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 (第六十一集) 1999/8/2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61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十九面,经文第五行,这是第十八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一愿是大愿的核心,也是全经最重要的一段真实开示。上一次跟诸位报告过,隋唐古大德将一切经做一个比较,都以为《华严》是在一切经中最真实;《华严》与本经比较,本经是真实当中的真实,这些话前面都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了。从古德这一些言论当中,我们才晓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最真实的一句话,就是这一愿;换句话说,千经万论,诸佛无量的教诲,总不出这一愿,所以这一愿我们要特别重视。
修学大乘的同修都知道,《金刚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为什么贪著这一切虚妄?原因就是对於事实真相,没有能够了解,没有能够明白。纵然是学佛,学了不少年,甚至於出家,也讲经说法,也做了大法师,可是到最后还是沦落在三途,还是要堕在阿鼻地狱,原因是什么?虽然天天读经,虽然天天在讲经教人,自己深入得不够,所以毛病习气改不过来。最大的毛病,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跟诸位同修提起,就是欲望:一个是「嗜欲」,就是你的嗜好,你的爱好断不掉,一个是「爱欲」;这四个字,就把我们的法身慧命断送掉了。这四个字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贪图名利,名闻利养,一般人讲的财色名利,这是祸害,决定不是好事情,佛教菩萨,特别是初学的菩萨要回避、要避免,绝对不是儿戏,这桩事情用粗俗的话来说,开不得玩笑。何况经里有明文告诉我们,「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有一条都会把你牵到地狱里面去,如果有个三条、四条、五条都具足,你决定堕阿鼻地狱。往生是世出世间法里面第一殊胜,要求往生,地狱根要断掉;不但地狱的根要拔除,三界六道种种诱惑,你都能够不动心,你才有把握往生,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这一愿里面,愿文讲得很清楚,『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这一句就是说明,众生成佛这个机缘是平等的,人人有分。十方世界诸佛刹土,十法界里面众生,人人有分。你能不能往生?就在底下这四句:『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能不能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就在这十六个字。十六个字里面,最重要的一句,就是「至心信乐」。我们对於西方世界「信乐」,没有做到「至心」,为什么?这世间种种的贪爱没有放下;总以为西方极乐世界太遥远、太渺茫,眼前的名闻利养,总是不能够离开,生起深重的贪爱,这种贪爱超过佛法不知道多少倍,你怎么能去得了?我劝勉真正发心修学的同修,要知道回头,要懂得放下,把菩提道上所有一切障碍统统放下,我们就成就了。
昨天李居士告诉我,我怕忘了,要人写个条子告诉我,李老居士,六十二岁,前天下午五点钟往生了。李居士告诉我,在好几天之前,她见到西方三圣,真金色身。老居士常常在我们念佛堂念佛,她也是癌症,在念佛堂念佛。病重的时候,十八号通知李木源居士,要求李居士送她往生,替她办后事。李居士告诉她,他说他这个月二十六号,率领一个团到中国去朝山,他说:那你要往生,你要在我出发之前走,你要提前走,我才能给你办后事。她就答应了,好!他就选择二十号下午五点钟,告诉李居士,十八号跟他讲的,选择这个时辰;到二十号下午五点钟,一分钟都不差。因为她病重,她的儿子把她送到医院,她到医院就大声念佛,那医生对她也无可奈何。病人大声念佛,搞得医院里面所有人都跟她念佛,所以把这个医院就变成念佛堂了;不但她自己往生,她度了多少人,给多少人种了善根。说五点,走的时候,她儿子在场,看看时间一分一秒都不差。
我跟诸位说过,我们念佛堂有很多佛菩萨在念佛,哪些是佛菩萨?这些人就是佛菩萨,他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李居士告诉我,在临走之前,她家里人问她的事情,她根本理都不理,这就是世缘统统放下了,把世缘,世间的情缘转成佛缘,她度化她一家人,示现给他看。你信不信?李居士刚才来给我说,他今天又送两个往生,都是要求帮他办这些后事;换句话说,都要赶在他到中国之前。这个事情不是一次,已经很多次了。这是我们人生唯一的一桩大事,几个人肯办?如果我们依旧不能放下财色名利,你就愚痴到了极处;还有贪图世缘的,就注定不能往生。如果是出家人,决定堕阿鼻地狱,为什么?打著佛的招牌,欺骗众生。我们言行不相符,就是欺骗众生;不要以为我们在讲台上说得没有错,我自己没做到,自己做不到,说出来也是骗人的。
这许多人为我们现身说法,为我们做见证,他们为什么能这样殊胜往生?见佛,走的时候还见到一片金光,助念的人都看到,关键就在「至心信乐」。有许多同修对佛法非常热心,很难得,到处劝化众生,将佛法介绍给别人,这是好事,这是善事;但是要知道,如果是有心去做,攀缘去做,有目的去做,那就不是善事,善里头夹杂著恶。如果有一念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自己的利益去做,你就不是真善,就不是此地所讲的善根。我勉励同修们,我们要存善心,唯一纯善之心、纯善之意、纯善之行,这个样子心心回向,决定得生;而且往生,确实是自在的,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多住几年也不妨碍。为什么要多住几年?只有一个因素,把佛法介绍给众生;众生与你还有缘分,你应当帮助他、劝勉他、成就他,只有这一个条件。如果众生跟我们的缘尽了,这个时候赶紧去亲近阿弥陀佛,等待这一方众生缘成熟了就再来,乘愿再来。
前天有个同修来问我,乘愿再来是不是一定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之后,再回到我们世间来,又来投胎,又来作人?我给他回答,「不尽然也」。我们在这一生,这个身体还没有坏,还可以用,可以用尽量利用它、充分利用它,你已经取得净土了。什么叫取得净土?你已经可以随时往生,「我还不著急走,我要回过头来帮助一切大众」,这就是乘愿再来。要知道一切众生到这个世间来受生,是业力主宰的,现在我们念佛,我们的愿力超过业力,超过太多了,那就是乘愿再来,不必很麻烦到极乐世界去一趟,再换个身体,不必找这个麻烦,所谓是转业力为愿力。真正转过来的人,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总不动心。所以这种情形,别人不知道,自己很清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确实做到像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你就知道你现在不想走,你已经是把业力转过来了。假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起心动念,顺境还有贪爱,逆境还有厌恶,还有点儿不高兴,你还没有转过来,你还是业力主宰你的命运。这是事实,我们一定要警惕,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有圆满的成就;经文摆在这里,「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就是个个人都有机会。
往生西方世界品位高下,善导大师讲得好,「总在遇缘不同」。缘是什么缘?实在讲,就是闻法之缘。闻法的缘,是世出世间第一个殊胜的缘。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天天讲经说法;世间的圣人,在中国的孔老夫子,也是每天讲学教人,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智慧从哪里开的?教学相长,智慧是这么开的。我们不是上根利智,中下根性的人不走这个途径,就永远开不了智慧。但是你要把这个话听清楚,天天讲学,讲的是道理,讲的这些道理有没有落实?如果不能落实,所讲的都要落空,因此解跟行决定要相应。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华严经》的注解里面说得好,有解无行不能成就,有行无解也不能成就。他说,有解无行是邪知邪见;有行无解,一定落在无明里头。所以解跟行分不开,解要用行去证实,那个解是正解,真的理解,真明白了;行必须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我们走路一样,我们没有走错方向,到达某一个地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只管走,也不认识方向,也不晓得目的地,那你到底走到哪里去?清凉说得非常好。
所以夫子讲学,他也有行持,行持是改过,有过决定要改。过从哪里发现?讲学当中发现的。你要不讲学,你就不知道你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过失,立刻要痛改前非,我们这一生就得救,这一生就成功了,永远脱离三界六道,往后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那是菩萨乘愿再来。菩萨生活的空间太大太大了,不是我们这个地球、不是人间,虚空法界随类化身,你说多自在!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把这一次的机会抓住,决定要看破世界,世界是假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诱惑,决不能上它的当,决不能受它欺骗。落在它那个圈套里面,可怜,一切诸佛虽然慈悲,也救不了你,你是自作自受。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要用真心学佛,至心就是真心,心真诚到极处才叫至心,决定相信。
过去印光大师说得很好,净土三经,《华严》一部,菩萨游乐在其中,那个境界多殊胜!多美满!我们应当要学习。今天我们的道场,就是印祖所说的境界,这个机缘很难得,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一点都不假。特别是居住在新加坡的同修,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一年当中,一天当中,什么样的生活最真实?居士林的讲堂、念佛堂的生活最真实。从外地来参学的同修们,你们在这里住一天,住一个星期,住一个月,是你一生当中最真实的生活,时间虽然不长,成就无比的殊胜。这个话是真的、是假的?只要至心信乐,我讲的就是真话。如果在这个地方,在讲堂、在念佛堂,一面修学,一面还打妄想,那你这个功德就大打折扣了,这个不能怪人,总要怪自己。既然进入这个道场,万缘放下,过去的事情不想了,昨天的事情也不想了,明天还没有到也不要想,只有今时今处。一心称念,念佛堂,一心忆念,讲堂,讲堂跟念佛堂合起来,「忆佛念佛」,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说的效果,「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真的见了佛。
什么时候你才觉悟到你现前见佛?这个人往生了,真的往生了。诸位要知道,往生就是去作佛了,不仅仅往生是佛,他没有往生的时候,也是一尊佛坐在那里,我们不认识,等到他往生,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前几天跟我在一起的他是佛,给你说那是真佛,不是假佛。我跟同修们说过,道场的殊胜决不是人多,讲堂听经的人多,几千人听、几万人听,听完了,一个都没开悟,这道场不殊胜、不庄严;念佛堂人多,几百人、几千人念佛,一个都没有往生,这谈什么殊胜?谈什么庄严?所以念佛堂的殊胜庄严,看有多少人往生;讲堂的殊胜庄严,看有几个人开悟。世间人不懂得,人多热闹,这个人气很旺。人气是很旺,佛气不旺,那有什么用处?往往有小道场,人数不多,人气不旺,佛气挺旺,那才是佛经诸佛赞叹的殊胜庄严,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我们到这个地方来弘法,来介绍净土,这些年来,这一边往生的同修很多,他们的瑞相非常希有,而且非常清醒的告诉我们,他见到佛,见到观音、势至来接引,走的时候,心不颠倒,不惊不怖。许多人不但是预知时至,而且自己能够选择时间,跟李居士密切配合,配合得那么好。你说一个、两个,它是偶然,跟李居士配合的,我看应当差不多有十个人,可能有十个以上,这不是偶然的。一、两个也许偶然,偶然哪里会这么多人?这些人给我们做见证,使我们中下根性的人在这里坚定信心,讲堂里面听了,事实上你们看见了,这是佛法叫「三转法轮」。示转,经典展开是示转,我们讲解劝导大家是劝转,那些往生的是作证转,在这个道场三轮具足,如果你还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了,佛菩萨对你也无可奈何。我们看到如此的殊胜,应当要效法,他是我们的好榜样。
应当生起真正爱好之心,爱好念佛,爱好往生极乐,爱好亲近阿弥陀佛,参加诸上善人聚会的俱乐部,我们要成为他们的一员。这样的信心,这样的爱好,才叫做「至心信乐」。果然至心信乐,给诸位说,世出世间一切法真放下了,决定不沾染,我们在世间跟一切大众相处,确实做到随缘而不攀缘了,顺境逆境、善人恶人,心决定是清净平等,自在随缘。我们现前这个境界转过来了,转凡成圣,转迷成悟。转不过来,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没有认识透彻,我们常讲是「一知半解」,所以应该放下的你放不下,应该提起的你提不起来,道理就在此地,希望我们要好好的努力。
「善根」,根是比喻,像大树一样,这个树根深蒂固;这个根是善根,善有根。其实善根从哪里来的?善根还是从解悟而来的。你没有真正理解,没有真正觉悟,虽有善心,那善心没根,漂浮不定。遇到善,你有点善心;遇到恶,善心就没有了,这是没有根。佛家给我们讲「五根、五力」,他讲五种:「信、进、念、定、慧」,这五种都是善心。信,信顺佛教,这个地方一定要听清楚,我们讲佛教,怕大家误会这宗教里的佛教,我们讲信顺佛教,信顺佛对我们的教导。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承认,我们是凡夫,我们没有智慧。我们自己心里想的,佛说全是邪知邪见,我们承不承认?换句话说,我们所思所想全是错误的。你要以为你想得没错,你看得没错,那是什么?你搞六道轮回没错,出不了六道轮回,你是轮回的思想,你是轮回的心,轮回的见解,那怎么行?佛祖教导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这一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随顺佛陀的教诲。
随顺佛陀教诲,第一个条件要相信,对於佛在经上字字句句肯定相信,丝毫疑惑都没有,佛教我们做的,要认真努力把它做到,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决定不能做。这一部《无量寿经》,自始至终,佛讲得太多了。特别是第三十二品到第三十七品,这一部分的经文,古大德为我们指出内容,就是详细说明五戒十善,落实在我们生活之中。这里面说得很多,哪些佛劝我们要做,哪些不可以做,我们把它选择做为「净宗朝暮」的晚课,每天念这一段经文,每天反省,每天改过,你就是真修行。不知道反省,你是迷惑,不知道改过是大恶,知道自己有过失不能改,这是最大的恶。我们怎么会有成就?
前两天,从杭州东天目山来的五位居士,这里头齐居士带头,她给我讲天目山道场恢复的经过,很不容易。这个道场已经荒废了四、五十年,没有人住,殿堂都倒塌了,她发心把它恢复起来。四年当中,山上感应不可思议。她是个居士,道场恢复,总希望有出家人常住在山上修行用功,这是她的一个心愿。所以遇到法师,只要是出家人,她是真诚的恭敬,恭敬供养;纵然在规矩上有些不如法,她心是真诚的,这个太难得了。真诚心供养,感动鬼神,那确实是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里面还有鬼神。我听到她讲的故事,里头有一段说,鬼神附在一个人的身上。这鬼神也还不错,山上那些修行人,他不附;鬼神附在身上,人这个体力的消耗太大,身体弱的人吃不消,所以他找一个年轻力壮的人,附在他身上。这个人齐居士也认识,但是那一天看到他,脸色苍白,非常难看,一进门来,把屋子里头的人统统赶走,门关起来,说:我有话,对你一个人说。「你今天怎么搞的?」他说:我刚刚从地狱出来的。跟她讲天目山的因缘。他说:本来你上山,我不同意你来的,结果看到你心很真、很真诚,没有为自己,你是为佛法、为众生,我们护你的法,护持你。告诉她,山上里出家人,你不要待他太恭敬,那些人都没有道心,我都恨不得赶走。那些出家人,果然一个一个被他赶跑掉了。真的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你这个道场,真正修行的道场,你不是真心修行,那你住不住?修禅的、修密的,到这个山上去住,顶多住两、三个月就要走,少的住三、四天就要下山。打坐坐在那里,鬼神把他推下座位,跌得一身伤痕。半夜两点、三点,青面獠牙的鬼出现了,天天晚上出现,只好卷铺盖赶快下山,都是出家人。她说在山上念佛的,有不少老太太、老阿公在山上念佛,一个个都平安无事,住得非常好。这个道场难得,护法神在那里监督你是不是真干?真干,拥护你,真的赞叹拥护;不是真干,赶你下山。所以我告诉我们同学们,齐居士到这边来,是佛菩萨派她来给我们做见证的,警策我们,勉励我们。希望我们出家同修,将来都到她那个山上去住一段时期,看看会不会被护法神赶出来,到那里去考试,考验考验。
所以善根一定要培养。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世间法的善根,这个没出轮回,也就是说生三善道;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如果我们连这三个条件都不具足,换句话说,将来的前途是三恶道。也许同学要问,这三善根的标准是什么?佛给我们订的标准是十善业道。十善五戒是不是真正做到?我们要常常检点,天天反省,天天改过。果然把五戒十善都做到,给诸位说,你决定不堕三途,我们对自己有了信心。同修们当中,有不少都受过菩萨戒,受过五戒、菩萨戒,要讲到十善,往往就把它看轻了,没有在意。殊不知十善是五戒的基础,没有十善,你怎么可能有五戒?人从哪里学起?一定要从这个地方学起。
印光大师对於我们现代众生的根性,他太了解、太明白了,他一生的示现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教人从哪里学起?从《了凡四训》学起。《了凡四训》讲什么?深信因果,《了凡四训》是教我们深信因果的课程。教给我们学《感应篇》,《感应篇》是什么?就是十善业道,断恶修善,佛家的十善业道,整个《感应篇》都包括了。所以它是大乘佛法基础的基础,根本的根本,你说多重要!我们今天讲不杀生,真能做到吗?我没有杀众生的命,有没有叫众生生烦恼?还有念头、行为,叫一切众生因我而生烦恼,这个帐算在杀生那一条里头。更何况佛在经上讲,众生是两条命:一个生命、一个慧命;杀害人生命,那个罪还不算很严重,要断众生的慧命,那个问题严重了。我们有意无意之间,是不是常常在造作?不容易!
诸位如果要把十条里面的内容搞清楚,那就是一部《太上感应篇汇编》。或者诸位去读《沙弥律仪增注》,那里面说得很详细,内容很丰富,你都要明了、都要清楚、都要记住,你才知道怎样学习。佛法,尤其是出家,出家从哪里学起?行门从《沙弥律仪》做起。在家是十善业道,然后才是三皈五戒。我们在这上面,没有下功夫,没有扎实坚定的基础,所以我们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在此地。我们今天在此地讲「所有善根」,我们想一想,我们哪来的善根?至心没有,善根也没有。看到别人念佛往生,我们自己一点把握都没有,搞了这么多年消息都没有,还能不觉悟吗?还能不回头吗?
经教里面,这么长的时间,这些道理、因素,我们都能够理解,能够想像得到,跟自己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核对一下,就发现我们的过失究竟在什么地方。十善我们具足几条?五戒、十戒,这不说多了,我们真正能够受持的又有几条?天天还在求佛菩萨保佑,求护法善神拥护,哪有这个道理!我们很清楚,能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那是心行相应才办得到。不要说佛菩萨、护法神,就刚才讲的连鬼神,他对於善人他都尊敬,对於恶人他都厌弃。这一些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要不真正回头、真正忏悔,这一生太可惜了,你这一生空过了。佛在经上讲,得人身,闻佛法,谈何容易!人身易失而难得,佛法更是不容易遇到,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有这么殊胜的缘分、机会,懂得珍惜的人,这个人在这一生成就了;不懂得珍惜的人,空过了。虽然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的法门,关键就在「至心」跟「善根」。
而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佛经》,对韦提希夫人的真实教诲,我们决定不能忘记,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依教奉行。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也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成就究竟的佛果,你的基础都是这三条十一句四十四个字,你要是不具足这个条件,无论修学什么法门都不会成就。世法的善根,你得人天果报,不会堕三恶道。第一福四句十六个字,你要真正去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想一想,我们做到没有?这就是六道里面的善法,所以想起来很难。如果六道里面,三善道我们都没有把握拿到,要想出三界,要想往生,没那回事,决定不可能的。这是如来真实教诲,佛说得这么清楚、说得这么明白,我们将来堕落,决定不能怪佛;只能怪自己疏忽了,太大意了,把佛的教诲当作耳边风,没有时时刻刻去想它,没有认真去做到,所以才堕落。
堕落的样子,给诸位说,在现前就看到。我们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像不像个人?仔细看看是人相、还是鬼相?人相是什么?五戒十善都做到,是人相。五戒十善没做到,贪名、贪色、贪利,贪是鬼相;瞋恨嫉妒,地狱相;愚痴,连邪正是非、善恶利害都搞不清楚,畜生相。每天照镜子有没有发现,镜子里头到底是个什么相?所以修行这一桩事情,说难真难,说易也很容易,难易都在自己一念,克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不难;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那就太难太难了!我们供养佛的场所叫「大雄宝殿」,「大雄」是什么意思?平常人做不到,他能做到,这是大英雄。平常人做不到的是什么?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佛能做到,他能把烦恼习气克服了,所以他叫大英雄。由此可知,我们如果能把烦恼习气克服住,我们也是大雄,真正的英雄豪杰。所以佛家讲英雄豪杰,是从断烦恼上说的,断习气上说的。同样一个名词,佛讲得很深很广,我们要能够体会到。
从世间善奠定这个基础,我们再学佛,佛是出世间的大善。从哪里学起?三皈五戒,「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做到?这是入佛门的初步,上学一样,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我们想想有没有做到?三皈,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皈依佛」这个意思,从迷惑颠倒回头,依自性觉,叫皈依佛。我们从早到晚,是不是这样修学的?有没有入这个境界?法是正知正见,「皈依法」就是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是我常常劝勉同学们的,要把自己的妄想执著成见统统放下,依佛的教导,这是皈依法。僧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是教我们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三皈依。
所以真正回过头来的人,他的生活是「觉正净」的生活,跟凡夫不一样,凡夫的生活是「迷邪染」。我们想想,我们今天过的什么生活?依旧是迷邪染,就要警觉,我们学佛学错了;不是佛错了,我自己错了;佛教得没错,我没有依教奉行。如何永脱迷邪染,趋觉正净?那就是世尊四十九年一代时教,佛就是教我们这桩事情。佛教的方法巧妙极了,方法也太多太多了,我们只要学会一、两样,一生就受用不尽。可惜的是我们总是随顺烦恼,很想随顺佛的教诲,偏偏做不到。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有没有认真去反省、去检点,把这个原因找出来?这就是会学佛的人,真用功的人。把这个因素找出来之后,这个因素消除,我们障碍就没有了。
世间人,这古人讲的,最容易犯的过失就是妄语,欺骗人,有意无意已经养成习惯;能不能从这里回过头来,以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丝毫的欺诳别人的念头,当然更没有欺诳别人的行为。宋朝大儒司马光,那也是学佛很有成就的人,这在家居士。他在晚年的时候,把他自己住的房子捐献出来,做寺庙。他告诉人,他一生最得力的功夫,就是不妄语。那我们要想想,我们为什么要欺骗人?常常打妄语,常常骗人,骗人回头之后,要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去骗他?把原因找到,从这个地方改过,真改。骗人总有个道理在,什么道理?为了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的利益。其实自己利益不需要保护,为什么?丢不掉的。你要想尽方法去保护,愈保护那个圈子愈小,你的利益就小;愈怕跑掉,再捆紧一点,又小,愈保护愈小;到最后自己利益没有了,落空了。要想自己真正护持自己的利益,要放大,愈大利益愈大,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你们想要财富,财富从哪里来?布施来的。在这个地方,你们很明显的看到,居士林天天修大布施,所以居士林的财源滚滚而来,像长江的水一样拦都拦不住。什么原因?布施得来的果报。他要是很小气,人家来吃一餐饭,看看有没有捐一点功德?那他的财就没有了,他每天供斋就供不成了。他是欢喜布施,每个人来吃都欢喜,不管你信不信佛,你骂佛、污辱佛、恨佛,来吃饭都笑脸相迎,所以他才会兴旺,世法、佛法一个道理。所以你要想得财富,尽管布施,愈施愈多,毫不吝啬,你就富甲天下,这是佛教给我们。
你要想得聪明智慧,修法布施,喜欢为人演说,你得智慧。你要想得健康长寿,喜欢改过,喜欢忏悔。什么样的果报,它有什么样的业因,因与果一定相应。种善因一定得善果,绝对没有说种恶因会得善果,没这回事情,善因得恶果也没有这个事情,因果决定是相应的。这也要「至心信乐」,才能办得到;否则的话,从经上看到佛这样的教诲,自己半信半疑,又想做,又不敢做,这个样子,果报不能说没有,不明显,不显著。所以一定是如理如法的修学。布施决定不求果报,果报自己就来了。布施不是贪图果报的,贪图果报,这个心不善。
有许多人在佛门里修福,听说什么?佛门修福,得福最快,而且最大,一本万利,舍一得万报。大家都到佛门捐钱,捐了之后,自己也没有发财,也没有升官,这个钱财白白的丢到水里去了。那是什么?不善的心去修一点善事,所以不能说他没有果报,果报很小,微不足道。大的果报,心量大,修善决不求果报,果报还特别来得大,也特别来得快,这奇怪了!其实这里头有大道理,我们一般凡夫愚痴,参不透,这里有大道理。所以深入经藏之后,渐渐你就明白了。明白之后,你信心就坚定,依照佛的教诲去做,愈做愈自在,愈做愈幸福,愈做愈美满。佛在经上所讲,我们把它证明,兑现了,完全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使自己生活跟佛的教诲融成一片,我们过佛菩萨的生活,不再过六道轮回的苦日子了。
现前的生活,无论是富裕、或者是贫贱,你都会过得非常自在、非常幸福,你不生烦恼了。生活的需求,你会愈来愈少,愈来愈自在。我们佛法里面,有持午,有日中一食,生活需求量愈来愈少。前天,我们应「回教协会」的邀请,跟他们有个聚会。回教里头有一位大德,他告诉我,他今年七十五岁,他也节食,身体非常健康。他告诉我,他中午不吃饭,早晨吃一点点,晚上吃一点点。我们佛家是中午,中午吃饭,他早晨吃一点,晚上吃一点,中午不吃东西。身体好,他看到我非常欢喜。所以物质生活愈少愈自在,没有负担,没有累赘;多余的供养那一些缺乏的人,哪些人缺乏,哪些人需要,帮助他们。帮助人,随缘随分,非常自在。不必你有多的东西,天天拿到外头,谁要?谁要?那也是攀缘,那很累人。佛法告诉我们,总在一个缘字,你能把「缘」这个字解开了,悟入了,你就会很自在。真正是祖师大德们所讲的,一生当中如理如法,随顺性德。
这是说我们的善根,善不能不修,要天天修,它才会生根。生根的意思,要养成行善的习惯,养成一个好善的习惯、行善的习惯,这个习惯很坚牢,牢不可拔,那你的善就有根。喜欢帮助人,真正喜欢帮助人的人,就会想得很周到。我们想帮助人,有时候想得很不周到,那是什么?我们那个善没有根。真有根,把别人的利益想作自己的利益,你就会想得周到。凡夫对自己的想,想得很周到,对别人就很疏忽。所以从这个地方,也能够观察自己,自私自利这个妄想舍掉了多少,帮助别人的愿心你增长多少,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能看得出来;不难看出来,很容易看出来。可是往往自己疏忽了,这个疏忽就是迷,迷而不觉。
佛家讲到至善、讲到真善,那是三福的第三句,「发菩提心」是真善。发菩提心是什么?破迷开悟,觉悟的心叫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不再迷惑了。换句话说,对於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很清楚、很明白,不再迷惑,不再执著。迷就有执著,不迷的人,决定不会执著。所以从分别执著里面去观察,我们觉迷的程度,从这个地方来观察。如果我们对於一切境界,分别执著今年确实比去年淡了一些,这是你有进步。如果我们对一切法的分别执著,今年跟去年还一样,你毫无进步。如果说今年比去年还要严重,这个执著还要坚固,你已经退转了。我们要不认真的反省,不认真的检点,你怎么可能进步?
五根,信之后,就是精进;精进之后是念。在净宗念什么?念佛,在一般大乘法里面念自性,然后才能成就定慧。定慧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寂照,寂是定,照是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你就转凡入圣,就把自己提升到佛菩萨的生活水平。佛在经上所说的,都是我们这个世间人能做得到的;我们这个世间人做不到的,佛决定不说,那个说那是废话、那是玩笑,吊胃口的,佛不说这些话,佛的话句句真实。
所以在这一句里头,我们要特别注重这六个字:「至心信乐,善根」,我们回向求生净土就是这六个字,如果我们没有这六个字,我们拿什么回向?每天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什么功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是功德。如果我们这六个字全都没有,这「愿以此功德」,这一句话是空话,这一句话是假话,所以回向也就落空了。因此我们必须有真实的功德,回向、愿求才能得到圆满,这重要条件!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就在「信愿之有无」,这才讲往生,能不能往生就在这里。「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说多少,说浅深。你念佛功夫深,往生品位高,念佛的功夫浅,往生的品位低,所以「浅、深」两个字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经文到这里,「心心回向,愿生我国」,就决定得生。至於念佛,这是阿弥陀佛自己讲的,『乃至十念』,就能往生。「十念」,古来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就是十声佛号。所谓是十念、一念必定得生,减到最低是一念。这一念是什么时候?临命终的时候,最后这一念是「阿弥陀佛」,这个人决定往生。日本有一派,他们专门著重这第十八愿,其他的统统都不要了,平常在生活当中也不需要检点。为什么?到临命终时,最后那一念就行了,就可以往生。在理论上讲是讲得通,没有问题,怕的是到最后临命终那一念,他不念佛怎么办?我们要想到这个问题,就不要被人骗了。
他们叫什么?叫本愿念佛;本愿就是指第十八愿,其他都不要了。本愿念佛可能没有人往生,为什么?心不真实;果然「至心信乐」,你就不会执著在这一愿。你要晓得,一愿即是一切愿,四十八愿任何一愿里面,都包括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是。如果还有这些妄想分别执著,守定这一愿,已经把佛的意思完全错会了。尤其是执著本愿念佛,我们修净土,他都排斥、都毁谤,他认为他们那是真正的净土修学法,我们都走错了,都不能成就。谤佛、谤法、谤僧,后面说得很好,『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他能往生吗?他不能往生。因为他毁谤正法,他怎么能往生?
这个地方为我们提示,不但我们修净土,不能谤净土,而且对於所有大小乘佛法都不可以毁谤。为什么?这些佛法都是佛说的,你要说他不是,批评他,你是批评如来,你不是批评别人。有这种意念,毁谤三宝的罪名就成立了,你怎么能往生?世尊慈悲到极处,在《华严》末后,五十三参表演给我们看,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修的法门各个不相同,我们在里面仔细去观察,没有互相毁谤,只有互相赞叹。为什么互相赞叹?《金刚经》大家念过,佛在经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只要是佛说的、是菩萨说的,都应当赞叹,不可以毁谤。毁谤是什么?是断别人的法身慧命。
人家修学这个法门,你说这个法门不好,说这个法门不能成就,我这个法门好,你已经犯菩萨戒了;菩萨戒里头说「自赞毁他」,你不就犯戒了吗?而且这个毁他,还不是普通的毁他,毁谤三宝。我们自己好好反省反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一些广大群众,有没有干这个事情?如果有干这个事情,要忏悔,真正忏悔;不忏悔,这一生不能成就。业障习气够重了,还天天在增加,那怎么得了?消业障都已经是消不了,天天还在增加罪业。所以我们要晓得,我们念佛、学佛,搞了这么久,消息都没有,这原因总算找到了。
我们的心不像佛心,我们的愿不是佛愿,我们的行也不是佛行,我们的「心愿行」全是在轮回,轮回心造轮回业,我们干的是这个。我们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我们的信是假信、迷信,正信都谈不上;我们的乐,乐在五欲六尘,乐在财色名利,我们以这个为乐,不是佛菩萨的乐。这个干法不堕地狱,谁堕地狱?古人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这话不是骂人,这话是事实。出家人打著佛的招牌,接受一切大众的供养,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还是轮回心造轮回业,这就堕阿鼻地狱了。为什么?欺骗如来,欺骗众生,这个罪还得了吗?不要以为我没有什么错事,没有做错事,没有过失,等到阎罗王给你宣布的时候,已经后悔莫及了;我们不要等到他宣布,我们自己先要想一想。
所以「十念必生」,我们要懂得它的真实义。本愿念佛,如果真正通达教义,他决定不毁谤。无论你依哪一部经论,念佛求生净土,甚至於不是依净宗经论;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三辈往生」经文里头末后的一段,修学大乘者,无论修学哪一个宗派,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只要将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统统可以得生。你说这个门多广大,显示出来阿弥陀佛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摄受,慈悲到了极处,怎么可以批评?怎么可以毁谤?所以此地讲「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的意思,非常非常之深,我们自己要很谨慎,千万不要造这个罪业。
我们到别人道场,只有赞叹,只有谦虚恭敬。有一些知道我的一些法师们,他们很欢迎,请我去为他们信徒讲讲话。他为什么喜欢请我?他知道我不破坏他的法,我赞叹他的法。你们有很多同修见到,往年我在香港,大屿山圣一法师请我到他道场里面,跟同参道友们结结缘。他是修禅的道场,我进入他的道场,对每个人赞叹禅,净土一字不提。为什么?人家禅宗道场,已经修学那么多年了,赞叹禅,赞叹他的法师,赞叹他修学的方法,赞叹他们同参道友,让他们更精进。佛家常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只有那些无知无识的人,到那里,「你这个法门难,恐怕不容易成就,还是念佛好」,你不就把人家心都搞乱掉了?不可以,各人根性不相同,不能把那些人都看作是自己的根性。所以一定要自谦而尊人,我们要学《华严》五十三参。
过去演培法师请我去讲演,到他道场。演培法师修弥勒净土,我到他那地方赞叹弥勒菩萨,赞叹弥勒净土,决不提弥陀净土,这懂规矩。这一套规矩,是我从前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教导我们的,决定不能够破坏别人的修行,不可以破坏人的正念;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正念。现在我们应用得更广,我们接触许许多多宗教,我们接触天主教,赞叹天主教,接触回教,赞叹回教,它都是正法。实实在在的,基督教的牧师,回教的阿訇,我眼睛里面看都是佛菩萨的化身。度那一类的根机,要用那些方法来度他,佛菩萨随类现身,随机说法,我们怎么敢轻视?凡夫只有我一个人,那些都是佛菩萨化身。我们用什么心看待?孝顺心、恭敬心,像孝顺父母,恭敬诸佛一样,我们才能成就。这个观念转不过来,佛法修学就会有障碍,就会有困难。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六十二集) 1999/9/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62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十九面,经文第五行: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是大愿的核心,也是全经的核心,也可以说是世尊示现出世教化众生,普度九法界群迷,一生圆满成就,就在这一段经文。世尊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亦如是。由此可知,这一段经文的重要性。而经文关键就在『至心信乐』,就在这四个字。这四个字义理深广无尽,浅入则有浅的成就,西方净土凡圣同居土是浅入,实报土、寂光土是深入,都在「至心信乐」这几句。这一句经文,前面已经跟诸位做过两次报告,今晚是第三次。
最近许多地方同修们,都发心结七念佛,而且都是精进佛七。澳洲净宗学会举办连续十个佛七,现在还正在佛七期中,我去看了之后很欢喜。可是十个佛七,这七十天,我们希望能有什么样的成就?如果七十天念下来要是毫无效果,我们这七十天的时间不是浪费了吗?每一个同修都告诉我,念佛期间当中念得好,道场气氛很殊胜,我们一般讲磁场,能令与会同修都生欢喜心,这是个很好的现象。所以也有同修问,怎样念佛才能功夫得力?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问得非常之好。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这话说得好。可是「三辈往生」,世尊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就是「发菩提心」。
我们专靠十八愿行不行?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倡本愿念佛,不错,是很好,本愿就是指第十八愿。其实本愿应该要概括四十八愿,那个本愿就没有问题;如果本愿只说第十八愿,那第十八愿要讲得透彻、要讲得清楚。「至心信乐」这里面就包括了发菩提心,如果是仅就这一愿来讲。菩提心是一个真正觉悟的心,到底下一愿,我详细跟诸位报告。我们今天没有发菩提心;换句话说,不是「至心信乐」,而自以为是「至心信乐」,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如果我们自己知道,这一句我们没做到,还会反省,还会检讨,还会改过自新,努力认真的来做到,这还行!如果自以为是「至心信乐」,而并不是真正「至心信乐」,他连反省改过的机缘都断掉了,他怎么能成就?
由此,「至心」,「至」这一个字,黄念祖老居士在注解里就注了很多。虽然注得这么多,我们是不是真的理解、真的明白,还有问题。所以他这个「至」,至是「真、诚、实」,这三个字说得好。真心,我们今天心不真,我们用的是假心。我念佛用真心,待人接物用假心,你这个心还有二用,你很高明。佛法告诉我们「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处事待人接物用妄心,你就要觉悟,你念佛也是用妄心。诚心,什么叫诚?曾国藩先生说得好,「一念不生谓之诚」,我们一天到晚妄念纷飞,哪来的诚心?实是实实在在、老老实实,我们不老实。这三个字,我们全都没有。不但「至」没有,「心」都没有。我们今天不是用「心」在念佛,用什么?用妄想在念佛,用第六意识在念佛。所以信跟乐,都成了问题。
诸位要晓得,妄心、假心这是轮回心,我们用轮回心来信净土、来修净土,修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我跟诸位同修说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古德常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不多。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当中,真正能往生二、三人而已。这究竟是什么回事情?古来的祖师大德给我们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现在万修只有二、三去,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古人「万修万人去」是「至心信乐」,我们今天万修只有二、三去,只有二、三人是「至心信乐」,其余都不是的,都是轮回心。所以我们念佛,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往生,关键在此地。
第一个认识清楚,认识清楚就是看破。第二个万缘放下,你不放下,你的心就不真。真,把虚假放下;诚,把自欺放下,真正做到真诚老实。这个话说出来,恐怕还是很难理解、很难懂。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也说得好。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给我们讲九个字,意思跟大势至菩萨讲的相同,「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更好懂。我们今天对於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怀疑?很多人说我不怀疑了。好,不怀疑你做到了。不夹杂?没做到;你还夹杂,你就不是至心。至心决定不夹杂,决定不夹杂人我是非,决定不夹杂贪瞋痴慢;不但世法不夹杂在里面,佛法也不夹杂,一门深入,这才叫「至心」。而且还不能够间断,要相续不断。
我教同学们,特别是教出家的法师们,出家一定要学佛。你们都会说学佛,其实全是假的,佛是什么心,佛是什么样的行,我们有没有学到?佛的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的心量这么小,根本就不能容人,我们这个心不像佛心。佛的心真诚,真诚到极处,诚到极处是什么样子?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好,「本来无一物」,那就是真诚到极处了。大乘经上告诉我们「真心离念」,那个念是妄念,一个妄念都没有了,这个心才叫真心,才叫真诚,才叫老实。我们心里头还有妄念,妄念跟正念不一样,诸佛菩萨有正念,没有妄念。什么叫正念?度化众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应机说法,随类现身,这是正念。他虽然现身,虽然说法,决定没有妄念。这个意思很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我们学佛关键就在此地,学佛具足正念,舍弃妄念。
凡是念念为自己,都是妄念。我们今天人家邀请我们去弘法利生,去讲经说法,或者人家邀请我们去主持一个佛七,领众念佛,如果有一丝毫名利心,就是妄念,不是正念。我讲经还有求名的心,希求大家对我赞叹、对我恭敬、对我供养,这妄心、轮回心。要把这个念头舍得干干净净,只有一个念头,利益众生,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只有这个心,除这个心之外,一个妄念都没有,这是至心。这样相信净土,这样愿生西方,「乐」是愿生西方,你才决定得生。
所以同学们,特别是出家同学们,我们只有两桩事情:一桩事情,讲经说法,利益众生;第二桩事情,帮助大家修行。像我们今天讲堂跟念佛堂,念佛堂里面带领大众念佛是薰修,跟讲堂里面讲经,功德是一样的,决定平等。为什么平等?心平等,心清净,都是真心。如果在念佛堂带领大众念佛的法师们,说「我们把学教的机会舍弃了」,你是轮回心。为什么?你又起了妄想分别执著,你这个心学教也是轮回心。诸位要知道,一个至诚心、真心,无论做什么都是圆满功德,你的心跟佛心一样。不可以夹杂,一定要肯定我自己是凡夫,我不是圣人,我不是佛菩萨再来的。为什么?果然你是佛菩萨再来的,你的心「清净平等正觉」,你也不必到这儿来听我讲经,你是佛菩萨再来的,你听我胡说八道有什么意思?所以我们是凡夫,凡夫要认真学佛,最怕夹杂。
你想想看,连佛法都夹杂不得,佛法宗派很多,法门很多,诸位你们听过《华严经》,《华严经》上哪一个人,他修行证果不是一门深入?《华严经》你去找,没有说找到一个人是修两个法门、三个法门,找不到,都是一门深入。无论哪一门,只要「至心信乐」,都能成无上道,念佛也不例外。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成无上道,关键就是这四个字。所以你只要具备著这个条件,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的功德都是圆满的,都是第一殊胜,没有第二的。在念佛堂领导大家念阿弥陀佛第一,你能成无上道。你之不能成无上道,你夹杂,你夹杂著妄想、夹杂分别、夹杂执著,你不是至心信乐。我这说得很清楚了,一丝毫的夹杂都不可以,佛法都不能夹杂,何况世间法?
所以在家同修们,如果要真的发慈悲心,决定护持出家的法师,不能叫出家法师去搞这些世间事务。我讲这世间事务是管理道场,闲杂事情太多了。你要真正成就这个出家人,让这个出家人远离一切干扰。每天电话都是干扰,你们没有事情,打电话给法师干什么?写信给法师干什么?告诉你,破坏法师的修学,无非是打电话给他、写信给他,把他拉回来,拉到地狱去,不让他成就,不就是这么回事情?法师自己烦恼习气深重,居士喜欢这个法师,法师再攀缘拉信徒,落在名闻利养,眼前可以得一点小利,死了以后阿鼻地狱去了。你要晓得那个法师也不是好惹的,到了阿鼻地狱,见了阎罗王,「哪些信徒他来找我的」,把你们统统都拉进去了,一个也跑不掉;「不是他常常来找我,我是个好修行人」,他要到那里去辩论。
我今天特别提这个话,是我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有这么一点小成就,我是现代人,值得你们做参考。我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没有干扰;所有一切干扰,居士给我承当下去了,这是真正护持我。早年韩馆长护持三十年如一日,什么事情都不要我过问,所以我有个清净心,每天能读诵大乘,合了经本,思惟经义,这才有个悟处,年年境界不相同,月月境界不相同。我对韩馆长感恩,她成就我的。无论什么人找我,先要通过她那一关;打电话她接,我不接;你们写给我的信件,她拆、她先看,不是什么重大的事情,我不要理。请我讲经,都要通过她那一关,她审察可不可以去。
韩馆长往生了,真的往生了,这个功德就很大,你们都不知道,她真正成就我,我弘法利生的功德,她要分一半去。她走了之后,李居士承担这个事情,今天每个地方邀请我讲经,我都把这些讯息告诉他,由他来决定,他决定哪个地方可以去,哪个地方没有必要,我在这里听他的。你们供养我的钱全给居士林,那个红包我看都没看过,拆都没拆开过,我也不晓得多少,全部交给他。所以我在这边,依旧是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我这一生才有这么一点成就。你们如果要统统都管的话,也能有我的成就,你比我高明太多了,我自叹不如,我比不上你。我的心是定的,是清净的。
讲经,尤其是在初学的阶段,初学头一个要熟。所以我劝大家先学《无量寿经》,先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念到会背,背得很熟。会背之后,每天都要背一、两遍,一生当中不会忘记。我们主修的这部经典,要背得很熟。第二要天天讲,你们现在一个星期讲一次,这是我把方法传授给你了,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三次,永远不间断,你才能学得出来。三次怎么讲?你到此地讲一次,你下一次再讲这一段文,人家不听了,找不同的听众,不同的场所。我们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居士学,那个环境比我们这个环境要差很多,我们到哪里学?到居士家里学。星期一在张居士家里讲,星期二在李居士家里讲,星期三在王居士家里讲,都讲这一段经文。所以这一段,你的法缘要好,找到七个居士,你一个星期就讲七遍,一天都不空过。到人家那个地方去讲经,李老师是规定不能接受人的恭敬供养,只可以喝人家一杯水。他招待,给你沏一杯水,这个可以,其他的不可以接受。讲完了赶紧回来,不要有杂心闲话,杜绝攀缘。去是讲经,到时候你就去,不管有几个人听,讲完之后,立刻就走,就告辞。练讲!居士也知道发心,因为居士都是李老师的学生,这个配合得就很好。
我们现在实在讲,比他那个就殊胜太多了。现在是我们住在一起,在台中跟李老师学讲经,都是在家居士,每个人都有事业、都有家庭,不住在一起。我们同学在一起互相研究讨论,一个星期只有一次。你们现在的缘,比我那个时候修学超过十倍都不止,可惜你们不会用。你们现在可以不必到居士家里,有这么多同学,三个五个等於说一个小组,我一个讲,你们两三个听,听完之后批评指教,一定要批评,哪个地方讲的不太满意,要帮助改正,彼此都有利益。就是说除每一个星期在此地讲一次之外,你这一段经文常常讲,不可以少过三次,让你的心都在道上、都在经典上,你就不会胡思乱想了。实在你要是找不到人,没有人听,你的法缘不好,没人听。现在有录音机,录像机你们都有,你们对著录像机讲,讲完之后,再重打开来,重复再来听,再来看自己的毛病,也行。决定不可以放松,一放松,你就胡思乱想了,你的妄想毛病习气都来了。所以我们怎样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你自己要不下功夫,不认真、不努力,不想办法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谁来帮助你?这个事情要靠自己,要认真、要努力,一天都不能够放松。
我讲到这么大的年岁了,在此地你们看到,一个星期七天,七天我都没有空过。每天至少讲两个小时,早餐跟大家讲半个小时,早餐完了之后,《华严经》一个半小时。星期六这一天在此地讲两个小时,早晨有半个小时,两个半小时,一天都不空过。不是这样勤苦的修学,怎么能成就?这是值得同学们做参考的。我们出家人立定了方向,一生弘法利生,就走这个路子,这心就定了。定能生慧,展开经卷,你才能看出字字句句所含的真实义、无量义。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至心信乐」,这个心是真诚心、老实心,贯世出世间一切法。谚语所谓「诚则灵」,没有学过的东西,一接触,你就通达,毫无障碍。什么原因?「诚则灵」,自然就通达了。所以学讲经,不能一天不讲。从前李炳老常常劝导我们,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唱歌的人,天天要吊嗓子,天天要唱;打拳的人,天天要练。我们学讲经的人,天天要讲,一天都不可以空过。没有人,没有人对树木花草讲,你这样学法,你才会成功;否则的话,你要想学成就,难!太难太难了。我这一点是提供诸位同学做参考,都是「至心信乐」,我是凭这个。
然后『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我们才真正拿出东西来回向。这回向不是空的,有真实的功德,你才能够拿出去回向。我们今天在念佛堂念一天佛,念得心地清净,确实我们不能做到一个妄念都没有,那是很难的,一个小时一支香里面,还有三、五个妄念,不错了,这就是功夫,这个功夫就可以回向。如果在念佛堂一天念下来,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头胡思乱想,你没有功德,你拿什么回向?所以功德是「戒定慧」三学,当然在念佛堂念佛,大概戒学里面多少会有一点功德。为什么?至少你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没有了,念阿弥陀佛;杀盗YIN没有了,贪瞋痴还有。三业里面,身业、口业能够维持,以这个来回向,意业问题很大,真功夫在意业。身口是属於戒学,意业是定慧。妄想愈少,定慧就愈多,定慧就增长,这是真实功德,这个可以回向。但是这些功德,好像做生意买卖零售商,你不是真的成就。真的成就是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说实在的话,只要你念到功夫成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有把握,你用这个功德回向给别人,人家真得利益。为什么?你有真功德。别人堕三途恶道,你以你的真实功德给他回向,可以帮助他脱离恶道的苦报。
倓虚法师《影尘回忆录》,写到他在没有出家之前,在天津开个药铺,药铺里有一个朋友,也是同事,他们几个人在一起念《楞严经》,八载寒窗读《楞严》,读得有一点功夫,也就是有一点定慧。他的冤亲债主来找他超度,他只点点头,「行!我超度你」,看到人家鬼魂,踩著他的膝盖、踩著肩膀,生天了,他真有功德。你的冤家债主为什么不来找你?你没有功夫,找你没用处。你真有功夫的时候,冤亲债主会来求你帮助。为什么?你有能力帮得上忙。你没有能力,帮不上忙,那找你有什么用处?我们现在冤亲债主还没有找来,想想自己功夫不够,帮不上忙,要生惭愧心,要认真努力。就在「至心信乐」这一句,然后无论修哪个法门,皆是善根。
「心心回向」,这个心心,我们过去曾经说过,纯一善心,纯一善意,纯一善行,这就是所有的善根,这是真正善根。回向,自己修学的善根功德,绝不自己享受。如果我自己所修学的善根功德,一定要自己成就,不肯帮助别人,你的心还是轮回心。无论修什么法门是为自己,念佛也是为自己,参禅也是为自己,持咒也是为自己,念念没有忘掉自己,轮回心。你所修积的一切功德,那不叫功德,福德,果报是三界有漏的福报,那不是功德。所以什么是功德?没有自己,所有一切修学都是为众生,这就是回向心,为众生修的,不是为自己。为佛法修的,为佛法久住世间,为一切众生得佛法利益,我为这个而活的,决不是为自己,这才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菩提心是个觉悟的心,醒了。
为什么要为佛法?为什么要为众生?佛在经上讲得太多了,《华严经》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的心,不是别人的心;识还是自己的识,不是别人的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为一切众生,就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不为一切众生,你是迷惑颠倒,你迷了。什么时候你肯定、承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那就恭喜你,你成佛了。怎么成佛?你证得法身。法身,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你入这个境界,最低限度你是圆教初住菩萨,《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你不但超越轮回,你超越十法界。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众生把错误念头转变过来,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本人,宇宙就是我自己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是自己识心变现出来的,所以心能转境界,《楞严》上说得很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凡夫为什么不能转境?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成天胡思乱想,想自己的名闻利养,想自己五欲六尘的受用,这是轮回心造轮回业,错了!
古时候,世尊在世的时候,出家人没有主持道场的。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的社会环境跟印度不相同,中国人讲求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所以才由国家帝王大臣、大富长者,他们提供修学的场所、道场,於是出家人才有管理道场。但是他们那个时候提供给出家人,这些出家人都是些祖师大德,请他们来作住持,请他们来担任寺院的执事。这些人是什么人?都是诸佛菩萨化身来的,再来人,不是凡夫。他们是应化来的,示现而来的,行!没问题。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来示现的,临终往生的时候学生问他:你老人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他说:五品位往生。告诉大家:因为我领众,要管理这些人事物,要管理这些,所以牺牲了品位。但是你要知道,他有把握往生,品位差一点无所谓。但是那是表演、是示现,他早就成佛了。这是告诉我们,我们要想管理道场,要想管理这些事物,有没有智者大师的本事?就是决定得生净土。我要有这个本事,然后我牺牲自己的品位,为大众服务,行!你是菩萨。如果你没有这个本事,你管理道场,经营道场,你还会起心动念,还落在名闻利养,还向一些信徒去攀缘,你决定堕阿鼻地狱。
这个事情不能做,做不得!在过去中国大陆有个谚语,我们佛门里老和尚说的,你要想害那个人,请他作住持,请他作当家,害他什么?把他送到阿鼻地狱去。我们听听这个话有道理,有了名,有了地位,有了权势,一不小心卷在名利里面,就堕阿鼻地狱。可是害人的人,那个人存心也不善,是你的冤家对头,不是你冤家对头,怎么忍心来害你,把你往地狱送?可是现在还奇怪了,有人真的把你往地狱送,喜欢得不得了,「这个人好朋友,他支持我」。支持你什么?支持你堕地狱。人迷惑颠倒,真是到所以然处。
世尊在大乘经论里面教导我们,回向三处;实在讲,是我们修学三个目标。第一「回向众生」,回向给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而修学。第二「回向菩提」,菩提是智慧。我们学佛求的什么?只是求智慧,除这个之外,什么都不求,开智慧。新加坡,诸位晓得有很多宗教,明教即拜火教,他们所拜的神只有一个,一尊神,什么神?智慧,他们求智慧。在我们佛法里面,三德就是讲般若,他们求这个。我们要求智慧,绝不求名闻利养。第三「回向实际」,实际是明心见性。这一点同学们一定要晓得,明心见性是禅宗的话,禅宗求明心见性,我们念佛的人要不要求明心见性?还是求明心见性,不过我们明心见性名词不一样,我们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教下里面讲大开圆解,大开圆解也是明心见性,名词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恢复自己的性德。
菩提是无量的智慧,实际是无量的德能,都是自性。我们如果认清了方向,认清了目标,这一生决定能有成就,不可以偏失方向,不可以偏离目标,所以学佛总要牢牢的记住。现前的社会对学佛人来说,步步都是陷阱,步步都是火坑,你一定要有智慧眼看得清清楚楚,不至於堕落,不至於被陷害,要小心谨慎。善知识少,恶知识多,恶知识里面有些是你讨厌的,有些是你喜欢的。你要记住,你喜欢的那个也是恶知识,他来恭惟你、供养你,把你搞得迷惑颠倒,使你堕在情识里面,智慧完全没有了。真正善知识,你跟他相处,人家说话不好听,为什么?天天说你过失。那才是真正善知识,自己不知道自己过失,人家来提醒我们,这是好事情,我们应当感激。可是现在有很多人,遇到人家常常说你过失的,恨透他,天天找我麻烦,远离善知识。天天来巴结你、奉承你,给你耳边说好话的,这是好人,其实那个人真正来陷害你,你完全不知道。亲近恶知识,远离善知识,你怎么会有成就?
所以我们目标方向决定要正确,然后是『愿生我国』。可见得回向,回向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发愿求生净土,这个人决定得生。这个话的意思,诸位能懂吗?心量太小,处处都是为自己想,「所有善根,心心回向」,不能往生。心量要大,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度法界一切众生。法界一切众生,不分种类,不分族群,我们展开《华严经》,你就看到了。《华严经》上每一个人,是代表一个大的族类,这一个族类又不知道分多少族群;用现代的话,就是多元文化。
我昨天晚上回来,李文华居士送了我一片VCD,我晚上去看,「多元文化」,是把我们这一年多来,在新加坡跟澳洲这些活动做了一个简介,做得很好。今天有几位同修,我跟他讲,这个题目不太好,你们能不能想出更好的题目?他们想了好久,也没答覆我。还有好题目,不要离本行,多元文化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落实在新加坡」,你说这个题目好不好?小题目就是多元文化的活动,我们在新、澳多元文化的活动。这样子大家就完全明白了,佛法就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就是大乘佛法,两个名词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
我们中国人称佛,外国人称Buddha,怎么办?Buddha不是佛,佛不是Buddha,这两个要打架了。在我们佛门里面,称「大方广佛华严」,在澳洲人他们称作多元文化,一桩事情。所以我这一次到澳洲,听说雪梨有些同修心里慌了,怎么净土法门法师现在不讲佛法,搞多元文化去了?我一听到这个就想到,我们中国人讲佛,外国人讲Buddha,现在净土法门法师不学佛了,去搞Buddha去了,不就是这么回事情吗?迷在文字里面,这是文字障,他不晓得是一回事情。你们回向,回向要回向众生,那众生人家叫多元文化,你有什么办法?多元文化就是回向众生。
我们展开《华严经》确实如此,《华严经》上多少不同的族类,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他是用怎么样融会的?智慧,使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契入「大方广」。「大」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人生的本体;「方」是宇宙人生的现相;「广」是宇宙人生的德用,对於这个完全通达明了,就融会,多元文化就落实。落实叫什么?叫「佛华严」。「佛」是人,是我个人,明了了,宇宙人生真相大白了,这叫佛。「华」是什么?华是比喻我们生活环境通达明了,一切事物通达明了。「严」是受用、享受、庄严,我们讲「真善美慧」的享受。佛华严就是现在讲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就是佛华严,一桩事情,两个不同的说法而已。我们把这一个介绍,名称改成「大方广佛华严落实在新澳」,新加坡跟澳洲(新、澳),我们向这几个地方流通,大家一看,生欢喜心了,诸位同修细细想一想。
可是佛法修学,特别是末法时期,世尊跟诸佛如来教导我们「愿生我国」,决定要求生净土,这才是真实究竟圆满的成就。如果我们不求生净土,纵然入佛华严的境界,你将来往生华藏世界,圆教初住的菩萨。从这个时候开始,如果在华藏世界修行,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时间要三大阿僧祇劫。所以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是从圆初住开始的,这个以前不算。以前的时间要都算上,我们每个人早都成佛了,我们在过去生中修行经过无量劫,不只三大阿僧祇劫。不算!要从证得圆初住菩萨这一天起。圆初住的条件,我们知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这一天开始。
我们现在想一想,我们连见思烦恼都没断。人家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一品,这才入圆教初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殊胜不可思议,如果不是这个法门,我们这一生一丝毫的指望都没有。见思烦恼断了才出六道,尘沙烦恼断了才出十法界,你想想这个东西多难。什么人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见思烦恼,佛在经上把它归纳,见烦恼就是错误的见解,三界八十八品;思烦恼是错误的思想,三界八十一品,我们真的一品的能力都破不了。这个自己想一想就晓得,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连睡觉都作梦,作梦也胡思乱想,你说有什么方法!才知道自己业障习气深重。你没有觉悟,真的觉悟了,一定就会感觉到非常恐怖,想一想这种状况,来生决定堕三途。三途进去容易,出来太难了。如果要避免三途六道的苦报,今天只有一个方法,一心一意求生净土;除这个,没有第二个办法。
下面说『乃至十念』。「十念」有很多讲法,《观经》里面讲「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十念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十句「阿弥陀佛」名号。我在大概四、五年前,也在此地讲经,传授给同学们这个方法,决定要修,决定不能忘记。十句佛号,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我劝诸位念四个字:「阿弥陀佛」,十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声一口气念下去,里头没有一个妄念夹杂在当中,这个十念时间虽然很短,确实「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天念多少次?我建议同修们九次,不能少过九次。第一次是你早晨起来的时候,漱了口,洗了脸,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合掌,没有佛像,面向西方,时间短,不长,不耽误你工作。无论你工作怎么繁忙,都不耽误,为什么?只要一两分钟的时间。「至心信乐」,「至心」时间短行,长了就不行,长了妄念就起来。这个方法很好,只要你天天照做,你一生一次都不缺,也决定得生,你养成这个习惯了。这是第一次,晚上在睡觉之前念一次,这两次。每天你吃三餐饭,吃饭之前合掌,不要念供养咒,就念阿弥陀佛,念十声阿弥陀佛,这三次,就五次了。另外两次是你工作,你上班开始工作的时候,在开始工作之前,坐在你的办公桌,合掌念十声佛号,再开始工作;下班之前,做一次。所以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四次,总共九次,养成习惯。九次决定不能缺少,得空的时候可以增加,不能减少;每天九次是最少的,不可以缺,一次都不能缺少。天天照做,这就有功德,这个功德就可以拿来回向。所以短时间十声佛号,《观经》上讲「具足十念」。这个十念决定是「至心信乐」,为什么?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从这个地方培养习惯,养成念佛的习惯。经文上说「乃至十念」,「乃至」是讲最少的,最少你要有这种修学的功夫。
前清乾隆时间,慈云灌顶法师他也提倡一个「十念法」,他那个十念法是给那些工作繁忙的人,没有时间做早晚课。他是用一口气叫一念,尽十口气,每一口气里面念的佛号长短不拘,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这也是个好办法。我告诉诸位这个方法,有很多同修去做,觉得比尽十口气那种十念法要好、要殊胜。为什么?因为你这个时间短,每天隔不到多少时间,你就要做一次,每天做九次,一次都不缺,比早晚它的时间长,所以功课愈密集,愈收到效果。像我们给诸位说讲经的方法,你学到这一段经文,你每天讲一遍,天天讲,一个星期讲七遍,密集的薰修,那个效果殊胜。一个星期讲一遍,下个星期又换成一段了,前面那一段忘掉了,下面这一段还很生疏,很不容易成就。
我在学讲经的时候,我给我自己限定,我学这一部经,要用很短的时间把它讲完十遍,密集的来讲,这个很有效果。心,一心专注,你不会分心。我四十年没有间断,讲经这些老法师,在我的前辈很多,到新加坡隆根法师,这是我的前辈,演培法师是我的前辈,都是讲经的法师,但是论讲经时间来说,我的时间都比他长,我天天讲。曾经有一段的时间,大概是三年,每天讲三次;早晨讲,下午讲,晚上讲,一天讲三次,大概差不多是有三年的时间,一个星期差不多将近有三十个小时,所以不是这样密集的学习,就很难成就。凡夫总会有妄想,什么事不管也会打妄想,这难!太难了。克服自己妄想的办法,唯一的我的方法就是讲经,因为不讲经的时候你要准备,准备好了再给别人讲,讲完了又要准备下面一段,还要涉猎一些参考的资料,所以这个方法,让我没有时间去打妄想。总得要逼自己,不能叫自己放逸,一放松麻烦就大了,回头很难,所以一定要逼迫著自己。
黄老居士注解里提了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做参考。或者有人疑问,经文当中只说十念,没有说「乃至十念,念阿弥陀佛」,没有这个字样,你为什么说这个十念,就是念阿弥陀佛?可不可以念别的佛?可不可以念别的菩萨?十念。他的答也好,十念当中这个念,「即指口念佛名之念」。是真的吗?中国人文字,要是说文字的话,文字这个「念」,念是「今」、「心」,心上有才叫念,未必在口念。可是证据确实有,《无量寿经》有五种原译本,宋译本里面经文就比较明显,宋译本经文是这样说:「所有众生。求生我刹。念吾名号。发至诚心。坚固不退。」这个文就比较清楚了。这段经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求生我刹」,就是阿弥陀佛的国土;「念吾名号」,那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我们用这一段经文来证明,那就肯定这个十念,一定是念阿弥陀佛,不是念其他的名号。这是我们在宋译《大乘无量寿经》愿文里面,可以做为证明。在《般舟三昧经》里,也有明显的说法,《般舟经》也是提倡持名念佛。经文上说:「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这个也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念他的名号。所以这都是很清楚的说明,持名念佛,不是观想,不是观像,也不是实相。说这些问题,就是怕大家念佛起疑惑心,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疑惑是菩萨修学最大的障碍。
《观经》里面下品下生章,就是教给我们持名念佛,「十六观经」。诸位要知道,佛说法他是应机而说,我们世间人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摆在最后,所以佛随顺我们世间一般人这一种分别执著,也把最殊胜的法门摆在最后。我们读《楞严经》,《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二十五位菩萨出来做代表,为我们说明他们自己是怎样修行证果的,每个人说他们自己修学的经历,给我们做参考,也是把最殊胜的放在最后。我们一看就知道了,像唱戏一样,压轴戏,最好的一出戏一定是在最后。如果最好的戏在前面,人家听完之后,后头都不好了,人家走了,就散场,后头就没得唱。一定把最好的放在后面,让人家慢慢欣赏,好的在后头,别走,在后头。佛说法也是如此,好的在后头。
如果按照顺序来排列,「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应该排在第二位,他把观音菩萨这个修学法门摆在最后,这就说明最好的、最殊胜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应该摆在第二十三,他们的顺序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按照这个顺序来排列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属於根大,「地水火风空见识」,见就是根,就是根大,应当摆在识的前面。识是弥勒菩萨代表的,所以他应当摆在弥勒菩萨的前面。但是《楞严经》上的排列顺序,不是这个顺序,他排在第二十四,把弥勒菩萨的识大提前了,他摆在二十四,观音菩萨摆在第二十五。所以一般读《楞严经》的人,很多人大意了,只看到观音菩萨特别,没有看到大势至菩萨特别法门。观音菩萨从第二摆在第二十五,这个距离太大了,所以一看就知道。大势至菩萨跟弥勒菩萨,只是换了一个位置,这个幅度很小,很多人疏忽了。
二十五圆通章里面,两个特别法门,不是一个。很多人粗心大意,认为只有一个特别法门,不知道是两个,两个特别法门。两个特别法门,为什么不把念佛法门摆在最后,把观音菩萨摆在最后什么意思?观音菩萨这个法门,只契娑婆世界众生根机。文殊菩萨拣选的时候说得很明白,「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六根比较耳根最利,所以观音菩萨契合娑婆世界众生根机。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契合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根机,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把他摆在观音菩萨前面,遍契一切众生根机。
念佛要怎样念法?应当遵守这一段经文的教诲,真正至心。不怀疑、不夹杂才是至心,还要相续不断。所以专修这个法门的人,一天到晚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日夜不间断,他真的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种人念佛决定是上品往生。所以上辈的人福报大,他不需要工作,一天到晚他的工作就是念佛。中辈的人就没这么大的福报,还要自己照顾生活,还得自己去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上辈的人,有别人养活他,那个太殊胜了。所以出家的同修,你们都是上辈人,有人供养你,你要不好好的念佛,你怎么对得起他?你果然真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供养你的人都得福,真的他都修到福了,种到福了。你要不往生,他们也没有白丢掉,来生还债,「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因果通三世,决定有报偿的。所以我们既然出家,选择这一行,这一行真的你算是有慧眼,你选择一个大福报,有人供养你,你就应当好好的修行,报答施主,你要真正了道。
学讲经,讲经也是修戒、修定、修慧。依照方法修学,就是持戒,依照方法;一心专注,就是修定;你读诵,你演讲,遍遍境界不一样,那是慧;与戒定慧三学相应。念佛不能少,至少要具足十念,称念「阿弥陀佛」,这就行了。像我们讲经,开讲之前大家合掌唱「赞佛偈」,我们讲经的法师就修十念法,我这里合掌念十声阿弥陀佛,至心专念十声佛号;讲完之后,你们大家念「回向偈」,我也至心念十声佛号。但是因为我们讲经,讲完之后都念佛,跟著念佛,念佛完了之后,念「回向偈」也好。有很多场合当中,讲经之后不念佛,不念佛念回向偈,我们讲经的法师念阿弥陀佛,这个不能间断。
这一段经文,自古以来讲经的法师、注经的法师,对这个愿文有种种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我们都要懂,如果不懂,将来你看到之后,别人怎么那么讲,我们是不是错了?好了,你的功夫全完了。所以有疑惑一定要来问,必定要把自己的疑惑消除,我们功夫才能得力。不要怕,不好意思问,那错了,有的时候你一问,你也有很大的功德。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有这个疑问,不好意思问,你代他问出来了。在解答的时候,大家都明了了,问的人有功德。学问、学问,我们要常常学习,要发问。讲堂大,人多,问的时候,怕有些听的时候听不清楚,你要有问题,只要是本经上的问题,我们讲解上这些疑惑,你都可以写纸条放在我讲台上。我们再利用讲经的时候,就能够帮你解答,也帮许许多多有同样疑问的人都做了解答。
古德有说,这个地方讲的十念,是「依十法起十念」,不是说称名。但是我们刚才讲,我们说称名十念有根据,五种原译本,宋译本里头就是很好的证明。可是古时候,那些讲经大德们,能够看到五种译本的人并不多。古时候经典,诸位晓得多半是抄写的,宋以后才有木刻本。木刻本的流通量很少,能够有机会见到五种原译本的,太难太难了。宋朝王龙舒居士专修净土,还给《无量寿经》做过会集本,他只看到四种本子,唐译《大宝积无量寿会》这一部分他就没看到。不像现在印刷术发达,几乎每一个人自己家庭,都可以收一部《大藏经》。我们现在看不难,古时候看到很不容易,所以如果说没有看到宋译本的,他就会起怀疑,是不是指弥勒菩萨所问的十念?
这个我们过去在此地讲过,也是《大宝积经》里面的一会,《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又名《弥勒菩萨所问经》。弥勒菩萨在这里头问,他说:「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养国土。凡有十念。何等为十?」这底下一条一条给我们说出来。所以有人在这里看到十念,是不是弥勒菩萨所问的十念?因此弥勒菩萨问的十念,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我们也应该知道,是我们念佛人很好的参考资料。如果我们果然具足弥勒菩萨这个十念,给诸位说,你决定是上上品往生。但是弥勒菩萨十念,可以跟我们现在讲的十念,融合在一起。怎么个融合法?下一次我会跟诸位详细的报告。
《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每一声佛号,都具足弥勒菩萨所问的十念,声声佛号都具足。所以这个念,有理念、有事念,念念具足弥勒菩萨十念,那就是理念,这个念佛的功夫深。蕅益大师讲得好,「品位高下,决定在功夫的浅深」,那你这功夫就深。纵然每天你就是修十念法,这个十念法,我跟诸位推荐的,每天修九次,每一声佛号,都具足弥勒菩萨所问的境界,你决定是上上品往生。《无量寿经》里面讲的三辈,你是属於上辈。上辈往生,生实报庄严土,花开见佛,那是无比的殊胜。所以这段文,我们要介绍、要细说,多用一点时间值得。虽然做不到,要心向往之。实在说,没有做不到的,关键在我们自己能不能克服自己的习气、妄想分别执著。果然能够克服,佛在我们这个世间所说的一切法,我们都能做得到。我们这个世间人做不到的,佛决定不说,那佛说的没有意思;说的我们做不到,何必说?所以所说的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佛才是大慈大悲。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六十三集) 1999/9/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63
今天有一份讲义,大家统统都有了?经本还是第十八愿,十八愿是大愿的核心。前面虽然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两次,许多念佛堂的同修,依旧还有少数人,对於念佛法门还是有疑惑,所以我们必须要将这一愿真正的理解。古来的大德有种种说法,到以后祖师们都把它归於善导大师,以善导大师所说的为准。今天跟诸位介绍,也是古德里面,许多坚持说这个十念,不是普通的十句佛号,我们把这一段文节录出来。
【古注经家,於此愿文,亦有异解。】
就是不同的讲法。不同的讲法很多,古时候有,现在也有。
【有云:此是上三品。】
就是上辈往生的三品,不是对中下根性的人说的。
【此中十念,是依十法起十念。非是称名十念。】
古德有这个说法。什么叫『依十法起十念』?下面我们就说出来了。
【所云依十法起十念,指弥勒所问十念。】
这个经我们在此地讲过,就是《大宝积经》里面的一会,《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也叫做《弥勒菩萨所问经》,它有两个经题,这个经上弥勒菩萨向世尊请教。
【具足如是十念,即得往生安养国土。】
『安养国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凡有十念,何等为十?】
这下面列出来了,列出这十条,这十条很值得我们做参考。我们学佛一定要有上进心,希望以有生之年,将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真正提高,这是有志气的人。如果你的标准定得很低,我下品下生就好了,中国谚语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你向往的是最上乘的,你真正努力修学,可能只得到中辈。如果你把你自己标准定在下辈,可能你就去不了,所以还是标准定得高一点,比较有把握。这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要争取的。其他的事情,这世间法,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什么好争执的。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业力主宰我们的生死,就非常可怕,也非常可悲。如何能够把业力转变成愿力?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来,这一生总算是有真实殊胜的成就了。
那我们要问,我们能不能把业力转变成愿力?答案是肯定的,决定能转,而且也不难。怎么个转法?要明白道理,你就转了。原来我们作凡夫的不明,对於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毫无所知,这就叫凡夫,迷惑颠倒。诸佛菩萨对於宇宙人生的道理通达明了,所以通达明了,就是佛菩萨,就是圣人;不通达,不明了,就是凡夫,迷惑颠倒。於是我们就明白了,要如何才能通达明了?要接受佛陀的教学;换句话说,要听经,要闻法。你不听经,不闻法,你怎么会知道?你要想明了,彻底明了,除了听经闻法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
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都是诸佛如来大慈大悲,示现给我们看的。他的这些弟子当中,我们在经上常常念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随弟子。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他们就听经四十九年,没有缺课的。一天听多少时候?大部分的时间是八小时。除了世尊有一些应酬,到处旅行说法,走路我想不会一面走一面讲,大概可以不讲经了,住下来之后,一定是讲经说法。你们想想看,讲的人讲了四十九年,听的人听了四十九年,不疲不厌,所以这些人开悟了,证果了,契入佛的境界;不但六道超越,十法界也超越了。都是在听经闻法,所以听经闻法比什么都重要。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用现在的话说,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六道众生,不教,他怎么会觉悟?
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无论是什么身分,从事什么行业,都是以教化为第一桩大事,那是菩萨示现。我们要会学,不会学的时候,就多听。听多了,听懂了,听明白了,就会学了。会学,就是知道应该怎样生活,怎样过日子,怎样去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你就全通达了。世间人所讲的通情达理,这一句话意思深广无限。如果在佛法里面,如来这个层次,通情就是明了世出世间法「唯识所变」,识是情;达理,理是自性,「唯心所现」;这四个字,那不是佛法是什么?《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是真正搞清楚,彻底搞明白,完全通达了,一丝毫的障碍都没有了。等而下之,菩萨通达的比二乘要多,二乘通达的比天人要多,天人所通达的比我们要多。怎么通达的?学,你不好学,如何能通达?
我们的老林长往生了,他这几年缘很殊胜,因为身体不好多病,所有一切工作放下了,每天在家里听经。我到他家里面去访问过,去过两次,我们此地讲经的录相带,全部都送给他了。他每天在家里听八小时,听了好几年,他的心很清净,信心、愿心都坚定了,所以他往生有这么样的安详、这么自在,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他预知时至,我听他儿子讲,两个月之前,他就常常写八月初七、八月初七,写了好多个八月初七,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到他往生那一天刚刚好八月初七,两个月之前知道的,预知时至。得力於这几年来,每天八小时听经,如果没有这样长时间的薰习,给诸位说,世缘他总有留恋,总是放不下。听多了,搞清楚了,搞明白了,万缘放下,什么都不闻不问,世间事你们爱怎么做你们去做,与我无关了。不闻不问,这真放下了。
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恩德是什么?就是讲经说法。世尊当年在世,没有领导大众打个佛七,也没有领导大众打个禅七,如果有这个事情,那经典里大书特书,大事!没有。我们在经典记载里面所看到,他老人家一生就是讲经说法,将他自己所说的,完全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那个样子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他表演的样子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也念阿弥陀佛,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太好了,我们天天念《弥陀经》,没有看出来,蕅益大师看出来了,释迦牟尼佛是念佛而成佛的。所以他一生的生活,我们仔细去观察,确实放下,彻底放下,看破了,大自在。一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说他多么圆满!佛法里面讲的大圆满、大自在,他证得了,表演出来给我们看,我们应当要效法,应当要学习。这个地方讲的十念,都是佛菩萨果地上的境界,虽然高,我们应当随分随力来学习,决定有好处。请看下面经文:
【一者,於一切众生,常生慈心。於一切众生,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往生。】
这一段经文什么意思?大家看了懂不懂?『於一切众生,常生慈心』,这一句没有问题。这个意思是说,要以真正的慈悲心对一切众生。我们能做到吗?我们见这个人喜欢,对他有慈悲心;那个人讨厌,慈悲心就没有了。如何能在一切众生境缘当中,把我们的心修成平等慈悲,这很重要,很重要。为什么?心里头还有好恶、还有喜欢、还有讨厌,实在说,这个对於往生有障碍。凡夫虽然带业往生,完全看临命终时候的缘分。有很多人念佛念一辈子,临终一个念头错,去不了。什么念头错了?恩怨放不下,情爱放不下,儿女子孙放不下,财产放不下。只要有一个念头放不下,就去不了,统统要放下。但是你怎么能够真正自己有把握,临终时候我会放下?现在放不下不要紧,等临终时候我会放下。你真有这个把握吗?现在放不下,临终的时候真正放下,决定要靠助缘,临终的时候有善知识提醒你,「想想看快要死了,反正带不去,算了,放下!」这才能成功。如果没有善知识提醒你,你还牵挂著,这一生念佛那又空过了,就去不了,所以临终助念非常非常重要。
但是这十条如果做到的话,临终不需要人帮助;不但不需要人帮助,而且决定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没妨碍。这十条做到,有这种本事。不但你往生自在,而且往生品位高,决不是生凡圣同居土,或者是方便有余土,不会生在这儿,决定生实报庄严土。你想想看,这个事情我们要不要争取?所以古来祖师大德有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在,我们应当要争取的。善导大师说得很多,我们的成就高下,「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今天的缘无比的殊胜,特别是这个讲堂,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未来不敢讲,过去是决定没有的,这个讲堂第一殊胜。殊胜在哪里?天天讲《无量寿经》,一天都不空过。如果你们真正喜欢听经闻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每天都能够来听。听这一部经,就是跟阿弥陀佛直接沟通、直接的接触,还有哪个道场比这个更殊胜?讲经的道场有,不一定一年到头讲一部经,也不可能这一部经一个星期讲七遍。所以自古至今像这样的讲经道场,我想只有这么一家,找不到第二家。
所以讲经的这些法师们,他们很有进步,我听了还很欢喜,但是并不满意。为什么?还应当用功夫,应当比这个成绩更好。你们没有做到,也就是讲经完了之后,没有能够互相切磋琢磨,你们少了这个缘;这个缘是有,但是你们放弃了。应当虚心、谦虚向同学们请教,天天改正自己的过失,你们在这个地方住上个一年半载,那还得了?自自然然有不思议的成就。为什么你们不能发心?因为你们慈悲心不够,真正爱护一切众生的心,真正想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消灾免难,这个心还不够,没有看到你付诸於行动。真有这个心,你就真干了,真精进,真发愤!
下面这一句不好懂,『於一切众生,不毁其行』。一切众生所修行不相同,在佛门里面八万四千法门,我们修净土,人家修禅宗,那个修密,一定要叫他放弃,放弃禅、放弃密来念佛,这叫「毁其行」。这讲我们佛门里面,如果超越这个范围就更大。现在社会有很多回教徒、印度教徒、基督教徒,新加坡就有九个宗教,如果叫他们统统放弃他们所信仰的,都来念佛,这叫「毁其行」。诸佛如来不是这样的,诸佛如来只教他破迷开悟,无论你修的是什么法门,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这里显示出佛教真的是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每一个宗教都好,每一个宗教都善,每一个宗教都作佛,都作菩萨,这就对了。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得太清楚,胜热婆罗门你们在经上去查,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叫他放弃婆罗门教,来跟我学佛,有没有?你们去找,看能不能找得出这一句经文?遍行外道,你们去看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叫他放弃外道?我们在这里要懂得,这才是真正觉悟。看到人念佛,好欢喜;看到人家学别的宗教,愁眉苦脸,不通,不是佛菩萨。你那个佛教,现在有一个名词「人间佛教」,不是真正的佛教,不是十法界的佛教,不是一真法界的佛教,你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学得好怎么样?来生轮回还当人,学得再好,来生还作人。这个一投胎,一转生,就迷惑了,来生作人还能不能继续学佛?难说,太难太难了!
所以佛法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佛法是十法界的。佛家有一句话,大家也听得耳熟,可是你没有能够觉悟到,「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你听过吗?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佛法是多元的,佛法不是一元的。连现在纳丹总统都知道,我很佩服他,他说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就是「一切众生之行」,那是形式。在佛门里面,每一个宗派有不同的形式;在整个社会,各个宗教有不同的形式;形式不要紧,要紧的是你要觉悟。佛教是教人破迷开悟的,所以要不要「毁其行」?不需要。你「毁其行」,岂不是找麻烦?
诸位都知道,佛教里头有个很特别的宗派:密宗。密宗里面跟鬼神往来非常密切,教下往来少了,不跟这些鬼神往来。密宗跟鬼神往来非常密切,什么原因?密宗起源从哪里来的?起源就是有一类众生喜欢祭拜鬼神,释迦牟尼佛随其所好,没有改变他,把你崇拜这些鬼神,给你说明他们特别表法的义趣,你这一下就开悟了。继续还拜,从前拜是迷信,现在拜是开悟了。以前是迷信、是宗教,现在是作佛、作菩萨了。这个高明到了极处,「不坏世间相」,成就你究竟圆满的智慧。显示出社会多采多姿,共存共荣,这还是世间人的见识。
佛法是什么?多采多姿原来是一体,你懂得吗?真的是一体,譬如说我们一个人,这一个人是一个一体,手跟脚不同,眼睛跟耳朵不同。如果要「毁其相」,眼睛不错,统统都是眼睛,那行吗?这可以吗?手不错,脚也变成手,脑袋也变成手,成什么话?你要「毁其行」,要跟我一样,那不就变成这种现象吗?这叫大错特错!各个器官不相同,各个细胞不相同,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它是一体,所以它是多采多姿,各有各的功用,只要觉悟就行了,觉悟就通了。我们常讲血气通了,经脉通了,你这个人就健康长寿。如果不通,迷的时候不通,不通互相打架,这个不佩服那个,那个不服这个,这个人要生病。病重,那就非死不可。佛法所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真正学佛人,无论看到任何宗教徒,我们都是真诚合掌礼敬,值得我们敬佩,决定不能叫他改变他的信仰,来信我的佛教,佛没有这个意思。我们这样做的时候,让社会大众也把佛的意思看错了,以为这是佛的意思,佛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在《华严经》上看佛的弟子,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各种不同的信仰,各种不同的宗教。所以佛是教育,佛是教学,佛是帮助你们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
真相,不外三桩事:第一个人与人的真相;第二个人与一切万物的真相,说我们生活环境,与这些动植物,乃至於与我们居住这个地球,这事实真相要搞清楚,关系要搞清楚;第三个人与天地鬼神的真相,这个要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自己与不同空间维次那些众生、人,真相关系也要搞清楚。浅而言之,我们自己与这个世间种种不同宗教的关系,要搞清楚,这个范围讲得很小,它的本意是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用佛法来讲,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一体的关系。所以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跟自己的关系多么密切!
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自性佛,都是自性如来,一切诸佛刹土也都是自性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自己,你对自己还有好恶,你是迷惑。好比我喜欢这个手指,讨厌这个手指,那不就这个样子吗?你讨厌,能把它割掉吗?这叫迷惑颠倒。可是众生,他确实就是这么迷惑,就是这么颠倒,这是佛在经上常说「可怜悯者」。可怜的是什么?可怜没有人教你,可怜的是你不肯学习。只要你肯学习,佛菩萨就来教你,「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所以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很深。你是不是真正觉悟,就从这里看出来了。
『若毁其行,终不往生』,这句话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了。为什么你毁其行,你就不能往生?诸位想一想,你要毁其行,你一定是不觉,觉悟的人不会干这个事情,只有迷惑的人,才会干这个事情。你不觉,不觉你还造业,你造业你怎么能往生?净宗虽然是殊胜,诸佛赞叹,可以带业往生,带业只能带旧业,不能带现行。你现在还厌弃跟你所修学不同法门的人,这就是「毁其行」,你决定不能往生。
说到这个地方,我在香港,听说有同修跟日本法师学,修净土,他修的什么法门?本愿法门,本愿念佛的法门,不错!是很好。本愿是哪一愿?就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所以他也不要看经,不要读经,四十八愿里其他四十七愿都不要了,只要这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对於修学其他念佛的人,一律排斥,「你们错了,我们对了」。看看到底哪个往生?你修的这个本来没有错,但是你嫌弃别人,说别人错了,你要毁别人的行,要别人都跟你学,你不能往生。最初提倡本愿念佛的法师,我们不知道他是什么用心、他是什么用意,如果对於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权宜用这个方法,可以。
十念必生,说老实话,真实的对象只有两种人。一种上根利智,你一说,他立刻就通达明了,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一句弥陀念到底,他决定得生,他心地清净,万缘放下。另外一种是下愚之人,但是他有福德,你教他念阿弥陀佛,他不怀疑,他听话,他也能一句弥陀念到底。像过去谛闲法师念佛的徒弟锅漏匠,他是属於下愚,他成功了。念了三年,站著往生,预知时至,没有病苦,站著走的。除了这两种人之外,难了,太难太难了!我看现在修本愿念佛的这些信徒,迷惑颠倒,对於教理不通,人情世故都不通,处处妨碍别人,贡高我慢,这种人怎么能往生?阿弥陀佛再慈悲想接你去,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决定不能容纳你。为什么?烦恼太重,习气太深。你要到极乐世界,看到极乐世界那么多大众,有很多不是修本愿念佛的,你还要把他赶走,哪有这种道理?
所以这些经文,字字句句意思深广无尽,我们不能够轻视。今天拿到这个地方跟大家讲,希望我们能够真正得清净心,真正能够与普贤行相应,礼敬诸佛。特别是我们今天讲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我们同一样的心尊敬,我们对阿弥陀佛的恭敬,对释迦世尊的恭敬,对他们的教主同样的恭敬,决定没有两样。我们对於念佛的同修尊敬,我们对於那些宗教徒也一样的尊敬,决定没有分别,这叫修普贤行。换句话说,真正学佛的人,就要在不同的境界、不同的环境当中,我们今天讲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种种不同环境里面修真诚心,特别是怨亲平等。修清净心,不起分别、不起执著,这修清净平等心。修觉悟心,跟诸佛菩萨一样的觉悟,觉而不迷,净而不染,慈悲心才真正生起来了。所以佛家讲的慈悲,的确不是我们一般观念当中想像的慈悲,佛家的慈悲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里头具足这些,才叫真正的慈悲。少了一条,慈悲里头就缺了一块,就不圆满。再看第二句:
【二者,於一切众生,深起悲心。除残害意。】
这个一念,实在讲,就是《观经》三福第一条里面所讲的,「慈心不杀」的圆满。『於一切众生』,这个经文里头我们特别要注意「一切」,一切是尽虚空、遍法界,上是诸佛菩萨,下是阿鼻地狱众生,造作五逆十恶,为一切大众嫌弃的众生,佛菩萨还是用清净眼观察,平等心对待,依旧是真诚慈悲去帮助他,不嫌弃。为什么?他有佛性,他的佛性跟我的佛性是一不是二,这就是同一个生命共同体。他为什么造作罪业?是他迷惑,情有可原。我们也曾经迷惑过,他堕地狱,我们也曾经在地狱打过滚的,我们希望别人能够原谅我、帮助我们,我们首先要原谅别人、帮助别人,这才行!
所以於一切众生,『深起悲心』。悲是什么?悲是救苦救难。他有苦难,我们要以甚深怜悯心,救他的苦难。『除残害意』,残害一切众生,残是残忍,害是杀害。我们有没有?真有,有意无意看到一个蚊虫,一巴掌打死,残害。厨房里看到蚂蚁,一个手捏死,残害。天天在干,常常在干,哪个人没有?小朋友无知,现在在都市里比较少一点,住在农村,我们从前小的时候住农村,小朋友抓什么?抓蜻蜓来玩,抓蝴蝶来玩,抓小鸟来玩,一直把它玩死,残害!这种残害的意、念头,无始劫的烦恼习气,杀生已经养成习惯了,不知不觉就会伤害一切众生,而且做的真的是非常残酷。
到什么时候,不但没有伤害众生的行为,念头都没有了?当然这不是普通菩萨,法身大士才能做到。我们今天要学的,伤害众生的行为决定不能够再犯,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如果遇到些小动物要来伤害你,你是不是立刻就要报复?就要把它杀掉?通常决定是如此。现在学了佛,佛教给我们不可以。蚊子来咬我、来叮我,过去我作蚊子也曾经叮过它,它饿了,想吃一点东西,我们就供养它一餐好了,你那个念头就转变过来了。我跟它结缘,我供养它,你就不会去杀害它。说实在的话,凡事都离不开因果,这个蚊子叮我,为什么不叮他?他没有欠它的,我欠它的。它来叮我,我正好还债;我要把它打死,还欠它一条命,后来还麻烦,我还要去偿命。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一切有情众生,哪一个不贪生怕死?今天我们大,它小,我们有力量,它没有反抗力量。可是风水轮流转,说不定我们来生的时候,就变成畜生身,甚至於还不如它,它那个罪报受完了,可能来生得人身。这样生生世世恩怨酬偿,没完没了,这个现象可悲!觉悟的人,在这一生当中还债,了了;来生再遇到的时候,好同参,好道友。过去的恩怨一笔勾消,不再干了,这真正觉悟。
诸位一定要晓得,世间一切法,唯有佛法真实。所以古人遇到这个机缘,他什么都能放下,他要把握著这个机会。这个机缘失掉了,很不容易遇到,开经偈上天天在那里提醒我们,「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今天在此地,好像听经闻法很容易,在座同修有很多从外国远道来的,他们能体会到,不容易!尤其从中国来,听说申请护照非常艰难,还要花这么高的费用。到这儿来,干什么?无非是想听几座经而已,他们能珍惜这个缘分。反而天天在此地的,好像无所谓,这太容易了,有什么希奇?掉以轻心,不知道珍惜。错过这个缘分之后,以后你后悔就莫及了。纵然现在科技方便,我们有录相带流通,你可以去听;但是在电视机里头听录相带,跟现场完全不一样。许许多多同修都跟我说,跟现场不一样;现场当然不一样,我们一般讲磁场不相同。诸位踏进居士林这个道场,你的感受就不一样,讲堂跟念佛堂尤其殊胜,这怎么会相同?
所以我们明白事实真相,才能真正拔除自己的病根。这个地方十条,每一条、每一句都必须要长时期的听经、闻法、薰修,你才真正明白。先从现行里面去断,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善恶的标准,对众生有利的是善,对众生有害的是恶;标准是在众生那一面,不是在自己这一面。从自身来说,对自己有利的是恶,对自己有害的也是恶。对自己只有恶,没有善,为什么?佛说增长我执,增长我执就是大恶。《金刚经》诸位同修都念过,经文记不住,大概《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都会记得住,佛讲了很多遍。佛说「无我相」,你起心动念一切为我,这个我执没有忘,我执天天在增长。这个东西增长,麻烦可就大了。佛在经上讲,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就是这么来的。因为有我执就有六道,如果说无我,无我六道就没有了,永远脱离六道轮回。
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六道轮回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幻相。四圣法界是妄想、分别,没有执著,四圣法界的幻相。我们要想把自己境界提升,不再搞六道轮回了,希望自己成阿罗汉、成辟支佛、成菩萨,你要把四相破掉,真正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才能超越轮回,你才能到四圣法界。但是不能出十法界,为什么?你还有「无我、人、众生、寿者」,还有这个念头,所以你出不了十法界。要想超越十法界,这个念头也要断掉,也要放下,那就行了。《金刚经》前半部讲「无四相」,后半部讲的意思深了,无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是这个念头,这一种分别没有了,这才能超越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佛这些话,我们听了,明白了、懂得了,知道这是什么回事情,然后再肯定佛这些教诲是真实教诲,我们应当修学。佛讲的是正法,对我们决定有利益的。
对一切众生,不可以有伤害的念头。对於自己的冤亲债主,尤其不可以有这个念头,为什么?因为这个念头,这个冤结解不开,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要跟人结怨。如何化解?对冤家更应当关怀他,更应当爱护他,更应当帮助他。人总是有感情的,别人恶意对我,我以善意对人,久而久之,必定受感化。反过来说一样的,我以恶意对人,人家以善意对我,时间久了,自己惭愧,觉得不好意思,这都是真实的。我学佛比一般人,确实是来得顺利一点,这佛法里讲过去生中的善根有关系,实际上在这一生当中,我也受了很多折磨。我在南京念书,同学们都知道,我是很会欺负同学的,看不顺眼的,有的时候广庭大众之下,就侮辱他。
我还有一次,记得印象很深刻,学校里画图比赛,我画了一张画得第三名,得奖得第三名。我们那个画图,那一次题目是写生,校园写生,我画的是什么人?就画我那个最讨厌的同学,他在那里画画,我就画他。我那个画得第三名,所以有些同学说:你画得不错,第三名。我说:我画的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画的是静物,我画的是动物。你想想看,我是多么欺负人!我那个同学有涵养,很了不起,不管我对他怎么样的时候,他一句话不说,他很有定功。可是在背后他都赞叹我,所以同学传过来,他对你赞叹,很佩服。我听了难过,不好意思。我还算不错,一个学期之后,我跟他道歉,以后我们成好朋友了。
所以人总会被感化的,我忍辱波罗蜜是从他那里学来的,以后我遇到人家骂我,我也学他,绝不回口;人家打我,我绝不还手。我很差劲,一个学期差不多四、五个月,我才给人家道歉,这么长的时间。我遇到这些人的时候,对付他,我那个同学姓白,我用这个方法来对付别人,对方三天就给我道歉,好快。所以可见那些人根性比我利,他三天就能回头,我要搞三、四个月才回头。可是我是真回头,所以我觉得学佛之后,我那个同学是菩萨,度了我。这个烦恼很重很重,是大障碍,凡事不能忍辱。这是我在没有学佛之前,在学校里面学会忍辱波罗蜜。
所以对於残害众生的念头要断,我们念头虽然有,断不了,习气断不了,行为一定要断,决定不可以做。逐渐逐渐把念头都断掉,那个时候真正是一片慈悲,我们的自性就现前了。自性是一片慈悲,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决定是平等的慈悲心。慈是与乐,悲是拔苦。
【三者,发护法心,不惜生命。於一切法,不生诽谤。】
这一节里头两个意思,两个意思是一桩事情。『发护法心,不惜生命』,这个事难。世间护法的人有,我们居士林、净宗学会护法的人就很多,如果说到不惜生命,那就少了,很难找到一个。可是毕竟还有一个,居士林的佛法才有这么兴旺,哪一个?李木源居士,不惜生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有感应,有佛菩萨帮助他,有护法神帮助他,否则这个道场,不可能有今天这个样子。
前一段时期,杭州东天目山的齐居士,她们到这边来参学,向我们会报,她护持东天目山道场的经过。那个人也是不惜生命,所以感动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帮助她。真的是赤手空拳,一分钱都没有,居然在短短四年之间,把这个道场恢复起来了,不是诸佛菩萨护持,决定做不到。她有一个很详细的报告,我们把它做成录相带了,我看什么时候找一个机会,把这个录相带放给你们大家看看,你们看了之后几乎像神话一样。这个道场是梁武帝时代,宝志公开山建立的;大家都晓得,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再来的,所以这个道场是观音菩萨道场,历代出了不少祖师、高僧大德。听说现在这个山上有佛菩萨、有罗汉、有鬼神,也有畜生,都在这个山上修行。她跟这个山有缘,去护持。
这个道场有四十多年没人住,殿堂都倒塌,都成了废墟。她说她上山之后,看到这个样子大哭一场,发心,拼命也要把道场建立起来。建道场需要钱,不错,有些人出一点儿钱。虽然不多,有多少就建多少,慢慢的建。需要木材,当地管山林的不肯给她,一根木材都不肯给她。她回去没有办法,在观音菩萨、韦驮菩萨面前痛哭,「道场是你的,现在怎么办?一根木材我都找不到」。她说那一天晚上,大风大雨,听到外面声音很大很响,一夜没有停。到第二天早晨,一开门的时候,许许多多的大树都躺在她门前面,不知道从哪里吹来的?自己房子旁边的树一根都没有损坏,其他地方大树,连根拔到吹到那里,送给她。她拿这些木材,盖这些大殿,恢复了,比济公还要厉害!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欢迎诸位同修到天目山去参学。这个录相带,我要找时间放给你们大家看,不可思议!她这里面感应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说不尽。
为什么她有感应,别人没有感应?她护法不要命,所以才得护法神的感应。没有一点私心,没有为自己,完全为佛法、为众生,道理就在此地,如果我们护法,里面还有为自己的念头,就得不到感应,护法神对你的看待就不一样。所以我们真正要发心,不惜生命,我们的法命、慧命才能够得到;生命不重要,慧命重要。所以道场它现在是恢复了,大概第一个弥陀村,在她那里实现了,现在她的山上住了两百多人,日夜念佛不间断。没有人去讲经,我们这边的录相带,他们大概也搜集了一些,每天定时播放录相带,大家一起来听经。他们有个电视机,山上没有电,没有开路。这一次来告诉我,我告诉她:很好,不要开路,不要拉电线上去,用不著找麻烦。看电视怎么办?她们自己有一个小型的发电机,就是汽车上引擎的发电机,开电视就把那个发电机打开,发电看电视、听讲经。讲完了之后,发电机就关掉,用这个方法,很妙!这是真正修行的道场。我们听了之后也很感动,非常赞叹,鼓励她,我们帮助她,她那个地方,真正是一个念佛道场。
如果心地不诚恳的人,都会被护法神赶下山。齐居士很慈悲,对任何人都很恭敬。里面有一些鬼神,好像没那么大慈悲心,你要不是真心,你在那里住个两、三天,就会有麻烦出来了。鬼神会找你麻烦,你决定在那里住不下去。所以这好!这是鬼神帮助齐居士,清除一些不是真正修行的人,都被他赶下去,清除掉了。所以这个弥陀村、这个念佛堂,我们要全心全力去拥护它,去帮助它。她能够不惜生命,我们也不能惜财命,我们生命很重要,还不能够牺牲,但是我们的财可以帮助她。她是不惜生命,比我们高一个阶层,我们不如她。
『於一切法,不生诽谤』,齐居士做到了,值得我们学习。她真的没有分别心,真的恭敬。因为在山上太苦了,道场建立之后,就希望有出家人去住,不管你是修禅也好、修密也好,修什么也好,只要穿上出家衣服,她就把你当作佛菩萨看待,她没有分别,总希望有出家人住,对出家人非常恭敬,照顾真是无微不至,出家人在那里享福。不念佛,叫人参禅,叫人念咒,结果都被那些护法神赶下山了。怎么赶的?她说法师晚上睡觉,早晨起来的时候,不晓得怎么被人抬到外面水池里头了。或者在坐禅的时候,忽然好像被人推倒了,跌得脸青,这里肿、那里紫一块、痛一块。所以都知道护法神赶他下山,给齐居士讲,这个地方我不能住,我明天告假要走了。所以最后现在知道了,不是真正念佛人,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那个地方都不能住,都会被这些鬼神赶下山,所以肯定那个地方是个念佛道场。
佛菩萨很慈悲,「不毁其行」,可是鬼神不行,他看到不顺眼。齐居士真做到了,她没有分别心,不管修什么法门,她都恭敬供养你,可是鬼神会迁单,会把你赶下去。那边有一些鬼神,齐居士遇到的,从地狱出来的。这鬼神曾经告诉齐居士,你初来的时候,我们也讨厌你,也想把你赶走。可是看看你,你的心不坏,没有为自己,为大众,所以我们才念头转过来,帮助你。那也是凡夫,不是圣人。所以於一切法,决定不能有毁谤的心。
不但是佛所说的法不能毁谤,其他宗教里面所说的法也不能毁谤,我们只可以辨别邪正,用不著毁谤,毁谤就错了。错在哪里?错在自己的心不清净,自己的心不平等,自己的心不真诚。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还看世间过,那依他那个标准,我们就不是一个真的修道人。这话怎么讲?真修道人只顾修自己的觉正净,只顾修自己的清净心、觉悟心、真诚心,一掺杂著世间过,我们的心就不诚、不净、不平。由此可知,世间有没有善恶?有;有没有好恶?有。我们要在这些不平里面,修平等心,修清净心,你才是个真的修道人。
《华严经》上说得好,真正修道人只有自己一个,除自己之外,都是善知识,都是诸佛菩萨。那个真正修行的人,叫善财童子。善财童子没有同学,他心目当中所见到的,都是善知识、都是诸佛菩萨示现教导他的。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有善有恶,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有,善财童子怎么学法?真修行,历事炼心,历是经历,所有一切人、所有一切事统统接触,多看、多听、多接触,在这里头训练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叫真修行。不是是非善恶都不知道,是非善恶都不知道,那这个人不变成白痴?成佛成了白痴,谁也不愿意干。
样样都清楚,样样都明了,这是般若智慧。虽然样样清楚,样样明了,他又不分别、不执著,又不起心、不动念,这才叫真修行。我们凡夫不行,凡夫见色闻声,样样明了,起心动念,所以不是真修行。无想天人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样样不晓得,所以也不行,这叫外道。所以难就难在这里,样样清楚,样样明了,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才叫真修行,成就自己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就是诸佛如来;换句话说,清净平等觉就成佛了。
所以我们在一切法里面,稍稍生一点分别执著就错了,毁谤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要懂得这一层的深义。所以真修行人是一切人都是善人,一切人都是佛菩萨;不但一切人是,一切众生也都是,蚊虫蚂蚁都是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给我看的。所以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做种种示现警惕我们,触动我们的善根,提起我们的警觉,我们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修一切善,善的果报现前;造一切恶,恶的果报就不能避免。那一切众生岂不是诸佛菩萨示现的,岂不是时时刻刻在督促我们、勉励我们,一心向道。一心向道就是一心向觉,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又不坏世间法,又不毁众生行,你说这个多圆满、多自在!
所以我们才真正能够稍稍体会一些,普贤菩萨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如果没有这些年经教的薰习,这些经文常常摆在我们的面前,体会不到这个意思,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所以这么长的时间薰习,今天才稍稍明白了,原来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在工作应酬之中,正是古德所谓的,悟了之后「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没悟,怎么想也想不通,怎么做也做不到,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所以明白之后,我们要发心护法,不惜生命。特别是出家的同修,要为法忘躯,我们今天稍稍受一点辛苦,就忍受不住了,道业怎么能成功?说实在话,我们今天物质生活的条件太富裕了,我们学习的环境,很少地方能跟我们相比,可是我们自己还不能够真正用功,依旧放逸懈怠,这怎么说都说不过去。什么原因?对自己生命太爱惜了,一点亏都不能受,一点苦都受不了,怎么能成功?
我在早年修学的环境不如你们,物质条件非常缺乏,你们今天得来的经本太容易了,我们过去念的经本要手抄。我们讲经用的经本从哪里来?刻钢版。大概你们现在说刻钢版,已经很少人知道了,油印。我们自己去抄经,自己刻钢版,听众也不多,一、两百个人,印一两百份经本。哪有现在这样好的生活条件?没有,样样都缺乏,可是我们学得很起劲,学得很快乐。学讲经那一段日子,没有一个同学说学讲经的时候,他晚上睡觉曾经好好的睡过,没有。睡觉作梦还在学讲经,吃饭真的不知道味道,全部精神都贯注在学习之中。
初学讲经,文化水平很差。我们同学二十多个人,一半小学水平,念过初中的大概有七、八个人。我好像记得念过大学的只有一个,有一个念过专科。一个念过大学,大学可能没毕业,一半多小学毕业生。李老师教这个班很了不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上台讲经。怎么教法?覆讲,完全覆讲,决定不可以增加自己的意思。你讲漏掉的没有关系,你不可以加,你加是决定不容许的,完全照老师的话讲。所以老师先讲一遍给我们听,我们听了之后,再完全照他的话讲。那个时候没有录音机,怎么去记?要靠所有同学。老师讲经,我们每一个人都记笔记,我这一句记漏掉了,你那一句记到了。所有同学的笔记拿来,提供给讲经的同学,给他去做参考,他拿去整理,写出一本完整的讲稿。他去写一个完整的讲稿,讲给我们听,讲给同学听,讲给老师听。我们听完之后,每一个同学要批评,最后老师做总评,这第一堂课。然后这些批评,你听了之后,你就改进,隔一天再上第二堂课。第二堂课还是给同学们讲,再批评。第三次,上讲台给大众讲。讲完之后并不是没事了,讲完之后,老师又召集所有的同学来,做这一次的检讨、改进。这样学法,所以学得每一个人非常非常辛苦。可是还不错,没有一个退心的,都能够勇猛精进。
但是能够维持到今天的人不多,我们二十几个人当中,维持到现在的恐怕五个都不到。这什么原因?不能够离开讲台,你才会有成就。如果你有三个月不讲,半年不讲,三个月不讲生疏了,半年不讲就不想再讲了。所以诸位想想,人才的培养多么困难。培训班我们有这么多同学,将来有几个有成就的很难说,你要认为每个同学都有成就,不可能的事情。哪个同学有成就?抓住机缘,绝不放弃讲台,他决定成就。要自己发心,这就是要发护法心,不舍生命,你才能做到。什么都可以牺牲,什么都可以放下,讲经不放下,讲经这桩事情决定不放弃,天天要干。没有人听,找人,找你认识的人,拜托拜托他来听;真的是这个样子,求人来听。听了之后,向他请教,多批评,多指教,天天求进步。别人讲经一定要去听,为什么?才能学。他有哪些地方讲得好的,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地方讲得不好的,我将来上台要避免,你就学到东西了。
同时别人讲经来听,结法缘。你们大家都知道我的法缘好,这真的,可以说在我们同一代法师当中,法缘没有比我殊胜的。什么原因?我肯结缘。你不跟众生结缘,这缘从哪里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要跟众生结法缘。我曾经跟诸位讲过,我到一个寺庙、到一个道场,进去,这是普通礼节要去拜佛三拜。我拜的三拜,许的愿,跟你们不一样。我第一拜,许愿跟道场有缘,以后我会到这儿讲经;第二拜,许愿跟道场住持的法师、常住的法师有缘,他们不会嫌弃我;第三拜,我拜许愿跟这个道场所有信徒有缘,我来讲经,他们都来听。我的三拜跟你们三拜不一样,你们三拜是白拜了,我的三拜是有条件的。人有善愿,一定会成就。所以要真有护法心,真有弘法的心,这个缘愈结愈深,我们的弘法愈来愈顺利,就这么回事情。
今天我们借重科技,把我们的缘扩大了,现场讲经,网路立刻就传播到全世界。同样在这个世间,什么地方打开他的电脑,他都能够收看到,广结法缘,广结善缘。生命不要紧,慧命要紧;肉身不要紧,法身要紧;利益自己的不要紧,利益众生的要紧;常常这样想,我们才真正能够发起护法心。我们认真努力修学就是护法,我们学不好,怎么能够让佛法常住世间?怎么能够帮助众生觉悟?这十句没讲完,时间到了,我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六十四集) 1999/9/2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64
诸位同学,上一次讲到古大德对於第十八愿有种种的说法,我们将《弥勒菩萨所问经》里面说的十念,特别提出来,给诸位做个介绍。《弥勒菩萨所问经》另外一个名字,叫《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过去我们在此地曾经详细的讲过一遍。这一部经对现代修行人来说,无论是在家、出家,都非常重要。这里面的十念,境界虽然是很高,不是我们能够做得到的,可是虽然做不到,也应该心向往之,尽可能去学习,对我们消除灾难有决定性的帮助。
现在这个世间,诸位能够很清楚、很明白的觉察到,天灾人祸一年比一年频繁,一次比一次严重。有许多同修问我,我告诉他,这个灾难是刚刚开始,还有严重灾难在后面。灾难是怎么发生的?佛给我们说得很清楚,我们要能体会得到,佛的话句句是真实教诲。《金刚经》上说得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由此可知,菩萨都已经离四相,何况是如来。所以佛菩萨没有我,没有我就是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贪瞋痴慢。
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佛身广大遍十方」,我们的身跟佛身没有两样。这一首偈,我们费了两个小时,把它讲完。我们的身跟佛身是一个身,佛觉悟,我们迷惑。它这里面的含义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个心,真心;一个性,真如本性;一个身,清净法身。谁懂得?懂得的人,就叫法身大士,就称为诸佛如来;不懂的人,则称为凡夫。可是事实真相与懂不懂没有关系,懂的人我们叫觉悟,不懂的人叫迷惑,事实真相没有迷悟。心没有迷悟,性也没有迷悟,法身也没有迷悟,我们要想破迷开悟,灾难就没有了。
灾难从什么地方来的?经上讲得很清楚,洪水是众生贪心感得的,贪是水,火灾、战争是瞋恚心感得来的,风灾是愚痴感得来的,地震是傲慢感得来的。所以众生一天到晚造什么业?贪瞋痴慢,感得来的是风灾、水灾、火灾、地震,从这儿来的。佛经上这种说法,现在科学家不承认,为什么?他还没有证明,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也许再过几十年,新的科学家出来了,把它证实了。佛在经上讲的这些道理,近代科学家已经证明了不少,所以科学愈进步对於佛法愈有帮助,这跟其他宗教不一样。佛能够把灾难的根源给我们说出,我们不从这上下手,如何消灾免难?所以佛菩萨出世,他所做的世间第一等的大事,就是觉悟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让你对於一切人事物,真正能够生起真实的智慧。
现在人为什么这么愚痴?为什么造业?追根究柢那个原因,不受圣贤教育的过失。今天整个世界,把圣贤教育统统丢在一边,学的是什么?学习的是功利的教育。这个教育教人争名夺利、损人利己,这种教育增长贪瞋痴慢。哪一个地方贪瞋痴慢多,这个地方灾难就多;哪个地方人心朴实、老实、守法,贪瞋痴慢的念头少,这个地方就不会有灾难。所以诸位仔细去观察,你读历史看看过去,仔细观察现在世界各个地区的环境,你就证明佛讲的话没错。佛教到最后一个阶段,「信、解、行、证」,是叫你把它证实,所以它不是迷信。凡是不能够证明的,那就是不可靠。佛所讲的字字句句,你都可以在事实上去求证,所以他是真实的学问,真实的教诲。上一次我们介绍这个十念,讲到第三条:
【发护法心,不惜身命。於一切法,不生诽谤。】
这一句话的意思没有说完。我们必须要晓得,现代这个时代,就是世尊在《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什么叫邪师?所说之法违背圣贤,所说之法令一切众生,生起是非人我,生起贪瞋痴慢,这就是邪师说法。如果是佛法,佛所说的法,决定叫一切众生得清凉自在,去除是非人我,断尽贪瞋痴慢。烦恼轻,智慧长,这是佛法。所以护法非常不容易,『不惜身命』这一句话,真正说到恳切之至。如果爱惜自己身命,就不敢护法了,必须舍弃身命也在所不惜,希望正法能够常住世间。为什么?正法能够救度一切众生。它用什么方式来救度?帮助你开智慧。只要你有真正的智慧,无论什么事情,你自然就处理得非常恰当,这就是度众生。只有佛法教人,佛陀的教学,佛陀的教育,真正能够帮助人,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
刚才有同修来告诉我,陈光别老居士的冤亲债主又来了,这一次来态度非常善良,告诉我们这里面大众,他们很感谢佛法帮助他们。居士林这边有护法神,他们原本是进不来的,但是因为陈老居士是这边的林长,他们跟陈老居士有关系,所以护法神网开一面,开门让他进来,但是停留的时间不长。他们非常想听《地藏经》,问到哪个地方可以能听得到?所以我们同修现在开放二楼,二楼播放《地藏经》的录相带,让他们来听。我听了这个话之后,一定要给他们供牌位,四楼、五楼、二楼都供牌位,这样子这一些鬼神在居士林活动就没有障碍。我常常跟同修们说,这个道场有佛菩萨,有护法龙天,有这些鬼神。陈老居士这些冤亲债主,都会变成居士林的护法。我在前几年,也请了一些鬼神到这边来护持,所以这个道场庄严,气氛好,磁场好,这里头修行的众生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不晓得多多少倍。新加坡有这么一个道场,不但这个地区有福报,连整个东南亚都有福报。
但是我们自己心里很清楚,我们做一些好事,佛欢喜,魔不欢喜。魔对我们恨之入骨,嫉妒障碍,想种种方法来破坏,我们心里很清楚,可是不惜身命,我们就不在乎魔了,就不怕魔了。我们自己想一想,决定没有一丝毫为自己的名利心,没有一丝毫为自己利益之念头。佛教给我们,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认真努力在学习,认真努力在做。我在这边做,李木源居士也认真努力在做,如果有丝毫利益的念头,自私自利的念头,佛菩萨不会护念,护法神也走了,鬼神瞧不起你。你们看了天目山齐居士的报告,你们就知道,如果心里头念头不正,鬼神都瞧不起你,甚至於鬼神都侮辱你。总要自己身心要端正,魔王、魔子魔孙厌弃我们,有护法鬼神他很尊重,他看到欢喜。所以「不惜身命」,是对魔说的。
『於一切法,不生诽谤』。这是非常非常重要,《弥勒菩萨所问经》里面,对於这一桩事情讲得太多了,毁谤正法,果报都在阿鼻地狱。我们今天修学正法,弘扬正法,毁谤的人多,我们也无可奈何。不能说因为他毁谤,我们就不干了;我们要不干了,我们能对得起诸佛菩萨吗?我们能对得起历代传法的祖师大德吗?能对得起今天全世界苦难众生吗?所以什么样的障难,我们还是要干,这真正是救护一切众生,绝不能够畏惧。你们年轻法师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护持正法,不惜身命,自然能得诸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再看底下这一段:
【四者,於忍辱中生决定心。】
这个教诲,特别是在这个时代,一定要认真学习。为什么?这个时代没有人教你,我们在社会广大群众几个人懂理?几个人如法?他不懂理,他不如法,不能怪他,他没有学过,没有人教他。连我们佛门也不例外,我后天要到北京去参加那边的国庆盛会,所以我找出一件黄海青,这要随俗,那边法师都穿黄的,我们穿这个,人家看到别别扭扭的,多难看!我把海青找出来了,就放在床上,我就看看有没有人给我叠一叠?一直到我到这里,没有人给我叠,还是我自己去叠。悟泓法师、胜学法师来作侍者,我就跟他们讲,「你们看看讲经法师多可怜,海青放在这儿,都没有人给它摺叠」,学忍辱波罗蜜。我看到别人东西,我会给它整理得好,他们不会。
我们在任何地方,看到人家,你说桌子不干净,我们自然就会把它擦干净,椅子没有摆整齐,自然就把它摆整齐,哪里还要人教?为什么要这样做?「礼敬诸佛」。我们在《普贤行愿品》讲了多少遍,你讲了,懂得了,你要做到,这是对诸佛的礼敬。他们虽然跟我很久了,毕竟时间还是短,要多少年才能学会?才会有这个印象?总得二、三十年。哪有听个十遍、八遍,他就觉悟了,他就会了,那是人中上根人。中下根人不行,总要听几百遍、几千遍、几万遍,他才会有这个印象,他才能回得了头来。所以这个教学,世尊当年在世,为什么要说法四十九年?说法四十九年对中下根的,上根利智的不需要,很短的时间,他就明白了,他就通达了,通情达理。现在没有人教了,大家都不懂,所以我们要原谅一切众生,自己一定要忍受,还要欢喜去教导他们,成就他们,希望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能够恢复良好的秩序。这个秩序不是法治,法治是勉强的,你心里头并不服。这是教学,教学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善心、善意、善行,无一不善。
所以今天教育,我们实实在在想不出谁能够承当?我想得很多,最后只有求教於一切宗教家们;我跟全世界每个宗教往来,目的在此地。希望所有的宗教,都能著重宗教教育,而不仅仅在形式上。都能够懂得宗教教育,都能够落实宗教教育,提倡宗教教育,我们这个社会有救,众生的劫难决定可以化解。如果众生不回头,依旧造十恶业,这个社会往后就不堪设想了。现在我们做不到,大灾难的边缘,回头还来得及。回头需要人领导,没有人教我们,我们怎么会回头?怎么会觉悟?所以我们面对现实的社会环境,「忍辱」是第一桩重要的事情,什么都能忍,在忍辱当中生决定心。我们决定向佛菩萨学习,我们肯定佛菩萨是有究竟圆满智慧的好老师,我们要唤醒社会大众,重新认识佛教,肯定佛教。
佛教不是宗教,但是佛教变成宗教至少有三百年了,所以今天人家说佛教是宗教,我们也不能反对,确实变成宗教了。可是三百年之前的佛教不是宗教,它是教育,用现代的话来说,它是多元文化的教学。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释迦牟尼佛不是神,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教育家,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位终身从事多元文化教学的工作者。我们要认清,我们今天在社会干的是哪一行?是真正利益一切众生,承传佛陀至善圆满的教育,但是社会上没有人能认识,所以忍辱就非常非常重要了。我们在世间做第一等好事,受最严重的侮辱,这人还能活得下去吗?还是要活下去;为谁活?为这些迷惑颠倒众生。他要不迷惑,我们可以改行,干别的行业;就是因为他迷惑,没有办法,逼著我们选择这个行业。
世尊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我们仔细读大乘经,佛说了许许多多这些教诲,好像都是为我们现代人说的,好像都是为我们自己说的,我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种体会?我们面临著许许多多的困境,展开佛经我们的精神又提起来了,好像得到佛菩萨不断在鼓励我们。世间人不认识,佛菩萨认识;世间人毁谤,佛菩萨赞叹。所以如果我们是不读经卷,不听讲经,退堕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你会随顺烦恼习气,所以佛在经上讲日子很难过,你的心很劳苦,忧虑牵挂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你的心放不下。你所作所为,佛在经上讲太危险了;危险在哪里?死了以后,三恶道去了,你说这个多可怕!佛眼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迷惑颠倒,以为自己所做的都是正确的,错了!
我这一生可以说是非常幸运,得章嘉大师的教诲。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我相信他的话、听他的话,他教我一切看破、放下,将这一生奉献给佛法,这一生自然有佛菩萨照顾。我听了,很欢喜,觉得我可以这样做,值得这么作法,我一生没有忧虑。有同修来给我算帐,我告诉他,我一生没算过帐,一生不知道钱的数目。这个东西多操心、多麻烦,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搞这些东西,不叫累死人。帐你们去算,算好来告诉我也行,不告诉我也行,因为我对这个东西不关心;世间人对这个看得很重要,我看得太淡薄了。
我们这些年来,几十年了,我做这些事情完全禀承印光大师的遗教,我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为什么只做这桩事情?我的力量很薄弱,我从来不问人要钱,饿死,我也不会告诉你,我快要饿死了,我不会跟你讲的,我也不会求你帮助一文钱。所以大家送的供养都是自动的,你们供养的多我就多做,供养的少我就少做,不供养最好,我没事做,你说多自在!你们供养多了,还讨麻烦,我还要替你们做做好事。古人讲得好,「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释迦牟尼佛聪明,只接受一钵饭,金钱不接受,所以他没事做,他快乐无比。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接受?大家不晓得这个世间什么是好事?什么是最好的事?就是你不知道种福,我帮助你种福。种福里头最大的是什么?弘扬佛法。所以最大的,佛法,佛陀不在世了,就要靠法宝,要靠经典。流通经典是世间第一等的福报,唯有流通经典,正法才久住世间。众生依正法,才懂得什么叫善、什么叫恶、什么叫迷、什么叫悟,所以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善事,第一等的好事。
印光大师一生就做这一桩事情,中国大陆过去许许多多灾难,印光法师没有去赈灾,印经布施。印经、弘法是救一切灾难,从根本救起。灾难的根源是人心不善,佛陀的教诲是教我们断恶修善,佛说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众生心里面都想善,社会上所有灾难就没有了。所以灾难的根源是大家都想恶,都想贪瞋痴,都想名闻利养,都想五欲六尘,这还得了吗?天灾人祸是从这里来的。这些道理古圣先贤都说,说得最多、最清楚、最透彻、最明了的是佛经,所以印祖一生就锁定这一个工作。我懂得印祖的用意,懂得他老人家的存心,我接著干,希望佛门当中代代有传人。我们只做这桩工作,这桩工作做好了,所有一切都好了,所以全心全力做这么一桩事情。
这一次我到北京,庆祝中国建国五十周年纪念,我也送一点小礼物,送五百套《龙藏》。还听说房山的石经,石刻的《大藏经》。所以想一想古人他们的用心,唯恐在天灾人祸当中佛法失传,想什么方法?把《大藏经》刻在石头上,整部《藏经》刻在石头上。工程总共用了将近八百年,用了八百年的时间,工作的人员三、四百人。三、四百人工作,搞了八百年,才把这一部经完成,藏在九个山洞里面。我在九三年到北京,赵朴老告诉我,你一定要去看,他派车派人,带我去参观,我看了之后叹为观止,那个工程之大,不亚於万里长城。所以我发心,想把这一套《藏经》印出来,我干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没有人干,为什么?一般人不知道这个工作的重要,不知道这一桩事情,对全世界一切众生的利益,第一等利益,第一等好事;真正利益一切众生,利益千年万世。
古人这样的苦心留给我们,我们如何把它发扬光大?只有大量的印行流通,希望在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图书馆、每一个大学图书馆,都能够收藏。希望有年轻、有志气的学者们,你们出家都是学者,认真努力的修学,自行化他,这样才成就圆满功德。可是这个事情能不能成功,就在忍辱里头有没有决定心。果然能忍辱,忍辱当中生决定心,你决定得诸佛菩萨护念,佛氏门中,有愿必成,有求必应,我们要能信得过,这是当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连作佛、作菩萨都求得到,这个世间一些事情都鸡毛蒜皮,太微不足道,哪有求不到的道理?
问题求要如理、要如法,合理合法,就有求必应。我在早年讲经,说这个话大概总是三十多年前。我在台北法华寺讲《地藏经》,有一位法师,这位法师叫德融,已经过世了。那个时候他听我讲经,讲到有求必应,我讲完之后下来,他问我:法师,你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不太可靠。我说:怎么不可靠?他说:我在佛菩萨那里发个愿,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都没有消息。我就问他,我说:你的道场有多少人住?他说:就是我一个人。我说:一个人没有必要了。你求的不合理、不如法,就没有感应。我告诉他:我学佛这些年当中,真的有求必应,从来没有一样空过。他问我:你求什么?我求经书,我只要想到那部经书,快大概一、两个月,就会有人送给我,最慢的半年,《中观论疏》。因为这个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我想这个书想了半年,有人送来给我,《中观论疏》线装本十二册。我说:我真的是有求必应,我老师告诉我的,一点不假。我学佛,我需要经书,这是合情合理的。我说:我学佛,我要去求个冰箱,要过舒服,那个恐怕佛陀就摇头了,你要这干什么?我要经书,这个佛会点头,会同意的;我要物质享受,他就不会同意,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特别是年轻人,年轻人物质的诱惑力量太大太大了,所以要远离;并不是不能享受,是怕你堕落,是这么个道理。古大德示现苦行的就多了。
你们诸位念过《梵网菩萨戒经》,《梵网经》里面,佛教给我们如何对待讲经的法师,「恭敬供养,日食三两金」,你们都念过。每天供养他吃饭要用多少费用?三两黄金,表示自己真诚的敬意。受老师的恩德,对老师要有报答,报答不尽的,这是一种表示。鸠摩罗什大师到中国来,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秦王姚兴以国师之礼接待他,拜他做老师,给他建宫殿,还派遣十个宫女去照顾他,师道!罗什大师,行!他心地清净,真正做到《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行!大乘法里面供养,确确实实是这样的。
我们今天能不能接受,完全自己要认真反省,还会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如果还会被外境诱惑,就不可以,我们要退回;不为外境诱惑,那就可以随缘;决定不能攀缘,攀缘就错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在境界当中,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要忍耐。顺境、善缘不生欢喜心,不起贪心,逆境、恶缘里面不起瞋恚心,这就叫做『於忍辱中生决定心』,「决定心」是说的这个。顺逆境界都不会起心、不会动念,不会分别执著,你心里有主宰,你有定慧。自己没有入这个境界,确实苦行对自己决定有好处、有利益。所以佛陀的教诲,我们要真正懂得他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下面请看这段文:
【五者,身心清净,不染利养。】
佛教我们学的,清净心排在第一位。这个教法,特别是对现代的众生,佛陀教导我们的纲领有三个:第一个是觉而不迷,第二个是正而不邪,第三个是净而不染。觉,不容易,我们不会觉悟,这个是上上根人。《坛经》里面六祖惠能大师,他教导的那些人,上上根人。他一生当中,帮助这些人成就,实际上不多,四十二个人而已,真的开悟了,明心见性,这是从觉门走的。到我们这一代,倓虚大师说得好,倓老是天台宗近代的祖师,我们在他著作里面看到,他很坦率的说,他说他一生当中,参禅开悟的他一个也没看到,不但没有见到,听都没听说过,你就晓得这个事情难。参禅得禅定的他见过,他听说过,开悟的一个都没有。诸位要晓得,修禅能得禅定,将来往生四禅天、四空天,出不了三界;必须要开悟,才管用,才能够了生死,出轮回,你就想这个法门多不容易!
教下,这教下讲是「大开圆解」,在这一代也不多见。圆瑛法师算很不错了,过去我讲《楞严经》,都是用他的讲义。黄念祖老居士在北京跟他们学生说,圆瑛法师没有开悟,接近开悟,走到开悟的门口了,没进去。他的学生把他这个话转告给我,我听了之后,点点头,我同意他的说法。由此可知,不容易!所以佛教末法众生,为什么特别推荐介绍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修清净心。大乘《无量寿经》经题上,给我们提出修行的纲领:「清净平等觉」,把清净心摆在第一。心要清净,这最重要的,清净心那是真正的幸福。这个受用你们想不到,为什么想不到?你的心从来没有清净过,我怎么说、怎么形容,你们都很难体会。
学佛最要紧的,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是非,没有人我,没有得失,好自在!心里面有了这些东西,你怎么会清净?所以你的身体不健康,为什么?累死了!累会死,清净不会死,你们从哪里听到过清净死了?没有,累死了。怎么累死了?心累死了。心里面那么多烦恼,那么多忧虑,那么多牵挂,那么多是非人我,那还得了吗?所以你身体不健康,你多病,你也不懂得医疗的方法,你去找一些高明的医生,现在医生有医德的少。多少年前人选择学医,问他为什么?赚钱!你看看赚钱第一。
过去韩馆长眼睛不好,看大夫,台北市名医,眼科医生,每一次给她治一点,搞得差不多快到一年了,还在不断的治疗。有一次我到高雄去讲经,她跟我一道去,高雄也有一个很好的医生,一次就把她治好了。什么原因?那个名医是叫她每一次来,他收费;一次给你治好了,钱不就没有了吗?我们才大彻大悟,原来医生慢慢给你治,是叫你拿钱的,叫你常常送钱给他,现在真正有医德的人不多了。所以有病求医,哪个医生最好?我给诸位介绍,佛菩萨最好,佛是大医王。所以我这一生,我就求这个大医王,我不求世间的医生。我活到七十三岁,没有害过病,什么原因?求大医王。大医王给我们是根本治疗,心清净。
诸位要晓得,我们身体为什么会生病?就是你烦恼忧虑太多了。佛在经上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因为你心里面烦,忧虑多、烦恼多、牵挂多、是非多,把你整个身体细胞的组织改变了,破坏了,所以这个身才会有病。你如果心地清净,你身体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器官组织都是正常的,正常还有什么病?所以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清净。环境清净就是磁场好,这是真的,一般人到这个地方来感受就不一样,他到这个地方来,他觉得非常舒服,非常快乐,来了还想来,道理就在此地。他的周边环境就好,这是讲「境随心转」,所以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
你要想得清净,后面这一句你要记住,「不染利养」。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决定不沾染。不沾染,不是说不要,这个道理要懂。不沾染,是决定不要放在心上,一切随缘就好。随缘就自在,决定不攀缘,而且生活愈简单愈好。世间一般愚痴人,没有智慧的人,天天想怎么样保养自己的身体,天天去找怎么补身体,补这样、补那样,结果补成一身病,这真的不是假的。你的病从哪里来的?病从口入,天天吃补品吃出来。你的思想就不健康,你的身体怎么会健康?
我在各个地方,国外讲经都还不错,法缘也很胜。有很多同修问我:法师,你用什么方法进补?我看你身体不错。我说:我有最好的补品。什么补品?台湾自来水公司的自来水,我就喝水,什么都没有。茶叶我都不要,为什么?泡茶麻烦,操心劳神,这个事情不值得。我吃饭吃一餐,非常简单,你们看起来没有营养,我吃起来很健康,你们真受不了,这是真话不是假话;为什么?你们烦恼多,妄想多。身体是一个机器,机器不停的在运作,运作是要能量,能量就是饮食,饮食补充身体的能量,让这个身体好好的去运作。可是每一个人身体,有消耗能量的机器,有节省能量的,我这个身体是节省能量的,你们的身体是消耗能量的,所以你必须要大量补充,一天三餐不够,还要吃几道点心。
可是能量消耗到哪里去?你们不知道,我告诉你,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所以你的心愈清净,你消耗的能量就愈少,一点点补充就足够用了。世尊当年在世,僧团里面日中一食,足够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的心比我们又清净多了,一个星期吃一餐,你就晓得他能量消耗得很少。辟支佛比阿罗汉的定功更深,也就是心更清净,半个月吃一餐,辟支佛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吃的是什么东西?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没有要求,去托钵,给什么吃什么,他就够了。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每天吃这么多东西,自己要生惭愧心,妄念太多,都消耗在这上面。妄念少,心地清净,对於劳心劳力消耗都少。
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十年,我学他,他日中一食,差不多有五十多年,一天吃一餐,吃得很少。他的工作量,是普通人五个人的工作量都不止,平常一个人要想见他,一个星期之前跟他约,不是一个星期之前,临时决定找不到他,他工作太忙碌了。所以我们才晓得,我跟他的时候我才了解,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在妄念上。李老师工作量虽然多,他没有妄想,所以他消耗的能量还是那么少。我跟他学,没有办法,学不到。我也吃一餐,但是我一餐比他吃得多。我们吃小馒头,面食小馒头,李老师一餐两个馒头,我要吃三个。那个时候在台中,他的生活费用每天台湾钱两块钱;诸位要知道,当时台湾钱对美金一比四十;换句话说,一块钱美金李老师可以过二十天生活。但是我没有办法,我一天要三块钱,怎么搞也搞不过他。这就是我们的心,这个清净心,还是比不上他。
生活愈简单,愈自在,那叫真正的福报,福报不是有地位,不是有财富。福报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的真相通达明了,生活简单,随缘快乐,这叫真自在,这是真正的福报,世间人不知道。心里面没有牵挂、没有忧虑,身没有老苦,这是真实的福报。所以说「不染利养」这一句话,特别是出家的同学们,牢牢的记住,一沾利养,你就堕落了;换句话说,三途就有分,决定沾染不得。你的定慧成就,可以随缘,随缘里面决定不沾染。宗门大德常说,「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就是这个道理,那是随缘。
【六者,发一切种智心,日日常念,无有废忘。】
『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的真实智慧,我们学佛,所求的就是这桩事情,梵文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翻作「无上正等正觉」。从智慧上说有三种:第一种叫一切智,阿罗汉证得的,证得一切智就称之为正觉;第二种叫道种智,道是宇宙人生一切万物这些道理,种是它种种的因缘果报,种种不同的类别形相,无量无边,这一种智慧要成就了,称之为正等正觉,就是菩萨所证的;最后一种,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圆满证得的,一切就是阿罗汉证得的一切智,种智就是菩萨所证的。阿罗汉证得的一切智是执空,只知道一切万法的理、体性,万法皆空,这是阿罗汉懂得的,所以他对於一切万法不再执著,他统统放下。
可是这一切万法究竟怎么发生的?现在人讲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怎么样演变的?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哲学家都在那里探讨,到今天没有答案。进化论里面说,人是猿猴变现出来的,进化来的。这个话我们听听,你相不相信?我不相信。我为什么不相信?因为我看到那个蓄水池边还有好多小猴子,它怎么不变成人?总不能说这一部分猿猴变成人,那一部分的猿猴还作猿猴,这讲不通。其实这些事情都在佛经里头,非常可惜这些科学家、哲学家没有缘分读佛经,这是缘分的问题。如果这些人遇到佛法,他们很聪明,他们对佛法的理解、契入,决定超过我们,可惜他没有机会,没有缘。
佛对於这个事情讲得透彻,这是真实智慧。所以阿罗汉知道宇宙人生的本体,菩萨知道宇宙一切现象,这现象怎么发生的,怎么演变的,他知道。可是阿罗汉知道体,不知道这个事的变化,菩萨知道这些事的变化,那个体不能相应。统统都明白,都相应的,这是佛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叫一切种智。我们学佛,不学别的,专门求这个,『日日常念』。所以学佛,不是求佛菩萨保佑你升官发财,保佑你长命百岁,全都错了。如果真实智慧开了,长命百岁太短了,你真正证得无量寿,告诉你生死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对佛法契入的同学都能够知道,死是怎么回事?是换一个身体,换一个境界。只要你知道断恶修善,积德累功,你换的境界愈换愈殊胜,是这么一桩事情。
最近我们居士林有不少人去作佛了,有三、四位,我听说。陈光别老居士也是其中之一,人家两个月之前,就晓得八月七号那天走,八月初七,这是正常的现象。在他之前,我们这边有一位也是姓李的李居士,一位老太太,六十二岁,她小我十岁。她往生跟李木源居士约好,李居士叫她,你赶快往生,我才能替你办后事。好!她提前往生。走,可以提前,可以延后,自在!这一些都是我们亲眼看见的。所以我们这个地方的同学,念佛堂的、讲堂的,信心坚定,你亲眼看到的,亲耳所闻的,与经典上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相应,佛这个经不是假的。
现代的科学家肯定空间是多元次的,所谓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从理论上讲一直到无限度的空间。在事上讲,科学家证实,确确实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是不晓得怎么突破。这个发现跟佛经里面所讲的完全相同,佛经里面不是讲空间,讲法界,经上讲的法界就是科学家今天他们讲的空间。他们没有办法突破,不知道空间怎么来的?多元次的空间怎么来的?佛知道。佛说「法界原本是一真」,为什么一真法界会变成多元次的法界?是因为众生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由此可知,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所有不同空间的界限完全都化解了;换句话说,你的眼界就不一样了,你可以能看到天人的生活,你可以能看到饿鬼的生活,你可以能看到地狱的生活,也能看到十方法界诸佛菩萨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空间一下就扩大了,你说多自在!所以佛家用什么方法突破时空?用禅定,这清净心。心愈清净,你突破的层面愈大,你的生活空间就愈大。往生的这些人,他们现在在哪里,他们现在生活状况,你全都看到了,全都明白了。
世间人贪生怕死,不了解事实状况。贪生怕死是很糟糕的事情,为什么?只要有这个念头,他将来转,来生的转变,生活的状况,跟这一生就差远了,那是一世不如一世。诸位都知道,人死了以后,大多数身体是僵硬的,但是念佛人走的时候身体柔软的,这是一般人看到很希有,希有的瑞相。前年韩馆长往生,她的福报大,一百多人给她念佛,念了四十九天,在台湾希有,法师往生也比不上她,她有录相带,大家看看就知道了。她走的时候,两次见到阿弥陀佛,一次见到莲池海会,她告诉我。走了之后,在医院里面我们给她助念十四个小时,移灵回图书馆,一个星期才入殓,才盖棺材。这一个星期当中,她的身体都是柔软的,满面红光,就像在睡觉一样,完全没有化妆。两个星期火化,火葬场里面一片吉祥,平常人走到那个地方去,总感觉到阴森森的,寒毛直竖,但是韩馆长那一天火葬,走到火葬场,没有一个人不生欢喜心,一丝毫恐惧都没有,诸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守护。这是我们从台湾来的这些同修们,亲身体验的,亲眼看到的。这是她老人家三十年护持正法的果报,吉祥殊胜无比,她到佛国里去了。
今年年初,她是三月五号往生的,我们三月五号在这里给她做两周年纪念,有同修看到她,她也在我们这边在座,身边还带了几个人。也有同修常常见到她,在我们这个道场护持佛法,她是换另外一个身体,我们看不到她,她看到我们,常常在这个道场护法。我们这个道场有什么障碍,她也会预先通知我们,来安慰我们,说这个道场有佛菩萨护念,小小魔障不要紧,过几天就没事了。这都是真的事情,都不是假的。
真有智慧,你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我们要常常念智慧。禅宗里面,《六祖坛经》一打开,六祖教大家教什么?教他们大家,「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六祖教人。所以中国的禅宗,他是学的智慧,六度里头的般若波罗蜜,不是禅定波罗蜜。这个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禅宗是修般若波罗蜜的。这个地方就是「常念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发一切种智心」。那我们要不要去改念般若波罗蜜多?不必要,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也是念一切种智,这一点诸位要晓得。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文音译,它的意思是无量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智慧、翻作觉悟。你想想看我们每天不是念的无量觉、无量智慧,不就是一切种智吗?上面再加上「南无」两个字,南无也是印度话,意思是恭敬的意思,皈依的意思。恭敬皈依无量智慧、无量觉,我们要把它整个翻译出来,就这个意思。所以念这一句佛号,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这一句佛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念,一切菩萨都念,没有一个不念的,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就能够得到一切诸佛威神的加持,一切菩萨跟我们产生共鸣,这个力量多大!所以世间一切吉祥当中,最吉祥的,念阿弥陀佛,家里面供养阿弥陀佛。十方法界,我们今天讲,无量不同维次空间里面的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佛号,都合掌赞叹欢喜,还礼敬,我们要明了。所以「日日常念,无有废忘」,不要忘记。
【七者,於一切众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谦下言说。】
这个话真的好像是对我们说的,为什么?我们的确犯这个毛病。一切众生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贤愚不肖,不分种族,不分类别,不分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尊重心,我们要学习,这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第一愿:「礼敬诸佛」。为什么要修这一条?『除我慢意』。哪一个众生没有贡高我慢?贡高我慢是大烦恼,六个根本烦恼里面它排在第四位,六个根本烦恼是贪瞋痴,第四个是慢。你这个烦恼要不消除,你读诵、听讲不会开悟,为什么?悟门被它堵塞了;你修行不能提升境界,你才晓得这个障碍多大!
儒、佛都非常重视,儒家教人,你们去念《礼记》,就在第一篇,明白的教给你,「傲不可长」。儒家是世间法,不讲出世间,所以说你这傲慢,可以,不要再增长,这意思就是这个意思。佛家是教你要出三界,要突破这个空间;换句话说,傲慢是严重的障碍,必须要把它断掉。你要不断烦恼,你就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不但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色界天你都没有分。诸位看看大乘经典佛所讲的,生色界天的人,慢这个烦恼没有了;换句话说,骄慢的心还有,修行再好,你要是生天,也只能生欲界天。由此可知,傲慢心障碍禅定,你禅定修不成功。
我们看到有些修禅定的,一般人都说这个人禅定不得了,有功夫,有神通;我再打听是这个禅师脾气很大,动不动就骂人,我听了之后算了,我不去看他了。为什么?我了解,那个禅定的功夫顶多欲界禅定就不得了,不是真正的禅定。他如果得初禅,绝对没有脾气,决定和蔼可亲,看到你做错事情也不会发脾气。为什么不会发脾气?发脾气没有用,那何必发?发脾气之后,你马上能改过自新,你马上能够觉悟,那个脾气应该发,发的是对的。发了的时候,你不能改过,不能自新,人家还怀恨在心,那你的脾气发错了,不可以发。所以菩萨发脾气,是教化众生的手段,不是真的有瞋恚心。真有瞋恚心,他是凡夫,他哪里是修行人?不是真有瞋恚心,不是真正有傲慢心,他可以用这种方法做为教化众生的手段。这个手段用得很恰当,真正收到效果;用得不恰当,那你就完全错了,你根本就不懂得观机。所以应机施教,於一切众生,一定要生尊重心。
造作罪业的众生,我们也不能够轻慢他,也要尊重他。饿鬼、地狱、妖魔鬼怪都要尊重,甚至於毁谤我们的,侮辱我们的,陷害我们的,我们对他还是要起尊重心。你要说为什么?因为他无知,他才做错事。他要受过良好教育,要有智慧,他是好人,他不是坏人。坏人为什么会坏?因为没有受过教育,这应当要原谅。何况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怎么可以不尊敬?所以礼敬诸佛,你要不懂这些道理你不会做,你明白这个道理,你自然就会做了。
我们今天学了,常常在讲,诸位还是做不到,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听的遍数不够。我能够做到一些,我听的遍数比你们多,没有别的原因。所以经天天讲,天天读,果然这样不松懈,念个十年,讲个十年,你的念头自然转过来了,自自然然会落实到生活当中。不能落实到生活当中,都是薰习的遍数不够,所以你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随顺烦恼,还是随顺习气,这难怪!所以你们学经教的同学们,比一般听众薰习的时间一定要长很多倍,可是依旧不能落实到生活上,这才知道业障习气的重,重得真是令人可怕!所以自己要知道,要觉悟,要认真努力发愤回头,你这一回头,你就得大自在,你烦恼就轻了,智慧就长了。
「谦下言说」,对人接物要谦虚、要卑下,这非常有道理。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哪一个佛菩萨是贡高我慢的?一个都没看到,所看到的每一个佛菩萨,都非常谦虚,都尊重别人,贡高我慢的习气完全消除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八者,於世谈话,不生味著。】
跟世间人言谈,『不生味著』,这一句话很重要。什么叫「味著」?用现在粗俗的话讲,喜欢。听到别人话,心里喜欢,心里执著,错了!不但一般闲谈,不可以执著,不可以放在心上,这就是不生味著。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不分别、不执著,一切随喜,绝不放在心上。不但是这个事情,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也不生味著,你的心才真清净,佛家讲的「三轮体空」,这种人才常生智慧。有丝毫执著,就变成情见,就变成情识,落在意识里面去了,那个时候你生烦恼,不生智慧。诸位现在在学习过程当中,应当体会得到;虽然每天在研究经典,每天在台上讲经,还是常生烦恼,还是不生智慧。什么原因?你於一切法生味著。
经上讲得好,我们真正能够说是达到「深解义趣」,「依教奉行」,自自然然你就能生法喜,法喜充满,这里头有乐趣。古人所讲的读书乐,读佛经最乐,世间任何快乐,比不上读佛经的快乐。乐是养生术里面最上乘者,世间人不是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快乐的事情、开心的事情特别有精神。你要是契入佛法,深解义趣,你快乐精神是永远不会断的,永远不会失掉的。你为什么要学佛?佛里头有大乐,是为快乐而来学佛的。我是因为这个缘故才入门的,这是当年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跟我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这一句话拉进来的。我为什么要学佛?我要求人生最高的享受。方先生给我介绍,我这一生证实了,我对老师恩德念念不忘。不是他的指引,不是他的介绍,我怎么能有这么快乐的一生,这么幸福的一生,所以老师的恩德难忘!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六十五集) 1999/10/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65
诸位同学,上一次讲到「弥勒所问十念」,后面还有两条没有讲,今天我们接著来看:
【九者,近於觉意,深起种种善根因缘,远离愦闹散乱之心。】
这是说到《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的十念法,菩萨说了,能具足这十种念,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十念,虽然不是我们凡夫能够做得圆满的,但是不是做不到,我们应当尽心尽力努力去做。第九条是『近於觉意』,「近於」这两个字用得好,此地「觉意」是指什么人?他指的是佛陀,佛陀是圆满的大觉。菩萨虽然觉,可是比起佛,还要差很大的距离,但是总是接近。接近,我们就应当要学习了。
下面两句说得好,尤其是末后一句,『深起种种善根因缘』,著重在「因缘」上。善根: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勇猛精进,菩萨善根。什么是因缘?因缘,一定要远离繁华热闹的场所。离,不仅仅是叫我们身离,身虽然离了,住在深山里面修行,可是心没有离,心还常常想著世间许多热闹事情,这不管用的。现代科技发达,深山里面也架起电视,只要有电视,只要听广播,就没离。由此可知,如果住在都市里面,他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看电视,他真的就离了。我们要懂得这个事实真相,为什么?这些东西扰乱我们清净心,这一些外缘都是帮助我们生贪瞋痴。
现代的社会讲求的是什么?鼓励大众消费,这是许许多多先进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也就是鼓励大家贪瞋痴,你要不贪、不瞋、不痴,他就不能赚钱了。我们学道的人,如果这样下去,无贪、无瞋、无痴、精进的善根,永远生不起来,你们想想对不对?所以这个事情很麻烦,真的学佛,又跟国家经济政策相冲突,这到底怎么办?毕竟这个社会学佛的人是少数,不学佛的人是多数;学佛人当中,假学佛的人又占多数,真学佛的人很少很少;你们想一想,互相问问,几个人每天不看报纸,不看电视?所以我想对於国家经济政策并不违背。
但是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是不是真的决心想求生极乐世界?如果真正想往生,想生极乐世界,想在这一生当中见阿弥陀佛,那你就一定要依教奉行。国家的政策我们决定不反对,可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断贪瞋痴慢,一定要学节俭朴实,过最简单的生活,这个样子才能够「近於觉意」;否则的话,虽然是学佛,依旧是迷邪染,这是事实。几个人从迷邪染真正回过头来,依觉正净,确实不多。难怪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这是讲专修净土的。不修,那就更不必说了。真正修净土,要转迷邪染为觉正净,这才能得生。这一段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我们自己要想一想,无量劫来,迷邪染的习气太深太深。我们也知道,十恶是决定不能做,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无意十恶的念头常常起现行,十恶的事情还是常常在干。干了,又后悔;悔了,又再干;不就是干这些事情吗?干了,能后悔的,还算不错,还有点良心;干了,不知道后悔的,那个业障就太重太重了。所以真正能够回头,这谈何容易!为什么回不了头来?我们要去找这个原因。回过头来,近於觉意;不能回头,近於染意。我们经过这几十年来的学习,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没有人教,你怎么会回头?虽然我们也在学,学的时间不够。我们大家在一起同学,也学了不少年,为什么依旧回不了头来?学的时间太少了。每天到这个地方来听经,你一个星期才学十几个小时,不听经的时候,你就随顺烦恼习气妄想。所以我们仔细想想,随顺妄想、分别、执著的时间长,随顺佛陀教诲的时间太短,所以没有法子回头。
我们再想想古人,把这一桩事情就容易想通了、想明白了,古人接受佛法薰习的时间长。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讲经八个小时;不是他老人家讲经,就是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每天八个钟点,四十九年不间断。怎么知道他是八个钟点讲经?经上常说「二时讲经」。古时候印度,把一昼夜分成六时:昼三时,夜三时。二时讲经,不就是现在的八个小时?现在我们将一昼夜分成二十四小时,那个时候分成六时。不是讲经,就是思惟修,所以他们所想的、所说的、所行的,都是「近於觉意」。天天想佛的教诲,依教奉行,那么长的时间,所以才能转得过来。我们看到目前这个状况,深深觉悟到讲经的重要。修行,即使是念佛,为什么会退转?听经太少了,没有觉悟,所以念佛会退转,念佛还会胡思乱想。念一段时期,又去学别的法门,都是听经太少。
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从前的道场也是天天讲经,所以道场就是学校,四众同修来到道场就是上学,亲近善知识;是学校,不是搞这些宗教仪式。但是现在我们的佛教不一样了,现在的佛教几乎全部都是搞宗教仪式,这是把佛陀教育变成了宗教。宗教著重仪式,佛法不注重仪式,著重教学。仪式是佛教礼节的一部分,我们要把佛法本质认识清楚。修行方式虽然很多,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做一个转变而已。无量法门不离这个原则,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是佛法教学的目标。我们有没有转?这桩事情天天要转,念念都要转,那才能转得过来。如果把这个中心目标忘掉了,学了再多法门,学了再长的时间,没转,这就是白学了。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念佛法门虽然讲易行道,易行道它转凡成圣,所以我们念佛要不做一个转变,也不能往生。
「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提出修学五个科目,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应酬之中有所遵循,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佛法的教学,它的核心就是「孝亲尊师」。三福里头,一开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做得圆圆满满,就成佛了。所有一切经论,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没有离开这个题目。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佛法?孝亲尊师。我们学佛,把佛的教学中心纲领忘得干干净净,修学一切法门,好像与这个不相干,你怎么能成就?怎样才是孝亲尊师?下面所讲的「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孝亲尊师;「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孝亲尊师;「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都是孝亲尊师;乃至於讲到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孝亲尊师的落实。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有破尽,孝道还不圆满,还欠一分;尊师重道也欠了一分,没有达到圆满。到如来果地,孝亲尊师才做到百分之百的圆满。
诸位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佛法不能不学,佛法跟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经论上,你说说了多少?诸位经读得不多,《无量寿经》你读过了,《地藏经》读过,《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读过,都在此地讲过,佛在这一些经里面的教诲,我们做到了几条?所以特别为净宗同学,早晚课诵选读经文,早课选读四十八愿,目的是希望我们依照四十八愿发心,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心愿,我们念了之后,要发阿弥陀佛同样的心愿。晚课选读《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大段经文讲的是什么?五戒十善,我们要做到,决定不能违背。即使做的好事、善事,也不可以违背,总要懂得分寸,善巧方便,要具足智慧。智慧的考量要想到影响,对於现前的影响,对於将来的影响,都要想到。如果这个影响是善的,可以做;影响是不善的,决定不能做。尤其佛说,现在你这样做是好事情,但是将来会不善,这个事情都不可以做。这些例子,诸位读过《了凡四训》,《了凡四训》里面理事都讲得很多,所以一定要顾虑到影响。
中国的古圣先贤,深明此理,所以对於科学技术不重视。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诸位要晓得,许许多多的发明,大家知道指南针、火药这一些,都是中国古代的发明;但是没有演变成杀人的武器,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传到外国,马上就变质了。我们在历史上读到,王莽的时代就有人发明飞行,那个时候就是现在所讲的滑翔机,滑翔,就有人要学飞了,可是这个东西没传下来。三国时代诸位都很清楚,诸葛亮发明机械化的运输,木牛流马。诸葛亮死了之后,把这一套技术完全毁掉,不留给后世。不是他吝啬,他知道这些科技如果要是发展下去,世界就早一天毁灭。中国科技如果从一千五百年之前,就要开始发展,这个地球现在已经没有了,早就毁掉了。你这才能理解,中国古圣先贤他就想到,这个当时有一点便利,往后演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於是就舍弃掉了。如果是接受过中国的教育,他决定不会公布原子弹的理论;他虽然知道,他也不会说。这是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不相同的所在。
佛多聪明,什么都会,近代科技这些原理,佛经里头统统都说的有,实在讲,比他们讲得高明太多了。这是对社会负责任,对历史负责任,对一切众生的幸福负责任,这是佛法。决定没有说为自己,为自己,自私自利,是凡夫,没有一样不是造业。《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话里面,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觉悟的人,起心动念都是为一切众生,即使是生活都是为一切众生。我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为众生服务,不是为自己。穿衣吃饭都是为众生,读书为众生,工作为众生,样样都是为众生服务,为众生造福。这就是觉悟的人,这就是「近於觉意」。
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这就是「深起种种善根因缘」;念念为自己,那就是造作一切恶业的根源,差别在此地。我们如何把念头转过来,为众生,为社会,不要为自己,你的前途一片光明。这个念头,生智慧;念念为自己的人,那个心是迷惑颠倒,那个心里头生贪瞋痴,不生智慧,所以一定要把念头转过来。要真正转过来,必须要欢喜过清苦的生活。这一句话现在人听到,很难理解,很难接受。这是我们学习不够深度,学习如果有一定的深度,你就晓得,简单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生活,奢侈的生活里面没有幸福,你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你仔细去衡量,得不偿失,得到的太少了,付出的太多。付出的是什么?忧虑。我们现在讲精神上的压力,物质上的压力,你付出太多了。简单生活,身心自在,你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妄想、没有牵挂,你说多自在!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也清净了。这是境随心转,所以这一定要学。最后一条:
【正念观佛,除去诸根。】
这一句就是法相宗所说的「转识成智」,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所说的「舍识用根」。那个用根,此地讲要『除去诸根』,他那个用根是用根中之性,除去是除去根中之识,所以这个说法并不矛盾。如果你读《楞严》,看到这个,《楞严》说要用根,这个地方要把根去掉,那到底还是用它好,还是除掉好,问题就又来了。意思不一样,一个是用根中之性,像交光大师教给我们,我们见用见性见,见性是眼根的性,见性;这个地方要除,除是不要用眼识去见。为什么?识有分别、有执著、有妄想,性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很容易辨别了。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只要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舍识用根,就是此地讲「除去诸根」。
除去诸根之后,第一句自然就完成了,『正念观佛』。「正念」是什么?没有邪念。所以他不是无念,无有邪念,就是正念。什么是邪念?妄想、分别、执著是邪念;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时候叫正念。宗门里面我们常常看到,正念无念,正念里面无妄想、分别、执著,是这个意思。正念就观佛了,佛的境界就现前。「观佛」,不是叫你一天到晚看佛像,观佛什么意思?就如同佛在大经里面所说的,大地众生,本来成佛。你看到一切有情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你正念现前了;你要看到这些众生,他是凡夫,他在造业,你是邪念观世间,你不是正念。所以佛眼睛看一切众生是诸佛如来,凡夫看诸佛菩萨都是凡夫,你们想一想这话,这不就是说「境随心转」吗?正念是真心,真心看外面境界就看出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就是佛境界,真相就是一切众生同成佛道。《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种智是佛的境界。所以我们要训练,几时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我仔细看你,你像一尊佛,我就成佛了;我看你不像佛,我是凡夫;我看你像一尊菩萨,我成菩萨了,境随心转。
所以这十念,《宗要》里面讲,「如是十念,既非凡夫所能。当知初地以上菩萨,乃能具足十念」。这个初地是讲别教,别教初地等於圆教初住;换句话说,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人,他才能真正具足。我们不能,我们要学,这十条每一条都要学。第一条里面,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决定不可以自赞毁他,自己标榜自己,赞叹自己,贬低别人,决定不可,这是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我们念佛,我们这是正法,我这个法好,你那个不行,有意、无意都会说;从来不晓得赞叹别人,我这个好,你那个也不错,你那个也很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专修、专精都好,《金刚经》上讲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不但是佛家的宗派、法门是平等,没有高下;再扩大,跟其他宗教也是平等,也没有高下;乃至於世间一切法,都是平等,都没有高下。能不能成就,那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为什么没有高下?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唯心所现,哪来的高下?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个心变的,真心。所以法是平等的,法法都第一,在佛法里头找不到第二,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所以对於一切诸法,要生尊重心,自己要谦虚,要忍让,要卑下。孔老夫子如是教导我们,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教我们,这个决定不错。
自赞毁他,在梵网戒里面,虽然不是列入最重的戒条,但是瑜伽戒本里面列在重戒,我们要懂。真正的佛弟子,无论做什么事情,绝不违背佛陀的教诲。做学生的时代,而没有离开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禀白老师,老师才能教你;事事要是瞒著老师,老师没有办法教你。所以我们同样是学生,跟一个老师,我们的成就,就是印光大师所讲,对老师一分诚敬就有一分成就,十分诚敬就有十分成就。诚敬在哪里表现?对老师决定没有欺瞒,做好事要报告老师,做坏事也要报告老师,老师对你完全了解,他才能指导你。你有隐瞒的地方,隐瞒的部分,他就不能指导你了;换句话说,你跟他学习,你所得的东西就有限。我能够在老师那里得一点儿东西,说老实话,就是跟其他的同学不一样,我对老师丝毫隐瞒都没有。坏主意,想做坏事,也要向老师报告,说明我为什么要这个作法,老师看看可不可以?这才行!这像个学生。所以我亲近几个老师,老师对我那么爱护,什么原因?没有隐瞒,决定没有欺骗,我们才能得到利益。
我们对佛菩萨更是如此,不要以为佛菩萨不在,我们做的事他不晓得。你念念这部经,这部经你要是真的念得有心得,寒毛直竖。不要说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不要说这些,每一个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极乐世界,都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他们都看到,都听到,都知道,你瞒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数不清的,统统看到,统统听到;我们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你要是果然明白这个事情,怎么不寒毛直竖?吓死人!以为自己做事情没有人知道,这是自欺欺人。
别说是佛菩萨了,鬼神都看得清楚。齐素萍居士跟你们讲天目山的故事,你们都听过,你不是真正修行,鬼神都瞧不起你。我们这个道场鬼神多,你们许多同修都知道,老林长陈光别居士的冤亲债主,不是在这里附到同学身上,要求皈依、要求听经?不是跟你们讲得很多?鬼神很多。他们还说了,讲堂、念佛堂有佛菩萨,这些鬼神害怕,不敢接近,所以要求听经到哪里听?到二楼去听。二楼斋堂,电视机打开,他们在那儿听,这你们诸位都知道的。天天跟鬼神在一起,鬼神的数目比我们多,我们这里看看几百人,他有几千人,我们能瞒谁?
所以心要正,要善良,我们常讲唯一善心,唯一善意,唯一善行。心意行都善,念佛决定往生,而且你一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世间虽然灾难很多,你不会受灾难。我听台湾同学打电话给我,也有到这边来见面给我讲,念佛的人在这一次大灾难当中,都能够幸免,都平安无事。地震的时候,房屋统统倒塌了,念佛的人,他家房子不倒,他家的房子很完整。不可思议!你就晓得,这个果报多么明显。我们看到了,听到了,还能不警觉吗?只要你的心善行善,自然有护法神护持你,没有不吉祥的,没有不如意的。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底下我们要讨论,这个「十念」,究竟采取哪一种说法?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老师,如果对老师失去信心,经上讲「听信余教」,就是别人教导,这个事情就难了。我们的老师是谁?不是我,我不敢做人的老师,我们的老师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我们决定要相信《无量寿经》,决定要相信阿弥陀佛。可是现在又有个问题,我们念的《无量寿经》是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所以有很多人就提出反对意见;这个不是原译本,这个不可靠,这个决定不能相信。怎么办?那只有去念五种原译本。如果你要是听人家这个说法,你对这个本子丧失了信心,你去念五种原译本。
但是我对这个本子有信心,我为什么有信心?老师传给我的,李老师亲自传给我的。而且对於社会一般大众反对这个本子,他也曾经告诉过我。当时,本子交给我的时候,告诉我:暂时收藏。我说:为什么?我那个时候很想讲解这部经,弘扬这部经。不行,你年龄太轻,你学佛的资历太浅,他说:有一些老法师、大德居士来反对,你招架不住。我说:那怎么办?收起来,等待机缘。这一收就收了好几十年,等到他老人家往生,我在清理旧书的时候,又看到这个本子。老师已经过世了,虽然不能够弘扬,至少也把这个本子印出来,所以就印一万册赠送,纪念老师。因为老师这个本子,很多人没有看到过,就是他的眉注。这个本子散出去之后,许多人看到生欢喜心,来找我讲,这个缘大概就这么成熟了,这就开始讲起来了。讲了,果然没有错,法缘无比的殊胜。我在一生当中讲过不少经论,法缘最殊胜是讲《无量寿经》,听众最多,得到大众的欢喜,缘成熟了。李老师把这个本子交给我,我对他深信不疑。
在这个本子,经文上只说,「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并没有详细说明,这十念是怎么个念法,没有详细说明,所以古德就有许许多多的说法。但是祖师大德们,其中也有引经据典,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像《观经》「下品下生章」里面的十念,古德用它来解释第十八愿的十念,这是很有道理的,很有根据的,《观经》是净土三经。此地说得简单,《观经》说得就比较上详细,说得具体,很值得我们做参考。
善导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传记里面说他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口宣说的。他说「今之十念」,就是讲《无量寿经》第十八愿这个十念;「但是口称」,就是口念;「上尽一形,下至一念」,上等的一生尽形寿都没有中断,就是修这个十念法;「下至一念」,这是讲最少的;「通於三辈,摄於九品,莫不皆往」,三辈九品都通,统统得生净土。这个意思就说得很明白,这个十念是口念,不是《弥勒菩萨所问经》里面讲的十念,只是口念。
但是善导大师说的这个话,我们决定要跟本经里面所说的,「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经文要相应,绝对不是说有口无心,那个不行,不能往生。要真正有心,有个什么心?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提到,「觉悟的心」;觉悟的心就是利益众生的心,住持正法的心。要有这个心,你每天修十念法,决定得生。像哪些人?李木源居士一天忙到晚,哪有时间念佛?他一天念十声佛号,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天二十四小时所想的、所做的,全是为佛法、为众生,他这十声佛号,把他今天一天所修积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如果十念没有时间的话,念一句都行。
诸位能体会这个意思,你就明了了。心是佛心,行是菩萨行,这样的人,一天十念、一念,他真能往生,一点儿都不假。如果心里面贪恋名闻利养,放不下五欲六尘,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古人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人家一天念十句、一句都能往生?那个人一天念到晚,一天念十万声都不能往生?往生的条件不在乎念佛号多少,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之浅深」。这两句话说得好,印光大师非常赞叹。
真信、切愿,这是往生的条件。真信、切愿,就是发菩提心。什么叫真信?我们有没有真信?果然真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愿往生,那个人的样子就变了。怎么变?这个世间一切万缘他放下。如果还有贪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信,没有愿;他的愿还是在轮回,不想脱离轮回,他哪有真信切愿?所以果然有真信切愿,这个世间,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还有一桩放不下,你的信愿就有问题。所以千万不要误会,我信了;信了,还争名夺利?信了,还唯恐吃亏,唯恐上当;你信什么?佛在经上讲多少遍、讲多少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也会念,你也会讲,你做不到;做不到就不是真信,做不到就不是真正有愿。真信、真愿,决定统统放下了,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决定没有自己的成见;你们大家好,都好,我没有意思,我不加意见。
即使弘法利生的事情也都随缘,绝不攀缘。绝不怎么?这个好事情,我一定要做,众生太苦了,我们不做,没有慈悲心。你有慈悲心,众生没有福报,有什么办法?好像我们的慈悲心,比诸佛如来都高很多,诸佛如来看芸芸众生受苦受难,他都不来,我们著急要救度众生,你比佛超过太多太多了。可是细细一思量,你的慈悲心是假的,诸佛菩萨慈悲心是真的,为什么?你的慈悲心里头要有代价的,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不是无私的,还是比不上诸佛菩萨。所以要学诸佛菩萨的随缘,不可以攀缘。实实在在说,随缘,这事情做得顺利,反而容易成就;攀缘,反而遇到许许多多障碍。譬如说,你一定要建道场,一定要在这儿弘法。人家就反过来问,你是什么用意?你有什么企图?於是人家就很多防范的心,就会惹许许多多的障碍。随缘是:到他感觉得有需要,他来找你了,这事情很容易成功。
我们想建个弥陀村,洪恭兰老居士很难得,发心愿意把地让给我们。可是事先他租给日本人了,租约是三十年,日本人才用了八年,后头还有二十二年。他要不给我们说,等租约满了之后再还你,我们要等二十二年。听说那个约后头还附了一条,附一条:三十年满了,继续再租三十年,那这要我们等五十年。我们找人难,人家找我们就容易。这桩事情,我也是幸亏得力於章嘉大师早年的教诲,他老人家教我,一切求佛菩萨,不要求人。求人,人家不答应,你多难过!我想:对!求佛菩萨。我们真心求,佛菩萨就有感应。一切听佛菩萨安排,自己没有一点儿意思。自己有一点儿意思夹杂在当中,佛菩萨就不安排了。为什么?你自己会安排,佛菩萨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你自己统统都放下了,那他不安排不行,他非得替你安排不可。我自己还想怎么做、怎么做,那佛菩萨省事,绝不找这个麻烦。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章嘉大师传给我的。
所以我一生随缘,一生我有这些念头想怎么作法,我从来没有真正去做。为什么?缘不足,说说而已。说说有好处,当中真正有具足这个缘,他听到之后,他发心来做,这事情就成功了。所以我们在这里讲经,李木源居士常常听,听到了,他在这个地方有缘分,这就做成功,就容易做了。我们在香港讲经,最近去讲了一年,我也常常念著在香港建个道场。我念著什么?念著这个缘也念来,可是始终没有缘,没有缘就不行。我们自己能不能在香港买个地方建个道场?这个力量是有,但是障碍太大,不能做。新加坡这个地方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不是李居士邀请我们到这边来弘法利生,我们自己到新加坡来买一栋大楼,搞个道场,行吗?行是行,决定搞不长久,就被人赶走了。
我明白这个道理,你在这个地方,抢人家的信徒,夺取人家的供养,人家不甘心,不服,想尽方法来找麻烦,要把你赶走。我们到这个地方来,居士林已经六十多年,不能把居士林毁掉。所以它这个地方有这么久的历史,我们附属在这里头,什么样外面的障碍,由居士林去担当,我们没事。可是我们在香港,就找不到这么样一个道场,找不到这样一个护法,所以没有办法,在香港打游击,临时租借街坊福利会的一个礼堂,我们在那里一个月做三天的活动。如果香港也有个道场,也有个李木源居士,香港人有福了。
我们是全心的奉献,我们不要名,也不要利,也不要名分。这个地方一再是给我搞一个什么领导师,我说:我哪是领导师?我既不要作住持,也不要作当家,什么执事都不要,我来做义工。完全尽义务,所有一切供养,统统供养常住,我一分都不要。现在在香港讲经,是借街坊福利会的场所,所以信徒供养我就收了。收了做什么?我们每一次去有四、五个人,飞机票就用他们的钱。
所以这就说明随缘的重要性,决定不要攀缘,攀缘只有找麻烦。这是为什么香港,我们没有办法在那个地方,去建立一个道场。我一生不希望建道场,不开这个例子。所以香港那个地方缘成熟,我可以帮助他们建道场,我自己决定不建道场。我的一生,许多同修跟我时间久的都知道,一生都是遭嫉妒障碍。我要建个道场,那还得了,麻烦可大了。不建道场,跟到人家后面走,嫉妒障碍都很多,造谣生事都很多。决定不要让众生造更重的业,有更大的破坏,所以我们一切随缘,常常想退步。我不想进,我都想退,尤其现在年岁大了。所以我跟许许多多同修说,我今天是被李木源居士拖住了,脱不了身。我要离开此地,在道义上讲不过去,对不起他,这样热心全力的护持,他是为法,不是为我个人;我了解,我要帮助他弘法利生。所以自己对自己总要清楚,总要明了。
在中国大陆这么多年来,有缘,随缘做一些,绝不攀缘。我没有派人,在中国大陆去做弘法的事情,没有。这些录音带、录影带、书籍,都是海外这些同修见到我,或者在道场自己拿去带过去的,我没有委托过人,这就叫随缘。可是随缘都还有障碍,这一次我们到北京,跟叶局长、佛协,大家见了面,彼此才了解。我说:你们尽可放心,我活到这么一大把年纪,出家将近五十年,讲经四十年,连个道场都没有;你们要送道场给我,我也不要。往年简丰文送个道场,我就问他:你是不是想害我?存心不良,要陷害我,要送道场给我。所以我要盘问清楚,到最后,行!我名义接受,事实完全你自己负责,我是概不负责。
管理一个道场,多烦,多麻烦!管人、管事、管钱,一不小心就造罪业。造业,你能够说不受果报吗?我们避免,就是完全不干涉。我所讲的,你听到有的有道理,你肯做很好,不肯做也好,都好,这样就没事了,就能够和睦相处。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怎么做,决定得罪人,会造成人事方面的困惑。我们不干这个事情,哪里有缘,哪里去。实在没有缘,找一个清净环境,自己念佛往生就好。我们看到例子太多了,有人念佛三天就往生,七天就往生的,我们也能办得到。所以要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都不需要。
所以此地这个十念,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认识明白,虽然是讲口念,但是心行一定要与佛相应。如果心行不相应,要想真正成就往生,还是难事情。黄老居士的注解,在这一段里头他引用的很多,提到古德所讲的,「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於彼佛,皆得往生」,这话是古大德讲的。重要的是一念净心,心净则佛土净。所以佛法修学入门的总纲领,也就是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归结到最后就是三个法门:觉、正、净,这个过去都曾经跟诸位报告过。
禅宗、性宗是从觉门入,所以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从这个地方入门,这要上上根人,中下根人做不到。教下,这对中下根人就有用处了,他从正门入。正门就是学教,完全遵循佛菩萨的教诲,从正知正见入,这就正门。把自己一切错误,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依据佛菩萨的教导统统修正过来,从这个门能入。净土宗跟密宗是从清净心入,这个诸位一定要记住,这比前面两个是简单、是容易。前面从觉门,我们根性达不到,不是这个根性;从正门要念很多的经书,就好像上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很长的时间,真的是长时期的薰修,也不是个容易事情。所以净宗就比较方便了,只要具足深信切愿,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决定成功。古往今来,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
老林长的往生,诸位都晓得,我听说现在很多同修,都拿到他最后写的往生的日期。他的家人告诉我们,两个月之前他老人家天天写,八月初七、八月初七,写了好多个八月初七,当时家里人看到,不知道什么意思;八月初七那一天往生,两个多月之前就晓得了。往生的前一天我去看他,他头脑神志那么清楚,预知时至。他得什么力量?李木源居士告诉我,最近这四年当中,因为身体不好,都躺在床上,看录相带。我们这里所有讲经的录相带,统统送到他家里,他每天听八个小时。一天都不缺,天天听,他明白了,觉悟了,一切放下,一心念佛。所以经教的薰习非常重要,他从经教里面,奠立了真信切愿。所以念佛时间虽然不多,那就是此地讲的十念必生。他每天念佛的时间不多,决定得生,为什么?心清净了。
在这一愿里面,「至心信乐」,《观无量寿佛经》上也是这个说法,「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可见得这个十念,是要「至心信乐」,至心是心真诚到极处。这个说法,还是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教给我们的九个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绝不夹杂。不夹杂,难!都在平常生活当中去培养。怎样去做?古大德教给我们,凡是带不去的东西,不要放在心上。你们想想什么东西能带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连这个身体都带不走,何必为著这个身体操心,要讲求怎么样去保养,错了,带不去的。带不去的,不要挂在心上,这个身体反而长寿、反而健康,天天为这个身体健康打主意,这个身体反而会生病。这里头是个什么道理,你们知道吗?不为它操心,它自己就正常,为它操心它就不正常了,就这么个道理。所以我们不把它放在心上,身体自然调整,它自己要养自己,没人照顾它。念念操心去管它,反正有人管我,要求还特别多,麻烦就来了。
这是真理。理,都是佛说的,佛给我们讲的总纲领、总原则:「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天天要保养这个身体,天天要给它进补,可见得这个身体有亏损、不健康,才需要。所以天天想要身体好,身体已经不好了;如果身体很好,想它干什么?你身体为什么不好?为什么那么多病?想来的。我没有想病,但是你是不是天天想找医生,天天找补品?对,天天想这个。那就是想病,那是病根、病源,你想这些干什么?愈是年岁大了,愈不能想,愈想病愈多,愈想就愈离不开医生,离不开医药,你说可怜不可怜?所以不应该想的统统要放下,一切听其自然,自然是最健康。我什么都不想,你们说我这个身体不好,有病,我从来没有觉察到。
这一次到北京,有一个很高明的医生,我们这些同修,大概每一个人都给他看了,他也给我看了两次。中医针灸、按摩,我听说很多人给他按,都感觉得疼痛得不得了,痛就有病。他给我按过两次,问我,我说:不痛不痒,若无其事,我一点儿感觉都没有,真的。为什么没有感觉?我从来没有为身体操过心,没有为身体去想过,身体反而健康。天天为它操心,是病根、病源。你病从哪里来的?就从这儿来的。世间的医生比不上佛,佛是大医王,佛才是把病根找到了,世间人找不到病根。病根都在妄想,所以妄想不拔除,连身体都没有法子照顾,怎么能念佛往生?所以不可以夹杂妄想。
至於不间断,我每天念十声佛号,不念佛的时候不是间断吗?佛号是间断了,佛心没有间断。什么是佛心?念念利益众生,念念利益社会,佛心。如果有一念是为自己,那是夹杂,那个不是佛心。没有一念想到自己,你就是真正做到不间断。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曾经跟诸位讲,一个心,一个性,一个身,我记得我以前讲过。这一次我到北京证明了,我非常欢喜。叶局长邀请我去参观历史博物馆,最近展览一批山东青州兴隆寺出土的文物,都是佛像。馆长亲自给我们介绍,他说总共出土的佛像,大概有四百多尊,雕刻得非常精美,一千多年。里面有一些彩绘,还没有脱落,还看得很清楚。特别给我介绍一尊毗卢遮那佛,是在北魏时间,在唐朝,还是以前,晋朝时候,大概有一千七百年的样子,古物。他给我们介绍,毗卢遮那佛身上穿的袈裟,这袈裟每一个格子里面有彩绘,画的是什么?十法界。最高的地方是佛说法,佛法界,下面一层一层,最底下一层是地狱法界,颜色、线条很清楚,他给我们介绍。
他说完之后,我就告诉他,我说这个代表什么意思?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自己,一个身,这叫法身。我们的袈裟,每一格,这个格子代表?每一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族群、一个族类,多元文化。尽虚空、遍法界,无量的族类,不同的族群,是一个整体。而且每一格都一样大,平等的,没有差别。为什么两头有半格?告诉你,这后头还有,延长出去,无量无边。这不是半格,是一格,这只切到这里,后面还有,无有穷尽,表这个意思。他们听我一说,也有所觉悟。所以我给他讲,佛像这一件衣服代表什么?代表尽虚空、遍法界,一个心,真心;一个性,本性;一个身,法身。我们天天搭这个衣,都不晓得是什么意思,所以这个衣是白搭了。搭上这个衣,虚空法界是一体,这是多元文化。所以佛教就是多元文化。
而且三衣表法的义趣,非常之浓。二十五条衣是代表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体。七条衣?格子就少了,条类也少了,好比什么?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上,整个地球是一体。五条衣就更少了,一共只有十五格,代表什么?代表新加坡这个城市,这个城市里面所居住的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是一体。你看看这个味道多浓!我给他这一解说,他下一次跟别人解释,意思就是,味道就浓了,这里面有表法的义趣在里头。我们参观许多佛像,造像有显著的不相同,那代表什么?代表佛随类化身,佛菩萨没有一定的相。《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讲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形,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我们在出土文物里全都看到了,这是佛法的教学,所以佛法没有定法。
所以这个地方的十念,我们的概念一定要清楚,老老实实在念佛堂,念这一句佛号。如果真的是老实,古人也讲过,一一念中,都具足弥勒的十念。这个说法跟《华严》讲的一样,「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周遍含融,那是真正能够契入境界了,以清净心念这一句佛号。所以净宗的微妙,世间人羡慕玄妙,不晓得真正的玄妙都在极平常之中,所以经上讲「平常心是道」,平平常常。可是「平常」这两个字也不好懂,平是什么?没有高下就平。我看你不如我,你就不平了;我又不如他,这就不平了。平不容易,平是平等,没有高下。清是清净,没有污染。什么是污染?执著是污染。只要有执著,心就不清净。只要有高下,心就不平等,心就不平。常是什么?永远保持。你们想想看,永远保持你的平等心,那就是佛道。佛道就是佛心,从平等心里面,起的念头就是佛念,起的行为是佛行。
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十法界第一个因行,每一个法界因缘无量无边,最重要的一个因是什么?佛给我们说出来,佛最重要的一个因是平等,菩萨最重要的因是六度,缘觉最重要的因是十二因缘,声闻最重要的因是四谛,天道最重要的因是十善,人道最重要的因是五戒,下面畜生是愚痴,饿鬼是悭贪,地狱是瞋恚,这是讲十法界最重要的第一因。平等是佛心,平等是佛之因,平常心就是佛心。我们的心不平常,我们六道凡夫心行异常,佛心平常。所以平常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他怎么会不往生?不但往生,品位高高。所以我们在一切境缘当中,学什么?学平常心,无论对什么样的人事物,都用平常心去看待。
这些经文我们常常念、常常听,里头的意思实实在在讲没搞清楚,所以不能够落实到生活当中;落实到生活当中,才真正叫修行。我们信,也能理解了,做不到,不能够落实,那个没有用。做不到,还是等於不信,等於不闻。真信真闻,一定落实,一定做到。所以古德讲,平平常常、老老实实这样念去,你就能成功。话讲得一点儿都没错,但是我们就是不懂,平平常常、老老实实是个什么意思?以为自己很平常,以为自己很老实,错解如来真实义。末后这一句: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两句,古德也讲得很多。哪些人不能往生?实在讲,五逆都能往生。此地虽然讲『唯除五逆』,五逆后头加一句,『诽谤正法』。如果五逆,不毁谤正法,他能往生。怎么晓得?《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过,《观无量寿佛经》极重五逆罪,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立刻就相信,就发愿,就真正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人也能够往生。你还不要小看他,大概这样的人往生品位不高,你要去读一读《阿闍世王经》,你就知道。阿闍世王做五逆十恶,《观无量寿佛经》上记载,杀父亲,害母亲,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都干了,但是他在临终的时候忏悔,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上品中生。我们这才明了,往生是有两种修法:一个是我们平常依教奉行,积功累德,这样往生的;一个是临终忏悔,完全看他忏悔的力量。阿闍世王忏悔的力量大,所以品位一下就提那么高。
这也是显示给我们看,对於造作极重罪业的人不可以轻慢。为什么?说不定他临终忏悔往生,品位还在我之上,我还不如他,很有可能。这一些都是诸佛菩萨示现,叫我们不可以轻慢作恶的人,不可以轻慢造作罪业的人。所以我们要以尊敬心来看待他们,即使造五逆十恶,我们还是存恭敬心;学普贤菩萨,「礼敬诸佛」,不可以轻慢。他造罪业,是一时迷惑,绝对不是他的本意,本意是善良的,本意是佛意,只是业障习气深重,加上外面的恶缘,他才会造作恶业。我们决定不可以轻慢他,决定不可以小看他,我们的平常心才能现起。否则一看,「这是恶人,造作恶业,将来要堕地狱」,这个念头不好,不可以起这种心,不可以动这个念头。这个意思还没有讲完,恐怕还要一次,还要一次我们十八愿才能告一个段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