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刘素云:无量寿经48集文字稿——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刘素云:无量寿经48集文字稿  

  无量寿经 (第48集)

  刘素云老师 复讲于2018年5月14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上午我们讲到第十一个比喻,下面还有四个,一共是十五个比喻。

  第十二个比喻:

  〖如净莲华。离染污故。〗

  我们佛门用来表法最多的就是莲花,莲花是比喻清净。

  莲花的根是生在污泥里,然后它的茎是在水中,它的花是开在水面。这是什么意思呢?莲花是表法的。污泥是表示六道、表示染污。然后水是表示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表这四圣法界。它的花是开到水面上的,表示什么呢?表示不但六尘不染,四圣也不染,代表超越了十法界。

  可能有同修问,超越了十法界以后,十法界上面还有什么法界呢?我告诉大家就是在《华严经》上,不得已地给十法界之上的那个法界又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一真法界,就是这样的。

  莲花表法,它代表不但是世法不执著,佛法也不执著。这是莲花表法的意思。

  第十三个比喻:

  〖如尼拘树。覆荫大故。〗

  这个是比喻什么呢?比喻平等的慈悲。

  诸佛菩萨对众生最大的恩惠是什么?就是为众生讲经说法,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就是这个。

  这里面有一个〔如尼拘树〕,这一句是说佛平等的慈悲。

  我们前面解释了,尼拘树是印度的一种有名的树木,它的树枝、树叶非常繁茂,而且它的树叶很大,伸展得很宽大,所以它的树荫就大。所以用这个尼拘树来表示佛的平等的慈悲。因为这个尼拘树它生长在印度,印度是属于热带。大家想,这么大的一个树,那当然它的树荫凉就大。所以人们可以在树荫底下,被树叶、树枝这个树荫来遮蔽,就会得到清凉。

  这一句形容比喻主要就是说,佛的大慈大悲能覆荫一切众生,让众生离热恼得清凉。

  第十四个比喻:

  〖如金刚杵。破邪执故。〗

  前一句是比喻慈悲,这一句是比喻佛的智慧、菩萨们的智慧。经上凡是讲到智慧,都是用“金刚”来做比喻,比如说金刚般若。

  〔金刚〕是金属里最坚硬的,它能破一切物质,而一切物质不能破它。这是佛用金刚来比喻能破一切邪见和执著。邪见和执著是两件事情,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妄想、执著。

  〔杵〕:“杵”是一种兵器,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是指金刚宝杵。这种金刚宝杵最为锋利,用这个比喻能破无明重障。

  最后一个比喻:

  〖如铁围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

  这是十五个比喻里的最后一个比喻。这两句经文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是定慧都具足了。定慧等持,功夫就得力。

  我们现在的功夫为什么不得力呢?因为我们常常被外境所诱惑、所动摇。为什么能够被诱惑、被动摇?是因为我们的定慧不具足。

  〔魔〕:“众魔外道”这个〔魔〕是指什么?是指折磨。

  在前些天我曾经说过,这个魔的折磨,使你的身心都不自在。《八大人觉经》里,把这个魔障归纳为四大类。大家是否还记得?我前些日子讲到过这个问题。这四大类的魔障是五阴魔、烦恼魔、生死魔和天魔。因为在前段时间,已经做过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众魔外道不能动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内不动心,外不著相。所以外面环境的诱惑,对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是丝毫不起作用的。

  这十五个比喻,都是用来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自行化他的真实功德。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的。

  【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其所言说。令众悦服。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暗。淳净温和。寂定明察。为大导师。调伏自他。】

  这一段稍长一点。

  〔琉璃〕是七宝之一,它的体是透明的,在这里比喻清净。

  〔法鼓〕比喻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教化众生的法音,传播得很远。

  〔法幢〕表示建立道场,比喻菩萨们的威德和摄受力摧伏一切邪恶。

  〔慧日〕比喻菩萨们的智慧光明能照破无明黑暗。

  〔淳净温和〕“淳净”指内心清净无染;“温和”指仪态温良和善。

  〔寂定明察〕“寂定”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明察”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下面我们看,这段经文的前半部分:

  〖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其所言说。令众悦服。〗

  我们同修们读经文,不能是为了读而读,要反思自己的心是否和经文相应。以前我们大概对这一点注意不足,今后应该把它补充上。

  你读经文的时候,一定要和自己对照起来,你的心和这个经文是不是相应的。

  比如我们现在读经文“其心正直”,我们就要立即反省我自己的心是否正直?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念到这一句经文,就要提醒自己,我的心要正直。你只有这样学习经教,你才能够受益。如果读经就是读经,生活就是生活,和生活一点不着边,你就不得受用。

  那什么叫〔心正直〕呢?从我们净宗而言,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可见,我们忆佛念佛是正念,离开了念佛和忆佛,都是邪念。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跟众生接触时,要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劝他念佛,这就是正念。如果我们自己不念佛,也不劝别人念佛,那就不是正念。

  “直”是什么意思呢?直是直接。

  直心是道场,我们都知道这一句话。直心就是没有委曲、没有曲折之意。

  诸佛菩萨的心是正直的,是直截了当的。我们六道凡夫的心是邪曲的。我们怎么样把邪曲的心变成正直的心,变成我们学佛所需要的那种正直的心。如果你这个心转变过来了,由那种曲折的心、委曲的心变成了正直的心,你就智慧现前了。智慧现前以后,你就能够“善巧决定”了。

  大家注意,〔善巧决定〕的“决定”两个字,在这里是指什么?指果断。

  就是无论你做什么事情,你有决断的能力,而且这个决断是非常果断的,不会拖泥带水的,而且能做到恰到好处。这也就是“善巧”。

  看下面一句〔论法无厌〕。

  这一句经文是指帮助别人,教诲不倦。记住这一句“论法无厌”,是指帮助别人,教诲不倦。

  因为佛菩萨要帮助众生觉悟,用什么方法?一定是为众生说法。要有很巧妙的方法,能诱导众生入佛门,让众生认识佛法、了解佛法、接受佛法、奉行佛法。我们现在在这几个方面做的是不完备、是不够的,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的。

  下一句〔求法不倦〕。

  这一句是指自己修行,换一句话说就是上求佛道。

  前面我们刚才说的是诲人不倦,那是化众生。这一句是自己修行,要上求佛道。“论法无厌”是下化众生,“求法不倦”是上求佛道。这两者都需要勇猛精进,不厌不倦。大家想一想,等觉菩萨尚且是精进求法,又何况我们是凡夫呢,更应该精进求法。

  下一句〔戒若琉璃〕。

  “琉璃”是比喻清净。持戒就是清凉、就是清净,这是戒的真实功德。

  大家想一想,佛菩萨在世间应化,他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换一句话说,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是在舞台上表演,是“善巧决定”。

  有的同修可能说有人破戒。在这里给大家举这么一个例子,怎么样来鉴别是不是破戒。

  我们中国人都知道有个济公活佛。这个济公活佛,在《大藏经》的《高僧传》中记载着他的弘化事迹。那是真的,这是真人真事。那你说这个济公和尚他破没破戒呢?大家都知道,他喝酒、吃肉,他装疯卖傻、疯疯癫癫的,你说他是不是破戒?他没有破戒。因为什么?因为他心地清净。他这么做,是为了度化众生,这是他的善巧决定。我们不能认为济公和尚这是破戒,他是为了摄受众生方便。大家不知道他度了多少众生!他教众生断恶修善。

  济公活佛他是佛菩萨再来。佛菩萨有这个能力,我们凡夫没有这个能力。比如说我们要度打麻将的众生,我们天天陪他打麻将;我们要度化吸毒的众生,我们天天陪他吸毒,时间不会太长我们自己就堕落了。我们没有度得了众生,我们让众生给度跑了。是不是这样?这就是我们的现实。说明我们凡夫真的没有济公活佛那个能力,他用那种方法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就是有一个词汇叫和光同尘。佛菩萨和一切众生一样,众生做什么,佛菩萨也跟着做什么,但是到最后,佛菩萨有能力令一切众生在这其中得到觉悟,在这里回头。

  所以说这句经文是身教。

  “其所言说。令众悦服。”

  用通俗的白话来说就是身体力行。

  你的言行举止给众生做出了好榜样,众生信服你,他们看到你高兴,也就是那两句话:诚於中,而形於外。这需要一个什么条件?需要我们内心的真诚。如果你内心不真诚,你说别人,你要求别人如何如何做,你自己没有做到,人家不会服气的。人家就是嘴里不说,心里也会想:你都没有做到,你在这里说我们,谁服你呀!

  所以我们要给别人说,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这样众生才能服气。众生对你服气,他对你心生仰慕,他要跟着你学习。所以这是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你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令众悦服”。

  〖击法鼓〗

  鼓的声音很远就能听到,能振奋人心。这是比喻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把佛法往深远处传播。

  〖建法幢〗

  〔法幢〕代表讲经说法。

  这两句经文“击法鼓。建法幢”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弘法利生,把佛陀的教育推广到广大的社会大众。

  〖曜慧日。破痴暗。〗

  这两句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

  〖淳净温和〗

  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们的内在的涵养。

  〔淳〕是一点都不夹杂。

  〔净〕是清净,有道德、有学问、有正知正见就能真正做到“淳净”。

  从念佛来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淳净。

  〔温和〕是表现在外,处世待人接物都温厚和睦。内在淳净表现在外在的自然温和,这都是自性的流露。

  〖寂定明察。为大导师。调伏自他。〗

  这里的〔寂定明察〕就是天台家讲的止观。

  〔寂定〕是止,止是止息所有的妄念,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统统都要放下。寂定之心,对外面的一切事物都能够明察。

  〔明察〕就是以慧眼看一切人、事、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你就能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寂定”是定,“明察”是慧。

  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德行、有这样的智慧,才足以“为大导师”。

  〔大导师〕就是天人师。自己的身、语、意三业,都可以做为众生的模范,可以做众生的榜样,能引导众生出离三界,出离苦海。大导师是对佛的尊称。

  【引导群生。舍诸爱著。永离三垢。游戏神通。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因缘愿力〕:

  因力,过去所修的一切善行能生善法,名为因力;

  缘力,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名为缘力;

  愿力,能起行之愿,名为愿力。

  所以这里面包括因力、缘力、愿力。在这里是指信、愿、持名。

  〔魔军〕:魔军在这里是比喻一切邪魔外道和一切烦恼。

  〖引导群生。舍诸爱著。永离三垢。游戏神通。〗

  这四句经文是说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们教化众生的态度,以及教化众生应该遵守的原则。

  〔引〕是引诱的意思。

  众生无知,要以善巧方便引诱他。大乘佛法里常常这样讲: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也是佛菩萨们教学的一种手段。

  佛教是什么?佛教是教育、是教学,教我们“舍诸爱著”。

  〔爱〕是烦恼。

  〔著〕是执著。

  佛教我们要把一切贪爱、执著都放下,恢复我们的清净心,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这部经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做为我们今天的佛弟子,我们有很重的责任。这个责任是什么?这也是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向全世界宣告: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我们要给佛教正名。

  我们在《地藏经》里曾经看到这样的事情,就是婆罗门女,她是婆罗门教的信徒,她接受了佛陀的教导,念了一天一夜的佛,就成了菩萨,而且把她的母亲救出来了。她的母亲原来是堕在地狱里,婆罗门女成了菩萨之后,有能力把她的母亲救到了天上。

  所以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宗教徒是可以接受佛陀的教育的,接受佛陀的教育,不需要改变他们的宗教信仰,一切宗教信仰者,都可以学习佛陀的智慧的教育。

  〔舍诸爱著〕。

  〔爱著〕含义非常深远。

  “爱”是所知障;“著”是烦恼障。爱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妄想,爱是妄想。著是执著。佛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不能见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两大障碍,“爱”是法执,“著”是我执。所以说这两个字的意义太深、太广,把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态度、目的都说出来了。深远的含义,我们需要慢慢地去悟。

  〔游戏神通〕。

  菩萨的教学是游戏神通,自在快乐。这是菩萨在教我们,教我们什么呢?教我们要把游戏神通应用在生活上,要学会使用。当你学会了游戏神通,能把游戏神通运用在生活上的时候,你就得大自在了,佛法真正的受用你就真正地得到了,你就可以为众生做楷模、做模范了。

  因为什么?人家看你学佛学得那么自在、那么快乐,就生起羡慕之心,就会向你请教:你为什么那么快乐呀?你的快乐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我的快乐是学佛学来的,是念佛念来的。你这不就是在弘扬佛法吗。这叫什么?这叫机会教育。你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对众生实施教育。要使佛法教育普遍全世界,世界才能够真正和平。这是每个佛弟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缘愿力〗

  “因缘”不是普通的因缘,“愿力”也不是普通的愿力。如果是普通的因缘、普通的愿力,成就不了这么大的功德。

  这个〔因缘〕是什么呢?是念佛的因缘。念佛的因缘不可思议,是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可思议。靠这一句佛号,一生中就能成佛、成菩萨,这真是了不起!

  〖出生善根〗

  这个〔善根〕是诸佛菩萨们的善根。

  无量无边的真实善根都是从这里发生出来的,第一善根就是教我们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成佛。你说这个功德该有多么大!

  〖摧伏一切魔军〗

  这一句是讲破魔,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消灾、消罪业。

  远离魔障靠什么呢?就靠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

  前面我曾经多次讲过,一切经咒、一切忏悔都忏不掉的业障,唯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够全部忏掉。

  记住这两个词:一个是唯独;一个是全部。唯独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能够全部忏掉。不知道有多少人听了我这句话能够相信。

  那我们有业障、有罪业,用什么来消呢?非常简单——老实念佛。

  只要你能老实念佛,你所有的业障都会消除掉的。

  现在著魔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那两个字——附体。

  最近这两三年,给我的感觉,著魔的人、附体的人是越来越多,而且情况是越来越严重。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子,都有这种情况发生。这在以前是没有听说过的。这些人非常可怜,非常痛苦,想摆脱摆脱不了,真的是想活活不好,想死死不了,真的是活受罪。

  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是你招魔。这个魔就是你自己招惹来的。通俗点儿解释就是:

  这个魔是你自己招惹来的。

  有的人不服气,我也没找他呀,他怎么就上我这儿来了呢?

  凡是著魔的人,凡是被附体的人,一个是他自己的阴气比较重,阳气不足,这个非常容易著魔。这是一个原因。

  再一个原因,这样的人他一定是妄念纷飞。那妄念,我用纷飞这两个字来说,就是他妄念太多太多了。

  还有一个原因,喜欢神通,喜欢追求神通;再就是喜欢感应。

  他所喜欢的这个绝对不是真的神通,不是真的感应,他是求来的。

  我记得我过去曾经说过:

  神通不能求,求了不能得,

  得了不能用,用了必著魔。

  我记着我说过这么四句话,有些人可能听了当耳旁风了。我告诉你们的是真的。

  一定不要求感应、不要求神通,你求来的全是假的。

  你求来好求,你甩,太不容易甩掉了,那你自己就遭罪了。

  有的同修可能说,那怎么单找我不找别人呢?我刚才讲这几条理由,你对对号,你看看哪条能和你对上。

  有的人说,那大人著魔,那孩子怎么也著魔呢?我跟大家说,孩子著魔和大人有直接的关系,和他的生活环境有关系。不信你看看,凡是小孩著魔的,都离不开这个,离不开他家里的大人,也离不开他的生活环境。

  有一条,真正老实念佛的人,一个也不著魔。

  你想想你周围,真正老实念佛的人,他是一个也不著魔的。什么样的人容易著魔?说通俗一点儿,整天神经兮兮地装神弄鬼,这样的人,他不著魔那才怪呢,他肯定要著魔。

  〖尊重奉事诸佛〗

  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每天都去参访和供养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和诸佛,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生活是那么样地自在,那么样地快乐。因为每天他们都和诸佛在打交道,你说能不快乐吗?

  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条件,如果我们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和这些诸菩萨们一样,每天都可以去参访无量无边的诸佛剎土,去供养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

  〖为世明灯。最胜福田。〗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的活动空间非常大。他们的活动空间大到什么程度?是尽虚空遍法界。正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家想想,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是无所住的。

  那他住在哪儿呢?有同修就爱刨根问底,那他没有地方住,他住在哪儿呢?前面不说了吗,尽虚空遍法界。他们是应众生的感,菩萨就有应。所以他是什么呢?他是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他们的心是这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

  无所住,我们刚才说了。那生其心是生什么样的心?生上供诸佛、下化众生的心。众生有感,菩萨们就有应,这叫感应道交,所以说“为世明灯。最胜福田。”

  那我们现在要问,最大的福田是什么?我们不经常要种福田吗。

  最大的福田是佛法,是实质的佛法,不是形式的佛法。

  这三句话很重要,我再说一遍:

  最大的福田是佛法,不是形式的佛法,是实质的佛法。要慧眼识珠,不要把福田选错了。

  我最后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某些同修们来说,是太重要了。很多人种福田,自认为是福田,结果种错了。种错了,你不但不是种福田,你是造作罪业。所以,这几句话大家一定要注意,记在心里。以后再种福田,千万别把福田种错了。

  〖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吉祥〕是消灾免难。

  〔堪受供养〕,这是说谁堪受供养?我们要把这个弄明白。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应当接受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的供养。为什么?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福田,是真正从事觉悟大众的工作,理应得到大众的恭敬和供养。

  这一段话我再说一遍,这句话很重要,因为和我们现实非常贴近。“殊胜吉祥。堪受供养。”我们重点说说谁堪受供养,要把这个对象搞清楚。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应该接受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的供养。为什么这些菩萨们能够接受十方法界众生的供养呢?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福田,他们是真正从事觉悟大众的工作,所以理应得到大众的恭敬和供养。

  这回我们知道该怎么供养了吧,这几句话把这个供养说得一清二楚。

  【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

  我们看两个词汇:

  第一个词汇是〔赫奕欢喜〕:“赫奕”是明盛的意思。形容菩萨威光,形容菩萨光明欢喜,内心清凉、自在、和悦。

  下面一个词汇是〔雄猛无畏〕:指菩萨们勇猛精进,说法无畏。

  我们具体解释一下这两句经文:

  这两句经文是菩萨教化众生的态度。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教化众生用什么态度呢?就是“赫奕欢喜。雄猛无畏”。

  〖赫奕欢喜〗

  〔赫奕〕,它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形容火烧得非常猛,非常炽盛。这是一个意思,就是字面的意思,可以这样来理解。

  深刻的含义呢,在这里是形容法喜充满。“赫奕欢喜”,在我们经文的这两句话里是形容法喜充满。

  那可能同修们要问,为什么菩萨们这么法喜充满呢?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么欢喜呢?一个原因,因为菩萨们看到众生开始觉悟了。从哪儿可以看出众生觉悟了呢?因为有众生接受了《无量寿经》,接受了净土念佛法门,所以可以证明这些众生开始觉悟了。菩萨们看到众生觉悟了,所以他们非常欢喜,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菩萨们欢喜摄受一切众生,他们有善巧方便,他们的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因为只有善巧方便,用千变万化的方法来摄受众生,这样才能做到契理契机,才能够更好地教化众生,接引众生。

  〖雄猛无畏〗

  在这里是形容菩萨们的威德。

  〖身色相好〗

  相好是福报。大家都希望相好,没有一个人希望相不好。相好是福报,而且相好能够方便接引众生。以前可能我们都没有注意到,相貌的好不好还能方便接引众生?在这里给我们说明白了,它不单是一种福报,它也是方便接引众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方法吧。

  相好是怎么来的呢?是修善,是心善、行善、积善得来的。

  分两个方面来说,菩萨的相好是干什么用的?菩萨的相好不是自用,而是他受用。我这么说可能有同修不理解,那菩萨的相好怎么不是自受用而是他受用呢?这就是我们和佛菩萨的一种差距吧。那现在再来看,我们凡夫的相好是为什么呢?是自己受用,是为自己。

  我现在分两个方面说,佛菩萨的相好不是自受用,是他受用。是干什么用的?用这种相好来接引众生、摄受众生,这是菩萨们。我们凡夫和菩萨不一样,凡夫相好是为自己,菩萨相好是为众生,这就是我们和菩萨们的区别。

  所以我们一定要心善、行善,要修善,把我们的相貌修好。因为你的相貌修好了,方便你接引众生。

  〖功德辩才〗

  〔功〕是指修行的功夫。

  如果你修行有功夫了,你必定就有收获。你收获的是什么呢?是德。你修行有功,收获是德。有这样一句话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修戒,你就得定;修定,你就得慧;修慧,你就得方便、得自在、得辩才。它是连锁反应的。你有功,你自然就有德。

  功德一定是自己修,别人谁都代替不了你修功积德。

  〔辩才〕是什么呢?辩才是功德成就后的圆满之相。

  你功德成就了,你自然就得到无碍辩才了。圆满成就之相就是戒、定、慧,从慧里产生四无碍辩才。说到这里我们就知道,这个辩才是怎么得到的,仍然是从戒、定、慧中得到的。

  〖具足庄严。无与等者。〗

  这两句话是总的赞叹,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的真实功德,总的赞叹。

  【常为诸佛所共称赞。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行遍道场。远二乘境。】

  〔行遍道场〕:“道场”是指什么?在这里是指一切诸佛刹土。诸佛菩萨们的足迹是遍布诸佛刹土的。

  〔远二乘境〕:指永远不会落入声闻、辟支佛的境界里。

  〖常为诸佛所共称赞。究竟菩萨诸波罗蜜。〗

  〔常〕是时常,就几乎是每天。

  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他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特别赞叹。

  我再说一遍,大家听听是谁赞叹谁?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是佛对于西方世界的菩萨特别赞叹,是佛赞叹菩萨。

  为什么呢?因为赞叹西方世界的菩萨,就是赞叹阿弥陀佛。因为这些菩萨们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赞叹学生本身就是赞叹老师。为什么呢?因为是老师的功德,成就了这些菩萨们的功德,说明老师教学有方,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所以,十方诸佛都赞叹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

  〔究竟菩萨诸波罗蜜〕

  什么人能做到这一点呢?佛在大乘经里说,法云地菩萨、等觉菩萨才能做到。我们一听到这里,哇!真高啊。法云地菩萨、等觉菩萨才能做到究竟菩萨诸波罗蜜。那我们是不是就有点儿信心不足了?这我们可做不到,我们是凡夫。

  错了!看下面的话:

  恶道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这个境界。

  你会大吃一惊吧?法云地菩萨、等觉菩萨的境界,恶道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境界!这也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吧!事实真的是这样。

  为什么说净土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真的是最难信之法,在难信之前要加个“最”字。许多菩萨听了都摇头,都不相信。因为什么呢?因为菩萨们修到法云地,修到等觉,要经历三个阿僧祇劫,这还是佛的方便说。实际上何止是三个阿僧祇劫,是无量劫。

  那现在我们就问了,既然菩萨修到这个境界,方便说是三个阿僧祇劫,实际真实语是无量劫,那为什么恶道众生,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个境界呢?哪有这么大的便宜呀?真有这么大的便宜。

  有人说,怎么只念几天佛,甚至念几句佛,那最后不还有十句、十念、一念都往生吗?有的同修说,一念、十念都可以去成佛,那有这么大的便宜吗?这个话是佛说的。佛说的都是真实语,我们应该相信。除了佛这么说以外,又有十方诸佛来做证明,佛的这话是真实的。所以,我们现在能不能真正地相信,有这么大的便宜我们可以占?问题是你想不想占?你要不想占,那就没办法了。

  就像夏莲居老居士说的,“佛云难信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老居士是这么说的。李炳南老师当年讲经时候说,不求带业往生的人,非愚即狂。就是不想带业往生的人,不是愚痴就是狂妄。那狂妄是什么呀?狂妄是精神病,精神不正常。正常的人,哪有不求往生的道理呢?

  遇到这个机缘,实在是太难了!如果你错过了这机会,实在是太可惜了!

  〖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

  这句话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大家知道,生、灭是两边,无生、无灭还是两边,两边都不住,中道不存。

  那佛菩萨到底在哪里?前面我说了,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众生有感菩萨就现身。

  有人还接着问,佛菩萨长得什么样?菩萨长得什么样,老法师告诉我们,菩萨没有一定的样子,如果菩萨有一定的样子,那他的相就固定了,就不是随时随众生的心而变化了。因为众生需要佛菩萨现什么身,佛菩萨就现什么身,就现什么相嘛。众生喜欢什么相,他就现什么相。如果他有一个固定的相,那他就没有这么变化这个能力了。是不是这样。

  我们听到这一段解释,应该明白了,佛菩萨的相是随众生的心现相。佛菩萨从来没有自己的起心动念,他说:我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相。如果要那样,他就不是菩萨了。因为他没有这个念头,所以他的相才能够千变万化。

  〖行遍道场。远二乘境。〗

  刚才说了,〔道场〕指一切诸佛刹土。因为菩萨们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远二乘境〕是什么呢?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永远不会堕落在二乘。为什么呢?因为二乘人是自利,不利他。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是利益一切众生,是舍己为人。所以他们永远不会堕落到二乘里去。

  看下面一段经文:

  【阿难。我今略说。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这段经文非常好理解,比较简单。

  这段经文是说什么呢?世尊告诉阿难说,我今天只是简略地介绍一下西方极乐世界,所往生到那里的菩萨们,他们度众生的真实利益功德,所有的菩萨们都是这样的。如果要是细说,纵使是说百千万劫,也实在是说不尽。

  上面一段经文,总的就是说这个意思。

  〖阿难。我今略说。〗

  本经的前半部分,阿难尊者是当机者。这一部《无量寿经》,是阿难尊者为我们启请的。佛教阿难,实际也是在教与会的大众。再进一步说,也是教我们今天修学佛法的,我们这些同修们,和我们是有关系的。不单是对阿难说的,也是对与会大众说的,也是对我们说的。我们应该深层次地理解佛的意思。

  所以,现在佛说〔我今略说〕,那就是简单地介绍。

  如果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们的真实功德利益,百千万劫佛都说不尽,你想我们能说得明白吗?

  这里面有这么四句话特别重要:

  〖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

  这句话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证明前面所说的没有错。从下下品往生到上上品往生,〔悉皆如是〕,都是这样的,打消我们的怀疑和顾虑。

  〔所生菩萨〕是指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

  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纯菩萨的法界,而且是纯普贤菩萨的法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们都修普贤行。因为《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

  〖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如果这件事情要细说,实在是说不尽,在这里只能是简略地说说而已。

  对我们来说,这是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好处。这个法门是万修万人去,只怕你不肯学。如果你能够信愿持名,你今生一定能够一生成就。

  这一品经文讲到这里就结束了。

  下面说说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这一品经文是世尊用十五种比喻,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自利利他的真实功德。激励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勉励我们效法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这是世尊说法的真实义趣。

  第二个要点,今天的佛弟子有很重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要把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佛教是教育,要给佛教正名。

  其他宗教的教徒,可以接受佛陀的教育。接受佛陀教育,不需要改变他们的宗教信仰。一切宗教信仰者,都可以学习佛陀的智慧教育。

  第三个要点,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纯一的普贤菩萨,这是无比的殊胜。

  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修普贤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

  这就是这品经文的三个重点。

  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