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是什么时
翻开经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本经的第一卷,整部《楞严经》共有十卷,这是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从这里开始,到“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这一大段都是本经的序分,讲的是经典的来历和缘由。像这个模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里那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个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佛经的套路,成为了一种专属于佛经文化的固定模式。不是我们一般的写作模式,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从表面上看,这个模式没什么好稀奇的,几乎每部佛经都是雷同的开头,含义也都差不多。但实际上,在这个恒常不变的固定模式里,蕴含了一个永恒的时空的奥秘,生命的奥秘!佛陀他老人家很用心良苦的,把自己实证到的时空和生命的真相放在了每一部佛经的开头,他就像是埋藏了一个智慧的伏藏,一直在等待我们后人,等待有心有缘的、有智慧的人来开启,等待知音的发明,这里面的用意是很深刻的。
其实我们在前面讲的那两部经——我们在讲《维摩诘经》和《观经》的时候,就已经或多或少谈到过这个问题了,还记得吗?大家有时间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索这两部经的讲解,网上有比较完整的视频。这两部经的讲记现在也已经整理出版了,分别叫做《指月真髓》,这是《维摩诘经》的讲记,是在香港出版的;还有一部叫做《洞见和真相》,这是《观经》的讲记,由北京的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现在全国的新华书店里应该也都能看得到。这个算是插播广告,唉,连讲经说法都要插播广告,这个世界没救了。
话说回来,如果按照通常的讲解,这个经文的意思就很简单了,“如是”应该就是“信成就”,指佛陀亲口说法,值得相信;“我闻”就是“闻成就”,指阿难尊者亲耳听闻,无有错谬;“一时”就是“时成就”,指某一个因缘具足的时间段;“佛”就是“主成就”,指释迦牟尼佛本人;而“室罗筏城祇桓精舍”,这就是“处成就”,指讲经的地点;下面“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到“文殊师利而为上首”,这就是“众成就”,指有缘参与法会的广大信众——这六者圆满,因缘具足,就是佛经所谓的“六成就”,说明大家手里拿的这部经典是真实无伪的,是可以依止学习的。
这里面的关键,这一句经文的要点,最难解释的,同时也是最容易理解浅薄的,就是这个“一时”。从古到今,无数的大德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只要讲到这个“一时”,一般都会说,这是因为古印度的时间历法不统一,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古印度的老百姓也没有什么时间的概念,他们对时间历史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佛陀才会这样大致地讲,从来不标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从来没有这种具体的标明,而是以一个含糊的概念,以“一时”来代替具体的时间。
这种理解、这种说法不能算是错,但这个只是很表面的原因,这种理解其实是很浅显的,是一般凡夫大众普遍都能理解的,是我们的这个智商、这个思维普遍都能想明白的,能接受的。
但真正的原因,讲起来就非常深奥了,不一定能听懂,但大家可以姑且听之。所谓“一时”,佛陀之所以在每部经典都用这么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描述,是因为站在佛陀的“角度”(没有角度的角度),站在这样一位大觉圣者的角度,在他看来,所有的时间都是一个时间!在我们凡夫的眼里,佛陀似乎是在不同的时间里,针对不同的人,分别宣说了种种妙法,是不是这样?但是在佛陀的切身体验里,在他的实证里,他实际上是在同一个时间里,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他“同时”针对不同的众生宣讲了不同的妙法——对佛陀来说,这一切都是同时发生的!
换句话说,对佛陀而言,时间的区隔并不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别并不存在!听得懂吗?
佛陀趋入的是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错觉的绝对实相,也就是所谓的法身道境,这是一个究竟圆满的广大境界,完全超越时空,完全超越生死,完全超越想象。在这个本真的无限状态里——其实“无限”这个词也不是很准确,因为在那个状态里,并没有什么无限和有限的二元概念,并没有什么无限和有限的对立感受,了解吗?
在那个本然的实相境界里,所谓十方法界,六道轮回,无垠的时空,无数的宇宙,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一切的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在佛陀的感受里,它们不但是完美的一体,不二的,而且它们还同时展现于同一个当下——“一时”!这是一个无法形容的、永无止境的创造性旅程,其中的奥妙不可思议,具有无法测度的可能性。
这样一幅波澜壮阔的宇宙画卷,其实正是我们生命大圆满空性的神圣呈现,一切都是如来的化现,一切都是无始无终、无有极限的,同时又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所以佛陀才会既老实又隐晦地告诉我们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你们明不明白那是你们的事,反正佛陀没有打妄语,“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还记得吗?这点大家要牢记。
(待续)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