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家请看经文: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这两个偈颂以及下面的三个偈颂是结归二圣。二圣,指的就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他们是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共同辅助世尊弘扬佛法。他们在佛法的地位非常的崇高,特别是在《华严经》中二圣的地位尤为重要,所以这里是结归二圣。
首先结归的是普贤菩萨,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长子就是父母的第一个儿子,在佛教中,常说如来有嫡子和庶子,嫡子就是指的大乘菩萨,庶子就是指的是二乘圣人。在如来的嫡子中,有资格称为长子的,就是经中所说的上首菩萨,上首菩萨是最尊最胜的菩萨,也就是法王的接班人,所以称为长子。释迦牟尼佛的长子是普贤菩萨,其实,不仅释迦佛的长子是普贤菩萨,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长子都名叫普贤。为什么一切如来的长子都名普贤呢?这是因为佛菩萨的圣号都是以他的功德命名的,以德来命名,能成为诸佛的长子,必然具有普贤行同样的功德,所以就都具有相同的名号。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我,是发心修菩萨道的人,我现在愿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根功德,完全回向于普贤菩萨的大行大愿中,并且愿自己的智慧和修行都和普贤菩萨一样。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不但愿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恒常保持清净,而且愿自己所能达到十方一切刹土,以及自己成佛所居住的国土,也恒常清净庄严。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凡是具有如上所说智慧的人,我们刚才说了,都号曰普贤,愿我和普贤菩萨一样同样具足甚深智慧、同样具足清净三业、同样具足清净诸行以及清净国土,那么当我的一切都和普贤同等时,我也可以名叫普贤了。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这三偈是讲要向普贤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学习。因为文殊菩萨表解,由解而发愿,普贤菩萨表行,以解而起行;又普贤由行证理,文殊由解发智,以智照理,智理相合,行愿相扶,方成正觉,所以要向二圣学习,和二圣等齐。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凡是发心修菩萨道的行人,不但发愿普遍修持普贤菩萨的种种大行,也愿普遍修习文殊菩萨种种的大愿。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这里的彼事业,是指文殊、普贤二圣的伟大事业。菩萨发愿修持二圣的大行大愿,一定要像二圣的事业一模一样圆满无缺;这样的修学,当然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要经未来际劫,恒无疲厌的精进修行才能够做得到。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既然发愿修持普贤、文殊的大行大愿,那么所修行的法门当然也无有限量,正因为修学无有限量的法门,所获得的功德也无有限量。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安住于无量的诸行当中,就能了达由无量诸行而得到的神通。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文殊菩萨的大智勇猛有力,普贤菩萨的大行也是同样,所以说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我愿将所修的一切善根,都回向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的是永远能够随他们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这里是结归回向以上所说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以及在普皆回向偈中所说的菩萨十大愿。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以及我们在回向偈当中介绍的十地菩萨的十大愿,都是最殊胜圆满,如果我们能够修持这些大愿,三世诸佛如来都会赞叹我们,认为我们是希有难得。我现在愿将所修善根功德回向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为的是得到普贤菩萨所有的殊胜的行和所有的殊胜功德。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从这段往下共有十二个偈颂,都是显示普贤行愿的功德。以上四偈是赞颂往生净土。普贤十大愿不导归华藏世界,而劝请导归极乐世界有四个原因,在前面的长行中我们讲过,第一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弘深,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最有缘;第二、虽然十方佛土皆妙,但是初学佛的人很茫然,无所依托,心念不定,所以方便引归极乐世界,令众生的心念专一;第三、极乐世界不离华藏世界,我们前面这个讲的非常的清楚,极乐世界也在华藏世界妙香水海之中,是在第十三层,导归极乐世界就同等于导归华藏世界;第四、阿弥陀佛即是毗卢遮那佛。
愿我临欲命终时,我,这里不是专指的某个人,而是来代大家说的,清凉国师说,应把愿我改成是人,是人临欲命终时,则无惑已,就是大家就不再迷惑了。
像我们众生到了临欲命终的时候,心中会有万般的不舍,贪恋亲人,放不下世间的快乐,虽然学佛也想往生极乐世界,但是想往生还是生不起厌离的心来,再加上亲属在身边哭哭啼啼,以至于想要往生就会产生种种的障碍。现在由于修持普贤十大愿王,临欲终时,有愿王相随不相舍离,这样我们直接导归极乐世界,所以能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障碍尽除,就能如自己所愿,顺利的往生到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生到极乐世界,我们读《弥陀经》当中有,即得阿鞞跋致,就是三不退,并且助缘殊胜,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和大菩萨们共同生活修学,所以以上所发的种种大愿很快就能圆满完成。不像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普贤行、修行十大愿王真的是困难重重,要想圆满成就非常不容易的,因为障碍重重。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种种大愿圆满成就,那么这个自利的功夫可以说圆满的完成了,但是往生到极乐净土之后,极乐世界那是大乘种性往生之人,他们往生的净土目的不是只是为了自利,还要去利他,所以说,利乐一切众生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还要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众生。有些娑婆世界的众生,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马上就会回到娑婆来度和自己有缘的众生,来实现自己的大愿,那么往生净土之后,阿弥陀佛就会加持他,随自己的愿再回娑婆来度化众生。
彼佛众会咸清净。咸是都的意思,围绕于阿弥陀佛的法会大众都是身心清净的,就像我们常说的清净大海众。极乐世界的众生皆是菩萨,得三不退嘛,皆是菩萨了,清净大海众菩萨。我时于胜莲华生,往生之人一刹那间,就生到极乐世界的莲池在最胜的莲花中,最胜莲花,也就是上品上生。亲睹如来无量光,无量光就是阿弥陀佛,上品上生的人,立刻就能亲眼见到阿弥陀佛。现前授我菩提记,见到阿弥陀佛的一刹那,阿弥陀佛就为往生的人授成佛之记。授记就是告诉此人,将来什么时候成佛、成佛的国土、度化的众生等等。《弥陀经》中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皆得三不退,得三不退就不会再退转了。只有到八地以上的菩萨才得三不退,三种不退具足,所以永远不会退转下来,成佛当然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蒙佛授记。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蒙佛授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俱胝译为亿,千万亿的亿,蒙佛授记以后,就可以化成无量无数身,到十方世界去教化无量众生。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到十方世界去度化众生,度化众生只有身相还不够,还要有广大的智慧,才能普遍的救度一切的众生,使一切的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这样才能够度化众生方便,有智慧才能帮助众生究竟离苦得乐。
讲到这里,大家就可以认识到修行普贤行,对我们往生净土的利益确实非常之大,由于修持十大愿王,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上品上生,十大愿王、普贤十大行,往生肯定是上品上生,这个一点怀疑都没有。在最胜的莲花中,亲见弥陀,蒙佛授记,化身无数去救度众生。所以修持十大愿王,的确是导归极乐最胜方便,我们一定要将修持十大愿王的功德回向求生极乐世界,到临命终时,万缘放下,不再对这个世间有任何的牵挂,一心求生净土,这样,一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这是赞颂行愿无尽。以上所说的普贤行愿,无论是普贤十大愿王还是普皆回向中菩萨的十大愿,都是愿力无尽,即使虚空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我愿也无尽,何况这一切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这一切不可穷尽,所以我愿究竟永恒,无有穷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这是校量功德。假如有人以满十方所有无边刹土,这么多庄严的众宝来供养佛。供养佛,这么多的众宝,那这个人所修的功德是非常多的,这个是没法衡量的。供养衣服功德都无量,何况用所有刹土的众宝供养无量的诸佛,这个功德是非常多的。不仅供养诸佛的功德,后面还有以最殊胜的安乐布施天人,那么这样供养诸佛、布施众生,不是经过一段时间,而且是连续不断的,经过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时间也是非常之长,这个人所修的功德真的是难以想象。但是如果有人,对于普贤十大愿王只是一经于耳,立刻生起清净心,并且依照十大愿王去修行,为的是实现自己渴求已久的佛果菩提,那么这个人所获得的殊胜功德,比上面众宝供养如来、布施众生所得的功德,大得多。所以说,获胜功德过于彼。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这是从五种果报来重颂修持普贤行愿的利益。这五种果报,我们前面也讲过,在这里偈颂又重颂,重颂这五种果报。
第一偈是重颂增上果,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恶知识就是损友,我们学佛所发愿、所要的是和善知识不相分离,这里是恶知识,恶知识常说恶法和邪法,亲近恶知识就会增长恶业、会增长恶见,增长恶业与佛法的解脱背道而驰,所以以恶知识是我们修学佛道的障碍。现在,因为得闻普贤十大愿王,并对十大愿王生起信心、受持读诵就能远离恶知识。
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一定要以四依法,依法不依人,多去亲近佛法,以佛法的标准我们来修行。现在我们都是依人不依法,依人不依法都是活在情执当中,情执当中,别人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反而不是依法,这样非常容易遇到恶知识。恶知识它会增长我们的邪见,我们没有佛学的基础,又很少对照经典来修学,最后恶知识把我们带到邪见里面去了,带到邪见里面去了我们想想,我们的根错了,那我们的修学、我们的路子还能走对吗?你的目的是好的,但是你的见解错了,非常之可悲的。所以我们受持普贤十大愿王,能让我们远离恶知识、没有恶知识的引导左右我们的见解、没有恶知识去引导我们去造恶业,所以善根增长恶业消灭,永离一切诸恶道。这个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尤其是在我们现在的这个时期,这种邪见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我们一定要依大乘经教来修学,经教当中怎么说,我们就坚定我们自己的正见,我们的见解一定要和经典和佛法要相应,不要只听人的,要多看经典,这个非常关键。这里我们也不多说,因为今天时间的原因。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由于受持读诵普贤行愿,不但摆脱恶友的障碍、诸恶道恶劣环境的困扰,而且能迅速面见阿弥陀佛。古人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见到阿弥陀佛,听佛说法,并且和诸上善人,上善人就是大菩萨们,共同修学,自然能开发自己本具的智慧,很快具足像普贤菩萨那样最殊胜的大愿,这是修持十大愿王所得的增上果报。
第二偈是重颂等流果,等流果就是由或善或恶的因,而生起相同同类的或善或恶的果报。比如造作杀生的果报,你把别人的生命夺去了,让别人的寿命减损,那你也同样感受减损寿命、多灾多难的果报。现在有人修持普贤行愿,就会感得这样的等流果报。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等流果,得此相等的,如此因得如此果,这里的胜寿命大家注意,不是指的寿命长,寿命的长短各随前业,一定要知道寿命长短各随前业。如果能尽自己这一报身、这一身的生命,在有生之年修殊胜行,决定不虚度光阴,这就称为胜寿命。你的这一生非常的殊胜,我们现在说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一定要提高,我们对社会的价值、人生的价值,这叫胜寿命,殊胜的胜。《正法句》中说:“人寿百岁,悭贪逾盛,不如一日割舍财色,人寿百岁,乐不持戒,不如一日净心守戒,人寿百岁,多忿不忍,不如一日念喜不嗔,人寿百岁,怠惰不勤,不如一日策励身心,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四弘誓愿,人寿百岁,不生一智,不如一日慧性聪利。”这就是说,你即使过百岁,不如多积功累德,这样哪怕寿命再短,你做一天的功德,这样你的生命没有虚度。
此人善来人中生,大家不要认为生在人道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佛经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现在看看,六道多少众生?六道的众生佛做一个比喻,恶道的众生和人道相比,就好比天上的星星和太阳,三恶道的众生是星星,人道的众生是太阳。世尊当时从地上抓一把土问阿难,是大地上的土多还是我手上的土多?阿难说,当然是大地上的土多了,佛就说,大地上的土如恶道众生,我手中的土比人道众生,人道众生的比例是非常少的,这是说明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也都更有亲身经历,我们看现在,真正能够闻到佛法的又有多少?和佛法结缘的、又是真正肯修行的又有多少?肯修行的、能真正发起菩萨大愿的、这一生真正是为了了脱的又有多少?所以在六道中,只有我们要好好的修行,才不浪费这一世的报身。我始终都给大家说,不要浪费我们这一个色身,好好的利用好它,不要浪费这个身体,同样也别浪费空气,天天躺着睡着吃喝玩乐,不为社会做一点事情,浪费空气。得了这个人身,难得的人身,不赶紧想办法去解脱、永远的快乐永远的安乐,当然这个快乐不是欲望的快乐,它是清净乐,能够菩提乐、能够得清净、得菩提,那我们是浪费这个身体,我们不是二利,我们是二浪费!六道中,只有人能够修持佛法、能得解脱,佛菩萨都是人修成的。现在有人听闻十大愿王,以信解受持的功德,就能生生世世生在人道中修殊胜行,不虚度时光,不久当可以成就像普贤菩萨那样的种种胜行。
第三偈是离系果,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众生由于往昔没有智慧,不辨是非不知邪正,造作了极重的恶业,由因感果,必然会堕到无间地狱中受苦。因为众生三善道是客居,三恶道是老家,所以这一世不好好的去修行,没有智慧,早晚还是要堕落到地狱的,地狱时间长。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现在我们有幸听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受持读诵,就能于一念间迅速消灭五无间业,远离恶业的系缚,这就是离系果,离系缚。
第四偈的上半偈是异熟果,好,我们看第四偈的上半偈,这是异熟果,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由于读诵受持十大愿王,就会感得将来受生为人时,生于名门望族之家,而且容貌端正,相好庄严;不仅如此,还非常的有智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出身好、长得好、有头脑、有涵养,这些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要想感得这样的殊胜果报,就要在修因上去下功夫,信解受持普贤十大愿王,来生必定会感得族姓容色相好、智慧圆满。
第四偈的后半偈是士用果,士用果就是人修行所起的力用。我们看这后第四偈的偈颂: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因为读诵受持普贤行愿,凭借普贤威神之力,不但不会被诸魔外道伤害,而且还能降伏诸魔外道。正因为如此,所以此人堪为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应供养,这是士用果所得的力用。士用果就是所得的力用。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这是赞颂究竟果,在前面的长行中只说到五果,我们前面讲到的五果,没有说到究竟果,其实能得到前面的五果,当然就成就佛果菩提了。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诸佛在临成佛时,在临成佛前的时候,都是到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成等正觉。比如释迦牟尼佛,在未成佛前修苦行六年,最后知道这样修苦行终究不究竟,于是离开了苦行林,到尼连河剃法沐浴,接着又接受牧羊女的供养,气力恢复,到菩提树下降伏魔怨,然后夜睹明星成等正觉。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诸含识,就是指的一切有情,成佛以后不是指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是什么都不做,还是要转大法轮,使诸众生皆得利益。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这八句是结劝受持。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这两句是总结前面长行中所说的听闻、信乐、受持、读诵、书写、演说等各种的修行。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对于普贤行愿或者书写读诵等众行具足,或者只是选择一种两种修行,所获功德不仅是三乘人不能了知,乃至等觉菩萨也不能知,唯佛与佛能知究竟,这样的人不久以后,决定获得最胜的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如果有人读诵普贤十大愿王,不要说全部所得的功德,就少分善根来说,仅此一念受持普贤行愿的善根,就可以具足一切善根。也就是说,在一念受持之间,即可成就圆满一切功德,那么这一切功德,就能完成普贤行者成熟众生、利益众生的清净大愿。一念受持功德尚且如此,如此殊胜,如果我们每天受持读诵,功德岂可限量?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我们作回向的时候都好用这四句,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这是总结回向。殊胜行是因,无边胜福是果,我们在念这一句的时候,大家以后就能明白,这就是菩萨把自己所修殊胜的因和福、殊胜的因行和殊胜的福果,毫无保留的回向给一切众生,特别是沉沦生死苦海中的众生,愿他们赶快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这是讲世尊印证、赞叹普贤菩萨所说的广大愿王。在《四十华严》的第一卷,也就是《入法界品》开始的时候,讲到世尊入师子频申三昧,世尊入三昧,使得逝多林精舍忽然之间变得高大广博,现出种种庄严的境界,这种境界,声闻舍利弗和目犍连都看不到的,普贤菩萨看到了,因为目犍连他们还是声闻嘛,他们示现的是声闻身,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普贤菩萨看到了,就在会中演说,来开显这个境界。文殊菩萨在会中赞叹这个境界,与会的菩萨们蒙佛三昧光明注照,都顿证这个境界。当时文殊菩萨从逝多林出来,走到福生城东面的大塔庙处,我们在讲善财童子的时候讲过,到大塔庙处去讲经弘法,善财童子带五百童子去听经,文殊菩萨为他演说佛法,善财童子开始南行参访善知识。
从法会开始一直到这个时候,佛在法会中都没有亲自说法,现在普贤菩萨在佛面前,说广大愿王完毕之时,善财童子听了之后踊跃无量,一切菩萨都非常的欢喜。佛在这个时候从定中起,来印证赞叹普贤菩萨所说十大愿王,善哉善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好极好,很好很好,这是一种印证。善哉善哉,说的没有一点的误谬,非常之好。
到这里,本经的正宗分就介绍完了,下面我们再来介绍本经的流通分。
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
尔时,就是世尊赞叹普贤菩萨完毕之时,这里大家要是细心的话,可能就会问了,明明是普贤菩萨在演说,怎么又变成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大家细看这句经文: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佛与诸圣者菩萨演说,这里我们给大家说明白一点,大家要知道,虽然佛已经入定,不曾参与宣说,但是佛是讲经法会的会主,而且在普贤菩萨讲完十大愿王之后,佛出定为他印证,所以应当是主伴共同宣说。佛出来为他印证,也就是说,普贤菩萨演说,说的和佛完全是一样的,佛又是会主,法会的会主;还有,由于这段流通分,我们现在这一段流通分,它不单只是《普贤行愿品》的流通分,它是整部《华严经》的流通分,所以这里的诸圣菩萨摩诃萨,是指华严九会中的九位会主。比如初会菩提道场,普贤菩萨为会主;二会在普光明殿,文殊菩萨为会主;第三会在忉利天宫,是法慧菩萨为会主。等等这些大菩萨们,宣说不可思议境界妙法门时,所以说是佛与这些会主、诸大菩萨们宣说妙法门时,佛默然许可。这个大家应该能听明白了。再有,佛身周遍法界,揽三世为一身,所以说是佛与诸大菩萨共同宣说此不思议境界胜法门,这里的不思议境界胜法门通整部《华严经》,不单只是《普贤行愿品》,不单只是这一品,所以这是最后流通分,它是整部经的流通分,大家明白这个。下面是讲能受持的与会大众,分三项:第一是菩萨众,第二是声闻众,第三是杂类众,我们先看菩萨众。
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弥勒菩萨而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住灌顶位,诸大菩萨,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
这是菩萨众,分四类,第一是文殊菩萨及其所率领的诸大菩萨,以及成熟的六千比丘。
我们解释一下这六千比丘的来历。当时文殊菩萨在逝多林告别佛之后,往南走到福生城的路上,舍利弗也辞别佛,率领他座下刚出家的六千比丘与文殊菩萨同行。在途中,舍利弗劝这六千比丘归依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观诸比丘的善根同意摄受,就为诸比丘说十种无疲厌心:第一、积集一切善根心,第二、见一切佛承事供养心,第三、求一切佛法心,第四、行一切波罗蜜心,第五、成就一切菩萨三昧心,第六、次第入一切三世心,第七、普严净十方佛刹心,第八、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心,第九、修一切劫中成就菩萨心,第十、为成就一切众生故,修行一切佛刹微尘数波罗蜜,成就如来十力,这样依照次第,为成熟一切众生界成就如来一切力,心无疲厌。为诸比丘讲了这十种无疲厌心。这六千比丘听了得普照法界三昧,成为文殊菩萨的法眷属。
第二类菩萨众,是弥勒菩萨以及所率领将在贤劫相继成佛的诸大菩萨,也就是弥勒菩萨率领的贤劫的候补佛。
贤劫是我们现在的住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四个中劫里面是成住坏空这四个中劫,四个中劫里面,只有住劫里面才有众生出现。上一个大劫的住劫名为庄严劫,我们现在的住劫叫做贤劫,下一个住劫名为星宿劫。在我们这个住劫贤劫里面有千尊佛、有一千尊佛出世,第一尊佛是拘留孙佛,第二尊佛是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佛是迦叶佛,第四尊佛是释迦牟尼佛,第五尊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他现在还是候补佛。现在我们的住劫中也是二十小劫,一个中劫是二十小劫,我们讲了住劫有二十个小劫,释迦牟尼佛是在住劫的第九小劫、第九小劫的减劫里面,小劫里面减劫,人寿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一百年减一岁,这叫小劫里面的减劫;然后再从十岁增到八万四千岁,这叫增劫。释迦牟尼佛的出现,是在住劫的第九小劫,减劫人寿百岁的时候来示现成佛。弥勒佛是在住劫的第十减劫,也是减劫,但是是人寿八万岁时示现成佛,在弥勒佛之后,还有师子佛等九百九十五尊佛,相继在贤劫示现成佛。这里包括弥勒佛在内的、九百九十六位当来成佛的诸大菩萨中,以弥勒菩萨而为上首,他们也都在华严海会中,听普贤菩萨宣说十大愿王。
第三类是一生补处、住灌顶位的诸大菩萨,这些大菩萨,以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就是仅此受生一次即补佛位,所以称为一生补处,也就是到了等觉菩萨的阶位,后面就是妙觉,就是佛了。住灌顶位,这是指等觉菩萨,这是灌顶位。住灌顶位这是比喻,印度的太子继承王位的时候,要取这个四大海水来为王子灌顶,这叫做灌顶。等觉菩萨不久将来要继承佛位,所以叫做灌顶位,就像王子一样继承王位,灌顶。
第四类是指其余从十方世界前来集会的,十方佛刹极微尘数大菩萨,也就是菩萨众之非常多,这是介绍与会的菩萨众。
大智舍利弗,摩诃目揵连等,而为上首,诸大声闻。
这是声闻众,以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和神通第一的目揵连,而为上首。
并诸人天一切世主,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
这是杂类众生。一切世主,就是指的天上的天帝、人间的帝王,就是天上和人间的帝王。那么参加法会的杂类众,包括人间的众生、天道的众生、还有人间天上的帝王、以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也都汇集在华严法会听闻大法。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来参加法会的大众,无论是菩萨众、声闻众,还是人天、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参加法会的一切大众,听闻普贤菩萨说完十大愿王,经佛印证之后,无不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文殊所问经》中讲,闻佛所说欢喜信受有三种含义:第一是说者清净,不为取著名利所染;第二、所说清净,以如实知诸法体故;第三是得果清净,也就是说法的利益让闻法者获益。
到这里,《普贤行愿品》我们就讲完了,在这里,衷心的希望大家,听完此经以后,能够依照十大愿王切切实实的如法修行,以期成就彼普贤菩萨行,而得速在菩提树下降魔成佛。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