一生当中听到佛号,你就能生欢喜心、就想往生极乐世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正像《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所以你晓得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是多么的深厚,《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的确是非常的深厚,自己要晓得、要珍惜。能不能往生?就在我们这一生当中肯不肯放下,肯放下就决定得生,不肯放下?下次再来!而再下一回就不晓得又经过多少生、多少劫了,不晓得,就很难讲了。总而言之,你是会往生,但是你要晓得这一生不往生,再在六道里头不晓得又搞多少轮回、又多少生死,又吃多少的苦头,好冤枉!六道的日子不好过,这是要真正觉悟,是要真正放下。

  今天上午有一位同修到我这儿来,他告诉我念佛,他说亲情放不下,儿女亲情放不下,总是挂在心上,没有办法跟佛相比;儿女太亲了,佛不行。夫复何言,他听我这录音带说一定要放下、一定要换过来,他今天来问我,他怎么换得过来?换不过来。所以我就分析给他听,我说:你爱你的儿女,关心你的儿女,你能关心到几时?关心到一辈子,来生你还能关心到吗?来生就完了,各走各的路,来生再见面也不认识,这叫愚痴!我说:你真的关心吗?你不关心;你爱你的亲人吗?你不爱。因为你照顾他、关心时间很短,你能不能生生世世照顾他、生生世世关心他?我说那你才叫真正的爱护他,否则的话,你的那个爱护是假的不是真的。他说:那怎么样是真?往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你看看你有天眼通、有天耳通、有他心通、有神足通,你的家亲眷属无论在哪一道,你都看得很清楚,他讲话你也听得很清楚,他心里想什么你都知道,他有苦难的时候,你在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作菩萨,那才是永远照顾他,这才是真的,真正的关心、真正的爱护!

  所以真的关心、真的爱护、真的孝顺要到极乐世界去,要不到极乐世界去,孝顺父母只有一生,来生父母到六道轮回,到哪一道去了,你有什么办法?你无可奈何!所以你虽然有心,你没有智慧、没有能力,帮不上忙。所以你要真正懂得这些事实真相,你就决定要往生,唯有往生,我们的问题才真正解决、彻底解决。所以他眼前要忍,忍耐,眼前暂时放下不要贪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再提起,就先要放下之后才提起,你才能真正能照顾这一切众生。

  【至於当世。何人当机。则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上智下愚。久修初习。宿根利钝。善恶差别。】

  这些都不要紧,年轻、年老,男女老少都没有关系。

  【只要於此法门,能生实信。】

  『实』是真实,真正相信西方世界阿弥陀佛确有此人,一点不假;西方世界是真实的世界,绝对不是幻想,比我们这个世界还真实。我们这个世界有变化,有沧海桑田,西方极乐世界永远没有变化。所以它是安定的。西方世界的人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平等的、永远是慈悲,人事环境好!大家好相处,没有勾心斗角。真正相信,那是真实的事。

  【因信发愿。】

  从真正相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在这个地方建立了大愿心,决定要求生极乐世界,决定要见阿弥陀佛。这个世间一切要放得下,要真正放下,一丝毫的罣碍都没有。所以我们这个身体,现在在这个世间,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去,我们与大众相处,一切随缘,绝不攀缘,为什么?随缘的心是清净的,随缘的心是真实的,攀缘那个心是虚假的,攀缘的心是妄心,这是决定有障碍的。

  在有些人观念上说,我们这种做法、想法太消极了,人家积极在从事於社会慈善福利的事业,我们做法太消极了。这种说法乍听起来好像是有道理,你细细一分析未必有道理。他们积极攀缘,干这一些事情,就是在佛门里做功德。我还曾经听说,有一些人劝人拿钱出来发心做功德,威胁他、利诱他、吓唬他:你不可以不发心,不发心将来你要遭什么果报!他吓了之后赶紧把钱拿出来发心。这就是要遭报应,这是错误的,这是欺骗众生、逼迫众生,不是好事情。自己心不清净,人家心也不清净。所以这一种纵然做好事,都是六道轮回里头的有漏福报,很愚痴、很可怜!

  我们是在清净心、是在平等心上、是在真正慈悲心上用功夫,提升自己的境界。我们也有一点钱财,我们不拿去建道场,不拿去做表面庄严的这些东西,这些形象,我们印经布施,这是法布施,这个功德利益是真实的,为什么?有一些众生读到经,他会开悟。纵然不开悟,就跟莲池大师刚才讲的,佛法的种子落在阿赖耶识里,多生多劫,俱蒙解脱,这在种因!所以我们印经书、我们印佛像,去供养许许多多的众生。

  建一个大道场,这个道场里面如果不讲经、不提供大家在一块修行,这个道场叫造罪业。诸位如果细细去观察戒律,那个戒律里头的盗戒,用种种手段把信徒的钱骗到手,建了道场,道场建到了,供给自己,提供自己生活,优厚的生活环境,里面也不弘法、也不利益众生,这叫偷盗,盗这些信徒的钱财。这个盗不一定是没有人看见,偷偷摸摸拿来,叫偷盗,用种种巧妙的方法叫他自己送来、磕头顶礼送来,还是偷盗。骗,欺骗是偷盗,是欺诈的行为。所以盗戒里面的范围非常广大!古德提醒我们「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还不尽!还的时候太可怕,这一些事实我们都必须要晓得。

  所以从信心里头建立真实的愿心,我们只求生净土。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我们住的地方能够避风雨,我们吃得饱、穿得暖,够了!其他的不要了。你要说建大道场,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世尊那个僧团人数不少,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们住在哪里?树下一宿,吃饭出去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这个日子。那是佛、菩萨、阿罗汉、大圣人。我们今天是业障的凡夫,住在这个环境比他们已经就好得太多了,我们实在是太过分!还要建立富丽堂皇的,你有那么大的福报吗?如果没有,死了以后,大概是阿鼻地狱,刀山、剑树、油鼎都等著你,不能不知道。

  所以对於自己的生活,知足常乐,那多快乐!佛这样示现给我们看的,祖师大德也这样示现给我们看的。我当年学佛,李老师就交代我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是我们的榜样。他老人家出家人,你看一生穿的破旧衣服,衣服没有坏还能穿,穿破了,补个补丁还可以穿。印祖的信徒多,供养多,有信徒看到师父衣服破了,赶紧做几件新衣服供养师父,师父接受了,信徒走了,师父就把这个衣服再供养给没有衣服穿的人,马上就布施掉了,他还穿那个破旧的;他没有把新衣服穿上,破旧的去供养人,没有!破旧的自己穿,新衣服供养人。大概都供养一般是新出家的,还有一些住在小庙里头,生活很清苦,没有人供养的,老法师供养他们。所以我就常常想老法师穿破衣服有道理,为什么?常常有人送新衣服给他,他就常常布施别人,满有道理的。这是人家的慈悲,人家没有贪心。

  供养的钱财都印经了,办弘化社,弘化社就是佛经流通处。他一生所有一切供养全部印经,没有做别的事情。没有说自己住的房子坏了修理修理,或者把房子重新拆掉建一个新的,没有,印光大师没有做。我们到苏州灵岩山去看他住的地方,你就晓得了,这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应当学习的。所以有力量推广佛法,把这个法门尽心尽力介绍给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得真实的利益,这叫报佛恩,我们要发这个愿。

  【从愿起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我们自己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专念阿弥陀佛,专念《无量寿经》,我们自己起带头作用,教化一切众生、影响一切众生。

  【如是之人。正是当机。】

  能够这样做的,这就是净宗『当机』者,也就是说,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的人,这是当机的。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不算是当机。所以我们一切心念都要作往生的准备,这就对了!决定不要为自己,为自己都是准备继续搞六道轮回,这个观念就大错,这个做法也大错,一切都为往生净土。我们弘扬净土,劝导一切众生念佛,这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就是我们净土的资粮。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