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居士文章转载,居士文章全文,金刚经说“三心”不可得,又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否矛盾——手机学佛网

居士文章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金刚经说“三心”不可得,又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否矛盾  

  《金刚经》在我国是非常流行的一部经典,它的影响力非常深远,很大程度上和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有关。我们知道慧能大师虽然不识字,但是在五祖给他讲《金刚经》要义时,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就于言下大彻大悟了。但是我们很多人读《金刚经》没有开悟,是因为我们不是上根利根之人。但是世尊也说过受持读诵这部经,乃至四句偈,为他人解说得福甚多。

  《金刚经》“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里讲的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怎样理解呢。是佛自己提出来心的问题,由眼见到心。他的结论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这个现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觉、知觉,都是如此。可是一切众生不了解这个道理,拼命想在一个不可得的三心中,过去现在未来,把它停留住,想把它把握住。所以你发起这三种心,便成为了妄想,若是妄想,那就什么也不可能得到。

  心念是念念之间,就生而即灭的,你现在去找前一个念头,已经没有了,当下的这个念头很快就会变为过去,而未生起的那一念就是未来,也是不可得的。所以过去的心,现在的心,未来的心,是指我们妄想妄念,都不可得到。若是如此,过去,现在,未来的快乐与痛苦念头,也是念念消失的,所以三心不可得。

  《金刚经》是佛学中的经典经文,初期的大乘经典,也是很多人都读诵过的一部经文,我们都知道讲的是“空”和“相”,但又有很多的人并不能够理解“空”和“相”到底该怎么解释,好像怎么解释都行,又好像怎么解释都不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金刚经》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我们都知道《金刚经》讲“空”,但我们不要理解错了,“空”并不是一切皆空,要真的是一切都是空的,我们学佛干嘛,都是空的,我们努力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不要执著于空,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反而是什么都有,所有的东西都在空与实之间,因果不空、法则不空,总而言之就是不要执著于什么。

  至于《金刚经》中的相,是由我们的分别心生出来的,当我们有了分别心,世间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相,为什么《金刚经》中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有平等心,有了平等心,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相了。

  金刚经说“三心”不可得,又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否矛盾。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都是指的妄想和妄念,前面不是提到了空不是没有。所以两者是不矛盾的,生的什么心。我们在《金刚经》中就可找到答案,“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的什么心是清净心。

  经上说:心净则佛土净。又说:清净心植众德本。一切功德从清净心来。清净心是佛心,是我们的自性所本有的菩提心。也是我们的自性,如《心经》中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说的我们的自性也就是佛性。

  大安法师开示:《金刚经》我们要善读,它是从诸法的空相去建立的,扫荡一切。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从真如理体方面来遣荡一切,它要遣荡那种对色尘上的执著,执著它是见不到如来的。所有释迦牟尼佛证悟成佛时感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就是说我们本有的佛性,被妄想和执著障碍住了,需要凭着修行找回自性。

  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实相境界。既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么我执、烦恼、生死、无明可住?若执著无住,又落于偏空。何以故?当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灵知,起用自见。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

  无所住就是不要在这六尘上面有所执著。这六尘所对应的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要断除六根的执著这就不容易了。因为清净心能生智慧,妄心不能生智慧。云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明真心,就是生悲愿无尽之菩萨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无我心。如是等心,皆是无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净心,亦即是佛心。

  《楞严经》上讲的,“YIN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又讲,“汝修三昧,本出尘劳,YIN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YIN,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所以人要解脱生死六道轮回,找回自性佛性,如果靠修禅定估计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必须断除YIN欲之心,这是普通人很难断的。即使能断,证到初禅都很难,别说四禅八定,还有以后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大安法师开示:凡夫想断这个YIN欲心很难,众生烦恼越来越重,业障越来越重,这个YIN欲的烦恼是越来越重。正是了解到这个问题,凡夫想靠自力断见思惑出轮回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事实,这要有自知之明。就在这种情况下,才凸显了净土法门的这种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

  也是阿弥陀佛见证到他方世界的众生尤其是五浊恶世的众生断这个YIN怒痴三毒烦恼之难,难于上青天,所以才用悲心来发四十八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建立六字名号,令我等众生信愿念佛,感通佛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拿莲台来接引,带业往生。所以既然带业,就是你有YIN欲心,有YIN欲的行为也没有关系。

  为什么居士能够往生?居士他就没有断YIN嘛。但是你不能邪YIN了,正YIN是允许的,这是属于特别法门。但是时常要有一颗忏悔的心,毕竟俗话说,“万恶YIN为首”。还是要努力做到一颗“清净心”为好,通过念佛念得身心清净,加上具足信愿何愁不往生啊,何愁不能解脱六道轮回。信愿就是深信切愿,我们要常常观照世间的种种苦,生起深切的厌离心;观想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生起恳切的欣求心。深信、切愿、持名,就能脱离苦海,往生极乐。往生西方净土,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深信切愿,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讲过,“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