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居士文章转载,居士文章全文,人间天: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说(十四)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手机学佛网

居士文章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人间天: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说(十四)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

  “第六条是善名流布,也就是说能真实地这样做的人,他的善名会得到广泛地深远地流传。”“流”是流传,是横向、前后上下;“布”是分布,是纵向、左右周围。

  “善名流布”对修行人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保障?我们看过去的书籍中有这样的例子,说去某地找一个什么人很容易就能找到,现在我们去某个地方找一个人,如果没有非常确切的信息,恐怕找起来象大海捞针。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你找的这个人不是名人,他没有名气,不被知道,所以你找不到他。于是学生找不到老师,老师找不到学生,最后都得是老师主动去找学生,然后学生很牛,还要对老师考核,认可你了勉强听一听,哪里听不顺耳了,转身就走人了,这就是现在人的毛病。

  所以现在人的毛病就是心浮气躁,这个心和这个社会一样浮躁不安,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不适合学习,不适合进修,不适合修行。但是时代已经来到对所有投生在这阶段的人都有这样影响的时期了,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生死大事怎么办?如果环境不合适修行,我们就不修了吗?如果条件不具足,我不能去行这个善,那么我就不去做这个善了?

  有一日,我去某寺院遇到一位居士张姓大姨,她老伴去世的时候,没做通知就有十六位出家僧去为他助念。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一家笃信佛教,十余年来对出家、在家的同修师傅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人都拿他们家当自己家,进屋就吃饭,累了就去睡觉,他们真地把这个自己的小家当成是大家的家,大家也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没做通知能有十六位出家僧人到场助念,这是对很多人的一个极大的讽刺啊!

  在佛教中的菩萨戒里,有一大部分叫饶益有情戒,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你受了菩萨戒,那么在四十里范围内所有的佛事你都要参与。有人来向你乞讨,你只要有必须得给,就算他在你前面晃过十次,和你要了十次,你只要还有就必须给。菩萨戒就是这样,遇到机缘成熟的人必须要救,必须去帮助。遇到想学的人,只要真地想学,就必须去帮助,必须去教授,这就是菩萨戒。

  我们现在能遇到这样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就像世尊住世的时候,魔王请世尊提早入灭的一个理由就是:没有人向你请法了。这句话当代的净空老法师也这样说,有人愿意学就多呆一段时间,没有人愿意学了就早些回去。古往的大德也都是这样,大众不懂得请法,没有人请法了就可以走了。如果有人请法,那么他必须要把这个教授解答完毕才能入灭。古大德遵循的也是这菩萨戒中的饶益有情戒的部分。

  就像过去和大家分享过虚云长老的例子。在虚云长老后期的时候,常常犯旧疾,自己躺在床上哎呦哎呦地叫唤。等有人来请法了,他马上坐起来,和来人仔细地讲,几个小时不动一下,等人走了,马上又趟在那里接着叫唤。这才是真正的大德,众生的慧业是最高最上的事情,其他所有东西都不能影响这一个,就算自己病体沉疴,依然可以巍巍不动地讲法,就像世尊入灭前一样啊!

  能真正地饶益众生、利益众生,这个人的善名才能得以流布,真正地利益众生,就已经在行六度,就已经是在行菩萨道了。所以这个“善名流布”表面上是说有个好名声在世间流传,但是实际是他在世间躬行菩萨道,得到广泛地认可啊!能恒常地在人世间行菩萨道,这是多大的一个保障啊!就差三不退转了。

  “第七是处众无畏,就是在很多人的面前没有畏惧、不害怕。”这个利益有什么好处?一个老师如果在人前说话都害羞腼腆,那么他怎么教学生呢?一个人如果处在众多的未知中,他能不害怕,处变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那么这个人一定有着勇猛无畏的精神。想在人世间行走,得有这样的无畏精神,如果这也怕、那也怕,这个想做不敢做,那个想学不敢学,那就不要学了,学也不会学到,害怕就不要做了,做也是瞎猫撞死耗子罢了。

  过去我曾说过,当我问谁想学超度时,只有两个人说想学,有几个人心里开始嘀咕,我能有这样的能力吗?我修行不够啊?做不好怎么办?于是同样都是这一群人,他们两个是最早学会的,而且都没有经过我直接面授,看我的过程他们自己就会了,只是后来帮助他们修改了一下。而有的人说了很多次,表达出要学的意思,但是不动分寸,就是不敢往前走一步,那么他就学不会,就算这个东西多简单他也学不会。为什么在这里提到了这个?这也是后一阶段我们首先要学会的东西,原因我不多说,到时候你们自己会知道。有了这个能力和没有这个能力,在以后的时候会有很大的不同,对你个人、家族都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不要等需要用的时候才想起要学这个东西,那个时候已经晚了,也没有人能安安稳稳地教你这个了。

  能在众人面前不畏惧,能真实地表达你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这样能更好的影响周遭的人加入进来。就像做广告一样,有的人敢拉下面子来做广告,而有的人不敢说一句话。大家都是人,你不少什么,他也不多什么,为什么他可以而我却不能?就是这个心量不够,心能力量不够。菩萨全名叫做菩提萨埵,翻译过来是觉有情,推广开来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和使有情众生觉悟。《普贤菩萨行愿品》里提到菩萨从众生中来,没有众生就没有菩萨,也就是说,菩萨不在众生中度众生,那么这个菩萨就不能叫做菩萨。于是,这个菩萨也曾经是烦恼众生,也曾经是罪恶深重的六道凡夫,但是他在众生中觉悟了,看到众生也和过去的自己一样沉溺于痛苦烦恼中,想救度这些众生,怎么办?于是要去给自己做广告吧。就像《地藏经》中光目女遇到的那个罗汉,这个罗汉就是要去帮助众生,饶益有情,他已经在行菩萨道了,《地藏经》中叫‘福度众生’,以这样的方式来度众生,让众生得到利益福报,借此来度这个众生。他选择的广告方式是什么?次第,和乞食一样的挨家排,今天是这七家,一家挨一家地走下去,不分别、不拣择,撞到谁家就是谁家。这种广告方式很有效,但是受众面积就比较小了,一个大城市几十万人口,得十几万家,挨个轮的话,一天七家,什么时候能把这一个城都走完?这个面积就太小了,所以最后都得振臂一呼,能在大众中不畏惧、不害怕,才能做到这个。于是想做广告就得把自己的脸面丢下,总顾及自己的脸面,什么事都做不成。

  有的人常常和我说,今天谁说他怎么怎么了,那天谁又说他怎么怎么了。我就说,你要总这样,没法活了。人人脑袋上都有嘴,你能说话,别人也能说话,他说一句话你就当圣旨,别人说一句你也当圣旨,那这一生就是所有人的奴才了。这倒没什么,问题就是大家的观点不一样啊!他说这样对,那个人说这样错,于是你怎么取舍?小小不言的事情就无所谓了,这里可以随缘随顺,但是在大方向大原则上必须把握住正确方向。我们还没有到那种恒顺众生的阶段,不要学大菩萨恒顺众生的样子,因为大菩萨已经无我了,于是众生是自己,恒顺众生就是圆满自己的愿望,但是我们还有一个我相在,我的这分无明还没破,恒顺个什么呢?恒顺也是假的。就算假装恒顺,也是强忍着罢了,这个是不对的,越了次第了。

  这里和大家沟通一个事情:往往很多人会这样说话,比如说,你看他这样的还学佛呢,这佛不能学了。这个话对不对?表面上看是对的,因为这个人做的不好,给佛陀丢脸了,实际上不对,为什么呢?因为众生都不圆满,所以才来学佛,才想学圆满。就像学生不会这些题,才来学习这些知识,这样一来就会有过程,他没有掌握答错了,如果说你答错了你还学个什么呢,这就相当于你不会就不用学了,而忽略了正是因为不会所以才来学。

  正是因为我们不圆满,所以才来学佛。正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有贪嗔痴,我们知道自己有妄想执着,所以才来学佛。而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些了才来学佛,这就颠倒了。于是看到这个人做的不好、那个人做的不对,应该心生怜悯心,可怜这些人,而不能说这些人太可恨了,做的事情太无耻了。正是因为我们都不圆满,所以才需要学习佛法来帮助自己圆满,于是中途有人没做圆满,这是必须可以理解的。如果不能理解这些不圆满,就相当于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第八条就是所有因为伴随身体而来的财富、寿命乃至色力都安然快乐,辩论的才华具足,没有什么是缺少的”。“财命色力”是指我们能遇到的一切物质,在这里面更细致些,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所有,但是只能归我们所用,还不归我们所有。就像我们的这个色身一样,因为我们动了无明那一念,招引来了轮回生死,这个色身得到了。但是这个色身不归我们自己管,只是由我来用罢了。如果说归我们自己管,那么就应该能控制他。

  “身安道荣,心乐道升”,这个心不用总忙活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能从杂事中脱离开来才能更好地进入到对心地的修持中去。有的人他前顿吃完,后顿不知道在哪里。你说来修行吧,来学佛吧,他就会问了,学佛就有饭吃吗?于是贫穷学道难,因为这个身陷入在行苦当中出不来。

  “辩才具足无缺”,这个辩才对日后修行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辩才是智慧的外显。前几日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辩才智慧,你或许能推敲思维到答案,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些简单的问题都没有答案,那么复杂点的生命和宇宙实相的答案怎么可能得到呢?简单的问题都不能求索出答案,复杂的问题就没门了。为什么引导大家进入到思考中,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希望大家都能跟随上,脑袋跟上、思维跟上、步子跟上,就会带到另一种思维模式中。进入到另一种思维模式中,你得到答案的能力就会增强,如果总在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中,这个人必须给自己圈死,没有出路的。

  学佛要学的是那个活泼的圆融的变化莫测的东西,要打破自己陈腐的思维模式,从而进入到新的生命体验中去,而不是学固定的死板的固执的,这不是学佛,这是学执着、学轮回。所以辩才成就,对日后学佛大有裨益。辩论常常搞的是找对方的漏洞缺点,但是学佛是用这个辩才来找自己的漏洞缺点,能找到自己的漏洞缺点,拥有这样的能力那太好了,学佛一定是勇往直前,没有委曲相了。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说》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