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一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01
诸位同修,今天我们有这样一个殊胜的机缘,在美国第一次宣讲《无量寿经》全部的经文。在这个教室,我们从今天开始,一直到九月十八号,每一个星期有六堂课,星期一至星期五,我们的时间是晚上八点半到十点,星期六是上午十点到十一点半,这样连续大概有十二个星期一百多个小时,所以我们对于大经的研究,在时间上讲是足够了。我们用的经本,今天也都带来了,这是《无量寿经》的经本,同修们拿到之后可以带回家去,平常常常去读诵,来听讲的时候这个效果就不一样了。
这个小本子是概要,《无量寿经》的概要,是从前讲经所谓的玄义,也就是没有讲经文之前,先把这一部经的概要给诸位提出报告,使大家对这一部经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再进入经文的研究探讨。因此,我们这一次讲演就从概要开始。这个经本诸位带回去,这个本子我们送到此地来的不多,大家带去也没关系,希望来听经的时候再带来。因为这个本子不多,经本很多。
好,我们掀开这个概要的第二面。《无量寿经》在台湾、在香港、新加坡以及在美国,我们都讲了很多遍,相信同学们也听过许多的录音带。这个听多了,我相信诸位能够体会到每一次所讲的,每一遍都不一样,当然这一次讲的跟以往的还是会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这就是经典,跟学校的教科书不相同。学校的教科书,只有一个意思,只有一种讲法。而佛教的经典,无论是哪一部经典,它这个内容可以说都是深广无边;换句话说,它可以深讲、可以浅讲,可以略说、也可以广说。
究竟我们要用哪一种讲法?实在讲,这必须是讲经的人他自己的修养、他自己的领悟,像凡夫讲跟阿罗汉讲,当然不一样;阿罗汉讲跟菩萨讲,绝对不会相同。由此可知,我过去虽然讲过很多遍,为什么后面讲的好像比前面讲得好,是不是有所保留?不是的。每一次讲演都是尽了全部的心力了,而是这个境界必然是年年不相同,次次不相同,于是这个经典的讲解,也就是后后胜于前前,总是后面一遍一定要超过前面,于是后听的人福报是愈大。这是事实,决不是吝法,佛法讲演它确实有这个情形,我们不能不知道。
这个讲义是在「图书馆」第一次宣讲的时候所讲的,是七年前编印的。第一次宣讲是七年前,这也可以看到《无量寿经》在海外弘扬的历史;在这个以前,在台湾只有李炳南老居士在民国三十九年讲过一次;这个第二次,我们就编这个讲义来宣讲了,所以七年前在台湾算第二次。以后在许许多多地方演讲,我们还是以这个讲义作依据,今天我们还是用这个本子。
这个讲义的编写,前面第一大段是讲因缘,这个我们把它省略掉了,那是按当时情况来说的。我们看第二段前言,也是因缘的简单的报告。所讲的数据,编写这个数据,以及演讲全经的这个依据,都是根据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这个版本以后会跟诸位详细报告。这个批注最初只依据李炳南老居士的提纲,也就是眉注。我们这个大本子,这个里面的批注是李炳南老居士亲自写的,他是用毛笔写的,这就是民国三十九年他在台中讲经所写的这个本子,我们将他这个本子影印出来,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个纪念。另外,就是参考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这个批注已经流通得非常之广泛了。
同修们多数看到的还是老居士这个初版,因为早些年来他送给我这个本子是初版,我们带回台湾翻印。去年他老人家将这个批注做了一番整理,重新修订,所以他有个修订本,这个本子也交给我了,现在在台湾作版也印出来了,这是个定本。老居士今年年初往生了,这是我们佛门很大的一个损失。这个本子,我们就修订本出版,我们计划印两万册。依照我们过去印经的经验,最困难的是校对,错误总是在所不免,甚至于对了七、八次十几次还是有错误。由于这个经验,我们这个两万册先印五千册,流通送给大家看,希望大家看了之后,发现有错误通知我们,使后面这个一万五千册统统能把这个错字改过来,希望它没有一个错字,这个本子就可以普遍的流传了,将来别人要印,照这个本子影印,就不会有错误了。
第一次在「图书馆」宣讲是依照两位大德提供不少的参考数据,以后我在每一个地方宣讲,甚至于在台北华藏图书馆,我第二次讲的,也是在今年讲圆满,总共讲了一百零七次,每一次是一个半小时,跟我们这一次的时间相当。这一次宣讲就没有依照他们的批注了,我想他们既然有批注,诸位可以作参考。他们两位老人家没有讲到的,我这些年修学的心得体验,特别提出来给诸位报告,提供诸位同修作一个参考,所以可以说我们这个讲座是研习报告。经文里面的名词、术语、典故,我统统把它省略掉了;因为那些批注里面都有,可以在批注上查得到,就省了不少的时间。关于概论的部分,依然用这一个纲领,就是今天给诸位这个小册子。
首先我们学佛一定要认识佛法,不能够误会。佛教究竟是什么?现在在整个世界,每一个社会阶层都认为佛教是宗教,是世界上六大宗教之一;换句话说,现在的佛教确确实实是变成宗教了。为什么我说它变成宗教了?因为它原本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了。因此,我们对佛法的探讨,首先要认清它的本来面目。
在现在的社会里面,可以说佛教有五种不同的型态存在当前。第一种,就是刚才讲的,它变成宗教了。第二种,它变成学术了,有不少人把它当作哲学来研究,佛经哲学,它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了。第三种,这是近代二、三十年我们才看到的,它变成邪教了。宗教跟学术,说实在话,不至于害人,虽然不能得到佛法真正圆满的修学目标,还不会有太大的伤害。这个变成邪教,接触到之后会深受其害。第四种,这是近代,在最近几年这个佛教变成作秀了,我们在许多地方看到佛教在表演,讲经说法也变成表演了。第五种,就是我们要认真修学探讨传统的佛教,释迦牟尼佛代代相传而没有变质的这个教义。这是什么?实在说,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九法界众生一种究竟圆满的教育。
我们中国古人喜欢简单,无论是文章、是言语,要求的标准都是「简要详明」,简单扼要,也要详细明白。中国人怕麻烦、怕啰嗦,所以我们把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就简称为「佛教」,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现在为了怕大家对它误会起见,不得不多加两个字「佛陀教育」,你看到这个名词就不至于发生误会了。孔老夫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今天接受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这个要认识清楚。
佛教本身称宗教,而所称的宗教跟我们今天所讲的宗教的概念是完全不相同。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因为它的教义非常的博大精深,绝对不是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完全学习接受的,于是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就将它分成宗派,就好像一个完整的大学里面分院系,你只要学一个科系就能成就。所以佛法这个大的就是宗,分成了十个宗,宗底下再分派,即使是一部经、一个法门也决定能成就。为什么称为宗教?这个「宗」是专指禅宗,禅宗的教学法很特别,跟其它的宗不相同;这个「教」就是禅宗以外九个宗派,都叫作教。所以「宗门教下」,那个宗门的「门」字省掉了,教下的「下」字不要了,这就称「宗教」。所以佛门称宗教,跟我们现在这个宗教,意义不相同。
为什么佛法又把它这样子分作宗门教下?刚才讲了,它的教学手段不一样。这个宗门,它不从文字下手。禅宗以外,无论哪一个宗都是从经典下手,经典就是教科书;换句话说,它从教科书下手。禅宗不要教科书,所以说「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它这个手段跟一般教学完全不相同。禅宗是悟了以后再读经的,没有开悟就不必读经。其它宗派修学方法都是从经典下手,从经典里面慢慢来开悟,所以这个叫渐悟;禅宗是顿悟。但是禅的根机不容易,必须很聪明,根性很利,所谓上根利智;要拿我们现代话来说,那是天才儿童,不是普通人,特殊的天才,他可以不必经过这个次第,他能够躐等的来修学。所以禅宗教学跟教下不一样,是这样一个分法的,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
佛教教育究竟教给我们什么?它的目的、宗旨何在?这是我们首先要探讨的,然后我们才知道这个教育我们应不应该学习、值不值得学习。佛教的教学,宗旨内容要用经典里面的术语,就是「诸法实相」。这一句话,要用我们现代话来讲,「诸法」就是一切法,「实相」就是真相。一切法把它分成两大类:一个是人生,一个是宇宙,这就统统包括了;换句话说,佛法教学无非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我们自己本人,这一点诸位要知道。因为我本人以外,以外还有许多人,那是我的生活环境,不是我本人。所以人生是指自己,除自己之外都属于环境,我们讲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自然环境,除自己身外的统统是环境。由此可知,佛教它所讲的、所探讨的是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如果我们明白这一个事实,这才知道这个教育一定要接受,一定要修学。
我们常常听佛门里面讲迷悟,迷了是凡夫,悟了是佛菩萨。迷悟个什么?就是迷悟自己与生活的真相。我对于自己、对于我的环境真正明白了,那你就叫作佛,就叫作菩萨;如果对自己、对于生活环境不明白,还是迷惑颠倒,那就叫凡夫。所以佛菩萨不过是一个明白人而已!对于自己、对环境明白;凡夫对于自己、对于环境不明白。除此之外,凡夫与佛没有两样。所以佛法对于整个大宇宙的观察,都列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为什么平等?因为本来平等,事实上就是平等,绝对没有高下。这是佛法教学的内容,我们一定要清楚。
我们现在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生活的真相确确实实是迷,那要怎样才能觉悟,怎样才能真正明了?佛有一套方法教给我们,帮助我们明了,帮助我们觉悟。诸位一定要记住,佛只是提供经验、方法;因为他从前也是个迷惑人,他开悟了,他明了,他把他觉悟明了的经验、方法提供给我们作参考,他不能帮我们开悟。怎么样才能开悟?还是要自悟。所以一定要自修、自悟、自证,统统还得靠自己;离开自己,谁也帮不上忙。这是佛给我们说出真话。
所以佛法号称「无依道人」,学佛的人没有依靠,不能依靠别人,佛菩萨靠不住,天神、鬼神也靠不住。佛教给我们要靠谁?靠自己。所以佛是我们的老师,老师只教导我们,我们要依教奉行、要去做到,那才是自己得受用。再好的老师,他有再好的方法,如果我们不接受,不肯去照作,依旧是枉然,还是得不到真实的利益。所以佛法是师道,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这才是真正传统的佛教教育。
佛教到中国,这一千多年来都保持这个传统。变成了宗教,说实在话,最早变成宗教是日本。以后我们自己这个佛教逐渐逐渐也变质,现在社会上,我们所看到这个佛教的仪式确确实实是宗教,这个也不能够否认的。可是我们了解这一些事实的存在,我们自己如何选择,这是智慧,这个也是经典里面讲的福德、因缘。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这一部经论,这是佛教十个宗派里面的净土宗。十个宗派,我在此地也不必详细的介绍,有专门介绍的书籍很多。简单的讲,在整个佛法里面,有三个宗派可以说是共同科目,任何一宗与它都有关联。第一个是律宗,就是戒律,无论修学哪一宗,显教密教、各宗各派,总不能不守戒律!这个律宗虽然它是一个独立的宗派,实际上它是共同科目。当然有专研究律宗的,那就变成这一个宗派了。但是任何一个修学佛法的人都必须接受戒律,遵守戒律,所以它是佛门的共同科目。另外一个是法相唯识,法相唯识是讲的理论,也是任何一个宗派都需要研究的,是理论的基础。第三个共同科目就是净土,净土是归宿,不管你修学哪一个法门,即使禅宗都不例外。
你看看百丈大师定的禅门清规,这是唐朝时代禅宗第八代马祖道一和尚,我们称他马祖,他俗家姓马,他是禅宗第八代的祖师,我们称他作马祖,不是台湾妈祖庙的妈祖,他的法名是道一,道德的道,一二三四的一。他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是一个很了不起的革命者,是一个划时代的创始人。因为佛教从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起,一直到中国,佛教没有共修的,没有大家在一起共同修学的。只有佛讲经说法的时候,大家来听经,来上课;上完之后,个人修个人的。所以我们在经典里面去看,如果说是打一个佛七、打一个禅七,那是大事!经典应该有记载。查遍《大藏经》,没有听说释迦牟尼佛在哪个地方打过一次禅七的、打过一次佛七的。所以修行是个人修个人的,佛从来不干涉,也从来不过问,个人修个人的。只有上课听讲,你有疑问的时候,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所以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一生都从事于教学的工作。
早期的人,无论中国外国,这个世界上人口少,资源也很丰富,生活能过得很自在。人很老实,很真诚,所以接受到佛法,说实在话,个个都有成就。传到中国来之后,从汉到唐七、八百年,这个法传久了,逐渐逐渐就变质了,于是大家对经典研究讨论很喜欢,真正修行就懈怠了。佛法要不是真修,决定得不到利益。所以马祖跟百丈禅师这两个人志同道合,就想挽救这个修学的弊病。提倡什么?提倡共修。当然在他之前,提倡共修的有人,但是没有形成一个制度。譬如我们净土宗最早的是东晋时代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邀集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个人结莲社,「东林莲社」,这个比百丈禅师早,但是它没有形成一个制度。百丈禅师跟马祖建立了丛林的制度,就好像我们这个一般教育,从私人教学变成有完整制度的一个大学,中国的丛林就是制度非常健全的佛教大学。
我们现在叫大学,那个时候叫丛林,名称不一样,里面内容是完全相同的,组织结构都相同。丛林的主席叫方丈,相当于学校的校长,维那师相当于训导长,首座和尚相当于教务长,监院(我们常讲当家师)相当于总务长。他们的职权确实是如此的,这个管教学的、管训导的、管总务的,所以住持下面是三个纲领执事,分这三个单位,名称不相同,职权完全相同。所以它确确实实是一个完整佛教大学,这是从马祖跟百丈提倡建立的。
这样建立之后,这就集合全国的精英,大家在一块共同修学。所以往往一个丛林里面有几千人、几万人,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丛林的建立,主要的精神是提倡依众靠众,一个人容易懈怠、容易偷懒,大家在一块儿,彼此互相看着、互相勉励,就不好意思了,看到别人精进,自己不如人,惭愧心生起来了。所以这个制度确确实实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以后日本的佛教、韩国的佛教,在中国留学者也把这个制度带回去了。所以这个可以说是佛教的一次革命。
百丈大师这是禅宗的大德。禅宗的丛林,我们看它朝暮的课诵,它晚课也念《弥陀经》,临死的时候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由此可知,即使是宗门,最后也回归到净土。这个教下其它不同宗派的,求生净土,那就太多了,华严宗的、天台宗的,天台宗是最多了,这是智者大师带头的。所以净宗是佛教的归宿,这是我们从中国佛教史里面看到的事实。
如果从一切经典里面去探讨,你就更能够觉察到,就像古人所说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都归到净土。净土的经典,在各宗来说,它的经典最少,少就容易学。在过去,净宗依据的经典只有「三经一论」,这个三部经都不大,最大的就是《无量寿经》了,其它的《阿弥陀经》,诸位看到的,那比这个少得多了,《阿弥陀经》恐怕比我们这个小册子还少;《观无量寿佛经》的经文比我们这个《无量寿经》也要少;《往生论》也不长。所以它的典籍最少,依据的经典很少。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净土五经,这五经从哪里来的,我们一定要知道。在前清咸丰年间,咸丰是慈禧太后的丈夫,慈禧是西太后,是咸丰的西太后。我们讲咸丰很多人不知道,说慈禧太后这名气很大,没人不知道的。大家就知道,它距离我们不算太远。咸丰年间有一位魏源居士,我们将来这里面还会提到他。魏居士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佛学家,对于净宗的修持有很大的成就。他老人家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就是普贤行愿品最后的一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卷,把它附在三经的后面,这样就变成「净土四经」了,四经是这么来的。所以诸位将来读古书,有时候看到净土四经,这样净土才有了四经。
他把这一品加进去有没有道理?他不加进去,我们往往疏忽了,没有留意这一椿事情。他这一加,我们特别注意,仔细去看一看,有道理。因为《无量寿经》从四十八愿一直到全部的经文,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关系非常密切,你看经文一开端,就说明「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修普贤行,像这个句子就很多,而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最明显的证据。所以把这个经合在三经之后,称为四经,这个非常完美,确实有道理,有慧眼,有见识,发前人之未发,对于后世有很大的贡献。
这个第五部是《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章经是民国初年印光老法师,他老人家将这一章经特别提出来,附在净土四经的后面,变成五经了,这样变成「净土五经」了。同样的一个道理,我过去学佛,在李老师会下十年,我是主攻《楞严》的,我的基础是《楞严》。而《楞严》至少也讲过七、八遍,《楞严》很熟,但是从来没有体会到「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的重要性。到以后看到净土五经之后,这就提起注意,为什么印光法师把这一章,这一章经文不长,总共只有两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短,《般若心经》两百六十个字;他老人家这一提出来,我们仔细回头,再到《楞严》里面去观察,才看出真正了不起,才真正明了这一章就是《楞严经》的心经,是整个《楞严》的精华。不是老法师这样一个举动,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得到。附在四经后面,这样变成五经。
实在讲,这一章经是净土宗的心经。不但是净土宗的心经,而且是一大藏教的心经,诸位要是明白《无量寿经》之后,你就能够认识它,你就能够体会它,才知道这一章经,才知道大势至菩萨在净宗法门的地位,在净宗法门的重要性,我们才真正认清楚、才搞明白,五经是这么来的。我想将来如果我们有这个机缘,我们这一部讲完之后,这个五经要有机缘的话,我都希望在此地好好的再讲一遍,缘是无比的殊胜。净宗的特色,要在这一段时间,依据这一部经典,给同学们作详细的报告。
我们现在看第二页的第二段:
【确认净土法门,为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出三界,径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
这是把这个法门简单明显的介绍给我们。佛给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法门,我们常听到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些无量无边的法门,哪一个法门最好?哪一个法门最殊胜?哪一个法门最有把握成就?这是要选择的。选择对了,那就非常幸运,你这一生当中就圆满成佛了。选择不当,这一生当中成就不了。
佛在许多大乘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从凡夫修行成佛,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要这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怎么个算法?从前李老师在台中佛学讲座给同学们编了一个《佛学概要十四讲》,里面讲到这个问题,讲到这个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有好几种计算法,他这里讲最简单的,以我们中国这个数字单位是个、十、百、千、万,万万是亿,万亿是兆,用这个「兆」作单位,那是多少兆?老师告诉我们,上面是一千,下面八个万字,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是一个阿僧祇劫,还要乘三倍。我们今天听到这个数字,是天文数字!所以这个修学成就,那不是一生、两生的,生生世世的。
小乘的成就,经上给我们讲得最多,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佛告诉我们,我们常讲忉利天,中国人讲玉皇大帝,外国人讲上帝,大概都是讲的忉利天。佛告诉我们,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所以忉利天看我们这个人间,对我们这个人非常的怜悯,寿命很短,朝生暮死,寿命只有一天,多可怜!那么也算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也照我们人间这个算法,他的寿命是忉利天的一千岁,那在我们人间算,不晓得是多少千万年。
再往上面去,愈上一层,他的寿命加一倍。我们常常讲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兜率天,比忉利天又高了两层了。忉利再往上去是夜摩天,夜摩再上去是兜率。所以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他的寿命是四千岁,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所以弥勒菩萨在兜率内院,他的寿命在那里是四千岁,必须到他那里寿命终止了,这才到人间来示现成佛。换算到我们人间,这个时间多久?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我们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兜率天的四千年。所以《弥勒下生经》上,这个时间是这样算法的。
他还不是最高,往上去还有化乐天,还有他化自在天,在欲界。再往上去,四禅十八层天;再上去有四空天;最高的天,寿命是八万大劫,那不能用时间算了,论劫来算。这是讲我们娑婆世界,才知道这个成就在时间上来讲,真难!
我们每一个同学,不是只有今生;只有今生,那问题太容易了,可以说没什么问题。我们有过去,我们也有未来。你要知道有过去、未来,那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我们过去世有没有听到佛法?有没有依照佛法来修行?给诸位说,决定是有。为什么说决定是有?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有前因后果。今天我们听到佛法,能生欢喜心,能信能愿、还能修行,特别是这一个法门,证明了你在过去生中曾经学过。你如果没有学过,你会感觉到非常生疏,格格不入,入不进去!听了喜欢,想学,愿意学,愈学愈欢喜,过去那个修学跟这一生连起来了。
那我们过去修了多久?修了到底是几生几世?《无量寿经》上佛给我们授记,佛告诉我们的话: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修。也许大家听了问题又来了,佛说成佛三个阿僧祇劫就成,那我们修了无量劫,怎么还没成佛?我们生生世世所修的都不算数。好像念书一样,天天念,很用功的念,考试都是零分,始终不及格,始终不能升一级,这有什么用?所以都不算数。虽不算数,你确实学过,确实有善根,确实有福德,这是不能否认的;只是你从来没有一次考试及格过,麻烦出在这个地方。如果有一次考试及格过,你今天就不在此地了。
那我们要问,什么标准叫及格?在小乘讲初果须陀洹,在我们大乘圆教里面讲初信位的菩萨。净宗是大乘,是圆实大乘,是圆教真实的大乘。大乘菩萨总共有五十一个阶级,好像我们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到五十一年级。我们生生世世修学,就从来没有上一年级;换句话说,生生世世都在幼儿园,没有学籍,所以那个不算数。佛给我们讲的三大阿僧祇劫是从初信位算起,就好像你在学校多少年可以毕业了,你要入了一年级,这才能算数。一年级还没有上,那怎么能算!那不能算。
我们想想,我们这一生当中努力的修学,能不能上个一年级?恐怕还有问题,大多数人上不了。难在哪里?难在必须要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你才能入一年级,才能达到这个标准。什么叫见惑?错误的见解。佛给我们讲烦恼的根源是两个错误,一个是见解的错误,一个是思想的错误。错误的见解叫见惑,三界有八十八品,品是品类。思惑是思想的错误,三界有八十一品。那个思惑要是断尽了,那就证阿罗汉果了,那就不止一年级了,在大乘里面讲,大概是六年级。一年级断见惑,六年级就断思惑了,就不退转了,那个三大阿僧祇劫会修到第五十二个阶级;五十一个阶级毕业了,五十二个就成佛,第五十二个位次就成佛。要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听起来,难!太难太难了!断烦恼是真正不容易。
有没有能够不需要断烦恼的,我们这一生也能成就的?给诸位说,只有这一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除这一个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烦恼,断惑证真。所以佛菩萨、古大德常说,那些法门叫难行道,真难!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容易!叫易行道。比较起来,确实难易是非常的清楚。可是你也不能把它看得太容易了,太容易你也出了问题,还是去不了。这个法门虽然不讲断烦恼,要讲伏烦恼。你能够把烦恼控制住,不叫它起作用,这就行了。其它这个法门,你能把烦恼控制住,不管用,为什么?你出不了三界。出不了三界,换句话说,你就免不了轮回,这个难了。
所以这个法门是一个特别法门,这一个法门是真实法门,是真实的智慧。什么人能够接受?华严会上讲的十地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是初地,终是等觉。等觉也叫作十一地,这是十一个位次;等觉再上去就成佛了。他们为什么会接受这个法门?他们的智慧将近圆满、接近圆满了,佛给他一说,他就明了了,他接受了。第二种,像我们凡夫,凡夫里面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这种人会接受。这是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的:能够接受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的是什么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是《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对这个法门真信、真愿、真肯念佛,那就证明你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个善根深厚。
有这样深厚的善根,这是「自力」;现在接触这个法门,必然得到一切诸佛如来冥冥当中以威神加持我们,我们才能生欢喜心,这叫「他力」,这是诸佛如来帮助我们。我们善根现前,自己不觉得,确实有诸佛菩萨在帮助。到你修学到相当一个程度,佛菩萨加持,你会感觉到。你在初学还不太容易感觉到,你学个几年之后,果然认真修学,学个几年,你就会感觉到佛菩萨在加持你,佛菩萨在协助你。到什么时候才感触?在心清净的时候,清净心与诸佛菩萨就感应道交。
这是讲到净土,这个净宗修学的方法,它的方法也很多,统统叫作念佛。大分分为四大类,有实相念佛(实相念佛跟禅没有两样),有观想念佛,有观像念佛,有持名念佛。我们在所有方法里面,我们选择的是持名念佛。这个方法也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赞叹,一切诸佛如来弘扬的,一切诸佛如来普遍劝导一切众生修学这个法门。
这个法门容易,真正是不可思议的特别法门,所以这是「一乘了义」!一乘是佛法里面最究竟、最真实法,不是方便法,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读到《法华经》,《法华经》是世尊末期的教科书、末期的教学,完全说真实的,开权显实,告诉大家,佛法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我们晓得佛讲的二乘是大乘、小乘,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是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这些都是佛的方便说;要讲真实,真实是一乘。一乘是什么?一乘是直接成佛。
我们要问,什么叫作成佛?佛是什么?我们总要搞清楚。所谓佛,在佛教教育里面是一个学位的名称。像我们现在这个学校里面,学位有三等:最低的是学士,再上面一层是硕士,最高的是博士。佛门里面也有这三个学位,名称跟他说的不一样,最低的学位叫阿罗汉,阿罗汉相当于我们一般学校的学士;往上一层叫菩萨,相当我们的硕士;最高的学位称佛陀。所以诸位要知道,罗汉、菩萨、佛是学位的名称,一定要搞清楚。
要什么样的资格才能拿到佛陀的学位?必须要智慧究竟圆满。佛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智慧要圆满了,那就是无所不知,这才圆满。有一样东西你不知道,你的智慧没有圆满。不但我们这个世界的事情,你样样知道,别的世界也知道,这个很不可思议。靠近我们的星球月亮,你知道多少?太阳,你知道多少?扩大一点,我们银河系,你知道多少?再大一点,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你知道多少?如果你拿到这个学位了,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今天宗教里面赞美上帝全知全能,全知全能不是上帝,全知全能是佛。
佛不止一个,哪一个人修成了都成佛。所以佛跟我们讲,可能吗?能。为什么能呢?佛告诉我们,全知全能是你的本能,它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我们今天把本能失掉了。佛教育没有别的,是教我们本能再恢复,这就可能。如果我们本来没有,要想有,这就不容易,这个就难了。本来有的要恢复,那就容易了。所以佛在《华严》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说明本能是个个都具足的,个个都圆满的,一切诸佛如来的智慧,我们统统都有。德相是能力。智慧能力统统都有。他是完全恢复了;我们虽有,丧失掉了。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了;真的失掉了,那也不容易恢复。佛给我们说是迷失了,不是真失掉,是迷失了。你几时一觉悟的时候,你的能力立刻就恢复了。可见得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怎么失掉的呢?佛把这个真相告诉我们,「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怎么失掉的?因为有妄想有执着,把你的能力失掉了。有妄想,智慧失掉了;有执着,有烦恼,德能失掉了。这一个事实真相,要不是佛给我们说出,我们会永远迷惑,永远不知道,不会明白;佛对我们的恩德利益太大太大了。
佛给我们的教学,学什么?无非就是教我们断烦恼断妄想而已,所以他教给我们修学的总枢纽就在禅定。定是什么?把妄想分别执着去掉,心就定了;心一定,我们的德能就恢复了。由此可知,大乘菩萨五十一个阶位,简单说就是定的功夫浅深区别这些位次。我们今天用念佛这个法门,念佛这个方法、这个手段,修什么?修定。所以净宗不叫禅定,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一心是定,不乱是禅。方法手段不一样,境界目的完全相同。
无量寿经 (第二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02
上一次讲到自性本来具足智慧、德能,而且佛告诉我们,这是十法界(就是包括了佛)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平等的。这样的智慧、德能可不可能恢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可不可能在我们这一生当中恢复?这更是一个大问题了。我们初学佛的时候,常常听说佛是具足无量智慧、无量的德能,这两句话究竟是事实,还是赞叹?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是事实,那我们要问,一个造作极重罪业的人,照佛在经上所说,决定堕落地狱,佛有没有能力让他立刻成佛?假如佛没有这个能力,那么佛的德能还是有限制,这个万德万能是赞叹,而不是事实。佛如果确确实实能够帮助他,使他立刻成佛,那佛的智慧、德能我们就能够肯定它,我们能承认它。我想这是许许多多同修都很关心的一个大问题。
在整个佛法教学当中,可以说是肯定的,佛确确实实有这个能力、有方法,问题就看对方相不相信,能不能接受?如果对方能信、能接受,依照佛的方法去做,确确实实能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究竟是什么方法?实在说,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念佛法门,执持名号。《弥陀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明白,若一日到若七日,决定能够圆满成就。可惜的是这样殊胜的法门,相信的人不多。古德告诉我们,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法,无非是引导我们、诱导我们,让我们体会到这一个真实的法门,就是此地讲的「一乘了义」;也就是佛在法华会上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讲三乘、讲五乘是方便说,真实说就是一乘法。再说,真实就是这念佛成佛的法门。
了义,「了」是究竟了达的意思。如果从教学对象上来说,譬如小乘经,它的对象是根性浅的人,不包含根性深厚的人;大乘法门,它的对象是菩萨,不包括小乘。这一些教学的对象都是偏在一边,而不能够涵盖全部,这就是不了义。如果这一个教学方法,从上上根到下下根,统统都包括了,这叫了义。这是从教学对象来说。
我们看净宗法门,展开《无量寿经》,诸位仔细去研究,确实对于所有根性的人全部都包括了。所谓「三根普被」,上、中、下三等根机,利钝全收,利根的人、钝根的人统统都包括了,而且是平等的成就,这个真正尤其是不可思议。
讲到利益,佛在一切经典里面,有些经论小根得利益了,大根不得;有些经论是大根器的人得利益,小根器的人不得利益。像这样的经典,也不能算了义。必须这一个法门,一种教法,能够叫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平等的利益,这才算是了义。
所以以这个标准来观察,在一切经里面,究竟了义确实是净土宗的经论,我们今天讲的「五经一论」,这是说明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一乘了义。底下讲「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出三界,径登四土」,这些话全部都是说明它是真正一乘了义。
出三界,非常之困难。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必须要断尽八十八品见惑,还要断尽八十一品思惑。通常我们讲的烦恼障,这个烦恼断尽了,见思烦恼断尽才能超越三界,为什么?因为三界六道从哪里来的?是烦恼变现出来的。这个烦恼是能变,六道境界是所变。只要能变在,所变的这个境界就不会消失,永远会存在的,你就出不去。
什么叫作见惑?什么叫作思惑?在这里简单提一提。见是错误的见解。见解上的迷惑,有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我们想想,哪一个人不以为身是自己?认定这个身就是我,这是个错误的见解。那身不是我,谁是我?这个问题很大,如果诸位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最好去读《楞严经》,《楞严经》对这些问题说得非常透彻、非常清楚。这是第一个错误的想法,以为身是自己。
第二个错误的看法叫边见。什么叫边?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相对。这个相对的观念是错误的,这个见解是错误的,譬如:有大就有小,有长就有短。实在讲,六道众生生活在哪里?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面。科学家发明的相对论是我们佛教的边见,这个不是真理,但是是事实,确确实实我们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面。这个世间包含了时空(时间与空间),都是相对建立的。
第三、第四个错误的见解,我们中国人叫它做成见,某人成见很深,这个成见是错误的。成见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从因地上的,就是修因;一类是从果上的,修因证果。这个误会,不仅是在世间,即使在佛门里面也在所不免。譬如,我们这个念佛法门,「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没错,但是有许多人就误会了,并没有把它搞清楚,以为我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之后就能成佛。念佛的人很多,不能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这是没有把它搞清楚,这里面产生了误会。
佛对于这两种错误的见解,在经上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这个在当时印度人很容易理解。譬如讲修因,印度有很多修禅定的,这个定中有境界,他在禅定当中看到牛死了;死了之后,这个牛的神识生天了,这是他看到的。他看到这个事实,于是他就产生了一个错觉,牛死了会生天,人死了会堕三途,会堕饿鬼、堕地狱,人都不如牛了。
牛究竟修什么会生天?牛替人耕田,牛吃草。他也去帮人耕田,也去吃草,去学牛,所谓持牛戒,他去学牛。学牛,说实在话,他将来来生就变牛,就变畜生,他作牛去了。他怎么会生天?不知道牛是这一生作牛,他在受果报;果报受完之后,他过去生中必定修有生天之因,他那个因缘成熟。绝对不是他作牛,这一生有什么功德。这是看到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产生了误会。这一类的情形都叫作戒取见,这是讲的执着,固执错误的因缘,这是一类。
第二类的成见,就是果报。有许多人以为生天这是究竟的,生到天上去就得永生了,不会再堕落了,这个见解不正确。为什么?天的寿命确实比我们长,长得太多太多了。像昨天给诸位报告的忉利天、兜率天,这还是二十八层天低级的,不是高级的。高级的天,像四空天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寿命八万大劫,这个计算的时候是天文数字,寿命是真长。但是这个八万大劫它还是一个数量,总有到的一天。到了怎么办?到了之后,他还要往下堕落。因为他不能再上升了,升到顶层了,那只有往下堕落,依然是六道轮回,可见得生天不是究竟。把天堂当作究竟,这是错误的见解。
除了上面讲的四大类,其它一切错误的见解,总归成一类,叫恶见,就是错误的知见,错误的见解。
另外五大类是思想上的错误。第一个是贪爱,贪爱是错误的想法,绝对不是真实的。第二个是瞋恚,第三个是愚痴。这个愚痴就是把事实真相搞错了,把真的当作是假的,把善的当作是恶的,是非颠倒,这个叫作愚痴。第四个是傲慢,贡高我慢。第五个是怀疑,这个怀疑不是对于普通这个怀疑,是对于圣教怀疑,圣贤人给你的教训,你不能接受,你对它怀疑。「贪瞋痴慢疑」,这是思想的错误,我们想错了。
前面的五种是我们看错了,我们对于宇宙人生事事物物看错了,于是你的思想有错误,你的见解有错误,带给你无量无边的烦恼,这个烦恼是从这儿来的。它的结果就变现出六道轮回的境界,你就没有办法出去。就像蚕一样,作茧自缚,没有人找你麻烦,是你自己制造的,你自己在享受,确实是自作自受。
这个六道轮回不是佛菩萨变现的,也不是天神,也不是阎罗王主宰的,是自己变现,自己主宰的。可惜变现出来之后,自己完全迷在这个境界里面了,所以自己变现的境界,自己不能控制,这就苦了。诸佛菩萨也在六道,也没有离开六道,他在六道里面干什么?在六道里面教化我们,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他那个六道从哪里来的?还是自己变现的。但是他变现,他明了,他能够控制这个局面。我们变现的,我们自己不明了,迷失了自己,反而被境界控制了,这叫颠倒。
佛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不难,几句话就讲清楚了、就讲明白了,问题在我们听了之后,是不是真正觉悟了?果然觉悟了,我们跟佛菩萨就没有两样了,迷悟确实不隔毫端。诸佛菩萨在悟,我们在迷,只要能够反迷成悟,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你要问,我这个觉悟要用多少时间?这没有时间的,确确实实在一念。一念迷,一切迷;一念悟,一切悟。我说这个话,我想诸位还没听懂,哪里听不懂?那个一念,这个不容易懂。我们的念头很复杂,这个复杂的念头就是那个一念的迷悟。悟了,一念永远是清醒的,也就是永远是清楚的;迷了之后,这个一念里面就变成许许多多的妄念了。
这一念,实在讲,就是净宗里面讲的一心。修学的关键,迷悟的关键,就在这个念能不能专一。一,就容易悟了;二,就没有办法开悟了。好像我们开这个保险箱的号码锁一样,对准了,一拉就开了,差一点点也打不开。这才知道佛法修学的枢纽在禅定,定就是一心。不管用什么方法,所谓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方法门道虽然多,只有一个目标,叫我们的心归到一;这个不能讲心,讲念头,念头归到一就成功了。
这个一念到底是哪一念?禅宗里头有一句话说「万法归一」。后来又有人说,一归何处?诸位能不能体会这个意思?万法归一,一归到哪里?一归万法。所以万法归一这个一是任一,任何一,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一句话实实在在是出在《华严经》上,「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多就是万法。多即是一,万法就归一;一即是多,一归万法。所以,这个归一是任一。因此,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平等,任何一门都能够教你恢复自性,任何一法都能够教你明心见性,都能教你证无上的佛果。所以法门是平等的,我们对于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怀疑,都不能分别执着。
事实虽然如此,可是众生根性不相同;换句话说,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要用现代的话来说,我们心理精神、思想见解的种种染污,每个人不一样。所以有些法门很适合我们修学,很方便,很容易;有些法门修起来很困难,而不容易见到效果。这就是要讲求了,法要契机。法是平等,是没错,理论上是平等,但在作用上来讲要讲求契机,要对症。说实在的话,我们的习气毛病太重太重了,通常一般的法门,我们修学起来感觉到困难。譬如,我们参禅不能得定,这大家可以练习,可以在家盘腿打坐,看看你能不能定得下来。这一坐下来,人身是坐到了,满脑袋胡思乱想;不胡思乱想,就打瞌睡,睡着了,定不下来。这就晓得这个法门难,不容易修。
密宗持咒,长的咒记不熟,何况这个咒在持的时候三密不能相应。密法的修学,心要观想,口要念咒,手要结印,叫三密相应。这个对我们修学起来,也很不方便,也很困难。何况这个神咒一定要靠口传。这个咒子虽然记录在《大藏经》里面,我们每一个人念的音都不相同。为什么不相同?我们的方言不一样,念出来怎么会相同!在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里面,语言都不相同;纵然拼,没有办法拼得很正确。这个咒语里面许许多多是鬼神的言语,所以你念他懂,有的时候你把他找来了,再念咒把他送去。假如这个咒念的音不准确,他不懂,就没有感应了。
这个咒语,实在讲,力量非常非常的广泛,里面有一部分是鬼神的言语,另外一部分根本没有意义的,只是音声。譬如,《大藏经》里面有许多治病的咒。佛当年在世,众生有病来求佛治疗,佛教他一个咒,他一念病就好了。我们觉得这个奇怪得不得了,其实用今天科学的眼光来看,非常适合科学的方法。人身的毛病,人是一个机器,这个机器里面,我们讲哪一根筋、哪一个关节里面发生毛病,这就不通了,病痛就来了。我们今天用药物治疗,用针灸治疗,目的何在?目的是把它调整,把它的阻碍打通,你就恢复正常了。佛用什么方法?佛用音声。用某一个音声,发那一种音声,会震动身体某一个部位。佛一观察,你那个部位里面有问题,教你一种声音的时候,将这个震开,你立刻就恢复了,很符合科学的精神。
今天的咒在《大藏经》,我们照那个去念,不行。为什么不行?发的音声不对。所以这个咒语一定要靠口传。口传,释迦牟尼佛到我们现在,依中国历史的记载三千多年了;三千多年,一代传一代,愈传愈讹,传得变调了,所以现在大家念咒都不灵了。不像历史上记载,像隋唐那个时候,印度高僧到中国来的时候,那个咒语确确实实呼风唤雨,役使鬼神,能治百病。在那个时候,所传这个音相当正确,它能起作用。传到今天,这个咒语还存在,但是我不相信那个音纯正,所以念起来不灵了。
过去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学过密的,他学东西非常的认真,而且在抗战时期都跟西藏、蒙古、青海这一些喇嘛,我们俗称活佛呼图克图,接受他们的教导,学得也非常认真。他给我讲,他学了两百多个法,但是没有一个灵。学两百多个法,他是真的认真学。他举个例子,他学隐身,念咒人家就看不见了。他说我念了十几遍,你们还是看见了。实在讲,那不是咒不灵,这个我们要知道,不是咒不灵,是我们学得不如法,音不准确。音不准确,这个心里观想不如法。结印大概还不成问题,这个手印不至于传错。最重要的一个是观想,一个是咒语这个音声。观想不如法,这个音声不准确,这就很难。所以他告诉我,他花了八年的时间,没有效,就放弃了。最后很难得,因缘殊胜遇到印光法师;印光法师劝他念佛,所以他说他的成就在念佛法门。他学过八年禅,学过八年密。禅没有得定,密一个法都不相应。这是以他这个修学的经验提供我们作参考,希望我们不要走他的冤枉路,不要浪费时间。这个的确是很宝贵的教训,他的真正成就是在念佛。
唯独念佛可以不断烦恼就出三界,除这一个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必须见思烦恼断了,才能出三界。见思烦恼不断,能出三界的,只有这一个法门。所以这一个法门,确确实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这个法门修学起来容易、简单、直捷、稳当,但是难信,真正是难信之法!不但一般人说难信,诸佛菩萨都说难信。这是讲「横出三界」。
「径登四土」,径是快捷方式。一切诸佛都有四土,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有实报庄严土,有常寂光净土,这个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是这个四土是有界限的。譬如,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这是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凡圣同居土,我们见不到实报土,我们也见不到方便土;世尊的四土,我们只能见到一个,其它三个见不到。正如同我们读书,小学生见不到中学生,他不在一个学校,学校分开了;中学生见不到大学生,学校分开了,它有距离,有隔碍的,有障碍,有间隔。西方世界很特别,特别在哪里?譬如,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这很奇妙!统统在一起;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生一切生。我们生同居土,到西方极乐世界,看看我们左右,有阿罗汉,又有菩萨;阿罗汉住方便土,菩萨住实报土,统统在一起,这个不可思议!
此地这个地方讲「径登四土」是这个意思,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给我们说,这个状况,佛在所有一切经里头没说过,一切诸佛剎土里面也没有这个事情;娑婆世界没这个事实,他方诸佛世界也没有这些事,唯独西方世界特殊,这个好处就太多了。所以为什么生到西方世界那边去,你就永远不会退转了,你一生圆满成佛?而是老师好,同学好,你所接触的都是诸佛菩萨,你怎么可能退转!我们这个世间常讲,一般人的习性不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所接触的朋友会影响你。西方极乐世界的朋友都是诸佛菩萨,不知不觉你自己就变成佛菩萨了。这是环境好,四土是指环境。
所以净宗确确实实是极圆。圆教,固然是圆,是不是圆到了极处?那倒不一定。《华严》是圆教,《法华》是圆教,这在我们中国佛门里面大家公认的。《华严》之圆,如果不是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它就不是究竟圆满,何况其余?而本经正是《华严》的归宿,《华严》到最后归净土,《华严》是圆,它是圆中之圆,那是圆极了。顿是顿超、快速。禅是顿,禅有没有七天成功的?没有。我们这个法门,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功了。连窥基大师都赞叹,这个法门是极顿之法。窥基是法相唯识宗的开山祖师,他在《弥陀经》批注,这个《弥陀经通赞疏》就是他注的,他对于《阿弥陀经》的赞叹,也称它是圆顿大法,它是属于顿教,快速的,没有比这个更快的了。所以末后这一句总结赞叹,说「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再看底下:
【本经持名念佛法门,圆满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极圆顿。】
我们先看这几句。在净土三经里面,三经是最原始的,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都提倡持名念佛,《观无量寿经》里面所教给我们的方法有三种:有观想,有观像,有持名,它并不是专讲持名,但是它把持名摆在最后,这一点我们学佛的同修要特别注意。佛经上的习惯,最好的东西放在后面。好像唱戏表演一样,压轴戏是最好的。前面有的人可以不看,中途来看最后的压轴戏,最好的摆在后面,最殊胜的摆在后面。那么十六观里面,它把持名摆到最后,这是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的。
就像《楞严经》上,《楞严经》以二十五位菩萨代表二十五种不同的法门,而把观音菩萨排在最后,排到最后就是特别法门。因为《楞严》如果按照顺序、按照次第,它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六根、六尘、六识叫十八界,后面加上七大,十八加七是二十五。这是说明一切众生修学,总不出这个二十五大类,包含了无量无边的法门;换句话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出不了这二十五类。观音菩萨是耳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它的顺序应该排在第二,结果他把他抽出来排到最后,这是特别法门,显示这个法门不是普通的,是最极重要的。
除这个之外,我们要注意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也是个特别法门,为什么?没有按顺序排列。大势至菩萨是见大,七大里面的见大。要依照顺序排列,七大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它是属于见,就是见大。在七大里面,它应该排在第六;如果在二十五个位次里面,它应当排在第二十三,那就对了。观音菩萨摆在第二,大势至菩萨排列第二十三。现在顺序变更了,观音菩萨排在最后第二十五,大势至菩萨排在第二十四。所以楞严会上讲特别法门,是讲两个,不是讲一个。大家往往看的时候,粗心大意,只看出一个特别法门,这是错误,这是粗心。
为什么不把大势至菩萨排在最后?这个含义就很深了。大势至菩萨念佛这个法门是能够普遍契合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根机,当然包括我们在内。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特别适合于我们娑婆世界,不一定适合十方世界,非常适合我们来修学,所以把他排在最后。从佛教承传发展上来说,确实是这样。像耳根圆通应用在禅上。禅宗,不但在中国,今天在全世界来讲,还是最发达,接受的人、修学的人最多,为什么?它属于耳根圆通,楞严会上的选择,没选错,非常适合于这个世界众生的根性。大势至菩萨念佛是普遍适合,我们也不在外。所以佛法流传到今天,在全世界各宗各派里面,发展最为普遍的,成就也最为普遍的,确实是净土宗跟禅宗。
这使我们知道,为什么一切诸佛如来要特别提倡念佛法门,它是真正的圆满、直捷,不是委曲婉转的,它是直捷、方便、究竟。修学其它法门,没有这个法门来得方便。譬如,禅在初学的时候要静坐,这就有了限制;离开禅堂,心就散乱了。密宗的修学,仪规特别多,非常的繁杂,没有净土方便。净土就一句「阿弥陀佛」,坐着可以念,站着也能念,走着也可以念,躺在床上还可以念,它不拘形式,这就方便了。你参禅,躺在床上不能参,一定要盘腿打坐才能参,没有净宗来得方便。所以净土这个法门,这一句佛号,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保持这句佛号不间断,它的好处在此地。所以它是方便当中的方便,究竟更是它的特色。它从有念,慢慢念到无念,从有念,到无念;从有想,到无想,念到能所双忘,就入了诸佛的境界了。
【一超直入,最极圆顿,以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作我众生之因心,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议。】
这几句话把净宗不思议微妙法,可以说说尽了。这是真实的,是我们一般人很不容易发现的,很难体会的一个事实。因为别的法门修因证果是从因到果,因果不同时。唯独念佛这个法门,它是因果同时,这个不可思议!所以净宗又叫作莲宗,以莲花来作比喻。我们晓得,所有这些植物都是先开花后结果,花是因,是先有因后有果,因果不同时,花谢掉了,果实才长成。莲花很特别,它是因果同时,花开的时候,里面的莲蓬上就结莲子,所以它是花果同时,因此用莲花来代表净土宗。净土宗,「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当你「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它是因果同时。这里面的这一句,我们要很细心的去体会。
「以弥陀一乘愿海」,这个一乘愿海,就是本经所讲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愿愿帮助一切众生圆成佛道;而且四十八愿,每一愿涵盖其它四十七愿。真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任何一愿统统都是圆满的大愿。由此可知,随便念一愿,都是阿弥陀佛圆满的大愿。
「六字洪名」是方法。六字,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里面,特别要注意的是「南无」。南无是梵语,它的意思是归依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用中国话来讲是归依阿弥陀佛,这个重要!归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世出世间这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里回头;回过头来,一心一意就依阿弥陀佛。换句话说,从我们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着回过头来,我就依靠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对了。用这个方法,恢复我们的清净心,达到一心不乱,这是很巧妙的一个方法。所以这个方法,古德说这是甚深的微妙禅!不但是禅,也是究竟圆满的神咒。密宗里面讲是神咒,是无上的大神咒。这是这个名号,不仅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一切诸佛如来究竟果觉的德号。我们这个修行,直接就用它,用它来作因地心,把诸佛如来的果德作我们的因心。所以,这个修行的方法,跟其它的方法,确确实实不相同,我们将佛的果觉作我们的因心。
「以果为因,因果同时」。这个法门,你看看它的成就,不可思议!它在这个下手处就不可思议了,它跟其它的法门不相同。佛在大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事实。世俗人也常讲「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从哪里来的?心想生的。有人说,我作梦,我没想过。没想,怎么会作梦?实在讲,你想了,你自己不知道,这个事情是真的。你想的,你自己知道,那个想叫粗想,那个想得很粗,很容易发现;微细的那个想,自己不能发现,但是在梦中现境界。如果你真的没有想,你决定没有梦;你有梦,证明你有妄想。想什么就现什么,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从想象而生的。那我天天想佛,这个人怎么会不作佛!佛一定现前。所以,这个法门是「从果起修,即修即果」。
「心作心是」,这四个字出在《观无量寿经》上的,是净宗理论的基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是什么?佛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本来是佛,现在我们又要念佛,现在要作佛,那怎么会不成佛?当然成佛。所以这个不可思议。下面一段说:
【弥陀要解云】
这是蕅益大师说的。
【一声阿弥陀佛,即是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这一句话是蕅益大师的发明,为什么?蕅益大师以前的人,从来未曾说过。仔细去查经,他讲得一点都不错,他有依据的,不是随便说的,是事实。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念佛成佛的。念什么佛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释迦牟尼佛做了样子给我们看。
「五浊恶世」,就是指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一句话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之法,佛法的修学目标就是这一句。这一句里面,可以把它分成三个阶段,从下面看,「三菩提」翻作正觉,「三藐三菩提」翻作正等正觉,再加个「阿耨多罗」,阿耨多罗翻成无上,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你证得了正觉,就称你作阿罗汉。阿罗汉是一个学位的名称,你拿到正觉了。如果你要是得到正等正觉,那就给你加一个菩萨,你叫菩萨了。你要是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就称你作佛陀了。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佛、菩萨、罗汉是学位的名称。这是说佛在五浊恶世成佛的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浊是染污,恶是恶业,是指我们现前的大众。
【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几句话很重要。换句话说,念佛成佛这个法门是诸佛如来他们所修行的境界;除佛以外,从菩萨以下,菩萨、缘觉、声闻,下面是六道,这合起来叫九法界众生。这一个法门,只有佛与佛才能清楚,才能完全了解,而不是包括菩萨在内的;都不能够完全理解的,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的,九界众生没有办法理解这个法门。所以这个法门是无比的深广。不要看这个经典好像不多,分量很少,就是这一部《阿弥陀经》,它内容之深广,连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理解。他不能理解,他怎么会相信?所以叫难信之法。
诸大菩萨都不能理解,都不能相信,那为什么我们会相信,为什么我们会理解,这不就奇怪了吗?这里说「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我们今天能信能解,可见得不是自力。这个力量从哪里来的?这个力量是诸佛如来加持而来的。我们能体会,能懂得一点,能说一点,这是佛菩萨威神加持。诸位同学在此地,你们听得能懂,听得能欢喜,也是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如果得不到诸佛如来加持,听也听不懂,说也说不出。这个话都是真实的,没有一丝毫夸大,完全说的是事实。蕅益大师又说:
【举此体。】
这个「体」,就是法界的本体。
【作弥陀身土。】
所以弥陀的身是法性身,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跟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动物有「生老病死」,我们刚才讲了,就是天上,色界天、无色界天,寿命虽然很长很长,他那个身体还是有生灭的;换句话说,他不是永生,他不是永远不变的存在。所居的土地,也是如此。土地,我们讲矿物,矿物有「成住坏空」。这个现在大家都没有疑问,我们从天文望远镜里面观察到,每一天有很多新的星球形成了,那个世界就成了;也有很多星球爆炸了、毁灭了。世界有成住坏空,动物有生老病死,他不是常住的,不是永恒的。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身体不生不灭,永远是这个样子,他不会变的,所以称为无量寿。世界也不会变化,人是永生,树木花草也永生,是这么一个奇妙的世界。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它是法性土。我们十方世界是法相土。相会变的,有生灭;性不生灭,性不会变的,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身是法性所变的身,不是法相所变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大地是法性土,不是法相土。
所以法相土,诸位要是学过唯识,唯识里面讲的阿赖耶,阿赖耶的见分、阿赖耶的相分,我们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属于阿赖耶识的相分。阿赖耶识是有生有灭的。在《百法》里面,它排列在心法,八个心王;心法是属于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有灭,是这样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土,在《百法》里面是属于无为法。哪一种无为?最后这一种,真如无为。所以它是真如本性变现的,它不是唯识变现的,我们这个地方是唯识变现的。它是真如本性变现的,所以那才叫永生,才叫真常,那是真实的。除这个之外,所有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为什么?它会变。会变的,就不是真实的;不会变的,就是真实的。这是为什么一切诸佛如来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道理就在此地。
【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由此可知,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法性身土的名号。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
理是理体,性是本性。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到底是自是他?自他不二,是西方导师阿弥陀佛的名号,也是自己真如本性的名号,这个要知道。所以才说之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诸位要记住,不是唯识,唯识是指我们这个世界是唯识的;他那个不是唯识。心,就是本性,就是自性。
【可见此经正是如来称性极谈。】
这一部经上所说的,从哪儿来的?都是佛从自己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给我们说出来的。所有大乘经,统统是世尊从真如本性里面所说出来的,这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的,就在圆满不圆满。譬如我们晚上看到月亮,初三、初四的月亮也放光了,初七、初八也放光明,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月光;十三、十四月光就更大了,都没有圆满;一定要到十五满月,那才是究竟圆满了,一丝毫保留都没有了。从这个比喻,诸位观察所有一切大乘经典,就像那个月亮一样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有圆,有不圆。
哪一部经是究竟圆满?《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究竟圆满,十五的月亮。《华严》、《法华》还是十四的月亮,还不是究竟圆满,为什么?《华严》、《法华》虽然圆,不纯;这个经典,纯圆。它那个圆里头不纯,它还有说其它拉拉杂杂的东西在;不像这一部经是纯圆,一丝毫夹杂都没有,所以说「称性极谈」,达到极处!这一些都是让我们首先认识这一个法门、这一部经典,在所有大乘法里面,在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论,它的地位、它的分量,让我们认识它、理解它;然后我们再慢慢探讨它,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我们修学的兴趣,所以目的在此地。
无量寿经 (第三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03
请掀开讲义第三页,我们从第五条看起:
【观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吾人能念之心,即是如来果觉,即是本来成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来是佛,现又作佛,是故当下即佛。直捷了当,方便究竟,奇特殊胜,不可思议。】
这一段文含义非常非常之深广。佛在《观无量寿经》里面给我们说明,净宗修学依据的理论,实在讲就是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把净宗这个真相完全说尽了。通常学佛的人,实在说,什么是佛?这个概念总是很含糊,无怪人家说我们盲修瞎练。佛究竟是什么?没搞清楚。前面已经跟诸位说得很多了,佛就是我们的自性,就是我们的本心。我们通常讲真心,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真心显露了,我们就称他作佛;真心在有障碍的状况之下,不能起作用了,我们就叫作凡夫。
实在说,凡夫跟佛没有两样,只是真心迷悟不同而已。凡夫虽然在迷,真心本性并没有失掉;诸佛在觉,真心本性也没有加一丝毫,确实这个法是不增不减。所以,这个佛就是自性圆满的起用。就像前面所说的,我们夜晚看月亮,十五的满月,一丝毫欠缺都没有,它的光明完全发挥出来了。我们凡夫,实在讲就像初一晚上的月亮。诸位晓得,初一一点光芒都没有。虽然一点光芒透不出来,我们要问,初一晚上月亮有没有?当然有,怎么能说没有!我们就好比是初一的月亮,诸佛就好比是十五的月亮,菩萨就好比从初三、初四到十四的月亮一样,这里面光芒大小不等。由此可知,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这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妄心就不是佛,这是真心。不但佛是心,其实没有一样不是心,菩萨也是心。刚才说了,那个佛的心就是十五的月亮,菩萨的心是初三到十四的月亮。声闻、缘觉,我们讲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没见性,换句话说,他们真心没有现前。
这个在唯识里面,所谓的「同生性」与「异生性」,有这么两个名词。什么叫同生性?就是跟诸佛如来同用真心,那不是妄心,用真心,跟诸佛如来一样的,这是讲的菩萨。什么样的菩萨?圆教初住以上,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就好像夜晚的月亮露了个月芽。我们在初三,大概看到一个月芽,有了一点点光了;那一点光虽然很弱很微暗,但是它真正是月光。它不是假的,它是真的,跟十五的月光无二无别,只有大小不一样,都是纯真无妄,这叫同生性。异生性,异是不同,完全不同。换句话说,你自性的光明丝毫都没有透露。六道凡夫,没有透露;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没透露。凡是自性光明没有透露的,也就是真心不能现前起作用,在这个阶段统统叫异生性。
我们常讲用真心,用妄心。这个异生性跟佛不一样,是用的妄心;佛、菩萨用真心。真心,这是相同的;妄心就不相同了。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要真正觉悟,我们用心全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变化就太大了,都靠不住。你要是把这个事实真相了解了,确确实实在生活当中,能减少许许多多的烦恼。你接触一切人与事,晓得都是虚情假意,何必去认真?认真就吃亏了,就生烦恼了。别人对我们是虚情假意,我们对别人还是虚情假意,这个变化就太大了。什么时候才用真心?必须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那个时候用的是真心。真心是永远不变的,换句话说,妄心是随时随地都在那里变化。
所以诸佛菩萨是心造的,是心是佛,是心是菩萨。往下声闻、缘觉、六道凡夫,还是心作的,是心是凡夫,是心是天,是心是人,是心是鬼,是心是畜生,是心是地狱,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真心变现之物。诸佛菩萨这个境界是真心觉悟之后变现的,权小、六道是真心迷了以后变现的。他在迷位,它还是起作用。迷,不是说没有,它存在,它也起作用。觉悟,那个作用是究竟圆满,清净安乐!迷了起作用,那就是五浊恶世,无量无边的生死烦恼,它就起这种作用。所以十法界全是心作的,全是自心变现之物。
既然心能够变现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最圆满、最殊胜、最自在的是佛法界,最苦的是三途地狱,统统是自心变现的。诸位想想,既是自心变现的,这个十法界哪有得不到的道理?你想要作佛,这不是求别人,求自心就行了。这个心一转变,佛法界就现前了。
所以底下告诉我们,「是心作佛」。这个心怎么作佛?念佛就是作佛。念菩萨,就作菩萨;念罗汉,就作罗汉;念什么,就作什么,这是真实的道理。也许有人问,我现在天天在念的时候,也作不了。我天天念黄金,黄金也没有变在我的面前,那佛讲的这个理论能讲的通吗?佛的理论没有错,问题在哪里?你们不会念。怎么样念才会变?要一心念就会变了;换句话说,你虽然念,念的心不专,所以它变不过来。
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宋朝末年赵孟俯(赵子昂)画马,这是个很了不起的画家,他是宋末元初时候的人,以后在元朝也作过官。他天天想马,天天就看马,看马的动作、马的姿态。他晚上睡觉的时候大概也想马,结果他真的变成一匹马。他睡在床上,大概是白天睡午睡,有蚊帐,他太太把帐子掀开一看,这个床上一匹马仰在那个地方,这就证明想什么就变什么。我们今天想什么变不出来,是你心不专;你心要专,它就变出来了。
真的,想什么变什么,不可思议!你一天到晚想佛,你怎么会不变成佛?所以经典里面教给我们,一心念,二心就不行,就不能感应。我们是三心二意,那怎么行?所以他变不出来,天天念佛也作不了佛。一心念就能作佛了,就会变现了。所以关键是在一心,真正一心念,确实念什么现什么。
既然知道这是事实了,我们为什么不念佛,为什么还要念其它的?念佛的好处、念佛的利益是当下恢复圆满的性德,换句话说,就是一般宗教上赞美上帝的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全知全能。佛就是全知全能的意思,我们为什么不干?菩萨的德能比佛还差的远,不究竟,不圆满。这个法门是直捷了当教我们修作佛的法门,所以你念佛的时候,能念的心就是佛。「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量觉,无所不觉;觉了,当然就有能,所以也就是无所不能。这是如来果觉。
「即是本来成佛」。佛在《华严》、在《圆觉经》上都说到了,「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佛法是真正的平等。佛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过你现在迷失了你自己。迷,不是真的;觉是真的,迷不是真的。换句话说,这个迷是有时间性的,几时你一觉悟,觉悟就不迷了。所以在许多大乘经论里面讲,这一切众生将来能不能成佛?决定成佛,只是成佛早晚不同而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当然能成佛。
我们今天有幸遇到这个殊胜的因缘,因缘是什么?成佛的法门。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法门,唯独这个法门是成佛的法门。我们遇到之后,我们能不能成佛?成得了、成不了?实在讲能不能成佛在你自己,不在别人,问题是你自己肯不肯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你对这个法门「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的修学,那你这一生当中就决定成就了。如果遇到这个法门修学,这一生还不能成就,这个因素决定出不了这三个范围。第一个,你对它怀疑,你没有完完全全的相信它。第二个,你修学的时候夹杂,换句话说,夹杂就是你不专心;譬如,我们念佛,还想参禅,还想持咒,还想学教,这叫掺杂,你心不专一,这不能成就。不夹杂,但是功夫间断,间断也不行;功夫一定要保持着不间断,这个才有力量,才能真正成功。
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里面教给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要怎样把这两句话做到,这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秘诀。平常我们的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往外攀缘。眼,跑到色去了;耳,跑到声音去了,都往外缘了。菩萨教给我们,你把这个六根收回来,「都摄六根」,收回来,不要再向外攀缘,这个很重要!譬如,我们喜欢看戏、喜欢看电视,我不看了,这收回来;喜欢听音乐的,这不听了,从那里收回来;然后才能做到「净念相继」。
念就是念佛,念佛为什么叫净念?我们念头里面有掺杂就不净了;换句话说,专念就净,掺杂别的就不净了。我念佛,我又参禅,我又学密,我又持咒,这个就杂了,这个不是一心念佛,这叫杂心念佛,乱心念佛,这个效果就消失掉了。相继就是不中断,这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不断,这才行。佛在《遗教经》里面也告诉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包括作佛在内;你只要把心控制在一处,作佛也能办得到,何况其它?
「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我们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不要想别的,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在这个社会上,处事待人接物,一切都随缘;事情来了,我们要做;不能说事情来了,我躲避,这是错误的,要认真的去做;做完了之后,不要再想了,事情做完了,这一放下,佛号就提起来。
也许有人会问(我碰到很多),像这样作法的时候,譬如每天这个业务,我明天再去也不想想看,这个从哪里做起?其实,你完全不想,这个事情一到面前,你会做的比你胡思乱想还要圆满。为什么?你想是落在意识里头,是妄想。你不想,这个事情摆在面前,完全是智慧的处理,哪里会错!想会想错,不想就不错,愈想愈错。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换句话说,不能想,想是第六意识。参禅的人不想,所以参禅讲离心意识参。心是什么?第八识。意是末那识,识就是第六意识。完全舍离。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着,第八识是落印象。我们今天讲印象,印象在哪里?印象在第八识。参禅的人讲心意识统统不要,离心意识参。离心意识,用的是什么?用的是真如本性,用的是真实的智慧。参禅要用这个,念佛还是要用这个,研教也是用这个。我们日常处事待人接物,你会用这个,你就叫菩萨,就不叫凡夫了。
所以学佛的人,千万不要在用功的时候,我离心意识;我把功夫放下,处事待人接物了,又用心意识,这不行,这个心搞杂搞乱了。处事待人接物也不用心意识,换句话说,也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这样在这个世间纯粹用智慧。诸位要晓得,心意识都是情(情识);舍掉情识,就是我们常讲的理智,他用的是理用的是智,哪有会错乱的道理!不会有一点错误。
所以我们这个心,最殊胜的、最希有的是作佛。这个作佛就是念佛。你本来是佛,现在又一心一意想作佛,那当下就是佛。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关键就是你能不能相应,关键在这个地方。相应才好,不相应不行。什么叫相应?心,是不是真正是佛心?那我们要问,佛心像什么样子?这个要知道,不知道作不了佛。佛心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就相应了,这就真正作佛了。如果有阿弥陀佛,还有其它东西夹杂在里面,这就不是佛了,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
「本来是佛」,这是理(原理),没错。「现又作佛」,这是修,这是事。「是故当下即佛」,所以我们今天的修德跟自性本具的理体,它能相应,那就是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净宗念佛成佛,原理就在此地。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对于这个法门就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断疑生信,我们这个功夫才能够上轨道,功夫才能真正的得力。
「直捷了当」。在任何一个法门,没有比这个法门更直捷了。其它的法门,实在讲,委曲婉转。这个法门直捷,不要拐弯抹角。
「方便究竟」。有许许多多法门,方便就不究竟,究竟的不方便。譬如小乘经,方便不究竟;大乘经论里面,像《华严》、《法华》究竟,不方便,我们修起来很麻烦、很困难。方便又究竟的,给诸位说,只有这一部经,只有这一个法门。说到方便,比小乘经还要来的方便;小乘经,不如它。说到究竟,《华严》、《法华》也不能跟它相比,真是方便究竟到了极处。
下面两句是赞叹,「奇特殊胜,不可思议」,这两句是赞叹这个法门。奇是奇妙,特别殊胜。不但我们凡夫无法思议;思是思想,我们想不到,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议是议论,也没有办法说的出来。再看底下一段:
【净土诸经中。】
佛当年说法,专讲净土的有三部经,前面介绍过了。如果说附带介绍净土的,那就多了,有几百部之多;不是专讲,是附带讲的。在这些经论当中:
【唯此经备摄圆妙。】
这是指《无量寿经》,专讲净土,这一部经讲得最圆满,将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理事因果面面都介绍到了。所以是「备摄圆妙」,圆是圆满,一点遗漏都没有。
【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
这个「宗」是讲修行的宗要,换句话说,就是修学的纲领,修学的原则。这个宗,可以当作原则来讲,当作纲领来讲。的确也非常的简单,也很明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指出,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话好懂,比古大德跟我们讲菩提心容易明白多了。古人讲菩提心,譬如依《起信论》里面讲「直心、深心、大悲心」,依《观经》讲「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讲了半天,我们也没搞清楚,也不晓得怎么个发法。还是蕅益大师讲的简单讲的明白,我们容易懂,而确确实实我们真的是这样作法。
真正想求生净土,这是觉悟,菩提是觉,是无上觉,是圆满的大觉,所以称之为大菩提心。为什么?你修行想成菩萨、想成罗汉,或者想来生得人天福报,来生去享天福,这不是究竟觉,不是圆满的觉悟。唯独我想在一生当中成究竟圆满的佛,这个觉悟才是真正圆满的觉悟,真实究竟的觉悟。如果一个人真的觉悟了,你想想看,这个世间的事情,他还留恋不留恋?自然不留恋了。佛法里面,无量无边的法门,他还留恋不留恋?也不留恋了。这就是说真正能放得下了,世法佛法统统放下,这才叫觉悟。有一椿放不下,这一椿就是障碍。所以世出世间法统统要放下,千经万论,我依这一本就够了;无量法门,我采取阿弥陀佛这个法门就行了,这叫发菩提心,无上真实大觉悟的心现前。
然后,就是「一向专念」了。一是一心,向是一个方向。我们中国人常讲一心一意,这个一向就是这个意思。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这是这一个法门修行的纲领,你看多简单。底下实在讲,就是修行纲领的批注:
【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
这个一向专念是根据什么建立?为什么要一向专念?一向专念这个理论从哪里来的?是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就是讲「十念必生」。隋唐时候,古来的大德有一个比较,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作一个比较,哪一个经是第一。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我们今天集结成的一部《大藏经》;这一部《大藏经》里面,哪一部经是第一?无论在理论上、在修学上、在因果上,一切众经不能为比的,这才算第一。这是大家公认的,《华严》是第一。
把《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再作一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为什么?《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华严经》到最后要不求生净土,《华严》就不能圆满。这一部经,自始至终,字字句句,都是讲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两个经一比较,当然这个经是《华严》的归宿,《华严》得到它才圆满,它是圆满当中的圆满。这样我们才认识这一部经,这是世尊一代时教里面所讲的最重要的一部经。
这一部《无量寿经》是两个人说的,哪两个人?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两人所说的。这里面有不少经文是阿弥陀佛说的,阿弥陀佛虽然没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是释迦牟尼佛转述;释迦转述,就等于阿弥陀佛亲口宣说的,没有两样。在本经第六章这一部分,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完全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在这一章经里面,没有释迦牟尼佛说的话。释迦牟尼佛转述,转告我们,全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所以这一章是净土经典的原始依据。
我们打开这一本《无量寿经》,仔细看一看,你看这个经本里面,哪一段、哪一句违背四十八愿?找不到。可以说,全是四十八愿的发扬光大,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全是四十八愿的详尽说明。因此,就这一部经总共有四十八章,哪一章最重要?第六章最重要,它是全经的中心,是净宗最原始的依据,弥陀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条最重要?第十八愿最重要。十八愿说的是什么?十念必生。所以,执持名号这一个修学的方法,就出在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同时,也出在《观无量寿经》的第十六观。这是把这个法门的来源找到,它确实有根据。
所以这个第十八愿就登峰造极了,我们这样比较才把这个佛法顶尖、尖峰找出来了,至高无上,没有比这个更高的,这个找到了。如果不是这样校量、比较,怎么想,你也想不出来;还会以为有其它的法门比这个更殊胜的了,那叫打妄想。没有了,这个法门是第一殊胜。所以它是以弥陀十念必生,就是第十八愿为根本的依据。
【深明三辈往生之因。】
在这一部经里面,「三辈往生」这一品里面,就把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因行与果报,详细给我们说出了。
【广摄九界圣凡之众。】
这是讲他教化的对象。九法界,除佛之外,全都包括了。往上去菩萨,菩萨下面缘觉、声闻,再下面是六道凡夫,合起来是九法界。九法界的众生,依这个法门统统得度;不但统统得度,而且是平等得度,这个真正不可思议,这是所有一切经论里面找不到的。或许有九界众生都能得度,但是不能平等得度;它这个法门是平等得度,这是净宗的特色。
【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是故此经称为净宗第一经也。】
这正显示出持名念佛这一个方法是直指往生归元之路。元是本源,本源就是真如本性。此地净宗里面讲归元,就是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但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到底见多少,不一定是圆满的见性,这个地方的归元是圆满的见性。换句话说,决不是菩萨的境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这个归元,就是直接成佛这一条道路,是真正的成佛之道,成究竟圆满佛之道,所以这一部经称为净宗第一经。不仅是净宗的第一经,实在讲是一大藏教的第一经。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批注写出来之后,我们在美国遇到;虽然遇到,还没见过面,他把这个批注托人送给我,D.C.那边同修送给我,要我替他写一篇序文。我在序文里面有一句说,这一个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黄老居士看到我这一句,非常欢喜,他说这一句话不容易说得出来;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度众生的第一法门,确确实实是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认识的人不多。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一部经成功之后,题了三首偈,也印在经本的前面。末后一首,最后两句说「佛说难信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真正认识它的人,不多!
我在没有遇到黄老居士之前,在台湾、在海外,弘扬这一部经就是我一个人,找不到第二个,觉得自己的势力非常孤单;好在还有过去讲过许许多多大乘经论,有这个基础。我说这个经,有的人虽然不高兴,虽然不赞成,他也不好意思说出来。遇到黄老居士之后,这是真正遇到知音了,原来他也在弘扬这一部经典,他在大陆上弘扬;在大陆上弘扬这一部经典,也就他一个人。这个遇到之后,真是无量的欢喜,总有一个,还有一个认识的,不是我一个人了。确实像夏莲居老居士所说的,能对于这个法门、这个经典,真正明白,真正认识,实在是不多。你要不是透彻的了解、认识它,你的信心就不能坚定。认识清楚之后,那就决定不会动摇了,信心坚固清净,这才发愿念佛,我们这一生往生净土有指望了,再拍拍胸膛有把握了,无量的欢喜。下面这一段是述说这一部经会集的经过:
【清初彭绍升居士曰。】
彭绍升是清朝乾隆时间的人,他的父亲是乾隆的兵部尚书,这个地位相当高;如果用现在职位上来看,就是国防部长,是乾隆皇帝的国防部长。他是一个贵族出身,人非常聪明,以童子的身分考中进士。古时候的童子就是没有满二十岁,没有满二十岁叫童子。因为他要是满二十岁就行冠礼,就戴帽子,行冠礼。他没有到二十岁考中进士,由此可知,他非常聪明。虽然考中进士,因为他的家庭环境好,所以他就不作官,他学佛,他是佛门一位很有成就的在家大德。他有《无量寿经起信论》,他有《无量寿经》的节校本;更难得的,他用《华严经》修学的方法,写了一部《华严念佛三昧论》。这个《华严念佛三昧论》早几年黄念老在北京讲过一次,这个录音带辗转流传到台湾,台湾有一位台大的教授,从录音带上把它统统写出来,然后再送到北京请黄念老亲自修改,《念佛三昧论》的讲记就印出来了。我们现在这边还有不少本,彭际清作的这个《华严念佛三昧论》。他对《无量寿经》说:
【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
他当年对于净宗修学很有成就,他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往生传上有他。这很感慨的,为什么这样殊胜的经典不能够普遍流通,是因为它没有善本。古时候这个翻译,在中国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这个后面会介绍到;除了失传的本子之外,现在还存在的本子总共有五种。五种本子内容出入很大,所以修学的人不知道根据哪一个本子好,于是很多修净土的人把《无量寿经》舍弃,专依《阿弥陀经》,道理在此地。
这一个问题,实在讲,在宋朝王龙舒居士已经发现了,而且他也做了一个会集本;这个会集本称为《大阿弥陀经》,《大藏经》里面也收的有。他的会集只依据四种的本子,另外一种本子可能他没有见到。在古时候经书数量很少,因为那个时候都是手抄本,还没有印刷;手抄本流通在世间,数量很少,很不容易见到。不像现在印刷术发达,印个几千本、几万本,轻而易举,不会失掉。到宋朝时候剩下五种本子,龙舒居士只看到四种,《大宝积经‧无量寿会》这一个本子,龙舒居士就没有见到。但是这个本子里面,有许多经文是其它四种本子里头没有的,他老人家会集这个本子就不圆满了,就有遗漏的地方,这是个遗憾。
所以到了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他是五种本子都看到的,他作了一次会集,这个会集当然比前面的本子要好、要完善。但是还有毛病,毛病在哪里?取舍不当。有些非常重要的,他漏掉了;不很重要的,啰哩啰嗦的写了一大堆。另外一个弊病是用自己的意思改动了经文,这是印光大师最反对的。当然你的程度没有问题,你所修改的可能比原译的文字还要适当。但是这个例子不能开;开了这个例子,到以后后人看看这个,我看得不太顺眼,我把它改一个字;你看了不顺眼,又改一个字;改到后来的时候,这个经本就面目全非了。所以这个例子不能开,这是印光大师非常反对的。这就是说明,一直到魏源的本子出来,还不算是一个最完美的,这才是到了夏莲居居士了。
【莲公老人】
夏莲居老居士。
【悲智双运,宗说俱通。】
这是赞美他老人家的德行,这个老人真正是个通家,博学多闻。「悲智」是说他的德,它有大慈悲心,他有大智慧。「宗说」,是讲他的学;宗是禅宗,说是教下,他对宗门教下都通达,都有很深的造诣。不但宗门教下他通达,而且他是密宗的大德。
【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
他的佛法不是学一门的,他是把所有一切大乘法,显教密教圆融贯通,他才有这种能力、才有这样的智慧为我们重新会集《无量寿经》,而会集的最圆满。
【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
老人晚年专修净土,专弘净土。我在今年年初在迈阿密讲经,迈阿密奇奇怪怪的人很多,搞神通搞感应的人特别多,那个地方是个奇妙的世界。有几个外国人,因为我讲经的时候,曾宪炜居士当场翻译,他英语好。我因为知道他会翻英文,而且这个听众是以外国人为主,所以我非常欢喜,这个机缘很难得。我那个时候在东海岸一带统统讲《地藏经》,到了迈阿密我就不讲《地藏经》。我讲什么?我讲「认识佛教」。这边同修也许看到一个小册子《认识佛教》,前面有个大纲。这个《认识佛教》就是在旧金山妈祖庙讲的,是一个半小时,陈娟娟把这个录音带写成了文字,印出来;因为是一个半钟点,分量很少,意思不够圆满。所以在迈阿密遇到曾宪炜居士,这就很好,我来细讲认识佛教,还是这个大纲。讲了五天,这就讲的详细了。一天两个小时,好像录音大概是八、九个小时的样子,所以相当详细。这个带子一套是国语的,一套是英语,我们把它分开来录成两套。这个将来再写出来,那个分量就是现在小册子的大概五、六倍了。
这个听经的一些外国人,有不少是有神通的。曾宪炜居士告诉我,我们《无量寿经》批注送到迈阿密去之后,他去找这些有神通的人来问他们;他一方面要考考他们,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讲的对不对。那个书本上有一张夏莲居的照片,他就叫他们看:你们看看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那个外国有神通的一看,就告诉曾宪炜说: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人,是大菩萨再来的。他说:你怎么知道?他说:他的身体完全是透明的。曾宪炜听得很奇怪,照片上怎么能看到他的身体是透明的?而且告诉他,这个人在世的时候不太出名,现在已经不在了,他是大菩萨再来,功德不可思议。他说,他讲的话都对,预先没告诉他,他说的话都很正确。只有一点不能证明的,就是身体是透明的,这个无法证明。其它讲的都对,他说现在不在世了,这个是对的;在世的时候不太出名,也对,这个都说对了。
他就来问我,怎么会从照片上能看到这个身体是透明的?夏老居士确确实实不是一个普通人。我们推想当中,必定是西方世界佛菩萨再来的;否则的话,这个会集相当不容易。你看前面这三个人都是了不起的大善知识,王龙舒居士、彭绍升、魏源都是了不起的佛门大德,他们做这个工作,做的都有遗憾,都有缺点,都没有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真正不容易。夏莲老希望这一部经典:
【冀此无上宝典,饶益当来。】
就是希望《无量寿经》能够利益将来一切众生,希望将来一切众生能依这一部经念佛,决定往生。
【乃继前贤,重行会集。屏弃万缘,掩关三载,净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
这一段是述说夏莲老会集的经过,以及会集的态度多么的谨严。集结这一部经,闭关三年,净坛结界,这是他把他一生所学的教禅密净统统融合在一起,才有这样圆满的智慧能力来会集《无量寿经》。这个会集的稿子改动了十次,十易就是十次的修订,这一部经才会集圆满成功了。
【蒙慧明老和尚印证。】
慧老也是很了不起的人,在当时在我们中国国内是非常有德望的一位高僧,他也是禅净显密都通达,很难得的一位大善知识来给他作证明。
【慈舟专讲于济南,并亲为科判。】
今天晚上我吃晚饭的时候遇到妙因老法师,不晓得你们同修当中有没有认识他的,他住在旧金山。妙因老法师他写了不少关于戒律上的书,他的别号叫「二埋」,二埋就是他,他是慈舟法师的学生。在台湾,大家晓得有个忏云法师,忏云法师也是慈舟法师的学生。已经过世的,还有个道源老和尚,道源老和尚也是慈舟的学生。慈舟大师在济南讲《无量寿经》,就采取夏莲老这个会集本,就用他的本子讲。不但讲,而且给他做了科判。
这个科判真是非常之幸运,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还没有丢掉,黄念老手上还收藏着一个手抄本。我到北京,他把这个本子送给我。我回到台湾,唯恐遗失了,所以赶紧就印,就印在这个《无量寿经》的后面,现在有不少的本子后面有。大概这些本子恐怕没有,另外有几种本子上有,附印在后面。我们第二次印的净土五经读本,那个里面就有了,这个慈老的科判附在后面。这是我们民国初年佛门的一位大德,他可以给我们作证明。
【梅公于中广播讲此经,称为最善之本。】
这个「梅公」是梅光羲老居士。梅光羲老居士跟夏莲居是同学,也是同参道友,这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佛学家,他是黄念祖老居士的舅父,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师。我的佛法是跟李炳南学的,李炳南老居士是跟梅光羲学的,所以我跟黄念老还有这一些瓜葛在里头,还有一些关系。他在序文里面,这篇序文诸位都看得到,我们每一个经本上都有梅老居士的序文,序文有几句话很重要:
【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
这几句话是梅老对于这个会集本赞叹到了极处。
【是此本问世以来,讲说赞扬,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
这几句话是黄念老一生的愿望,也是一生的希求。他的愿望、他的希求渐渐的圆满了,真正做到了。
【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无量寿经之善本,于兹庆现,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
我们恭逢胜会,实在是希有。所以诸位同学们,你们的亲戚朋友有学佛的,要把这一个殊胜因缘告诉他,不要让他错过。我们在这个地方详详细细来做一次研究讨论,对于我们修学净宗,求生净土的信心愿心必定能够增长。我们得这个好处,希望人人都能够得到这个好处,这个机会非常之难得。现场听讲与看录像带的效果不相同,看录像带要跟听录音带效果比,又要打个对折,那是非常非常不得已。一切都没有这个现场精神能够贯注,感受那样的深刻,这是不相同的。
无量寿经 (第四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04
请掀开经本第四页,我们看第八这一条:
【本经之殊胜在契理契机。】
这一段要给我们介绍的是这个经典的教学,适不适合我们现代的需要;换句话说,是不是我们现前的需要?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桩大事。如果这个法门虽然好,对於我们当前用不上,我们还是白学了。如果这个法门是我们现在学了就能得利益,这对我们自己来讲才是最好的经典,最殊胜的教学。
从这个角度,我们要来看一看,这一部经典到底适不适合於我们现前的需要?我们不讲别人,我们讲自己。先说理。佛所讲的一切经,都有理论的基础,理论的依据。如果没有理论的依据,不但我们很难得利益,即使信心都不容易建立。我们看底下这个文:
【理者:实际理体,亦即真如实相。本经乃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并惠以真实之利,纯一真实也。】
这是首先我们要知道的,这个三句都是出在《无量寿经》的经文,佛在一部经里面跟我们说出这三种真实,这样的经典是很少的。这一部经典里面,这三种真实都说了,而且说得非常圆满。由此可知,这个经典所依据的理论是非常的圆满,值得我们信赖。
我们晓得佛所说的一切经,都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这个密教里面称为真言;不仅那个咒语是真言,佛所讲的每一句话字字都是真言,都是真如,都是实相。佛在这一部经里面特别给我们说出,不但诸佛如来自己「住真实慧」,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住真实慧。这个事情就难了!难在哪里?难在我们自己迷惑颠倒,我们没有真实慧。没有真实慧,怎么住真实慧?不住真实慧,怎么能成佛?这就说到我们自己本身了。如果依其他经论、其他法门,在理上讲是平等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在事上讲,确实不平等,确实有高下。其他经论里面所说的,说老实话,这个真实慧我们就没办法,必须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真实慧才能现前;绝对不是权教以下的能住的了真实慧,这是个大问题。禅,如果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的真实慧没有现前。教下,如果不是大开圆解,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那个人是住真实慧;如果不到这个境界,他也没真实慧。密宗里头,如果不到三密相应,没有达到显密融通,他也没有真实慧。由此可知,这个住真实慧,确实是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什么人住真实慧?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住真实慧。权教二乘没分。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怎么可能一下跟那些菩萨一样,也住真实慧?实在讲,那就是这个法门。无量无边法门,选择这一个法门,那就是真实智慧。没有真实的智慧,你怎么会选择这个法门?为什么要真实智慧?这个法门是一生成佛的法门。
你哪有那么巧,一下就撞上了,没那么巧的事情!《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华严》是圆教,从初地到等觉十一个位次,他们修什么法门?他们修念佛求生净土。他为什么修这个法门?人家住真实慧。唯有真实的智慧,他才选择这个法门。所以这一个法门就是真实慧;不是真实慧,不会选择这个法门。
我们今天是凡夫,我们同样也选择这个法门了,其他方面我们跟那些菩萨比,比不上!断惑证真、智慧神通、德相,咱们都比不上人。但是选择这个法门,认真修学,我们不输给那些菩萨。这个不可思议!你要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原因在经典里面,会讲到。你好好的留意去读经,来听经。
往生西方世界三个条件:信愿行。文殊、普贤、法身大士求生净土,也是这三个条件。我们今天很幸运遇到这个法门,求生净土,也是「信愿行」三个条件。这就是说,我们的因相同,其他的因同不同那不必论,单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因,我们跟法身大士、跟等觉菩萨相同,这个不可思议,决定不能够轻视。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所享受的果报也相同。西方世界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这是确实存在的,是有;但是四土三辈九品里面的大众,这个受用没有差别,果报没有差别。果是从因上生的,我们因同,果亦同。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你懂了吗?因平等,信愿行,大家都是信愿行往生的,因平等,所以到那个地方去,果就平等。
你看无量法门,修行的因不平等。举个例子,就是同样参禅,两个人参禅法门相等,但是他们两个人修行不相等,所以两个人的果报也不相同。唯独净宗法门,因同果亦同,这是不可思议,难信之法!诸位熟读这一部经,你这个疑问才能够得到解答。所以第一个「住真实慧」,我们死心塌地修学这个法门,把自己的心安住在这一句佛号上,这就是住真实慧。单单论这一点,我们与十方世界的等觉菩萨就无二无别。
「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就是我在第一天跟大家说的,佛法教学的内容,无非是教我们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真实之际,就是真相。佛为我们开示,希望我们能够转凡成圣,也跟他一样,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圆满的明了了。这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惠以真实之利」,这个利是利益。世间所有一切利益,都是不真实的,都是假的。像《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我们这个身体都是假的。如果不能断烦恼,你就决定超不出轮回,生生世世都在搞这一桩事情。所以这个世间哪有利益?人家说,世间有利益可图,这是迷惑颠倒,这是错误的知见,这个见解不正确。三界之内,无利可图!
真正的利益在哪里?在三界之外。三界之外,那就有真的利益了;超越三界,不再搞六道轮回了。但是三界之外的利益,有圆满、有不圆满。声闻、缘觉、菩萨所得的利益不圆满,虽断见思,犹存无明,他不圆满;必须得成佛才圆满。这个成佛可不容易!生到西方世界那个地方是没成佛,但是等於成佛了。从哪里说?从利益上来讲。佛果地上有多少利益,生到西方世界就是凡圣土下下品往生,也跟阿弥陀佛的受用利益完全平等。
怎么知道的?四十八愿愿愿都讲的清楚。譬如第一个,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身体相貌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现在我们画的西方变相图,画西方极乐世界图,阿弥陀佛画的特别大,在当中,观音势至小一点,往生的人更小,那个不符合经。经上讲,个子一样高、一样大,相貌完全相同,一丝毫的差别都没有,这是经上讲的。这是真实的利益,正报相同,依报也相同;换句话说,关於生活环境也相同。所以那个世界是平等世界,这个不可思议!
这是许许多多菩萨都不相信,这大概是个理想,哪里会是事实?可是诸位要记住,佛决定没有妄语。佛教化众生,他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何必要欺骗众生?《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虚语者,不诳语者。」我们要相信,这个经典上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教诲,都是真实的利益,真实的智慧。
在契理上来说,可以说一切经都不能跟这个经相比。这个经在理上讲是圆满到极处了,比《华严》、《法华》还要圆满,为什么?华藏世界诸菩萨果位不平等,智慧德用不平等,那叫法身大士;西方极乐世界连凡圣都平等。这显示出究竟圆满的契理,这个经是第一,找不到了。下面这一段:
【又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经,经中所诠之一切事理,即华严之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华严秘奥之理体,却在本经。】
这一段话是综合古大德所说的。前清彭际清居士(就是彭绍升)前面我们介绍过,他告诉我们,他说这一部经就是中本华严。八十卷华严分量大,叫大华严;这个分量比《华严经》少,称中本。既然有中,当然还有小。小本是什么?《佛说阿弥陀经》。这是彭际清居士所讲的,他讲的没错,讲的非常正确。为什么?本经里面所说的境界跟《华严》无二无别,而且是《华严》最究竟、最圆满的境界。《华严》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极乐就是这一部经。所以本经是《华严》的归宿,《华严》要不得本经,《华严经》就不能圆满。所以古大德称这一部经是专中之专,圆中之圆,大乘当中的大乘,了义之中的了义,确确实实是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这是我们要把它认识的。
诸佛如来所说的第一经,我们今天找到了发现了,适不适合於我修?如果不适合,得到也是枉然,我们得不到受用。所以再看底下这个契机:
【机者:根机。至於契机,更是本经之独胜。】
这两个字好,独是独一无二。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讲契机,没有一部经能与本经相比。譬如《华严》,《华严》契机,当机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权小二乘都没有分,只度那个法身大士,不度凡夫。我们这一部经,上度等觉菩萨,下度地狱众生。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怕你遇不到这个经典;遇到这个经典,依照这个经典修学,没有一个不得度。
佛在其他大乘法里面,有没有这样契机的经论?不能说没有。那怎么说这个法门独胜?其他法门虽有,绝对不是平等得度。这个经从等觉菩萨到地狱众生是平等得度,再找不到第二个法门,再找不到第二部经典了。我们是凡夫,业障深重,我们念佛有幸能生西方,就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文殊普贤是实报土上上品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文殊普贤天天跟我们是排排坐,这个其他法门不可能,地位悬殊太大了。唯独到西方世界是一律平等,独胜!没有任何一个法门能跟它相比。不但跟等觉菩萨平起平坐,跟一切诸佛如来也是平起平坐。你如果要问我,我这个话是根据什么说的?你去念念四十八愿,我是根据四十八愿说的。所以这显示出它确确实实是独胜。
【以持名念佛,三根普被,凡圣齐收。】
凡,是六道凡夫;圣,是声闻、缘觉、菩萨,那都是圣人;统统包括尽了。
【上上根全体承当。】
上上根,就像《华严》上所说的十地菩萨,这是上上根。
【下下根亦可依之得度。】
我们跟菩萨一比,我们是下下根。还有比我们下的:
【下至五逆十恶。】
我们虽然业障重,还没有到这个地步。五逆十恶是地狱众生,立刻要堕地狱了。
【临终念佛,亦必随愿得生,横出三界,圆登四土,顿与观音势至并肩,可见此法门究竟方便,善应群机也。】
观音势至是古佛再来,久远劫都成佛了,在西方世界示现是等觉菩萨的身分,大乘圆教等觉菩萨的身分。我们到西方世界,纵然下下品往生,也跟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平起平坐,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所以一到西方世界,这些诸大菩萨都变成同学了,同参道友。所以这个法门修学快速,不退转。你想想看,你跟这一些等觉菩萨天天在一起作朋友,你还会退转吗?不可能。你有一个念头想退,他就马上拉你一把,你不会退转的。不像学其他法门,没有人帮助,这个退的缘多,退转的也快速。再往下看:
【净宗之妙,在於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最为方便,随时随地可修,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既能自觉觉他,广度众生於未来,亦复自他俱利,造福社会於今世。】
这是这个法门的好处,实在讲,最适合於我们现前的生活环境。你在这个社会上,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无论你的工作简繁,全不碍事,功夫统统可以得力。所以,它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世间里面这些工作,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男女老少,统统不妨碍,都能够修学,这是方便到了极处。
为什么它这么方便?因为它的修行方法就是执持名号,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好念,随时随地都可以念,甚至於工作也可以念。只要这个工作不需要用思考的,可以念佛。如果需要用思考的,我们就把佛号放下,认真去工作;工作完了之后,我们这一句佛号立刻就提起来,这就对了。一切时一切处、顺境逆境统统没有妨碍,一切法门讲方便,确实都比不上这一个法门,这是最为方便的,随时随地可以修。
同时自己修行就能利益别人。我们念佛,手上拿一串念珠。念珠的作用是两个:一个是计数用。初学的人拿念珠计数,容易摄心;老修行的人,佛已经念得很熟了,不要再计数了,念珠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随时一看到念珠,佛不要忘记,这是自利。同时又能利他,别人一看你手上拿个念珠,他一看到念珠就念「阿弥陀佛」,他是不知不觉脱口而出,他也念一声阿弥陀佛。如果我们出声念佛,凡是听到这个音声的也统统得度了。即使今生不能得度,阿弥陀佛的金刚种子种在他的八识田中,总有一天会起现行,这个种子会起现行,他会发愿求生净土。自行化他!
这个社会上念佛的人多了,许许多多的灾难自然就减少了、自然就消失了,所以大劫难会变轻,轻的劫难会变成消失了。当然这个不是我们一个人有这个力量,是要大多数的人。我们希望世界和平,希望社会安定,那就是随心随力去劝人念佛,这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末后这一段说:
【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是《无量寿经》的一段经文。这一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将来佛法在这个世间灭尽了。我们晓得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咱们依照中国历史的记载,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十八年,换句话说,现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末法一万年,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这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将来佛法灭尽了,这一部《无量寿经》还可以延续一百年;换句话说,这个经在这个世间是最后灭。最后这一百年,所有一切佛法都没有了,只剩下这一部经。那个时候的人,遇到这一部经,还能得度。
诸位要知道,佛法灭尽,这个世间众生业障深重到极处,才有这个现象发生。我们虽然讲业障重,比他那要轻的太多了。极重的业障,遇到这个经都能得度,何况我们?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坚定的信心,这一生当中决定得度。
【诚此界他方一切有情。】
「此界」是娑婆世界,我们这个世界。「他方」是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所有一切众生。
【离苦得乐,究竟菩提之法要也。】
法是方法,最重要的方法,称为「法要」。所以这个法门实实在在难得,我们这一生有幸遇到,这是大喜事,决定不能轻易把它放过,依照这一部经的理论、方法、因果修行,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也许有人要问,要修多少时间才能成就?今年年初我在新加坡讲经,李木源居士告诉我,新加坡有一位老太太,半年前得到这一部经、听到这个法门就老实念佛。念了半年,她是预知时至,没有生病,坐著往生的。她打坐往生的,她不是生病走的。她没有病,预知时至,只念半年!这是最近的事情。真的,不需要很久的时间。
问题在你是不是真信?这是第一个条件;你是不是真正的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问这个话很重要。我是真信,真心想去,这个世间样样又舍不得,那就不是真的。你是真心的话,你会把这一桩事情当作你现在生中最大的一桩事情,其他都是小事,这是自己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这样来办,短短几个月就收到效果了。
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念佛法门最忌讳的就是夹杂,夹杂就不专,夹杂就不纯了、就不真了。世间法夹杂不得,出世间的佛法也夹杂不得,就是一句佛号;甚至於连观想都不要,加上观想,还是叫夹杂。你看这个法门,真是专到了极处!一句佛号念到底,你把身心世界、世出世法统统放下,你的心就清净了。以清净心念佛,还以这一句佛号念到清净心。一心称念,念得一心,这就成功了,这样就有效果了。
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自己将来走得很潇洒,走得很自在,走得很欢喜,这一著是真的。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我们这一生要求这个。其他的不要求,其他的统统是六道轮回的生死业,你搞这个干什么?念佛再夹杂,这个轮回生死业,你就不能往生。
刚才说过了,这个法门不碍世间法,是没错,确实不碍;世间法,你去做,不要放在心上。把世间法常常挂在心上,那就叫夹杂,那就是妨碍。世间法样样都做,样样都不妨;做完了,放下,心里头决定没有牵挂,念念挂著阿弥陀佛。不需要用思考的那些工作,工作时也可以念佛。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宋朝的黄打铁,打铁不需要用思考,那个铁锤打下去「阿弥陀佛」,提起来「阿弥陀佛」,它不妨碍。所以一切不用思考的,工作的时候,对於念佛一点妨碍都没有。
前面这一段简介,就跟诸位报告到此地。下面这个真正说到本经的玄义。我们现在话来讲是概要,从前这个注解里头称之为玄义。先将这一部经的大意,提纲挈领给诸位做一个简报,然后再读经文就有趣味了。
黄老居士编这一部经的玄义,完全依照《华严》,就是依照清凉大师《华严疏钞》的格式,用的是十门开启,以这十个条目来介绍全经大意。
【第一条,教起因缘。】
【第一段,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
这个大教,就是世尊出现在我们世间四十九年的讲经说法,总成佛陀的教育,佛陀的教学。这个大教就是一代的,就是释迦牟尼佛整个的教学。它怎么兴起的?
【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
佛为什么出现在世间?出现在世间为什么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今天讲,我们要找他的动机,他的目的何在、动机何在,他到底为的是什么?原因就多了。原因确实很多,但是许许多多原因里面,一定有个最重要的、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什么原因?是一大事因缘。确实我们这个世间聪明人,知道世间很苦,生活不好过;古今中外都不例外。有没有方法改善?从哪里改起?世间第一等聪明人想到这个问题,问题是发现了,没错,始终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佛菩萨看到这个情形赶快就来了,你有意思解决,不能解决了,他才来帮助你。
在所有问题里面,两个问题是最重要的,一个是「一」。「一」是什么?一心、一念。我们这个念头太多了,妄想太多了,如何能把妄想离开,就像《金刚经》上须菩提提出的两个问题,「云何降伏其心」?那个心就是妄心,念头。用什么方法把我们这些妄念伏住,叫它不起现行?「应云何住」?我们的心到底要安住在哪里。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世尊就是解答这两个问题。
你们去念《金刚经》,《金刚经》的注解,在中国有几百家之多,你们去研究看看,有没有办法把你那这个妄想心降伏住?有没有办法找到你安心立命之处?如果你还找不到,那《金刚经》就不契机。我们学了得不到受用,妄念还照起,心还不晓得安在哪里,这部《金刚经》念了有什么用?
如果用我们这个法门来答覆须菩提这两个问题,太容易了。云何降伏其心?南无阿弥陀佛,用这一句就降伏了,你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别的念头就没有了。应云何住?南无阿弥陀佛,你把心就住在阿弥陀佛佛号上就行了。你看看净宗一句话,那个《金刚经》搞的那么罗嗦,古今多少人在那里费尽头脑都没有办法解决,我们这一句阿弥陀佛统统摆平了。你才晓得这个法门的妙,简单、容易、稳当,确实有效。
这个一,就是一心;一心就是禅定,就是定,就是清净心。一心就是清净心。怎么样叫我们心恢复到清净,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另外这个大事,就是生死轮回的大事。生死事大,这个问题是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宗教家、科学家、哲学家都在那里思索,想方法来解决,全都没办法。这个问题比刚才讲的那个「一」还难。世间的禅定,就像佛所说的四禅八定,那是不是「一」?不是的,那还不是一心,那还是一个念头伏住妄念而已。在佛门里面讲受,这个享受、感受,有五大类:苦、乐、忧、喜、舍。四禅八定属於舍受,舍什么?舍苦乐、舍忧喜,这个心很平静了,好像是定,不是真的。如果真的定,得到之后永远不会失掉,那是真的。四禅八定会失掉,他的这个定功有一定的时间。像这个凡夫最高的定是非想非非想定,他的时间是八万大劫。这个八万大劫,也就是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的寿命。他到八万大劫,他这个定功自然消失;一消失,妄念又起来了,所以他不是究竟。
大乘经上跟我们讲一大事,这个「一」是真实的定,这个不是虚妄的,在《楞严经》上讲这叫性定,这是真实的。所以这个世间人没有能力入这个境界,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世间人做不到,佛才来。佛来了,告诉我们这个方法,既简单又方便,还真有效。但是世间人听了,这个太容易,恐怕不是真的,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这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业障太重,给你讲真的,你不相信。
现在社会上的人都是这样,相信假的,不相信真的,听骗不听劝。劝他不相信,骗他很容易,马上就上当,就来了。现在这个世界是听骗的世界。这个正法不骗人,相信正法的人少。搞些花样骗人的人,那个信徒就多了,听骗的人太多了,那个道场就热闹。真正是非常悲惨的世界,人愚痴到这个地步。
我们今天真正发心想了生死,想出三界,诸佛如来以他的本愿威神,冥冥当中加持我们,让我们在这一生遇到这一个法门。遇到之后,还能生欢喜心,还能信受奉行,这是我们有真正的意念,想了生死,出三界,佛菩萨照顾我们。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跟当年佛在世的时候,大家听世尊宣讲这个法门没有两样。只要我们真正能够相信,真正能够接受,真正能够依教修行。
【法华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华严云:如来成等正觉出兴於世,以十种无量无数因缘・・・,乃至广说如是等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
这是引《法华》与《华严经》上的两段经文,来证实佛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他的用意何在?
【亦即欲一切众生开明本心,同佛知见,等成正觉也。】
这是他的目的,很清楚很明显的告诉了我们。佛教学的目的,正符合我们自己的愿望,正是我们自己的希求。我们求的就是这个,佛教的正是这一桩事情,这叫相应。这是说一代时教。再看到本经:
【本经兴起因缘亦复如是。】
这一部经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学的中心,教化的重点。刚才说过了,佛又为什么说了那么多的法门?佛是应机说法。你想要什么,他就给你说什么,所以能令一切众生普遍得益,但是得的利益大小不相同;唯独这个法门是令一切众生都能得圆满的利益。可是问题,你要相信、你要肯接受才能得到。本经也有这样一句话:
【经云: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
就这一句使我们对於这一部经典、这个法门能生起坚定的清净信心,这是佛亲眼看到如是利益。什么利益?十方世界罪业深重的众生,遇到这个法门,能信能愿,乃至十念、一念,都能够往生不退成佛,这个就是释迦牟尼佛所看到的利益,这个利益是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无比的利益。「安乐」,这两个字形容西方极乐世界人生活的环境,心安、身安,快乐无比!这个是大事因缘,所以佛给我们说出这一部经。这一部经是佛的诚谛语,诚是真诚,谛是实实在在,一个字都不假。
【可见与华严、法华,同为一大事因缘也。】
【疏钞云】
这个《疏钞》是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有这么一段话。
【今但一心持名。】
「但」是专,决定不能夹杂。只要一心老老实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
【即得不退。】
这个不退,不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的,现在就不退。如果现在不能得到不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我们的信心就会打问号了。现在确确实实就不退,现前都不退了,生到西方世界圆证三不退,想想这是很有可能的,我们的信心就能建立了。
【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
这一个法门他所教给我们的,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里面,就是《观经四帖疏》里面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法门,佛最主要的对象是教凡夫的,兼为菩萨;换句话说是专度凡夫成佛的法门,菩萨要遇到这个法门,当然得度,主要是为凡夫。
「自心究竟成佛」,怎么自心究竟成佛?因为你一心持名。这个一心是你自心,心是自心,一心就究竟,二心就不究竟。你是一心称念,所以这个成佛就非常的快速,不经过次第。不像一般大小乘法修学,它有次第。小乘有四果四向,大乘有五十一个阶位。我们这个法门没有,这个法门没有阶级、没有阶位,一生到西方世界就平等成佛、究竟成佛。
【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
这问题的关键就在你是不是能够真的相信。这个谛,就是真实的意思,你是不是真信。果然真信了,成佛不要经历三乘。三乘是修学的阶段,小乘、中乘、大乘;好像念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是个阶段。多劫,是讲三大阿僧祇劫。《华严经》上讲,凡夫要想证得究竟圆满佛要经无量劫。但是这个法门不需要经历三乘,也不需要经历多劫。假如你功夫用的真纯的话,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功了。所以新加坡这个老太太念佛,坐著往生,预知时至,还念了半年。真正功夫得力的时候,七天就成功。
七天成功的例子,古今都有。古时候,像《净土圣贤录》里面记载宋朝的莹珂法师,他那个念佛只念了三天三夜。他是真念,是真求,三天三夜不睡觉、不吃饭,连水都不喝,一心一意就是把阿弥陀佛求来了。阿弥陀佛果然来了,求的太恳切了,阿弥陀佛就来了。来了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好好的用功,十年以后我来接引你,等於告诉他了。莹珂法师就说了:我的业障很重,禁不起诱惑,外面一诱惑,我就动心,就造罪业了,那十年不晓得造多少罪业;我十年的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要跟你走。阿弥陀佛也就同意,就告诉他:那这样好了,三天以后我来接你。莹珂这就点点头,这两个就约定了,三天。
他把自己的房门一打开,告诉这个寺庙的大众:阿弥陀佛来了,告诉我三天之后,我就要到极乐世界去了。寺庙的人没有人相信。为什么不相信?他是个破戒的比丘,不是个好人,是个坏人。但是大家看他说话这个态度,好像又不是在打妄语,不是在骗人。好在三天时间不长,大家就看你三天之后,你怎么往生。
到了第三天,早晨上早课的时候,他特别要求大众,今天的早课不要照课诵本,今天早课大家给我念一卷《阿弥陀经》,念佛号,送我往生。大众当然也欢喜,真往生是个好事情。好,今天早课就改成《弥陀经》、佛号。经念完了,佛号念了不到一刻钟,他就告诉大家,西方三圣来了,接引他去,跟大家告辞,他在那里就坐化了。这是破戒的比丘。
他为什么这样恳切?他相信因果报应,他自己知道他造的罪业很深,晓得一定堕地狱。如果不往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决定堕地狱。因为害怕堕地狱,就拼命念佛,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他往生了。这就是经上讲的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一念也能往生。他念三天三夜。所以问题是你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想去?真信,真想去,什么都放下,对这个世间没有一丝毫留恋了,这个感应就快了。我们今天念佛这个心,跟他们的心不一样,所以念的没有感应。
还有很多人说,如果这么快的话,这个法门不能学,这不行,学了几天就要死,这还得了!换句话说,贪生怕死,这是一个很错误的观念。其实往生是真正的永生,为什么?他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他还会说话,「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跟他去了」。你看看,他说得多清楚、多明白,他不是死的去,活著去的;去了之后,身体丢掉,不要了,这么去的。所以往生真正是永生,这个不是死。
【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
这个大事,比我们刚才讲的生死大事更殊胜了。六道轮回生死是大事,出了六道之外,要想成佛,那是大事。圆满成佛!
【可见净宗正是直指顿超之法。】
直捷的,没有委曲婉转,这是个直捷成佛的法门。顿超,顿就是快速,超是超越。在我们世间,他一下就超越二十八层天,超越六道;在这个世间法之外的,他一下就超过了声闻、缘觉、菩萨统统超越了,这是顿超。
【以念佛心,入佛知见。】
净宗教学最精彩的就是这两句。其他法门,「入佛知见」的确不是容易事情。这个法门,「入佛知见」就用念佛的心,一心称念,念得一心,就入佛知见了。《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
【净宗之兴起,正由此大事因缘也。】
实在讲,我们学佛的人,天天所求的,天天所希望的,佛确实满了我们的愿,确实都给我们,这是这一个法门、这一部经典的兴起。我们天天想,天天希望,天天希求,现在佛给我们了,我们要不要接受?怎样才叫接受?真信、真愿、一心称念,这是接受;否则的话,还是没接受。佛拿给你了,你没有接过来。只要一接受,你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你就是一生当中必定圆满成佛。所以十方一切诸佛护念,罗汉、菩萨、一切护法善神赞叹拥护。我们常求佛菩萨保佑,不需要求,一心称念,依教奉行,你不求的统统得到,不求的也都得到了。
无量寿经 (第五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05
请掀开经本第六页,看第二大段:
【详明本经兴起之因缘。】
前面所谈的是整个佛法在我们这个世间兴起的因缘,这一段讲本经,也就是《无量寿经》。黄老居士根据古大德的述说,把它归纳成几个重点。第一个是:
【称性极谈,如来正说。】
这两句话非常的重要,对於本经来说也恰如其分。我们看底下简单的说明。第一个是:
【华严、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
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了,《华严经》跟《法华经》在我们中国都号称为经中之王;也就是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论,这两部是最丰富、最重要的,称为大乘当中的大乘,一乘圆顿大法。尤其是《华严》,在中国几乎每一个宗派都承认它、都尊重它是根本的法轮;像一棵树一样,把整个佛法比喻成一棵大树,《华严》是根,这个树的根是这个树的本,其他所有一切经,都是这个树的枝枝叶叶,显示出《华严经》的重要性。古大德以这个经作为标准,来比较佛在此地所讲的《无量寿经》。《华严》最后的归宿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这才是达到究竟圆满;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后面导归极乐,《华严经》就不能圆满,它的果位只到菩萨而已。所以它的归宿确确实实就是在这一部经上,这一部经是《华严》、《法华》的归宿。
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这是赞叹《阿弥陀经》。我们晓得《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属於同一部,莲池大师说只是大本、小本。这个大本是《无量寿经》,分量多一点,文字长一点;《阿弥陀经》文字短;这大本、小本内容是完全相同。因此,对於《阿弥陀经》的赞叹,就是对《无量寿经》的赞叹。
【绝待圆融。】
这个「绝待」,就是绝对的。绝对的,它不是相对的。绝对圆融。
【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这个「此」,就是指本经。这几句话,如果说的不过分,如果说的是真实的,那我们就明了,整个的佛法确确实实它的中心就在本经。《华严》称为根本法轮,这一部经乃是根本之根本。《华严》、《法华》也从这一部经里面流出去的,所以它才是根本之根本。
「一切诸佛之心要」,诸佛怎么成佛的?成佛修学方法里,最重要的就是本经,一切诸佛是依这部经而成佛的,一切菩萨也是依这部经而成就的,所以统统不出这一部大经。
底下这一段是唐朝时候日本的一位法师,在中国留学,也相当有成就,回到日本之后,把这个净宗传到日本,而且给《无量寿经》作了注解。这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德,他的赞叹,实在讲超乎了我们中国一些大德们。他说:
【五浊恶世。】
这个浊与恶,实在讲,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浊恶到了极处。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污染。今天不但是自然环境严重的污染;比自然环境污染的更严重的是人心,心地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这才是可怕到了极处。恶,这是造十恶业。在隋唐那个时候,比我们现在要轻得太多太多了;可是真正修行人,已经感觉得这个世间浊恶很严重了。比比现在的社会,我们才知道这个污染古人没有见到过。
【造恶之时,其难非一。】
哪一个人不造业?哪一个人不造恶?身业、口业、意业,这个意就是起心动念。凡夫,起心动念都为自己,这就是造业。
还有一些学佛的人,造极重之业,他不知道。我常常听到有同修们告诉我,他从前供佛菩萨像供的很多,念的经论也念的很多,现在要发愿专修净土了,供一尊阿弥陀佛,不供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会不会生气?药师如来我也不供他了,药师如来会不会找我麻烦?有这个念头存在。甚至於还有的每一天供佛,家里有佛像供养佛,我出门了,今天中午没有供,佛没有东西吃了,佛会不会生气?
这个念头,乍看起来是个好念头,实际上错了。佛菩萨还会生气,换句话说,你已经把佛菩萨看低了。那是大圣人,你把他看成普通凡夫,这个罪业就重了。动不动佛菩萨还生气,佛菩萨还要报复人,你何必去拜他,去供养他?不必了。你去供养他、拜他,你不叫自找麻烦。他不晓得诸佛菩萨无心!无心,哪来的气?哪来的分别执著?佛法自始至终就教给我们破执著。我们也认为佛菩萨跟我们一样,动不动就分别、就执著,这是轻视了佛菩萨,这就有罪过!
这个一般供养当中,大家不知道,这个供养不是供养佛菩萨,是供养自己的。我们在佛像面前,通常供花,花是不是他看的?他不要看,是我们自己看的。在佛法里面,花代表修因。看到花,因为先开花、后结果,善因就结善果,恶因就有恶报。它表这个意思,我们看到花,想到我要修善因。我们供果,什么水果都可以供,供的也是提醒自己,看到佛前供的果了,我想要什么样的果报,我应该修什么样的因。因缘跟果报,决定相应。我要好果报,那就要修好因。供花、供果是提醒自己,念念不昧因果,是这个道理。不是给佛菩萨看的,佛菩萨不看这些东西。
供一杯水,这很重要,供佛菩萨最重要的是一杯水。没有花、没有果没关系,水一定要供。水代表什么?水代表我们自己的心,水很清净,心清净;水很平,不起波浪,这是看到这一杯水就想到清净平等。我们这个经题,清净平等觉经。是提醒我们,这个意思不能不知道。
供养灯,灯是代表光明,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的心都要正大光明,它表这个意思。灯点燃了,它不照自己,它照别人,所以它也有一个意思,就是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取这个意思。特别是油灯跟蜡烛,很明显的,它自己烧,慢慢慢慢烧完了,它放的光明照别人。这个意思是说,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无不是舍己为人,念念当中,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这是教我们学这个灯。明白这个意思,才是真正庄严自性了。如果不明白,以为这都是给佛菩萨享受的,那就错了,大错特错了。
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每一天冷静的反省反省,恶念多、善念少;自私的念头多,帮助别人的念头少。能够觉悟,觉察到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世间一般人都不知道,学佛的人反省反省,这就是很大的进步。这叫什么?这叫觉悟,开悟了。悟后要紧的是起修,修什么?把过失修正过来,今天错误,希望明天不再错。真正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行为,修正我们的思想,修正我们的见解,修正我们的过失,修正行为。一天修正一个错误,给诸位说,三年,在这个世间就是圣贤。纵然圣人谈不上,大贤人!真正改过,诸佛赞叹,龙天善神保佑,就是些恶神见到你,对你也恭敬,对你也佩服,也不敢侵犯於你,这叫真正修行。所以知道我们在这一个大环境里面,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是严重的染污,处处都诱导我们造罪业,这是非常非常可怕!所以修学其他的法门很难得利益,原因就在此地。
【特此一门,至圆极顿,而且由其简易直捷。】
这个实在是阿弥陀佛、诸佛如来大慈大悲,为我们开这个特别法门。不但特别,实在是最圆满、最究竟的法门。愈是至高无上的法门,是愈简单愈容易。所以千万不要看到这个法门简单容易,就认为它大概没有多大成就,那就错了。黄念祖老居士讲开示的时候,常常用这个照相机作比喻。他说最好的照相机是什么?傻瓜照相机,全自动的,一按下去张张照的好,人人都会照,这个才是第一流的照相机。普通这个特种照相机,又要光圈,又要速度,又要色温,那个讲求太多了,三十六张未必能照出一张好的。他把这个净土法门比喻作全自动的傻瓜照相机,没有一个人不能成就的,个个成就。这个比喻,想想也很有道理。所以这个法门,简单、容易、直捷,没有委曲婉转的。
【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一代所说归此经,如众水归於大海。】
我们要问一问,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做什么的?他是来救度一切众生的,他就是为这个事情来的。怎样救度?帮助一切众生快快成佛。不成佛,度众生就不圆满,要教一切众生的成就跟他自己完全一样。像我们读这个经,你就了解了,阿弥陀佛的愿望是希望一切众生跟他完全一样。用什么方法能够帮助众生,在很短的时间里面,确确实实达到这个目标?只有这一个方法。其他的方法也能达到,但是时间长,没有这么快。时间一长,当中的障碍自然就多了,所谓夜长梦多,障碍就多了。唯独这个时间短,短,障碍就少,成就就容易,这就是如来正说。好像我们学校的课程,有正课,有副课;这个正课,我们今天讲有主修的;有选修的,是副课。这一部经才是如来教化一切众生的主课;千经万论,那都是选修的课程,不是主课。这是主课,所有一切众生依这个方法,统统得度,平等得度。所以,它是正说。
【由此言之,百万阿僧祇因缘以起华严之典,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
这是举经典来说明这一桩事实。道隐大师选的《华严》、《法华》,中国人尊重,日本人也尊重,没有一个不尊重。
【亦唯为此法之由序。】
这一句话,很不容易说出的;换句话说,要不是真正过来人,这个话说不出来;不但说不出来,想也想不到,这个分量就非常非常之重了。佛经通常都有三分,一部经分成三个部分,这个诸位同修都知道,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他这个比喻,就是说在整个如来的教化当中,《华严》、《法华》是序分,本经是正宗分;换句话说,如来一代时教里面,最重要的是本经,不是《华严》、《法华》,他的用意就在此地。
【盖谓华严、法华两经只是本经之导引,本经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华严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其明证。】
道隐大师这一段话,我看了之后,这个感动跟其他的人不一样,非常非常的深刻。原因在什么地方?我对於这一部经的信心,确确实实是《华严》、《法华》这两部经把我引进来的。我在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李老居士苦口婆心的劝我修净土。我对於净土虽然不反对,但是认识不清;换句话说,不甘心、不情愿,老师教导、劝导,那就是敷衍敷衍而已。当然老师也看的出来。
怎么入了这个门?从民国六十年开始,我在台北讲《华严经》,讲了十七年,从《华严经》里面入到这一个法门。《华严》讲到一半的时候,有一天忽然起了个疑问,就想到华严会上普贤文殊这两大菩萨是了不起的菩萨,问题是他们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是文殊菩萨的得意门生,善财修什么法门?这个疑问起来之后,到《华严经》上去查一查、找一找,原来他们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才对於净土宗不敢再轻视了。以后在《华严》普遍再一观察,原来《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都接受普贤菩萨的劝告,十大愿王,同生极乐,这没话说了。这才肯定这一个法门是所有法门当中,真正殊胜,真正教你当生成佛。
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易行难信!你修很容易,不难;你相信,太难太难了。我要不是十七年讲《华严》、讲《法华》,老师劝我,我都不能完全相信。所以以后看到道隐法师这一段话,好像是针对我说的,我就是《华严》、《法华》把我引进来的,所以这个体会非常非常的深刻,这个话说得太好太好了。
【楞严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楞严经》在中国也是很著名的一部大经,因为这一部经曾经被智者大师宣传过,这个经到中国的因缘很特殊。佛经差不多都是我们中国古代的高僧到印度去求取来的,或者是印度这些高僧到中国来弘法带来的。唯独《楞严经》,玄奘大师在印度十七年没有见到过,中国的高僧大德到印度去留学,没有见到过《楞严经》,原因是什么?人家把这一部经当作国宝,不传给外国人,外国人到那边去留学的时候,这个经是不传的。一些人出国的时候,这一部经是禁止流出去的,所以海关查的就非常的严格。
智者大师讲《法华经》,他实实在在是自己体会到法华三昧,发明了天台家特有的修行方法,就是止观,我们讲天台止观、三止三观,这是智者大师发明的首创的。当时有一位印度的高僧来到中国,看到智者大师的教学,这个三止三观的方法,他就非常赞叹,他说这个方法跟《楞严经》里面所讲的修学方法相接近。所以中国人这才知道有一部《楞严经》,才晓得有这个东西。
虽然晓得,从中国到印度不是很简单的,不容易得到。智者大师在天台山铸了一个拜经台,现在这个台还在,诸位如果到大陆去观光旅游,到天台山去的时候,你去看看那个拜经台。他就在这个地方向西方礼拜,求这个经能到中国来,他拜了十八年。这一种精神也了不起,拜了十八年,一直拜到他老人家圆寂。所以虽然中国没有高僧到印度去求取,智者大师这个精神了不起。
在唐朝时候,般剌密帝法师(这是印度人)把这个经偷偷的带到中国来。他带了几次都被海关查出来了,这个犯法要坐牢的。最后一次怎么带出来的?他把这一部经写成小本,很小的字写出来,不晓得是用什么东西写的,把自己的手臂剖开,经卷藏在里面,等这个疤痕长好,这样带到中国来出版的;找不到,查不出来了。到中国来之后,再把手臂剖开,经卷拿出来,这样偷出来的。偷出来之后,出家人毕竟跟世间人不相同,犯了法,甘愿回去接受国法处分。自己回去,经送到中国来了;回去之后,告诉国王,经已经偷去了,送到唐朝了,怎么处分,甘心情愿接受。了不起!於是《楞严》传到中国。
传到中国翻译,不是在大译场翻的。因为传到中国来,中国那些读书人、出家人都知道有一部《楞严经》,智者大师拜了十八年没见到经在哪里,现在这个经已经到中国。当时就在广州翻译,因为它是从海路过来的,在广州翻译。这个润文,就是记录修改文字的是房融。房融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大概因为犯的有过失,被降级贬到广州。他的文学好,虽然官是掉了,贬到边地,实在讲,这也是希有的因缘,他有机会参加《楞严经》的翻译。所以《楞严经》这个中文是他记录的,文字是一流的;一切经里面,文字之美,《楞严经》是第一,出自於宰相之手。
这几句话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头的,这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楞严》里面,主要是讲首楞严大定。这个定,不是普通的定,这是如来果地上所有的这种大定,《楞严经》里面讲作性定,就是自性本定。用什么方法修?方法很多。经上有二十五位菩萨来代表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个法门统统是修楞严大定的。这二十五位菩萨,分别代表的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无量无边的法门,都超不过这个范围。
大势至菩萨代表的是念佛法门,这是非常非常奇特、不可思议的法门,「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心里面想。我们凡夫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个胡思乱想,将来是什么果报?是六道轮回的果报。你去想,怎么想法,都出不了六道轮回。菩萨教给我们,你把你这个想(念头)转过来,想佛;想佛就成佛。教我们不要去想别的,一天到晚就想佛、念佛。真的能够想佛,能够念佛;「现前」是我们现在世间,有感应。我们自己有感,佛就有应,你现前就见佛。像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的,在中国,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他在一生当中就见过三次西方极乐世界,他是在念佛入定的时候看到的,所看到的境界,他说跟经上所讲的完全相应,完全相同。他老人家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佛来接引,这个境界又现前了,这是第三次现前,他才告诉大众,说他过去曾经见过两次,现在又见到了,他说我这个净土缘熟了,我要往生。像这个样子,这是现前见佛。「当来」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天天见佛了。
也许我们会怀疑,西方极乐世界太大太大了,人太多太多了,这个将来读到经上,诸位就知道了,没有办法计算!阿弥陀佛只有一个人,我们几时有缘见他一面?不要说多了,美国不算很大,总统只有一个,美国人口也不算多,才二亿多人,几个人能常常跟总统见面?有多少人一生也没有见过一次面。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问题来了,几时跟阿弥陀佛见面?能去见几次面?这是一些同修们常常有的疑问。
这些疑问,实在讲,没能够熟读《无量寿经》。熟读《无量寿经》,熟读《观经》,这个问题就没有了。西方世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尊阿弥陀佛。所以一生到西方世界,你是天天跟阿弥陀佛见面。我们这个世间人没有能力,不能化身,不能分身,难在这个地方。西方世界佛菩萨有能力分身,有能力化身。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差不多都跟阿弥陀佛相似,因此与诸佛菩萨是天天见面,时时碰头。不像这个世间,这个世间科技还差很远,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总统,不是真人,不能跟他拉拉手,不能跟他讲话。西方世界那个化身,就跟真的身没有两样,所以法身、报身、应化身完全是一体的。这是讲当来见佛。「必定」,这个语气非常肯定,我们想见佛;见佛就成佛。
【净念相继・・・・,自得心开。】
这两句是方法。这个两句,前面一句是修行方法,后面一句是修行的成果。方法实在太简单了,四个字。「净念」,念是念佛,要怎么念?要用清净心去念,这个很重要。换句话说,杂心念佛就不行了,效果就收不到了;乱心念佛,也收不到了。《无量寿经》教给我们「一心称念」,《楞严经》上教给我们「净念相继」。可见得净念就是一心念,一向念;要用现在浅显的话来讲,专心念,这个心要专,不能杂。再说的明白一点,念佛决定不能怀疑;怀疑,心不清净。不能夹杂;夹杂,心就不清净了。什么叫夹杂?这是很重要很重要,因为许多修净土的同修,不怀疑他做到了,不夹杂做不到。世间法里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真正放下;否则的话,这是夹杂。那又说我现在还在世间,我还有家庭,有事业,这些东西不能不要。要是要,事是要,理上不能要;相上要,性上不能要。换句话说,生活里面需要,心里头不能有,心里头不要去牵挂,要真正放下。
这个佛法里面讲放下,不是把事放下,是把你这个心里面的牵挂放下。事,不碍事的,事事无碍。妨碍在哪里?妨碍是在心,心有牵挂,那就成了妨碍了。学佛的功夫要在这个地方做。心里面牵挂什么?一天到晚只牵挂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其他这些东西统统放下,这叫净念,这叫一心念,这叫专念。所以念佛的时候,什么都放下。工作的时候,如果这个工作不需要用思考,我这个佛号还可以不断。如果用思考的,我就把佛号放下,我就专心工作;工作完了之后,这工作就放下,佛号就提起。工作做好了,佛也念好了。最怕的是什么?做工作的时候又念佛,念佛的时候想著工作,是佛也没念好,工作也没做好,那就错了。统统要专心,这就对了。
「相继」,是不断。功夫不要间断,随时随地这一句佛号能提的起来。所以念佛人手上常常拿一串念珠;念珠的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计数,一种是提醒自己,一看到念珠就想到佛号,佛号不能间断,是这个意思。
「自得心开」。这一句,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禅宗,参禅到这个境界,难,很不容易。如果不能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就没成就。净宗容易,就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功夫成就,自自然然到明心见性,自然达到。由此可知,目的是一样的,手段不一样。净宗这个手段容易多了,稳当多了,简单、容易、稳当,而且时间很短就能成就,见性就成佛。
【奇妙疾捷,莫过於是。】
「奇妙」是赞叹,奇特、殊妙。「疾捷」是快速,这个法门决定在一生成就的。所有一切法门当中,要讲到快速、稳当、圆满的成就,都不能跟这个法门相比。
【一切众生由此得度,十方如来乃称本怀。】
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他们所期望的是希望众生个个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是他期望的,而这个法门确确实实能够达到如来的期望。所以这是正说,这是称性。一切众生,这一句要向上面说,包括了等觉菩萨,像华严会上文殊普贤,包括他们;往下面来讲,包括了地狱众生。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除了诸佛如来之外,全都包括了,这个法门才叫究竟、才叫圆满。
【本经所宣。】
宣是宣讲,本经所讲的。
【乃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无有权曲,故名正说。】
这是如来真实,真就不假,实则不虚,纯是不杂,纯一之法。其他经论法门,多多少少都有委曲婉转的说,用种种方法来诱导你,让你慢慢觉悟。这个经没有,直捷了当,所以称之为正说。
【世尊称其本性,和盘托出,毫无保留,故名称性。】
这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所有一切大乘经典统统是称性说的。换句话说,这个称性圆与不圆是不相同的。像这个月亮一样,今天的月亮我们看到一半,它也是真的月光;初三、初四我们看的月芽,也是真的月光。都是真的,都是真性。但是真性是圆,还是部分,那就不等。所以一切大乘经是如来称性,是部分称性,不是圆满的;即使是《华严》、《法华》到后来导归极乐,这才显得圆满。如果没有导归极乐,《华严》、《法华》也像十四的月亮,还不是满月,还是有一点欠缺。这一部经是满月,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所以它这个称性是极其圆满的称性。
【一切含灵,皆因此而得度。】
一切含灵是指九法界众生,统统是依这一部经在一生当中就圆证三不退,一生当中圆满成佛。所以是:
【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
以月亮来比喻,它是满月,一丝毫欠缺都没有。
【故为称性极谈。】
这是到了极处。
再看底下一段:
【三根普被,圣凡齐收。】
这是讲这一部经,它教学的范围,它对哪些人来说的。
【彻上,则如普贤、文殊,尚发愿求生极乐。】
这是讲等觉菩萨,举出普贤、文殊,就包括所有这一些法身大士。
【彻下,则五逆十恶,临终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国。】
这一生当中造作极重之罪,换句话说,这个人他来生决定堕地狱,他造的有这么重的罪;如果他在临终之前,遇到了善友,这个善友就是懂得佛法,懂的这一个法门,能把这个法门教给他;他立刻接受,就发愿念佛求生净土,他也能得生。生到西方世界,成就高下如何?实在不可思议,他的成就跟文殊、普贤没有差别。
我们初学的人听这个话,心里很不平。文殊、普贤修行多生多劫,他得的那个果报,那是应当的。这个人一生造罪业,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为什么一切果报就跟菩萨相等?听起来好像太不公平,总令人心不服。殊不知这是两桩事情。累劫修因证果、断恶修善是一桩事。你往生到西方世界,凭什么?文殊菩萨凭什么去的?普贤菩萨凭什么去的?凭的是「信愿行」,凭这个往生。这个做恶之人,到临命终时,怎么往生的?他也是「信愿行」。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五逆十恶的人跟文殊、普贤是一样的。一样的因,两样的果报,那才叫不公平。同样的因,所以他是同样的果报。所以,这个因非常非常的特殊。《观经》三福里面讲的「深信因果」,就是讲这一桩事情,不是普通的因果,特别是讲往生西方世界这个因果,这是一个特殊的因果,我们要深信不疑。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修因平等,得果平等。
这是我们从表层看,我们凡夫只是看到现前这一面。如果你是有真正功夫的人,你能看到过去、现在、未来,那你就恍然大悟,你才晓得这个恶人往生,你也会点头,你也会笑起来了。他这个恶是这一生做恶,他从前没做恶,生生世世他修的有不思议的善行,有无边的功德,这一生当中,迷惑颠倒,造了大罪业。假如不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的话,这个恶人在临命终时,怎么会遇到善知识?善知识一劝他念佛,他怎么就会相信?怎么就肯发愿?这不容易,这就是多生多劫他的善根福德现前了,所以人家一提醒,他马上觉悟了,「信愿行」三个条件立刻就具足了,这一具足就成就了。我们再翻过来:
【本经云: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三句是出在本经的。佛告诉我们,「值」是遇到的意思,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怕的是你遇不到。你只要遇到这一部经,你的愿望都可以达到,随意所愿。你愿意成佛,你这一生确实能作佛;愿意成菩萨,能作菩萨;愿生人天,就得人天的福报。得到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不随心所欲,你的愿望统统可以得到。
由此可知,这个法门不仅仅是帮助你往生净土,不退成佛。这个《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你不愿意往生的,想得人天福报的,你也一定可以得到。这个不退成佛,这是最大最高最上的。最高最上能得到,其他这个小福报,那还有什么话说!当然是很容易的,完全看你的心愿,能够满足你的愿望。
【末法众生,福薄障深。】
这一句我们统统都能够体会得到,本身这一生所受的就是。
【唯此一门。】
我们要想解决问题,要想离苦得乐,要想永脱轮回,只有这一个办法,只有这一个门径。
【但信愿持名。】
这个信是真信,愿是恳切的悲愿,一心执持名号,就是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便能功超累劫。】
这讲修行其他法门要三大阿僧祇劫,要无量劫,才能成就。这个法门不必,时间很短,通常我们看《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里面,大部分三年到五年就成功了,所以他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往生极乐,迳登不退。】
这一句话很要紧,实在讲,这一句话就是成佛的代名词,圆证三不退就是成佛。没成佛,菩萨位次上也是进进退退。地位比较低一点的菩萨,实在说是进得少退得多。到八地以上,这才真正到不退转;换句话说,七地以前还有退转。八地以上,这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再成佛;你看这么高位的菩萨才真正做到三不退!
净宗法门,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纵然是五逆十恶去往生的,下下品往生的,也是圆证三不退。所以这个法门,真正是难信之法。这个难信,绝对不是讲我们凡夫,是说一些大菩萨们,他们对於这一桩事的真相没搞清楚,理论不明了,乍听这些事,免不了怀疑。因为这个法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是一个普通的境界。所以纵然是等觉菩萨,也不能完全了解。所以能信的人,那真正是有大福报,他听了,他不怀疑。
【若无如是微妙法门,凡夫何能度此生死业海,而登彼岸。】
这个话是真的。没有这一个法门,换句话说,佛法在世间跟其他一般宗教完全一样,只能够劝善,教给我们断恶修善,来生得人天福报,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就是佛法各宗各派这一些理论、修学的方法,也没有办法帮助我们在这一生超越轮回。像倓虚法师在这个《念佛论》里面所说的,这一个小册子在美国流通得很多,在这个佛七开示里面所讲的,他一生当中,他举修禅这一个例子,参禅的人得禅定的,他见过、听说过;开悟的,没听说过、也没见过。禅宗要不开悟,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到这个境界,还在三界之内。得禅定能够盘腿面壁,一坐坐个十天、一个月才出定,我们觉得这个功夫了不起了,那是禅定,他的能力到哪里?到色界天,到无色界天,出不了三界。你就晓得出三界是多难,太难太难了,不容易!
唯独这一个方法横超三界。这个念佛法门,我们凭什么?凭阿弥陀佛的愿力,我们肯念,阿弥陀佛拉我们一把,把我们带走了。不是靠自力,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是靠佛力。
【元晓师云。】
元晓是唐朝新罗国人,就是现在的韩国,那个时候元晓大师在世的时候,现在朝鲜半岛是三个国,新罗、高丽等三个国,没有统一,他是新罗国人。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也是在中国留学的一位高僧。
【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可见净土之妙,首为凡夫得度也。】
这是元晓大师说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为什么?就是为了六道凡夫。你说为什么?因为六道凡夫在六道轮回里面太苦了,用什么方法帮助他,立刻能够超越轮回,这是阿弥陀佛无量的悲愿,所以建立这个法门,他是以度凡夫为主。凡夫能够在一生当中圆满得度,何况三乘圣人?三乘圣人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他们听到这个法门,肯接受,肯修学,那个成就当然快速,这是一定的道理。元晓师这个说法,实在讲,非常符合弥陀本愿,给我们凡夫带来了坚定的信心。这个法门不是为菩萨说的,不是为罗汉说的,就是为我们说的;换句话说,我们的修学就是这个法门所说的当机者,也就是所度的对象,正适合。底下一段:
【他力妙法,善护行人。】
他力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力,智慧、神通、道力是这个力量加持我们,帮助我们,所以在短短时间之内才有成就。
【末世修行,多诸障难。】
特别是指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个知见就是想错看错的人太多太多了。
【阴魔干扰,行人正见稍失,便陷魔网。】
魔在哪里?最严重的魔是烦恼。你看《八大人觉经》里面给我们讲魔有四大类。第一个是五阴魔,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这叫五蕴魔。烦恼魔,天天叫你生烦恼,天天叫你打妄想。死魔,寿命短。这三类的魔都属於本身的。本身之外的、外面的叫天魔,本身以外的都叫作天魔;换句话说,外面境界在诱惑你,这一诱惑你的分别、烦恼、执著统统起现行了,身心不安稳,这叫魔,我们受这个干扰。
什么是正见?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唯一的正见。要是对这个起了一点怀疑,或者懈怠,或者退转,或者改学别的法门,或者是兼学别的法门,统统都错了;换句话说,你这一生超越三界的机会就靠不住了。你如果能够正见不失,专心,死心塌地一句佛号念到底,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是决定有把握。所以这个观念决定不能错,错了就不得了。
【楞严曰: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几句话什么意思?底下有注解。
【可见行人稍有执著,便失正见,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堕入泥犁。】
「泥犁」是地狱。这个解释的很明白,修行人稍稍有一点执著就错了。无论是在世法、是在佛法,统统不执著,统统放下。佛在《金刚经》上给我们讲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要去执著它。我们修学这个法门,不要说一般人来破坏,说这个法门不可靠,哪有一部经典可以成就的?哪有一句佛号就能成就的?我们听了绝对不动心。即使阿罗汉、菩萨,乃至於一切诸佛来给我们说,释迦牟尼佛讲这个法门是善巧方便,不是真的,不要上他的当。我们听了,也不动心。为什么不动心?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虚语者,佛哪里会骗人?一切诸佛来给我们说,那个诸佛是假的,不是真的,魔变现的。为什么?佛佛道同,一尊佛所说的,就是一切诸佛所说的;诸佛所说,没有两样的话;如果有两样的,那绝对不是佛讲的。我们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心,决定不动摇,这才能成就。
如果念头一动,对这个法门起了怀疑,舍弃了,退转了,去改学别的法门,那就上当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再要毁谤这个法门,这是谤法;这个法门是至高无上的法门,你要毁谤它,你要障碍别人修学它,必堕地狱。这里讲的话,句句都是真实。眼看现在的人做这种事情的很多;换句话,就是往地狱钻,拉都拉不回来,真是可怜。所以佛常讲「可怜悯者」,一点都不错。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念佛法门,行人发心念佛,仗弥陀本愿摄受,威神加持,护持行者,魔不能扰。】
一个真正念佛人,你遇到这个魔事一定很少。为什么?有佛菩萨保佑你,有护法神护持你。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这是经上讲的。我们想求佛菩萨保佑我们,只要真正发心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就派二十五个菩萨日夜保护你,一切时一切处他都保护你,你怎么会遇到灾难!
可是今天我看到有一些杂志、小书写《十往生经》是伪造的、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看了会相信吗?有人说,《阿弥陀经》也是假的,也是伪造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太阳神。造谣的人多得不得了,真的把许许多多人信心都动摇了。这就是前面讲的「求升反降」,甚至堕入泥犁,就是这些人。
我们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在这几十年当中,念佛往生的,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不生病的,这些人给我们做了证明,这个不假!念佛人得佛的神力加持,消灾免难,这个事情很多很多,我们亲眼见到,亲耳所闻,这是证据。林看治居士写的那一本《近代念佛感应亲闻记》,这个小册子里面所写的,几乎一半我都认识。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那些人都见过面,都认识,千真万确,一点都不假!所以怀疑的人是没福报;真正相信,深信不疑,这个人有福,这个人这一生得度,得到真实的利益。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