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一讲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从今天开始,我们共同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虽然这部经不属于净土宗的经典,但是一直以来,非常受净土宗的祖师大德们的重视。莲池大师为《地藏经》撰写序文,劝赞流通。蕅益大师弘扬《地藏经》最为得力,他在九华山住了很长时间,自称为地藏之孤臣。并且,他一生都坚持礼地藏忏仪,常持地藏真言,以忏除业障,求生极乐。我们近代的印光法师,为弘扬流布《地藏经》,刊印数万册,让净业学人能够至心读诵,依教行持。弘一大师也普劝净业学人,把持诵《地藏经》来作为助行。
《地藏经》是佛在即将涅槃前,特意到忉利天,为自己的母亲摩耶夫人说法,报生身慈母的亲恩。经中也详细讲了地藏菩萨宿世,为救拔受苦的慈母,而发起度尽众生方证菩提之大愿,所以《地藏经》被称为佛门之孝经。在《观无量寿经》中提到的净业三福,第一福就是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那么我们经常持诵《地藏经》,学习地藏菩萨孝亲的精神来报父母恩,就可以修非常殊胜的福报和功德。
《地藏经》也为我们详尽的阐明了因果报应。我们今天敢于造种种的杀盗YIN妄的罪业,跟不懂因果、不信因果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能够坚持诵《地藏经》,了解因果报应,以及地狱里种种的景象,就会检点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真诚忏悔,努力改过,修五戒十善,把所作的善行回向求生极乐世界,以此作为念佛的助行,作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
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生活在这个世间,不是任何事情都是如意的。比如衣食的缺乏、疾病的纠缠、遭遇各种凶衰事件等,使我们身心不得安宁的这些障碍,来障碍我们的生活,障碍我们的念佛修行。古德云:“身安而后道隆”。对我们凡夫来说,这个衣食住行不能不有所需求,天灾人祸也不能不有所顾虑,而如果能听闻《地藏经》,乃至读诵,经中就说了,就能够衣食丰足、疾疫不临、家宅永安、所求遂意、寿命增长、虚耗辟除、出入神护、离诸灾难等,能让我们的身心安顿下来,安心念佛修行。
不仅如此,《地藏菩萨本愿经》与我们现代人的根器是相契合的,非常契我们末法时期修行人的根机。莲池大师在《地藏经》的序文中说:“或谓是经,谆谆乎众生因果,地狱名相,无复玄论,不足新世耳目,奚用是订正为”。意思是说,有人认为《地藏经》说来说去,说的就是众生的因果报应,没有什么玄奥的理论,只是说些地狱名相、因果方面的,也没有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那何必再来订正它呢。接下来,莲池大师又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地藏经》正适合我们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机。噫,这是感叹词,“噫,布帛菽粟,平时不如明珠,凶年则为至宝,救末法之凶年,是经岂可少耶” 。意思是说,我们平时的粗布衣服和普通的粮食,在太平盛世不如明珠,但是在这个饥谨的凶年,反而真的就是宝贝了。它可以救很多人的命,可以救命的。就像佛法的正法、像法时代,我们知道现在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末法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佛法的凶年了,这个时候我们再跟大家高谈阔论、谈玄说妙,说高深玄妙的佛法,说真的,大家很难听得明白。即使听了,又有几个能够去做到呢?而《地藏经》能让众生听懂因果报应,可以按照《地藏经》的孝亲尊师,这种利益一切众生,这种因果报应去做,这样就可以救末法时代的众生。所以我们依祖师大德的教导,今天来共同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希望大家在念佛之外,能够兼修并习这部经,以此作为我们念佛的助行,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
下面,我们还是按照讲经的惯例,在正释经文之前,依五重玄义,将这一部经的要义,提纲挈领地阐述明白,让大家对本经的大意有个了解,这有利于后面对本经的学习和把握。五重玄义,就是释名、辨体、明宗、力用和判教。从这五个方面,我们把本经的大意来了解一下。
我们先来释名,就是解释经题。这部经的题目,在经中佛说有三种:一名地藏本愿,一名地藏本行,一名地藏本誓力。译经的人,以第一个地藏本愿为经题,虽说是以地藏本愿这个经题,但是它也含摄了其余的两题,因为有愿必有行,有行就必有救拔之力,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个经题,把本行和本誓力也包含在内了。我们经常听经,都知道这个经题的立名有七种,不离人、法、喻,都是围绕着人法喻来组合,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解释了。
这部经的题目是以人法为题,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地藏菩萨是一位出世的圣人,菩萨是通名,地藏是别名。菩萨,梵文叫做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众生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觉悟的众生,或者也可以称作帮助众生觉悟的人。菩萨的别名,是随菩萨的德行而立名的,这位菩萨叫做地藏,他的德行有合乎地藏二字的含义。地就是大地,万物都依住在大地的上面,而且大地能令一切草木庄稼,这些种子根芽生长、成熟。这位菩萨已于过去无量劫中,于无量佛世尊前,发大精进坚固誓愿,救护一切众生,就像大地一样,能让众生依靠。这位菩萨已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无数劫来,分身无数,为众生宣说妙法,令众生善根生长,就像大地能让万物生长一样,所以这个地比喻住持一切众生,长养一切众生慧命之义。藏就是宝藏,收集的珍宝可以救济贫苦的人,圆满人的事业。这位菩萨成就不可思议诸功德法,有无量的法财,可以利益安乐一切有情,让他们所愿满足,永离诸苦,都能够成就菩提。这是从比喻菩萨之德上,来解释地藏一词。从法上解释地藏,地就是心地,就是菩萨的心地,也是我们一切众生的心地;藏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是含藏在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诸佛悟之而证得,众生迷之而流转,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并不是因为我们今天烦恼多业障重,它有丝毫的改变,没有丝毫的改变。这位菩萨看到地狱众生所受的苦,发心学佛,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已经彻底证得本身所具有的如来藏性,所以叫做地藏。
我们再来看本愿二字。本就是本昔的意思,愿就是志求满足,就是立下志向,誓必要求满足。一切佛菩萨都有本昔之愿,也就是初发心时候的大愿。比如药师佛发的十二大愿,令一切的众生消除灾障、延寿健康;文殊菩萨发愿令一切的众生得大智慧,发菩提心;观世音菩萨发愿寻声救苦,现身说法;还有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四十八愿。地藏菩萨的本愿,在本经中有四处说明,其中两次是身为婆罗门女和光目女时,看到他的生母受种种的苦,为母发心,誓愿救脱地狱、饿鬼、畜生等罪苦众生。地藏菩萨在因地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这就是他的本愿。诸佛菩萨都有度化众生的悲愿,而地藏菩萨的悲心,我们说特别的重。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在学习《佛说阿弥陀经》的时候讲,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娑婆国土为众生说法,度化众生,甚难甚难,六方诸佛赞叹;而地藏菩萨不仅发愿在五浊恶世度化众生,而且是愿入地狱度化罪苦众生,希望这些在地狱里受大苦的众生,都能永离三恶道。我们都知道,最苦的地方莫过于地狱,地狱里是什么景象?无非是石、是铁、是铜、是火。最苦的地方是地狱,最苦的众生莫过于地狱里的有情众生,他们所受的苦无法形容。就像阿罗汉,他们想起地狱所受的苦,害怕的都流血汗。所以地藏菩萨的本愿,真的是太慈悲、太伟大了。有了大愿才能起大行,地藏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现在,都依着本愿来度化众生。正如《地藏经》中说:“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
我们再来看经。经,梵语叫做修多罗,翻译成中文叫做契经,就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在《法华经》中说:“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可见佛能以方便智演说不可思议妙法,应机设教,不深不浅,既能契理,又能契机。
经有以下五种含义,第一是涌泉义。佛所讲的经义味无尽,至心读诵一遍你会有一遍的收获,读诵无数次你能领会无量义。这个我们大家都深有体会的,我们读的越多,每一次的领悟都会不一样,所以它叫涌泉义;第二是出生义,能生妙善。凡是诵经的人,可以依仗读经的力量,化刚为柔,让心变得柔软,变愚成智,增长智慧,罪灭福增,消除业障,增长福报,成就种种善法,这就是出生义。出生义就像师父在做直播的时候,有的居士问师父,我对极乐世界半信半疑怎么办?师父就跟他说,多念阿弥陀佛,多念阿弥陀经,你自然而然的你的智慧增长,福报增长,你的疑惑、你的业障自然就消除了。因为经有出生义,能生出我们的善根,生出我们的智慧功德;第三叫绳墨义。绳墨就是比喻木匠打直线的墨斗、墨线,在这里比喻经是楷定邪正的标准。修行是邪是正,要以经文为准则;第四是显示义,能显示正理。诵经相应,就能得法悟道。比如六祖慧能,在听五祖为他讲《金刚经》的时候,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豁然大悟,明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他悟后说出了那个有名的偈子:“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经能显示正理,所以闻经可以悟道。第五是结鬘义。结鬘就是用线把花穿起来,不让这个花零落,这里比喻经有贯穿的含义。有贯穿诸法之义,由经来把佛讲的义理贯穿起来,就不会有遗漏,这个就是经的五种含义。
我们再来介绍第二个辨体。本经的体是什么呢?就是以不思议性识为体。我们以前讲的大乘经,都是以实相为体,这部经是以性识为体。《地藏经》中说:“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经中又说:“念佛菩萨名字,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这里所说的性识和本识,都是指的第八识,也就是我们说的阿赖耶识,我们也称它为种子库。无量劫以来所造作的种种的善恶业,我们种种的造作,都成为业种含藏在八识里面。经中云:“是心为何物,烦恼习种子,善恶皆由心,心为阿赖耶”。这些善恶习气种子,遇缘就起现行,造作种种善恶业。那这个心识和我们众生皆有的佛性,也叫做如来藏性,他们是个什么关系呢?这个我们一定要搞明白。《起信论》中说:“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就是这个心识和如来藏的关系,就像这个波和水的关系是一样的,波是水因为风起了,风动了,水就会起波。意思就是说,波就是水因为风动而起的动像,水是静像。看起来波和水是两样的,其实波没有离开水,它是一体的。迷了,就会执着一切法都是真实存在的,如来藏就显现不出来,显现的是阿赖耶识;悟了就不会执着这些本来性空的万法。我们的如来藏性就是这样,你的心动了,有了分别执着了,它就是阿赖耶;你把它静下来,它又恢复到清净的本性上面去,就是如来藏性转识成智,如来藏性就会显现出来。可以说,这个性识是迷悟的根源。地藏菩萨于恒沙界内分身无数,生死海中随机引导,帮助众生翻迷成悟,正是要显示不生不灭的法性之体,就在这个生灭无明妄想之中。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转识成智,我们的清净本性,就在我们这个分别执着的这个性识当中,你的阿赖耶转识成智,你清净下来了,这个就是我们的如来藏性。正如南岳禅师所说的:“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所以说,心识是以如来藏为体,识即是性。清朝的青莲大师在《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中说:“故知识性性识,俱可为体,但今就赖耶迷边,无明作本立法之意,既符经论,不违祖诰故也”。所以本经以不可思议的性识,也就是以众生的心识为体,是符合经论和祖师们的教诫的。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明宗。显体之后必须明宗,宗就是要的意思,就是修行的要径。明白了本经以众生的心识为体,那么如何来修行,才能让众生转迷成悟,佛性才能够得以显现。《地藏经》中说:“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还有,经中文殊菩萨问佛:“地藏菩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再有,佛在第六品中自说经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由此可知,不可思议行愿是本经的宗要。愿和行二法必须双立,缺一不可,只有愿没有行,这个愿就成了空愿,而只有行没有愿的话,就像牛车,虽然牛有拉车之力,没有驾驭它的人,也不可能有目标,也不可能达到目的地。
我们先说愿。菩萨的愿有通愿有别愿,通愿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别愿就是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所发的愿不同。比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观音菩萨的十六愿,因缘不同,所发的愿也不同,称为别愿。菩萨与众生乐的愿,有上中下的差别。下愿是让众生得到今世的乐;中愿是让众生得到后世的乐;上愿就是让众生得到涅槃乐。地藏菩萨见到众生造种种的业,受种种的苦,发起了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这就是属最上乘的愿。令法界一切众生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大愿。地藏菩萨发大愿、起大行,行有多门。略说三学六度,广说有万行,乃至百千万亿。地藏菩萨从因地发心至今,以不可思议的愿行,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所以本经就是以不可思议愿行为宗要。
我们再来看力用。明白了是以不可思议的行愿为宗要来修行,那么这部经有什么功能力用呢?比如我们经常持诵的《佛说阿弥陀经》,是以信愿行为宗,往生不退转为力用。而《地藏经》,是以不思议方便度脱为力用的。《地藏经》中,佛对四天王说:“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还有在第十三品中,“地藏菩萨白佛言,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所以本经是以不思议方便度脱为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化,就像经中所说:“吾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真的就是这样,我们自己反思一下,确实是善心易退,恶念容易增长。地藏菩萨以方便力,来救拔六道受苦众生,他说:“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我渐度脱,使获大利”。我们哪怕今天做的是很微小的善事,起的是很微小的善念,地藏菩萨都会以方便力,来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获法身妙体之大利,这个就是本经的力用。
第五是判教,本经是以无上醍醐为教相。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判一代圣教分五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分这五时教法。用乳、酪、生酥、熟酥、醍醐来比喻这五个时期所说的法。《地藏经》是以无上醍醐为教相,判为圆教。佛在讲完《法华经》之后,升到忉利天,在天宫住了三个月,为母亲摩耶夫人说《地藏菩萨本愿经》。当时佛到天宫以后,派文殊师利菩萨到摩耶夫人的住所,请摩耶夫人暂屈礼敬三宝,和文殊师利菩萨一起,到佛的住所来听法。摩耶夫人听完佛为她讲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得须陀洹果。佛告别生母,于二月十四日下阎浮提,一天将《涅槃经》讲完,二月十五日入涅槃。所以本经的时间,是在讲《法华经》之后,《涅槃经》之前,属于第五时法华涅槃时。在《地藏经》中也有证明,佛在称佛名号品中对地藏菩萨说:“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所以本经是以无上醍醐为教相。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译经人。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唐就是唐朝,于阗是西域的国名,大约是在我们今天的新疆疏勒县东面的天山南麓一带。三藏是指经藏、律藏、论藏,经律论三藏是佛教的总称。经藏就是我们说,记录佛所说的法,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能引发引导众生修行,讲的是教理,这个就定为经藏;律藏就是佛为弟子制定的律仪,能够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的心性,有关佛教的禁令规则和解释的书都属于律藏;论藏就是后来菩萨们对佛所讲的经义加以阐明,化精简为详明,是佛陀说法的进一步发展,这个就是论藏,后来菩萨们的论述。精通三藏的法师才能称为三藏沙门,沙门就是出家修道人的通称。《四十二章经》中说:“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沙门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实叉难陀是译经人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叫做学喜。这位尊者勤学三藏,法喜现前,所以名叫学喜。唐朝武后圣历二年,武则天比较喜欢佛法,敬重经典,她听说于阗国有完备的《华严经》梵本,就派人去求访这个梵本,并且请译经的人实叉难陀法师。就是因此因缘,把《华严经》和《地藏经》的梵本送到中国来,并且翻译成了中文。实叉难陀精通梵文和中文,他译经的风格偏向意译,沿袭了鸠摩罗什大师的译风,文字通畅而且优美,所以他翻译的《华严经》和《地藏经》被广为传诵。实叉难陀译的经还有很多,比如《大乘入楞伽经》,共七卷,这部经和共计八十卷的《华严经》,都是由武则天亲自为经作的序文,还有《文殊师利授记经》,我们曾经讲过的《十善业道经》,还有《大乘四法经》等。据《开元录》记载,他译的经总共是十九部,一百零七卷。实叉难陀法师于五十九岁的时候圆寂,圆寂以后荼毗,舌根不坏,我们说他是全舌根舍利。后人在他荼毗的地方,建起了七层浮图以作纪念,号称华严三藏塔。我们今天能够学习并且持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定要真诚的感恩实叉难陀法师,感恩这些弘宗远教的诸大善知识们,因为他们的努力付出,才能让我们能够明理,今天才能够依教修行,才能够迷途知返。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