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五六八页:
◎二、随愿得生
经【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这段经文为我们说出往生西方世界确实不难,莲池大师在这一段的小标题是「随愿得生」,我们看起来非常的轻松潇洒。
疏【上言信受,今言信已生愿也。已愿、今愿、当愿,过现未三时也。举三时者,明有愿者,无一不生也。】
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三世。
钞【已愿已生,则今佛说经之前,已有人求生彼国而得生故。】
『已发愿』,『若已生』,在释迦牟尼佛以前,已经发愿的,已经往生的。『则今佛说经之前』,本师释迦牟尼佛讲经之前。释迦牟尼佛没有来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之前,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无边的诸佛,都为大家宣讲净土三经,普遍的劝导众生专信、专愿、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已有人求生彼国而得生故』,只要求生没有不得生的。
钞【今愿今生,则佛正住世时也。】
佛说今天发愿、今世往生,这句话是对当时佛陀在世时那些听众们所说的。
钞【当愿当生,则闻经已后,至於今日,后之后也。】
『当发愿』,『若当生』,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直到世尊这个法运终了之世。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有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一万年之后,佛法统统灭尽,《弥陀经》最后灭,《弥陀经》还住世一百年,就是多延长一百年。这一百年之后,《弥陀经》也没有了,「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的名号还在世间,在那个时候如果听到这个名号,能够信、能够愿,还是能往生。由此可知,这个法门实在不可思议,名号功德尤其是不可思议。『闻经已后,至於今日』,我们距离佛已经三千年了。
钞【先言不退菩提,后云往生者。】
这是说前面一段经文,为我们说明「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罗什大师是这样翻译的;玄奘大师的译本不是说「及闻诸佛名者」,这一句玄奘大师译本里面是「及闻无量寿佛名者」。由此可知,这个「诸佛」就是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闻经受持及闻阿弥陀佛名号的人,就得到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就得不退转於无上菩提,这是先说明不退,把这两种无比殊胜的利益说出来了,劝我们要发愿往生。
钞【后云往生者,明发愿者,见世之中已顺觉路。】
古时「见」跟现在的「现」是同一个字。『见世』,现在世中。『已顺觉路』,觉路就是无上菩提的大道。诸位要知道,无上菩提道是法身大士所行的,是一切摩诃萨大菩萨所行的,二乘权教都没分,包括别教三贤菩萨都没分。这个法门特别,只有你肯信、肯愿,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就是一条无上菩提的大道,成佛的捷径。西藏密宗黄教宗喀巴大师有《菩提道次第论》,诸位要晓得,那个菩提道是有次第的,是爬楼梯的;我们这个菩提道是坐电梯的,一下就上来,没有次第的,这是给大善根、大福德人修行的。哪一种人是大善根、大福德?对於《弥陀经》、对於阿弥陀佛真正相信,真正愿生净土,这种人就是大善根、大福德,遇到这个法门是大因缘。
钞【况既得往生乎?无一不生者,见往生者甚多无量也。】
『无一不生』,说明往生的人太多了,无量无边,十方世界根熟的众生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下面大师设两个问答:
钞【问:生者既多无量,今何偶一见之。】
往生西方世界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我们看到往生的人很少?
钞【答:十方世界,众如微尘,其往生者何限。】
『何限』是没有法子限量,太多太多了。
钞【子见娑婆,不见尘刹故。】
『子』是古时候对人的尊称,就是现在讲「先生」。你只见到娑婆世界,实际上莲池大师这个地方的娑婆世界只指我们地球,而且只指中国那个小范围,这是我们见得太少的一个原因。
钞【又问:生者既多无量,彼土何以容之?】
人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人口会不会膨胀?会不会人口太多?不少人有这个问题。
钞【答:沧溟纳百川而不溢。】
沧溟是大海,大小河流的水统统流到大海,一天流到晚,流了几千年,也没有看到大海满起来。这是把西方极乐世界比作大海,十方往生去的人比作河川里的水一样。
钞【明镜含万象而有余。】
再用镜子做比喻,这一面镜子,镜子不大,可是镜子照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都照在里面,镜子没有显得爆满。
钞【况净土乎。】
何况佛的净土?佛净土究竟是什么样子?下面这四句说明:
钞【即心是土,即土是心,以心归心,何弗容也。】
这个解答完全是事实真相,也正是佛家所讲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华严经》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会无碍?就是这两句,因为『即心是土,即土是心』。我们只要把「心、土」两个字换一个字样,诸位就清楚,把心换成「性」,把土换成「相」,即性是相,即相是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哪有大小?哪有多少?十方世界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是『以心归心』,哪有不能相容的?虚空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心变现之物,《楞严经》上给我们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真心,那是本性。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跟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是法相土。那个地方是法身大士所居住,叫做一真法界。我们这个法界叫十法界,十法界是法相土,一真法界是法性土,这个不可思议。
疏【称理,则自性非去来今,是已生今生当生义。】
称性而说,真如本性里面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三世,也没有十方。如果有十方就有远近,有三世就有前后;没有十方、没有三世,给诸位说,没有先后、也没有远近。这些全都是事实真相,而是我们凡夫很不容易理解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因为我们执著有十方、执著有三世,已经是牢不可破,变成一个习惯,听到佛讲这个真实境界,我们反而感到非常生疏,难以接受,实际上佛讲的是真相,我们看到的是假相。
钞【万年一念,何古非今;一念万年,何今不古。】
『万年』是很长的时间,『一念』是很短的时间。万年可以浓缩成一念,远古也变成现在。一念可以变成万年,现在也可以变成远古。这两句话,诸位要细细去看,这里头有玄机,就在「一念」。一里面没有分别、执著、没有障碍;二念就有分别、执著,就有障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证得一心不乱;现在念到一心不乱,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品位就更高。现在没有念到一心不乱,我们常说只念到功夫成片,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往生的时候,佛光一注照,我们的罪就灭,业障也没有了,一心就得到。我们自己是功夫成片,佛来接引,佛光一加持,把我们提升到一心不乱。这不是我们修得的,是佛加持而得到的,这样得到一心不乱,因此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有那么大的智慧、神通,道理就在此地,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一念不止万年,「万」不是数字,是无量,无量劫可以变为一念,都在现前!就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三世都是现前的境界,也没有十方的远近,一切诸佛刹土都在面前。这个境界,我们很不容易想像,所以称作不可思议。有一点像现代的立体电影,无量无边的刹土都在眼前,随著你那个念头,念头是波,像电波一样,想见哪个世界,那个世界就现前,自己就投入进去。所以确实没有远近,没有先后。成了佛,不能说哪一个是先佛,哪一个是后佛,没有。如果还有先佛、后佛,给诸位说,那是十法界里面的佛,绝对不是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有远近、有先后,超越十法界就没有远近、没有先后。这是理说出来,理明了之后,事就好懂。
钞【则念念游行乐国。】
『乐国』是一切诸佛的刹土,佛所住的都是净土。
钞【时时礼觐慈尊。】
『慈尊』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这个时候不是亲近一尊佛、两尊佛,而是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同时亲近,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同时摄入,《华严经》里面讲的重重无尽的法界,《华严》用「因陀罗网」来作比喻,重重无尽,是这么一个境界。贤首国师在皇宫里面说这个境界,大家听到很不容易理会,贤首国师就请皇帝建一个八角亭,每一个角放一面大镜子,八面镜子互相照,他请帝王站到当中,四面八方不知道有多少身体!重重摄入就像这个境界,他体会到了。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同时现身,同时摄入,确确实实是这个境界,无刹不现身。这才证明「见世之中已顺觉路」,说明无上菩提大道是没有次第的,究竟圆满。
钞【谁非往生者。】
哪一个不是往生的人呢?下面说三心不可得:
钞【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既无其心,谁是往生者。】
这个地方就衍生两个问题:
钞【无生而生。】
「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从这里演绎出这两个问题。
钞【是名已生今生当生。】
你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明白了,你就能体会到佛讲『已生今生当生』这个味道,这句话是佛对我们现前大众的方便语,这是随顺俗谛而说,我们听得懂,我们能理解。如果理参不透,没有关系,相信事就行了。已经发愿,已经生了;现在发愿的,现在往生;将来遇到这个法门发愿,将来一定得生。你在事上能够清楚,能够深信不疑,你就得利益。
◎三、总结信愿
经【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是第四次的劝。《弥陀经》不长,这么短短的一部小经,释迦牟尼佛四次在这里劝导我们,真的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不厌其烦的劝我们往生。诸位还要记住,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劝,六方诸佛一起劝,六方诸佛就是代表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统统在劝,还劝不动,这个人业障很重,一切诸佛劝他都不动心。稍有善根福德的人,读到这样的经文,看到这个境界,哪有不发愿的道理?这是我们在其他经典里面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净宗虽然有三经,最切要的就是《弥陀经》。《无量寿经》是详细介绍,没有这么苦劝,没有四劝。一切诸佛如来四次劝勉我们,唯独这部经。要是再劝不动,那就是经上讲的一阐提,没善根。在这个经本四一四页,经文:「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是第一次劝。五一二页经文:「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这是第二次劝。五六五页经文:「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这是第三次劝。现在看到这个地方,「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第四次劝。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从来没有这种说法,你才晓得这个经对於我们一切学佛的大众是多么重要!
疏【上言有愿必生。】
前面一段经文说的。
疏【则因果历然。】
『历』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这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菩提正道。
我初学佛的时候,这四十多年前,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章嘉大师介绍我读的就是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论》,宗喀巴是他的老师。四个喇嘛: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都是宗喀巴的学生。我们遇到这个经才知道,这不要次第,用不著那么麻烦,简单、容易、稳当、快速,而且成就是究竟圆满。我们读蕅益大师念佛开示,对他老人家所说的句句话,这真正肯定了,完全相信了,确确实实是圆超、圆收(收是包容),这部《阿弥陀经》圆圆满满超越一切经典,圆圆满满包含一切经典。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经没有超越《阿弥陀经》之外,全都在这部经范围之内,这真正不可思议。《弥陀经》虽然流布很广,一般人当作晚课念,这个事实真相明了的人实在不多!所以诵经念佛有口无心,原因是没搞清楚,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读诵受持他就感应道交,那个效果完全不相同。
疏【只恐不信。】
不信的人很多,所以这个法门称为难信之法。
疏【与信而不愿耳。】
还有人能信,能信他不发心往生净土,他不想到净土。为什么他不想去?西方极乐世界真实的利益他不知道,他要是知道,什么力量拦阻都拦不住,他决定会去。
疏【故总结信愿,言不信则已,若有信者,应当愿往,是为第四重劝。】
『重』是重复,第四次劝我们。
钞【第四劝者,从初而再,皆明发愿求生。】
就是第一次跟第二次。
钞【至於三中,复明愿从信起。】
第三次劝是劝我们一定要相信诸佛所说,决定不能怀疑,否则的话,这种殊胜无比的利益你会当面错过,那真的太可惜。这个实在讲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很幸运遇到,遇到而空过,那多可惜!这是说明愿从信起。
钞【如上三重,止是劝说应当发愿,未显发愿功德。】
三次劝导,发愿的功德利益没有说清楚。
钞【今言过未现在,但有愿者,无一不生,方知愿力如是广大,焉可不信,焉可不愿,故云四劝,故云总结。】
到这个地方,发愿的功德利益都说清楚了。过去发愿的,过去就往生了;现前发愿的,现前往生了;当来发愿的,当来必定往生,利益说出来了。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说,能不能往生净土,「全在信愿之有无」,就是根据这四重劝的经文说的;品位高下,那就是在「持名功夫之深浅」。往生只要具足信愿,临终一声、十声佛号都往生,信愿行三资粮,临终一念、十念,他也是行。所以往生关键在信愿,持名功夫在生到西方世界品位的高下。因此,我们要发愿往生,要一心持名,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是真的,是我们可以得到的;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一切的一切是假的,一样都带不走。带不走的,在那上面浪费很多精力时间,那叫愚痴。真正修行人,对这个世间一切,无论是顺境是逆境统统都欢喜,一切都随缘,都很好很好,都没事。真正要紧的是抓住这句佛号,这个要紧!这是我们带得去的。这是我们知道真实功德利益。『焉可不信』,怎么能不信?怎能不发愿?
钞【智者云。】
隋朝时,天台宗的智者大师。
钞【火车相现,尚得往生,戒定薰修,功不可唐捐矣,信之至也。】
这是信心达到极处。『火车相现』,火车是火车地狱。释迦牟尼佛在当凡夫修行的时候,就堕落过火车地狱,佛本行经讲过这段故事。佛说他在火车地狱,火车地狱是什么情况?罪人拉火车,这车的铁烧得红红的,把罪人身上的筋抽出来当作绳索拉这个车,受这个地狱罪苦,苦不堪言!释迦牟尼佛,他们是几个人拉一个车,他看到大家很可怜,他就向牛头马面鬼卒要求:旁边这个人太苦,那个筋抽不出来,我的筋多抽一根代替他,可不可以?那个小鬼拿著狼牙棒一棒把释迦牟尼佛打死了,「你还有这个好心,还想帮助他」,一棒把他打死,地狱打死就超生了。发一念慈悲心,从地狱里就超生。
演【火车相现者,观经下品文云:或有众生,偷僧只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恶人,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教令念佛,寻得往生。】
现在有意无意犯这个罪过的人不少。有许多人犯了过失,他自己确实不知道,更不知道犯这些过失将来会有这么重的苦报,虽然读经文,也都含糊笼统念过去,好像与自己不相关,这个可以说太粗心大意。「偷僧只物」,僧只就是僧团,我们今天讲的佛教的道场。偷盗是不予取,不要说一般人盗用常住物罪很重,出家人也不容许。但是现在佛法衰到极处,真正如法的佛教团体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但是我们非常向往这个世间有一个如法的团体出现,就是我们常讲六和敬的僧团。我们今天虽然讲六和敬,表面上和已经非常不错,里面还是不和,想法、看法不一样;只要有想法、有看法,永远就没有办法达到和敬。真正六和僧团是从哪里建立?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统统舍弃,并不是要求我的想法是正确的,你们要跟我一样,不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这样要求别人,释迦牟尼佛所有一切知见想法统统放弃,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一念不生。这个团体大众每个人都放下了,每个人心清净都一念不生,这就是见和同解,是这么建立的。我们对於佛这个说法实在是佩服。「不净说法」,弘法的方式很多,不仅是在讲台上说法。弘法里面想得名闻利养,这就不净。有一丝毫的心去攀缘名闻利养,就是不净说法。做弘法利生的事情,即使名利不是自己享受也不行,你心不清净了。这一点非常重要!世间人以为做好事是好事,不见得!庞居士教给我们,「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诸佛菩萨在尽虚空遍法界示现种种身、种种相利益一切众生,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什么都不希求,也不据为己有,心清净,作而无作。绝对不会去想攀缘做什么,那就错了,随缘而不攀缘;攀缘,我们的心不清净了。「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造作种种恶业,还自以为名气很大,知名度很高,在社会上崇高的地位,他搞这个,这就是自己庄严,搞这一套,殊不知道这是造罪业,将来是阿鼻地狱的果报,非常的可怜。现在这个社会风气也是不可思议,全世界在那里高喊「保护智慧财产权」,这个名词是近几年才听到,从前没有。保护智慧财产权,实在上就是保证你下地狱。特别是佛法,佛法是智慧,佛法的智慧是利益众生,普度众生。《华严经》上说,若不弘法度众生,不能称他是一个报答三宝之恩的人。我们报答佛菩萨恩德,只有一桩事情,弘法利生,流通佛法。他把佛法统统禁止,不准流通。连印的经本,我今天看到人家送来一套《华严经》,后面版权页上就有「版权所有,不准翻印」,这成什么话?《华严经》上居然版权所有,是他的,那不是明明白白偷释迦牟尼佛的版权?将来堕到阿鼻地狱,赖都赖不掉,版权一看,证据在这里。不要说佛菩萨,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念念希望别人好,念念希望帮助这个社会安定繁荣,帮助一切众生能够得到幸福美满,人家翻印,欢喜都来不及,哪里还要版权?从来没有听说过。由此可知,我们能想像得到,往后的人会愈来愈愚痴,因为他吝法得愚痴果报。临命终时遇到善友、善知识教他念佛都能往生。这是信心达到极处,我们对於念佛发愿求生是决定得生,没有一点怀疑。
钞【永明云:劫石可磨,我愿无易矣。愿之至也。】
这是佛用比喻来说,有一个大石头,这个石头有多大?大一由旬。一由旬,小由旬是四十里,一块这么大的石头。天人穿的衣服衣料很薄很轻,五百年,这个天人从那边过一次,这袖子拂一下,到哪一年把这块石头磨光,那叫一劫;这是说明一劫有多长的时间。劫石可磨,我求生净土的愿决定不会改变,这是永明大师用这个比喻来说。『愿之至也』。所以,我们的信、我们的愿要像祖师这个样子。
疏【称理,则自性如智冥契,是信愿双成义。】
『自性如』是从理上说的,『自性智』是从本具般若上说的,万法皆如,无有一法不如。『如』就是自性,就是自性的本体。智跟如是一不是二,这就是『冥契』。欧阳竟无说「佛教不是哲学」,这话从哪里讲起?哲学,理跟事是分开的,不是一个,心跟物是分开的,它是对立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讲是相对的。佛法里面没有相对的,虽然佛法说二边,但是它二边是一,它不是二,像《心经》上佛法讲色、讲空,但是色跟空是一不是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哲学里面,色就是色,空就是空,色不是空,空不是色,那是属於哲学。所以佛法不是哲学。这是从性体上来讲信愿,信愿是一不是二,信决定有愿,愿当然有信。
钞【纯然真实而不虚者,自性如也,是之谓信。】
『如』就是真如、就是本性。『信』是从真性里面出生的。
钞【炽然出生而无尽者,自性智也,是之谓愿。】
『炽』是比喻,像火一样,烧得非常旺盛。『自性智也』,智慧是无尽的。『是之谓愿』,这个叫愿。
钞【如冥乎智,智契乎如。】
『如』能生智,『智』为如生,它确实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一个是体,一个是用,体用是一不是二。
钞【智外无如,如外无智。】
这是讲的理。下面从事上来说:
钞【文殊信首,具足一心。】
在事上,文殊菩萨代表『信』,能生一切佛法。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七尊佛的老师;七代表圆满。一切诸佛都是从信生出来的,文殊表这个意思。『具足一心』,一心就是文殊。
钞【普贤愿王,不离当念。】
『当念』就是一念,一念就是普贤。一心就是文殊,一念就是普贤。我们一心念佛,就具足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在哪里?一心念佛就圆满!这个妙义真正不可思议。
诸位同修要知道,他不是真正过来人,说不出来的。莲池大师为我们著作这部《疏钞演义》,几乎一大半都是用《华严》来解释《阿弥陀经》,解释得非常圆满,没有一丝毫牵强附会。所以,这个经确实是《华严经》的精华。清朝初年彭绍升居士讲,《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这些都是真正通家,真正通达,不然他说不出来。我们只能从注疏里面看出这些迹象,他实际上修行的功夫,我们没有办法猜测,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
演【真实不虚之如为信者,信有真实义,以若无有信,万事皆虚诳故。】
这个意思要细心去体会,这是很深的学问。无论学佛,或者是不学佛,他在世法或者是在佛法里面,如果没有信心,他这一生当中一事无成。凡是有成就的人,他为什么成就的?第一个因素,他有坚定的信心。《华严》说得没错,「信为道元功德母」。蕅益大师讲六种信,第一个就是「信自」。自己没有自信心,那就什么都不要谈了。你的成就之大小、高下,就在你自信心的大小、自信心的坚定,完全成一个正比例。世法如是,佛法也如是。所以,这是大学问!万事虚诳就是一生空过,一无所成。
演【出生无尽之智为愿者,愿有出生义。】
在世间法来说就是立志。人要没有志,也一事无成。他有志向,他在这一生当中,他有他的方向,他有他的目标,这个人这一生生活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如果这一生在这个世间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是糊里糊涂,醉生梦死,他这一生自然就空过。世出世法都一样,在佛法里面讲发愿,讲发心,发心就是发愿,在世法里面叫立志。从前儒家教学,孔子所讲「三十而立」,可见立志是非常重要。孔夫子很早他的志就是在学,「志於学」,他一生确确实实圆满的成就。佛法里面也是如此,净宗的学人尤其殊胜,他的志向就是往生净土,就是要见阿弥陀佛,这个在所有志愿里面,是世出世间第一大志愿,究竟圆满的志愿。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