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中的经典可谓浩如烟海,佛陀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般若独占二十二年。玄奘法师所译六百卷《般若经》,浓缩起来,就是一部五千余字的《金刚经》。
昭明太子将整部经分成三十二品,后世高僧常言机缘契合,每一品皆能使人开悟。譬如禅宗自六祖开始以《金刚经》印心,惠能祖师就是听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顿悟。自此,这部经在佛门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佛陀在经中讲,如来灭后五百岁,若有人能受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如来悉知悉见,且此功德远胜持珍宝布施所得功德。
佛门中有句话,“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中有言:“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那么,金刚经既然如此殊胜,该如何修持,全经的精髓四句偈,又是在说什么呢?
在小编看来,金刚经所讲的是声闻四果的修持,能照见五蕴皆空,观有为万法之虚妄,最终万法归心,悟自性真如之常住。恰如惠能祖师所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四句偈,也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话,作为全经的总结,也是精髓所在。为何读它能开悟呢?
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说,在世间修行,要以佛法为指导,离开了佛法,我们修行的是世间的生灭有为法,绝非佛法。
倘若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学佛跟学世间法没有区别,因为学佛不过是在课程表上添了一门佛学课,或者古代佛教哲学课。这样学到最后,只是增加了一些知识,掌握了很多名相,增加分别心而已,与开悟简直是南辕北辙。
所以,四句偈中的前面三句,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世间的有为法,都是不停地生灭变易,如梦幻泡影,倏忽急逝,不能久住。但是世人却沉溺在颠倒梦想,妄想执著当中,如果你回头去读金刚经,会发现佛陀在说离一切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具体如何修持呢?四句偈的最后一句“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要像这样的修“观想”,告诉我们法门就是修“观”。
通常我们所修的是“止观”,或者叫做“静中修”,在《详解七支坐法》这篇文章中有详细的阐述,在此不做赘述。除此之外,还有帮助我们调整呼吸,以便快速入定的安若波若法门。再有净宗的念佛法门,口念耳听,“都摄六根”,也是为入定。
古代佛门中有规矩,僧人每日修止观,做定的功夫至少六次。我们在家学佛的人,每日早晚一次,而且因为白天工作劳累晚上一坐下来就容易昏沉。
“定”的功夫做到家,行住坐卧无不在定中,寺院中的五百罗汉塑像,尽管神态各异,他们都是在入定的状态。所以,平日佛友交流,千万不要为了让别人尊重而诈现威仪,有修持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我们在“说大话”。
总而言之,《金刚经》中的四句偈,告诉了我们世间法的生灭,以及修“观”的要领。常常诵持乃至为他人说,既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又能使得自身契入佛理,早日应机开悟。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