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6讲——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6讲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6讲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家看经文: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

  这是第五行愿随喜功德。随是随顺、不违逆的意思,喜是欢喜、心不厌恶。就是说,凡是见到或者听闻他人所作的功德善行,乃至一毫之善、一尘之福都随顺欢喜赞叹,不生嫉妒心不起破坏意。所以随喜功德能除去嫉妒心,拓展心量,使心量广大平等。

  佛住世的时候,弟子们对佛都非常的敬仰尊重,偏偏佛的堂弟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也是出家人,但是他对佛心怀嫉妒,听到有人赞叹佛时,他就想办法来挑拨离间,甚至是诽谤佛。弟子们带着疑惑去请问佛陀,提婆达多和佛陀是堂兄弟,又是佛的弟子,为什么他事事都要障碍佛陀?甚至听到有人赞叹佛陀的时候,他就想尽办法去造谣言诽谤佛呢?弟子们就问了,提婆达多和您,就是和佛曾经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缘。佛就对弟子们说,提婆达多诽谤我不是只在今生今世,在过去生中他就一直心怀嫉妒,常以险恶之心加害于我。

  佛接着说,在过去生中,有一个国家叫摩伽陀国,国王养了一头洁白的大象,国王请来驯兽师来调教,这头白象非常的聪明,人见人爱,备受赞叹。有一次在祭拜的大典上,国王骑着白象巡视祭拜的队伍,大白象一走出来,它的动作优雅稳重,让人一见就生欢喜心,所以每个人都去赞叹它。国王看到所有的人只赞叹大白象,心中不高兴,他想,大家竟然只赞叹被我骑的白象,却没人赞叹我的英姿,于是国王嫉妒心生起来。他想置这个白象于死地,国王就问驯兽师,这头大象能站在最高的断崖上表演吗?驯兽师说没问题,它很聪明。国王命驯兽师骑在大象背上,指挥大象在山崖上表演,国王说,你让它抬起一只脚站在山尖上,驯兽师就指挥大象用三脚来站立,大象开始表演,姿态优美,在场的人都非常的赞叹。国王越听到大家的赞叹越是生气,就让大象用两只脚来表演,大象也做到了,大象做的还非常的洒脱。这时候的赞叹声震天动地,国王这时不只是嫉妒了,而是生起了恨意。他蛮横无理地告诉驯兽师,你让他四只脚能不能都站起来悬在空中?驯兽师贴近大象的耳朵说,国王这是要置你于死地,像这种无道的昏君不值得为他服务,你是否能展现神力,将四只脚都缩起来,腾空飞到婆罗奈国去。结果大象真的是四脚腾空,飞过断崖,一直飞到婆罗奈国的上空。

  婆罗奈国的国王和他的臣民见了以后,认为这是一个好的预兆,大象这么庄严,这么优美的大象能给国家带来吉祥,非常希望大象能够降临他们的国家。大象就降临在婆罗奈国的宫殿旁边,国王很高兴把大象留了下来,并且封它为象王。佛陀讲完这个故事,对比丘们说,那位嫉妒心强的国王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婆罗奈国的国王就是舍利弗,那位驯象师就是阿难,而当时的大白象就是我。提婆达多生生世世都以嫉妒心和怨恨心和我结怨连仇,直到现在还不断地迫害我,这都是由于他生生世世累积的嫉妒心。

  大家修行就要把内心的嫉妒和怨恨扫除,把心中的无明拔开拔除,这样才能了悟真如本性。可以说除了已证果的圣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存在嫉妒心,大家不妨自我反省一下,当看到别人比我们的相貌美丽的时候,当别人的子女比我们的子女优秀的时候,当别人的修持胜过我们的时候,当别的法师的信众比我们多时,我们的心中有没有嫉妒的心呢?现在流行一句话羡慕嫉妒恨,一开始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心里会心生羡慕,由羡慕而产生嫉妒,进而产生怨恨。就像提婆达多,一开始出家时他也是认真修行的,精勤十二年,持诵八万法藏,但是后来因为对佛产生了嫉妒心,有了怨恨心,就想尽办法来害佛,犯下了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杀阿罗汉三条无间重罪。后来他把剧毒涂在指甲盖上,想在礼佛的时候来伤害佛,在他前往王舍城的途中,大地自然裂开,地狱的火车出现,活生生的把提婆达多带到地狱,他堕入地狱。

  由此看来,如果不消除自己的嫉妒心,任其发展,很容易由嫉妒产生怨恨,而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因为嫉妒而产生的悲剧,其实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是伤害自己,自利利他,利他也是自利,同样,伤害别人也是在伤害自己。我们今天学习普贤行愿的随喜功德,就可以来破除嫉妒心。

  好,我们看下面的经文: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

  首先是随喜如来功德,这一段就是随喜如来功德。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这是显示随喜诸佛之多,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这是说诸佛因中修行的功德,这一段是诸佛因中修行的功德;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是说诸佛果地上的功德。这一段我们一句一句地来给大家都讲明白。

  我们先看从初发心,这是指从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发菩提心简单地说,就是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初发菩提心的功德是非常殊胜的,在《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中说:“尔时天帝释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几何,法慧菩萨言,此义甚深,难说难知,难分别难信解难证难行,难通达难思惟难度量难趣入,虽然我当承佛威神之力,而为汝说,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一劫,然后教令净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于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余一切无能量者,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亿分,百亿分,千亿分,百千亿分,那由他亿分,百那由他亿分,千那由他亿分,百千那由他亿分,数分,歌罗分,算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这一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假如有一个人,以幢幡衣服卧具一切供具,来供养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就是十方,这样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十方是阿僧祇世界所有的众生,这种供养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经过一劫的时间。不但供养,而且也帮助这些众生受持五戒,这个人所得的功德应该是非常的多了。但是比起初发心的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那这个不及一,我们就没法用语言来说了,总之不及其一。可见初发心的功德真的是无量无边。

  这一段就是校量初发心的功德,为什么初发心的功德如此殊胜呢?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不由发菩提心而来。成佛是果,发菩提心是因,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由发菩提心开始。经中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所以初发菩提心的功德是非常殊胜的,大家这么一解就能明白了。成佛是果,皆由初发心而来,所以初发心的功德非常非常之大。

  为一切智,经中说为一切智,一切智指的是佛智,我们刚才讲了,初发心是因,一切智是果。从初发菩提心开始修行,直到获得一切智的佛果,这中间要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从凡夫到成佛,决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勤修福聚,不惜身命。

  我们先讲勤修福聚,勤修福聚是为一切智,也就是为了成佛度众生而修福,这样修福才是成佛之因。不像我们现在修福,我们现在修福是为了赶紧享受,赶紧挣大钱,如果修福享不了福,那大家谁也不肯修福的现在。如果修福只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幸福、平安顺利,要不要修福?要修福,但是,不是成佛之因。我们在这里说明,它不是成佛的因,那还是有漏法的,这里的勤修福聚是成佛之因。

  不惜身命,身命是属于内财,也是我们世间人最看重的,也就是说我们最看重的就是我们的身体身命。我们挣钱再多,但是一到身体生命有危害的时候,花再多的钱也要保这条命。我们平时所有的努力,你们认为所修的福所挣的钱,最后都送到医院里去了,就是为了保这条命,这是为了说明命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根本。最难舍的就是命,一切的财色名食睡,我们都是为身命而服务的,所以这里举出连身命都肯舍,那么身外的各种财物就可想而知了。在修行成佛的过程中牺牲身命,并不是短时间的事情,不是牺牲一次两次,而是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这个时间是非常漫长的,所牺牲的身命也是非常之多。经中说,是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数量是非常的多。

  我们都经常提到的佛的一个公案,舍身饲虎,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宝典国,国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摩诃波罗,二儿子叫摩诃提婆,三儿子叫摩诃萨埵,有一天国王和三个王子到郊外去游玩,中午过后这三个王子就辞别国王,往森林的深处走去。当他们来到一个陡峭的悬崖边时,看到悬崖下面有七只出生不久的老虎,小老虎,围着一只母虎嗷嗷待哺,而母虎由于生产和饥饿,已经精疲力尽奄奄一息,无力喂养小虎,面对这八只即将饿死的老虎母子,三位王子都生起了同情之心。大王子伤心地说,这母虎要想求生,只有吃掉自己亲生的骨肉,二王子说,他们要么自相残杀,要么就只能同归于尽了。三位王子已经无心观赏山中的美景,默默地往回家走,往回走,突然三王子问到,这老虎吃什么能够活命,哥哥们告诉他,老虎只吃新鲜的血肉,三王子萨埵心里暗暗发誓,要用自己的血肉去救这老虎母子。他怕两个哥哥阻拦,就对两个哥哥说你们先回去,我还有点事情要办,随后我就赶上你们。萨埵然后急匆匆地回到老虎那里,躺到老虎的嘴边,可是老虎连吃他的力气都没有了,萨埵救虎心切,找来一根尖的竹竿刺破自己的身体,让血流出来,母虎闻到血腥味睁开眼睛,慢慢地舔着萨埵的血,逐渐有了力气,老虎就把萨埵身上的肉全部吃完,只剩下一堆骨头和毛发。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因地为萨埵王子时以身饲虎的故事,在敦煌莫高窟的第二百五十四窟,就绘有《萨埵王子以身饲虎》图,这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有很多人只把这个当做一个故事一个传说来看,岂不知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这样不惜身命的事情经历了无数次。

  《心地观经》中说,佛于往昔行苦行难行,为佛的时候作雪山童子,为求半偈舍弃全身,萨埵王子舍身救虎,作六牙象王自投猎者,作圆满福智王施眼睛,作金色鹿王舍身求道,作慈力王施五夜叉,作庄严王施妻无吝。作庄严王把他的妻子去施舍,这个对世间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难的,我们好说杀父夺妻之恨。为最上身菩萨施头目脑髓。

  如是一切难行苦行。《法华经》中也说,“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芥子许,非菩萨舍身命处”,三千大千世界无一处不是菩萨舍身命处。修如是难行苦行之后,达到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

  种种波罗蜜门,是指六度十度乃至八万四千波罗蜜门。波罗蜜是梵语,译成中文到彼岸,要想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就要修行六度,我们也称为六波罗蜜,六度也就是六种到彼岸的方法。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最后一度是般若度,从般若度中又开出四度。方便度,就是善巧方便随机利物,就像经中说,随其心乐而为说法;第二是愿度,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行;第三是力度,具深心力,无有杂染,乃至具加持力,令众生信解领受;第四是智度,知一切法真实,知一切如来力,普觉悟法界门,这是智度。前面六度,再加上般若开出的四度就是十度,这每一度中,摄一切法、生一切法、成一切法,浩如恒沙,所以由六度十度扩展为八万四千波罗蜜门。菩萨从初发心,修一切难行苦行,六度十度八万四千波罗蜜门悉皆圆满,证入种种菩萨智地。菩萨修种种波罗蜜门,而证入种种菩萨智地。

  从初发心到成佛是要经过很多阶位的,《华严经》中说,明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贤,十地为圣,妙觉为佛。《华严疏钞》中讲,“证入种种菩萨智地者,即十地也”,就是十地菩萨,十地。这十地是:欢喜地,菩萨证入此位,舍离无始以来的异生性,初得圣性,证人法二空理,能利益自他而大欢喜,而生大喜;第二是离垢地,圆具净戒 远离烦恼垢;第三地是发光地,成就胜定、大法、总持,发无边妙慧光;焰慧地,安住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第五是难胜地,能令真俗二智互合相应,也就是说现证空有不二;第六现前地,在般若慧大悲愿的资持下,能入灭尽定,而且于定中现证法性,佛法皆现前,了了明见,所以叫现前地;第七是远行地,修行进入无相行,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有功用;第八是不动地,不动地就是无分别智相续任用,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第九是善慧地,九地菩萨能得微妙四无碍辩,在一切说法人中为第一大法师,守护佛的法藏;第十是法云地,十地菩萨不但能自在说法,而且能遍法界而现神通,现身说法,降大法雨,长养一切众生善根。

  圆满种种波罗蜜门是福德具足,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是智慧具足,福德智慧都圆满具足,所以能成就诸佛无上菩提,也就是能成就佛果。

  及般涅槃,分布舍利。般涅槃译为入灭,佛出现在世间,佛在世间示现成佛,无论住世时间长短,等到度生因缘尽了都是要入灭的。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而入涅槃,佛入涅槃后人天悲戚,正当弟子们悲戚的时候,佛用三昧真火来荼毗自己的色身。荼毗有很多的舍利,舍利为拘尸城的末罗族人所得,其他的国家也都很敬仰佛,所以也都想得到舍利,其他的国家,八个国家的国王就带兵前来征讨拘尸城,想要夺取佛的舍利。忉利天的帝释天主当时也来要舍利,也来供养舍利,他对各位国王说,天界也应当有份的,请大家不要以武力来争夺。龙王,有阿那婆答多龙王、文鄰龙王、毉那钵罗龙王他们也来争夺舍利,他们也对这些国王们说,请不要忘了我们,如果要是以武力来取,你们都不是我们的对手。于是大家决定把舍利分作三份:一份是天界,一份是龙宫,一份给人间。八国国王将人间这一份,人间所分的这一份,八个国家再重新分配。人间、天上、龙宫各自将舍利带回本处,建塔供养。

  后来统一印度的阿育王,他相当于统御南阎浮提的铁轮王,统一一个部洲为铁轮王,统一四大部洲为金轮王。阿育王就命令诸鬼神,建造八万四千座宝塔,将原先八国的佛舍利再重新分配,供奉于塔内。我们中国也分得十九份,建十九座宝塔,这十九座宝塔分布在浙江、江苏、陕西、甘肃、河南、内蒙、山西、还有四川、山东,我们分建十九座宝塔。

  阿育王这样分布佛舍利,是为了利益一切的众生,因为供养佛、礼拜舍利能令众生灭罪生福。《大智度论》中说:“供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许,其福报无边”,《最后王经》中说:“诸众生于舍利与供养者,生生世世远离八难处,值遇诸佛,令出离生死”,《作佛形象经》中说:“若有人住慈悲心,又手礼拜舍利者,命终后往生西方国土”。佛住世时说法度众生,入涅槃后,留下舍利流布世间,令众生瞻奉供养,发心生善,真的是愿力犹在,悲心尚熏。就像《涅槃经》中说:“以胜金刚定,自碎金刚身,不舍于大悲,舍利犹分布”,佛舍利是为了不舍大悲,自碎金刚身,不舍于大悲。分布舍利给我们大家种善生福,佛慈悲到了极点了。我们如果能有幸见到佛舍利,不但要恭敬礼拜,而且要生起精进勇猛之心精进修行,以报答佛恩,我们前面说的,如说修行供养报答佛恩。

  所有善根,我皆随喜。谛闲法师在《普贤行愿品辑要疏》中说:“善根,犹言功德”,所以这句经文的意思是说,对于佛的一切功德普贤菩萨都随喜赞叹,所有善根我皆随喜。

  好,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

  前面我们讲了随喜佛的功德,这一段是随喜众生的功德。六趣就是六道,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人、天,四生就是六道众生受生的方式,六道众生受生的方式不外乎四种: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的众生都包括了,所有功德,乃至一尘,一尘这么微小的功德,普贤菩萨都随喜,可见随喜心的广大。

  可能有人心里会疑问,人天固然有善行可随喜,那三恶道众生还能有什么善行可随喜的呢?谛闲法师这样回答这个问题:“今所以云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彼虽极苦,不得谓无一尘之善也”。就是三恶道众生也有善的,三恶道众生虽苦,但是不能说三恶道众生一丝毫的善行都没有。比如在畜生道,我们经常好说的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等,这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值得我们随喜的。我们都好看现在养的宠物小狗,狗就特别有灵性,特别知道报恩,有的比我们人还要强得多,所以值得我们去随喜的。总之一切众生丝毫之善我们都要随喜。地狱道的众生,我们看世尊往昔堕在火车地狱,我们在讲《地藏经》的时候讲过,往昔世尊堕火车地狱,因为看到一个狱卒伤害年老的一个罪人,就是同伴,他发起菩提心来,帮助这个老年的罪人受苦,所以就是这么丝毫这么一个一善脱离地狱苦。就是他当时,世尊初发菩提心之处是在地狱,火车地狱。他为了代老年的罪人受地狱苦,发起了这么个善心,就是世尊初发菩提心之处,我们在讲《地藏经》的时候讲过。

  所以虽然三恶道众生善根微薄,但是对于他们所做极微小的善行,也应当随喜。我们看普贤行愿随喜功德的广大。不像我们现在众生们,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过错,别人的功德我们看不到,看到了就是生起嫉妒心,都是看自己所作的善,看到别人的恶。所以我们学习普贤行愿,学习佛法,一定要多观自己的心,多以经教作为我们的榜样,作为我们指路的明灯。这是随喜六趣四生一切众生的功德。

  下面我们再来看: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

  这是随喜二乘圣人的功德。二乘圣人就是声闻和缘觉、辟支佛,声闻出生在佛住世的时代,因为就是听闻佛的声教而证悟,所以叫做声闻。佛为声闻根性的人讲四谛,四谛就是四个真理:苦、集、灭、道。苦谛是说三界之内处处是苦,佛总结出人生的种种苦,归纳出来有八大痛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以此来说明世间有情悉皆是苦,苦谛;集谛就是指受苦的原因,因为众生内心有贪嗔痴等烦恼,在烦恼的驱动下,从身口意造作杀盗淫妄等等诸恶业,这些所造恶业积集而成受苦的因。所以我们受苦的因,都是恶业积集而成的;灭谛就是说,如果能够把贪嗔痴等烦恼断灭,就能离苦得乐,得到寂灭之乐;道谛是讲消除受苦之因,就是要修学佛道修学真理。

  声闻修四谛法,依根性不同可分别获得四种果位,我们说声闻的四种果位。见惑断尽,就可以证得须陀洹果;断欲界九品思惑中的六品,断欲界中的六品思惑,欲界九品思惑,断了六品思惑,这样证斯陀含果;由于欲界后三品思惑还在,所以斯陀含还要来欲界受生一次来断除这三品思惑,欲界这三品思惑断尽了就证阿那含果,再也不来欲界受生;到色界无色界思惑断尽就证阿罗汉果,已出三界,了分段生死。这是声闻。

  辟支佛译为缘觉或者独觉,生在佛住世的时候,因听佛所说十二因缘之理,而觉悟的圣人称为缘觉,听佛所说十二因缘法证悟的称为缘觉。还有一些他是出生在佛前见不到佛,还有的出生在佛后也没见到佛,还有一些,虽然生在佛住世的时候,但是没有因缘听佛说法,凭着自己宿世的善根,独宿孤峰,春睹百花秋观黄叶,由于观万物缘生缘灭,春睹百花开,秋观黄叶落,观万物缘生缘灭,观生灭无常之理,悟道了,这样的人称为独觉。声闻圣人,如果证的是初果二果三果,那么还在修学阶段,要到了色界无色界的思惑断尽,这个时候就是无学位了。而四果阿罗汉,正如经中所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所以称为无学。声闻和辟支佛同证解脱,有大功德,能为众生作大福田。

  比如佛的弟子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在过去生中他曾经是一位贫穷的农夫,在靠近他家的山上住着一位老比丘,这位老比丘已证得辟支佛果。有一天农夫带了点吃的到地里干活,看到这个老比丘持着空钵出去化缘,又持着空钵回来,他非常不忍心,就想我今天就不吃饭了,把我的饭供养给老比丘吧。于是他就把自己带的粺子饭,就是一点很粗糙的米饭,供养给这位老比丘。就是因为供养这位已证辟支佛的老比丘一点粺子饭,这位农夫感得,九十一劫天上人间不受贫穷的果报,而且以余下的福德力,随佛出家,得天眼通,证阿罗汉果。所以我们应该随喜二乘人的所有功德。

  好,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这是随喜菩萨的功德。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都是为了求无上正等菩提,志在成佛。所以一切菩萨从初发心到证得佛果,这中间所修难行苦行,无论是粗妙大小、乃至一尘之福都是成佛之因,都有广大功德,所以皆应随喜。

  以上随喜的佛功德、众生的功德、二乘的功德、菩萨的功德,这四种功德将所有善行都包括在内了。那么修持普贤行愿随喜功德的人能得怎样的功德呢?《法华经•随喜功德品》中弥勒菩萨请问佛,“世尊,如果有人听闻《法华经》而能随喜,得多少功德呢?”佛回答说,从法会中听闻《法华经》而随喜,然后又到其他地方为别人演说,这样听闻经为人演说,演说然后有人听闻,听闻的人又为人演说,这样辗转到第五十人。这第五十人听闻《法华经》之后,心生随喜而获得的功德,我现在为你说。佛为弥勒菩萨说,如果有人为了求福,将满四大部洲的金银财物、车马、奴婢、宫殿楼阁等布施给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中的六道众生,这种布施经历八十年,然后以佛法再训导这些众生,令他们得阿罗汉果,那么这位大施主所得的功德多不多?弥勒菩萨说,这位施主只布施一切乐具的功德就已经无量了,何况能让众生得阿罗汉果,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的六道众生得阿罗汉果,那是非常了不得的了。佛说,这位大施主所修功德,还不如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首偈颂,生随喜心的功德。就是布施的功德、帮助别人证阿罗汉果的功德,没有听《法华经》辗转第五十人这一随喜的功德。而且只是一首偈颂的功德,连百分之一都比不上,乃至算术譬喻都不能说明白。这第五十人随喜所得功德都这么大,那更何况最初在法会中,闻经生随喜心的那个人他所得的功德,都是无量阿僧祇倍数都不能比的。

  既然随喜《法华经》的功德都如此的广大,得广大利益,那么修持普贤行愿随喜法门所得的功德,也是无边无量的广大。所以师父在上面讲经,你们能生起欢喜心来,不要生嫉妒心,你们的功德也非常的广大。一定要生起真心的欢喜,因为什么?我们修行普贤行愿,我们就是修成佛的因。

  修持随喜功德法门,不仅能得甚深功德,而且可以对治嫉妒心,随喜能对治我们的嫉妒心。表面上看来修持随喜的功德,不用花钱不用费力,只要对他人所作功德赞叹就行了,说起来似乎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的,因为我们众生的心量太小太小了。有些人想去做一些事,能力又不够,但是看到别人做得很好,心里就会不高兴,心量太小了。甚至会去诽谤中伤,从中作梗,给别人带来种种的障碍。我们现在学习普贤行愿的随喜功德,就是要转自己的嫉妒心为随喜心。只要对众生有益的事情,无论什么人做都是一样的,我们虽然做不到,只要发自内心的随喜赞叹,不仅扑灭了我们的嫉妒之火,还能扩大我们无边的心量,无量的性德,这能修到广大的福报。就像《四十二章经》说:“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则得福甚大”。

  随喜功德真的是可以扩大我们的心量的,逐渐的帮助我们尽虚空遍法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普贤行愿它是称性的,和我们自性是相应的,让我们的自性不再受我执的凝固、禁锢,我们的心性就显露出来了,随喜功德普贤大愿,就真的是自利利他。这个利不是小利,是自利利益我们心性的拓展,让我们的自性毫无障碍地发掘出来。

  我们看最后一段经文: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是总结随喜大愿无有穷尽。普贤菩萨随喜之境广大无边,上至诸佛如海的功德,下至恶趣众生的一尘一毫之善,随喜之心无有穷尽,而且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好,谢谢大家。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